攸县香干培训班?

【逐梦新时代·县市区扫描】之“产业兴县”系列述评,今日聚焦攸县

湖南美食地图上,蒸菜常跟浏阳同框,牛肉粉数津市最牛……米粉、香干,则粘贴一枚攸县“水印”。集结“攸州五宝”帐下,攸县米粉、攸县香干双骄,均系国家“地标产品”。

米粉、豆腐通常丰肌弱骨、吹弹可破,而攸县米粉、攸县香干,无不筋道十足、韧性强劲,恰似攸县人个性。

走远方写诗行,攸县人内生坚韧、磅礴力量——攸县的哥穿行车水马龙中,闯荡出“移动攸县”现象;出租车容量饱和,攸县的哥即掉转车头,“攸县超市”又遍布珠三角。

出租车阵营,巡游车、网约车齐驱。牢牢掌握市场方向盘,攸县人“巡游”不懈。

早餐吃什么?攸县人往往不假思索,直奔主题:嗦碗粉吧!

攸县一碗米粉,自元末明初嗦起。其时莲塘坳阳升观香火鼎盛,为湘东道教朝拜地。道教倡导素食,有位乡民叫廖天麒,卖米糕切条给香客。廖氏族人传承米糕工艺,用柴火烧制出米面。到民国时,榨制米粉风行攸县。攸县一碗粉里,盛装悠远历史。

攸县攸河攸攸,传说养育出了夏禹之妃攸女。攸河上游,湖南十大水库之一酒埠江,汇集禹王洞矿泉水、皮佳洞阴河水、柏市镇温泉水。优势基因叠加,水也“天生丽质”,做出攸县豆腐水汪水嫩。豆制品这种“植物肉”,菜篮子中一直唱主角。攸县豆腐衍生了众多品类:皇图岭活豆腐、丫江桥油豆腐、黄丰桥酿豆腐……其中攸县香干,担当主力军。攸县香干制作考究,豆浆以蒸汽煮沸,去烟火、焦糊味,压制须经两道工序,故正宗攸县香干韧性特强,可轻轻对折却不会折断。

攸县米粉、攸县香干,一度身处“有产品没产业、有名声没名牌”窘境。攸县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廖钟鑫,创办炎?ι窨蒲泄?荆?跻底üッ追鄄?怠R酝?雒追郏?柙绲久祝??渴芟蕖A沃遇慰蒲泄ス兀?股狭送淼久祝?已兄瞥龈擅追郏?映ご娲⒈V势冢?乜硐?矍?颉=衲暝?拢??啬瞎?甓故称饭?拘抡牛?昂甓埂比障??贫雇蚪铮??叵愀纱幼鞣蛔呱狭魉?撸?缃??祷?⒐婺;?贝?

攸县人敢为人先,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打拼深圳、广州。湖南十大劳务品牌中,“攸县的哥”居榜首。有人气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攸县的哥自带“流量”,攸县米粉、攸县香干也“移动”至珠三角,一道追云逐月。异乡品味乡愁,攸县的哥下馆子,开口就要嗦攸县米粉,吃攸县香干点菜。攸县的哥口口相传,攸县米粉、攸县香干“涨粉”,食客以舌尖给攸县美食跟评点赞。

攸县的哥“爱心送考”。

攸县盛产煤炭,产煤得运煤,自然司机多。上世纪90年代,深圳公交“老司机”跳槽开的士,攸县司机“挑土”补缺,继而跑出租,成第一代攸县的哥。他乡漂泊,亲戚、老乡是情感靠山,一户带一族、一族带一村,攸县的哥“雪球”滚大、强力渗透,占据深圳的哥部落“半壁江山”。攸县驾培业随之火爆,长沙、株洲一些驾校,干脆将总部迁来。驾校年培训司机4000多名,增添攸县的哥生力军。过年时,攸县县城密集闪过深圳、广州牌照的士,壮观场面如操办“的士博览会”。

让天空留下翅膀的痕迹,攸县的哥穿街过巷挥洒青春,四轮流动家园里,“无脚鸟”驱动一个“移动攸县”。攸县总人口80万+,有23万劳务军团长年活跃在珠三角、长三角,挪个方位“移动”生财,全县去年劳务经济达70个亿。

风云变幻,深圳地铁密织、私家车日增,的士空驶率走高,的哥不再“遍地捡钱”。出租车行业跌落微利期,攸县的哥面临抉择。安徽劳务品牌“六安保安”,办起秘书学校,教保安驾车、写公文,转身高级秘书,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升级。两相比较,“攸县的哥”转型滞后,早年不少的哥挣了钱,回家盖别墅当头等大事,“第一桶金”没化作投资。

补一补投资短板,来自渌田镇许多的哥,另辟蹊径购置挖掘机,承包佛山、清远土方业务。攸县“渌田挖机”从业者1.5万,3000多台挖机年掘金5个亿。攸县的哥再转型,“攸县超市”风靡珠三角,又成现象级新事物,总量4000多家,同样占据珠三角中小超市“半壁江山”。提供配套服务,“士多店”(沿海一些城市中小超市通称)紧追攸县的哥脚步。的哥的嫂们触类旁通,转掉车子纷纷开店,“士多店”成“攸县超市”鼻祖。

便利店连锁品牌,湖南本土有“芙蓉兴盛”。自南县发家,“芙蓉兴盛”筛选亲戚、老乡当加盟商。而新化文印,也偏重于亲帮亲、邻帮邻。乡土社会构建“血缘+地缘”纽带,千丝万缕的乡土感情,让彼此获得价值认同。抱团取暖,“攸县超市”灌注亲情、乡情,夯实了连锁品牌情感根基。虽然大超市现“关门潮”,京东却豪迈逆袭,未来5年欲开100万家便利店,可见中小超市这种“古老”商业模式,仍旧保持强悍竞争力。攸县“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珠三角“攸县超市”资源整合,谋划下一个“芙蓉兴盛”,踩在节点上。

的士一“移动”,开阔了攸县人视野,他们努力褪去方言底韵,操流利普通话,学着跟城市一起成长。

连续11年,攸县冲进湖南“经济十强县”梯队,县委书记谭润洪说,攸县自古称“梅城”,开百花之先,“梅花精神”香自苦寒来,说或不说,早已凝聚在敢干、敢闯的攸县人精神内核中。

专题:逐梦新时代·县市区扫描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侧重于经济化、机械化和科技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加快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强农之基,富农之本。

品牌是软实力 产业是硬支撑

攸县是湖南的农业大县,目前正力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县的战略。

“近年来,攸县主动适应人民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时代大势,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食品结构的多样化需求,让攸县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以精细农业为引领,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农业现代化步入快车道、增添新动能。现在,各地都在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特’,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形成一个或者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全县农村经济就能实现新的腾飞。同时,我们突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省里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夯实现代农业各个层面的点位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共攸县县委书记康月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康月林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解决好攸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后劲和潜力也在农村。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找答案、学方法、明路径,始终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城市再美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凋敝的乡村,那么我们的现代化就是不成功的。我们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康月林说。

以乡村振兴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振兴乡村产业、打造乡村创业沃土,谋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攸县下的一招“妙棋”。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硬支撑、硬底气,同时也是必选题、必答题。

要深度培育特色园区。持续推进豆腐(香干)产业园、皇图岭智慧农业园、湘天华油茶产业园、振源脐橙现代产业园、畜牧育种产业园、健坤农业科技园、槚岭药博园、众森生态园等特色园区建设,鼓励发展莲蓬、黄豆等新的特色产业基地,精心打造10个种植结构调整连片示范基地,持续提升基地带动能力,确保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各类合作社30家以上,推广高档优质稻30万亩以上,落实种植结构调整6万亩以上。

深度挖掘本土品牌。重点依托豆腐、油茶、米粉、麻鸭、皇猪等“三品一标”资源禀赋,积极申报攸县香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推进攸县米粉“百店品质提升计划”,持续打造“攸州五件宝”及特色延伸品牌,精心组织首届攸县豆腐节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品牌,确保培育3个市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要深度打通产业链条。积极争取中国供销总社和中国农批协会支持,加快推进农批城等重点项目的对接,着力打通农产品产、供、销、储、运链条,致力让特色农产品出的去、卖得好。

与此同时,要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做好“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文章,持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确保年内创建3个省级休闲农庄,支持1-2家申报国家级休闲农庄。

认真做好农业“四篇文章”

如何打造具有攸县特点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攸县做好了“四篇文章”。

一、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坚持“稳面积、提品质、增效益”,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全县落实粮食生产总面积92.9万亩,产量42万余吨,优质稻面积发展到56.2万亩,高档优质稻20.1万亩,高档优质稻米订单面积达11.1万亩。积极引导特色农作物种植,推进经济作物扩面提质,全县实施种植结构调整7.2万亩,改种大豆3.6万亩,湘莲1.25万亩,玉米0.84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全县落实蔬菜种植面积32.65万亩,发展黄桃、猕猴桃等水果果园6.1万亩,稻—油间作、稻—稻—油间作面积增至18.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000亩。

二、围绕产业振兴,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特色强农方面,重点围绕攸县豆腐、米粉、油茶、麻鸭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攸县大豆成功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产品,首部攸县香干地方团体标准制定出台,攸县南国宏豆香干产业园被认定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攸县米粉产品成功入驻家润多、沃尔玛等知名连锁超市。

品牌强农方面,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重点打造了“攸县豆腐”“攸县麻鸭”两个株洲市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仙竹米业”“鸿华麻鸭”两个株洲市企业品牌和“炎洣神”米粉一个株洲市十大农产品品牌。湖南惠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签约。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质量强农方面,成功创建农业标准化基地2个,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其中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食品5个。融合强农方面,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新业态,新增省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1.2亿元。

科技强农方面,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000人次,各类新技术观摩会16次,推广绿色防控新型技术应用,采用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完成二化螟性诱剂技术应用面积15万亩次,扎实推进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2.52%。开放强农方面,积极组织本地企业、产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展销会,湖南亚美的大康时代系列油茶成功登录欧美市场。

三、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积极创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市镇丁家陇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丫江桥镇仙石村、宁家坪镇自力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数量居全市第一。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完成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12.36万亩,治理式休耕6.25万亩。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2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2.6%,开展有机肥替减化肥1.3万吨,种植绿肥近8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超过95万亩次,高效低毒农药应用面积92万亩次。大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妥善处理谭桥街道办事处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问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63%。

四、围绕服务“三农”,全面落实益农护农举措。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惠农政策,2018年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8375.4万元,发放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990万元,其中发放集中育秧服务补贴123.3万元、发放高档优质稻种子3.5万公斤,农业保险赔偿资金突破2200万元。聚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帮助139户贫困户创收增收和768户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贫困户,实行奖励681.21万元,291个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人口建立紧密利益联结,产业扶贫累计带动9369户29568人创业增收。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执法,全年共完成农产品质量抽检17378批次,合格率99.88%,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6次,出动执法人员285人次,检查农资店312家,查处假劣农资案件5起,主动调解种子、除草剂等农药生产纠纷21件,为农民挽回损失152万元。继续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全年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350人,利用湘农科教云软件,线上培育了10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建成环保、生态高标准联户沼气池65处,完成供气800余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沼气发酵池容3000m3,引导农民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康月林表示,今年,攸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县委“1122345”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农业生产,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要稳定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1.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力争打造30万亩高档优质稻安全生产基地,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稻油水旱轮作等高效发展模式,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任务,确保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的地位不动摇。

2.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标省市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3.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调减劣质稻田面积,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瓜蒌、高粱、苎麻、大豆、湘莲、青贮玉米等特色农作物种植,落实种植结构调整面积6万亩以上,打造种植结构调整连片示范基地10个以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今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头戏,也是攸县争创先锋的重要方向,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七改两创”工作方案,打好这场硬仗。

1.继续推动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建设。加快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强对已授牌的省市级示范村巩固提升,争创省市级示范村5个以上。

2.扎实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结合攸县实际和农民需要,科学制定改厕方案,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全面普及农户无害化厕所,加快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厕改建力度。

3.突出抓好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力争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集成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确保年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和臭水体治理任务。

4.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休耕。全面落实1万亩修复治理任务,5.7万亩治理式休耕任务,有序做好复耕工作。

按照“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新业态,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密围绕攸县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大规模、做高品质、做强影响,努力形成攸县特色产业矩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抓好蔬菜、油菜、瓜蒌、大豆、青贮玉米、高粱、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扩面提质。

2.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巩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在继续推进攸县豆腐、攸县麻鸭等现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基础上,新增3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继续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进一步提高攸县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攸县产业影响力。

3.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家以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支持盘活闲置农房等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

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农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地位。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组建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农业政策、技术、知识家喻户晓。组建农业技术宣讲团,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指导服务。加大推广新技术、选育新品种力度,做好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加强县、乡两级农技干部的联系与配合,继续开展星级农技站创建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扶持政策,持续开展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根据各贫困村的特点、产业发展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精准帮扶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村建成一个以上集体产业项目,确保有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

按照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农村各类风险防控。

1.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这是一项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目前已进入扫尾攻坚阶段。要对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按照“逢园必进、逢棚必入”的要求,进行全面复查,并建立清单、台账,完善资料。

2.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行动。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完成农产品质量抽检15000批次,合格97%以上,持续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各种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3.持续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总体思路,加大源头治理,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作,从严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月12日,株洲市消防支队党员在湘赣边红色专列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株洲城发集团供图)

炎陵县美丽风光。 顾荣 摄

李永亮 凌显德 江先国 夏四亮

6月株洲,流光溢彩。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如期在瓷城醴陵举行,万众瞩目。

神农福地由北向南432公里的湘赣边,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四县市珍珠般罗列。青山沸腾,绿水欢歌,老少边穷成为历史,百强县市奋发有为。

湘东盛世慰先烈,建党百年再出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中汲取磅礴力量,一场新的战斗在罗霄山脉坚决打响。

一颗赤子心,两地心连心

——建立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湘赣边,中国革命的摇篮。90多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探求中国革命道路,点燃革命星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老区不能塌陷,经济发展的短板急需补上。加快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呼声高涨。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出台,湘赣两省抢抓机遇。2019年5月,两省建立湘赣边区域合作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省长会晤、部门协商、市县联动的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力推重点事项落实。随后,省市县三级合作对接机制逐步形成。

2020年7月,《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公布,湘赣边合作步入快车道。

一声“老表”,情牵两地。

湘赣边区域合作,涉及湖南10个县市,其中株洲4个,分别为醴陵、攸县、茶陵、炎陵,与江西吉安、萍乡接壤。

地理相近,人文相亲,“主阵地”当有主作为。

6月9日,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率市党政代表团到江西省吉安市考察,加强对接交流,谋划湘赣边合作。希望双方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红色文旅资源共享、乡村振兴互学共促等方面深化合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表示,重点围绕规划对接、产业互助、基础设施互联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开启新征程,力当排头兵。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株洲携手江西省萍乡、吉安等相邻地市,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合作事项。2019年9月,株洲、萍乡签订合作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主要任务。去年12月,株洲邀请萍乡、吉安两市召开推动湘赣边合作发展对接座谈会,提出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上传下达,相邻各县市陆续签订合作机制。去年,炎陵县与江西井冈山市、遂川县签订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攸县与萍乡湘东区、莲花建立合作意向;茶陵县与莲花县拟开展工业园共建合作;醴陵市、湘东区签署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

区域合作,事关未来,顶层设计列入议事议程。2019年9月,株洲、萍乡签订《关于深化株洲萍乡两市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规划对接、产业互补、基础共建、民生共享、环境共治等领域,共同推动9大重点工作任务。

“老表”齐心,其利断金。历时一年多,共同保护渌水(萍水)河、加强医保领域合作对接、共建社保服务平台3项任务完成,其余6项有序推进。

手牵手向前走,湘赣边区域合作在株洲深深扎根。

一张“示范图”,“老表”并肩行

——夯实产业基础,同奔小康之路

5月14日,株洲市召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培训大会。参会的800余名驻村干部收到一份“示范图”——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创建范围示意图。

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按“集中连片、基础较好、各具特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原则划定,有2条南北纵向线,分别为106国道、湘赣边交界地区沿线,贯穿醴陵、攸县、茶陵、炎陵4个县市,涉及32个乡镇。计划到2023年,全面建成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

这份“示范图”清晰标注了株洲在湘赣边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构想:借力湘赣边红色专列、“红色移动课堂”等,开发伟人足迹之旅、红色建政之旅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醴陵瓜蒌小镇、攸县香干小镇等农业特色小镇为示范,辐射带动建设集康养休闲、红色旅游、研学培训、特色种养为一体的精品村、示范村。

事实上,理想已照进现实。

6月10日,一批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的青年干部登上湘赣边红色专列,学党史、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

自今年3月19日开行以来,湘赣边红色专列已跑近30趟,吸引上万人乘坐体验。

火车向着井冈山跑,湘赣边红色旅游重焕生机。株洲顺势而为,结合省市相关活动,联合有关方面推出“红色记忆”旅游、“穿越湘赣边”自驾游等4条跨省旅游线路,涵盖湘赣边13个县市区50余处红色景点、20余处优质自然资源、4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第二届湘赣边红色文化陶瓷体验之旅、中国瓷都五彩醴陵之旅活动。

旅游带货,“湘赣红”名声在外。湖南省“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权10个县市57家企业,株洲28家企业入选。借力东风,株洲力推醴陵油茶、攸县香干、茶陵红茶、炎陵黄桃等创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工业领域,跨省合作更加紧密。在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牵引系统均由时代电气提供;在宜春,丰顶山风电场机组由中车株洲所制造;在永修,智轨捷运线采用中车株洲所的产品。

江西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具有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而株洲正在打造航空千亿产业集群,双方加紧合作,未来可期。

产业协同,融合深入,传统产业一起升级。醴陵东富产业园加强与萍乡湘东区电瓷产业园的合作,携手打造世界级电瓷产业园。浏阳、醴陵、上栗、万载等四县共同签订《湘赣边烟花爆竹重点县(市)安全监管协作协议》,组建安全监管协作联盟,助推四地烟花产业融合发展。茶陵湘赣边区鲜肉供应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列入2021年省重点项目名单。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更多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边区居民腰包渐鼓,湘赣边欢歌笑语。

一条样板河,醉美湘赣边

——谋民生福祉,打造“幸福长廊”

水从罗霄山脉北麓的江西省杨岐山流出,一直向西,经萍乡、醴陵、渌口,入湘江。160公里河流,流经两省,上称萍水,下叫渌水。

因为沿线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渌水水质曾多项指标长期超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为Ⅳ类甚至劣于V类。

2019年7月,湘赣两省签署《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两省交界处国家考核渌水金鱼石断面的每月水质为依据,水质月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湖南给江西补偿100万元;水质劣于Ⅲ类,或当月出现因上游原因引发的水质超标污染事件,江西补偿100万元给湖南。

为一江水“对赌”,实为民生谋福祉,“老表”情义比天高。

紧随其后,株洲、萍乡相继签订多份协议,在河长制工作、综合治理水利工作、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渌水流域两地相邻县(市、区)协同护水。

经历污染之苦,株洲更是高标准提出,将渌水打造成“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省际样板河。

位处上游,萍乡鼎力支持,铺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改造、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等2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

在取得上游城市全力支持的同时,株洲制定《渌水水质提升和样板河创建行动方案》,成立作战指挥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巡河制度标准化管理覆盖渌水流域;多部门轮值的“4+1”巡查执法机制从湘江延伸到渌水;5000名民间河长紧盯水污染;醴陵市、渌口区分别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加强基层河长制力量……

萍水相逢,渌水长流。监测显示,2020年渌水入湘江断面水质均值为Ⅱ类,工业株洲实现全域Ⅱ类水,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样板河英姿焕发,沿线居民交口称赞。在上游萍水江畔,“萍乡蓝”“萍水清”刷屏朋友圈。在下游渌水入湘江口,南北两岸风光带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当地居民张乐群正感慨:“以前河里都是垃圾,一股腥臭。现在干干净净,变化太大了!”

渌水之变,是湘赣边区域合作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莲株高速、东城大道、东富大道等建成通车,茶陵至常宁、桂东至遂川、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顺利启动;醴茶铁路恢复客运,“两山”铁路(韶山—井冈山)开通在即,往返湘赣的地理、时空距离更短,边区居民出行更为便捷。

株洲持续加强与萍乡医保领域合作,不断提升易地就医直接结算,双方实现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共85家,其中株洲54家,萍乡31家。两地还共同搭建社保服务平台,实现株萍两地不同入口同源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即时办理。

株洲市委人才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连续4年举办“情系湘赣、振兴乡村”为主题的人才集训营活动,辐射带动本地群众和莲花县、永兴县等湘赣边区7.5万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端午过后,老区炎陵满山满坡的黄桃树硕果压枝。夏风吹过,山的那一头,“老表”的果园里,移栽的黄桃也挂果了。再过一个多月,又是一年丰收季。

同拥一座山,同护一条河,同赴新征程,湘赣边又闻凯歌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攸县香干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