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口是新疆人口的几倍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住人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

乌鲁木齐本地一站式吃喝玩乐

[摘 要] 本文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师市人口现状出发,分析新疆兵团南疆师市聚集人口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兵团南疆师市聚集人口的措施。

[关键词] 新疆兵团南疆;聚集人口影响因素;城镇化;工业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或兵团)在1954年10月7日成立,在同一时期全国先后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两千多个农场,现在唯一存在的就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65年的发展,兵团现在有十四个师,九个市,200多个农牧团场,新疆兵团为新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新疆兵团南疆师市人口现状

(一)新疆兵团总人口情况

2018年末兵团总人口310.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03万人、增长3.3%。其中,男性160.61万人,女性149.9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1。全年出生人口1.94万人,出生率为6.35‰;死亡人口1.60万人,死亡率为5.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自然增长速度平稳,人口增加缓慢。年末户籍人口239.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134.72万人,增长6.1%;乡村(连队)人口104.96人,下降5.3%。

(二)新疆兵团南疆总人口情况

根据2018年《新疆兵团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兵团在南疆有四个师,2017年一师人口为35.8万,二师人口为21.48万,三师人口为25.37万,十四师人口为5.7万,合计南疆总人口为88.35万,占兵团总人口的29.4%;兵团在北疆有十个师,北疆总人口为212.18万,占兵团总人口的70.6%。新疆兵团人口特征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1]。

二、新疆兵团南疆师市聚集人口的影响因素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中心、三依托、八支点”的城镇布局,以一师阿拉尔市为中心,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十四师昆玉市为依托,八个重点团场为支点,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尽管兵團在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66%,但南疆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南疆的四个师市相对而言都比较“年轻”,2002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县级市一师阿拉尔市成立,2004年1月19日正式挂牌;二师铁门关市在2012年12月29日挂牌成立;三师图木舒克市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昆玉市2016年2月26日挂牌成立,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市。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聚集,人口的聚集又会助推城镇化的发展。

兵团南疆应以城镇化为抓手,以工业化为平台,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新疆兵团的300多万人口分布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数量少而分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聚集人口靠自然增长,缓慢而不现实。赫伯尔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一系列“力”引起的,一部分为推力,另一部分为拉力。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兵团南疆大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股拉力,而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合作社的成立,使农业劳动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股推力,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使得更多的农民成为了城市的市民,城市中聚集了更多的人口,达到了聚集人口的目的。

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才能够聚集更多的人口,农业土地资源有限,聚集人口的数量也有限,第二、三产业的发达与否才能决定聚集的人口数量多寡。新疆兵团的土地平整,没有丘陵、山地,非常适合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户农工种植几百、上千亩土地完全不成问题,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就不能靠第一产业聚集人口,主要依赖第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来聚集人口。

新疆兵团南疆的四个师市近几年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笔者在今年的调研过程中,去过阿拉尔、图木舒克、昆玉市,这几个城市都具有兵团城市特有的风貌,笔直的街道两旁种植着若干排宽阔的白杨树林区,方块形的街区四通八达,城市的框架已经打好,公交车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也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这几个市均没有通火车,只有图木舒克市今年刚通了航班,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规模又决定了人口的聚集程度。

新疆兵团成立之初只有17.5万人口,发展到现在聚集了310多万,人口增加了17倍还多,兵团人员的组成来自于五湖四海、全国各地,既有上山下乡的知青,也有支援边疆建设的热血青年,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于河南省、四川省、甘肃省、山东省、湖南省等等,曾经一度兵团团场的通用语言变成了河南话,优越的政策制度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向兵团聚集。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制定好政策制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兵团扎根共同建设新疆。

三、兵团南疆师市聚集人口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兵团南疆的四个市从批准设立到如今,时间长的已有17年,时间短的只有两年,但大多数单位都是近两年才进行了搬迁。比如一师的众多单位过去基本都在阿克苏市,直到今年为止,还有一些中小学校、医院没有搬迁到阿拉尔市;原来三师的师部设在喀什市,今年三师的党政机关才从喀什搬到了300多公里外的图木舒克市。城镇化建设近几年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座座兵团新型城市矗立在新疆南疆大地上,但这些远远不足,还需要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口集聚是兵团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城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城镇人口集聚的过程,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随着兵团拥有的城市越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人口集聚的规模必将扩大。

兵团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前些年兵团没有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熔炉中,长期止步不前,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三产业都远远落后了。从2016年开始兵团进行了农牧团场的配套改革,2017年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先从第一产业入手、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兵团又焕发了新的潜能和历史机遇,国家和兵团出台的向南发展的战略规划到如今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9月南疆师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比兵团平均水平高3.3%[2]。

(三)充分利用兵团的制度优势聚集人口

1.工作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凡是个人或举家来新疆兵团南疆就业的人员,鼓励其到兵团团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招录成为兵团职工的,分给其40亩身份地进行种植,对于高校大学毕业生或退伍士官等特殊人才,可优先推荐参与基层连队“两委”选举。

2.住房方面的保障制度

落户后提供城镇保障性住房,租金缴纳与团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凡愿意购买保障性住房的,享受购房补贴2.5万元,5年内购房的已付租金可抵扣房款;5年后没有购房的,按市场价收取房租。租赁连队平房的,由团镇统一简装,租金缴纳与团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3]。

非新疆籍人员在团场落户的,其子女入学同团镇职工一样享受15年国家免费(书本费、住宿费)义务教育政策。给与义务教育阶段金额不等的生活补助,采用先缴后补的方式。

兵团农工与在工厂上班的工人一样,只有工种、分工的不同,没有职业高低贵贱之别,每年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等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退休养老金,真正的做到老有所养。

总之,兵團南疆聚集人口既是维稳戍边的迫切需要,也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应该穷尽一切办法,栓心留人,实现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的功能。

[1]2018年新疆兵团统计年鉴

[2]王丽亚,兵团人口集聚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7,(4).

[3]白燕,殷小波,新疆兵团城镇人口集聚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2).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陈文锦(1969.1-),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学、经济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校级课题,“兵团聚集人口问题研究”(编号:19XZD02)阶段性成果之一。

<article>
<section>
和平解放后的新疆地广人稀,生产力落后。为了开发建设新疆,新中国有计划地从内地动员各类人员进疆。到1965年,新疆的人口已经由1949年的433.34万增加到789.1万。大规模的省际人口迁移极大地缓解了新疆人力资源的稀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对建国初至“文革”前人口迁移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以分析。&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lt;b
(1)1949—1954年为新疆人口稳步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农业落后工业无基础的新疆,急需大批劳动力。在国家的动员和鼓励下,通过军队转业安置、到内地招收女兵及少量的知识青年进疆、自发迁移等形式,加上新疆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使得新疆人口稳步增长。1954年,新疆总人口达500.08万,比1949年增加66.74万,年均增长13.35万。&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2)1955—1959年为新疆人口迁入的第一个高峰阶段。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进入建国后第一次大开发时期。1956年的河南垦荒队,1959年开始的湖北、江苏、安徽支边青年进疆等,加上自流人员大量流入,形成了建国后新疆人口迁入的第一个高峰。1959年新疆总人口达648.98万,比1955年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34.3万人,年均增长率达6.16%,高于全国同期的2.26%,但同期新疆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15.86‰,低于全国同期17.79‰,反映出这一时段向新疆迁入人口较多。&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3)1960年到1965年为新疆人口增长波动较大的阶段。1960年至1965年,新疆人口增长了102.77万人,年均增长20.55万人。尽管支边青年及家属持续进疆,加上内地灾民的不断流入,1960年和1961年,新疆人口继续增长。但由于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前苏联单方毁约等原因,造成我国经济困难。1961年新疆依据国家政策,关、停了大批企业,对事业和机关单位实行精简。对于精简下来的人员,或劝其返回原籍,或下放农村。1962年,新疆又发生伊犁、塔城边民外逃事件,致使1962年成为新疆20世纪80年代以前净迁移人口为负值的唯一年份,当年净迁出人口达19.46万人,净迁移增长率-27.62%。度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新疆人口出现了补偿性的猛增。1964—1966年三年中,新疆净增人口125.2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4%[1]69。总体来看,从建国初到1965年为新疆人口迁移增长的高峰期,16年净增355.76万人。&lt;/p&gt;&lt;p&gt;&lt;br&gt;&lt;/p&gt;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迁移至新疆的人口经历了以政府计划迁移为主、自发迁移为辅到以自发迁移为主的转变过程,并呈现出大起大落和明显的阶段性两大特点[2]99。其迁移方式如下:&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1)军人转业安置。建国初期,驻疆部队主要由进疆人民解放军部队(9万多人)和起义国民党部队(7万多人)组成,这些官兵绝大多数来自内地。1953年,根据中央指示,驻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1954年10月7日,生产部队的广大指战员10.55[3]300万人集体就地转业,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后又相继有大批内地复转军人被安置在新疆工作。1955年10月,辽宁、浙江的675名复员军人进疆从事驾驶员、汽车修理员、电工等各项工作[4]98。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动员转业官兵奔赴边疆,1960—1974年动员转业官兵8.24万人,支援新疆兵团[3]82。&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2)动员支边。1950年至1952年,新疆在湖南、山东、四川等地招聘万余名女兵进疆,1954年又招收山东妇女6528人[5]进疆,主要解决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1955年,新疆兵团招收河北、河南等地初高中毕业生和支边青年3857人。1956年,又招收四川、广东等省知识青年4894人。1956年,4.6万[6]河南青年垦荒队员奔赴新疆,1957年,又有4万多河南青壮年,迁入新疆军垦农场当工人[7]143。1959—1961年,国家动员苏、皖、鄂三省支边青年约24.56万人支援新疆建设。1963—1966年,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四市及江苏、浙江两省知识青年12.67万人来到新疆兵团。在此期间,国家每年有计划地分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进疆,还有一部分内地搬迁至新疆的工厂企业带来一些工人干部。由于这两部分人比较分散,难以统计。&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3)自流迁移。解放以后,内地自流进疆人员日渐增多,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内地大量灾民流入新疆。1955—1958年,新疆共安置内地自流人员1.45万人。1959年,内地自流入疆求食工作的人员达5.3万,1960年猛增加到30万人。1961年 21.78万,1962年 3.54万,1963年
(5)特殊移民。改造犯罪人员在新疆就业形成了特殊移民。根据中央的安排,从1951年起,内地部分监狱的罪犯遣往新疆改造。1951年以来,进疆改造达102373人,调疆劳改犯人在1952—1957年共创造4.35亿元财富[1]141。这些劳改人员大部分留在新疆就业。为让刑满人员安心边疆,年,兵团接移家属4833户[3]743。1961年,甘肃严重缺粮,中央从甘肃河西地区分三批将劳改犯人、刑满人员和劳教分子共1.9666万人调到兵团“移工就食”,这既减轻了甘肃的困难,也给了犯人生活出路[3]744。&lt;/p&gt;&lt;p&gt;&lt;br&gt;&lt;/p&gt;
(1)开垦了大量荒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不给国家增加负担,1950年起,驻疆部队就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至1954年,驻疆部队共开垦15.33余万公顷土地,创建了20多个垦区和39个大型军垦农场[9]14。1954年,以迁移人口为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后兵团就成为接收迁移人口的最重要的组织。到1965年,兵团的耕地面积达到1212万亩。1949年,新疆人口433.34万人,耕地面积1814万亩,粮食总产只有84.7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195.6公斤。1965年,新疆人口增加到789万人,耕地面积达4747万亩,粮食总产261.74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31.7公斤,不仅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还有余粮支援内地省区。1960年到1966年,新疆共向内地10个省市区调出粮食4.9亿公斤,食用油340万公斤[10]236。&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2)兴修水利设施。解放前,新疆水利建设落后,“全疆仅有大小灌溉渠道1657条,3.3万公里,坎儿井1000多条和3座不完整的水库,蓄水3000多万立方米”[9]159。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当成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1950—1952年,驻疆部队新修和整修大小渠道300多条,全长达2318公里,建堤坝4.27公里,修筑各类水利建筑物349座,恢复和增灌耕地面积653万多亩
(3)积极发展林果业、渔业。1950年,驻疆部队植树1065亩,育苗38亩,至1954年底,造林28500亩,育苗2000亩。兵团成立后,兵团党委提出“边垦荒,边生产,边植树造林”。到1966年末,兵团造林面积达36.35万亩,果园面积10.65万亩,年产水果6909.85吨[3]630。1958年以前,兵团主要有博斯腾湖和布伦托海两大渔场。到1965年,兵团有渔场75处。1966年,渔业产值达153万元[3]636。(4)优化了农业人口结构。内地迁移新疆的人口不仅解决了新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强了迁移人口与新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能力,优化了农业人口结构。以和田地区民丰县为例。内地汉族农民流入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不断。这些自流农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南、四川、甘肃、安徽等地,在民丰县定居后,以种植棉花、水稻和蔬菜为主。这些人迁入新疆后,产生了示范效应,他们的亲友、同乡也吸引到民丰县,人数聚集,而且较为安定[12]8。新疆兵团从成立开始就将帮助地方农民增产作为己任。1956年,兵团帮助指导的137个农业社,粮食产量比1955年提高30%—60%,社员个人收入增加近一倍,其中2个社被评为自治区级丰产社[3]763。&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lt;b&gt;
(1)驻疆部队的人口迁移模式奠定了新疆工业化基础。驻疆部队执行毛泽东主席“你们到新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和军队参加经济建设的指示,投身于新疆经济建设。他们节衣缩食,自筹资金,一边剿匪,一边建设,以“农业为小家务,工业为大家务”为指导思想,在戈壁滩上开垦良田的同时大办工业,在短短三年内建立起一大批现代工业企业,改变了新疆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
[13]105。到1954年,新疆部队创办的工业企业达87个,主要有新疆八一钢铁厂、迪化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厂、新疆第一水泥厂等等,这些企业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基础。&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2)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口迁移模式对新疆工业化的贡献。新疆兵团工业企业由军事管理方式向行政管理方式转化,采用定员定额制、经济核算制、物资管理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机械修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兵团工业基本分布在乌鲁木齐及各师师部的所在地。至1966年底,兵团建成现代化国有工业企业297个,其中有重工业123个,轻工业174个[3]637。1965年,兵团工业总产值为5.31亿元[14]633,而当年整个新疆的工业总产值是13.77亿元[10]237,兵团占38.6%。1965年,兵团总人口只有129.32万人[14]607,只占新疆人口的16.4%。&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
(3)内地企业搬迁的人口迁移模式推进了新疆工业化。为了扶持发展新疆的现代工业,国家将内地的一些工业企业连厂带人一起迁往新疆。1951年上海益华钢铁厂连人带设备迁往新疆,和驻疆部队共建新疆钢铁工业基地——新疆八一钢铁厂。1956年,国家电力工业部从西安基本建设局第36工程处抽调628人支援苇湖梁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东北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来疆组建了新疆煤田地质勘探队伍。长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2500多户职工迁往新疆,改建为自治区第一建筑公司,结束了新疆没有建筑公司的历史。1965年,上海新丰电器厂迁入新疆,建立了新疆低压器厂。所有这些从内地迁来的工业企业,有力地推进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363个工业企业,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到1965年,新疆已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石油、建材等工业生产部门种类齐全,初具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lt;/p&gt;&lt;p&gt;&lt;br&gt;&lt;/p&gt;&lt;p&gt;&lt;b
15px;"&gt;★作者姚勇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磊为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lt;/span&gt;&lt;/p&gt;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人口是江苏的几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