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是什么款?印文怎么读?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学习文物鉴赏,可以激发我们对历史的兴趣,感受我国传世瑰宝的精彩魅力,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培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文物之最。

明万历鲍天成制犀角雕仿古龙凤杯
  简介:在保利秋拍中,明万历鲍天成制犀角雕仿古龙凤杯以1120万元刷新内地犀角拍卖纪录。小小的一个杯子,值一千多万,犀角有非常珍贵,雕工精细。现在,犀角受国际公约保护,所以犀角就更珍贵了
犀角杯之珍贵源于材料的稀少,艺匠多将杯口随角料形制而施艺,而雕琢成对称形较一般犀角杯更为费料,在犀角雕器中实为罕见,这也是本器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简介:北京保利“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琴”专场,只有一个主角,就是这把890岁的古琴。在“宫廷艺术”专场拍卖之后,随着拍卖师优雅的手势,现场飘来悠扬的古琴乐曲,沸腾的人群一下子静谧下来,恍若时空穿梭。随后这把起拍价为1600万元的古琴,最终以1.22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成交价近1.37亿元,不但创造了古琴的世界纪录,还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最高拍卖纪录。
三、1958年土陶瓶茅台酒
简介:1958年土陶瓶茅台酒145.6万元创国内最高价。 2010年12月14日,在杭州西泠秋拍中的“中国陈年名酒”专场上,多瓶老茅台酒受到热捧,其中的1958年土陶瓶茅台一亮相,就掀起全场的高潮,从25万起拍,最终被场内一位女士以145.6万元的成交价拍得,创下了国内拍场上茅台酒的最高纪录。这是拍卖市场上年份最久的一瓶陈年茅台,存世量十分有限,经过52年的时光,至今品相保存完好,存酒量仍然在7两以上。全国的媒体都追着报道这瓶最贵的酒,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媒体知道,这瓶酒最后谁能喝上几口
四、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
简介: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上,一方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以9586万港元成交,刷新御制玉玺世界拍卖纪录,同时刷新白玉世界拍卖纪录,成交价比2007年10月由香港苏富比创下的白玉世界拍卖纪录高逾一倍。可见,皇帝的大印可不是闹着玩的。
85岁改当太上皇帝时制造,有200多年的历史,乃乾隆二十多方“太上皇帝”御玺中唯一枚圆形宝印。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我们从当时法国海军上尉皮埃尔·洛蒂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当时有关这些御玺的情况:“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北京在箱内的格子里,在那隐秘的双层底中,裹放着成百个君王的御玺,用整块玛瑙,玉石或金子制成。他生命中的任何情形及他在位时的任何法令都需要这些沉重的印章,这些无价的玉玺,在皇帝下葬后,没有人再碰过,在这里已经沉睡了两百年。”
“太上皇帝”的圆玺就在此中,被当时年仅28岁的法国将军德·耶赛掠走。这位年轻的将军毫不客气地拿走了数枚御玺。
被德·耶赛抢走的其中有一方印文为“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的“乾隆御宝交龙纽白玉玺”随同“太上皇帝”圆玺一同出现在了2007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
五、清乾隆洋彩“吉庆有余”转心瓶
简介:在英国伦敦郊区的一场私人遗产拍卖会上,一只来自中国的清乾隆官窑花瓶引来多位中国买家激烈竞争,最终这只花瓶以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瓷器瓶式。即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为了满足皇帝穷奢极欲的贪婪和好奇心,工匠们挖空心思甚至不惜血本,创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的“高科技”瓷器,别说仿制,就是见过的人都微乎其微——此器物只是中国清朝皇帝的私玩独享。
该拍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这瓶子几乎涵括乾隆瓷器制作最复杂工艺,多种釉色地,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再加上47公分高度。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六、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巴人汲水图》,国画,高300厘米,宽62厘米。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徐悲鸿先生1937年因国难而流落重庆,而正是在重庆的艰苦岁月里,国难当头的大气候和民不聊生的现实生活,使这位本来就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画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民的疾苦,甚至把自己融汇到劳动民众之中。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但在山城水却来之不易。徐先生来到重庆,映人眼帘的第一道风景线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汉子,他们那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压弯的扁担,使画家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艰辛,和生活在这块土地的重庆人世代相传的抗争精神。为此,被触发了的画家的创作灵感,在徐先生的头脑里构造出一幅真实生动的巴人汲水的蓝图。
《巴人汲水图》以3500万元起拍,经过30余轮竞争,最终以1.53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额超过1.71亿元,在刷新徐悲鸿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的同时,打破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七、吴冠中《长江万里图》
1971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的《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的创作。创作组成员有设计师奚小彭、绘图画家吴冠中、袁运甫、黄永玉、祝大年。五人赴长江两岸写生尚未结束,北京开始了批黑画运动,应召返京,壁画创作组随之解体。 至2006年6月,吴冠中创作的《长江万里图》的初稿,在世纪坛展出,世人才知道吴冠中完成了《长江万里图》的创作。及后,设计师奚小彭收藏的《长江万里图》综合性成稿进入收藏市场,参与2006秋季北京翰海的油画拍卖。 
《长江万里图》从诞生之日起,注定名垂画史。经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吴冠中的《江万里图》在黑暗、混乱的文革,超越时代笔墨和主题,完成了中国艺术家探索了一百年的中西融合。吴冠中曾自述:“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这一意象与具象的巨幅画作,此后成熟地落定为吴冠中的绘画信念和笔墨形式。
八、黄庭坚的《砥柱铭》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2010年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苏黄米蔡:宋代书法四大家
九、清乾隆御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
简介:在保利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以7168万元成交,刷新内地家具拍卖纪录。这个宝座在当年是专属于乾隆爷的,只有皇上才能享受它,那时候别人要想坐一下体验体验——想想会是什么后果呢?现在不一样啦,只要您有足够的钱,您就可以买回家,使唤它一辈子,从这个角度说,它还真不贵,您说呢?
高居于殿堂台座之上的宝座为皇权的象征,是中国家具中等级至高的器具。
十、“牧马图”壹万圆面额人民币
  简介:在上海泓盛拍卖公司2010年秋季邮票钱币拍卖会中,中国人民银行于1951年在内蒙古地区发行的一枚“牧马图”壹万圆面额人民币,品相极好,存世绝少,是中国第一套人民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这件拍品起拍价为80万元人民币,前三轮叫价此纸钞的价格就已经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最后经过各路买家十几轮的激烈争夺,最后以创纪录的230万元刷新中国纸钞成交的世界纪录,成为价值最为昂贵的“中国纸币之王”。
60年的沧桑,大面额老版的人民币留存世上已十分稀少。其中第一套人民币一万元牧马图更被收藏市场奉为“开山鼻祖”。这张一万元牧马图一直是界人士梦寐以求的珍品。
    壹万圆牧马图票券被誉为“中国人民币之宝”,称为“票王”,其明显有三大特性:
    据悉,我国第一版人民币中面值壹万圆“牧马图”发行于1951年5月17日,收回于1955年4月1日,流通时间历经3年11个月;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5种版别,票幅规格140*75mm,票面底纹为网纹,有7位数的号码但无水印,通常采用胶印五色印刷工艺。壹万圆“牧马图”在第一版人民币中被专家称为“十二珍品”之首。
    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印刷技术不高,纸张质量较差,很不容易保存。而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条件严重影响和加大了保存的难度系数。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为支持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为建国初期物价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牧马图”还赋有传奇般的政治色彩。
    其中壹万圆牧马图在第一套人民币印制后期发行,仅限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银行工作人员骑着马和骆驼,背着装有纸钞的麻袋和牧民打交道,发行数量非常之少。据内蒙古老人回忆:“从发行到回收,采用了四年时间,导致边远地区根本都没有看到过这张钱”从中可以看出这张钱发行数量之少。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钱币券别种类繁多,面值不一,不符合现实流通需要和货币管理,后于1955年国家开始回收,内蒙古人民出于对党的忠诚基本全部上缴,经过六十多年的消耗存世量不足50枚。
    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印刷技术不高,纸张质量较差,很不容易保存。而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条件严重影响和加大了保存的难度系数。
内蒙古人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对于汉字认识不多,中央决定1951年在内蒙古发行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币,使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这不仅仅是货币制度统一,更重要的是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内蒙古人民是通过人民币认识共产党,通过人民币与内地建立了割不断的紧密联系。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民族团结,跃然纸上。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原《》卷,东晋著名画家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著名的《》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著名画家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的作品。[4]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与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唐代作为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5]
、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
(723―787),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伯昂、、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洗劫,《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的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要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让今人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7]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千里江山图》,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卷后有当时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8]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画家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画卷,北宋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幅画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现藏。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烟树,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所有。但不久就转手为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的前段(短段)名为“”,最后到了画家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等名家从中。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仇,音Qi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太仓)人,移家(今江苏)。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剑阁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和被后世并称为“”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是中国的顶峰,来自的传奇画家,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外。存世作品有《》、《》、《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书法帖之一。《兰亭序》表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今天所谓的
《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此外,还有欧阳询、、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行书,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皇帝,他精通书法,平生搜尽历代名帖,又将当今书坛巨擘拢为左右。他曾立嘱将兰亭真迹随葬,也曾经为一位书坛泰斗的辞世而嚎啕。这位被李世民奉为师长和书坛第一的,便是唐初大书家欧阳询。
欧阳询官历隋唐,世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梦奠帖》共七十八字, 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 ,横33.6cm,今于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全称《》,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清内府等收藏,现藏。
《祭侄稿》是为祭奠就义于的侄子颜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的魄力和胸怀。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在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为遒劲,且和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实,《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唐书法僧。中华第一草书。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书画家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杨少师,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运多舛。清十年(1860年)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为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数年后,在台北的一次书画展中展出了一幅长达7.3米的《寒食帖》卷轴复制品,轰动一时,见者无不称奇。据说此种复制品只有10件,大部分被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两件则下落不明。1975年前后,日本友人著名的“东坡迷”山上次郎花巨资买下了台北展厅中的最后一幅复制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东坡参观访问团”来到黄州,出于对苏轼的景仰,也出于对东坡赤壁的钟情,山上次郎慨然将其高价购到的最后一幅《寒食帖》卷轴复制品捐赠给东坡赤壁管理处,这幅复制作品因而成为在的唯一珍品。1995年,又经山上次郎倡议,在东坡赤壁修建了“中日友好之舍”,首次公开展出了该《寒食帖》卷轴复制品。
1995年4月6日,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部门发行了专346《寒食帖》邮票一套4枚,横式四连张印刷,邮票全张4套,边纸上则印有黄庭坚的《寒食诗跋》。就在同年底,黄州市中兴实业集团公司也推出两枚“”企业拜年卡,其中第2枚(编号1996鄂(BK)——0003)主图即为《寒食帖》(部分)。这两种精美的邮品一问世,即成为海内外集邮、书法爱好者竞相购藏的目标,大陆和台湾同时发行《寒食帖》邮票(品),是不谋而合,也是必然。因为同根同文,只有一个才情卓著、雄视百代的苏东坡啊!
《》,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是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作于是1112年。纵31.5厘米,横1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怀素之后的杰作。今藏。
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是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元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书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形成了一代风气。统一中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才识的汉人,从各方面发现人才,并力图恢复旧有的体制而略更张,尽管他在文化与思想上比较开放,但在军政、财权和殿试录用人才等方面即对汉人严加限制,于是有识之士既不能在仕途上谋取功利,仍转趋于文艺,在书法领域中赵孟頫就是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公元年)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官至。书画诗文,篆隶正草,可谓无所不能。书法主张恢复二王法规,书风清丽圆润,深得二王神韵气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学习赵字,须注意运笔的提按顿挫,切忌油滑平拖,即使在圆转之处也要施全身之力,以腕运笔,写出行书线条的内涵和骨力。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纵二七点二厘米,横一一点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赵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精力、体力顶峰期。其字点画精到,结体周密,行笔劲健酣畅,跋云:“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负出诸书之

3.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左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泰玉克的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将”、“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打开

商店【天高任鸿飞】“寿山石印”目录下其他商品:

【7788相机收藏】“寿山石印”商品推荐: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卖家询问!

其他寿山石印, ,民国,,闲章 ,,人物/佛像, ,,, ,

品如图~~解放前后的~~老印章~~刻工精美~~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款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