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二胎、外出回来没有报备,都会被追究责任吗?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现在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鼓励人们生第二个孩子,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十分好的政策。那么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呢?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1

  不需要。全面放开二胎后,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无需办理准生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一、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

  1、现在已经不需要办准生证了,生二胎的话因为现在已经全面开放了生二胎,所以再生育两个,包括两个以内的孩子的时候是不需要再办准生证的。在实行了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之后,对于有两个孩子生育情况呢,都是由家庭自行安排的,不需要再去申请,这样也是一个比较便民的服务。

  2、现在社会的人口结构导致了老龄化特别严重,所以这也是开放二胎政策的原因,再加上目前在我国的`新生儿的出生率也是非常低的,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劳动力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在这种情势下面,是必须要推行二胎政策来保证国家的正常发展和进步的。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关于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好的建议,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二、生二胎需要哪些手续

  1、根据我国的相关生育计划原则,如果夫妻双方有想要二胎的打算的话,是需要向男方或者是女方的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提交关于再次生育的申请表的。并且在街道办事处的话,会对于你们的申请要求提供一些材料,这个时候也是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提交材料的。

  2、在提交资料之后就可以在家里面等着街道的乡或者镇或者是街道办事处提出来的受理意见,然后并将这个提出的意见和全部的资料全部带到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部门进行报备。

  3、需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大概是包括了独生子女的父母生育子女情况的证明,还有申请人的户口本,结婚证,还有双方的村委会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的原件。如果是有其他子女达到法定年龄后去世的,也是需要村委会的出具相关的未出生的子女的收养的证明。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2

  生二胎前具体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1、独生子女父母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

  2、申请人的户口簿;

  4、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等原件,并留存复印件一份;

  5、其父母原生育两个子女的,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其他子女死亡的有效证明;

  6、其他子女达到法定婚龄后死亡的,村居委会应出具其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证明。

  特殊情况:单独夫妇原办理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符合条件申请再生育的,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批准再生育次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已享受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不予收回。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按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已经在全国实行了一孩生育登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

  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服务,方便群众。

  二胎准生证怎么办?

  1、向男方或女方户籍地的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再生育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

  2、提交齐全资料后,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要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受理意见,并将受理意见及全部申请材料报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3、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再生育告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家卫计委已明确:“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生育审批是指前置的行政许可,即当事人提出申请,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最后计生部门审批通过后发放准生证;而生育登记则是服务项目,生育家庭只需提供结婚证明和生育申请备案即可,即事即办灵活快捷。全面二胎只需要登记,也就是说所有的手续要比单独二孩时简单。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3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

  1、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如实填写表格中规定的全部栏目,签上姓名,贴一张女方一寸免冠照片,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

  2、凭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所在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查。

  3、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经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后,对申请人的情况和是否张榜公布进行核实,再报送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审批决定。

  4、对双方都是农民的夫妻的再生一胎申请,经县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同意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批的,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审批发放。

  二胎准生证可以补办吗

  二胎准生证,不可以补办。按原生育政策,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生育子女的夫妻,在生育二胎前,应向当地计生部门提起再生育申请,经计生部门批准后,发下准生证,才可以合法地生育子女。准生证,即为准予生育的证明。孩子也生下来了,没有经过“准生”批准,当然不能再办理准生证。

【二胎需要办准生证吗需要办哪些手续】相关文章:

石家庄疫情没有结束,很多人却选择上班,金钱与生命哪个更重要?

针对“女职工未报备怀孕被处罚”一事,河北传媒学院6月29日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学校相关部门在执行有关规定的过程中,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决定撤销相关文件,将对有关规章制度及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对近日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涉及我校怀孕女职工有关权益一事的报道,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原则指导下,经研究,做出以下决定:

1.鉴于我校相关部门在执行有关规定的过程中,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决定撤销院人[2019]15、17、18号文件。

2.为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学生利益,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我校将对有关规章制度及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3. 对媒体及社会各界对我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河北传媒学院女职工怀孕要报批,否则将扣发绩效工资

据微信公众号“1012央广交通”消息,6月28日一早,河北传媒学院的教职员工通过工作微信群收到了河北传媒学院院长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学校计划生育报备制度执行情况的通报》以及对部分员工的处罚公告。

《通告》指出,对未报备怀孕女职工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扣发 6 个月绩效工资”,“取消两年内评优评先和评定职称“。今天上午记者尝试联系受处分当事人,她们给出的回应都是:不便接受采访,而且学院领导一再重申不要随便接受媒体采访,要服从大局!

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河北传媒学院名列中国艺术类民办大学排名和河北省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第一。打开河北传媒学院官网,校训: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由此可以看出,该学院的官方宣传无论从教学质量,还是从教育理念上看似乎都很人性化,但从学院内部制定的《河北传媒学院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管理的规定》来看,女职工怀孕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后,按照个人申请、分别按生 育一胎或二胎比例排队、单位党总支书记(处室负责人)签字,报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备案。”报备是否成功要以“接到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回执为准。”

这样的规定符合法律和道义吗?学校有这样的规定是普遍行为还是个别现象?记者联系了石家庄文化传媒学校等省内多所院校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省外部分高校,都表示学院内部没有出台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就在6月27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活动管理促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在招聘的过程中“不得询问女职工的婚育情况”。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侵害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特殊劳动保护权益行为。”进一步保障了妇女平等就业的权益。

河北传媒学院所谓“禁违规怀孕”的奇葩规定。在保“饭碗”的压力面前,不少女员工在工作与“怀孕”面前选择忍气吞声;那些不服从或者因为意外怀孕而保胎的,轻则受到处分,重则丢了工作。对此,律师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

中国交通广播河北频率FM101.2特约公益律师,河北厚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

“报备成功与否以接到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回执为准”等违反法律规定,女教职工怀孕不应有服务年限的要求,河北传媒学院要求排队生育不符合自然规律也没有法律依据。

河北传媒学院作出的15号和17号处理决定,没有注意到女职工生理特点。作出的扣发绩效工资、调离工作岗位、通报批评等处分,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河北省妇女权位保障条例》和《劳动法》等相关规定,受处分的非事业编制教师和员工可以向当地妇联反应,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男女平等以及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河北传媒学院的这一行为也是一种歧视女性的行为,应当立即纠正,妇联和劳动、教育部门应当对河北传媒学院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惩戒。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石家庄市政协委员,河北瀛冀律师事务所郭炳慧律师:

河北传媒学院此举已经对女性职工的自身权益造成侵害。生育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生育自由受法律保护。只要是符合法定生育年龄、法定生育条件的公民都可以依法行使生育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限制。生育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是女性,是家庭,也是社会避不过的一道关。

对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女职工而言,因类似规定遭到罚款或变相降低劳动报酬甚至解除劳动关系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损失补偿,同时也可就此向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甚至提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实,从单位的角度来讲,要求怀孕报备可能是为了及时掌握女职工怀孕情况,以便提前做好人事安排。但谁又能保证自己报备“怀孕”就能怀上?一旦报备了,三、五年都没能“怀孕”,女职工是不是三、五年都无法“正常工作”?更何况这种“排队怀孕”的规定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学校的《处理决定》中说“明知学校关于维护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的规定,却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故意违反。”试问,何为“个人利益”?如果您家里有人要“排队怀孕”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开放二胎前出生的,现在违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