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的血糖仪?

    各位医生好:我早上测的空腹血糖为5·1自测中午饭后二小时测6·1晚上二小时测两次为7·1和8·2两个血糖仪的,在测血糖40分钟前大约锻练了50分钟有影响吗!谢谢!都是用的第三滴血测的!
      主治医师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这语音中没有什么关系的,运动并不会导致出现血糖升高,你检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问题,都是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不需要过于担心。
      住院医师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根据血糖仪检测的结果,血糖是基本正常的,血糖仪检测,与医院的检查数值是差别的,在测血糖40分钟前,锻练了50分钟是有影响的,运动后会降低血糖
    血糖仪检测的是指尖末梢的血糖,医院化验室,检查的是大血管的静脉血,以医院检查结果为准,最好去医院检测,和血糖仪结果对照一下
      住院医师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运动后需要休息至少15分钟再测血糖比较好 你的也比较准的 你的血糖不高 晚上餐后2小时测的8.2有点偏高 可以再去医院检查一下
        内科 在线的医生(929名)

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指包含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的日间血糖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餐后血糖的骤升也会造成血糖波动。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一般日内波动幅度在2~3 mmoL/L,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较低,因此血糖的波动往往会超出正常血糖范围。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药物剂量过多或过高、细菌感染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变得不平稳。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著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血糖波动对于并发症的影响甚至比持续高血糖更为严重。

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近年来,血糖波动对机体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研究表明,血糖波动的危害大于持续高血糖的危害。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血糖波动致心血管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受损、炎症过程激活、凝血机制活化等。

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一般说来,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如何利用动态调整血糖波动?

在没有动态血糖仪之前,我们是无法有效监测血糖波动曲线的。通过动态每三分钟一次的记录频率,我们最终可以检测到1到15天的血糖波动曲线。

(一个佩戴周期15天血糖图谱)

想有效的控制血糖波动,就需要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从而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最后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让血糖曲线趋于平稳。

饮食是影响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如果不重视饮食控制,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患者应该与医生积极配合,采取适当的、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上图为在上午11点左右进食一个半馒头,在12点左右血糖到达高峰,在13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在8.3mmol/L左右,下午17点的时候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这时候血糖波动最大值为7mmol/L,血糖波动较大需要进行控制。

通过曲线调整进食,将一个半馒头分为2餐进行进食,血糖曲线有明显变化。从上图中可看出,将总量的一个半馒头分两餐进行食用,血糖曲线上限由原来的13mmol/L变为10.5mmol/L,血糖低点延后出现,这样就控制了波动的上限。

运动也是影响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对降低血糖大有益处。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因为过度消耗而引发低血糖,亦可能因为引起应激反应而导致血糖增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制订科学的、规律的运动计划,并坚持实施。通过配合实时动态监测的曲线显示以及实时显示的的功能,可以及时得知当前的运动量对降低了多少血糖,如果血糖过低需及时停止运动,预防运动过量低血糖。

上图为进食后运动20分钟的血糖曲线,可以看到11点02分开始进餐,在餐后1小时左右到达血糖高点,血糖约为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约为8.3mmol/L。在餐后5小时左右才回复到正常状态,这种情况需要增加运动量。

上图为餐后健步走40分钟血糖曲线,同样11点02分进食,餐后1小时10分左右到达血糖高点8.5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约为7.0mmol./L左右,餐后3小时血糖约为6.3,这种情况下,还可适当增加少量运动,或不增加运动量。

上图为运动1小时的血糖波动曲线,同样11点02分用餐,餐后1小时血糖约为7.6mmol/L左右,但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至5.5mmol/L左右,餐后3小时血糖低于3.9,部分人在低于4.0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低血糖的应激反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加餐进行身体能量补充避免发生运动性低血糖。

如果在治疗中药物选用不当,包括病情与药物种类和剂量不相称、药物配伍不当、中西药复方的滥用,都会造成血糖失控、波动过大或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时找专科医师复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以上三点之外情绪以及环境,也会造成血糖上升。情绪的变化比如在发怒、激动、哭泣的时候,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多,从而使血糖升高。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都是产生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如无必要以上这两种情况糖尿病患者都应尽量避免。

血糖波动的控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最终的目的是让血糖数值的变化最终趋于一条直线,把起伏不定的山峰消掉,这就是削峰填谷中的消峰。上限控制住了,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填谷,也就是如何控制血糖下线。

血糖低于2.8mmol/L在临床上称之为低血糖,在日常生活中低血糖的表现因个人体质不同下限会有所变动,据临床大数据统计低血糖的应激反应出现在2.0~4.0mmol/L之间。

当血糖过低没有及时补充所需糖分时身体会出现,诸如如心慌、乏力、饥饿感、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恶心呕吐等。少部分患者会伴有脑神经功能上的障碍表现,如剧烈头痛、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情况,更有甚者则会继续恶化出现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失去知觉发生昏迷,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低血糖很难用传统血糖监测方法发现,在之前只能等待身体反映机能出现轻微低血糖应激反应时及时补充糖分。现在只需要佩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并在手机APP设置好低血糖预警数值,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到达设定值时会发出预警,提醒佩戴者及时补充糖分,避免低血糖风险。

较为常见的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可分为四大类,下面我们详细说说诱因。

这种原因主要见于糖尿病治疗时,常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应用适量、使用后运动增添或饮食配合分歧理引起。胰岛素通过增长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起源而下降血糖。其作用环节有增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储备有限,约为70-100克,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求”时即会导致低血糖。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力。

持续的激烈运动或活动以后,因为能量耗费大,葡萄糖氧化分解敏捷而量大,此时若未能及时弥补糖类食品,则可引起低血糖。

空腹大量的酒后,因为酒精在肝内氧化,造成乳酸改变为丙酮酸的反映受到克制,糖异生作用削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产生低血糖。

以上这四种是较为常见的低血糖诱因,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为药源性低血糖与运动性低血糖。通过佩戴颐健安实时动态血糖,在药源性低血糖出现后,应注意查看用药后血糖曲线变化,是否用药过量或胰岛素计量过大,针对低血糖出现的时间与曲线对药物计量进行调整(用药量请遵循医嘱。)而运动性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频发,是因为患者在进行自身运动控糖,但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这种情况患者应查看实时动态血糖仪的实时数据,并在高低血糖预警选项中设定血糖下线,及时发现低血糖及时预警。或每运动10~20分的时候查看自身血糖情况,如血糖即将过低,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对每天的运动量进行记录,总结适合自身的运动量来进行运动降糖。例如运动20分钟后查看实时动态血糖仪,血糖数值为7.3这时血糖超过控糖标线,但差距不大,可继续运动5到10分钟后查看血糖数据,如这时血糖数据在正常标线内即可停止运动。如血糖低于血糖下线,那下次运动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其他两种低血糖反映,糖友应避免饮酒,且身边常备补充糖分的食物,一旦实时动态血糖仪发出预警提示,需尽早补充糖分,让血糖标线回归正常范围内。

图为通过佩戴实时动态血糖仪后发现的夜间苏木杰现象,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不注意控制,极易产生风险。如果患者平时白天血糖控制得很好,就是早上血糖高,这时我们要测夜间的血糖,如夜间24: 00、凌晨2:00 ~ 3: 00。如果夜里出现低血糖,早晨出现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现象。如何处理呢?应该把睡觉前的胰岛素或者是晚饭前注射的长效胰岛素减量,或者让患者睡前加餐。

(图为日间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及时补充能量提升血糖值的实时动态血糖曲线)

通过动态血糖仪将血糖尽可能控制在达标范围(4.4mmol/L~10mmol/L)内,并且降低波动,防止低血糖风险,在通过观察动态曲线,改善自身生活陋习,削去血糖曲线高点的峰,填上低点的洼地,使血糖波动控制在1~3mmol/L之间,同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即可做到快乐控糖.

之前做糖尿病App、血糖仪时,只关注App、血糖仪,却很少去思考糖尿病App和血糖仪在整个糖尿病产业中的位置。今年以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从产品角度去分析糖尿病各产品,以了解糖尿病的整个行业。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思考,无法知道你做的产品在糖尿病人看来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是无法做好产品的。

1、相信产品的力量:相信产品改变生活,好的产品能摧枯拉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越简单的产品越是好的产品,越多人用,使用越频繁。

3、为什么?因为人性懒惰。做产品应该是顺应人性,而不是违背人性。

产品的思维还有很多,这次分析主要涉及上面这些。

说产品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高血糖为表象,胰岛素分泌受损为实质的疾病;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得各种并发症(后果包括截肢、失明、肾病、心血管疾病等),这是糖尿病的最可怕之处。

糖尿病产品是就可以认为是解决糖尿病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各种产品、药物、服务、软件等。能解决糖尿病问题的产品有哪些呢?

既然是胰岛出现问题,那么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恢复胰岛β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所以,糖尿病人最好的产品是干细胞移植,因为干细胞能在体内分化成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细胞,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人的问题。

但是干细胞移植治疗还很不成熟。目前来说还只能期待。

既然问题的根本胰岛功能受损无法解决,那就解决高血糖的表象——降低血糖。这种思路下最好的产品是人工胰腺。人工胰腺能够持续测量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自动持续注入胰岛素。佩戴之后,就不用再管它了,简直不能再简单。

只是目前人工胰腺的技术也还不成熟。也是只能期待。

人工胰腺之下,分为两个产品,一是持续测量血糖的动态血糖仪,一是持续注入血糖的胰岛素泵。就是将人工胰腺的两个产品功能分开:根据动态血糖仪测出的血糖情况,再由人工(而非机器)来调整胰岛素泵的注入量。这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是没有人工胰腺简单,因为要人来判断胰岛素的剂量,这不好把握。再加上动态血糖仪要定期更换传感器、要指血校准,胰岛素泵要定期更换针头、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等等,都增加了这两个产品的复杂度。

目前,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技术上都已经非常成熟。

动态血糖仪之下,是指血血糖仪;胰岛素泵之下,是胰岛素笔。

和动态血糖仪持续测量血糖不同,指血血糖仪是一次性测量血糖。它需要消毒、准备采血笔(拧开针头保护帽、插入采血笔、调节采血笔深度、拉笔杆)、准备试纸、采血、将血小心的接触到试纸采血口、出结果。这个产品简直不能再复杂,急需简化!

和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不同,胰岛素笔也是一次性注入胰岛素。它的使用还不算太复杂,主要步骤有:消毒注射部位、准备笔芯、准备针头,排出针头的空气、设置单位、最后注射进皮肤。但是也会疼,而且更疼。

指血血糖仪和动态血糖仪、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的对比分析

指血血糖仪、胰岛素笔这两个产品都非常复杂,而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相对不那么复杂,且控制高血糖的效果也好很多,为什么绝大部分都使用指血血糖仪和胰岛素笔呢?

因为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贵,且贵太多,一百倍以上。为什么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会那么贵?

1、主要是研发成本高,定价低不能覆盖成本;

2、有便宜的指血血糖仪、胰岛素笔、口服药作为替代品,如果定中等价格,无法与其竞争;

3、所以只能定特别高的价格,卖给少量能负担起其价格的病人,或特别需要这个产品的病人;

4、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有一定的复杂度,并不是极简产品,有一定的门槛,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无法获取规模收益。

除了动态血糖仪、指血血糖仪,血糖仪还有一个产品:无创血糖仪。按原理分,有汗液、眼泪、近红外光、体温等无创血糖仪。无创血糖仪,它不仅测量方法变得极其简单,而且能方便模拟动态血糖仪的效果。当前虽然有不少公司推出了类似产品,但是都无法测量准确,可以说无创血糖仪技术还不成熟。无论是基于哪种原理,都还没找到和血糖的强相关性。

如果真正研发出来准确、稳定的无创血糖仪,将是划时代的,它将替代目前的指血血糖仪,且很大程度上替代动态血糖仪。且因为这类产品使用简单,门槛低,可以采取低价、大规模出量的商业模式,造福糖尿病人——好吧,这个是在下的美好愿望。

口服药也能降血糖,不同的口服胰岛素,按原理分主要有抑制糖的吸收、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等产品。

医生一方面宣称胰岛素是最好的降糖药物,一方面又建议患者:如果血糖降下来了就可以停用胰岛素、使用口服药。为什么?

1、口服药的依从性好。它使用非常简单,按剂量吞下就可以了-——这个角度看,口服药是好产品。

2、而打胰岛素则有很多问题:复杂的注射过程、诸多的注意事项、剂量的控制、低血糖危险、打针疼等。

3、胰岛素笔口服药贵一些,花费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原因待查,主要还是技术门槛吧,因为国内胰岛素厂商非常少,而口服药的厂商更多)

口服药是使用简单,但是也有问题:1、降血糖的效果不如胰岛素,比如它能将血糖从9降到8,如果从13降到8就费劲了;2、有副作用。

说到口服,现在也有机构在研发口服胰岛素,这将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好的产品,将降低使用胰岛素的困难,普及胰岛素的使用。期待尽快研发成功,也希望研发成功后少些限制条件,尽量简单。(最开始听到口服胰岛素的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直到我这样进行系统的产品分析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产品)

饮食运动控制,是自我管理糖尿病的基石,市场上很火的概念。病人、医生、企业、政府等所有人的理想,就是靠饮食运动就可以控制血糖。

但是这终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因为饮食运动需要强大的自我控制力,一以贯之的坚持,更需要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然而人性是懒惰的。over。(我不能坚持习惯!我不能自我控制!我不能坚持学习那么多知识!大部分人不具备学习的能力!我要自由自在!)

肯定有人能靠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但是注定是极少数。

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理想?原因:1、这不需要花钱——这是一个很多人不愿意触碰的真相;2、中国人素来注重饮食养生,相信食疗的效果,而不愿意用药。

中国治疗糖尿病,都信奉五驾马车:血糖监测、用药、饮食、运动、教育。

所有在做糖尿病教育的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慢病管理机构、糖尿病App创业者,他们费尽心思的在做糖尿病教育,除了希望让糖尿病人了解糖尿病,更重要的是希望能通过教育培养糖尿病人自我管理的意识,然后能够自觉的控制糖尿病,而不是让其他人来监督。愿望是非常美好的。

但最终是徒劳的:有自我管理意识的人永远是极少数的,而且他们不需要额外的教育;不能自我管理的,再怎么教育也无法规劝。因为这种试图改变自己一贯以来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是违背人性的;且没有任何惩罚措施,注定没有人听从。

医生。医生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好的服务,因为它简单、专业、可信赖。病人只要遵医嘱就行了。简直不能再简单!

家人。1、家人有自己的生活(也有人性),虽然关心,但是关心程度、持续程度都是不一定的;2、糖尿病人自己不在意糖尿病,家人也没办法。

接下来终于要说到我这两年一直在做产品了。市场上糖尿病App都是大杂烩,有很多功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逐一分析:

1、作为记录血糖工具,主要是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图表,便于分析;记忆功能,传统血糖仪也能满足基本需求;而云端存储则是噱头,实用不高。

2、作为自我管理工具,饮食、运动控制,教育学习等;上面分析了,做不大,况且糖尿病App也都没有好的饮食运动工具。

3、作为和医生沟通的工具,因为不用去医院,所以有价值。分为两条路:组建自有医生团队,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连接线下关系的医生和病人。第一条路靠谱,有少量需求;第二条路不靠谱,需求量少、而成本太高。

4、作为糖尿病人的沟通社区。垂直社区是可能的,但是就目前尝试做社区的App来看,效果并不好。

5、其他小功能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还没做的功能就更不说了。——那么,你可以想象糖尿病App的价值有多大,特别是在上面提到的所有产品里面。

上面分析到的产品,基本上就是糖尿病人用以控制血糖的产品、方法了。看完这些分析,你会发现糖尿病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稍微完美的都没有。这时,你就能更加深切的理解糖尿病人面临的痛苦、无奈。

最后分析一组糖尿病大数据。这组数据,基本上是糖尿病公司PPT的第一页。

1、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成年人):10%左右,人数1亿左右。

——这个和很多因素相关,主要是生活方式变化且变化太快导致的:吃的太多了、太杂,胰岛素无法适应,导致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糖尿病知晓率:40%,人数4000万。

——也就是患病的人群中,只有40%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糖尿病企业应该积极做糖尿病的普及教育。(去年有个传播非常广的新闻,竟然认为糖尿病可以治愈!)

3、糖尿病治疗率:25%,人数1000万。

——也就是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且在控制糖尿病的。

——这个比例低的惊人,但是这和上面的产品分析是具有一致性的,因为糖尿病的产品都不好,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愿意用。原因:1、现有的糖尿病产品不好用、控制效果不好,导致使用意愿不高;2、慢性病没有即时的痛苦反馈,主动控制意愿不高(这也是人性)。

4、糖尿病控制率:40%,人数400万。

——也就是只有400万的人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

——这个比例同样低的惊人,也和上面的产品分析具有一致性,糖尿病的产品不好,使用了也不能很好的控制。

经过这些产品分析之后,我又一直在思考上面的事实。最后得出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疾病,更多的是依赖药物治疗;而糖尿病App却把它当成健康问题,以为良好的自我管理就能控制好糖尿病。更巧的是,那些不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也认为糖尿病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血糖高了”——虽然糖尿病App们会有更积极的态度,但是糖尿病App们和这些人犯了同一个错误,太轻视糖尿病了。

可能会有人反驳,说很多糖尿病人他们都不用吃药了,只需要平时注意饮食运动,就能控制好血糖。这些人当然很多,通过药物治疗,辅以饮食运动控制,最后血糖慢慢稳定了。问题是:这些人他还需要你的App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血糖仪怎么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