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无力,不痛,走路不稳,晃晃悠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愿,它刻在了我们学校的门口,也顺利地印在了我的心上,让我难忘,也让我以此为读书的理由。

  小时候,别人问我“为什么你那么爱读书啊?”我答不上来,我不知道读书还要一个理由,更不知道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读书的目标,或大或小,总有一个。当我上到初中时,我来到了我现在就读的中学,校门口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从此这句话变成了让我难忘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我回答别人我为什么爱读书时的理由。

  每次我思考这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都能够感受到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的希望,这种希望让我的眼前燃起一堆不灭的火焰,让我更加喜爱读书。从单纯为了娱乐自己的书籍,慢慢读到能够扩展自己眼界的书籍;从风花雪月的文学类的书籍,慢慢读到科技类的书籍;从讲故事为主的历史类的书籍,慢慢读到讲述国家演变的历史类的书籍,我因为这句话,拓展了自己的眼界,也拓展了自己的世界。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这句话的带领下,看见更远的未来了,它不仅让我难忘,还改变了我的未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现在也成了我的宏愿。我希望读了书的我,可以给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知识,我希望读了书的我,能够更加懂得包容这个世界,我也希望读了书的我,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的崛起中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强大!

  现在我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送给你,但愿你也能从中获得力量!

  本文为出国留学网编辑原创文章,版权归出国留学网所有,未经授权杜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那是在一年春节,那一年爸爸回来与我们一起过春节了。我在欢喜的同时也记住了爸爸对我说的一句话。

  常年在外的爸爸很少有回来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只能在手机里与千里外的爸爸说上话。爸爸很忙,忙到每年里都没有时间回来与家里人一起过一个团圆的春节。所以,当那一年里爸爸要回来过春节的时候,我是欢喜的,家里所有的人都是欢喜的。

  爸爸回来的那一天,家里热热闹闹的。我还记得当时候的我站在屋子里的一头,怯生生的看着爸爸,我想走上前与爸爸说话,但是我心里却又害怕。最后还是爸爸瞧着我,朝着我招手的时候,我这才朝着爸爸走了去。

  那天爸爸对我说了不少话,有些话我已经模糊了,但是有些话我还记得清楚,尤其是爸爸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时候,我问爸爸什么时候离开家去外地?又什么时候回来?爸爸对我说:“我昨天离开的,明天就会回来。”

  当时还小的我听着爸爸这句话,眼睛睁得大大的,全是疑惑。诚然,当时候的我并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不过,我将这句话记了下来。

  很多年过去了,忙碌的爸爸依旧少有回家的时候。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明白了爸爸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常年在外的爸爸何尝不想今天就待在家里,陪伴在家人的身边,又何尝不想在外地的他明天就会回来。这么些年来,爸爸的辛苦都是一个人在扛的。消瘦的爸爸用他的双手支撑起了整个家。每一次难得有机会回来的一趟的爸爸看着我的眼神里都带着浓浓的父爱,我记得爸爸还喜欢说,我又长高了。

  真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爸爸能够一直陪伴在我与家人的身边。我也希望昨天走的爸爸,明天就会回来。

  本文为出国留学网编辑原创文章,版权归出国留学网所有,未经授权杜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读一本好书,里面是否有一句话启发了你?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这句话启发了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句话启发了我(一)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的境界更高一层。但在很多同学眼里,读书却像绳索、铁镣一样,捆住了自由,锁住了欢乐。我不这么认为。读书并不一定是只读课本,书的海洋广阔极了。

  读史书,可以带我回到过去。一会儿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会儿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一会儿见到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一会儿又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有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包公的审案现场,领会那份公平和正直;有时,我又觉得自己在大观园里看那宝玉和黛玉的纯洁爱情,聆听那份真挚和感动……读史书,让我有机会与那些历史人物“对话”。使我收益颇丰。

  读生物书,让我“零距离”“接触”那些动物们,有时会把我带进危险的亚马逊丛林,有时又把我带到美丽的尼罗河畔,有时还会把我带进荒无人烟的澳洲沙漠,有时又会把我放进蔚蓝的海洋,去看看那危险的大白鲨、温顺的海龟、体型庞大的鲸鱼。

  读科学书,让我与那些科学家们“相处”。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最原始的马车,到冲上云霄的“神六”,这短短几千年间,又多么大的变化呀!这其中,凝聚着多少代人的辛苦与汗水!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推广与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不顾宗教对他的陷害,依然站在真理这一边。结果被愚昧的宗教活活烧死……让我对那些为科学而献身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这就是读书,不!应该是读一本好书的佳妙效果。它可以让我看到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领略到民族的精神,英雄的气概,体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游览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朋友们,记住这句话吧: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句话启发了我(二)

  “长大了,就要独立”。这不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名人格言,而是我母亲对我的要求,对我的希望。在我无助、恐惧时,每每那一句话,使我感受到莫大的安慰。

  记得有一个学期,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许多同学的成绩一个个都窜到了我的前面,这使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槽糕,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朵万人瞩目的玫瑰被赶下了台,沦落为一株角落的野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脾气也变得十分古怪。于是,我把自己的痛苦、烦恼一股脑地向母亲倾诉,希望能得到安慰。但母亲听后,只是抛下了这句话——“长大了,就要独立,就要学会靠自己去争,去赢。”我听了母亲的话,愣在了那儿。许久,才悟出其中的含义。于是,我开始向母亲指给我的路奔跑……

  我开始努力把成绩赶上去,让其他同学知道我也会追赶!我夜夜逼迫自己做一些习题,靠自己的毅力把睡意驱赶。终于,我的成绩一点一点地赶上去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成绩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再次冲向了第一名的宝座。那一天,我乐得合不拢嘴。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母亲那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为此感谢母亲。

  这句话启发了我(三)

  韩愈的《劝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这句话启发了我。

  学业由于我们的勤奋学习而精通,而熟练,但如果我们因为精通而自以为是,而整天都在嬉闹玩耍,就会荒废,就会遗忘,比如写字,一日不练便会觉得手生,第二天不练便会难以下笔,第三日不练便会荒废。所以,知识学习了之后,一定要日日反复学习,...

  近日多地连降暴雨,让“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又一次风靡起来。龙应台女士曾引用雨果这句名言,在文章中写道: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

  雨果这话源自他的小说《悲惨世界》。有人用它来说明巴黎的下水道排洪能力之好,堪称城市的良心;而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就像是一些没有良心的人士规划、设计、建造的,标准低、质量差,一遇大水就肠梗阻,让城市变成泽国。像龙应台说的那样,我们的城市下水道建设,严重滞后于地面上的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

  但是,有人对此却很不以为然,说雨果那句话的本意是,宽阔通畅的下水道可以为那些无家可归的贫穷者、流浪者等提供一个临时的安全庇护所。这一说法可能是受了太多文艺评论以及电影《悲惨世界》的影响——在巴黎街头与专制政府的对垒中,英俊帅气的革命青年马吕斯受伤了,仁慈的冉阿让背着他从下水道中逃走……瞧瞧,下水道成了这个城市、这个旧世界最后的良心。

  还有人全然不顾那句话在小说中的语境,有意无意地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寓意”强加给雨果。2012年5月2日的《南方日报》发表过一篇随笔,题目就叫《城市的良心》。该文开篇是:“城市的良心在哪儿?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一个城市的良心是下水道。当洪水四溢,城市的下水道,让滔滔之水悄然排淌,城市回归安详。”

  这段话后来被广泛引用,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小说《悲惨世界》中的原话。其实不然。至少“当洪水四溢,城市的下水道,让滔滔之水悄然排淌,城市回归安详”,是文章作者的自由发挥。那么,雨果在小说中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悲惨世界》不止有一个汉译本。我很久前读过的那个版本,并没有“下水道”三字,只有“阴渠”。那段话很长,在此只取其头尾几句:“阴渠,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在这个死灰色的地方,有着它的黑暗处,但秘密已不存在。每件东西都显出了原形,或至少显出它最终的形状。垃圾堆的优点就是不撒谎……一切涂脂抹粉的都变成一塌糊涂的形象。最后的面纱终于揭开,阴沟是一个厚颜无耻者,它吐露一切。”

  这是什么意思呢?或许,在雨果或者冉·阿让的心目中,这个城市下面的阴渠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存在,因而也才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我的这个解读或许并不准确,雨果可能别有深意。不过,我确实没在上面那一大段话中,读出今天的中国人在一系列评论文章中所阐释出来的那些大义。

说说心情短语:打完这句话,我准备离开你了

  )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作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谢!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500字的作文,题目为:《每人都问这句话》,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上个星期四中午,我们班就开始停课了,到今天我们班还在停课。

这个周一早上,我和弟弟一起去爸爸厂里玩(因为我弟弟的班也在停课)。

星期一,没有停课很多小朋友都要去上学,而我和弟弟却都到爸爸厂里玩,这让厂里好多大人很意外。
黄伯伯率先问我们两个,“你们今天怎么不上学啊?今天可是星期一啊。”我们就回答黄伯伯,“因为我们班停课,我们呆在家里没事情干,就过来了。”“哦,原来如此。”黄伯伯恍然大悟。接着我们跑去妈妈办公室。
进了妈妈的办公室,第一眼就见到了小静姐姐,小静姐姐见到我和弟弟来了,大吃一惊,“你们两个今天怎么没有上学啊?”我们又是同样的回答:“因为我们两个的班都停课,我们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厂里来了。”“哦,明白了。”
我和弟弟来到楼梯那边玩,不知不觉那个平时有位被我们称之为“西瓜”的人站在了我们的身后,我们转过来对“西瓜”笑了一下,西瓜就问我们,“你们今天怎么没有去上学啊!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西瓜”,“我们两个人的班停课!
我和小弟弟又在走廊上遇见了金叔叔,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两个今天怎么没有去上课啊?”我悄悄对小弟弟说:“小弟弟,我们已经说过N次同样的话了,这次我们不回答了,直接逃吧!
”小弟弟点点头,就赶快逃了。

每见到一个大人,他(她)总会问:“你们两个今天怎么没有去上学?”实在是太烦了,每个人都要问一回,我们回答很累啊!
早知道今天就不去爸爸厂里玩了。

  《这句话......》是作文网初中作文栏目为您精心准备的,更多精彩内容请收藏本站(ctrl+D即可)!

  我们班里的同学学习都很好,只有我是最差的,但是自从有一句话出现了,它改变了我的命运。

  有一天刚刚考完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我又考了七十分。唉!秦老师看见了,她让我来他的办公室。

  我一听又是去办公室,我这学期已经去过了无数次的办公室了。

  我背上书包,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心里忐忑不安。我心里想:是去办公室呢?还是不去办公室呢?要是不去办公室会不会被骂呢?要是去了办公室,是不是不用被骂吗?如果去了办公室,秦老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去办公室。

  一进入办公室,我就看见秦老师在办公室坐着,她让我坐到他身边去。我不自在地坐到秦老师的身边,开始紧张起来,甚至连呼吸都几乎没有了。我紧张得满头大汗,老师一看到我冒汗了,就让我放松,放松,再放松。过了一会儿,我终于全身都放松,也不冒汗了,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等我完全放松了,秦老师对我说:“今天叫你来,不是批评你,也不是骂你,”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出现了很多问号,我就问:“那你是要干什么呀?”

  秦老师温和地对我说:“我是要告诉你一句话,其实你一点都不笨,反而还很聪明,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而已。”

  就是这句话,让我的成绩从六十分到七十分到八十分到九十分,让我一直进步,直到今天。

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徒步81天2600公里,穿越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戈壁沙漠。

海伦?泰勒(Helen Thayer),出生于新西兰,现年75岁,著名的女性探险家,畅销书作家,出版过《极地梦想》(Polar Dream)和《狼群中的三个人》(Three Among the Wolves)等书。

作为一名探险家,海伦一直执着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探险精神。1990年和1998年,海伦因带领首支美俄女性北极探险队,以及作为北极探险家的出色成就,两次受到克里姆林宫的表彰。1999年,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接见海伦,称她为“勇敢的女性”。2002年,她被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只要生命还在,便不会停下行走的脚步。

2001年,63岁的著名女性探险家海伦?泰勒,在74岁的丈夫比尔的陪伴下,牵着两头骆驼Tom和Jerry,在酷热的高温条件下,徒步81天,行走2600公里,穿越过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戈壁沙漠,完成了她的终生梦想。

尽管海伦在车祸中受伤的腿还没有痊愈,尽管在旅途中遭遇了猛烈的沙尘暴,沙漠脱水和毒品走私犯,以及无处不在的可怕蝎子,但在81天的时间里,他们仍然努力地在恶劣的环境中前行,穿越过地球上最荒无人烟的地带。没有赞助商,没有后援支持,没有无线电通讯,他们的旅程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

幸运的是,勇敢的海伦,在63岁的高龄下,为我们做出了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表率,她与74岁的丈夫比尔一起为读者再现了2600公里的艰难旅程。这本旅行日志讲述的故事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即使乔恩?科莱考尔(Jon Krakauer)和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的粉丝也定会着迷。

幸运的是,63岁的塞耶为我们作出了人类与自然相抗争的表率,她与74岁的丈夫比尔一道为读者叙述了2575公里的梦幻旅程……尽管困难重重,塞耶却俨然是一位可靠的向导。这本游记仿佛是一场紧张而刺激的冒险,读起来扣人心弦,必定会让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和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的粉丝着迷。

《行走戈壁》带领读者轻松进入了一个大多数西方人仅仅听说过的蒙古异域历史的世界。

海伦·塞耶是一位杰出女性,她的成就使她如同小说作者奇思妙想创作出的一个角色。

海伦·塞耶是探险家、自然主义者,是比狼更可怕的现代物种。她不是百万富翁,不是学者,不是政府科学家,也不是大公司赞助的名人,最初甚至连作家都不是。她只是一位自学成才,自我耕耘,谦和有礼的女性,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尝试艰难有趣的事情。她的冒险精神是“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般的坚忍不拔与好奇心驱使的类似科考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这是关于夜间走私犯、骆驼发脾气浪费一周的饮水,以及被野谨以此书献给比尔,感谢他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同时也献给蒙古戈壁沙漠的游牧民族。生沙漠熊盯梢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使得本书趣味盎然。

一段描述细致,情节紧张的冒险旅程。

海伦·塞耶不仅展现了她的非凡勇气与冒险精神,也通过文字,以及对沙漠和蒙古国文化的热爱展示出她的写作天赋……塞耶作为冒险家的传奇人生,以及引人入胜的语言能力,理应博得阵阵掌声……塞耶的著作将这八十一天的远足旅行跃然纸上,读者只需花上数小时,就能在阴凉处边吃边喝,舒舒服服体验这段旅程。

海伦·塞耶是位幸存者:她不仅避开了日常的折磨,还躲过了北极熊的攻击和北极风暴的侵袭,她从食人鱼和鳄鱼嘴里侥幸脱险,也在几百只黄蜂蛰刺下幸免于难,甚至还中过非法武装淘金者的埋伏。

2001年,63岁高龄的著名探险家Helen实现了她一生的梦想—穿越蒙古戈壁沙漠。陪同她的是74岁高龄的丈夫Bill和两只骆驼Tom 和Jerry。在126度的高温下,徒步2600公里,遇到过猛烈的沙暴,脱水,毒品走私,和无处不在的蝎子。60多天里,尽管Helen在车祸中受伤的腿没有完全痊愈,仍然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中前行。没有赞助商,没有支持团队,没有无线电通讯,Helen的旅程纯粹是一个发现和冒险的过程。书中还沿途介绍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千年来,他们如何在戈壁上繁衍生息,并教育人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劲,都要以乐观勇敢的心态泰然处之。

第一次听说蒙古,是十三岁那年在祖国新西兰的普基科希高中(Pukekohe High School)卡朋特老师(Miss Carpenter)的课堂上。我听她讲述着蒙古以及神秘的戈壁沙滩,那时我就知道这是我要去探险的地方。虽然听说蒙古政府关闭了边境,禁止外国人入境,但我依然心生向往。

从小就对冒险充满兴趣,经常幻想自己爬上高山或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在社会接纳女性徒步穿越极地冰冠和广袤沙漠之时,我就渴望挑战极限,了解鲜为人知的文化。于是我开始用帮父亲在农场打杂赚来的钱收集引人入胜的游记。

我九岁开始爬山,那年冬至,我和父母爬上了新西兰2517米的塔拉纳基山(Mount Taranaki)。他们一直鼓励我追求无限,最终使探险成为我的生活。1988年我创立了针对幼儿园儿童到中学生的冒险教育课程计划,和青少年分享我的探险历程,让他们从中获益。从那以后,我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与我的先生比尔一起旅行,他是一位退役直升机飞行员,我们从北冰洋走到南极洲,又从亚马孙雨林去往世界大沙漠探寻极远之地。

然而,始终游离于我的探险计划之外的是,年少时未尽的梦想——蒙古戈壁沙漠。

20世纪9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解体,政治变革席卷蒙古,对蒙古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前苏联占领期间,蒙古经济完全依赖于前苏联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和进口商品,但是在前苏联解体后,资金来源便断裂了。前苏联士兵和技术顾问撤离回国,前苏联运营的工厂关闭,失业、燃料和食品短缺问题接踵而至。

好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输入资金,并给缺乏经验的蒙古政治首领提供意见,才使蒙古免于遭受财政崩溃的厄运。佛教徒被释放,在前苏联“大清洗”时期,被勒令停止的一切宗教活动重新开展。虽然蒙古仍旧依赖于引进国外援助和食物,但是这个毫无实际工业设施的内陆国现在正朝着欣欣向荣的未来稳步前进。

蒙古的政治改革更加积极,通过选举建立了议会民主制,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法律很宽松。1996年,我们得知可以获得长期签证,由此自西向东徒步2575公里穿越戈壁沙漠的梦想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不过,由于计划路线会沿中国边境深入戈壁,且这一地区通常禁止非军事人员进入,于是蒙古大使馆官员告诉我们,必须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亲自申请特别许可证。

古老之地在蒙古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神秘而热情的人民。这片狂风刮过的开阔地区,却又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极端所在。蒙古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国之间,人口约3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海拔最高的国家之一。超过一半以上的蒙古人仍然居住在称作蒙古包的传统毛毡帐篷里,很多人仍然遵循着千年不变的游牧生活方式。

大部分游客不会去蒙古戈壁这片荒芜的不毛之地,他们觉得无甚可看之处。那里全是碎石沙尘暴,夏季热得像烤箱一样,还有深入骨髓的荒凉,大部分地区连最顽强的树木都不能生长,这种危机四伏的荒芜让那些到此一游的旅客根本无法忍受。

不过,仔细一想,几百年来戈壁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造着生活。居住在圆顶蒙古包里的牧民家庭充满欢笑,怀揣着春雨滋养牧草、肥美牛羊的梦想。冬季,牧民忍受着严寒的风暴和雪灾,暴雪和低温使温度下降到零下4℃,冻死了他们饲养的骆驼、绵羊和山羊。夏季,气温又飙升至38℃以上。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勇敢坚强的人民。

1206年,勇猛善战的蒙古牧民开始在马背上统治帝国。伟大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的四百个部落,成为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令敌人闻风丧胆,在他的带领下,蒙古人对征服的国家进行严酷统治。13世纪至14世纪初,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在亚洲和欧洲打败了一支又一支军队。

20世纪末,蒙古帝国早已不复存在。蒙古牧民遵从几百年来祖辈的先制,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寻找食物和水源。这一时期,他们甚至成为前苏联的牺牲品,在连续不断的战争和前苏联的贪婪中,这个国家和人民差点被葬送。牧民被迫将牲畜集体化,僧侣被杀掉或是送入劳改所,寺院的珍宝也被洗劫一空。从1921年开始,前苏联接管蒙古,使之成为世界第二大共产主义据点,施行铁腕统治长达七十年。在这段时间里,穿越戈壁沙漠的探险活动遭到明令禁止。

为了应对夏季戈壁沙漠探险的恶劣环境,我们首先开展了一系列探险,徒步2414公里穿越美国死亡谷(Death Valley)和美国其他主要沙漠,接着又跋涉6437公里穿越撒哈拉沙漠。所以,直到2000年我们才准备前往蒙古申请戈壁徒步许可证。

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尝试这项艰巨任务,夏季穿越戈壁的困难变得更为复杂。为确保成功,我们经过系统调查,计划好每一个细节,比如需要多少食物、水和其他所需物资,以及如何运载。我们决定把旅程分为四段,每段行程约20天。这种方法将漫长的星期和里程数从不同角度加以细分,在心理上也更容易应付。我们在第一段旅途会随身携带物资,然后在第一、二、三段旅途结束之时分别获取空中补给。

除了漫长的沙漠旅行外,我们还继续在华盛顿州离家不远的卡斯卡达山(Cascade Mountain)进行训练。夏天,我们背着沉重的背包徒步几百公里,冬天则是滑雪,或者穿着雪鞋行走。与此同时,我们家的地下健身房也成了繁忙的运动场所,一周六天我们都在开展负重训练。而农场的陡坡也是我们进行剧烈晨跑的最佳场所,刚开始的时候,羊群总是跑来跑去和我们玩耍嬉戏,不过它们没跑几圈便放弃了。

终于,在2000年的夏天,蒙古的农历铁龙年,我们来到蒙古,安排后勤工作,并且申请一年后回来穿越戈壁的许可证。

我们乘飞机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乌兰巴托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红色英雄城”。悲哀的是,这座美丽之国的首都充斥着阴沉乏味的前苏联式水泥公寓建筑,甚至连同样乏善可陈的政府办公区都安装着问题良多的管道设施。在两座晃晃悠悠的燃煤电站里,乌黑高大的烟囱喷射出滚滚烟尘,占据着城市的天际线。城市周围是一座座白色帆布蒙古包,用一道道栅栏围了起来,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不愿意住进市区公寓。

蒙古人的名字: 蒙古人只有一个名字,既用作姓,也用作名。有时,人们在名字前加上父亲的名字,通常缩写为一个字母,便于与重名的人相互区分。前苏联统治前,蒙古家庭记录了几百年前封建时期宗族亲属的族名,然而,这些记录被前苏联政府毁掉,并终结了宗族的政治势力,废止了贵族阶层头衔,几个世纪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

蒙古社会重视男性,男性名字通常体现了“男子”的才能,而女性则以花、宝石,以及诸如智慧、和平等美德命名。在过去,如果有人在自己的部落或地区出了名,其他人就会用他的名字,还会把名字传给孩子。这种惯例,以及男人更倾向于选择展现“男子气概”的名字(如Baatar,意为“英雄”),让许多名字使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巴特(Bat),意思是“强壮”,便经常被用作男性名字。

在崭新的现代化机场,我们见到了一位当地飞行员,这是经常在蒙古出差的朋友向我们推荐的,他名叫楚伦巴特(Chuluubaatar),意思是“石头般的硬汉子”。他会帮我们运送补给物资,解决后勤问题。他让我们叫他楚伦,这让大家变得随意起来,但是我们很快发现,很难用生涩的语言称呼他们的蒙古名字。

楚伦为人友善,做事井井有条,英语说得很流利,性感、随和、乐观、不易发怒,是典型的蒙古汉子,他总是胸有成竹地、想方设法地将事情安排妥当。朋友说他不仅可靠,而且守时。在这个国家,守时可是稀奇事,当地人习惯用季节变换来计算时间,最多也就以天或星期计时,而不会按钟表上的时间计时。所以,蒙古人忘记赴约也不足为奇。

楚伦带我们去他那套前苏联式的三居室小公寓,房间里阳光充足,地上铺着深绿色与黄色相间的地毯,窗户上挂着蕾丝窗帘。小桌上放着一尊佛像,上面挂着蓝布,佛像周围放着一圈白蜡烛。厨房里悬挂着电炉的裸线,看上去有些危险,楚伦看出我们的担心,于是回答说:“电炉很安全,只要不碰就行。”打开水龙头,巨大的震动声从墙壁里传了出来。这个地方让我想起曾经参观过的莫斯科公寓,住在里面很不安全,仿佛居民每天都在冒险。

这个小公寓成为我们出发前的基地,徒步旅行过程中,楚伦将会是我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楚伦是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有过沙漠着陆的经验,在我们旅行期间,他会在临界期开着小飞机将补给的食物和水运送到沙漠。他从家里五十头牲畜中为我们挑选了两只健壮的骆驼,这些动物全都生活在蒙古中部草肥水美的牧场里。我们计划用骆驼运载物资,然后牵着骆驼穿越沙漠。

确定好徒步的后勤工作和三次空中补给的细节后,楚伦带我们去了热闹的市中心,我们将在那里拜访官员,并在那里申领开始沙漠之旅所需的许可证。我们知道他有很多理由质疑我们的计划。由于计划线路靠近中国边境,我们担心会无意中穿过缺少标记的边界,冒险进入中国,这严重违反了中蒙两国的法律,很可能会把我们送进其中一国的监狱。此外,两国的走私犯也将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尽管边境守卫在分散的前哨站进行密切监视,走私犯还是频繁驾车穿越边境,而且还会射杀对他们有威胁的人,因而臭名昭著。

另外,没有任何书面记载有人曾经徒步走完蒙古戈壁全程。1941年,七名逃犯和一名西伯利亚女人从北向南穿过沙漠的最狭窄部分,跨距约483公里,深入到中国腹地。然而那名妇女和其中一名男子在徒步过程中死于可怕的高温。另一只探险队在凉爽的秋季沿着戈壁北缘,跟随政府水井路线行进过一段路程,这些水井都是由前苏联军队钻取。但是比尔和我将首次在夏季徒步挑战全长2575公里的戈壁,我们的行走路线将穿过沙漠中心最为干燥且严重缺水的荒凉平原和山脉。

我们爬上碎裂的水泥楼梯上到二楼,脚步声在漆黑的楼梯间回响,随后我们进入了一间办公室,里面散乱地堆放着装满书和纸的箱子,上面盖了厚厚一层灰。一位不苟言笑的五十岁男子穿着亮黑色外套,用流利的英语向我们问好。他招呼我们坐在桌旁的椅子上,桌上摆放着几张家庭合影,装满烟灰的烟灰缸旁放着一尊十五厘米高的白色陶瓷佛像。

我们等候片刻便得到了“裁决”。官员听完我们的计划后,坚决拒签,“没有人可以走完戈壁全程。大部分地区连路都没有,很多地方也没有水源。如果你们遇到麻烦,又没有人住在那个险恶的地方,你们就得不到任何帮助。”即使我们告诉他,我们徒步穿越过2414公里的死亡谷和美国其他沙漠,还徒步6437公里穿越过撒哈拉沙漠,他的头仍然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戈壁全然不同。水源一直是个问题,而且那里也没有村庄,沙漠水井可能枯竭了,而地图上不会标记出来。我的回答是不行,太危险了。”我们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回去制定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方法。

第二天,我们带着新策略又去进行尝试。我们解释说,我们计划为冒险课堂制作关于蒙古的教育节目,而沙漠旅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打算先在蒙古北部和中部地区旅行几个月,徒步6437公里,走遍草原、山脉和湖泊,然后第二年再回来穿越戈壁。我们特别强调了徒步沙漠全程进行完整的蒙古影片创作的必要性。

新策略似乎奏效,官员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不停地调整无框眼镜,直视着我们。停顿良久,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试图让我们理解他的担忧,他说:“可能吧。但是你们在这既无人烟,又无水源的地方走上几天或者几周后又会怎样做?遇到沙尘暴怎么办?”我们描述了通过飞机补给物资的计划,他的态度开始变得温和起来。他站起身仔细研究我们的地图和航行图,然后拿起指南针和全球定位系统装置进行检查。

我们提醒说到时候会带两只骆驼运载水、食物和装备,然而一提到骆驼,他又再次阻挠,“控制骆驼需要经验,美国可没有骆驼。”“我们在撒哈拉沙漠使用过骆驼,在那里学会了控制。”我反驳道。

他靠在旧椅背上,身体一动,椅子便嘎吱作响。他用手枕着后脑勺,若有所思地盯着破裂的天花板。在这沉寂之中,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终于,他倾身靠在桌前,伸出一根指头强调说:“两年前,两名外国人进入沙漠,想从北向南穿越戈壁,比你们的路线短得多,几个月后他们被发现时已经渴死了。由西向东太远了,我只能给你们从北向南的许可证。”

“不,”比尔回答道,“我们必须从西到东穿越整个戈壁沙漠,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从东到西。”

官员叹了口气靠回椅背,似乎再也无力反驳。又是一阵紧张的沉默,最后他说了一句让我们非常惊讶的话,“坐俄罗斯吉普车去,你们会成功的。”接着,他想起曾经有一群人试图穿越戈壁,但途中因车辆出了故障,他们耗尽饮水,被游牧民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

官员不厌其烦,喋喋不休的反驳令人窒息,比尔提醒他,我们全程徒步,所以不必担心引擎故障。“好主意。”我们的官员说道。他无奈地耸耸肩,提笔写了几行字作为批准函,后面附上潇洒的签名,然后带我们到了走廊,最后一次给予警告。

“切记:戈壁会死人的。”

我激动得不可言喻,终于可以在明年63岁的时候,实现五十年来的梦想了。许可证的成功申请让人振奋,接着我们动身去蒙古中北部进行探险,开始冒险课堂计划的第一部分。两个月时间里,我们驾驶着租来的俄罗斯吉普车跨越6437公里,穿过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翻过白雪皑皑的山峰,环游宁静美丽的湖泊,湖边是绿色的落叶松林,布谷鸟在林间唱着美妙的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沿着这条道路,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国家,爱上了热情欢乐的人民。蒙古人邀请我们走进帐篷,分享他们的美食和故事。比尔会讲基本的问候语,给我充当翻译。在常用语手册和外语磁带的辅助下,在大量练习中,经过努力学习蒙古语与土耳其语和其他几种中亚语言差别甚大的生僻发音后,我的蒙古语水平也日益提高。最终,在旅行经过蒙古戈壁沙漠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时,我们积累下厚厚两本注释日记、两千张幻灯片,还有长达几个小时的视频。

我们完成蒙古中北部的探险回到乌兰巴托后,楚伦带我们乘飞机穿过483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部,让我们了解沙漠的荒凉与广阔。飞机在干燥的平原上安全着陆后,我们立即进入44℃的闷热气温中。

这片土地四面八方都荒无人烟,没有动物,也没有水源。我抓起一把泥土、碎石和沙粒,看着它们从指尖滑落,想象着我们将会经历的困境。我们来到一座低矮的圆形山丘,由东到西望过去,贫瘠的沙漠延伸至虚无缥缈的地平线。除了致命的高温,戈壁沙滩呈现出一种原始而孤独的美丽。

我们对前方等待我们的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剩下十个月的训练足以应付这段旅程。

我们满怀希望地回到美国家中的山地农场,继续锻炼,同时进一步调整穿越戈壁沙漠的远征计划。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灾祸突然降临。有一天,我们在西雅图北部一座桥上遇上交通拥堵时,与一辆快速行驶的货车追尾了。货车的冲击力推动着我们的车辆前移,我的左脚猛得从系带跑鞋中扭脱出来,一阵从未有过的刺痛穿过我的背脊、左臀和大腿,安全带让我躲过被抛出挡风玻璃的危险。片刻工夫,冲击产生的震动席卷而来,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不,我不能受伤,绝对不能!

比尔紧紧抱住肩膀,听到我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后,焦急地问我是否还好。“我受伤了,不过我想还能走动。”我回答道。

在运动和探险生涯中,哪怕是一次极小的挫折我都没有遭受过。但是现在,当我试着迈步时,弯曲的左腿几乎不能支撑我的身体。警察把车停在路边,问我是否需要救护车,我告诉他不需要。因为第二天早上,我要出发去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带领一群《国家地理》杂志的客户进行长达一周的冰川徒步活动。如果医生坚持要我在医院过夜,我就会错过早上七点的飞机。我不能让伤痛破坏我的向导任务,更不用说未来的远征计划。

第二天早晨,我们按时出发,经过一段艰难旅程后到达班夫国家公园。整个晚上,我们一直把冰袋敷在身体的受伤部位,进行按摩,这让疼痛减轻到勉强可以忍受的程度。多亏有比尔,他一直忍受着肩部韧带撕裂的疼痛帮助我,当直升机带着我们这队人马飞过一座又一座山峰时,我才能够顺利开展向导工作。但是,在山上度过的那一周真像是一场噩梦。

回到家后,我进行了一系列X光和扫描检查。检查结果令人绝望,车辆撞击过程中,尽管有安全带保护,我仍然被抛到前面,造成身体严重扭曲,伤及腰椎,撕裂了骶髂关节两边的韧带。脊椎中受到撞击的神经系统使疼痛辐射到臀部,一直向下延伸到左腿。连接左臀的韧带严重拉伤,使关节软骨伤情不容可观。我的右臀也受到中度撞伤,右脚跟腱断裂,左面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撕裂,左膝和臀部也受到重度骨骼擦伤。在身体内部,左侧腰肌和旁边的脊椎也有破损。

医生告诉我,由于身体伤势严重,尤其是腰部和臀部关节的不稳定性,可能将来不能再进行徒步探险活动。我几近崩溃:我不能想象生活里没有极限运动会是什么样。于是,治疗成为另一项挑战,我下定决心,这跟十二年前我独自旅行到北极看北极熊没什么两样,我会重新变得行动自如。

我找到医疗专家,开始漫长而痛苦的康复之路。然而,八个月后,距离我们探险只有一个月的时候,我被迫承认现实。虽然身体有所康复,但仍然举步维艰,每走一步,屁股和左腿都会剧烈疼痛。

我自问可以忍着剧痛徒步2575公里吗?我们应该放弃徒步穿越沙漠的梦想,或是等我完全康复后,另外找时间再去呢?最初,后者似乎是肯定的答案,但是蒙古向外国人关闭了七十年,难得才开放边境。我们也是据理力争才获得徒步戈壁的批准函,不会再有另外一次机会了,尤其是不稳定的政局可能使蒙古边境再次关闭。

放弃五十年的梦想和五年的准备计划对我来说实在难以忍受。还有冒险课堂,这个项目已经成为比尔和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我们在探险中收集信息。戈壁探险会给学生们提供大量古文化知识。我觉得,如果自己尽最大努力仍然功败垂成,但至少已经尽力。如果试都不试,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我不想半途而废,更不想抱憾终身。

于是比尔和我一致决定:按照原定计划动身去蒙古。

2001年,农历白蛇年,我们回到蒙古开始探险之旅。

在戈壁沙漠,时间选择很重要。我们想避开冬季的严寒天气和寒冷的西伯利亚季风,但是也知道冬去春来之际是一年中最危险的时节:暖空气与减弱的冬季寒流冲撞,天气会变得极端而危险。融雪之后,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会将融化的雪水变成坚硬如石的冰块,就连动物也不能打破冰块寻找食物。这种现象称为雪灾,常常会冻死这个季节刚出生的动物。而后,随着春天的来临,沙尘暴伴着怒吼的狂风,吹得天地一片昏暗。

我们选择在五月底出发,希望能够避开大部分难以预料的春季天气状况。不过这个时间旅行会让我们遭受最严酷的夏季高温,所以我们计划在八月中旬完成旅行,这样就可以躲过夏季最后几周的高温天气。沿着边境旅行会有遭遇夜间武装走私犯的危险,于是我们计划在白天行路。即便如此,我们希望走私犯会避开边防哨所,这样我们就能在晚上经过那些地区,在减弱的高温中获得片刻轻松。我们从西雅图飞行12小时到达韩国首都首尔,然后又飞了两小时到乌兰巴托,抵达时已经疲惫不堪,不过得感谢身后繁忙喧嚣的国际机场。我们将三个月的远征装备和食物补给卸载到主要枢纽中心,数量之多,大大超过普通游客两个手提箱的物品,这堆凌乱的物品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我们的助手楚伦第二天才会到达乌兰巴托,于是雇了两个十岁孩子帮忙照看行李,然后去找两辆大出租车把装备从机场运到楚伦的公寓。

两个孩子因物资看守费跟我们讨价还价,最后以看管半小时每人十美元的价格成交。如果回来看到一切完好无损,我们还会给小费。他们刚开始狮子大开口要五百美元,十美元还算能接受。看着一个男孩坐在堆放的物品上,另一个男孩很有男子汉气概地站在一旁,比尔和我便放心离开去找车子了。

我们在外面找到两个司机巴特尔(Baatar)和清(Ching),他们满心欢喜地将我们的物品一件件拖出机场。另外几个人也过来帮忙,我怀疑他们多半出于好奇,想知道外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行李。很快,行李都塞进了两辆车里。

比尔和我坐在巴特尔旁边的破旧前座上,将行李袋放在膝盖上,坐着货车呼啸而去,这辆车很久以前消音器就掉了,因此开车时的声音很响。清紧随其后,巴特尔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全速驾驶,我们绕过60厘米深的坑洞,颠簸得够戗。车子偶尔撞到坑洞,我们就会连人带车飞出一米远,然后落到地上。一路的颠簸,让我们的头部经常撞到装有饰垫的车顶棚。有一次我的头撞得劈啪响后,便胆怯地建议开慢点,但巴特尔是个狂人,疾速行驶是他运输工作的一部分。半小时后,车子尖叫着停在了我们的目的地。大厦保安员是个女人,长年累月的艰苦工作使她的身体变得佝偻,她满腹狐疑地看着我们。我们打开包裹,又摇晃了一两件行李之后,她终于允许我们通过。巴特尔和清帮我们把行李搬上狭窄阴暗而又一尘不染的水泥楼梯,放进了楚伦的公寓。

对司机来说,我们那简洁的单炉头火炉最是有趣。他们怀疑我们能不能用炉子做好一顿饭。巴特尔听说我们徒步穿越沙漠的计划,立即说要提供马匹给我们骑,那些马是他堂兄的,他堂兄生活在离城市不远的绿色草原。两个司机都认为我们的计划很疯狂,骑马也比步行安全,他们都是地道的蒙古人,还不会走路时就会骑马了,我们理解他们的心意,但仍然坚持我们的徒步计划。他们指出前往“城里最佳市场”的方向,然后写下名字和电话号码,需要帮助时可以打给他们。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寻路走过几条坑坑洼洼的街道,街上到处是盖子丢失的下水道检修孔。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到市场,临时棚户和摆满生活必需品的小摊之间的通道上早已经挤满了购物者。飞满苍蝇的肉挂在柱头椽子上出售。其他货摊上高高堆放着一袋袋面粉、糖和盐。蒙古人喜爱亮丽的色彩,大声叫卖的商贩热情地把红橙相间的毛织物往我们手里塞,而一旁的商户则不停向我们兜售土豆和胡萝卜。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步履维艰,完全看不见脚下,结果踩进了泥泞通道上的一个个坑里。我们并肩而行,从一个货摊走到另一个货摊,我们异于当地人的长相吸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不一会儿,我们的购物袋里装满了水果、蔬菜,还有一块60厘米长的加工肉。

一小时后,我们走到相对安静的街道,不料被两个喝着伏特加的醉鬼搭讪,他们摇摇晃晃在市场外闲逛。一个人凑近比尔,拦住他伸手要钱。另一个人穿着沾满油脂的牛仔裤,蓝色衬衫,戴着橙色棒球帽,跌跌撞撞朝我们走来,他举着半瓶酒让我们喝一杯。我们马上招呼一辆经过的出租车,把购物袋扔上车逃回公寓。此时,戈壁的孤寂似乎比以往更具吸引力。

当天余下的时间,我们把物资分成四堆,分别在徒步旅行的四个阶段使用。我们会带着第一堆物资出发,然后每隔20天,会让楚伦运送其余三堆。急救药箱里装着各式各样的沙漠旅行必需品。为了防止双脚起水疱,我们还带了几卷魔术贴布。其他必需品包括绑带、抗菌剂药膏、碘酒,治疗炉火烧伤的烧伤膏,防止扭伤和骨折的两块夹板,还有一些较宽的弹性绷带。我们还带了足够的遮光剂、对抗干燥空气的晚霜、防止嘴唇皲裂的润唇膏,以及大量镇痛药,大部分是用来帮助我抵抗臀部和腿部伤痛的。

和往常一样,由于边远地区的卫生问题,以及需要进食不熟悉的食物,我们旅行时都带着治疗胃病的药品。此外,离家前的几个月,我们接种了各种疫苗,还购买了国际医疗保险,发生严重灾难时,可以保证我们撤离到俄罗斯或中国的主治医院治疗——这在蒙古是必需的,那里即使可以接受医院治疗,但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也相当落后。我们参加过急救医务人员培训,如果需要帮助别人,我们也有额外的急救物资。为了避免在沙漠中留下垃圾,我们还带了黑色塑料袋存放日常垃圾,等楚伦送达补给物资时再让他带出去。打包完毕后,我们在38升塑料容器中装满水,一遍遍检查以防漏水。接着装上两袋23公斤的碎玉米和一袋13公斤的香草饼干分别作为骆驼的食物和款待他人之用,最后再把用于三次补给物资的水容器里装满水。

有好几次,在我们正挑选装备时,坐在门口阻拦非住客进入大厦的女保安突然走进来查看进展。蒙古人的习俗是进门不敲门,她的第一次出现让我们措手不及。只穿了内衣的比尔赶忙跑进卧室躲起来,几分钟后才穿好衣服尴尬不已地走出来。女保安似乎没有注意到他没穿外衣,继续好奇地查看各种物品,然后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不料一个小时后又带着另一个女人回来。现在两个人继续检查我们的装备。她们说说笑笑,不停地唠叨,完成检查后,又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我们。

为了打破沉默,我给她们倒了杯美国风味茶。她们礼貌地喝了一两口,放下杯子,再次悄无声息地离开。几分钟后,她们又折回来,这次带来了装有蒙古咸茶的热水瓶。她们为我们倒上茶,然后坐下来笑容满面地看着我们喝“真正”的茶。我和比尔每人喝了三杯,便摇摇头说喝不下了,然后她们乐呵呵地离开,显然很满意给我们上的这堂珍贵的饮茶课。后来,一个年轻女孩静悄悄地出现在了公寓里,站在一旁,吓得我够戗。她笑盈盈,满怀期待地卖给我们十个煮熟的鸡蛋。我付了一美元买下所有鸡蛋,她便开心地离开了。

我很快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她把鸡蛋轻松兜售给我们这些不知情的外国人,这使得她变本加厉,叫上所有卖鸡蛋的朋友上门推销。她们说说笑笑上了楼,我们才意识到因为无知,已经变成推销的活靶子。比尔赶紧跳起来锁门。要是她们推销成功,卖的鸡蛋够我们建一个鸡窝了。但是这些女孩都是意志坚定的女销售员,不会因为吃了闭门羹而气馁。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她们不停地敲门、踢门,闹到最后才放弃。我们也学到了教训,应该一次购买两个鸡蛋,还得砍掉一半的价格。

当天晚上,我们把第一阶段物资装进老式卡车的密封箱里,这是楚伦留给我们的车子,就停在公寓大厦外的街道上。但是生锈的车锁在车上挂了很久,早已失去功能,根本锁不上。我们不愿意冒险让小偷偷走我们珍贵的物资,于是决定把车开到机场,然后睡在卡车上,等待楚伦第二天早上到来。破旧的卡车虽然拖拖拉拉一路熄火,最终还是喷着烟气跑到了飞机库。

狭窄的驾驶室里完全不能睡觉,不仅要扭曲着身体,还得闻燃烧的汽油味。我们盼望白天快点来临,当看到太阳在附近的低山后冉冉升起时,我们不由得欢呼雀跃。我们看着楚伦驾着单引擎飞机呼啸而来,顿时倍感轻松。楚伦身高约1.82米,他看见我们,脸上立即扬起蒙古人特有的笑容迎上前来,但是当他看到我们那堆散乱的装备、食物和水时,眉头一下子皱紧了。他慢慢绕过堆放的物品,疑惑不解地摇着头。

我们向他保证,已经称量过所有物品,可以确保全部装上飞机,而且能够安全起飞。

“好吧,那试试看。”他说道。

我们把物品交给楚伦,由他装进机舱以保持飞机平衡。一小时后,他惊讶地发现所有东西刚好勉强装进去。这时,楚伦的朋友正巧过来,满脸疑惑地看着我们的装备。他原以为我们骑马,不会需要这么多东西,然后他坚持让我们喝上一碗咸茶再出发。蒙古人的热水瓶似乎无处不在,蒙古人走到哪里似乎都带着热水瓶。他从热水瓶里倒出咸茶,我们每人喝了两碗后爬上飞机,挤进硬邦邦的金属座位,扣紧安全带。

比尔的飞机驾驶经历使他考虑问题较为谨慎,他提出:“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想下飞机可就麻烦了。”

我想说服他,于是说道:“有了这些装备,飞机迫降时我们至少还有东西垫底。”

楚伦放松瘦长的身体挤进座位,然后发动引擎。简短的预热后,飞机滑行到跑道尽头。楚伦引入风力,加速引擎。负载沉重的飞机颤动着冲出跑道,吃力地飞向空中。此时正值早晨,晴空万里,微风阵阵。

乌兰巴托破烂的混凝土大楼、坑坑洼洼的街道,还有拥挤的市场渐渐消失在我们身后,楚伦设置西南航线,把我们带到靠近中国边境的沙漠最西边。

机翼下方,高尔夫球场地毯般的大草地宛如波浪起伏,白色的圆形帆布蒙古包点缀其间。绿色植被逐渐变成棕褐色,不久以后我们便飞到了著名的戈壁沙漠,一眼望过去无边无际。楚伦降低飞机,沿着我们1/3的计划路线,穿过干燥荒僻的岩石地貌,那里看上去比撒哈拉沙漠更加令人生畏。

此时此刻,由计划和希望构建的夏季徒步穿越戈壁之梦将得以实现。现在可怕的浩瀚沙漠开始深深印入我们脑海。我们再也看不到蒙古包,也看不到任何牧民或畜群的踪迹。现在正值暮春,水井和池塘很快会枯竭。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会穿过连绵的山脉和广袤的平原,进入许多夏季无人敢进入的地区。

我们踏入灼热的地貌,计划徒步的区域赫然展现在面前。由于大腿和臀部受伤,我不能骑骆驼,甚至发生紧急情况也不能骑。我对自己期望过高吗?我们能够用最原始的交通工具穿越整片沙漠吗?这是我十三岁就开始抱有的浪漫却不切实际的想法吗?我们不应该再继续了吗?

又或者,这是源于渴望挑战自我的想法,和在我之前全世界探险家的想法如出一辙。在巨额资金支持和大力宣传探险的世界里,没有随行车辆辅助,也不能骑骆驼或是马的徒步旅行看似不可能。但是比尔和我却觉得“回归本原”的冒险方式更具吸引力。我们在充斥着便捷旅行方式的世界里,享受着艰苦跋涉的单纯与快乐。空旷的大地出现在机翼下方,我们的一切疑虑也烟消云散,挑战沙漠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感觉我曾经经历过多次,每次冒险进入未知领地之初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一次由于身体损伤确实不同往日,但是仍然有同样的兴奋之情。我答应过自己,尽管前路充满重重困难,我们也有信心成功。我们的详细计划,连同撒哈拉沙漠和美国沙漠的漫长徒步旅行经历,使我们在精神上已经准备好适应即将面临的高温、孤独,还有让人精疲力竭的里程数。我拍拍比尔的肩膀,往下指了指,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大声喊道:“你觉得如何?”

“道阻且长,但是我们能够成功走完。”他意气风发地竖起大拇指大声回答。

两小时后,我们抵达中蒙边境。飞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依据卫星读出位置是东经90°41′。两只骆驼和挥动双手的主人在地面等着我们。楚伦飞了一圈,在作为风向仪点燃的火堆升起的烟雾指引下,寻找平稳的着陆点。

这里仅存的植物忍受着持续上升的高温,散发出春天的丝丝绿意,使沙漠变得柔和。飞机只轻微颠簸了一下,便稳稳降落到地面,在飞沙走石间滑行到平稳停靠点。红白相间的飞机降落在骆驼旁边,它们吓得惊慌失措,拉紧拴绳,弓起后背,直到引擎关闭后才平静下来。我们放松身体,离开狭窄的座位,伸了伸疲累的双腿,然后把飞机里的装备递给外面的楚伦和这对骆驼的主人,他们把所有东西堆成一大摞。

楚伦把他的兄弟巴特巴塔(Batbaatar,意为“强大的英雄”)和弟媳萨仁其其格(Sarantsetseg,意为“月亮花”)介绍给我们。他们的小女儿萨仁图娅(Sarantuya,意为“月光”)也跟来了,他们都叫她萨仁,她站在母亲身后害羞地偷看着我们。萨仁其其格穿着深蓝色的蒙古袍,这是蒙古的传统连身服装,男女款式基本一致,衣服从脖子长及脚踝。寒冬时节,喇叭形的袖口还可以放下来盖住双手,抵御严寒。萨仁其其格的蒙古袍腰部系着宽大的黄色缎带,颈部立领上装饰着金色刺绣。

巴特巴塔穿着朴素的黑裤、黑衫,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约莫二十来岁,名如其人。萨仁其其格身材苗条优雅,长着一双温柔的黑眼睛,表情却很严肃。萨仁图娅虽然怕生,却也是个活泼独立的孩子,刚满四岁,她告诉楚伦:“我有一天也要成为你这样的飞行员。”

巴特巴塔面带笑容地为我们介绍两头运送装备的骆驼。他稍稍敛住笑容,问道:“你们会好好照顾骆驼,对吗?会让它们安全回家吧?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程啊,充满了危险。”

“你尽管放心。”我立即向他保证。比尔拿出一大袋饼干,这是款待和奖励骆驼用的,“骆驼饼干。”比尔说。

巴特巴塔难以置信地查看袋子,说:“你一定在开玩笑,从来没听说还有给骆驼吃饼干的。”

两只六岁大的阉割骆驼,膘肥体壮,体形比一般骆驼大,是我们迄今为止在蒙古见过的最好的骆驼,从楚伦家我们每头仅花了200美元便租到了手。骆驼冬季长出的驼绒已被剪掉,这有助于它们在夏季酷热中行走。当我们抚摸着骆驼光滑的灰色身躯时,它们便安静地注视着我们,没有厚厚褐色绒毛的骆驼酷似史前生物一样。戈壁沙漠的双峰驼是众多骆驼品种中的一种,此外,还有更加普通的撒哈拉单峰驼。双峰驼几千年前就被游牧民族驯养,与戈壁沙漠的野生骆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骆驼的驼峰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成,是它们饥饿时的储备库,不仅产生能量,还会产生作为新陈代谢副产物的水分。

极端条件下,骆驼不喝水能存活十天,不进食能活三十五天,这得益于它们在干旱地区的生存能力。有饮用水的时候,它们会一次喝下差不多95~114升。这时骆驼的驼峰挺得又高又硬,表明身体健康。食物和饮水缺乏时,驼峰变得柔软,像空麻袋似的耷拉在一旁。

这些强壮的骆驼耸立在我们面前,每头体重约771公斤,站立时加上驼峰有2.1米高。为了遮挡风沙,骆驼的眼睫毛很长,耳朵里也长满柔毛,狭窄的鼻孔也特别适合抵御沙尘暴。它们的脚蹄好像雪地鞋,平滑的脚掌和前面两只如同爪子般的脚趾能够防止它们陷入细沙。

骆驼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它们常常高昂着头,摆出一副傲慢的神情。骆驼的口臭也让人难以忍受。比尔在撒哈拉沙漠时曾经声称:“骆驼的呼吸会使60米以外最美丽的玫瑰枯萎。”骆驼成熟后,牙齿变成棕黄色,发出的咕哝和吼叫声震耳欲聋。骆驼的消化道异常强大,甚至可以处理其他任何动物都不能消化的干柴。骆驼年幼时,主人会在它们鼻子的主要软骨中插入一根15厘米长的尖木栓,因为那是骆驼最不可能扯掉木栓的地方。这乍听起来似乎很残忍,后来我们才逐渐了解到骆驼是身强力壮的动物,有时顽劣难驯。野性难驯的动物乱发脾气时,鼻栓和缰绳是重新控制它们的唯一方式。如果使用得当,鼻栓似乎也不会令它们产生不适感。撒哈拉沙漠的单峰骆驼经常受到严苛待遇,有时会变得顽固叛逆。骆驼的性格和智力,使人难以驯服。但是我们这两只双峰骆驼从小得到良好照顾,已经变成聪明勤劳的工人,它们长大后对人类产生信任,是牧民的顽皮伙伴,时刻等待主人喂食。

尽管如此,这两只骆驼仍然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傲慢与固执——仿佛是上帝将它们放在这片土地上统治别人——整个旅途都是如此。

巴特巴塔教我们装载骆驼。首先,他拉动缰绳让骆驼发出嘶嘶声,这好像是骆驼看管人命令骆驼跪下的通用语,骆驼的膝盖上长满厚厚的老茧,可以保护它们的关节。巴特巴塔在两个驼峰之间放上手工编织的红色衬垫,然后把行李袋和水容器装载上去,这时两只骆驼嘟嘟囔囔,继而张开嘴巴,露出黄色的牙齿,开始大声吼叫,地面仿佛都要震动起来。比尔和我迅速交换眼色。我想,我们的耳膜可承受不了它们每天这样吼叫。

巴特巴塔对我们的反应讪笑不已,在可怕的噪音中大声说道:“不用担心,它们只是装样子。”他说得对,两只骆驼好像约好似的,刚装载完毕,吵闹声便戛然而止。

到了我们该离开的时候,萨仁其其格拿出一个热水瓶,上面画着红黄两色的花朵,里面装着咸茶。我们每人喝下一大碗,然后这家人准备行驶160公里回家。巴特巴塔取出一段长长的软管,从卡车后面的油桶中把燃料抽入汽油箱。他们离开沙漠,需要穿过波浪起伏的大草原,这片地区没有公路,他们必须依赖沿途村庄的汽油供应,但是不一定每个村子都有汽油。谁知道车子行驶在乌兰巴托延伸而来的土路上会不会出故障?

卡车加油时,我想起去年两个月的蒙古吉普车之行,当时我们在一个小村庄花了一整天时间来找汽油。有人告诉我们,一个月内都不会有人来送汽油,但是有人贮藏了汽油出售。我们沿着指向不清的方向,终于在小镇边上找到他的蒙古包,蒙古包周围围着一圈1.5米高的木栅栏,我们走上前去,一位寡言少语的男人阴沉着脸接待了我们,问是不是要加油。

“是的,如果你有汽油的话,我们要19升。”我一边说着,一边把金属油桶递给他,然后看着他从蒙古包里的蓝色大金属桶中把汽油一杯杯装进桶里。尽管他收取了双倍市场价,不过能够买到汽油已经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也就不在乎价格有多贵了。

加油是在蒙古旅行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一到镇上,就打听加油站的方向,通常会被带到一间水泥小屋,里面锁着油气罐,然后我们就到处找负责加油的人,找遍整个小镇,最后发现他在蒙古包里喝茶,或是在市场和朋友聊天。他会说:“我很快就到。”大约一小时后,他才骑着摩托车姗姗来迟,最后才手动加上我们需要的油。在蒙古,没有人着急,耐心是生活的基本需要。

巴特巴塔的卡车噼啪响了几声,随即发出嘈杂的轰隆声,车子发动起来,他们也开心地和我们道别,然后驾车穿过茫茫的尘土。蒙古人凭借天赋而不是地图上路。早先我们问起蒙古人不用地图的问题,巴特巴塔露出困惑的表情,停了半晌说道:“地图通常不会显示正确的方向。”我很庆幸没给他看我们的地图,不然他会怎样看待我们的地形图、空气图和卫星沙漠图像,以及两个口袋大小的卫星定位系统装置和三个指南针呢?他们可能会把我们看成倒霉的菜鸟。

卡车消失后,楚伦再次察看我们的路线和三次补给计划。他会每隔20天飞到我们预先确定的见面地点。如果我们不在那里,他会沿着地图上标注的线路返回,直到发现我们为止。如果我们提前到达,就在那里等他。这是个简单明了的计划。

楚伦用带来的储油罐给飞机加满燃料,再给了我俩最后一次拥抱,热心祝福我们“好运!”,然后爬上飞机发动引擎,全速穿过尘土飞扬的地面起飞。他绕行一周,将机翼下沉向我们行告别礼,随后穿过北部山脉间狭长的通道飞离而去。我们看着唯一的生命线越变越小,继而消失不见。

我们孤独地身处辽阔的荒野,立即被深沉的寂静吞噬,连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都声如洪钟,感觉异常孤独与脆弱,我们只得环顾四周,让眼睛适应这片辽远开阔之景。据统计,蒙古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国家之一,但是这句冷漠的评价对这一望无际的空旷地带并不公平,在这里看见一只小壁虎都成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现在,这里只有比尔和我、骆驼,还有沙漠。

第一天 > 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太阳当空照,温度达到32.2℃,似乎提醒着我们随着夏季来临,温度将大幅升高。

旅途中,我们尽量穿得凉爽。衬衫和长裤可以帮助抵挡太阳光,隔离紫外线,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放下衬衫长袖,保护皮肤。系带宽檐帽适合刮风天气穿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遮挡。鞋底柔韧的轻量靴,加上鞋垫和防潮袜可以让我们在徒步穿越碎石平原时,避免脚部摩伤。太阳镜很重要,我们每人准备了三副。口罩和专用密封护目镜会保护我们躲避沙尘暴里的飞沙走石。羊毛夹克是我们唯一的保暖衣物,在凉爽的夜晚可以保持身体暖和。我们检查了地图和跟踪装置,很高兴看到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已经标注在了地图上,并且与飞机GPS上的位置相符,与我们的掌上装置显示的位置也一致。这里的地形与我们所绘图纸相配,除了画有黑色粗线表示计划线路外,图纸上是大片空白,按照等高线和卫星图像,这是翻山越岭,穿越戈壁地区的最合理线路。戈壁西南角,紧靠中国边境的科布多省(Khovd aimag)是我们的出发地。

我用两只登山杖支撑我受伤的左侧身体,但是在出发前,我必须学会如何一边牵骆驼,一边双手持杖。经过几番笨拙的尝试后,我一不小心戳到了脚,恰巧如愿找到正确的组合动作时,却又被绊倒在地,撞到骆驼汤姆,它受到惊吓,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抱歉地拍拍它的肩膀,然后把缰绳稳稳地圈在手腕上。这种方法奏效了,我走路时可以晃动手臂,又可以同时牵住骆驼。

“前进,向上!”我们并肩而行,比尔兴奋地挥舞着登山杖热情呼喊,两只骆驼紧跟在后。我们迈着步伐,毫无顾忌地齐声高唱圣歌《基督精兵向前进》(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 )。我们走完最初的10公里,也就是地图上的1.3厘米,旅行的难度便超出了预期想象。我们开始唱歌后,便减少了谈话,因为我们需要独自思考,调整情绪应对前面的任务,去应对展现在眼前的孤独、风沙和酷热。我们望向天空,游牧民族已然放弃在这片地区寻找水源,这真令人担忧,我们现在正步入他们远离的人间炼狱。

时间过得真慢,两小时后,我们停下来吃花生黄油薄脆饼干,重新部署计划,并且相互提醒我们的二十天战略。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考虑四段易于完成的旅程,而不是整整七十六天的冒险生涯。“毕竟,”比尔谎称说,“二十天一晃便过。”

不过,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自我安慰的方法似乎正在起作用。我们讨论起下一次补给和再次见到楚伦的情景,顿时心情好了起来,沙漠似乎不再空旷,路途也不再漫长。

我们向前迈进,渐渐适应了广阔无边的地平线,也很庆幸我们不用回复电子邮件,不用打电话,不用看报道世界冲突的电视,也不用读满是负面新闻的报纸。我们从时间表和喧嚣的现代西方生活中解脱出来,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简单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戈壁沙漠北边矗立着阿尔泰山怪石嶙峋的山峰,最高峰友谊峰(Mount Khuiten)海拔4374米,高耸入云。这些白雪覆盖的山峰是胆小濒危动物雪豹的栖息地。南面坐落着贫瘠的灰色山脉,将我们和中国分割开来。前面则是无边无际的绵延空间。

几十米高的孤峰从干旱平原上拔地而起,仿佛沙砾海洋中茕茕孑立的金字塔;尘土满天的大地被炙烤得异常干燥,戈壁沙漠大部分由灰白色的细砾石组成;仅存一丝绿意的植物不过5厘米高,稀疏分布在孤独的环境里。

路上时不时跑过一只西域沙虎。沙虎似乎看不见我们,匆忙奔跑中甚至撞上我们的鞋尖。我们看见几具刚刚死去不久的骆驼和绵羊的骨骼,周围散落着几块毛皮,几十米外还有一具山羊老化后发黑的骨头。

“这景象真让人沮丧。”我说道。

坚忍的比尔耸耸肩,继续往前走。

我们现在所处的海拔已经超过1512米,旅途开始这几天,我们希望翻越2100米的山隘。高海拔和夏季高温使空气变得异常干燥,汗水一出来便立即挥发掉。到了晚上,当我们在空中快速挥舞双手时,手中的电子产品便会闪着幽幽的蓝光。

我们测量过土壤的地质年代,戈壁沙漠相对较新。强大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气候过程不断改变着地表。同样的作用力可以将地貌变成湿润的沼泽地,也可以创造干燥的沙漠。

造就戈壁沙漠的要素当中,包含内陆地区的极端偏远。海风穿过山脉和广袤无垠的土地到达戈壁时,水分早已从空气中蒸发掉,只留下万里无云的晴空和干热的风。干热风的速度常常超过每小时48公里,带来了世界上最凶恶的沙尘暴,并肆无忌惮地横扫这片沙漠。

低湿度中,阳光穿透大气层,将大地打造成干燥萎靡的地貌。白天聚集的热量在晚上消散,温度急剧下降30℃。沙尘暴雕琢而成的戈壁沙漠大部分都是石头,只有3%的地表上覆盖着沙子,我们应该对此感到庆幸,因为这更易于行走。不过稍后,沙子也会变成令人憎恨的敌人。

第一天下午的温度高达35℃,汤姆和杰瑞驮载着负荷,安静地跟着我们。由于没有树木遮阴,我们带了两把蓝白相间的大高尔夫伞,随着时间一周周过去,这将成为我们最有价值的装备之一。这时,起了一阵大风,吹得高尔夫伞直打转,吹翻的伞仿佛急欲逃离我们。

起初,骆驼不愿意举伞,摇晃着驼峰想躲开高尔夫伞,它们一个劲地往后退,试图离这个怪东西越远越好。我们向前拽,拽累了,只好把伞收好,再另外想办法。后来,为了让骆驼适应高尔夫伞,我们举起收拢的伞,不时打开一下。这招似乎很管用,汤姆和杰瑞不再后退,也不再躲避这些可怕的用具了。

我们保持匀速前进,第一天用来适应新环境、新路线,以及牵着骆驼前进。我们没有吃一顿像样的午餐,只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吃点花生黄油薄脆饼干、干果、曲奇饼,喝点巧克力冷饮,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

日落西山时,我们靠近了南面的几座低山,那里有一条水沟延伸进青铜色的陡峭崖壁内。这个地方看上去值得探险。

“在那条水沟之上可能有水源。”比尔说道。虽然我们携带着大量物资,却一直留意着水井和泉眼,骆驼可以在那里喝水,这样就可以为我们节约宝贵的饮用水。我们在水沟入口处发现干涸的河床,那里生长着60厘米高的绿色梭梭和锯齿灌木丛,山腰处流下的春季融雪滋养着这些植物。梭梭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多节灌木,有着木质分枝,牧民常常收集枝条用来烧炉子,而它最有价值的功能是拿来治疗淋巴腺鼠疫。

有时,生长在戈壁北边的旱獭身上会有跳蚤,这些跳蚤携带有传染啮齿动物的细菌,从而引发鼠疫。因为梭梭具有治疗鼠疫的药性,受到感染的旱獭出于生存本能,会跑进沙漠寻找细小的梭梭叶子和嫩枝运回巢穴。

蒙古人认为旱獭肉美味可口,彻底烹饪很容易杀死细菌,但是如果人们(比如好奇又毫无戒心的儿童)触摸了感染鼠疫的旱獭,旱獭身上的病菌就会传染给人类,从而引起鼠疫爆发。疫情发生时,蒙古卫生部门会隔离这一地区,直到进一步感染的危险全部排除为止。幸好,因鼠疫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很少。

我们拴好骆驼,让它们吃着梭梭的嫩枝,我们则走进水沟寻找水源。除了牧民挖的水井,戈壁沙漠中最可能找到天然泉眼的地方就是靠近悬崖的裂缝。很久以前,山脉拔地而起,地下水位时常也会跟着上升,形成的山泉会穿过断裂的岩缝流向地表。

深入水沟,虽然没有找到泉水,却发现证据,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是牧民的越冬区域。我们环顾四周,硬邦邦的土地上并排立着两个蒙古包;附近山坡上放着成堆的粪便,说明羊群曾在这里过冬;远处是一堆堆高尔夫球大小的骆驼粪便,骆驼通常远离其他牲畜生活;岩石裂缝中放着一堆屠宰过的动物的骨头,约有60厘米高。种种迹象表明,游牧家庭几周前才离开此处,但是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回来,利用水沟提供的天然庇护所躲避寒冷的暴风雪。对于我们而言,可以享受水沟的阴凉,免受烈日暴晒,不过很难想象这个地方冰雪覆盖的样子。

我们原路返回,开始在附近安营扎寨,骆驼仍然在梭梭丛里吃得津津有味。我们用足枷拴住骆驼以免它们走得太远,不过它们仍然可以通宵自由自在地吃附近能够找到的一切食物。足枷用于锁紧骆驼两只后腿,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会把它们的一只前腿和一只后腿拴在一起,这样它们就更加走不远了。足枷不仅可以把骆驼拴在附近,方便第二天早上寻找,而且它们在帐篷附近时还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狼群攻击。今天骆驼吃得又多又好,于是只喂给它们一小把玉米,剩下的玉米留着不能获取食物时再用。骆驼已经在巴特巴塔开来的卡车供水系统里喝饱了水,因此这两天都不需要喝水。

我们携带着双人帐篷是红色的,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很容易从空中看到。这种独立款式的帐篷用钉子牢牢固定在地上,可以抵挡预期的狂风和沙尘暴。我身高158厘米,比尔身高168厘米,因此帐篷里有足够的空间塞进装备,这会使我们第二天免受夜间潜行在装备里的蝎子和毒蛇的伤害。

我们扎好帐篷,在里面铺上轻量睡袋,然后用单炉丙烷灶做晚饭。在长达46年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徒步几千公里,早已调整好食物和装备包装系统。我们把所有东西装入编号尼龙袋,再根据物品清单用彩色袋子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然后把袋子装入彩色行李包。这次旅行中,食物背包里装着一周的食物,黑色行李袋里装着火炉和燃料。即便是在最恶劣的风暴中,这种包装系统分类也能使我们不用手忙脚乱地从一堆袋子里找出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睡袋也有固定的存放地点:我的在右边,比尔的在左边。我们每人还有一个服装行李袋放在睡袋旁边。此外,我们日复一日用同样的方式在十分钟内搭建营地。直到一切就绪,我们才开始做晚饭。比尔不介意物品放得到处都是,但我坚持整洁有序地露营,于是他只好附和,免得被说成大马虎。

我们每天的饮食包含4000卡热量的食物,但是随着夏季气温持续上升,我们将会吃得更少,喝得更多。我们的第一顿晚饭是乌兰巴托购买的来历不明的包装汤料。喝完汤后,还吃了一大份奶油草本酱盖饭,加上几块蒙古常见的羊肉干。奶酪放几天就变得油乎乎的,于是我们这一晚吃了几大块奶酪,也不管白天高温下皮肤会分泌多少油脂。吃完饭后,我们还吃了果脯,都是苹果和葡萄干,然后吃了曲奇饼,喝了两杯热巧克力帮助消化肉类。这并非美味可口的晚餐,但是富含高热量。最初几个晚上,我们很喜欢吃从60厘米长的羊肉上割下来的肉块,吃起来像香肠一样。另外,我们还喜欢在有限的面包上涂抹神秘的蒙古果酱,蒙古果酱吃起来很硬,不知道这些水果从哪里来的。

我们在万里无云的星空下吃完第一顿戈壁晚餐,这里的星星比我们之前旅行中看到的更大更亮。原始的天空中,满天星斗在漆黑的夜幕中闪闪发亮,看起来如此之近,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摘下一颗。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消失在地平线上。黄色的新月映入眼帘,我知道这弯新月同样照耀着故乡的亲人和朋友。突然之间,沙漠似乎变得不那么寂寥。

我在白天的艰苦跋涉中受到鼓舞,腿部和臀部虽然有点痛,但是感觉好得足以让我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我坚信只要保持乐观,不因身体伤痛而忧心忡忡,就能够控制身体的不适。当然,我知道自己也可以依靠比尔,我努力康复,意图远征时,从来不乏他的支持。我们的真挚爱情、亲密友谊和相互尊重使我们在过去的探险中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

晚间时分,令人欣喜的寒冷如期而至,温度下降到6℃,比白天温度低了整整11度。我们裹上了温暖的羊毛夹克。

我们最后检查了一遍在附近安静吃草的骆驼,又看了一眼光芒四射的星空,然后爬进睡袋度过戈壁天空下的第一夜。我们躺在睡袋里谈论起当天的顺利进展,很快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午夜时分,一声孤独的狼嚎打破宁静。我们知道狼群经常攻击骆驼,于是立即清醒过来听外面的动静,两匹狼在远处叫啸,相互应和,声音此起彼伏,随后狼嚎逐渐消失,四周陷入一片沉寂。

第二天 > 早上五点,第一缕阳光爬上阿尔泰山。贫瘠的山坡散发出棕黑的光芒,我们的营地经过凉爽之夜后变得温暖起来。微风中弥漫着灰绿色贴地植物麦仙翁散发出的鼠尾草般的芬芳。壁虎爬进洞穴躲避即将到来的高温。

我们呼吸着广阔天空下,无边无际的旷野上升腾起的清新爽朗的气味。这里没有人类走过的痕迹,也没有外部世界的迹象。我们朝着遥远的目标进发,目标远得让人无法想象,在这里比尔和我只能依靠智慧,依靠自我生存。我感觉无拘无束,准备好迎接沿途的一切未知事物。

蒙古人用起骆驼来驾轻就熟,让我们误以为只需对它们大吼大叫,它们便会乖乖听话。然而,不消几天,我们就明白过来,自己对驾驭骆驼的技巧似乎太过自信。物品一旦移位或是掉出来,我们就必须经常停下来重新装载。几天时间里不断练习,我们才学会如何平稳放置水容器。稍有不妥之处,生气的骆驼就会拒绝多行一步,直到一切重新安排就绪。我们很快学会耐心将事情一步到位,这样就不用在后面进行长时间调整。

由于游牧民族不会给动物取名,我们决定用卡通角色汤姆和杰瑞来称呼我们的骆驼,虽然它们提供的服务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身强体壮的动物每只可以搬运317公斤货物,还能走得和人一样快。

它们独特的步伐可以毫不费力地走上几公里。每天一只骆驼驮着重达300公斤的塑料水容器,另一只骆驼则驮着放在帆布背包里的装备和食物,合计136公斤,另外还有15升紧急用水。两只骆驼轮流负重,轮流背负较轻的物资轻松一天。

尽管确定好楚伦每隔20天进行一次空中补给,我们还是随身携带着25天的食物和水以防万一。过去在其他沙漠探险中我们使用了一长队骆驼,但是这次只选择了两只,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照顾很少的动物,但也说明这次远征只带有简单物资和轻量设备等必需品,而且只能走路不能骑骆驼。

平坦的沙漠中,几座90米高的山丘拔地而起,我们绕过山丘,开始这一天的艰苦旅程。持续不断的大风将灰色的山峰切割成锯齿形状,仿佛哨兵一样守卫着广袤平原上令人惊讶的路径。荒凉的大地上覆盖着枯萎的浅绿色小草,仿佛春天铺就的地毯。

没过多久,我们走进险恶的沙漠深处,穿过西部边界进入大戈壁二区严格保护区(Gobi B Strictly Protected Area)里的野马保护区。大戈壁二区也称为忠格尔戈壁(Zuungarin Gobi),实际上是大戈壁严格保护区的一部分,保护区成立于1975年,1991年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大戈壁严格保护区里比戈壁二区更干燥的部分是戈壁一区(Gobi A),又称为南阿尔泰戈壁自然保护区(Southern Altai Gobi Nature Reserve),位于戈壁二区以东320公里处。两个保护区不仅大小不一,人类涉足程度也截然不同。

戈壁二区尽管风沙肆虐,到处是石山和平原干旱区,但是仍然有几处取水点鼓励着牧民放牧。

几年前比尔和我参观过普氏野马的引进地。这些淡黄色的马匹身上拥有独特的黑色条纹,20世纪60年代在野外灭绝。普氏野马从剩余的13匹马中引种,在海外进行人工培育。1992年,第一批动物园出生的野马被运往蒙古戈壁二区,它们将在那里继续生存繁衍。

阵阵微风吹散空中缕缕白云,逐渐转变成每小时24公里风速的大风。浓密的乌云在地平线上翻滚。汤姆和杰瑞紧张地抬起头,发出低沉而不安的嘟哝声。我们注视着天气变化加紧前行,不断增强的大风吹起飞沙走石,让人寸步难行。

两小时后,一团乌云从西面席卷而来,大约有80公里宽,笼罩在中国边境的南部山脉上空。一道闪电划过,接着远处隆隆作响的惊雷止住了我们的脚步。

这就是楚伦警告我们的所谓“凶日”?他曾经谈及颠倒日夜的风暴,致命的狂风可以刮倒骆驼,撕裂帐篷。风暴通常在春季融雪时发生,因为气温的上升会引起寒冷的冬季温度急剧变化。2000年,曾有一场强劲的戈壁风暴横扫千万里,穿过中国和太平洋进入美国西部。

看着一团乌云迅速倾轧下来,几十米高的棕色尘土穹顶直入云霄,我们瞬间被震慑住了。比尔突然清醒过来,双手紧紧抓住杰瑞的缰绳,在震耳欲聋的狂风中大声喊叫:“让骆驼跪下,用它们作掩护!”

这时骆驼已经背对着狂风跪了下来。比尔赶忙抓紧拴骆驼的木桩,然后扔了一个给我。风暴快要移动到头顶,我们疯狂地将尖木桩钉入地面,用棒槌死命敲打,然后把缰绳固定到木桩上,随继令人窒息的尘土吞没了我们。

我们吃力地戴上护目镜和口罩,但是眼睛已经在沙尘的冲击下灌满了沙子。呼啸的狂风猛烈地撞击着我们,闪电划过大地,伴随着轰隆作响的雷声。

我们赶紧躲在驼峰后面,这时大雨随狂风劈头盖脸落下,打在人背上生疼。我将右手挤进汤姆拴紧的缰绳中,另一只手也紧紧抓牢,使出浑身解数避免被风刮走。比尔在杰瑞的保护下也紧紧抓住两条绳子。

“别松手!”他在轰响中喊道。

我想回答,但是尘沙堵塞住了喉咙,我的声音也随风而逝。

骆驼,像我们的救生锚一样坚如磐石,将脑袋贴近地面躲避万钧雷霆。它们应对这种天气的能力与生俱来,但是我们没有这种天然防护能力,因此它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唯一庇护所。

锯齿状闪电划过天空,一些闪电近得我们都能闻到烧焦的空气混合着泥土的味道。闪电一出现我就把手移到固定我和汤姆的缰绳上。我害怕极了,担心我们会死在这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疲惫的双手开始滑开绳子,但是每次一阵狂风袭来,我又伸出手来,生出新的力量握紧缰绳。

暴风骤雨中,除了求生,我别无他想,只愿比尔安然无恙。我和他不能在混乱中交流,只能试着一点点往前移过去看他,但是距离太远根本无法靠近。

暴雨、窒息的沙尘和肆虐的狂风,狂妄地吞噬掉一切。漫天的沙砾像砂纸一样刮擦着我们的身体。风暴移动到我们头顶,顿时一片天昏地暗。之后大雨逐渐停歇,只剩下狂野的沙尘暴让人透不过气来。

我们猜想这场风暴的风速超过每小时129公里,强劲的狂风差点将我吹走。我咬紧牙关努力抓紧缰绳,但还是被一阵强风刮到空中,然后重重摔在坚硬的地上。狂风也袭击了汤姆,但是它太重了,连风暴也挪动不了。

三小时后,大风终于停止,我们步履蹒跚,战栗不已。风沙仍然打着转,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次挑战,不过天空渐渐变得澄明,白日重现。骆驼和负载上覆盖了厚厚一层沙,骆驼身体的向风面也堆着60厘米高的粗沙。

沙砾到处都是:脖子里,衣服上、靴子中,甚至连口袋里都是,护目镜和口罩虽然起了保护作用,但是我们的眼睛肿胀得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比尔也被风吹倒在地,擦伤了手肘,飞沙走石还擦伤了我们的背部。

骆驼的情况就好得多:杰瑞毫发无损,汤姆顽强地躲避风沙时,被翻滚的岩石割破了一道5厘米的伤口。我们给它的伤口涂上抗菌剂,然后疲惫地搭建营地,抖落服装袋和睡袋上的沙粒。接着,我们整理照相设备。沙砾损坏了一部35mm的后备照相机,不过其他相机放在塑料袋里依然完好无损。

暴风雨过后,温度上升到35℃,让人变得萎靡不振。眼睛在强光下疼痛剧烈,我们渴望闭上又痛又肿的双眼,于是决定吃一顿冷餐,然后早点睡觉。

第三天 > 翌日清晨,我们伴着第一缕阳光起床,打算弥补夜间休息而没有行路的几个小时。过了一晚,我们的眼睛仍旧对光线敏感,但已经有所好转。早饭时,我们谈论起行进计划。上升的夏季高温令人担忧。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32℃以上的高温,但是前面还有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子。

由于身体伤痛,我的行走速度缓慢,比尔便用我的慢速度计算出我们每天应该力争15个小时走30公里,以保证能够按照预定时间在第20天获得第一次补给。山地会减缓我们的速度,不过希望可以快速走到连绵起伏的平地。第20天以后,我们必须减少每天行走的小时数和公里数,到那时温度会连续保持在43℃,我们只有减缓速度,才能在即将到来的高温中生存下来。

我们早上六点出发,沿着地图上画出的黑线前进。我们设置好指南针,遵照指针的指示方向,绕过模糊不清的山崖爬上1829米的山隘,山隘主要由碎石构成,每走一步石头就会簌簌往下掉。前两天我的屁股和大腿相安无事,今天早上却变得疼痛难忍。我们在山顶歇了一会儿,之后便经过一座1.8米高的石头金字塔,金字塔上面摆放着供品,这就是蒙古所称的敖包。蒙古的敖包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山隘和山顶。这座敖包上放着伏特加酒瓶、几块金属,挂着几条随风起舞的蓝色哈达(丝织品)。哈达表示至高无上的敬意,蓝色代表古代的天神腾格尔(Tengger)。人们相信他们热爱的腾格尔把风暴关了起来。

楚伦是个虔诚的宗教徒,要求我们敬畏神灵。我们在戈壁谨遵他的教诲,不仅出于对他的敬重,也是遵从蒙古人的风俗。我们从左边靠近敖包,顺时针绕行三次,然后在石堆上放几块石头。敖包起源于古代萨满教时期,据说可以召唤神灵保佑旅客安全,以作为人们敬奉供品的回报。历史悠久的萨满教似乎与蒙古的主要宗教——藏传佛教和平共处。许多蒙古人相信男萨满(称为“波”)和女萨满(称为“乌德干”)可以治疗灵魂迷失引起的疾病,另外,萨满也能保护牲畜免受恶鬼伤害。萨满教仪式大祭礼在农历新年的第三天举行,祭祀仪式意义非凡,尤其是对大草原和沙漠中的老人来说。

敖包是我们在这三天里看见的第一个人类涉足的痕迹。我在敖包上加了两块小石头,想起曾经经过这片古老的土地的几代旅行者。我捡起一片蓝色碎布,猜想着是谁把它放在了这里,也许是口渴的牧民祈祷水源不要离得太远,又或许是迁移动物的牧民家庭希望很快找到新鲜牧场。我跟着比尔穿越过山顶,感觉自己与生活在这片穷山恶水的灵魂产生了新的联系。

下山后,我们脚步稳健的骆驼顺利跨过岩石,比尔和我则在不扭伤脚的情况下尽量站稳。我们面前的任务看似简单:跟着指南针设定的路线往东走,76天之后到达目的地。指南针和其他助航设备都不能进行通信,不过千百年来,在沙漠环境的残酷现实面前,只有沙漠牧民找到了生存法则。

我在地图上写下坐标,然后眺望毫无足迹的沙漠全景在眼前绵延开来。32公里开外的地方伫立着两座贫瘠的金字塔形山丘。除此以外,周围的一切都没有5厘米高。这里没有人类出现的痕迹,什么也没有。苍茫的大地显得怪异可怕,死气沉沉,仿佛所有动物都在躲瘟疫一样。

我们继续前行,慢慢发现荒野质朴的美丽。棕色、褐色和黑色镶嵌在一起,融合成焦土上的抽象图案,万里晴空之下热浪舞动着。我明白过来,沙漠不仅仅只有危险与不适,还有粗犷的壮美和宁静的神秘。

我想,只有残酷环境本身为人所接受,才可能感受到它那诱人的魅力。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经常想起沙漠的美丽。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来到平地。在我们路线的偏南方向有一堆棕黄色的泥土,标记出一口6米深的水井。我顿时有点口渴。比尔把长驼绳系着的破木桶放入井底,打起两桶脏水。骆驼大声喝着桶里的水,然后朝我们摇晃起吧嗒响的嘴唇。

看完了,医生很靠谱,初诊医生和后来医学中心的医生都靠谱,按照医嘱吧,小概率事件组里应该很少 看完了,医生很靠谱,初诊医生和后来医学中心的医生都靠谱,按照医嘱吧,小概率事件组里应该很少,希望快点自我修复好起来

是的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正规的医院,虽然价格高但是也花的放心一点。

  • 文太长没看完,但前面说的后腿无力,你去买多维片喂。我家猫以前会后腿站不起来,勉强能走路也是像喝醉了摇摇晃晃的,吃了多维片两三天就恢复了。

  • 看到医学中心点进楼主头像看了 果然是南京 我家猫在医学中心看好的 花费不菲,不过我觉得值 他家医生不错的

  • 看到医学中心点进楼主头像看了 果然是南京 我家猫在医学中心看好的 花费不菲,不过我觉得值 他家 看到医学中心点进楼主头像看了 果然是南京 我家猫在医学中心看好的 花费不菲,不过我觉得值 他家医生不错的

    是,因为太远了所以第一次去,但是那边医生真的还蛮好的。

  • 文太长没看完,但前面说的后腿无力,你去买多维片喂。我家猫以前会后腿站不起来,勉强能走路也是 文太长没看完,但前面说的后腿无力,你去买多维片喂。我家猫以前会后腿站不起来,勉强能走路也是像喝醉了摇摇晃晃的,吃了多维片两三天就恢复了。

    已经听医生下单了b12,查出了病因现在就是看看能不能会有好转。我们家猫也是真的抗拒吃药片

  • 一个星期就痊愈了!当时医院的医生说是脑血栓,那时候我家崽刚五六个月,我都震惊了,打了两天针就见效了 但是连着打了一星期 以后再也没犯过

  • 一个星期就痊愈了!当时医院的医生说是脑血栓,那时候我家崽刚五六个月,我都震惊了,打了两天针 一个星期就痊愈了!当时医院的医生说是脑血栓,那时候我家崽刚五六个月,我都震惊了,打了两天针就见效了 但是连着打了一星期 以后再也没犯过

    你是查什么判断是脑血栓的呀?

  • 你是查什么判断是脑血栓的呀? 你是查什么判断是脑血栓的呀?

    医生说的呀 本来我也不知道 我以为缺钙呢

  • 我家的之前也有突然走路不稳,医生也看不出什么,后来我查了下百度好像是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喂了点维生素后面好了,但不知道是它自己好了还是维生素的原因。好像是维生素b2

  • 我家猫咪,确诊了杯状和冠状不进食走路也是晃晃悠悠的像喝醉了一样,现在病好了身体也好了。观察饮食看看

  • 你的猫咪跟我的猫一模一样的名字,希望你的啾啾能早日康复!!

  • 对,医生特地问了饮食还有是否平时有补钙。 对,医生特地问了饮食还有是否平时有补钙。

  •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的时候还抽搐,医院查不出原因,他当时杯状口炎很严重就主要给他治疗杯状,配合一些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后期口炎好转了就再没发生过了。

    姐妹你怎么治疗好的?保健品是指乳铁蛋白吗??

  • 姐妹你怎么治疗好的?保健品是指乳铁蛋白吗?? 姐妹你怎么治疗好的?保健品是指乳铁蛋白吗??

    是单纯指杯状口炎吗?因为我们家猫不止口炎,杯状也会引起多关节炎,所以我才搭配了保健品来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要药物治疗。药物就是多西环素和迈微舒(泼尼松龙)乳铁我日常有在喂,但是情况严重的时候不顶用的还是要药物治疗。我指的保健品是关节养护(sashas)和营养神经类的(谷维素和b1、b12),没有这方面问题的话并不需要。

  • 你好。。。请问骨桥什么意思。就是。。。骨质增生???那常规来说。。。要喂钙片吗?

  • 是单纯指杯状口炎吗?因为我们家猫不止口炎,杯状也会引起多关节炎,所以我才搭配了保健品来起辅 是单纯指杯状口炎吗?因为我们家猫不止口炎,杯状也会引起多关节炎,所以我才搭配了保健品来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要药物治疗。药物就是多西环素和迈微舒(泼尼松龙)乳铁我日常有在喂,但是情况严重的时候不顶用的还是要药物治疗。我指的保健品是关节养护(sashas)和营养神经类的(谷维素和b1、b12),没有这方面问题的话并不需要。

    对对对我的猫得了杯状,口炎严重,后面也出现类似胰腺炎白细胞低

  • 楼主猫咪现在吃了维生素B12了吗?蹲一下后续 楼主猫咪现在吃了维生素B12了吗?蹲一下后续

  • 你好。。。请问骨桥什么意思。就是。。。骨质增生???那常规来说。。。要喂钙片吗? 你好。。。请问骨桥什么意思。就是。。。骨质增生???那常规来说。。。要喂钙片吗?

    不可以补哦,就因为钙多了。。

  • 真的,引发了生命体真奇妙的感叹

  • 不可以补哦,就因为钙多了。。 不可以补哦,就因为钙多了。。

    明白了 请问你之前是有长时间喂钙片吗?

  • 明白了 请问你之前是有长时间喂钙片吗? 明白了 请问你之前是有长时间喂钙片吗?

    没有,从来没有喂过钙。。。。

  • 没有,从来没有喂过钙。。。。 没有,从来没有喂过钙。。。。

    天。。。祝崽崽早日康复!

  •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的时候还抽搐,医院查不出原因,他当时杯状口炎很严重就主要给他治疗杯状,配合一些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后期口炎好转了就再没发生过了。

    你好,我家猫咪也是因为杯状四肢疼痛无力,去医院打针好了一些。想请问你说的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有哪些,

  • 你好,我家猫咪也是因为杯状四肢疼痛无力,去医院打针好了一些。想请问你说的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 你好,我家猫咪也是因为杯状四肢疼痛无力,去医院打针好了一些。想请问你说的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有哪些,

    是单纯指杯状口炎吗?因为我们家猫不止口炎,杯状也会引起多关节炎,所以我才搭配了保健品来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要药物治疗。药物就是多西环素和迈微舒(泼尼松龙)乳铁我日常有在喂,但是情况严重的时候不顶用的还是要药物治疗。我指的保健品是关节养护(sashas)和营养神经类的(谷维素和b1、b12),没有这方面问题的话并不需要。

  • 你好,我家猫咪也是因为杯状四肢疼痛无力,去医院打针好了一些。想请问你说的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 你好,我家猫咪也是因为杯状四肢疼痛无力,去医院打针好了一些。想请问你说的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有哪些,

    你好,这是我之前在楼里给其他层主的回复,其实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杯状,其他营养类就是辅助

  • 你好,这是我之前在楼里给其他层主的回复,其实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杯状,其他营养类就是辅助 你好,这是我之前在楼里给其他层主的回复,其实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杯状,其他营养类就是辅助

    它就是杯状引起的严重关节炎,打了针能跑能跳了,但看着精神和食欲还是没有以前好。我后期主要想保证营养,你说的药品应该很适合用,谢谢!

  • 它就是杯状引起的严重关节炎,打了针能跑能跳了,但看着精神和食欲还是没有以前好。我后期主要想 它就是杯状引起的严重关节炎,打了针能跑能跳了,但看着精神和食欲还是没有以前好。我后期主要想保证营养,你说的药品应该很适合用,谢谢!

    不客气!我家有只猫之前杯状ad罐强饲了一个多月才肯主动进食,感觉杯状对于个别猫咪来说恢复起来真的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你家猫咪如果没有关节炎的症状了感觉也不用特意吃这些药,不过维b本来也有增强食欲的作用,可以试试看!

  • 敲黑板: 并未格外补钙。意思是补钙过量会有可能导致这个?

  • 猫突然站不稳了不要慌,买点维生素b1就行 /w2LWM6/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 猫突然站不稳了不要慌,买点维生素b1就行 /w2LWM6/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短视频】,直接观看视频!

    啊这个宝藏博主原来也有人刷到啊,我感觉这个博主还挺好的,比较科学,就是不火

  • 啊这个宝藏博主原来也有人刷到啊,我感觉这个博主还挺好的,比较科学,就是不火 啊这个宝藏博主原来也有人刷到啊,我感觉这个博主还挺好的,比较科学,就是不火

    哈哈是啊 他搞了好多测评

  • 不客气!我家有只猫之前杯状ad罐强饲了一个多月才肯主动进食,感觉杯状对于个别猫咪来说恢复起来 不客气!我家有只猫之前杯状ad罐强饲了一个多月才肯主动进食,感觉杯状对于个别猫咪来说恢复起来真的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你家猫咪如果没有关节炎的症状了感觉也不用特意吃这些药,不过维b本来也有增强食欲的作用,可以试试看!

    感觉维b可以喂一段时间,因为它口腔还有两个小水泡,耳朵上的猫藓也还没完全好。还是要补补营养增强它自身的抵抗力才行。我也觉得总是吃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 会不会可能是杯状的问题,我家有一只猫咪当时就是会突然间走路不稳,时不时就会东倒西歪,最吓人的时候还抽搐,医院查不出原因,他当时杯状口炎很严重就主要给他治疗杯状,配合一些关节类和营养神经的保健品,后期口炎好转了就再没发生过了。

    请问营养神经是什么保健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腿走一会儿感觉无力腿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