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番茄酱怎么做才能长期保存?

在青岛,美味总是藏匿街巷里

饭爷这次搜索美食坐标是在

大尧一路和逍遥三路的交叉口

没有华丽的装潢和厚重的菜单

老板也是超级任性,潇洒的活着

只接受微信预定,店内不招服务员

所以,你会单纯的以为他家生意惨淡?

甚至是周边写字楼的小伙伴

跟着老板嘉木吃了整整5年

别做会计了,给我当管账的老板娘吧

这一起灶,就是20多年

曾经做到了星级酒店行政大厨

嘉木对当时正在做会计的爱人说:

“你别上班了,做我的老板娘,

以后想几点起就几点起。”

这是多少女生梦寐以求想听到的一句话

就这么着最早在台东开了起来~

没多少菜式,却都是你好的那一口

老店在台东开了约么2年左右

他才把店铺迁移到现在的位置

也就有了如今近3年的“厚道”

老板嘉木是一个地道的青岛土著

所以他做菜是完全很懂你的口味

通俗来说就是比较接咱们地气

和厚厚的菜单,百变花样来相比

用心专注几道菜做到极致

还是有很多客人愿意赶来新店

就为了尝一口这熟悉的味道

“我抹一抹嘴,不带走一片牛肉”

可上菜的时候竟然是一大盆盆盆!

调点特制的酱汁儿和牛肉这么一拌

竟成了一道人人必点的招牌

牛肉嫩得很,每一片都很薄

咬到嘴里也是吱嘎吱嘎地响

居然都治愈了香菜恐惧症

28元一份更是让人咋舌

这个土豆丝端上桌的时候

饭爷就一个感觉:物超所值!

  • 将洗好的里脊肉切成长条 备用

  • 将切好的里脊肉放入碗里 放适量的淀粉 打入一个鸡蛋 用手抓均匀 备用

  • 锅里烧油 油温不能太热 将拌好的里脊肉一条一条的放入锅里去炸

  • 将炸好的肉 控油 备用

  • 锅里少许油 放入少许糖 盐 油温不能太大 将番茄酱倒入锅中来回翻炒 再将控好油的里脊肉倒入锅中 再翻炒 使每一块肉上面都裹上番茄酱 ok起锅

  • 装盘好 就将小葱切小段 洒在里脊肉表面就ok了

倒入番茄酱时油温一定不能太热 不然最后颜色不但不好看 反而会有股糊味

来自 美食天下 的作品

号称“世界第一大果蔬作物”的番茄,是全球消费最多的蔬菜之一。中国番茄已超过原来的主要产区美国和欧洲地中海地区,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一。

我国还是番茄的“加工大国”,但却是“消费小国”。原因是大量西红柿做成了番茄酱番茄罐头卖给外国人了,自己吃的并不多。中国也是番茄制品出口世界第一。

在制作番茄酱中,西红柿破碎得到浆汁,再将其中的分离排出,然后精制浓缩成番茄酱。排出的以低价售给农民做为牲畜饲料,或者作为废料丢弃。

每年生产数十万吨番茄酱,不少番茄籽就这样几乎白白浪费了。仅新疆地区每年就有产生的1.8万吨番茄籽没得到利用。

番茄籽里边有什么呢?有25~28%的脂肪,高于油料作物大豆、棉籽等。番茄的产量又特别巨大,原料充足,完全可成为食用油资源。中国极其缺乏食用油,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的第20号公告中,就将番茄籽油列入新食品原料。

Oil,从番茄籽中经过低温萃取制得的天然优质食用油,淡黄色到橙色油状液体。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番茄红素维生素E,属于高端食用油。

意大利人也曾将晒干的番茄浸泡在橄榄油里,以获取红色的烹饪用油,求得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

直接吃番茄籽,其中所含有的油脂和番茄红素却未得到充分利用。吃下肚的番茄籽因细胞不破壁,里边的营养素不能很好地吸收。

上世纪80年代有日本人开始用番茄籽榨油。不过量很少,只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

进入新世纪,我国在西部大开发后开始番茄籽油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番茄主产地新疆领先进入,比如中粮屯河托美托(昌吉)、天山香(伊犁)、百禾晶(巴州农二师)等。另外内蒙古阿伟(巴彦淖尔)、山东光大(泰安)、河北晨光(邯郸)等企业也先后进入该领域。

番茄籽油亚油酸含量在50~60%,其余油酸占20~25%,亚麻酸含量2%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占82%左右。番茄籽油亚油酸食用油,从脂肪酸组成上,营养价值远超油酸的橄榄油,因为油酸不属于必需脂肪酸。

卫计委规定,番茄籽油油脂中脂肪酸的质量标准:

  • 亚油酸(C18:2)≥50%;

  • 棕榈酸(C16:0)≤13%。

除了不饱和脂肪酸番茄籽油最大的特色是富含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比一般植物油营养丰富。

  • 番茄红素属于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能对前列腺癌、消化道癌、宫颈癌、皮肤癌等疾病有预防和抑制作用。

  •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吃进去的有1/6可转化为维生素A

由此看来,番茄籽油为一种良好的保健植物油,常食对人体生理健康还是大有益处的。

某些国家还将番茄籽油用作护肤化妆品的基础油或精油。

未经精炼的番茄籽油番茄红素,呈橙红色或橙黄色。

若以物理压榨方式提取,再采用高岭土脱色和高温真空脱臭,杂质去除了,可油溶性的维生素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也损失殆尽了。

精炼的番茄籽油颜色浅黄,与一般精炼植物油外观没有多大区别。这样的番茄籽油即使是真的,成分也与大豆油无多大差异。

为了既保留番茄红素油溶性维生素,又不至于榨入其他杂质,最佳方法是采用亚临界低温萃取。这种方法能兼顾收得率减少营养成分损失,虽然成本较高,但高端食用油值得采取高端方法。

实际上,番茄籽油的制取难度并不在“榨油”上,而是如何把番茄籽番茄中分离出来。

原料本身并不缺,番茄有的是,番茄籽在生产番茄酱中完全是多余的。

然而番茄籽筛选分离的工艺复杂,1吨鲜番茄约得3公斤籽,最多可取得500克油。番茄籽油目前市售100多元/500ml。虽说价格比较高,我认为性价比还是高于橄榄油。

首先保证买来的是真货。可将番茄籽油滴在白纸上,展开呈现橙黄色油渍。番茄红素见光容易分解,置日光下2小时油迹应变为无色。

番茄籽油可直接饮用,比如每天8-10毫升,时间不拘。

也可代替色拉油拌面、调拌各种荤素沙拉和蛋黄酱,还可以涂抹面包等食品。

当然也能煎炸。番茄籽油耐高温,其抗氧化能力很强。炸制各种食品后的剩油不变黑,尤其适合炸鱼。能煎炸就能用于炒菜。不过目前这种吃法有点土豪。国家还没有那么多番茄籽油可供这样吃。

番茄籽中除了油脂,还有将近20%粗蛋白,精制后不低于12%。其蛋白质含量与棉籽相当,其中赖氨酸含量比大豆高。

榨油后的籽粕白质含量更高,可做优质饲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制番茄酱能放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