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养的小白菜苗子过洪水后能往大田里移种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营养大餐,这次,我也要当一回“农民伯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表妹和爸爸约好姥爷去种菜。

  到了菜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像面包一样包得紧紧的卷心菜,小杉树一般郁郁葱葱的胡萝卜,开满黄花不时有蜜蜂飞来飞去的小白菜地……真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啊。

  今天我们要种的是黄瓜。姥爷已经把菜地粗粗的翻了一遍。我拿了一把小锄头松起土来,姥爷和爸爸也忙乎起来。才干了一会,我就累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于是坐下来休息了。哪知道爸爸说:“你还不如你妹妹呢!”这我可不服气,拿起锄头用力一锄,哎呀!锄头嵌得太深,拔不出来了。我只好叫来表妹,两个人使劲拔呀拔,终于拔了出来。不过用力过猛,两个人都摔了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土,我俩开心的大笑起来。

  “姥爷,土松好了,黄瓜秧呢?”我可是筋疲力尽了,可表妹还在不亦乐乎地问。姥爷不慌不忙地“变”出一根秧,又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把秧插在中间,又把周围的土扒弄扒弄,还提醒我们说:“不要扒得太紧,不然会把黄瓜秧弄死的。好了,自己试试吧。”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秧,轻轻地挖了一个洞,接着又插秧,把土扒弄好,太好了,我终于种下了一棵。这时旁边传来“噗噗”的声音,原来表妹正用力打着土,姥爷急得够呛,“行了,行了!黄瓜秧快被你打死了!”姥爷看了我种的,点点头说:“嗯,甜甜种的挺好的。”

  几个人忙活了好一阵,一排排黄瓜秧整整齐齐的种了下去。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刚才的辛苦顿时抛到九霄云外,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盛夏时节,翠绿的黄瓜藤爬满了支架,金黄的小花星星点点绽放在黄瓜藤上,翠玉似的鲜嫩的黄瓜挂满了黄瓜藤,贪吃的爸爸迫不及待的拿着鲜脆的黄瓜大快朵颐……我情不自禁地又笑了

  近半年来,湖北大学一名教授开了一个“种地补习班”:每周六免费教小学生种地。有家长表示,学种地是为了孩子认识自然。也有家长表示,现在小学生本来负担大,学这些考试不考的科目没意义。就此,我们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让他说说,就这么让孩子学种地有意义吗?

  说起当下的各种补习班,那真是“不要太烂了”,很多有识之士甚至口诛笔伐,强烈要求取缔那些无节制地增加孩子们学习负担的补习班。然而,为什么偏偏是这位湖北大学的庞教授举办的这一个“种地补习班”,却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踊跃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呢?

  在别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补习的大都是奥数,是英语,是一些与当下的学习·成绩、与今后的应试教育有关的科目。再看看,在这个特别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补习”的,又是一些什么内容呢?是整地、是播种,是间苗、是灌溉、是施肥,是收割……正如庞教授所说的:“现在的很多孩子只知道东西是从超市买来的,而对于它们的播种、生长、成熟的过程,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缺失症……”而对很多家长来说,自家孩子的“症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怎么会“种地补习班”一开办,就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带孩子踊跃报名,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补上“种地”这一课呢?

  在这样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能够学到什么呢?看看那个名叫梅子行的五年级男孩就知道了:他在“梦想农场”里种下了五六粒花生,当补习班结束的时候,他收获了两三百粒花生,当这孩子手捧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花生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时候,他还会像以往那样懵懵懂懂地对别人说,花生米是超市里买来的么?不用说,从播种到收获,这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早已在这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扎下根子了。

  真心希望,这样的梦想农场,能够在全国各地开办起来,让更多的孩子补上“种地”这一课!

  每到假期,除旅行、读书之外我最爱的事情就是回老家跟家人一起劳动。

  这天上午,我看到奶奶在院子忙活,走近一瞧,奶奶坐在小马扎上正把一头头大蒜分成一瓣儿一瓣儿的,剥好的蒜瓣儿在地上隆起个小山丘。我蹲在奶奶跟前好奇地问:“奶奶,剥这么多蒜做什么用呢?”奶奶笑容满面地抬起头,“该种大蒜了,剥好了一个个种地里去啊。”“剥多少啊?”我拿起一头蒜,边剥皮边问。“哎哎~单瓣儿蒜皮不剥的,剥光了可不好长大蒜啦。”奶奶边指导我干活边说,“来,我考考你啊。咱们要种6分地,大蒜种植的行距是20厘米,株距是16厘米,平均一头大蒜有10瓣儿蒜,需要多少头大蒜啊?”我眩晕了,“6分地……是多大啊?我们还没学呢?”

  奶奶拍拍手站起来,说:“跟我走。”然后扯着我的手,穿过后门走到田地边儿,胳膊挥了挥,“你看,这是一公顷地,也就是15亩,1亩有10分地,1亩大约667平方米,6分地是多少平米呀?”我心塞,“奶奶啊,你这考题咋就张口就来呢?”沉吟一会儿,我回答:“0.6乘以667……400平方米!”奶奶笑了,“对,咱就在这块400平方米的正方形土地上种蒜,你帮奶奶算算要剥多少头大蒜啊?”我马上开动搜索引擎在脑海里搜相关的知识:400平方米,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封闭图形,棵树等于段数加1,行距20厘米,2000除以20再加1等于101,株距16厘米,2000除以16再加1等于126,101乘以126……12600加126得12726。“奶奶,12726瓣儿蒜!”我抬起下巴得意洋洋地回答。“完了?”奶奶有点儿戏谑地眼神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冷静,冷静,肯定有问题!我懊恼地一拍头,忘了要算出多少头大蒜了,赶紧补救:“嘿嘿,12726除以10,大约1273头大蒜。回答完毕!”

  “回吧,剥蒜去。争取这几天给种下去。”奶奶转身走了。我在后边疑惑地问:“奶奶,你不是说你学问低吗,那怎么计算出来要用多少啊?”奶奶笑了:“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不用算就能约出来大致要用多少,这些经验都是劳作中一点点积累来的,不比你们啊,动动脑筋就能算出来。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不管做啥都需要知识的。”

  我看着奶奶稍稍拱起的肩膀,更坚定自己努力向学的心。

  又到了该锄花生的季节了,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到田地里去锄花生。今年的花生不多,不用怎么忙活儿就能收完。

  看着结的又饱又多的花生,我不禁赞叹到:“今年的花生还不懒呢。”奶奶却说:“家里就剩这一亩多地了,再不好好种,多丢人呀。”“不丢人,相比那些把地荒着不用的,我们这多好,自己种的,吃自己的花生,用自己种的花生油,这多天然,吃着健康。”爷爷笑着说。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好多田地都荒着呢,地里长满了野草。原来是政府建设,占了土地,很多人家里东占一块,西占一块,就没剩多少了。有的怕种了庄家收不了,干脆就不种。有的觉得种地费事,得种,得浇,还的除草,忙下来累不说还卖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到附近的工厂去上班挣钱多呢。看着那么多地荒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妈妈总说,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种了几十亩地,地里种大蒜,种西瓜,还种玉米、花生,收了就去卖,那时也不觉得累,还干得挺起劲。每当西瓜成熟时,家里到处都是瓜,那时也不怎么吃饭,挑一个大瓜吃,那时的瓜都很甜,瓜瓤还是沙的,看看熟不熟,挤一挤都有沙沙的响声,不像现在的挤不动。后来瓜不行了,就学别人盖大棚种蔬菜,可能是方法不对,菜的收成不是很好,就又改种花生,看谁家花生结的又多又饱就用谁家的种子,后来出现3仁的,现在又有红皮的小花生。一天到晚总倒腾着地里种点啥好庄稼。地不够就去开荒,去承包别人的地。从没想过让地荒着,都想着靠种地过日子。

  随着郑州的扩大,我们一下子被划到了郑州,我们也升级到了郑州市人,也就是从村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了。人们的生活也从穷苦跃进了小康社会。很多人会选择用钱买一些蔬菜,而不再种。随着土地和种地的减少,一部分人看到了商机,把自己家种的花生拿到集市上去卖。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花生,现在只有到集市上才能吃到。就像奶奶说的,自己的土地,稍微种点就有吃不完的食物,地荒着花钱买,多可惜呀。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喜欢种地,在地里种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为他去劳作,收获时,感觉地里到处充满着成熟的气息。

  父亲是工人,也就是毛主席最宠爱的工人阶级。年轻时候在老家吃不饱饭,就逃荒到了陕西,曾在咸阳工地上干活。幼年读书时,他是班上的前两名,数学、珠算都很好。这,在工地上就派上了用场。

  父亲对土地情有独钟。九零年退休还乡,看到村西的路沟荒着,他如获至宝,就扛着撅头、铁掀开垦起来。多半辈子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对村里人来说,也该是新鲜的吧。以前满是杂草、烂砖的路沟,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能不让村里的庄稼人觉得新鲜吗?我觉得枯燥累人的农活,父亲却干得如甘如饴。

  不久,他又承包了五亩大田。大田的南头临着一个荒沟。惜地如金、喜欢开荒的父亲,自然不会让它闲着。

  父亲等人承包十年的大田到期了。李忠要在那里建农场,就在四周砌墙把大田围了起来。墙走到父亲的地边时,就把他开的那一点荒地给毁了。父亲就和李忠理论。李忠也不是善辙儿,不然也不会包那么大一块地。他答应包赔父亲三百元的开荒费,可父亲就是不同意。李忠喊我父亲四叔。十年前,李忠和“他四叔”情同战友,共同把贪污公款的李子义从队长的位置上掀掉。如今在父亲龙钟之年,他们又闹别扭,在县城工作的我能静心吗?

  李忠和我本家姐夫李勋是干亲家。我这姐夫,在村里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受李忠之托,李勋哥给我打电话说:“赔三百已经不少了,为了让俺四叔满意,你再拿七百,凑够一千给我,我就说是李忠赔了一千。”我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给姐夫了七百元。遇到难以摆平的事,都是姐夫出面搞定的,这面子能不给他吗?再说,肉烂在锅里,这钱还不是给了父亲?

  李忠包地建农场始终是村里人耿耿于怀的事。告李忠的人不少。父亲也参与其中,很令我担忧。都走不动的老人了,咋还那么热衷于村里的事呢?况且,父亲是国家退休职工,是没必要关心土地的。更何况,父亲和李忠原来可是告倒李子义的盟友呢!

  上周末,我和母亲在一起包饺子。母亲说:“你老是把钱花到那篝木地(家乡话,没用的地方)?”原来,我拿出七百元钱的事,在这次土地纠纷中也被曝光了。我真是哭笑不得。生我养我的村子啊,什么事都藏不住。也许,这就是我讨厌它的原因吧;也许,这就是当初我发奋学习要离开它的原因吧。母亲为我不平,她认为我是被逼无奈才出的那笔钱。我说:“我还不是为了我爸吗?不想让他和人家年轻人闹气啊!他和人家年轻人斗有啥好处呢?我不出那七百元钱,父亲和你又不接受人家赔的那三百元钱,李忠又不愿意多出一分,那你说咋办?”“他不愿意多出,就推他的墙!”母亲说。

  我无语了。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咋还这么打打杀杀的?推墙就会引起吵架、打架。我在外面工作,听说家里父母挨打了,能安心吗?能袖手旁观吗?常年在外工作、轻易不回来的我,回到村里处理这种事,脸上能有光吗?

  父亲要过饭。他对粮食的珍惜,对土地的眷恋,是我难以想象的。刚退休,就承包了五亩地。父亲这块承包地的一部分原来是天学种着,地边上有天学栽的一棵桐树。父亲见天学,说:“天学,你抽空把你那棵桐树出(伐)了吧。”天学答应得很好,就是迟迟不行动。天学是村里的电工。那时候,电工可是村里的光棍(不好惹的人)。

  回到家里,母亲老是提起这件事,说天学不自觉。天学和我一起长大,儿时关系也不错。当电工后,他管着电,管着浇地,管着打麦,管着吃水,在村里颇有势力,对于在外教学的我,只是客客气气的。他拖着不出树,我还真拿他没辙。父亲说:“天学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想和他一个样!”父亲年轻时,性子强,很少受人欺负。

  被父亲催得急了,天学嘿嘿一笑:“四爷,我把树出了,咋在你地里长呢?你一个大工人,还在乎这么一棵桐树?”

  天学的桐树始终屹立在父亲的田边。也长在我的心上。

  麦罢了,我帮父亲收拾地里的麦秸。挥着桑叉,我把麦秸围着地边上天学那棵桐树堆着。父亲说:“你怎么把麦秸靠着树堆呢?将来肥积好了,不好往地里运送。”我不吭声,继续堆着。父亲想发脾气。

  无奈,我告诉父亲:“你不是一直想让天学把这棵树出掉吗?这次管保他自觉出掉!”听了我的主意,父亲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在我们中原老家,夏季便是雨季。连续的夏雨把麦秸堆浇得透湿。天晴经日头(太阳)暴晒,麦秸堆外表被晒干,里面却是湿的。无论白天黑夜,它都在发酵发热。生活在一人高的麦秸堆里的那棵桐树的日子,你可想而知它所受的煎熬。夏季,正是树木的鼎盛时节,它满树的叶子却在慢慢地枯萎。除了父亲,没有人知道它的变化。秋天来了,树木的叶子还不改夏天的繁华,然而,天学的那棵桐树已叶落殆尽。等到天学看到的时候,它已被风干了,踢两脚,哐哐地响,完全成了一棵死树。

  很快,天学就把那棵树出了。性子刚烈的父亲,总嫌我窝囊,总觉得我是一介书生,撑不起门面。私下里,我常埋怨他不懂以柔克刚呢。

  昨晚,吃过晚饭,没什么事情,在小区里散散步。一阵风吹来,桂花的香味引导着我前行。还未走到桂花树前,被一幕吸引了。

  只见一位老人头戴一盏明灯,正在家门前的小菜园里弯腰寻找着什么,我上前看个究竟。这是一块白菜地,白菜苗的长势不均匀,有几颗长得特别高,鹤立鸡群,剩余的多数营养不良的样子,像是缺乏关爱的孩子。而且,几乎每棵白菜的叶子上都有被虫咬的洞洞。老人仔细的扒开每一片叶子,哦,明白了,是在捉虫子。我很纳闷,捉虫为什么不选在白天呢,白天光线好,一眼就会看出究竟。

  于是,我和这位老人攀谈起来。

  “大爷,这么用心呀!怎么不白天捉虫子呢?”我好奇的问。

  “你不知道呀,这种虫子很狡猾。前几天我发现有几棵白菜白天好好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站不直了,到了下午就完全倒下了。白天我把白菜地看了个遍,也查不出来原因。在一个晚上,我试着找原因,原来这种虫子白天藏在土地里,晚上才出来偷吃。这种虫子特别坏,总是从白菜的根部吃起。白天我也捉虫子,是那些绿虫。现在捉的是灰虫,有筷子那么粗,将近两寸长,被称为土霸王。昨晚,我就捉住了六条。”老人很耐心的介绍着。

  “真想不到土霸王这么狡猾,不过,还是我们人聪明,还是会把它捉到。”我应声到。

  “要想让土霸王不猖獗,最好的办法是在地里洒药。”老人说。

  “是啊,这个土霸王,让它没有生存的地方。不过,咱这样捉,也不错。种的白菜不多,也捉的过来。咱的白菜长大可是没有农药残留的,绝对的绿色呀!”老人一听,开心的笑起来。

  母亲常说,人勤地不懒,土地不会说瞎话,你只要用心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现在,看到老人猫着腰在一棵棵的给白菜捉虫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用心呀!老人对待白菜对待土地,像对待孩子一样,不厌其烦仔细的观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态度,如果用在教育上,何愁换不来学生的进步呢!记得一位教育家说,做教育的,就像是农民种地,用心才能收获。这和母亲说的,人勤地不懒,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像这位老人捉虫子,没有捉不到的虫子。这里,没有把学生和虫子做比较的意思,只是要说明用心和不用心,就是两重天!

  从这位老人身上,我还看到,教育的用心,不能只下表面功夫,要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如果老人白天找不到问题的原因而放弃的话,白菜还会一棵棵的死去。正是老人的细心观察,才发现了白菜死去的根本原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负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要深入学生的身心,发现阻止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人没有去把整块地洒药,我想是对土地和蔬菜的一种保护。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在教育中,就是既要解决问题,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最好是进行暗示而不是直点其名,给学生留了面子,学生才乐意接受参与到学习中。

  再一个,老人既在白天捉虫,也在晚上捉虫,根据害虫活动的时间和特点个个击破,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吗?对待学生的错误,根据学生的个性,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对待了。

  这位老人真是了不起,由衷的佩服!

  星期六上午,我跟妈妈一起去我们新家的菜地收菜。

  经过几十分钟的公交终于到了地里,我们先开始收菜。放眼一望,整块地跟我上次来真是判若两样。我冲到黄瓜藤前,立即动手去摘黄瓜。我一开始收黄瓜的时候,不仅觉得刺很扎手,而且黄瓜很难搞掉。妈妈提醒我:“黄瓜头没有刺,而且只要拿出黄瓜往上一撇,黄瓜就摘掉了”。轮到摘青椒了,我不知道哪些青椒该摘,哪些不该摘,误摘了好几个个小青椒。妈妈再次帮我普及了摘青椒的常识,下次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要开始浇水喽!我们家买了一个浇水的泵,地旁边有条小河,只要在小河里放个盆子,再把水泵放到盆子里,把水管接上水泵的插头,再打开电源,水就冒出来了。呼呼!我很贪玩,把水管喷向天空中,真的像下雨了一样,正好那天天气很凉爽,就更能模拟出真正下雨的样子了。

  接下来轮到收最难收的青菜了。我们要拿小锄头把青菜的根挖出来,这样就能把青菜彻底收掉。我不太老练,老是把一些菜直接用锄头给戳烂了,妈妈跟我说下一次要先往深处挖,看到青菜的根后再把它挖出来,这样就不会用锄头割断青菜了。呵呵!看来干什么都是有技巧的呀!

  收完菜浇完水后,我是不想再干活了。搭黄瓜藤的时候,家里还剩一根棍子。于是我就拿着那根棍子舞动起来,自己就像齐天大圣一样,呼呼!好厉害呀!那根棍子简直是直冲云霄呢!

  妈妈把剩下的活干完了,我们嘴里吃着纯天然无公害的黄瓜,提着战果开开心心往家走。自己家里有块地真好!种地不仅好玩,还能吃上健康的蔬菜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汇食福州,本公众号已获转载授权

将全鸭剖腹(内脏另用),洗净,抹上精盐、味精,用竹片把鸭腹架开。锅底倒入茶油或花生油,加入少许细糠,然后把鸭倒放在其上,用旺火烧锅,让油烧焦细糠熏鸭肉,鸭油又滴到锅底烧着,十分钟后改微火,使鸭表皮呈金黄色取出。

糟鸭是用在全番鸭身上抹上糟,然后在进行烤制而成。

将八珍:熟地、当归、党参、甘草、白术、川芎、白芍、茯苓,用清水泡开备用。番鸭洗净切块,在大炒锅中放茶油若干,放入切好的番鸭翻炒,加点自酿红酒亦可,炒香加水烧开放入“八珍”后移入盆或钵炖。

以数十种中药香料熬成的卤汁里,将全鸭卤到入味,再用香料加以烟熏,入味的烟熏鸭肉配上以特熬的高汤,晶莹剔透的冬粉,吃时加上少许黑醋、香菜,味道更好。

这道美食起源于泉州,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乃至海外。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

润滑多汁,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洪濑卤鸭现已成为旅游探亲、佐酒的佳品。

汤浓味美,颇为市民所喜爱。白鸭汤以永春石鼓的红面番鸭为主料,配以当归、熟地、枸杞等十多味中药材,加上刀工、火候精心烹饪,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养颜美容之功效。

用人工填喂催肥的鸭,肉质细嫩,瘦肉率高,简单的制作方法是将填鸭去内脏,洗净,放入汤锅内煮熟,捞起,然后抹上盐、味精,就可以食用了,口感油而不腻,这是漳浦大小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样菜哦,食用时还可沾些酱油醋味道更好。

南胜咸水鸭有一套独特精细的加工工艺,采用本地产名鸭,经放血去毛,开膛除脏,通风沥水,抹盐堆腌,撑鸭造型,晒后吊晾等数道工序,环环相扣,数日即可制成。咸水鸭吃法简便,吃时洗净,清水蒸之即可,若再乘热洒些红酒,则清香扑鼻,风味更美。

将炒香的鸭肉、酒、汤头、冰糖与包入布包的药材盛入陶锅中用小火炖煮约1待鸭肉软烂时,取另一只锅氽烫白面线,即时加入当归鸭汤中即成当归鸭面线。

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

将之宰后洗净的鸭,前胸剖开,用两根竹签将全鸭张平,鸭身上抹少许细盐。在干铁锅底,放进一把米糠,上架铁丝网盘或铁架,将鸭背朝下平放其上,密闭锅盖,生起水火,使糠烧焦冒烟而薰透全鸭。待边锅冒出的气由白色转为黄色,再视灶灶内锅底尖呈灰白色时,即可出。

草根汤原料一般有牛奶根、乌根、山苍子根、盐肤木根、石橄榄、金线莲、黄花金龟等,配以鸭子。以蒸、煮、饨的方式烹饪。

薰制食品尤溪方言叫“卜”,所以称之卜鸭。尤溪卜鸭的特点是鸭身呈牙黄色,油光闪亮,香气扑鼻,蘸以蒜头醋(蒜泥、香醋、酱油、白糖、味精比例混合)佐酒,风味十足。

水东板鸭的做法是将半番鸭杀净,切去鸭爪、翅尖,从鸭腹处剖开,用酱油、味精、白糖、五香、辣椒粉等腌制入味,再用竹蔑将鸭身弓开,用竹签将鸭身固定成为平面,放在炭火盆上的铁架两面轮流烘烤,边烘烤还边刷上料汁,烤至鸭身面上呈酱红色,熟透即成。

用农家饲养的半番鸭制作,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成品状若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清香不腻,不须加任何佐料,隔沸水蒸十分钟即可食用。

番鸭褪毛去内脏后,用竹片撑开鸭肚,再用五香、胡椒粉、味精、食盐等抹遍净鸭内外,最后将鸭悬挂在通风日照的走廊过道或庭院处,任风吹日晒使鸭自然风干,故俗称“风鸭”。用风鸭肉丁和以冬笋丝、香菇片、碎肉、大蒜等,拌煮成糊状,谓之“风鸭糊”,香醇可口。

汤汁澄清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肉酥烂鲜醇,是一种集美食养生,传统滋补,民间食疗为一体的大众消费型汤锅食品。已获“福建省名小吃”称号。

用山黄竹、半边莲、蒲楝盐、大青等古田民间草药熬出的汤汁和鸭肉一起炖煮。有清凉解毒,驱除风气湿气,补血之功效!

入冬开始,农家户户忙着杀鸭子制作腊鸭干,永安具有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冬天日照时间长,霜多无雾,加工制作梦溪腊鸭干条件优越,晒制的梦溪腊鸭干色泽金黄,味香可口,风味独特。

用闽清的山茶油来烹煮鸡,香而不油腻。淡淡山茶油的味道,闻起来香,吃起来就更不用说了。

用炒熟的盐把鸡焖熟,成菜香浓、鲜美、嫩滑,故称盐焗鸡。西兰的盐焗鸡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加工、改进,添加自发研制的秘方,制作出的盐焗鸡皮软肉嫩,香浓美味鲜香可口,别有风味。

烧窑鸡以其特殊工艺、特殊佐料,如酱油、中医药、盐、糖等置入现宰“童子鸡”腹腔中,包上沾过酒水的龙岩草纸,外裹铝铂纸,投入小烘窑中,再加温烧烤。

将土鸡公加姜片,冷水入锅,煮熟。另起一锅,加几大勺鸡汤,放姜末,两大勺豆瓣酱,中小火熬5分钟。加干辣椒面一勺,生抽少许,大葱碎,调汁。放入切好的鸡肉,中小火炖60分钟。起锅前,加3大勺陈醋和一点点白糖,大火烧开,勾薄薄一层芡,撒小葱碎即可。

这道菜的主料是长汀的两大特产--河田鸡和客家米酒娘。这道菜的特色是: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河田鸡被誉为世界五大名鸡之一,肉质肥嫩鲜美。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

云洞岩盐鸡还有一个典故,自古相传很早以前漳州沿海某盐场有个盐工,饥寒交迫,无奈中偷了一只鸡,煮熟刚要吃时,盐场主回来,盐工只好将熟鸡掩埋在盐堆里。等盐场主走后,盐工将鸡取出来一吃,发现鸡肉咸香,别有风味。于是,他就尝试着将鸡放在高温热盐中焗熟来吃。后来,这种做法就在盐场慢慢盛行,成了盐场的一道招牌菜。

永仙鸡是大田县独有的特产、将经阉割再养一年以上的农家嫩土鸡宰杀干净后放入清水煮熟并砍成大块,佐上一碗家酿红酒作斟料、皮脆肉嫩,色泽金黄,酒香扑鼻,让您体会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农家风格。

取材于湖洋的家鸡,放养的家鸡由于鸡的食谱较广,摄取的各种元素丰富,加之放养鸡奔跑觅食,其肌肉发达结实,脂肪较少。且干蒸鸡,是整头下锅,不能切碎,将鸡的周身到内腔都抹上食盐,等火候到了也不急于出锅。

龙凤羹是古田县城乡隆重、丰盛的酒宴上常见的一道名菜。其制作方法是:宰一只公鸡,去毛和内脏,切下鸡爪。再剥一条蛇,去皮,除内脏蜷蟠起来,用大盆将蛇置于盆底,首尾部位塞个鸡爪,再将整只鸡置于盆中,放在蒸笼上用猛火炖熟。加上少许精盐、味精、黄酒,即可上。

柘荣太子鸡就是用太子参煲的鸡汤。太子参以柘荣县产的最为出名。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临床常用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

池园烤豆腐是闽清酒桌上必上的一道佳肴,有豆腐,海蛎,花生,香菇等一起制作而成的,看起来更像豆腐羹。

油锅家姜末炒香,再放入海蛎、蛎干和肉丝,稍炒去除腥,加清水大火烧开。再加金针菜和用手捏碎的老豆腐,磹紫菜及香芹末,再次烧开。最后加调料,再调入较为浓稠的水淀粉,浓稠起泡后即可出锅。

客家酿豆腐,久负盛名,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惯与迁徙地特殊产生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典范食品。

游浆豆腐宴中所有的菜肴都是豆腐做的,红烧豆腐、油炸豆腐、泥鳅豆腐、排骨豆腐、铁板豆腐……煎、煮、炸、烩、烤,满满一桌。此外,游浆豆腐加不同配料可做各种小吃,其中泥鳅豆腐汤尤能体现和平特色。

包心豆腐丸,是由豆腐肉丸发展而成。把肉料单独做成馅心包在豆腐泥中,再搓成丸子,滚上淀粉后下锅煮熟。

豆腐,切成小片,两片中间包上木耳、香菇、肉末、粉丝、香葱等各种馅料,裹上蛋粉糊下油锅油炸裹腹,谁知炸后香酥鲜嫩,外面金黄色、里面雪白,馅心香气扑鼻。因成品外面金黄色,里面雪白,就称为“金包银”。

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轻轻松松,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葱头、地瓜粉、香菇丁、荸荠丁等等,捏成圆球状,投入油锅中炸至黄色,捞起沥干备用。

将豆腐平行切片,包入虾胶用纱布包住挤压成水饺状待用,将包好的饺入蒸笼蒸熟(6分钟左右),装盘后洒上食油、葱花。

黄豆磨浆滤去豆渣,将豆浆煮沸加入酸浆倒进大桶游浆,待其形成浆花倒入定形模具中压干水分,形成陀子豆腐;豆腐放入冷水锅中,将五花肉放在豆腐上面,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八角、茶籽油一起煮熟,直至豆腐周边出现许多小孔即可。

长汀豆腐圆为长汀特色菜肴。以豆腐和地瓜粉制成,配以香料,味道香软滑嫩。可做主食。

将泥鳅捞到沙锅上,加上猪油、料酒、姜、蒜头、辣椒、酱油等佐料,用文火焖,再加入豆腐,加桂叶为香料,再煮即可。外地人尝过,称为“浦城的佛跳墙”。

仙游民间也称其为“水龙”:瑞祥是豆腐食品,是民间筵席必备的一道菜。仙游的习惯则是把各种食材和豆腐拌在一起,再搓成丸子,滚上淀粉后下锅煮熟。

这道菜,口感特别好,软嫩鲜滑,别有风味。

热锅冷油,放入蒜片和红糟,转小火煸香,加入笋片继续翻炒片刻,加入少许的白酒、糖、盐和少许的水,烧开,转中小火焖煮收汁,淋几滴香油,放点鸡精即可。

笋燕是被称为闽北一绝。首先冬笋在滚水中榨好捞出切成细条放在冷水中浸泡。烧水煮粉丝然后把那一点瘦肉切到最细而且还要小备用。煮粉丝的水开了用勾兑淀粉加入进行勾芡至稍浓稠时加入笋丝和肉丝再煮三四分钟左右把火关了撒葱花和胡椒粉。

糟菜是闽清的传统特产之一。糟菜炒笋是用糟菜炒甜笋,其味甘酸适口,醇香扑鼻。

将糯米磨成浆,放进细布袋中压去水份。另选野生肥嫩的紫菊榨汁,再和糯米泥、红糖搓捏均匀,用手捏成团后压扁,包上笋和肉泥等,底部垫上一小块粽叶,放在蒸笼里蒸熟。表面抹上少许葱油。

有煮笋、白灼笋、凉拌笋、糟肉炒笋丝、笋鸭子、笋饼、野猪排焖笋角、鲜笋片煮汤、茭子炒笋、腌菜炒笋、五花肉炒笋、牛肉炒笋丝、笋衣煮芋子、笋头包、笋衣煎蛋。

先将春笋去笋衣,后煮5-6小时,待熟后捣烂,再按比例配上米粉、糯米粉、红酒糟、辣椒粉、食盐、葱头、味精及香料等一起倒入笋泥中搅拌均匀,入锅蒸熟,待冷却后捏成圆饼再晒干或烘干。

又称炒底和挖底,是建瓯第一名菜。冬笋焯熟切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褐色。五花肉条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和葱花即可。

龙岩的笋干,加五花肉焖烧。

鳝鱼爆炒苦笋为连城风味菜之一,鳝鱼性燥热;苦笋则清凉解毒,两者同炒,互为中和。食之则觉鳝鱼鲜嫩,苦笋苦中有甘,香脆可口。

焖面用的是碱面,加入青菜和海鲜一起焖煮。劲道的面条,爽口的汤汁,精选的配料,四溢的香气。

面条特别筋道,关键在于揉和杠。各个乡镇的煮法也略有不同的,以鹤上、首占和金峰最为出名。在煮的过程中加入了虾米、鱼干、石蟹、三眼蟹、猪小肠、芹菜、蒜、香菇、花蛤、蛏、上排汤,老鸭汤等等。

沙茶面,锅内放入沙茶酱、高汤大火烧开,调味后下炸豆腐片、猪大肠、虾仁、绿豆芽、韭菜段大火烧开,出锅浇于碱水油面上。

手抓面又称:“豆干面份”或“五香面份"”,碱面条煮熟趁热在竹筛上铺成手掌大的圆形薄片。在面份上放上炸豆干或五香卷,加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等佐料,然后把面份卷起来用手抓着吃。

华安猪脚面,又叫干拌面,以猪蹄肉和花生酱为主料,老店家用瓦罐盛调味料,都有着自己秘制的花生酱配方,水和油的用量与其他香料搭配成自家的特色,基底仍为碱面。

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

水面,把面粉搅出筋后做成面条,加肉丸汤和猪骨汤,浇上几粒馄饨和肉丸,最后浇上猪油炸成金黄色的葱头。

九肠为尤溪传统小吃,是一种做法类似拉面的面食,但面条较粗。九肠也称“久长”,寓意好事又久又长。九肠不现拉现煮,须先拉好氽熟成半成品九肠面晾凉待用。九肠即可热拌,又可加辅料作煮九肠面或炒九肠面。

霞浦传统特色小吃,经济实惠,口感清香,味道鲜美浓郁;是本地人早餐、宵夜常吃的食物。

卤面已经成为莆田人结婚喜宴上必备的一道菜,也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一道菜,亦是莆仙在外人士有遇到莆田饭馆必点的一道菜。

在面里加入鸭蛋清,在调制拌面的原料中添加了鸭蛋蛋清,再结合自己摸索的发酵秘方久煮不粘糊,吃起来特别有筋道。上碗的拌面用量足,以花生酱、猪油、葱花作调料,唇齿生香。

峡阳筷子面,面粉加食用碱加工成方形面条;将面条焯煮熟透膨粗成筷子粗细,出锅清水退热,抓取成团凉放;猪油爆蒜头制油汤,将熟面条放入开水中焯热,取出入油汤搅拌,洒上葱花即可食用。

盒面,闽东特产的“大条面”,口感嫩滑有韧性,配料除了特制的蒜头醋外,加入了一种神秘佐料,有一种特有的香味。

鸡蛋煮熟一剖为二,黄瓜、胡萝卜切丝,西红柿切开;开水煮面,煮好的面条捞出后冰水里过凉,洗去表面粘稠,冰镇好的豆浆里加入盐、少量鸡粉,放进芝麻碎,将过凉的面条放在豆浆里,上面摆放上鸡蛋、蔬菜丝即可。

用当地的红米酒、冰糖与土鸡炖的汤,浇上面条。

大骨汤里下选好要涮的配料后,将一块四方的面皮拉开,拉长后成了一整条不断的面下锅煮熟即可。

牛肉、八角、草果、肉蔻一起炒再加入姜、葱炒均匀加入水熬成汤底。再加入海鲜,肉丸,动物内脏等料。

高筋面粉或者优质中筋面粉,加适量的水和少量碱与盐和面,水烧开,投入做好的面条,待其浮起即熟。拌上酿造酱油、花生酱、香醋、味精、料酒、香葱即可。

用料时闽清的特产的茶口粉干和糟菜,将切成丝的五花肉、鲜香菇炒八成熟,放入备好的粉干、糟菜、芹菜、葱花再翻炒,加入调味就可出锅了。

紫溪粉,将紫溪粉干先用水煮熟,过冷水,再放入已经熬好的汤水里煮上1分钟,捞出浇上肉末和辣椒末即可。

豆浆粉,他们把豆浆作为青米粉条的好汤料,用酱油、红酒、味精、姜末、葱花、辣椒作调料加上一碗烫熟的米粉。

牛油粕仔粉,将湿米粉及少量的青菜,如豆芽、韭菜或菠菜等,在开水中烫熟捞起,再舀一勺牛油粕仔与骨头汤盖在米粉上,加上油葱、醋、蒜泥。

瘦肉切成小片条,加入调料和地瓜粉拌均后,焯熟后捞起倒入调好味的高汤中;将湿粉用漏勺放沸水锅中烫熟起锅装碗,加入高汤。

在锅中放入冷水,把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然后文火烧锅,煮熟后,在泥鳅汤中加入烫过的上好粉干和生姜、腌菜、红酒等调料。

辣肠粉是将小肠用辣椒浸泡腌制成为卤料再和米粉结合的一种食物。

酸菜牛肉粉,汤头还有加姜丝、辣椒和米酒,水粉劲道,特别香。牛肉粉氤氲的热气夹杂着牛肉的香气迎面扑来。

油锅加入蒜仁、葱白爆锅,放入肉、鱿鱼丝、虾、菜煸炒,浇入酱油。放汤煮沸后,放入米粉,焖1分钟,翻炒后再加汤焖2分钟,又再翻炒,汤全倒入,炒至汤干。

牛肉与川芎、老姜、朝天椒煮一大锅。泰宁当地的粉干,捞熟后,浇上浓香的汤料,牛肉带着筋头,淋上红亮亮的辣椒油,撒上小葱。

捞熟的粉泡入久熬后的骨头汤作汤,佐以牛肉、猪肚、小肠等多种配料,加上辣椒。

捞化,作为福州的大众美食,很受欢迎。“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一捞就熟,故俗称“捞兴化”,后顺口简称“捞化”。捞化荤香诱人。

兴化粉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捞起,放入锅内加汤煮至汤汁将干时,再将锅移至旺火上,把锅内的兴化粉拨在锅边,倒入花生油烧热,加蔬菜等配料再把兴化粉推向锅中,加入精盐、味精、料酒翻炒起锅。

“炊粉”的烹煮是挺有讲究的,一种是 “炒炊粉”,以若干配料加足量油热炒,配料中以小部分肉丝、芹菜、香菇,也可以加一些海鲜,热锅炒时加上少量开水,炒到极致,一部分“炊粉”略会“嘎鼎”,却不烧焦,只能用锅铲刮起,这样“炊粉”略带焦黄,吃起来满口飘香又油润滑溜。

锅内先下葱油,后下白水和米粉,狂火猛烧,双手各执一双筷子不断松动,一边频频加入凉水,直到粉条熟透,呈金黄透明时,再泼以适量蒜泥,即成一盘美味炒米粉。或配以香菇、笋丝。

五花肉丝翻炒至七分熟,倒入红菇丝、胡萝卜丝、小白菜和豆芽菜一起翻炒,约五分钟后,加入泡过红菇的生水和红米米粉,盖上锅盖焖上几分钟,快速翻炒至均匀,加入红酒和盐、胡椒粉等调料。

福州鱼滑又称鱼汤,用鳗鱼、鲨鱼或其它鱼的肉在臼中捣成茸,加淀粉搅拌均匀,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鲜香。

精选优质牛肉,细切剁泥,上等调味料勾芡而成。口感细腻,香滑,配以营养丰富的高汤、牛骨高汤、枸杞高汤,久煮更入味,好吃更健康。

福清滑粉是一种肉汤。滑粉的特殊在于放酸笋和香芹。酸笋在福清叫笋蜜,放在汤里面滋味特别。下面介绍一下据说每个福清女孩都要学会做的家常菜——蛏滑粉。

肉猴,当地人也叫“番肉汤”,主要是用猪的前腿肉,加淀粉制作而成。加上笋丝、辣椒、地瓜粉等辅料,就可制作出一盘美味的肉猴。

牛肉羹,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还有汤里细细的姜丝,两种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腻,口感倍佳。

肉和地瓜粉的比例是1:0.7。其他原料为葱,盐,味精,小苏打等各少许。肉最好要取猪后腿上的瘦肉,这样做出来的肉片才会松而韧,口感特别好。

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或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

兜汤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将瘦肉切成肉丁,用盐腌10多分钟,然后加入淀粉,冲入开水反复揉搓,达到粘连的最佳程度。将锅中水烧开,用手一点一点将揉搓好的肉掰下放入锅内煮,待煮熟、煮透后,再加入配有茴香、肉桂、胡椒粉等多味中药熬制成的高汤,拌和均匀,出锅后洒些葱花,加点醋和麻油。

福建莆田民间一道传统的家常菜,用切碎的猪肉,拌以甘薯粉,放入滚沸的高汤中,加一些青菜即可上桌。

牛肉丸取牛肉剁成肉酱,放入地瓜粉、味精、盐精、白糖及少许食用碱一起揉拌均匀,成为牛肉丸坯。锅内烧滚汤。用手拈牛肉丸坯成粒放入锅内,把浮熟肉粒捞于碗内,再加汤、放辣、米醋,就成为独具风味的牛丸。

将芋头蒸熟后,趁热剥皮碾碎,然后加上红薯粉和面,揉成面团备用。馅一般是将瘦猪肉、香菇、葱、笋干等剁碎并调味备好,将芋头做出来的面皮包上肉馅,上锅蒸或下锅煮熟了即可。

沙县的芋饺以夏茂做工细、配料精,既可拌食,也可煮食。成品入口润滑并有清香。呈三角形,用菜芋子和碾细的木薯粉来制作皮,馅料有笋干、豆干、生姜、虾仁、瘦肉等。

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芋子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

透明如雪的面皮,包进上等龙口粉丝、瘦肉等馅,吃起来爽口润滑,食多不腻,健胃易消化。

外皮和咸的是一样的,但馅是甜的,除了白糖,还有饼丁、紫菜、桔饼丁和研碎的花生等,饼丁要地产的“三元饼”才好。

烧麦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以精选地瓜粉、芋子为主原料,配以新鲜瘦肉、虾米、笋、萝卜、葱等配料和调料。

用田菊时即鼠曲草,煮烂漂去苦汁,加上糯米粉捏成泥状为皮,内以花生仁粉、白糖、芝麻等为馅,然后用糕叶垫上,置蒸笼上蒸熟即成。吃时有香、甜、清凉之感,具有清凉解毒之功效。

清明果也称鼠曲果,是一种用鲜嫩的鼠曲草(鼠麹草和米桨分开蒸熟后,混合搅匀,加上香菇、肉丝、笋丝、腌菜等馅,包成花绿色的大饺子。

曲鼠草(鼠麹草)捣烂,混入磨好的米浆,捣成米糊,再揉成团。也可包上笋丁、荞子、腊肉等馅儿。

文子是光泽话的谐音,“圆子”的意思,又有清明果之称。鼠麹草剪碎单独磨浆,再将粳米加少许糯米用水浸泡磨浆,放进锅里小火煮开,用铲翻动使之浓稠成面团状。然后用手捏成团,碾成皮,以腌菜、笋、菇、豆子、豆腐、辣椒等。

“鼠(糍)曲粿”即清明粿。是古田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绝妙点心小吃。

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胡麻饭俗称“麻糍”,是将上好的糯米经水浸透后蒸熟,捣烂后捏成铜板大小的片团,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道细腻滑爽,色彩黑白分明,既香甜又可口。据传常为神仙待客所用,故有称为“神仙饭”。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糯米用木制饭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烂,取出揉成一个个大小适度的糍粑团,加糖即可食用。或放入竹箩中滚粘上一层糍粑粉(黄豆炒熟磨成粉,掺入红糖制成)即可。

在浸泡糯米时用碱水(用稻草、豆壳叶各半烧灰,用大桶泡水,贮存数日过滤后便成了黄色碱水)浸泡,舂出来的糍粑是黄灿灿的。它不沾粉料吃,而是整齐地摆放篾碟之上,慢慢风干。风干的小糍粑,吃法更是多种多样,煎、炸、煮、炒、烤。

征东饼是“光饼”的一种,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东征杀倭寇饼”的简称。

福清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碱和芝麻,放人事先烤红的特制的入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在福清光饼的基础上内馅加入紫菜和肉即是改版的福清紫菜光饼。

永泰葱饼香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刚出炉的葱饼,片刻之后就酥脆无比;咬一小口,葱香、肉香、芝麻香唇齿留香。

芝麻饼形似光饼,但有别于光饼的做工与取材。其饼面遍撒芝麻,内部则用红糖做馅,口味香酥甜蜜。

梅仙光饼,最早就是出自梅仙镇。小巧玲珑、凹凸有致、色泽金黄。趁着余温未尽来一个,一声脆响,细细咀嚼,外硬而酥,内软而嫩,有烤肉的香,有烤面的香,有葱花的香,还有恰到好处的咸。

建瓯光饼在刚刚出炉时是最好吃薄且有肉葱馅,咬一口,“卡嚓、卡嚓”,真脆;嚼两口,那带有盐末的肉葱馅在嘴中化了,真香;再嚼三口,更溢出烤,热的面粉的香味,与肉葱馅的鲜香味一起吞咽下去,真够味!

本文转自:汇食福州 若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福州那点事儿(放弃吧,点不开)→微信号:fz_tings

合作/投稿/活动:fzndse

同城活动专用服务号,不定期派发各种福利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我们

福州吃喝玩乐疯,一个有声音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问题来了,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1

  一、全年蔬菜生产情况

  1、蔬菜:20xx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4.5万亩,比上年略增1.7%,总产量24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种植作物:榨菜9.2万亩,菜心8.7万亩,茭白5.5万亩,莴苣5.2万亩,番茄4.0万亩。

  (1)鲜菜:由于受持续低温阴雨和台风天气影响,蔬菜生长发育明显推迟,且病害严重,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因此蔬菜收益总体好于去年同期,但品种间不平衡,根据统计,番茄平均亩产量3095.5公斤、亩产值9925.6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低231.1公斤和1799.4元;大白菜平均亩产量3353.8公斤、亩产值4549元,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3.4公斤和699元;莴笋平均亩产量1615公斤、亩产值2607.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低110公斤,产值高265.7元;订单菜心因受冬春持续低温影响,抽苔明显推迟,产量下降,效益尚可,平均亩产量1681公斤、亩产值1783.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低308公斤,产值高480.1元。

  (2)加工蔬菜:榨菜栽培面积减少、产量减、效益增。榨菜栽培面积9.2万亩,比上年的11.0万亩,减少16.1%。由于上年榨菜面积大,产量高、价格低,许多企业库存量较大,导致今年我市榨菜种植面积下降,加上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且今年开春以后持续低温,榨菜生长较差,雨水多,较多出现了软腐病,发病率达到33%左右,是近年来较高的一年,品质差产量减,据调查今年平均产量约2618公斤,比上年的单产减少10%。对企业来说今年加工原料不足,因此平均收购价格0.78元/公斤,比上年增长73.3%,亩产值2042元,减产不减收,为近年效益较好的一年。

  2、食用菌:20xx年食用菌生产7282万平方尺,比上年增加8.2%,产量5.8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蘑菇生产面积达到6584万平方尺。蘑菇生产面积增、产量减、效益持平。由于受今年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棚小油菜的种植技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