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产生的浓烟对电脑有伤害吗?

答:火灾导致伤亡的原因主要有浓烟窒息、火焰烧伤及强大的辐射热,其中浓烟窒息是最主要的伤害因素。资料表明,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是烧死者的4~5倍。很多人是先因烟气导致中毒窒息死亡后又被火烧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造成的窒息及某些材料燃烧产生的剧毒气体中毒,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燃烧会产生氯气、光气、氢氰酸、氯化氢等,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浓烟的危害还能影响人的视线,使人看不清逃离方向而陷入困境。

      (1)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身困火场者来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克服惊慌、保持冷静,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

       (2)及时报警,视火灾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火初起时,除立即报警外应积极扑救;煤气、液化气着火时,用湿布、湿衣被捂罩阀门将其关闭,再用脸盆浇水;电器起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衣被捂盖;烟头或不明原因引起的家具着火,应尽量灭火并转移易燃品。当火势猛烈确已无法抢救时,则应好不犹豫地迅速离开现场。

        火势初起、楼道中烟雾捕打时,用湿毛巾或衣物蒙住口鼻,有条件的将毯子打湿包裹全身出逃,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吸入有毒烟气,避免火焰烧伤皮肤及因恐惧大火往回逃。逃生时应低头、俯身、贴近地面、用手探路找出口,并注意门开的方向及开门的速度,以免打不开门或开门太快烟火突然窜入伤人。

        火势太大无法迅速逃出楼房时,应尽量向楼顶、阳台逃生,因为这类位置是火灾救援人员的必经之处。

楼道烟雾太大无法出逃时,应立即将临火的门窗孔缝用湿毛巾堵严,并不断用手背探察门窗温度,用水降温,以免燃烧入室内,同时想办法报警或呼救。

草房及四层以下的楼房,必须尽快逃离,因为火势会很快蔓延整个建筑物,不允许有任何迟疑。

当被困高楼时,应用滑绳缓降自救,或用颜色鲜艳的物品、发光的手电筒等尽快显示求救信号,不要轻易选择跳楼。在必须跳楼时也要讲究技巧,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将席梦思床垫、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扔到楼下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

摘自《湖北省人防办网》

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

1)为什么会发生火灾?你会遇到火灾吗?

发生火灾时你选择灭火、报警还是逃生?

2)发生火灾时要不要关闭电源?

3)火灾逃生应注意什么?是往上还是往下跑?

4)火场上为什么有人会跳楼、烧死?

5)灭火时应注意什么?灭火器上字母代表什么?应如何购买、配备灭火器?

6)单位、个人岗位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是什么?

7)你的单位所处的建筑有哪些基本防火要求?

★牢记火警电话“119”。

★接通“119”火灾报警电话后,要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以及火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

★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打完电话后,要立即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要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通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达火场后能立即进人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使他们能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最佳效果。

★在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采用打锣、吹哨、 喊话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三、防火、灭火和逃生基本知识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一定量或浓度的可燃物。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凡是能与氧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皆为可燃物。如:氧、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等。

可燃物量不足或浓度不够则燃烧难以发生或持续,形不成火灾。

可燃物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可燃物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该物质的燃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黄磷:34℃、松节油:53℃、橡胶:120℃、纸张:130℃、布匹:200℃、蜡烛:190℃、松木:250℃、棉花:210℃、烟叶:222

液体:燃点≤60℃为易燃液体,>60℃为可燃液体;

固体:燃点≤300℃为易燃固体,>300℃为可燃固体。

2)一定比例的氧化剂(或称助燃物,主要是氧气)。

凡是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帮助和导致燃烧的物质均为助燃物,这类助燃物通常是指氧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

空气中存在着约21%体积的氧,所以一般可燃物在空气中遇到火源能够燃烧。要使可燃物燃烧,氧气要充足,否则燃烧会熄灭。 大多数可燃物在含氧量低于16%的空气中不能燃烧。几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

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点燃能源称为点火源。如:火焰、赤热体、电火花、机械冲击、化学反应热等。要使可燃物燃烧点火源必须具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大部分点火源的温度都大大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故一点即燃。

烟头(表面):250℃、火柴焰:500 ~ 650℃、烟囱飞火:600℃、

汽车排气管火星:600 ~ 800℃、烟头(中心):700 ~ 800℃、

蜡烛焰:640 ~ 940℃、打火机焰:1180℃、酒精灯焰:1180℃、

4)以上三个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产生持续的燃烧,并对人、物、环境产生危害。

了解火灾产生的条件是为了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

防火的基本措施就是破坏火灾产生的条件,减少火灾危害。

1)火灾蔓延途径多、速度快、危害大。

途径:可燃物、可燃材料装修、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各种孔洞等。

火灾初期空气对流产生的烟气水平方向扩散速度为0.3/、火灾猛烈阶段高温热对流产生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竖向烟气扩散速度约为34/秒。高度100米的建筑,在2535秒内火灾烟气可从竖向管道从低层扩散的顶层。

韩国汉城“大然阁”饭店火灾,大火从2层一直烧到21层,烧死223人。

2)建筑火灾发展的过程

建筑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

建筑 火灾发展大体上经历五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是物质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住或扑灭。

()发展阶段(BB’段)

火灾发展阶段是由于燃烧强度增大,载热500℃以上的烟气流加上火焰的辐射热的作用,使周围可燃物品和结构受热并开始分解,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力量和灭火器材,才能将火扑灭。

()猛烈阶段(BC

火灾猛烈阶段是由于燃烧面积扩大,大量的热释放出来,空间温度急剧上升,使周围可燃物品几乎全部卷入燃烧,火势达到猛烈的程度。这个阶段燃烧强度最大,热辐射最强,温度和烟气对流达到最大限度,不燃材料和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以致发生变形或倒塌,大火突破建筑物外壳,并向周围扩大蔓延,是火灾最难扑救的阶段。不仅需要很多的力量和器材扑救火灾,而且要用相当多的力量和器材保护周围建筑物和物质,以防止火势蔓延。

()下降和熄灭阶段(CD

下降和熄灭阶段是火场火势被控制住以后,由于灭火剂的作用或因燃烧材料已烧至殆尽,火势逐渐减弱直到熄灭。

综观火势发展的过程来看,初起阶段易于控制和消灭,所以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扑灭初起火灾。如果错过初起阶段再去扑救,就必然动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付出很大的代价,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消防工作中常常采用以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以及燃烧的物质两个标准对火灾进行分类。

1)按照燃烧物质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火灾可以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即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常见的如木材、棉布、塑料制品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即可燃液体及可熔化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如汽油、酒精、煤油、柴油、石腊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即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液化石油气、氢气、天燃气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即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设备的火灾,用于配置灭火器。

2)按照火灾的危害分类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可以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特大火灾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死亡10(含本数,下同)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死亡3(含本数,下同)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数30户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指不具有特大、重大火灾情形的其他火灾。

根据火灾发生的条件,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产生和持续。防火的基本措施是:

场所应尽量减少各种可燃物。可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在材料中掺入阻燃剂,进行阻燃处理,使易燃材料变成难燃或不燃材料;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空间的浓度,防止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场;对易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泄漏时要尽快关闭阀门、堵漏等,就是这种防火基本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对使用、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设备实行密闭操作,防止与空气接触形成可燃混合物;或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等等。

在人们生活、生产中,可燃物和空气是客观存在的,绝大多数可燃物即使暴露在空气中,若没有点火源作用,也是不能着火(爆炸)的。常见的着火源主要有:明火焰、炽热体、火星、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光辐射等,防止着火源产生,消除着火源与可燃物相互结合作用是主要的防火措施。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设计标准对建、构筑物、各类场所的防火、灭火提出具体要求,如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防火墙、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防排烟、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灭火设施配置、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消防广播、疏散应急指示照明、消防车道等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火灾发生后,能及时发现、及时扑灭、火灾蔓延要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人能安全逃生。

(1)、火源电源要管好、消防知识不可少;

(2)、人离灶火要灭了、用电开关别忘了;

(3)、灭火器具早备好、初始火灾要灭了;

(4)、发生火灾跑要早、铁门钥锁放门脚;

(5)、漏电漏气是重点、常常检查要记牢。

8、家庭装修“五要”、“五不要”:

 (1)、材料要防火环保、不要塑料合成板条;

(3)、电气要质优价好、不要贪图便宜钱少;

(4)、布线要铁管套好、不要乱拉乱搭混淆;

(5)、施工要注意防火、不要木屑纸张不扫。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实践中,常常是根据火灾的燃烧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扑救火灾。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即会燃烧或持续燃烧。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燃烧即会停止。根据这个机理,在火灾扑救中,常常使用灭火剂来降低燃烧温度达到扑救火灾的目的。如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使水大量的吸收热量,迅速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致使火焰熄灭、火热控制、火灾终止,就是使用这种方法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在火灾扑救中,常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降低氧浓度:一是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气等气体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如水喷雾灭火系统灭火;二是用稀释方法来降低氧浓度进行灭火。使用这种方法,火灾一般应发生在密闭或半密闭空间。

使可燃物与其他方面(氧气、火焰)隔离,使燃烧中止达到扑灭火灾效果。使用隔离法扑救火灾,一是将可燃物与氧和热隔离,如自动喷水泡沫灭火就是将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冷却的同时,把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达到灭火效果。二是将可燃物与火焰和氧隔离,如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输送。

物质燃烧(有焰)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抑制法灭火就是通过降低自由基浓度从而达到灭火效果。

常见的化学抑制灭火剂有干粉、121113017氟丙烷等等。

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1)灭火时反应要快,时间要早、灭火器材要足,灭火方法要适当。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报警,切记报警早、损失少

2)灭火时要选择上风向或侧风向、由远及近;

3)要注意自我保护、要防烟、防电、防热、防爆、防毒、防塌并随时做好逃生准备;

4)气体泄漏未着火时,不要开关电源、防火花引爆,着火后要灭火并切断气源。

5)下列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带电电器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应选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或者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油锅起火时,千万不能用水浇。因为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扑救方法是,迅速将切好的冷菜沿边倒入锅内,火就自动熄灭了。另一种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遮盖到起火的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窒息。

可燃粉尘、石腊、燃料油、油漆 家中贮存的燃料油或油漆起火千万不能用水浇,应用泡沫、干粉或1211灭火器具或沙土进行扑救、要注意防火花飞溅扩大。

 电脑着火应马上拔下电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如果发现及时,也可以拔下电源后迅速用湿地毯或棉被等覆盖电脑,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因为温度突然下降,也会使电脑发生爆炸。

化学危险物品 电石、硫酸、硝酸、盐酸、碱金属钾、钠、锂,易燃金属铝粉、镁粉等。这些物品遇水后极易发生反应或燃烧,是绝不能用水扑救的,而且普通常用灭火器也不能使用,要用特定物质来灭火。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

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气体火灾。

4D类火灾:金属火灾。

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A 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

    C 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1、火灾致人伤亡的因素

①、一氧化碳(CO:人在一氧化碳含有0.15%的空气中暴露1小时,会感到呼吸因难,头昏脑账,在0.4%左右的含量中暴露1小时,会有生命危险,在1.3%时呼吸几口就会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即可死亡。

②、氰化氢(HCH);③、二氧化碳(CO2);④、硫化氢(H2S);

⑤、二氧化氮(NO2)。

3)缺氧: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到15%时,人四肢无力。106%时人脑失去知觉。

2、人在火灾情况下心理和行为

1)、紧张;突发状况引起的本能反应。

2)、恐惧;生命受到威胁时人的心态。

3)、急切;想尽快脱离危险环境的愿望。

1.惊慌;(2.向地; (3.向隅;(4.从众(5.趋光; (6.退避;(7.群聚;(8.超越自身能力的行为。

3、火灾紧急疏散自救逃生知识

一、熟悉环境,记清方位,明确路线,迅速撤离;

二、通道不堵,出口不封,门不上锁,确保畅通;

三、听从指挥,不拥不挤,相互照应,有序撤离;

四、发生意外,呼唤他人,不拖时间,不贪财物;

五、自我防护,低身弯腰,湿巾捂鼻,防止毒气;

六、直奔通道,顺序疏散,不入电梯,以防被关;

七、保持镇静,就地取材,自制绳索,安全逃生;

八、烟火封道,关紧门窗,湿布塞缝,防烟侵入;

九、火已烧身,切勿惊跑,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十、无法自逃,受伤昏迷,靠墙靠门,等待救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灾时吸入过多的烟雾会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