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词堂名命什么好听?

 人所共知,家谱(族谱)和正史、方志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下文要做好搜集整理家谱工作,给今人和后人提供寻根谒祖的精神财富。

修谱旨在于上承祖泽,下启子孙,叙世系、记人物、知家源、明祖德、继祖训、展未来,让炎黄子孙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增强生生不息的思乡怀亲意识,使我们的民族更增团结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林氏重美德,百善孝为先。”林氏家训:“传家至宝,惟有孝与忠。”“忠孝”是历朝治国安民之本。“忠”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孝”即为人立身之本。如果不孝于亲,岂能忠于国、睦于亲。林氏太祖比干公忠谏而死,为国为民尽忠,成为林氏裔孙之楷模。唐林蕴为官日不离“远祖比干”,成忠烈之臣。唐林欑侍母尽孝,成有口皆碑的孝子。宋侍御史林英向仁宗皇帝告假回莆祭祖,乃表孝之心,仁宗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英呈《家乘》进奉御览,宋仁宗皇帝龙颜大悦,即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钤为御宝,并赐诗二章。

笔者祖籍埭头英田,欣闻宗内一批老人对祖先流传至今的“古祖祠”、“唐古墓葬”、清乾隆间续修的“英田林氏谱牒”视为民族传统文化,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应得于承传和保护。修谱贵在一丝不苟、必须认真谨慎,特别是林金发宗长,率各支派有识之士,尊祖睦族,走访省内外,串村入户,询访记录,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仔细考证,汇总成系。曾于2000年,主编《林氏梨岭英田族谱》,2006年主编《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2015年,同林育材、林春明一起主编《莆田林氏谱牒》,在这二十年间又发现属莆田金紫林中科第人文、衍派居籍地、名人秀士墓志铭等族史资料。2017年,编“金紫家乘记要”一书补缺补漏,逐步完善,洋洋大观,数百万言,可谓不惜艰辛,劳苦功著。这是上慰祖宗,下惠儿孙,利在当代,功益千秋的义举。

2000年,乡亲曾请我题词、并撰《跋》,今又请我为“家乘”写前言。写什么呢?我想就在“意义”和“实用”方面谈谈。

莆田市政协原主席林文豪先生曾为《林氏梨岭英田族谱》写序,莆田市原副市长、林氏委员会首届会长林春连先生曾为《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写序,莆田市人大原副主任、林氏委员会二届会长林育材先生曾为《莆田林氏谱牒》写序,都写得有枝有叶,有血肉相连,富于实用。具体介绍了莆田林氏形成金紫、阙下、九牧、游洋等诸大支系的来龙去脉,说明由于子孙繁衍,各支派裔孙或因为官,或因避乱,或因商贾谋生,播迁于兰溪上下,五湖四海、五洲四洋,即所谓“延绵昌盛,遂成阀阅,奕世簪缨,显贵南国”,莆田遂成为中华林姓播迁的第三个中转站。因年代久远,支分星布,繁衍昌盛,人多地广,故闽台粤素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突出介绍长城林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的情况:北宋林英(悦)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尚书赠少卿。仁宗皇帝御书“忠孝”二字赐予。林旻曾孙起至十世,出有十八名登榜进士,“文革”前,这十八进士牌匾均挂英田祠堂里,一直鼓舞着代代族人。

林徽、林茂先、林袭明、林程、林穥、林植、林利、林伯显、林伯兴、林十全、林公望、林深之、林冲之、林震、林霆、林郁、林訔、林拱辰。而林光世以《易》学恩赐进士。

南宋有理学大师林光朝等,明代有礼部侍郎赠尚书林文俊等,清代有陕甘总督林扬祖等。当代有东峤珠江林氏后裔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15烈士,其中林汝楠(曾任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副政委、“文革”前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一宗就有5名亲人献出生命。度尾后埔林氏后裔为革命也献身有4烈士等。莆仙林氏后裔被收入《闽中革命烈士传》一、二集就有林植(林振中,仙游龙华)、林春晖、林权民、林亚郞(梧塘)、林金煦(榜头)、林锦棠(游洋)等12名。实是“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涵江方志林祖泉先生曾在《莆田林氏科弟录》中介绍: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1千多年间,莆田共出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2400人、明经17人和举人2255人,其中林姓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就有308名、明经14名、举人458名,分别占莆田总数的13%82%20%,蔚为奇观。高居诸姓之首,故有“无林不开榜”俗语传世。莆田林氏还出现有一批科甲世家的奇观。兴化军曾有20对亲兄弟同科及弟,林氏占三对,即1024年林袭明、林茂先,1132年的林宋臣、林宋弼和1160年的林岳、林准。还出现有父子同科及第,即1271年的林汝大、林栋父子进士。宋代莆田林氏出仕官员中,官至六部尚书者有林英、林大鼐2名,官至六部侍郎有林光朝、林彬之2名。并且林氏进士著书立说也名列诸姓前茅,如有林瑀、林英、林伸、林豫、林冲之、林震、林宋卿、林大鼐、林枅、林一鹗、林虙、林光朝、林榕、林井、林磻、林彬之、林成季、林自、林彖、林光世等均有著书。

出状元,自古以来,被称为无尚光荣。莆田林氏状元、探花(进士第3名)有4名:即元至元六年(1340),仙游林济孙,官六府通议;元至正三年(1343),仙游林亨,官朝奉大夫;明永乐四年(1406),莆田林环,官翰林院侍讲;明宣德五年(1430,探花),莆田林文,官太常寺少卿。

当代院士,对国计民生的贡献,当然是过去状元无法比拟的。“文革”后至今,莆田出15名两院院士,其中林姓有5名,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即1980年中国科学院士(学部委员),荔城林兰英,专业半导体、太空材料;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涵江林秉南,专业水利学、河流动力学;1996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士、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秀屿南日岛林华宝,专业返回式卫星、首席专家;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林其谁,专业生物化学;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西天尾林元培,专业工程设计、桥梁专家。

如今,高考第一名,人们也喜欢称“状元”。经许阿琼奖学委员会秘书长黄波生先生提供的名单等查,从1987年至2017年的30年间,莆田林氏子女获高考理科、文科、外语等市“状元”的有15名。说明智力超常,值得引以为荣。其15名如下:

198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韶婷,考厦门大学;1993年理科,莆田一中林国龙,考清华大学;199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建绛,考厦门大学;2000年文史,莆田侨中林建武,考北京师大;2000年体育,莆田二中林建萍,考北京师大;2001年艺术,莆田五中林洁,考福建师大;2002年文史,莆田一中林卉,考北京大学;2003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凌云,考北京大学;2004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凡彬,考北京大学;2006年美术,莆田一中林蜜,考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文史,擢英中学林忱恺,考中国人民大学;2012艺术,莆田十中林晓薇,考厦门大学;2013年文史,莆田一中林逸舒,考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理工,莆田一中林仲航,考清华大学;2016年体育(理工),莆田二十七中林輝,考北京体育大学。

再说林氏宗祠,已成传统教育基地。珠江林氏宗祠,曾是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20007月,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下文确定为“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田林氏宗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原称祠堂,从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夕,一直为英前小学(含幼儿园)使用。1952年至1958年,笔者在莆田一中和仙游师范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返乡,均被邀来此教夜校,学员多时超百人。1997年始,在市“两基”(即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战时,小学迁建至村部前,这里恢复为宗祠。原该祖祠始建于梨岭。元至正间裔孙若龙公率族众移建于今址,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分上下两厅,中有天井,两边建有厢房,为土木砖瓦结构,南为埕场,面积190平方米,供演戏聚会用。明清时裔孙建爵公、之牧公、元汉公、清伯公等几经重修,民国至今亚涌、金森、金美、金发、国侯、玉琰、玉树、金火、亚杰、珍孙等人又率族人重修,今为市级文物。宗祠内供奉先祖旻公、二世祖德孙公、三世祖辅公、四世祖谠公、徽公、五世祖茂先公、嗣先公、继先公、六世祖伯显公、伯兴公,并立列代神板。

一言以蔽之,读史可以明志,学志则能鉴今。盛世修谱贵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祖辈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促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促“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一起为振兴中华写出新篇章。

今《金紫林氏家乘》(这里“乘”音同“盛”sheng,意史谱)出版面世,编者有成蹊之功,读者有开卷之益,故不辞为序欣然命笔。(林闻功)

1、序言:内容包括修谱意义、家族源流、修谱过程、修谱人名目等。本馆所藏程氏、刘氏谱中均有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作的序,其中程氏序阐述了“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的修谱宗旨和意义。家族源流则分为姓氏来源及祖先迁徙情况。如馆藏金氏谱,记其始祖金日石单 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归汉,任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封禾宅 侯,赐姓金氏。

2、宗规:包括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祠规为祠堂管理的规定,如祠堂肃静、修缮、财物保管和祭祀仪式、纪律等规定。家规、家训条目很多,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肃闺阃、慎婚嫁等规定;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护交通、行周助等;风纪类,有戒绝奸淫、烟赌、盗窃等;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戒暴戾等规定。馆藏晏氏、屈氏、王氏等谱内还附有清王朝的有关刑律摘录。派语则为族内子弟取名的规定,以列行次、连世系、定尊卑。

3、字据:分为契约、合约、合同和官府诉讼文书。主要内容有购置坟山、祠田、学田等族内公产的契约;就坟山、牧场管理或划分界址与外姓签订的合约、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纠纷,官府审判处理的文书。

4、服制:为封建社会对丧服的规定,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5、图说:分为祖先像赞和坟墓、屋场、牧场、湖洲图及说明,坟墓图说在族谱中占有较多篇幅,详细说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环境及墓向,以利后人祭扫。

族务志内容较杂。有祠堂志,叙述祠堂的规模、环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仪式,祀田数量、租额情况及捐田人名目。馆藏萧氏、夏氏谱中,还有祭祀时神位、祭案及祭品摆设位置的说明。学校志,介绍族内学校的沿革、规模及学产情况。族居迁徙志,为家族迁徙、居住情况的记载,滨湖而居的许氏、费氏等谱中还撰有湖业志,主要记述湖洲购置、面积和与外姓解决湖洲边界纠纷的情况。
人物志为家族名人,如官宦、乡绅、耆寿及节妇、贤母等人的传记、寿序、墓志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谱还附有这些名人的诗歌、文章,被封、赠的皇帝诰敕等。载入我馆各谱的名人传记中,有著名诗人杜甫、陈朝镇西将军程灵洗、林氏天后(即妈祖)、宋末著名儒学家金履祥、明弘治朝两广巡抚邓廷瓒、清雍正朝四川巡抚方显、光绪朝贵州巡抚林肇元、提督军务左宗宣及清驻英、法国大臣郭嵩焘、著名散文学家吴敏树,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贺衷寒等。族谱载有皇帝诰敕的姓氏有晏、程、彭、夏、任、左、杜、冷、肖、孙、邓、荣等,其中以彭氏为最,达17件,所载诰敕最早的为荣氏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汉宣帝旌慈顺廉节厚德意人祈氏赞和冷氏西汉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汉宣帝授冷丰为淄川太守的敕旨。
      人物表分为历代仕官录(宗献录、功德录)、生员表等。如馆藏许氏谱中的人物表,以儒林、贤能、行谊、方技、耆寿五类列89人,以贤母、节母、寿母三类列28人,并记有每人的简要事略。馆藏李氏谱中,有李才(后任广东营千总)于乾隆三十六年参加武举乡试,名冠虎榜的“策论”石朱 卷。夏氏谱中有明永乐朝户部尚书夏元吉文稿《夏忠靖公文集》。

7、世系:为族谱的主体部分,从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绵延而下,分世系图和世系表。世系图以线条连接,一目了然。世系表则逐代逐人介绍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殁时间、埋葬地点及墓向、生育情况及简要生平。如馆藏黄氏谱(1941年九修本),记载了第一世至第八十六世的世系,其始祖为颛顼高阳氏,历五世至陆终,封于黄地,为黄氏一世祖,十一世孙黄歇,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令尹春申君。第五十三世孙黄庭坚,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萧氏谱则记载其三十三世祖为西汉名相萧何,其五十六世至六十世祖先后为南朝南齐、梁、后梁皇帝。

8、其他:有丁口录、义谱等。丁口录为家庭人口统计资料。义谱附于谱末,记载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见于方氏、左氏、何氏等谱。 ㈢ 重点族谱内容介绍 1、平江杜氏族谱
      
平江宝田堂杜氏族谱馆藏5卷,为同治戊辰年(1868年)、光绪丙申年(1896年)、民国丁卯年(1927年)三个版本。谱载,平江杜氏为杜甫后裔,杜甫客死湘江后未能归葬,其后裔护墓于平江南乡小田,后分迁四川、江西等省。清雍正二年,该谱支祖吕婆乃携子由福建汀州返居平江。谱中有明嘉靖二十一年撰写的平江杜氏为杜甫裔孙考、平江籍文学家李元度撰写的杜墓考、平江杜氏所藏唐玉德二年授杜甫左拾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授杜邦杰承节郎诰敕考。考证平江杜氏确实为杜甫后裔、小田确实为杜甫葬所。谱中附有杜甫墓图、祠墓山水形势图、祠墓官厅僧舍图,并详细记叙了墓的结构、地理环境及祠歹食 堂、官厅的构造。其家族名宦志,记载了杜氏历代显要,有周末蜀国国王杜宇,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经学家杜林、杜子春,魏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唐朝大臣杜如晦、杜黄裳,著名诗人、文学家杜审言、杜甫、杜牧、杜荀鹤等。

      汨罗毛塘任氏支谱,馆藏1919年四修本,共30卷。该谱前两卷为卷首,载有清嘉庆十六年、咸丰七年、光绪十四年历次修谱序、祠堂记、宗规、服制、派语等,并有光绪年间的9件诰命。从第三卷起,即为必信、必彰、必源、必敬、必海、必谦、必荣各房世系表,其中卷十之五(档案517)必荣支系尚梅派系中,记载有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家世:任弼时,原名任培国,号二南,生于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申时,配陈氏,名仪方,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七日未时。父亲任裕道,名思度,又名扬烈,字振声,湘阴师范毕业,母亲朱氏,兄弟培直、培达(均早殇),姐妹培月、培星、培晨等。谱末三卷为茔域志、艺文志和祠堂契、据及捐名录。茔域志中绘有137幅墓图,并详细说明墓葬位置、环境、葬者姓名、世代。艺文志中,有一世祖宾一公南宋末年在江西赣南参加文天祥抗元队伍的传记,清太学生、诰赠奉直大夫任开来的传记及其诗集。

      林氏宗谱为聚居于湘阴、长沙、湘潭、宁乡、益阳等地的林氏联谱。修于1923年,馆藏19卷,不全。林氏原籍福建莆田,始祖为唐朝天宝年间太子詹事、睦州刺史林披,其后裔于宋、明、清康熙各朝陆续迁湘。该谱人物志内容较丰富,特别有记7世孙女的天后本传、天后七系考、天后灵异记、天后叙等。记叙天后(即妈祖,公元960~987年)从出生到儿童及成年灵通变化,驱邪救世,护航施药,屡显神异的经历、事迹,及元世祖、清康熙皇帝屡加封号的情况。《十德堂记》,记叙始祖林披与九个儿子同授刺史的史实。还有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为贵州巡抚林肇元所写的神道碑文,记叙林于同治、光绪间剿灭苗民起义、治理贵州的事略。
      该谱还有莆田林氏祖祠,益阳、湘阴、长沙、宁乡、湘潭等地支祠、坟墓的插图及说明,及湖南上述各地的世系表等。

      孔氏圣裔宗谱馆藏2卷,不齐全,约修于清道光年间,为聚居于岳阳县黄沙街一带的孔氏所修。该谱详细记载了历朝帝王祭祀孔子、加封孔子谥号的情况和清朝康、雍、乾三帝祭孔子、游历曲阜所作的诗文、题词,及历代孔裔受封、授职世袭情况。有曲阜故里林庙志、山川志、古迹志、世家志、源流志,介绍孔氏故里的山川形势、名胜古迹,孔氏姓氏源流。还有介绍孔子从出生到73岁卒生平事略的年谱。

      胥氏族谱,为聚居于湘阴(含今汨罗)、岳阳、临湘、平江、澧县及湖北省石首、监利、蒲圻等县(市)胥氏的联谱。1924年修,60卷,为馆藏数量最多、保存完好并且内容结构齐全完整的族谱。
      卷内序言记载,胥氏为姬姓周宣王支子,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黄巾乱迁豫章,六十八世祖于宋代迁湘。
      谱中人物表以孝友、贤能、行谊、文学、耆寿五类,按朝代、地域介绍了自周至清末661位人物的生平简略;烈女表以寿母、贤母、节母分类,亦介绍了337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举人、贡生介绍了38人;明、清两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绍了42人。人物传记中有自周以来各朝187人、烈女45人的传记,并有胥鹿阝 泉(临湘人,光绪时封中议大夫)的诗集、胥特夫(岳阳人,光绪时举孝廉方正)的杂文集。
      族务志类有祠祭志、族居志、坟墓志,记载了各地祠堂、各处坟山的图说及族居地点、人口、迁徙情况。
      宗规类有28条,其中家训分为孝友、刑于(讲夫妻之道)、拟续(讲教子之方)、睦族、勤业、励学、安贫、保富、正俗等篇章;内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纲兄妻、继嗣等规定和务正业、息口角、族务管理、祠堂管理等。

      方氏族谱,1919年修,馆藏32卷。方氏聚居于岳阳县高垅石墨港竹山坡一带,清朝中叶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官场人物。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氵是 、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氏家族取名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