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5年停止二胎三胎政策,会不会增加00后已婚的人数?

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筑顶

第三个就是对通胀的影响,我原来跟大家讲过一个观点,大宗商品的高点临近了,当时我讲这个观点,很多朋友还捏了一把汗。

在5月17号,我们在市场率先讲大宗商品应该高点临近,结果5月19号国常会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大宗商品调整。

最近因为供求缺口又出现了反弹,但大部分都没有到达前期的高点。 

我们明显看到原油从70多又跌到了60多,铜价、螺纹钢价格、铁矿石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总的来说,通胀的供求缺口还存在,

但是因为中国需求的放缓,美国经济复苏边际上也快到顶了,一轮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也应该接近高点。

最近通胀数据公布出来了, CPI回落, PPI有所反弹,但是到了下个月,我怀疑大宗商品价格是在高位筑顶状态。

当然,通胀是一个滞后指标,未来随着需求的放缓,迟早还会回落。

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

最后给大家讲一下,未来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和我们对资本市场的一个简单看法。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我们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加大,

我们处在经济周期从滞胀往衰退的方向去转化,货币政策会逐步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的友好。

现在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通胀还在高位,但是大宗商品的通胀高点已经出现了,这种制约在未来也会逐步的缓解。

总的来说,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未来的资本市场,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足够宽松,对资本市场不必悲观。

我们处在从滞胀往衰退方向转换的时点

站在当下,我们现在经济形势怎么样?我们今天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个位置?

从滞胀往衰退方向转换的时点。

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的加大,通胀还在相对的高位震荡,

因为通胀总是滞后的,所以现在的货币政策更多是对冲性的放松,还不敢大放松。

未来经济和通胀都向下的时候,货币才会释放出非常明显的宽松信号。

这就是我讲的货币政策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

但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总是这么奇妙,所有的机会都是一开始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当真正的信号非常明确的时候,大家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可能一两个月就涨完了,大部分人是不敢去追的。

现在我们处在从滞胀往衰退的方向去转化,经济未来的下行压力会逐步加大,主要拖累因素是房地产和出口。

所以未来货币政策大的方向一定是放松的。

只不过因为通胀还在高位,所以还不敢给出明确的信号,未来经济和通胀同时向下,就会给出非常明确的信号,那个时候就会有大的资本市场行情。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因为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的加大,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已经逐渐的开启,对未来资本市场不应该悲观。

最近债券走了一波小牛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降到了2.8%,

利率下行抬升了股市的估值,叫无风险利率的下降,现在货币还不敢给出特别明显的宽松的信号,但是未来这个条件会逐步的具备。

很多人会说未来经济都不好了,为什么可能股市会好?

我一直讲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

只要货币未来宽松的时间窗口开启,大家对股市就不宜太悲观,这是我跟大家讲的主要的看法。

要看清未来国家战略导向

总结来说,今天给大家大致分享了几个观点,

一个是我们要看清未来国家的战略导向,也就是大势。

第一个大势,我们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我们要调节收入分配,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个大势,我们对有的行业进行规范,未来国家要发展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硬科技,制造业,这是国家关于行业的战略调整。

最后给大家讲了房地产,我认为房地产应该是要避免硬着陆,要软着陆,我们也开始往那个方向进行调整,但是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

还跟大家讲了生育问题,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仅是放开生育,要走向鼓励生育,鼓励生育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我也会积极的去呼吁这件事情,因为这涉及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涉及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

最后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对现在经济形势的看法。

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的加大,我们从滞涨往衰退的方向转化,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这是我们的主要看法,供大家参考。

中国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

2018年中美爆发了贸易摩擦,后来从贸易领域到科技、金融、地缘,包括舆论意识形态,中美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号称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来还有一个词叫修昔底德陷阱,讲中美能否避免一战。

从历史上来说,1976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迅速升温,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美国也是一路支持。2001年中国加入WTO,美国力挺。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的70%,占世界经济比重的17.5%。

第一,中国人均GDP现在已经是1万美元,

什么概念?大约再过5年,朋友们,你们能不能想象中国可能是发达国家,因为世界银行的标准是12,600,中国只需要以5~6%速度再增长5年,就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当然现在因为疫情,大家没法出国,如果说中国自己不犯错,再过5年我们就成发达国家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经济规模,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穷二白,可以被善意的忽视,但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再给大家做一个预测,就是大约再过10年,中国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深刻改变全球的政经版图。

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的本质就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

世界政治是丛林法则,只能有一个老大,现在中国正成为有力的挑战者,

我们这本书(《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讲中美贸易摩擦,包括中美大国博弈的本质以及未来的推演,这就是我们的大事,就是我们需要说出来国际环境。

中美博弈不能简单对比美苏和美日

很多朋友关心国际经济形势,有时候想想,我们所处的时代都跟我们发展阶段有关,为什么在这个阶段爆发了中美贸易摩擦?

为什么爆发了新国潮运动?

其实你看多了,像日本、德国、韩国在它们类似的发展阶段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马上成为发达国家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大家民族的自信心爆棚,

再加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潮品牌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年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中国和美国的这种博弈,不能简单对比当年美国和苏联以及美国和日本 

因为前苏联意识形态色彩是非常浓厚的,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中国采取了市场经济,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抱着全球化,中国是跟世界包括美国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跟前苏联是不一样的。

中国也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

因为日本市场空间比较小,美国把它的空间一压缩,日本就没有空间了,

日本当时只有1.3亿人,全球是70多亿人,美国是3.2亿人,美国只要不给日本打开市场空间,日本马上就得屈服。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国是14亿人,相对于日本而言,美国是个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对美国而言,中国是大经济体,美国这些产品离不开中国。

比如说在中美贸易摩擦与如火如荼的时候,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开厂。

最近美国的农业州,包括美国的芯片厂商,集体到拜登政府提出诉求,希望双方取消当年加的关税。

最近这一年多,中国的出口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原来贸易战的时候,你不让我出口,现在疫情了,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而且美国现在通胀,肯定很多东西短缺,所以希望中国出口,但是出口了以后有关税,这种关税到最后转嫁到老百姓的手上,他的购买成本是提升的,最近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然,中美怎么通过全球化的方式共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里我们没有时间展开讲,反过来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蕴含着百年未有之大机遇。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300-4期文章

来源:财经正解局,澎湃新闻,泽平宏观

近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任泽平在最新发表的文章《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里“振聋发聩”呼吁尽快推出鼓励生育基金,谏言议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时间鼓励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文章表示,根据调查,低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生养孩子成本太高、房价太高,占比分别为41.5%、27.2%。所以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是是主要出路,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在短期内可以稳增长、拉内需,从长期来看可以改善供给侧、优化人口结构,助力民族复兴。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任泽平认为推出鼓励生育基金刻不容缓。

为何要采用发钱的形式?

任泽平表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鼓励生育资金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提供额外补贴,设立专门机构建立鼓励生育体系。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定期的现金补贴对于生育的影响有正向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鼓励生育基金”,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没钱、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

过去我们印钞票刺激房地产,留下高房价。如果转变为印钞票鼓励生育,将在未来留下一批年轻人,为爱而生,酝酿下一个希望,生就对了。

1月7日,任泽平曾在微博发布调查问卷:我国总和生育率跌至1.1,在全球最低之一,你认为不愿意生的原因是什么?你支持鼓励生育基金吗?由国家或央行出资金,对每孩每月给予现金奖励。

根据他在微博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支持”的有3300人,不支持的有1666人。

任泽平: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任泽平表示,我国育龄妇女正在以每年300万-400万的速度在下降,生孩子不要指望90后00后,“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75年-85年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90后和00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文章还提到,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还有2.4亿,其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就有7200万人,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可能会涨至9200万人。从2013年起我国的新婚登记人口人数逐年下降,2020年年新婚登记人数只有813万对。所以,想要鼓励生三胎还是要看75年-85年的这批人。

任泽平还表示,自己和团队这些年一直在呼吁新基建、放开三孩、新房改等。自己在做“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研究。”

1)加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通过央行印钞票支持生育家庭。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鼓励生育资金主要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额外补贴,并设立专门机构建立鼓励生育体系。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鼓励生育基金”,支持生育家庭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最终由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负担,让年轻人敢生、生得起、养得起。

2)加强养老保险二三支柱建设,加大第二、三支柱缴费环节税收优惠力度;推动养老金基金入市,扩大第一二支柱投资范围,增加权益类投资。

3)建立强制性护理服务体系,借鉴德国、日本的护理评估分级标准,正式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分级标准,将护理服务纳入社会救助体系。

4)借鉴德国《社会护理保险法》经验,迎合中国老人“家庭养老”的习惯,支持家庭照护。鼓励亲友参与护理并予以政策补贴,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军。

5)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力素养,从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 

医业观察建立了粉丝通讯录,汇聚IVD产业和投资圈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精英同仁,互通产业和投融资信息,对接需求,链接资源,创造财富,和IVD人共同进步,慢慢变富!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再婚家庭全面放开四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