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有什么不同

有一种鄙视链叫做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夸张点说,喜欢百事可乐的人和喜欢可口可乐的人完全是两个路子,没法聊到一块去。”

我那可口可乐毒唯的朋友就曾抱怨:

“有次我让舍友回来顺便带瓶冰阔落,结果他给我带了一瓶百事,那一瞬间我都有点想捶爆他的狗头,觉得这家伙跟我的价值观完全不一样。”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是红还是蓝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每每出现可乐喝百事和可口的争论总是能引来大量的回复。

就连B站上做可乐鸡翅的视频,弹幕都能从视频开头吵到结束。

可乐是现代人的续命水,都怪年轻时的一口啜饮,从此一生都被焦糖水和二氧化碳所俘虏。

炎炎的夏夜,闷热的房间,躁动的空气,闪烁的屏幕,当你点开刚更新的番剧或者开始游戏的按钮,这个时候要是打开一罐冰镇的可乐……

把游戏与糖分双份的快乐交织在一起,简简单单一罐冰镇可乐就能获得快乐,无愧“肥仔快乐水”之名。

当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虽然都是叫可乐。

但对于资深肥宅来说,两者在口味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区别,能够一口分辨出来。

可口可乐的气体颇足,开瓶的瞬间,你总是能听到“呲啦”的一声,液面弹跳带来的微小动静,对于肥宅来说宛如天籁。入口后充足的二氧化碳在口腔中爆炸开,带着香草气的气泡感集中在口腔,入喉后感觉更加顺滑。

相比之下,百事可乐的第一口并不像可口可乐那样刺激。气泡更加绵长而内蕴,充分调动了糖分带来的快乐感。一口猛灌顺着食道而下,能让二氧化碳能够更多地在喉舌间释放。

这就像喝酒有前劲和后劲,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偏爱。

围绕着两家可乐在口味上的不同,粉丝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战。

不过在国内,似乎更多的人喜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党永远是弱势群体。

就连二次元的“肥宅快乐水”都指的是可口可乐,只有大红瓶才能为宅男“补血”。

而激怒一个资深可乐党的最好办法,就是偷偷的往容器里勾兑对方牌子的可乐。

这种带有挑逗性质的玩梗行为,简直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

说起来,两家粉丝互怼不是新鲜事了,就连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都拍过很多有意思的互怼广告。

百事可乐诞生于1898年,比可口可乐足足晚了12年。但它通过“青春酷炫”的标签吸引了不少年轻一代,得以在垄断之下分得可乐市场一杯羹。

相比之下,可口可乐万年不变的大红色则更显喜庆、情怀与经典。就连现在红白色调的大胡子圣诞老人形象,也都是靠可口可乐广告推广出去的。

这种品牌策略上的差异也体现在了广告上。

特别是百事可乐,它的广告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会把竞争对手的可口可乐大大方方的摆出来,就是一副我要怼你的样子。

比如那个最著名的可乐垫脚场面。

小男孩因为身高太矮按不到顶上的“百事可乐”按钮,于是先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垫脚。

买到百事可乐以后,他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售货机,只留下两罐垫脚的可口可乐孤零零的在原地。

有人调侃说,这广告意思是“每售出1罐百事可乐,就有2罐可口可乐售出”。

有人说这是“可口可乐铁罐质量好”的意思。

还有人说“这是给牛奶拍的广告,意思是喝可乐长不高”……

后来可口可乐也拍了一段类似小男孩垫脚的短片,只不过自动售货机变成了电冰箱。

最有意思的是,小男孩拿完可口可乐,最后又把垫脚的百事放回了冰箱。

虽然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广告有些粗糙,但即便是现在,这种明着针锋相对的场面看着还是有点过瘾。

今年万圣节,依旧是百事率先搞事,让自家的罐装可乐披上了可口可乐的外衣,并配文“祝你有个恐怖的万圣节”。

结果招来口可口乐粉丝们的强力反击,LOGO和配字被P成了“每个人都渴望当英雄”,反嘲百事可乐不入流。

这也算是可乐广告的传统了。

除开这一对冤家“相爱相杀”的互黑历史,两家还有不少玄乎其玄的传说。

据说迈克尔·杰克逊从1984年开始为百事可乐拍摄广告。

这是在前苏联播出的第一支美国广告。当时还是冷战末期,因为苏联人太喜欢百事可乐了,双方货币又不流通,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

结果百事可乐用焦糖汽水从前苏联政府手里换到了好几十艘顶尖科技的舰艇,一度成为世界第6大军事力量。

这或许有些久远,关于可乐的都市传说还有很多,讲个比较近一点的。

比如说喝剩下的可乐用来冲马桶,可以把污渍洗净等等。这种所谓生活小妙招经常出没在爹妈辈的朋友圈里。

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没什么用,但大家经常拿来当梗来玩,吐槽另一家的可乐只配冲马桶。

当然,除去两派纷争,在快乐水的选择上,从来不乏理智的绝对中立派。

“总的来说,不管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只要加冰都好喝。放一会没气了的都出奇的难喝。”

也有邪门流派会选择两个兑着喝。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可口可乐党,还是百事可乐党?

旗下拥有芬达、雪碧、美汁源等知名饮料品牌的可口可乐,与同样拥有美年达、七喜、乐事、纯果乐等知名品牌的百事,作为饮料行业的两大巨头,一直话题不断。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8%,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专注于青年市场的百事可乐公司拥有22个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就销量或市场份额而言,它们具有可比性。那么你想知道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品牌营销之间的区别吗?

可口可乐的定位是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

定位于“年青人的可乐”。

针对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战略,百事可乐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大肆进行立体式广告宣传进攻。而且百事可乐的独到之处还在于所选择的重点城市基本上都是可乐类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成熟的城市。

该饮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种:学生、白领和层次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广告人、自由撰稿人等)。消费群体以"小于16岁"和"16~30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集中。以上职业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正是年轻富***、对时尚最为过敏的一族。

可口可乐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们都已经认识到碳酸饮料面临的挑战,并且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除了可乐、雪碧、芬达等外,还有美汁源、酷乐仕、水动乐等果味饮料,以及乔雅咖啡饮料等;

百事可乐旗下的非碳酸饮料包括纯果乐、佳得乐、草本乐等。在2016年4月18日举行的华尔街分析师会议上,百事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公司正在转型得越来越健康:降低对碳酸饮料依赖,生产更多“没有罪疚感”食品。

百事可乐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首先要确定定价目标,对百事来说就是以提高市场或维持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其次是分析需求,需求价格弹性的判定。计箅成本,起初百事只是像路边摊一样的司,规模并不大,但为了促进销量低价销售。如今百事成为仅次于口可乐的国际跨国公司,规模翻了不止一番,所以也可以以较低价格出售其商品。

百事可乐产品定价一般是与可口可乐平行的,有的地区略高,有的地区略低,基本上保持小幅度的变动,以保持其世料的地位。百事可乐从不搞恶性的价格竞争,在产品零售价的制定上,百事可乐从不轻易减价,因为产品减价会给消费者带来有关质量方面的疑问,并引起公司利润下降。

可口可乐公司也正是通过灵活的运用价格策略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经营日标纵观可口可乐的发展、营销史,它实现了由最初的低价策略到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的转变,定价的依据是可口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日标市场以及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其定价策略主要是以差别化的定价为主,具体来讲就是针对不同消费者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其具体表现为

(1)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的口味细分定价

(2)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细分定价

(3)根据产品的特征进行细分定价

(4)根据购买数量进行细分定价

百事可乐跟可口可乐的渠道相同:中间商的存在,大大的缩减了商品买卖的次数,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的竞争已经融入到渠道的竞争,渠道冲突日益凸现,冲突管理势在必行。一般采取的都是二三级的渠道,多层次也就意味着可以在中间环节如强竞争力度。

(1)传统食品零售渠道

(10)工矿企事业渠道

(21)第三方面消费渠道

与公司一样,百事公司也是一家擅长商业和创新的公司,擅长向竞争对手学习。有些人甚至说,可口可乐的所有成功都让百事可乐得以学习,然后用对手用自己的方式竞争自己。然而,有一个像百事可乐这样的对手。对于可口可乐来说,它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其辉煌的商业传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有百事可乐还是先有可口可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