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可以种辣萝卜吗?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进入7月,即将迎来一年之中很难熬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之所以说它难熬,是因为这40天是全年最闷热的时节

今年头伏是从7.16开始的,在一年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在食材选择上,要注重节气的变化,吃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食材。在民间素有“头伏吃3宝”的习俗,也就是入伏后吃三种食材,有助于防暑降温平安度过三伏天


“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头伏鸡,二伏鸭,三伏甲鱼无处跑”,这些民间的谚语,都在刚告诉我们初伏吃鸡的好处。

鸡肉属于温补性的食材,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美味。尤其是进入三伏天后,天气湿热,人的能力消耗也比较大,所以就有了民谚所说的,头伏吃鸡,强身健体的说法。


但是头伏吃鸡,还有一定的讲究!

按照传统一定是还不会开口打鸣小公鸡。因为在老人眼里,入伏后湿气重,这个时候要补足阳气,而小公鸡可以以热制热补足阳气


推荐做法:【老式煸炒鸡】

1.准备大葱切成段,生姜切成片。碗中放入几粒八角、一小撮花椒、几片香叶、一小块桂皮、 一把干辣椒备用。

几片木耳,撕成小块备用。再切一点青红辣椒片用来搭配颜色


2.准备半只小公鸡,直接剁成块。不用太大,不然不好入味。然后把剁好的鸡块,反复清洗几遍。因为不焯水,这里一定要充分去除血水,以免有腥味。

洗干净以后捞出来,挤干水分备用。


3.锅内烧油,放入葱段姜片爆香,老式煸炒鸡是不放蒜的。再放入八角、花椒等香料一起用小火炒出香辣味。

加入两勺豆瓣酱,把酱料炒香、炒出红油。然后倒入鸡块,转大火煸炒,去除鸡块中的水分,放入两勺白糖继续翻炒。煸炒鸡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字,旺火不停地翻炒,把鸡油煸出来。


淋入一点老抽上色,把颜色炒均匀。再放入适量的蚝油增加鲜味,大约煸炒八九分钟。鸡块煸至露骨以后差不多就熟了,这个时候开始调味。


4.沿锅边淋入一些料酒,利用酒精挥发去除腥味。加入味精、十三香、不需要放盐,酱料本身都有咸味。然后倒入青红椒和木耳,继续旺火煸炒三两分钟。

配菜断生以后就可以出锅了。全程不用水,肉质干香滑嫩有嚼劲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北方,头伏普遍会选择吃饺子。因为饺子在北方有重要的地位,每逢重大的节日,大年三十、初一、十五,都会吃饺子。

头伏饺子,饺子是啥馅也很有说法。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容易上火,所以菜馅的饺子就比较受欢迎,清热消暑还爽口。


推荐做法:【黄瓜鸡蛋馅饺子】

准备面粉500克,加一勺盐增加筋性,一点一点地往里面倒清水。把面粉搅成棉絮,再揉成面团。尽量做到手光、面光、盆光。

揉好以后,用馏布子盖住,放一边饧上二十分钟。


黄瓜不用削皮,多搓搓洗干净。先切成细丝,撒点盐拌匀腌一下。杀杀里面的水,只要这一步处理好,饺子不会因为出水而破皮,吃起来还鲜脆


碗里边打几个鸡蛋,搅拌打散成蛋液。然后,把鸡蛋凉油下锅炒一下。用筷子搅散,就可以倒出来了。

黄瓜腌好以后,倒在笊篱里,使劲挤干水分。然后,用纱布包住再挤一遍。在黄瓜丝上面淋上香油,让黄瓜裹上一层油膜。这样既能防止出水,还能增加香味。再切点小葱花放一起,炒好的鸡蛋也倒进去。


把面团取出来,揉光滑,然后搓成条。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然后一个一个摁扁,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饺子皮。


这个时候,咱再给馅调味。往里面加鸡粉、食盐一丢丢就行了。把调料拌匀、放馅、包饺子 咋顺手咋包。清香味十足,透过皮甚至还能看见里面绿油油的馅。


民间有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的说法,可见姜在夏季的用处。

不过伏天吃姜,也有很多讲究。生姜性温,具有发汗、防暑祛湿的效果;而生姜皮性凉,常吃利水消肿。对于夏天容易上火的人,最好是不要去皮。以免燥热攻心,引起不必要的上火。


推荐做法:【泡姜猪肝】

1.把小米椒切成小段,野山椒也切成小段。泡仔姜切成小粒,这种泡姜在市场上都有卖。线椒几根,破开切成段。红椒也切成段,放在一起。


一个鲜猪肝,切成均匀的薄片。用清水淘洗几遍,去除腥味和血水。

然后加入食盐、鸡粉、胡椒粉、料酒、再抓入一小撮淀粉,抓拌均匀。淀粉主要是为了锁住水分,薄薄的一层即可。


2.把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油温五成热时,倒入猪肝,快速滑油5秒钟立即倒出。并把热油浇在青红椒上面,方便后期快速炒熟。滑油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猪肝容易变老,吃着不嫩。


锅内再烧油,放入小米椒、野山椒和仔姜。多翻炒一会,充分炒出泡姜的香味。加入一勺香辣酱,翻炒出红油。倒入适量的啤酒去腥增香,再淋入一些清水,开大火熬一会儿。


3.调味加入鸡粉、味精、白糖、少许食盐搅拌均匀。让泡姜、野山椒的香味融入到汤里面,汤汁熬至粘稠以后倒入猪肝和青红椒。大火快速翻匀,料汁均匀裹满食材后即可出锅。


“头伏吃3宝,不把医生找”虽然是民间的一个谚语,但是头伏吃鸡肉饺子生姜,在湿热的三伏天里还是很受益的。今年7.16入伏,大家不妨在头伏的时候,多吃点,清热去湿防暑降温,平安度过三伏天。

(第一美食编辑:开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每年盛夏季的三伏,长沙民间有吃鸡的习俗,其中又以头伏最隆重。

长沙人起伏吃鸡也挺有讲究,一是要吃叫鸡(即公鸡),而且还要是正儿八经当天买当天杀当天吃;二是要用路边荆熬水,炒鸡时与酒同下,再加生姜,有的一只鸡加半斤姜,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初伏吃鸡即这个道理。另外,烧鸡时加入生姜等,还可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除了吃鸡以外,好吃的长沙人还有“冬羊伏狗”的说法,即冬天吃羊肉,夏天吃狗肉,狗肉是大寒之物,可清热解毒,适合在夏天吃。因此,用长沙本地的红辣椒煨上一锅又香又辣的砂煲狗肉,也是盛夏时节长沙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亲:今年起伏的那天一定要记得恰叫鸡哦。

在农村,土地就是农民的宝,庄稼就是农民的心头肉。这庄稼收获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所以农民种植庄稼,靠的就是日积月累得到的经验,然后转变成谚语留给后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神奇的种庄稼的谚语。

一、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意思是:麦子上盖了三层被厚的雪,雪越厚越保暖。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一开春便会以旺盛的势头突飞猛进。长的好当然就丰收。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来年收获就多。

二、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听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同样的麦子这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寸麦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干冷的时候,也是休眠时期,这个时候遇到谁也不怕,后期能够恢复;但是当小麦长到一尺的时候,就是拔节期了,此时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些都是需要根去完成的,如果此时下雨比较多,那么根因为吸收不到营养就会减产了,所以说这个时候不能下大雨,否则一季的辛苦与努力顿时前功尽弃。

三、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清明节前后是豌豆麦子之类的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能获得雨水的滋润,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类似多说法还有“春雨贵如油”。

四、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小麦播种以后,刚出麦芽时,芽成锥状,叶片未展开,此时浇水不会灌死芽心,有利于小麦生长。寸麦不怕尺水,由此可见,小麦在生长的初期,水分对它的重要性。

菜要浇花,所有菜类在开花的季节,可以说都已到了它们生长的中晚期间,根系都已相当发达,可以自行吸收土壤内的各种营养与水份,但开花的蔬菜大凡都是气温比较高的季节,气温高,蒸发量自然就大,蒸发一过量,不及时给叶面与花卉浇水,势必影响果实的产量,及时浇花,确保有一个较好收成。开花时,需要水分很大,此时浇水有利于保证开花结果需要的水分。

五、夏收有“五忙”,割打运晒藏

夏季收获时节,是农人们最繁忙的季节。拿收获小麦来说,起码要过五关:一是收割忙。小麦成熟了,要抢时间将麦子割下来;二是运输忙。收割之后,防止雨水淋湿,要利用交通工具,及时将麦子运到打谷场上,等候脱粒;第三是打麦忙。将麦子运到场上之后,开始用碌磆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碾压,直到将麦草碾碎,才能把麦粒脱离下来;第四是晾晒。将麦粒脱粒后,选择好天气,反复晾晒,直到可以入仓为止;最后是储藏。将晒干扬净的麦子运到家中,装入折子或口袋中,储藏起来,如果赶上好的天气,半个月可以使小麦归仓,如果赶上连阴雨天气,一个多月也未必能打完麦场,可见夏收有多忙。

六、蚕老一时,麦老一晌

蚕上簇结茧的时间很快,刚刚看到蚕宝宝还在吃食蚕叶,转眼之间就开始吐丝结茧了,所以提醒蚕农们要提前准备好簇室,簇具,防止蚕儿结茧来不及应对。小麦成熟时,早晨看还有点夹生,过了一个晌午,下午可能就成熟了,告诫农民朋友要抓紧收割,抢收抢种。

七、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这句话说的是麦子湿了进仓就很容易霉变,所以现在的路上都在晒麦子,大家骑车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这种行为实在是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出了事也得担责任的.

八、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这句谚语把夏种工作要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特点描绘得十分精彩。这是由于农作物生长除了受土壤、水份等因素影响外,主要还受气候条件中的热量影响最大,夏季庄稼播得早,作物积温高,庄稼秋后收成就好,所以说夏季播种庄稼越早越好就是这个道理。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要抓住有利时间,播种就有收获的希望。

九、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这水利的工程也要做到位。不仅要做到旱季能灌水,还要确保涝季能排水。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迅猛生长。否则,不行修水利,即使再有田也不能确保丰收。而这修建水利的方法也得靠不同的土地,对应着不同的方法。

十、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因为三月是刚好冬去春来的时候,地里的庄稼都刚刚苏醒,急需水分以求生长,而三月份雨水又较少,所以贵如油;四月份的时候,庄稼开始生长,下点雨能松松土,便于锄草等

十一、五六月里站一站,寒冬腊月少顿饭

这句谚语告诫农民朋友在夏季里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该锄草的时候锄草,该施肥的时候施肥,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排涝的时候排涝,该治虫的时候治虫。如果贪图一时安逸,哪里凉快到哪里去避暑,那么,秋冬季节,你种的庄稼就会比别人减产,少收粮食,冬季不就少顿饭吗?

十二、头伏萝卜,二伏荠菜,三伏里头撒辣菜

入伏以后第一个十天称为头伏,也叫初伏,这个季节该种萝卜了;第二个十天称为二伏,该种荠菜、雪里红等蔬菜了;第三个十天称为三伏,也叫末伏,该种白菜、辣疙瘩等冬食蔬菜的时候。

农民流传下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都是老祖宗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早先的农村人都是靠这些谚语来耕种,影响到农村人的生活。它是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实践和认识凝练而成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过辣椒的土还可以种别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