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松山区大兴隆庄村的社保卡都下发了吗?

  元宝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和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元宝山区始建于1983年,总面积952.14平方公里,辖5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66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委会。

  截止2010年,总人口3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2万人,有汉、蒙古、回等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体。区政府所在地平庄城区距赤峰市区43公里、朝阳市区140公里、锦州港238公里、沈阳市、北京市均440公里。境内存有著名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元宝山区,辖原赤峰市平庄、五家、元宝山3个公社,赤峰县美丽河、小五家、哈拉卜吐、建昌营4个公社和太平地、安庆沟2个公社部分大队,喀喇沁旗山前公社和马蹄营子、楼子店2公社部分大队。原区址云杉路,1993年迁至平庄镇。

  1987年,元宝山区面积887平方千米,人口26.5万,其中蒙古族2.6万。辖3街道8镇2乡:西露天街道、云杉路街道、马林街道、平庄镇、建昌营镇、五家镇、美丽河镇、风水沟镇、元宝山镇、古山镇、山前镇、小五家回族乡、哈拉卜吐乡。区政府驻平庄镇,距市政府36千米。

  至2000年末,元宝山区辖2个街道、9个镇、1个民族,58个行政村、62个居委会。

  截止2013年,元宝山区辖5个镇、6个街道,66个行政村,42个社区。

  辖:银河、星海、向阳、旭日、英河、新华6个社区;前进路第二、毛纺、古山第一、古山第二、古山第三、古山第四、解放路第一、解放路第二、纺织路第一、纺织路第二、纺织路第三、纺织路第四、纺织路第五13个居委会;平庄村委会。

  辖:9个社区和平庄村

  辖:如意东社区、如意西社区、惠宁社区、王府社区、紫宸社区、锦绣社区、阳光社区7个社区居委会。

  辖:平西街、平西南街、平西北街、哈瑙山、卧佛寺、北七家6个社区。

  辖:垂柳街、枫树街、电厂、东电一公司4个居委会。

  辖:马林、林山、红庙3个社区居委会。

  辖:第一、第二、商业街、第三4个居委会;兴隆坡、庄头营子、哈拉木头、大北海、风水沟、湛家窝铺、下坎子7个村委会。

  辖:前美丽河、后美丽河、青山、新安屯4个村委会。原山前镇辖:串窑居委会;山前、马架子、兴隆庄、黄安铺、青山、新井、前进7个村委会。原古山镇辖:立井居委会;四家、西六家、公格营子、3个村委会。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菜园子、瓦厂、运输部、水泥厂、露天14个居委会;玉皇、王家店、刘家店、八家、马架子、原建昌营镇第一、第二、第三3个居委会;建昌营、南荒、南庙、长胜、四合、木头沟村委会。原马林镇第一、第二、第三3个居委会;哈拉卜吐、新地、松木头沟、塔卜勿苏、四道井子5个村委会。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居委会;金桥、房身、五家、北台子、望甘池5个村委会。原小五家回族乡辖:小五家、老西营子、谢家营子、大营子、大金沟、新井子6个村委会。

  辖:向阳、新房身、太平地、北七家、前七家、毛家、五支箭7个村委会。原喀喇沁旗马蹄营子乡马蹄营子村,东六家村,敖汉窝铺村,下荒村,什二脑村,孤山子村,大三家村,山嘴子村8个村委会。原古山镇水源村,岭上村2个村委会。

  元宝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中心城区东南,总面积952.1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19.5°,北纬42°~42.5°。地处努鲁儿虎低山丘陵西缘和赤峰—敖汉黄土丘陵西缘的复合部位。东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和辽宁省建平县相望,南接喀喇沁旗,西北与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穿插相连。

  元宝山区属燕山山脉延伸部分,低山丘陵较多,西北间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500~700米。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135.2米,在小五家回族乡西端的骆驼山;最低处海拔448米,在风水沟镇大北海7村的老哈河河床。

  元宝山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7℃,元月份最冷,历年平均气温-12℃左右,7月份最高历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极端最低温度-31.2℃,最高气温为42℃。全年日照时数可达小时,年降水量在340-400毫米。最多风向大部分乡镇为西北风,局部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3米/秒,大部分地区无霜期140—150天。

  元宝山区主要河流老哈河从四家村入境。由风水沟镇大北海

  出境,流经55.5公里,平均流量13.6米/秒。最大洪水量9840立方米/秒(1962年7月下旬)。英金河从元宝山镇长胜村入境,元宝山镇后五家和风水沟镇邵家湾子交界处同老哈河汇流,流经20公里,平均径流量0.38米/秒。

  2013年元宝山区有耕地面积36.8万亩,其中水浇地25.5万亩。耕地显弱碱性反应,缺少氮、磷,钾元素。果园主要有平庄镇锦绣山果园、兴隆庄果园、风水沟镇葡萄园等。

  元宝山区生态地理类群具温带森林草原的特征,属

  华北类型区蒙新区系,兼有东北区系的代表品种。明代以前,曾是松林密布、水草丰美之所在。自清中期以后,移民放垦,毁林毁草,开荒种地,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损耗殆尽。野生植物主要有,木本的青杨、旱柳、沙柳、黄柳、山杏、酸枣、沙棘等;草本主要有蓿豆、紫花苜蓿、羊草、芦苇、猪毛菜、香蒲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麻黄、远志、防风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的狐、刺猬、大耳蝠、黄鼬、艾虎、黄鼠、蒙古兔等;鸟类主要有金雕、鹳、啄木鸟、猫头鹰、沙鸡、野鸭、鹌鹑、燕等;鱼类主要有鲫鱼、野鲤、鲶鱼、白漂子、泥鳅等;两栖与爬虫类主要有甲鱼、蟾蜍、青蛙、麻蜥等。

  截止2013年元宝山区已发现煤、金、铜、铁矿产地14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处,矿点5处,矿化点3处。石油和天然气有相当储量。还有一定储量的硅石、石灰石(包括大理岩)、粘土、风成沙及各种石材等。全区煤炭储量约20亿吨,煤种均为褐煤,发热量在12—17兆焦耳。煤炭资源遍布全区8个镇乡,平煤公司驻在平庄,年产原煤近千万吨,可供地方开采的煤炭有6000万吨,2003年产原煤338万吨。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处,分布于元宝山和平庄两个煤田盆地内,统称平庄煤矿区。元宝山煤田位于天山口—八里罕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带的赤峰—元宝山间断陷盆地内。包括风水沟煤矿、红庙子煤矿、元宝山煤矿;平庄煤田位于天山口—八里罕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带的平庄煤盆地中段。包括西露天矿、古山矿、五家矿。已探明本区有铁矿点1处、铜矿点2处、金矿点2处、矿化点3处,主要分布在小五家回族乡境内。已探明本区还有玄武岩、石灰岩(含大理岩)、硅石、红粘土、煤矸石、黄土、河沙诸矿。玄武岩广布全区,储量可观。石灰岩(含大理岩)质量好,易采,五家镇石灰岩已被利用。

  截止2010年,元宝山区总人口3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2万人,有汉、蒙古、回等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体。

  2013年元宝山区生产总值完成230.4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8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80元,与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3.8%。

  2013年该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4万亩,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2张)

  奶牛存栏稳定在4.1万头,生猪、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3.5万口、13.6万只和11.7万头。规范有序流转土地5.3万亩,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协会35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2.8万户,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2.6万亩。投资1.2亿元,实施扶贫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河道整治项目,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农作物品种主要有谷子、高粱、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向日葵、芝麻、甜菜、烟草、西瓜、甜瓜等。本区蔬菜有7大类40多个品种,有萝卜、胡萝卜、大白菜、甘蓝、菜花、黄瓜、角瓜、番茄、青椒、架豆、地豆、菠菜、芹菜、大葱、圆葱等。果树品种有苹果、梨、葡萄、核果、山楂、草莓等。

  2013年投资1.2亿元,启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分步实施平庄工业项目集中区企业搬迁;投资9000万元,续建开发试验区南片区基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3张)

  础设施;完善风水沟、云杉路、五家工业项目集中区设施功能。全年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50.9亿元。国电化肥、伊品生物、润邦结冷胶、河套酒业、大北农饲料、华阔铝业等项目竣工投产或试产,盛森硅业二期、环球锰业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开磷瑞阳化工、科为博酶制剂、九桦化工等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兰达集团成功重组草原兴发,云天化120万吨磷肥、美丽河酒业等谋划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24.1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9.9%;新签约和引进项目42个,引进资金83亿元。

  2013年元宝山区围绕平庄和元宝山两个核心区,投资26.9亿元,

  新建重点商贸项目16个。新天地、宝山仕家、安达新世纪、广厦苑、西拉沐沦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实施。平庄、美丽河、元宝山、风水沟煤炭市场和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创益、广厦、仁泰等煤炭物流企业逐步壮大。田野餐桌配送、恒伟冷链等农产品物流项目加速实施。宝山信息科技大厦等新兴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3亿元,贷款余额108.5亿元,存贷比1:0.73。小额贷款公司达到8家,累计发放贷款16亿元。

  2013年元宝山区镇村综合文化活动站室功能不断提升,

  元宝山区第十三届广场文化艺术节

  区文化馆、图书馆通过国家三级馆达标验收。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和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12年全面完成各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元宝山区第十三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和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了赤峰市第十四届网球年会暨元宝山区网球邀请赛。

  2013年元宝山区实施10所薄弱校改造和标准化工程。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继续保持自治区和赤峰市前列。2012年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2700万元,完成校安工程后续建设项目9100平方米,新建元宝山幼儿园5000平方米。高中实现免费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继续保持自治区、赤峰市领先水平。

  2013年元宝山区争取16个科技项目资金2080万元,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

  2013年元宝山区急救中心和宝山医院外科住院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元宝山区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13年元宝山区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15亿元,较上年增加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2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工伤保险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城镇低保月标准和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50元和139元。发放社会救助金1.5亿元。投入1827万元,为3.9万户低收入农户每户发放1吨取暖煤。旧小区节能改造2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200户,供应保障性住房421户,安置采煤沉陷区居民1050户。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5万元。

  2013年元宝山区编制了平庄城区2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平庄、

  元宝山两个城区重点地块修建性详规,完成五家镇镇域总体规划和3个重点村建设规划。投资2.5亿元,延伸改造红山路、银河街等7条城区街路;续建平庄乐园三期,规划建设古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增城区绿地21.4万平方米;完善供热、供水、排水管网41公里,升级改造平庄、元宝山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平庄三水源供水工程。美丽河镇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集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区内班线公交化改造全面完成。叶赤线、锦白线铁路扩能改造和平元一级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马家湾段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元宝山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建成通村油路32.9公里。稳步实施古山、元宝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恢复土地4495亩。

  元宝山历史悠久,有着发达的古代文明。

  这里有著名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境内名胜古迹较多,全区有文物点73处,其中红山文化遗址(前3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前3000年—前1500年)41处,辽代文物点23处;战国时期燕长城和塔子沟辽代白塔已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内五家镇解放战争时期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遗址、著名的古山战役纪念塔和平庄解放战争烈士陵园已成为人们游览和纪念圣地。

  元宝山区内有藏龙山森林公园、云杉路草原兴发工业园区、

  元宝山园中园、矿区公园、平庄街心公园五处,其中藏龙山森林公园已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牛头山游乐园区、大黑山森林公园、西旱河环城带状公园正在规划设计和分步建设中。

  岗更诺尔湖(汉译为恒久不竭之湖),岗更诺尔湖总面积17平方公里,水深15米,岗更诺尔湖南沿,浑善达克沙地北端有数眼泉水一年四季潺潺注入湖内,岗更诺尔湖西侧有一泓不起眼的达根诺尔,由此“湖”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汩汩流进岗更诺尔湖。

  赤峰铁马旅游开发公司主要着力于乌兰布统影视基地的文化开发和综合利用,有辽阔的草原、幽静的白桦林、世界珍稀树种沙地云杉;有包括滦河源头、金莲花滩在内的6万亩湿地;有历史文化遗迹:乌兰布统古战场、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佟国纲墓;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素有北京的后花园之称。

  《三国演义》、《康熙帝国》、《还珠格格》、《江湖奇侠传》、《汉武大帝》等多部影片曾在这里拍摄外景,留下了“草原电影城”的美誉。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

  2012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

  2013年元宝山镇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新农村整镇推进示范镇,大北海村、长胜村、王家店村和北台子村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10年兴隆庄村,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造林绿化“千家村”称号。

(来源:赤峰纪委监委)

农村基层是党联系群众最紧密、最直接的窗口,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松山区城子乡各方同向发力,采取切实举措,围绕解决突出问题,研究管用有效办法,积极作为,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干净正气的乡村政治生态。

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带班接访制度。将领导带班值班值宿和信访接待结合起来,班子成员每人一周信访接待,直接接访、答疑解惑,协调各站所和相关村做好政策解释和问题调处,直到群众满意而归为止。实行包村包信访制度。领导和干部包村包信访,对所包村的信访问题和重点信访户挨户排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每周五定期信访接待日制度,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每周五到所包村全天坐班接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问题,将矛盾消除在基层。发现问题线索直接转到乡纪委办理。实行重点信访问题责任到人制度。对重点信访户和久处不决的信访问题明确专人负责,保证人力、物力、财力,让包联领导和干部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化解信访问题,干部到信访户家里通过谈心交心、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提供就业增收办法、宣传解释政策等措施,近两年,成功化解了3批准备越级上访的群众和3名多年上访户信访问题。发挥妇联组织助力矛盾化解作用。乡妇联积极发挥妇联组织凝聚人、感召人的作用,20个村妇联每季度召开一次不设主席台、不设发言席、不限人数、不限时间的妇女恳谈会,恳谈会上,村妇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政策解释、谈心交流、协调沟通,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全乡20个村已组织妇女恳谈会138场次。下访工作开展以来,全乡共排查问题61个,解决矛盾问题105个。近两年,全乡信访问题逐年下降,截至2019年7月,乡信访办和纪委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上级转交办等信访事项41件,同比下降15%,无越级访、进京访发生。

加强学习宣传和制度建设。设计制作《“三务”公开干部学习卡》6期、《“三务”公开群众明白卡》3期、《“三务”公开案例警示卡》5期、《“三务”公开工作一册通》300本,让乡村干部人人懂公开、会公开,清楚不公开的后果;让群众了解应公开事项及公开情况,做到敢监督、会监督。制定了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项目、补贴七项公开制度和“三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促公开规范。实行“三务”公开“三三二”工作法。即“三步公开、三层监督、二个规范”。“三步公开”即:业务具体负责人提出公开事项;村两委或三委班子负责人审核签字,必要时乡站所负责人审核签字(乡级公开由分管领导审核);多渠道公开(网络平台、公开栏、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三层监督”即:“三务”公开办监督,通过公开平台或实地查看等形式,监督和指导公开情况;“群众监督”:公开内容接受群众广泛监督和意见建议,将处理结果公示反馈给群众;“纪委监督”:乡纪委每月下旬督查“三务”公开工作开展,做好督查记录,限期整改问题,必要时启动问责程序。“两个规范”即:一是公开档案规范。公开过程完成后,将审核签字的公开内容分类存档备查;二是公开过程留痕。总结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质疑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做法和教训,总结“三层监督”提出的问题及整改台帐,做好公开过程留痕。通过“三三二”工作法,解决了“应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公开不到位怎么办、群众有意见建议怎么办、公开怎么留痕、公开怎么不断改进”等六方面问题,确保公开无死角,群众满意百分百。抓典型示范带动促公开。在柳村和兴隆庄村建设“三务”公开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建设总结出了“三三二”工作法、提炼出“三务”公开操作流程图并在全乡推广使用。示范点建设了以“推进三务公开 加强廉政建设”为主题的“清风”长廊,长廊由初心梦想、使命担当、乡村振兴、清风化雨、清正家风、村规民约、和谐共建、“三务”公开、廉政文化等十部分组成,让乡村干部和群众在休闲之余感受廉政文化,了解“三务”公开,监督村级事务。截至目前,乡各站所办和20个村共录入“三务”公开信息4775条,其中党务公开530条、政务公开63条、村务公开1879条、补贴公开2303条。乡“三务”公开办每月编发“三务公开月通报”,对存在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及时、公开不全面问题点名道姓通报并限期整改。2019年,对存在公开问题的村干部廉政谈话5人,约谈村支部书记8人,全乡干部大会通报“三务”公开问题7次。防止了小微权力腐败以及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2018年以来,反映村干部的新问题线索明显下降,5名村干部主动向乡纪委交待违纪问题,并主动退回资金10余万元。

严格村级事务管理。切实把村级项目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扶贫资金使用、公共服务建设等纳入决策程序,最大限度激励和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把强农、惠农、富农项目实施、村干部廉洁履职等列为村干部履责述职、接受评议的主要内容。评议结果与村班子工资待遇和补贴奖励直接挂钩,促使村干部履职尽责。强化警示教育。两年来,城子乡结合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及党员警示教育大会5次,参加全区三级干部警示教育大会4次,制作廉政提醒卡6期2000余份,参观区警示教育基地2次,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家风教育,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形成不想腐的自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盯基层“微腐败”,扎实办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集中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018年以来,共初核完成问题线索34件,立案3件,审结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正在初核7件。

开展清风干部评选正向激励

在全乡开展“清风干部”评选活动,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在评选工作中突出“重实干,重廉政”的评定导向,坚持在“实”“廉”上下功夫,把积极投身于“三大攻坚战”、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干净廉洁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选出来。注重发动群众开展评选,切实做到活动过程中请群众评议,评选先进时请群众推荐,确保“清风干部”选得出、立得住,能够经受住干部群众检验,截至目前,10名清风干部脱颖而出。抓好评选的同时促评选成果的转化运用,与组织部门沟通配合,将评选结果应用到干部日常管理、培养、选拔等各方面,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干部推荐提拔重用,树立注重实干、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强化对清风干部典型事迹的宣传,通过弘扬正能量,聚集起服务群众、廉洁工作的高昂热情,让清明、清廉、清正的政治生态在全乡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马二利 王梦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兰察布市社保卡领取网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