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吃狗尾巴草吗?

  •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问:“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阳光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

    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20、从A、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21、 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及作用?(3分)

     22、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3分)                                     

     23、 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2015七上期末模拟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 (1-5每题2分,第6题每空1分,共18分)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示例:品童话经典,享阅读快乐。

8、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他不讲信用的本质。(对坏人行善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报酬的。)

9、示例: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1)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2)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①求石兽于水中 (  寻找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划船             )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       事物的道理、规律          ) 

 ④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荒唐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③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带走呢?                                                                          

④  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其中根本道理的人或事有很多呀。                                                                                

1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2分)

     一是 求之原地水中;二是求之下游;三是求之原地沙下;四是求之上游                                                                               

1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2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主观判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                                               

(三)说明文阅读(10分)

 15、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16、出现的地点不同:“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华”是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颜色不同:“晕”是内红外紫的光圈,“华”是内紫外红的光环。

17、不能删。因为“大多”起限制作用,在这里是指日华和月华大多数情况下都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但不等于全部是这样,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8、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19、“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

是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小男孩的窘迫、紧张。 20、A处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男孩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写小男孩的成功作铺垫。

或者   B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揭示了小男孩成功的原因。 21、含义:标题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作用:“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既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2、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在内容上,再次点题,揭示主旨。 23、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是他选定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目标,默默地努力。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共20分)

    儿子给我说:“爸,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要求我们每个人种一种粮食作物,观察它生根、发芽、生长的全过程,最后再写一篇作文。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现在的老师事可真多,我心想。

    在阳台正侍弄那盆辣椒的老父亲开口抢先回答了儿子,“孙子,这事你得问爷爷,爷爷种了一辈子地,你爸一直忙着上学、考试、进城,哪懂种庄稼的事啊!”

    老父亲是我在儿子上小学后接进城的,让他帮忙接送儿子上下学。离开了土地的父亲不会打太极也不会遛鸟,于是就在阳台上开起了荒。父亲找了很多花盆,种了辣椒、西红柿、韭菜等,还有一盆豇豆蔓爬满了防盗窗的铁栅栏,一尺多长的豇豆挂满了阳台。我总是说,爸,你也不种些花草,都种了一辈子庄稼了还没种够啊?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不比花草美吗?

    儿子跑过去问父亲,“爷爷,那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父亲一手提着花铲,一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爷爷帮你种几棵包谷,咋样?”老家把玉米习惯叫包谷。

    第二天,满手是泥土的儿子跑到书房,激动地给我说:“爸爸爸爸,爷爷在楼顶帮我种了几盆玉米,有两盆还是我亲手种的呢,过两天发芽了我领你去看。”

    父亲也进门了,边拍打身上的土边自言自语似地说:“城里这土没啥营养,还得好好给追肥。”

    儿子初学稼穑,每天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父亲是个耐心的人,每次都会乐呵呵地提了水和铲跟儿子一起上楼顶。

    过了几天,听儿子说楼顶的玉米已经发芽了。我终是没有上去看,忙。

    父亲每天都会往楼顶跑一趟,说着“都一尺高了”“没想到花盆里也会长出杂草来”之类的话。儿子隔三差五也会跟着父亲上到楼顶去。

    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还是坚持每天打理完他阳台的盆栽蔬菜后再去楼顶忙活一阵。

    儿子早都不上楼顶去了,过了那个新鲜劲了。父亲有时上楼顶去的时候会叫一声儿子,“走,看你的玉米走。”儿子总会懒洋洋地说:“爷爷,你去弄吧,等长棒子了你再叫我。”

    父亲并不在乎儿子的态度,也似乎早忘了这是当初给儿子种的观察苗。他自己倒乐在其中,每天还是边拍打身上的土边似自言自语地说着“都一人高了”“有两棵都抽穗了”之类的话。

    父亲毕竟老了,有天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在楼梯上闪了腰,在家里养了几天后,给我说:“我还是回老家去养吧,你们都要忙着上班,照顾我会影响你们工作。回老家让你妈伺候我,也方便,乡下空气也好,好得快。病好了我再来照顾孙子。”来城里这么久了,父亲应该也是想母亲想他的农活了,这是我事后才悟到的。

    父亲走的时候,给我和儿子说:“没事就去楼顶给那几棵包谷浇浇水疏疏土,估计快灌浆了,红缨子都长出来了。”

    我跟儿子都“嗯嗯”着。

    父亲走后,我和妻子只好把儿子送到了托管班。儿子忙他的学习,我和妻子开始忙各自的工作。

    有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楼顶的包谷应该快熟了吧,记得让铭铭掰棒子写作文啊。”铭铭是儿子的小名。其实父亲不知道,儿子的作文早都交了,不过不是写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他是根据网上的QQ农场的种菜经验写的。老师还给了他一个“优”,说是虽然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却能大胆独辟蹊径。

    接完电话,我给儿子说:“铭铭,爷爷让我提醒你掰玉米棒子呢!”儿子兴奋地说:“哦,我差点都忘了自己种的那几棵玉米了。”其实,我也忘了。

    儿子兴高采烈地找来一个小篮子,非要拉着我去楼顶掰棒子。

    来到楼顶,我们傻眼了。那几棵玉米早已枯萎发黄,盆子的土早已干结开裂,那秆腰的棒子空瘪瘪的。

    我们真傻,快一月多都没有得到照顾的玉米,怎么会给我丰收的景象呢?从父亲种下粒到长成苗,我终是一次都没有上过楼,对于它们的生长,我都是从父亲的自言自语里了解。

    看着枯黄的玉米,我突然想到了父亲,那个我整天忙得都顾不上好好陪着说几句话的老人,就像这几棵被我遗忘了的玉米……

    我给儿子说:“走,周末回老家,看看你爷爷奶奶去。”(选自《山东文学》2014年10期)

    1.文章以玉米为线索展开,请根据文意,完成下表。(4分)

    儿子老师布置作文,种玉米

    父亲回家,儿子忘记玉米

    2.请说说文章第段中“这是我事后才悟到的”的具体含义。(4分)

    3.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①那几棵玉米早已枯萎发黄,盆子的土早已干结开裂,那秆腰的棒子空瘪瘪的。

    ②那个我整天忙得都顾不上好好陪着说几句话的老人,就像这几棵被我遗忘了的玉米。

    4.文中的父亲有何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云南红河州弥阳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问:“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阳光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

    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2.从A、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3. 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及作用?(3分)


    4.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3分)


    5.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


    记叙文阅读(2013,十堰市中考模拟卷)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从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5.本文主要的写法是什么?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为母亲洗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木床上,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作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劳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香木热水,掺和着飘柔香波。轻轻搓揉着,漂洗着,涤尽发际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鬓上每一粒砂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她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3岁丧父,9岁失慈,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讨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是睁眼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登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轻轻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解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的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吸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得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供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心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都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第(2)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临终时

    A.母亲已是奄奄一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B.母亲已经无力为孩子做些什么。

    C.母亲临终时非常坦然安静、无悔无憾的心态。

    D.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应感到幸福。

    2.第(4)第(5)两段写为母亲洗发,其中有个句子“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这句话

    A.运用象征手法概括了母亲生命的历程。 

    B.母亲曾经年轻过,美丽过。

    3.第(6)至第(8)段写为母亲洗手脚,重点写了母亲脚上的伤疤,其作用是

    A.表现母亲很勤劳,很能干。

    B.表现做子女的面对母亲很是愧疚。

    C.表现了母亲为培养了女,使子女成才所付出的艰辛。

    D.表现母亲很男性的一面。

    4.第(9)段写为母亲洗身,段末的问句所表达的真实用意是

    B.我虽已长大,但仍有稚气的一面。

    D.希望能再次享受母亲的温存、抚爱。

    5.对这篇散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为母亲临终时的沐浴,表现了母亲苦难而坚强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对子女伟大、广博的爱心。

    B.文章善于组织材料,作者围绕“最后的沐浴”这根主线,将能表现母亲品格的有关材料作合理的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C.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活泼轻快,但感情真挚、深沉,字垦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D.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篇文章所记所叙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这两句诗的诠释。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过一场秋雨,天放晴了。午后我和妻子在京郊的田野里闲走。我们没有目的地,随便在山脚和田间的小路上漫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山是青山,高处以松树为主,低处才是果园和多种杂树。霜降的节气过了,杂树的树叶已经有所变化,有黄有红有紫,呈现的是斑斓之色。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走了,玉米棵子有的被放倒,有的还在田里站立着。躺在地里的玉米棵子经雨水一淋,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气息。田边的牵牛花儿正在开放,越是到了秋天,它们的喇叭花儿开得越密,色彩愈加艳丽。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块小菜园在收过庄稼的地头显现出来,小菜园里辣椒的叶子还绿鲜着,辣椒却是红的,欲滴的样子。还有坡坎处大片大片的芦荻花。芦荻花的花穗是银灰色,在秋阳的照耀下闪射着银色的光芒。我和妻子各采了一些芦荻花,合在一起,扯一根草茎扎起来,就是一把膨大的花束。妻子把花束的花头在脸上触了触,说真软和。

    来到一块割过豆子的地边,我提出到地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拾到豆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每年秋天都到地里拾豆子。妻子小时候生活在矿区,她也有过到附近农村田地里挖野菜、溜红薯的经历。加上她后来当过知青,下乡插过队,我们对田地里土生土长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兴趣。下过雨的田地有些暄,有些陷脚,我们一踏进地里,鞋上就沾了泥。既然想拾豆子,就不能怕鞋上沾泥。豆子收割得很干净,乍一看只见豆茬,还有聚集在垄沟里的一些豆叶。但不管豆子收割得再干净,总会有一些豆粒在事先炸开的豆角里跳将出来,散落在地上,并埋在浮土里。妻子先发现了一粒豆子,捏在手上给我看,很欣喜的样子。我发现的豆子比她还多,我一下子拾到了三粒豆子。我从随身挎着的背包里翻出一个塑料口袋,把我们拾到的豆子集中放在塑料袋里。若不是下雨,这些小小的黄豆粒是很难被发现的。黄豆粒大概也不愿被埋没,它们盼着:给我雨,给我水!雨下来了,雨水拨开了浮土,淋在豆粒身上,豆粒很快便以又白又胖的姿态呈现出来。被雨水淋湿的豆叶巴巴地贴在地上,散发的是一股股糟香。用手搂开垄沟里的豆叶,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叫出好来。因为豆叶下面往往藏着一窝白胖喜人的豆粒。覆盖着的豆叶让我想起玩把戏的人常用的一块布单,布单一掀开,说声变,把戏就变了出来。这里的把戏是豆粒。

    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我们只是欣赏它,没有招惹它。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长长的鸡啼,随着鸡啼传过来的似乎还有缕缕炊烟味儿。我对妻子感叹说:好久没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听来真是亲切。妻子说我是老农民。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个农民。

    我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拾豆子的事。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到西南地里去拾豆子。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到地里拾豆子的小孩子恐怕有几十个,我们一来到地里,一看到被雨水淋得膨胀起来的豆子,就把冷忘记了。拾豆子的小孩子太多,我那天拾的豆子并不多,该回家吃早饭时,我拾到的豆粒只有半茶缸。而我的两个姐姐提的是竹篮子,她们拾到的豆子都比我多得多。母亲看到了,会不会嫌我拾得少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我拾到的豆粒,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交换了一些豆角子。我把占地方的豆角子垫在茶缸子下面,把豆粒盖在上面,这样一来,从表面看,豆粒几乎是一茶缸,就显得多了。湿豆子需要晾,两个姐姐一回到家,就把拾到的豆子倒在堂屋当门的地上了。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认为我做下了一件错事,还是严重的错事。母亲说我从小就这么不诚实,长大了不知怎么哄人呢。为了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母亲不仅严厉地骂了我,还对我作了处罚,不许我吃早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只要一看到豆子,或只要一提到豆子,我都会联想起这件事。在地里拾着豆子,我又对妻子讲起了这件事。母亲已去世多年,一说到母亲,我眼里顿时泪花花的。

    我和妻子心里都清楚,我们踩着湿地在地里拾豆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家缺豆子。人家送给我们挺好的豆子,我们拿回家就放下了,老也想不起吃。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

    话虽然这么说,这次我和妻子共同拾回的半塑料袋子豆子,我可舍不得随手丢弃。把豆子拿回家,我用清水洗了两遍,当晚熬粥时,就把豆子放到锅里去了。您别说,自己拾回的豆子吃起来就是香,就是好吃。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

    (2)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3.文中“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句文采飞扬,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4.文章前三段作者通过描写农村景物表达着自己对农家生活的特殊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生活怎样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种情感)(4分)

    5.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小时候拾豆子的往事,此处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6.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下面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1)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

    (2)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

    7.“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这里“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具体指的是哪那些内容?(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过一场秋雨,天放晴了。午后我和妻子在京郊的田野里闲走。我们没有目的地,随便在山脚和田间的小路上漫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山是青山,高处以松树为主,低处才是果园和多种杂树。霜降的节气过了,杂树的树叶已经有所变化,有黄有红有紫,呈现的是斑斓之色。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走了,玉米棵子有的被放倒,有的还在田里站立着。躺在地里的玉米棵子经雨水一淋,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气息。田边的牵牛花儿正在开放,越是到了秋天,它们的喇叭花儿开得越密,色彩愈加艳丽。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块小菜园在收过庄稼的地头显现出来,小菜园里辣椒的叶子还绿鲜着,辣椒却是红的,欲滴的样子。还有坡坎处大片大片的芦荻花。芦荻花的花穗是银灰色,在秋阳的照耀下闪射着银色的光芒。我和妻子各采了一些芦荻花,合在一起,扯一根草茎扎起来,就是一把膨大的花束。妻子把花束的花头在脸上触了触,说真软和。
    来到一块割过豆子的地边,我提出到地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拾到豆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每年秋天都到地里拾豆子。妻子小时候生活在矿区,她也有过到附近农村田地里挖野菜、溜红薯的经历。加上她后来当过知青,下乡插过队,我们对田地里土生土长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兴趣。下过雨的田地有些暄,有些陷脚,我们一踏进地里,鞋上就沾了泥。既然想拾豆子,就不能怕鞋上沾泥。豆子收割得很干净,乍一看只见豆茬,还有聚集在垄沟里的一些豆叶。但不管豆子收割得再干净,总会有一些豆粒在事先炸开的豆角里跳将出来,散落在地上,并埋在浮土里。妻子先发现了一粒豆子,捏在手上给我看,很欣喜的样子。我发现的豆子比她还多,我一下子拾到了三粒豆子。我从随身挎着的背包里翻出一个塑料口袋,把我们拾到的豆子集中放在塑料袋里。若不是下雨,这些小小的黄豆粒是很难被发现的。黄豆粒大概也不愿被埋没,它们盼着:给我雨,给我水!雨下来了,雨水拨开了浮土,淋在豆粒身上,豆粒很快便以又白又胖的姿态呈现出来。被雨水淋湿的豆叶巴巴地贴在地上,散发的是一股股糟香。用手搂开垄沟里的豆叶,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叫出好来。因为豆叶下面往往藏着一窝白胖喜人的豆粒。覆盖着的豆叶让我想起玩把戏的人常用的一块布单,布单一掀开,说声变,把戏就变了出来。这里的把戏是豆粒。
    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我们只是欣赏它,没有招惹它。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长长的鸡啼,随着鸡啼传过来的似乎还有缕缕炊烟味儿。我对妻子感叹说:好久没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听来真是亲切。妻子说我是老农民。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个农民。
    我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拾豆子的事。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到西南地里去拾豆子。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到地里拾豆子的小孩子恐怕有几十个,我们一来到地里,一看到被雨水淋得膨胀起来的豆子,就把冷忘记了。拾豆子的小孩子太多,我那天拾的豆子并不多,该回家吃早饭时,我拾到的豆粒只有半茶缸。而我的两个姐姐提的是竹篮子,她们拾到的豆子都比我多得多。母亲看到了,会不会嫌我拾得少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我拾到的豆粒,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交换了一些豆角子。我把占地方的豆角子垫在茶缸子下面,把豆粒盖在上面,这样一来,从表面看,豆粒几乎是一茶缸,就显得多了。湿豆子需要晾,两个姐姐一回到家,就把拾到的豆子倒在堂屋当门的地上了。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认为我做下了一件错事,还是严重的错事。母亲说我从小就这么不诚实,长大了不知怎么哄人呢。为了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母亲不仅严厉地骂了我,还对我作了处罚,不许我吃早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只要一看到豆子,或只要一提到豆子,我都会联想起这件事。在地里拾着豆子,我又对妻子讲起了这件事。母亲已去世多年,一说到母亲,我眼里顿时泪花花的。
    我和妻子心里都清楚,我们踩着湿地在地里拾豆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家缺豆子。人家送给我们挺好的豆子,我们拿回家就放下了,老也想不起吃。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
    话虽然这么说,这次我和妻子共同拾回的半塑料袋子豆子,我可舍不得随手丢弃。把豆子拿回家,我用清水洗了两遍,当晚熬粥时,就把豆子放到锅里去了。您别说,自己拾回的豆子吃起来就是香,就是好吃。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

    (2)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

    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小题3】文中“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句文采飞扬,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小题4】文章前三段作者通过描写农村景物表达着自己对农家生活的特殊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生活怎样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种情感)(4分)
    【小题5】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小时候拾豆子的往事,此处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6】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下面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1)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
    (2)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
    【小题7】“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这里“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具体指的是哪那些内容?(4分)

  • 科目: 来源: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下过一场秋雨,天放晴了。午后我和妻子在京郊的田野里闲走。我们没有目的地,随便在山脚和田间的小路上漫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山是青山,高处以松树为主,低处才是果园和多种杂树。霜降的节气过了,杂树的树叶已经有所变化,有黄有红有紫,呈现的是斑斓之色。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走了,玉米棵子有的被放倒,有的还在田里站立着。躺在地里的玉米棵子经雨水一淋,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气息。田边的牵牛花儿正在开放,越是到了秋天,它们的喇叭花儿开得越密,色彩愈加艳丽。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块小菜园在收过庄稼的地头显现出来,小菜园里辣椒的叶子还绿鲜着,辣椒却是红的,欲滴的样子。还有坡坎处大片大片的芦荻花。芦荻花的花穗是银灰色,在秋阳的照耀下闪射着银色的光芒。我和妻子各采了一些芦荻花,合在一起,扯一根草茎扎起来,就是一把膨大的花束。妻子把花束的花头在脸上触了触,说真软和。
    来到一块割过豆子的地边,我提出到地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拾到豆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每年秋天都到地里拾豆子。妻子小时候生活在矿区,她也有过到附近农村田地里挖野菜、溜红薯的经历。加上她后来当过知青,下乡插过队,我们对田地里土生土长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兴趣。下过雨的田地有些暄,有些陷脚,我们一踏进地里,鞋上就沾了泥。既然想拾豆子,就不能怕鞋上沾泥。豆子收割得很干净,乍一看只见豆茬,还有聚集在垄沟里的一些豆叶。但不管豆子收割得再干净,总会有一些豆粒在事先炸开的豆角里跳将出来,散落在地上,并埋在浮土里。妻子先发现了一粒豆子,捏在手上给我看,很欣喜的样子。我发现的豆子比她还多,我一下子拾到了三粒豆子。我从随身挎着的背包里翻出一个塑料口袋,把我们拾到的豆子集中放在塑料袋里。若不是下雨,这些小小的黄豆粒是很难被发现的。黄豆粒大概也不愿被埋没,它们盼着:给我雨,给我水!雨下来了,雨水拨开了浮土,淋在豆粒身上,豆粒很快便以又白又胖的姿态呈现出来。被雨水淋湿的豆叶巴巴地贴在地上,散发的是一股股糟香。用手搂开垄沟里的豆叶,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叫出好来。因为豆叶下面往往藏着一窝白胖喜人的豆粒。覆盖着的豆叶让我想起玩把戏的人常用的一块布单,布单一掀开,说声变,把戏就变了出来。这里的把戏是豆粒。
    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我们只是欣赏它,没有招惹它。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长长的鸡啼,随着鸡啼传过来的似乎还有缕缕炊烟味儿。我对妻子感叹说:好久没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听来真是亲切。妻子说我是老农民。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个农民。
    我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拾豆子的事。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到西南地里去拾豆子。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到地里拾豆子的小孩子恐怕有几十个,我们一来到地里,一看到被雨水淋得膨胀起来的豆子,就把冷忘记了。拾豆子的小孩子太多,我那天拾的豆子并不多,该回家吃早饭时,我拾到的豆粒只有半茶缸。而我的两个姐姐提的是竹篮子,她们拾到的豆子都比我多得多。母亲看到了,会不会嫌我拾得少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我拾到的豆粒,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交换了一些豆角子。我把占地方的豆角子垫在茶缸子下面,把豆粒盖在上面,这样一来,从表面看,豆粒几乎是一茶缸,就显得多了。湿豆子需要晾,两个姐姐一回到家,就把拾到的豆子倒在堂屋当门的地上了。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认为我做下了一件错事,还是严重的错事。母亲说我从小就这么不诚实,长大了不知怎么哄人呢。为了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母亲不仅严厉地骂了我,还对我作了处罚,不许我吃早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只要一看到豆子,或只要一提到豆子,我都会联想起这件事。在地里拾着豆子,我又对妻子讲起了这件事。母亲已去世多年,一说到母亲,我眼里顿时泪花花的。
    我和妻子心里都清楚,我们踩着湿地在地里拾豆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家缺豆子。人家送给我们挺好的豆子,我们拿回家就放下了,老也想不起吃。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
    话虽然这么说,这次我和妻子共同拾回的半塑料袋子豆子,我可舍不得随手丢弃。把豆子拿回家,我用清水洗了两遍,当晚熬粥时,就把豆子放到锅里去了。您别说,自己拾回的豆子吃起来就是香,就是好吃。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
    (2)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小题3】文中“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句文采飞扬,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小题4】文章前三段作者通过描写农村景物表达着自己对农家生活的特殊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生活怎样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种情感)(4分)
    【小题5】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小时候拾豆子的往事,此处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6】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下面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1)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
    (2)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
    【小题7】“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这里“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具体指的是哪那些内容?(4分)

  • 科目:简单 来源:2014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下过一场秋雨,天放晴了。午后我和妻子在京郊的田野里闲走。我们没有目的地,随便在山脚和田间的小路上漫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山是青山,高处以松树为主,低处才是果园和多种杂树。霜降的节气过了,杂树的树叶已经有所变化,有黄有红有紫,呈现的是斑斓之色。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走了,玉米棵子有的被放倒,有的还在田里站立着。躺在地里的玉米棵子经雨水一淋,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气息。田边的牵牛花儿正在开放,越是到了秋天,它们的喇叭花儿开得越密,色彩愈加艳丽。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块小菜园在收过庄稼的地头显现出来,小菜园里辣椒的叶子还绿鲜着,辣椒却是红的,欲滴的样子。还有坡坎处大片大片的芦荻花。芦荻花的花穗是银灰色,在秋阳的照耀下闪射着银色的光芒。我和妻子各采了一些芦荻花,合在一起,扯一根草茎扎起来,就是一把膨大的花束。妻子把花束的花头在脸上触了触,说真软和。

    来到一块割过豆子的地边,我提出到地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拾到豆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每年秋天都到地里拾豆子。妻子小时候生活在矿区,她也有过到附近农村田地里挖野菜、溜红薯的经历。加上她后来当过知青,下乡插过队,我们对田地里土生土长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兴趣。下过雨的田地有些暄,有些陷脚,我们一踏进地里,鞋上就沾了泥。既然想拾豆子,就不能怕鞋上沾泥。豆子收割得很干净,乍一看只见豆茬,还有聚集在垄沟里的一些豆叶。但不管豆子收割得再干净,总会有一些豆粒在事先炸开的豆角里跳将出来,散落在地上,并埋在浮土里。妻子先发现了一粒豆子,捏在手上给我看,很欣喜的样子。我发现的豆子比她还多,我一下子拾到了三粒豆子。我从随身挎着的背包里翻出一个塑料口袋,把我们拾到的豆子集中放在塑料袋里。若不是下雨,这些小小的黄豆粒是很难被发现的。黄豆粒大概也不愿被埋没,它们盼着:给我雨,给我水!雨下来了,雨水拨开了浮土,淋在豆粒身上,豆粒很快便以又白又胖的姿态呈现出来。被雨水淋湿的豆叶巴巴地贴在地上,散发的是一股股糟香。用手搂开垄沟里的豆叶,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叫出好来。因为豆叶下面往往藏着一窝白胖喜人的豆粒。覆盖着的豆叶让我想起玩把戏的人常用的一块布单,布单一掀开,说声变,把戏就变了出来。这里的把戏是豆粒。

    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我们只是欣赏它,没有招惹它。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长长的鸡啼,随着鸡啼传过来的似乎还有缕缕炊烟味儿。我对妻子感叹说:好久没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听来真是亲切。妻子说我是老农民。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个农民。

    我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拾豆子的事。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到西南地里去拾豆子。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到地里拾豆子的小孩子恐怕有几十个,我们一来到地里,一看到被雨水淋得膨胀起来的豆子,就把冷忘记了。拾豆子的小孩子太多,我那天拾的豆子并不多,该回家吃早饭时,我拾到的豆粒只有半茶缸。而我的两个姐姐提的是竹篮子,她们拾到的豆子都比我多得多。母亲看到了,会不会嫌我拾得少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我拾到的豆粒,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交换了一些豆角子。我把占地方的豆角子垫在茶缸子下面,把豆粒盖在上面,这样一来,从表面看,豆粒几乎是一茶缸,就显得多了。湿豆子需要晾,两个姐姐一回到家,就把拾到的豆子倒在堂屋当门的地上了。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认为我做下了一件错事,还是严重的错事。母亲说我从小就这么不诚实,长大了不知怎么哄人呢。为了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母亲不仅严厉地骂了我,还对我作了处罚,不许我吃早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只要一看到豆子,或只要一提到豆子,我都会联想起这件事。在地里拾着豆子,我又对妻子讲起了这件事。母亲已去世多年,一说到母亲,我眼里顿时泪花花的。

    我和妻子心里都清楚,我们踩着湿地在地里拾豆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家缺豆子。人家送给我们挺好的豆子,我们拿回家就放下了,老也想不起吃。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

    话虽然这么说,这次我和妻子共同拾回的半塑料袋子豆子,我可舍不得随手丢弃。把豆子拿回家,我用清水洗了两遍,当晚熬粥时,就把豆子放到锅里去了。您别说,自己拾回的豆子吃起来就是香,就是好吃。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

    (2)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3.文中“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句文采飞扬,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4.文章前三段作者通过描写农村景物表达着自己对农家生活的特殊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生活怎样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种情感)(4分)

    5.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小时候拾豆子的往事,此处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6.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下面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1)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

    (2)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

    7.“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这里“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具体指的是哪那些内容?(4分)

  • 科目:3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下过一场秋雨,天放晴了。午后我和妻子在京郊的田野里闲走。我们没有目的地,随便在山脚和田间的小路上漫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山是青山,高处以松树为主,低处才是果园和多种杂树。霜降的节气过了,杂树的树叶已经有所变化,有黄有红有紫,呈现的是斑斓之色。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走了,玉米棵子有的被放倒,有的还在田里站立着。躺在地里的玉米棵子经雨水一淋,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气息。田边的牵牛花儿正在开放,越是到了秋天,它们的喇叭花儿开得越密,色彩愈加艳丽。有的牵牛花儿把

    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块小菜园在收过庄稼的地头显现出来,小菜园里辣椒的叶子还绿鲜着,辣椒却是红的,欲滴的样子。还有坡坎处大片大片的芦荻花。芦荻花的花穗是银灰色,在秋阳的照耀下闪射着银色的光芒。我和妻子各采了一些芦荻花,合在一起,扯一根草茎扎起来,就是一把膨大的花束。妻子把花束的花头在脸上触了触,说真软和。

      来到一块割过豆子的地边,我提出到地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拾到豆子。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每年秋天都到地里拾豆子。妻子小时候生活在矿区,她也有过到附近农村田地里挖野菜、溜红薯的经历。加上她后来当过知青,下乡插过队,我们对田地里土生土长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兴趣。下过雨的田地有些暄,有些陷脚,我们一踏进地里,鞋上就沾了泥。既然想拾豆子,就不能怕鞋上沾泥。豆子收割得很干净,乍一看只见豆茬,还有聚集在垄沟里的一些豆叶。但不管豆子收割得再干净,总会有一些豆粒在事先炸开的豆角里跳将出来,散落在地上,并埋在浮土里。妻子先发现了一粒豆子,捏在手上给我看,很欣喜的样子。我发现的豆子比她还多,我一下子拾到了三粒豆子。我从随身挎着的背包里翻出一个塑料口袋,把我们拾到的豆子集中放在塑料袋里。若不是下雨,这些小小的黄豆粒是很难被发现的。黄豆粒大概也不愿被埋没,它们盼着:给我雨,给我水!雨下来了,雨水拨开了浮土,淋在豆粒身上,豆粒很快便以又白又胖的姿态呈现出来。被雨水淋湿的豆叶巴巴地贴在地上,散发的是一股股糟香。用手搂开垄沟里的豆叶,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叫出好来。因为豆叶下面往往藏着一窝白胖喜人的豆粒。覆盖着的豆叶让我想起玩把戏的人常用的一块布单,布单一掀开,说声变,把戏就变了出来。这里的把戏是豆粒。

      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蜗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蜗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了。我们只是欣赏它,没有招惹它。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长长的鸡啼,随着鸡啼传过来的似乎还有缕缕炊烟味儿。我对妻子感叹说:好久没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听来真是亲切。妻子说我是老农民。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个农民。

      我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拾豆子的事。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到西南地里去拾豆子。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到地里拾豆子的小孩子恐怕有几十个,我们一来到地里,一看到被雨水淋得膨胀起来的豆子,就把冷忘记了。拾豆子的小孩子太多,我那天拾的豆子并不多,该回家吃早饭时,我拾到的豆粒只有半茶缸。而我的两个姐姐提的是竹篮子,她们拾到的豆子都比我多得多。母亲看到了,会不会嫌我拾得少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我拾到的豆粒,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交换了一些豆角子。我把占地方的豆角子垫在茶缸子下面,把豆粒盖在上面,这样一来,从表面看,豆粒几乎是一茶缸,就显得多了。湿豆子需要晾,两个姐姐一回到家,就把拾到的豆子倒在堂屋当门的地上了。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认为我做下了一件错事,还是严重的错事。母亲说我从小就这么不诚实,长大了不知怎么哄人呢。为了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母亲不仅严厉地骂了我,还对我作了处罚,不许我吃早饭。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只要一看到豆子,或只要一提到豆子,我都会联想起这件事。在地里拾着豆子,我又对妻子讲起了这件事。母亲已去世多年,一说到母亲,我眼里顿时泪花花的。

      我和妻子心里都清楚,我们踩着湿地在地里拾豆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家缺豆子。人家送给我们挺好的豆子,我们拿回家就放下了,老也想不起吃。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

      话虽然这么说,这次我和妻子共同拾回的半塑料袋子豆子,我可舍不得随手丢弃。把豆子拿回家,我用清水洗了两遍,当晚熬粥时,就把豆子放到锅里去了。您别说,自己拾回的豆子吃起来就是香,就是好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一只大腹便便的螳螂,立在一棵豆茬上,做的是张牙舞爪的样子。

    (2)尽管我把拾到的豆子跟两个姐姐拾到的豆子倒在了一起,我弄虚作假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3.文中“有的牵牛花儿把“喇叭”牵到酸枣树的最高处,仿佛在对天鸣奏。结满红珊瑚珠一样的酸枣树,似乎并不反对牵牛在它们头顶吹‘喇叭’,或许它们正想借力宣传自己的果实呢。”一句文采飞扬,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4.文章前三段作者通过描写农村景物表达着自己对农家生活的特殊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生活怎样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种情感)

    5.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小时候拾豆子的往事,此处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下面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没有风,天蓝得有些高远。我和妻子在地里低头寻觅,黄黄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一只灰色的蚂蚱从我脚前飞起来,发出细碎的响声。蚂蚱没飞多远,便停了下来。

    (2)天气阴冷,不时还有雨丝飘下来,我们身上直打哆嗦。

    7.“我们不在意豆子本身的价值,我们拾起的是一种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这里“比豆子宝贵得多的精神性的东西”具体指的是哪那些内容?

    前天和朋友到虾池钓鱼,收获不大,只钓了几条梭鱼和2、3斤大头鱼,鱼总也不上钩,闲着无聊,便走到海挡上面的树丛中瞧瞧,忽然听见树丛深处传来一声声昆虫的叫声,屏气凝神,仔细一听,原来是一种名为“叫蚂蚱”的昆虫发出的声响。提起这种昆虫,我记得小时侯农村的树丛或草丛中很多,尤其在夏秋季节,放暑假或休礼拜的时候,我经常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到田野里割草,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猪,猪食的来源大多就靠野菜野草,我们在割野菜的时候,经常会在玉米叶或高粱杆上捉到“叫蚂蚱”,有时一捉就是好几只,回到家里,将它放在用高粱杆皮作成的圆形笼子里,在笼子里放几片“倭瓜”花,可以养活好多天,天晴的时候,将笼子挂在院子中的晾衣架上,“叫蚂蚱”就会振动翅膀,发出一连串“瞿瞿瞿瞿”的叫声,声音清脆洪亮,逗引的我们这些孩子们围着笼子拍手跺脚,又笑又跳,快乐到了极点。
    站在海挡上,听见“叫蚂蚱”诱人的叫声,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按捺不住好奇,循着叫声,匍匐身子,蹑手蹑脚地一点一点向发出声响的草棵靠近。“叫蚂蚱”这种东西很机灵,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立马躲进草丛深处,难觅其踪。今天运气不错,我已经发现了一只“叫蚂蚱”,它正趴在“芨芨草”的叶子上,使劲振动翅膀,快乐地引吭高歌,似乎一点也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我越靠越近,屏住呼吸,眼睛死死地盯住“叫蚂蚱”栖身的那片草叶,“叫蚂蚱”好象发现了我的动静,开始一点点向草叶背面挪动,可能想逃走,机不可失,不能再磨蹭了,我“腾”地一下挺起身来,张开两只大手,左右合拢,将那片草叶紧紧地攥在掌心......真的,我真的捉到了一只“叫蚂蚱”,我感觉到了那只“叫蚂蚱”在我的手心里使劲窜动,劲头很大,而且还用它那对强有力的下颚使劲地啃咬我的掌心,我可劲地合拢双手,连大气都不敢出,好象捧着一个宝物,生怕它一下子飞走。我匆匆地跑回车里,将它放入一个空的矿泉水瓶中,紧紧地拧上瓶盖,为了怕它闷死,我又在瓶盖上面用刀子钻了几个小眼儿,看着这只“叫蚂蚱”在瓶子里活蹦乱跳的样子,我的心才平静下来。
   回到家里,我赶紧招呼儿子快来瞧瞧这只稀罕物,儿子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玩意儿,围着“叫蚂蚱”问这问那,一幅好奇的样子。这只“叫蚂蚱”身长大约2寸,通体碧绿,绿得好象要滴下水来,头上长着两条细细的触须,不停地上下左右摇摆,两只褐色的眼睛晶莹发亮,用手一摸,非常光滑,肥大的肚子上面长有一道道横棱,好象是拼接起来的,足足占了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二,也不知道里面是不是装满了好吃的东西,肚子上面是一对透明的薄如蝉翼的翅膀,最醒目的还是肚子旁边的那两条大腿,呈“之”字形,显得非常粗壮有力,上面布满倒刺,一蹬一蹬地,使劲地上窜下跳,看来是在瓶子里呆的时间长了,憋的难受,想赶快从里面逃出来。我和儿子拿来剪刀,将瓶底剪开,轻轻地将这只“叫蚂蚱”从瓶子里掏出来,可是回头一想,放在哪里好呢?这个东西非常好动,而且又要天天吃草,家里可没有养它的地方。哎,一抬头,我发现了书桌上面摆放的那盆吊兰,长的葱葱郁郁的,叶子足有一米长,快搭拉到地上了,这不正是个养“叫蚂蚱”的好地方吗?我赶紧松开手,轻轻地将“叫蚂蚱”放在吊兰的叶子上,看来这只“叫蚂蚱”真的是憋得太难受了,我刚一松手,它就“蹭”地一下跳进吊兰茂密的叶子深处,再也看不见了......
    隔了几个小时,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突然听见一种异样的声音,起初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只“叫蚂蚱”在叫,我们赶紧走到那盆吊兰前,抬头一看,只见那只“叫蚂蚱”趴在一片细长的叶子上,头朝着窗户,面对着一缕透窗而入的夏日夕阳,起劲地振动着翅膀,正在兴奋地大声歌唱呢!
    使劲地歌唱吧,“叫蚂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她值得你为她歌唱!


小时候经常去野地里捉来,拿一根狗尾巴串起来,串成一串串~




蝗虫能吃吗(蝗虫好吃不好吃)

日期: 22:11:56来源:物联中国 作者:

蝗虫是学名,土名叫蚂蚱。蚂蚱非常好吃,这个问答勾起了我儿时的美好回忆!

很久很久以前,每年到了金秋的季节,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间撒野,像滴蒜苔一样,拎起几根狗尾巴草,因为它头大、茎细,适合于穿过蚂蚱那硬硬的后围脖,然后还不会脱落。一会儿的功夫就可以捉到许多串,捉的多了就会有些“洋心”,只要母的不要公的,是公是母,可以从腹部的尾端上的凸凹上分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母蚂蚱是一个典型的“大肚婆“。如果能捉到那种两头尖尖,个大腹圆的“老扁担”,还有一种“老骚婆”,心里更是特别的十二分地欢喜。

每当感觉到足够能大歺一顿的时候,就在田梗边挖一个坑,找来柴火,掏出从家里偷来的“洋火”,把它点燃。先把一串一串的蚂蚱放在火?焰的上方燎,把它们的翅膀先烧掉,以防止它们逃跑。然后再扔进火堆里烤一烤,再用土埋上,焖一会后就可以扒开,享受这些美味佳肴!

母蚂蚱的肚子里有许多黄色的卵,像是蟹黄一样喷鼻的香,我们每次都吃得满嘴流油,两腮还沾满了黑色的草木灰……题主的问题使老妪忆起了那些金色的童年,所以我痴痴地回答说:好吃!太好吃了!!而且还会让人无穷地回味。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物联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虫子吃狗尾巴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