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打甜蜜素违法吗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秋天是各类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关于水果,最近网上传言说吃起来非常甜的水果,很可能是打了甜蜜素。 甜蜜素其实是一种常用甜味剂,但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我国相关规定,甜蜜素是禁止在水果中使用的。那么水果打了甜蜜素这种传言是不是真的呢?

记者 高航:这是从市面上买来的甜蜜素,食品添加剂。现在我们用热水把甜蜜素化开。分别注射到苹果、橘子和梨当中。

现在我左手边的苹果、梨、橘子是注射过甜蜜素的,右手边的是没有注射过的,放置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一下有什么对比变化。

一个小时以后,注射过甜蜜素的水果表面有很明显的针孔,切开苹果和梨,可以看到针孔周围发生了明显的变质,颜色都不一样了。而橘子注射过甜蜜素的部位周围相比其他变得很软,而且橘子是一瓣一瓣的,注射甜蜜素也只是注射到其中一瓣上,对其他部位是没有影响的。

石家庄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李栓群:甜蜜素,它的作用呢主要是溶解于水,而搀和到食品里边去,这种添加剂它发出一定的甜度,但是在水果里边 水果是果肉,是纤维素,当甜蜜素注射到里边,注射到里边, 只是小范围的能够发甜,而且是发苦的甜。

如果说注射甜蜜素的方法行不通,那有没有可能把甜蜜素喷洒到水果表面,增加水果的甜度呢?

现在我们把调好的甜蜜素喷洒到水果表面,放置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记者 高航:我们看到啊,这个苹果、梨和橘子表面有了很明显的结晶。现在我们把水果切开来看一下。

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苹果表面有很明显的结晶,但是水果内部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

通过实验证明和专家解读,我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网络上传播的水果打了甜蜜素的说法明显是不靠谱的!大量水果注射甜蜜素就会变质,种植过程中往水果表面喷洒甜蜜素也不能吸收。

核心提示:水果注射甜蜜素?喷过膨大剂的猕猴桃不能吃?无籽葡萄和打避孕药小孩子吃了早熟?朋友圈别转谣言了好吗?

秋天是各类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关于水果网络上流传着一段果农自曝“水果打了甜蜜素”“无籽葡萄蘸了避孕药”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大量关注。该视频以偷拍的视角分别记录了两位果农的自述,还附上字幕点评称“这些人……坏死了,为了挣钱什么也干得出”,号召网友们进行转发,让这些不法商贩受到制裁。

自称是水果商贩的人,说出了“不少惊人的内幕”,其实都是文盲瞎扯淡

就是用药水喷一下 西瓜 橘子 柚子 橙子 好多好多水果 都是这样吃水果 不能说吃抢早的 只能吃最晚期的水果 越抢早的就绝对是不正常的

在这段长达2分多钟的视频里,女子自述,自己在江西新余,包了块地种橘子,然后拿到长沙卖。在种橘子的过程中,还会给橘子注射甜蜜素,成本大概2毛钱一斤。除了橘子以外,别的水果也会打甜蜜素,还说这是造成现在人们各种疾病,甚至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视频中,女子煞有其事的介绍起自己的心得,还告诉大家吃水果时,果味带点酸的才算是正常水果。

这些传言是真的吗?记者查证后发现,所谓的“水果打了甜蜜素”“无籽葡萄蘸了避孕药”的传言自2016年起就开始在网络中流传,已被各地专家和媒体辟谣。近期,这一视频又被不少别有用心的营销号所利用,换上吸引眼球的标题重新翻炒。

事实上,无论是从科学原理还是食药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上述传言都站不住脚,上海辟谣平台将对此进行再次澄清。

“甜蜜素”不可能让水果更甜

果农口中提到的甜蜜素究竟是什么?资料显示,甜蜜素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作为糖的替代品之一,它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甜蜜素是被允许适量添加在酱菜、调味酱汁、蜜饯、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的。由于人体自身无法吸收和代谢甜蜜素,最终它会原封不同地排泄出去,因此安全性很高。可见,“甜蜜素致癌”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那么,这种物质有可能被用于水果注射增甜吗?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牛庆良表示,如果给水果注射甜味剂,一方面,打针留下的针眼会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水果容易烂掉;另一方面,打针无法保证甜蜜素在水果内均匀分布,弄不好还影响口感。另外,水果喷洒、浸泡甜蜜素等方式也不太现实。因为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这使得它很难穿透水果表皮的蜡质层。

记者 高航:这是从市面上买来的甜蜜素,食品添加剂。现在我们用热水把甜蜜素化开。分别注射到苹果、橘子和梨当中。

现在我左手边的苹果、梨、橘子是注射过甜蜜素的,右手边的是没有注射过的,放置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一下有什么对比变化。

一个小时以后,注射过甜蜜素的水果表面有很明显的针孔,切开苹果和梨,可以看到针孔周围发生了明显的变质,颜色都不一样了。而橘子注射过甜蜜素的部位周围相比其他变得很软,而且橘子是一瓣一瓣的,注射甜蜜素也只是注射到其中一瓣上,对其他部位是没有影响的。

石家庄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李栓群:甜蜜素,它的作用呢主要是溶解于水,而搀和到食品里边去,这种添加剂它发出一定的甜度,但是在水果里边 水果是果肉,是纤维素,当甜蜜素注射到里边,注射到里边, 只是小范围的能够发甜,而且是发苦的甜。

如果说注射甜蜜素的方法行不通,那有没有可能把甜蜜素喷洒到水果表面,增加水果的甜度呢?

现在我们把调好的甜蜜素喷洒到水果表面,放置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记者 高航:我们看到啊,这个苹果、梨和橘子表面有了很明显的结晶。现在我们把水果切开来看一下。

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苹果表面有很明显的结晶,但是水果内部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

通过实验证明和专家解读,我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网络上传播的水果打了甜蜜素的说法明显是不靠谱的!大量水果注射甜蜜素就会变质,种植过程中往水果表面喷洒甜蜜素也不能吸收。

视频中出现一位正在搬运葡萄的男子,他声称现在的无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药培育出来的,不能给自己孩子吃,吃了对身体有害。

这段视频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避孕药。而且对话中一再强调,打过避孕药的无籽葡萄,不能让孩子吃。对于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挺有道理。

针对网络上关于“柑橘等水果注射甜蜜素”的种种传言,北京市食药监局在去年1月也开展了专项检测,对商场、超市、市场、果蔬专卖店销售的柑、橘、橙等的抽查结果表明,柑橘橙样本未检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禁止使用的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

无籽葡萄和“避孕药”没半点关系

而“无籽葡萄蘸避孕药”的传言,同样也不可信。公开报道显示,避孕药本质上属于动物激素,它只有在进入人体后,才能被人体的响应识别机制所识别,进而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指标,达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而植物体内缺乏相应的受体以及信号途径,作为动物激素的避孕药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也就根本无法给植物“避孕”。所以,给葡萄打避孕药,根本无法抑制葡萄生长,也培育不出无籽葡萄。

对此传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聂继云也曾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无籽葡萄与通常所说的“避孕药”毫无关系。目前,葡萄“无籽化”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实现的,最常用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赤霉素。

据悉,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本身就含有的成分,它能够抑制葡萄种子的发育,还能增加果粒的大小。赤霉素进入人体后会很快随代谢排出体外,而它本身也毒性极低,按照国际通用的安全限量换算,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80mg赤霉素才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如果按照高残留水平0.1mg/kg计算,消费者每天要吃1800公斤葡萄才摄入180mg赤霉素,这显然是不可能。对此,聂继云也表示,从多年来葡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来看,葡萄中也很少检出赤霉素,检出样品中的残留量不超过0.1mg/kg。

喷过膨大剂的猕猴桃不能吃?

一条标题为《请不要再买猕猴桃!!(必转)》的微信,在朋友圈里被多次转发。文章中提到猕猴桃都是依靠膨大剂增产,又列举膨大剂的种种危害……

记者调查发现,这篇文章早在三年前就已出现,此前也有专家证实,适量使用膨大剂是国内外种植猕猴桃过程中普遍的行为。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不要把膨大剂“妖魔化”,给社会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探讨茶道的公众号发文“研究”猕猴桃

这篇文章是一个介绍为“叫你学会品茶、泡茶”的公众号发出,微信认证为云南某商贸公司。截止记者发稿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将近8万人次。

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这篇稿件原标题《猕猴桃之乡膨大剂泛滥》,最早于2011年见诸媒体。稿件提到的“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周至县,当时正处于“膨大剂风波”的漩涡中。稿件里不仅提到了滥用膨大剂的趋势,也提到了人们对于膨大剂是否对人体有害的争论,但最后的落脚点是目前如何加强对于膨大剂使用的监管。

记者注意到,从2011年至今,这篇文章在论坛、朋友圈等多次被转发,但每次都是喊着“千万别吃猕猴桃”等口号,拼命放大膨大剂的危害,且不忘在文章标题或者最后提一句“必转,让更多的人知道”之类的煽情性话语。

而此次一个所谓探讨茶道的公众号,发表这篇关于猕猴桃的旧稿,不得不让人产生“吸粉”的质疑,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篇文章数万次阅读量,又不知让多少人心里直犯嘀咕:猕猴桃能不能吃,什么样的猕猴桃才安全?

网传一位果农对猕猴桃蘸泡膨大剂

膨大剂国内外普遍使用 只要适量对人体无害

抛开某些公众号博眼球“吸粉”的嫌疑,食品安全本身作为敏感的话题。尽管此前曾有多位专业人士辟谣,称膨大剂其实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按规定使用不会有问题。但即便如此,喷了膨大剂的猕猴桃,又一次给人们的心头添堵。

为消除人们对猕猴桃安全的疑虑。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张老师,她从事猕猴桃种植研究多年。张老师说,膨大剂又叫大果灵,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数是植保本身就含有的。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一种化学物质,一些科学家们根据细胞里面的一些激素研究出了这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属于农药。这个品种安全性很高,100%含量的原药安全值是4918mg/kg,要知道食盐的值是3200mg/kg,比食盐还安全,它对植物有作用,对动物无作用!明白了吗? 再说农业生产的量很低,还要稀释六十万倍,一亩地只用小米粒那么一点点。相对于安全剂量,这么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说使用后还要自然降解100多天,猕猴桃才上市,残留有多少,自己想想。它可以催熟,还可以使果实变大,使植物快速的生长。这种膨大剂在农业这一方面应用非常的广泛。

那么为什么膨大剂没有被禁止使用呢?这一切都与膨大剂的功能有关。首先膨大剂可以使产量变高,因为使用膨大剂,可以使果实变大,而果实变大,重量自然就上去了。而且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是差的很多。所以他才受到了果农们的喜欢,其次就是果子的商品性比较好,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它们的个头非常的大,而且长得非常好看,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欢。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价格比较高,因为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们长的比较好,消费者看到之后就会非常的欢喜,而它们的价格也会随着这样而变高,而如果不用膨大剂,那些猕猴桃的长相就会非常的不好看,消费者看到可能都会讨厌,更别说喜欢了。

膨大剂在种植猕猴桃方面使用很普遍,不仅我国使用广泛,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在种植猕猴桃的过程中,同样会使用到膨大剂。

尽管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膨大剂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毫无疑问的是,滥用膨大剂,不仅会威胁猕猴桃品质以及消费者健康;而且对于果农来说也是得不偿失。“膨大剂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产,但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耐储性会下降,滥用膨大剂还会对果树品质造成影响。”张老师告诉浙江在线记者,膨大剂只要使用适量,就没问题。

如何挑选猕猴桃 “扁嘴的喷过膨大剂”等传闻都不靠谱

有网友分享判断猕猴桃是否喷过膨大剂的经验:弥猴桃顶部有一条宽的就是“扁嘴”,是尖的就是“尖嘴”。用膨大剂的是“扁嘴”,“尖嘴”就没用膨大剂。还有网友提到,猕猴桃果肉为绿色,切开后里面籽排列整齐的就是没用膨大剂。

针对网上这些辨别“经验”,浙江在线记者也想农科院的张老师进行了求证。她说,这些都不靠谱。“一个猕猴桃长成什么样,与它的品种特性、授粉条件等都有关系,仅凭‘扁嘴尖嘴’,或者籽是否整齐来判断猕猴桃是否用过膨大剂,这些方法都不科学。”张老师说,至于“果肉应为绿色”这种就更不靠谱了,红心猕猴桃就是很好的例子。

张老师告诉记者,“绿色食品”与“安全食品”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喷过膨大剂的猕猴桃可能不是绿色食品,但不代表它就不是安全食品。她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不要把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妖魔化”,而应该正确认识这些产品,以免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果可以打甜蜜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