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未成年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主要针对两类人:(1)待侦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2)被起诉、待审判的被告人。

能获准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是不具有社会危险的轻刑犯,或者是具有严重疾病并不能生活自理的人、怀孕或有哺乳婴儿的妇女等,具体而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如果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存在可能犯新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存在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应当予以逮捕。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方式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被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但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和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其中,

(一)对保证人有以下要求:

(1)与本案无牵连,也即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作为保证人;

(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如无辨识能力、部分丧失辨识能力的精神障碍者不能做保证人;

(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处于拘役、管制、服刑期间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作保证人;

(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如未成年人、无业、无家可归等,不能作为保证人。

(5)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保证人并非不能被更换,如果保证人包庇被保证人,在发现被保证人存在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未及时报告的,由县以上执行机关对保证人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且该罚款属于刑事司法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如存在异议,可以向决定机关提出复核申请,对复核申请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构成包庇罪、窝藏罪等犯罪的,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保证金有以下要求:

(1)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1000元,以人民币交纳,一次性缴纳缴纳至保证金专用账户;

(2)保证金由县级以上执行机关统一收取和管理,包括没收保证金、退还保证金决定的作出。并在指定的银行设立取保候审保证金专户,委托银行代为收取和保管保证金,并将指定银行的名称通知检察院、法院。

保证金数额的确定,由决定机关在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但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如果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保证金将被依法全部没收或部分没收;如果被保证人没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但存在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执行机关则暂扣保证金,待法院判决生效后,对故意重新犯罪的,没收保证金;对过失重新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退还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期限的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

被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后,被保证人将被司法机关释放,但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以下一般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除一般规定外,根据案件情况,司法机关还可以责令被保证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特别规定:

(1)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2)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3)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4)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四、取保候审措施的变更、解除

取保候审措施变更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担保条件丧失,如保证人不具备保证条件,既可以变更保证人,也可以变更保证方式,如适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既不能提供新保证人、也无力缴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2)取保候审期限到期,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到期前15天,执行机关应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没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其保证金将如数退还。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应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逮捕的,可以先行拘留。

导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第二款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实践中,公安机关

我国第一百二十八第二款规定,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以及自报身份尚未查清的犯罪嫌疑人的侦查羁押时间总是以身份不明为由随意计算。对于故意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成年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无可非议,但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犯因身份不清而任意对其关押并不妥当。因而,笔者认为,居于对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对身份不明的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应予限制,最长时间应限制在法定一般侦查羁押期限内。理由是:
一、成年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身份不明,与其认知、表达能力和公安机关查证方式落后有关,因此对其任意关押会影响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大部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家庭情况不好,受教育程度差,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导致。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是本地人,有的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确切住址而无法对其身份进行核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区不发达,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尚未加入全国计算机系统联网,而通过复函核实身份的书信无法送达或延迟送达,身份不能及时查清,公安机关就把他当作身份不明处理。如果因此而任意计算羁押时间,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侦查规定一个最长限制期限,有利于公安机关迅速查清全案和其真实年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第二款规定,对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在实践中,公安机关总是先把此类案件搁在旁边,等其他案件处理完再来查处。因而,对其规定一个最长办案期限,可促使公安机关迅速查清全案。同时,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实际年龄是决定罪与非罪的关键,规定限制其最长羁押期限,还可促使公安机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医学手段查证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实际年龄以便起诉,而不是坐等犯罪嫌疑人自报地址的公安机关寄回相关的身份复函。

三、将侦查羁押期限限制在法定的一般羁押期限内,才能更好落实分案处理原则。所谓的分案处理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当将成年人的案件与未成年人的案件分开处理,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才能够使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未成年人,免受来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不良影响,也避免未年人犯罪嫌疑人因同案成年人犯案复杂或身份不清而受牵连。[page]

从法律规定上来讲,初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并非所有的初犯都可以判处缓刑,暴力性犯罪、犯罪、危害安全犯罪等上从严掌握缓刑。如果初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刑,同时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对所在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首次犯罪的人判缓刑几率

对未成年罪犯合刑法72条1款规定的,缓刑的最快解决方法怎样争取缓刑可以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缓刑可以定位手表吗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告缓刑:1、初次犯罪。初犯有下列条件的可缓刑: 1、犯罪情节轻微; 2、悔罪;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对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被告人不满十八岁的,孕妇或者七十五岁的。

因此,醉驾缓刑后等通知只要是犯罪的时候未满18周岁,不管审。 解答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未犯罪不适用死刑。未成年犯罪可以判缓刑,只要合刑法72条规定的判处缓刑的条件就可以。告缓刑。

犯罪嫌疑人是否判处缓刑,法官是需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情进行裁量的。一般社会危害性不大且是初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处缓刑,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从犯初犯就能缓刑。法律分析:在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刑,缓刑人员属于管制人员吗判处缓刑之前先行羁押未婚判过缓刑的危害以及满足刑法相关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判缓刑。根据有关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刑的犯罪分子。

某2012年所犯盗窃罪,交通肇事缓刑标准是否影响其本次犯罪的量刑,是否可判处缓刑? 案件分析: 本律师认为,某之前所犯盗窃罪时未成年,且犯罪情节较轻。初犯可以缓刑,醉驾判缓刑还是实行辽沈阳缓刑律师但需要合缓刑的法定条件。初犯与是否缓刑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否判缓刑,是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是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决定的。

取保候审基本就判缓刑了

三种情形可缓刑 十六条:对未成年罪犯合刑法七十二条一款规定的,我醉驾可以缓刑可以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刑,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告缓刑,同时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安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