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迂市宿豫区宿豫仰化镇刘涧村拆吗保祥村农房拆迁吗?

模式:村集体代收代种代管理

经过2年多的运转,保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者已经摸索出自己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是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制度管理,二是村集体代收代种代管理。”合作社理事长朱东流总结说。

首先,严格按照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办事。入股农户10户中选出1户代表,在代表中再选出监事会、理事会。“合作社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章程办事,比如八组一些村民想入合作社,但因其地块偏远且不成片,不好进行机械化操作,合作社开会讨论之后,才暂不接纳入社的。”监事会主任于桂保解释道。

其次,从村两委党员干部中选拔土地管理员。2017年,合作社选了蔡顺之(会计)、徐艳(妇联主任)、闫宗山(村副书记)、朱玉华(村副主任)4名责任心强的人做土地管理员。随着入股土地增多,后又增加蔡云、于士泽2名土地管理员。

再次,对土地管理员订立有奖有罚的双考核制度。比如设立产量考核制度规定,每亩小麦产量按照800斤标准、水稻产量按照1200斤标准考核每位管理员,高出部分的40%奖励给管理员,低于800斤的,管理员自己补齐;投入考核制度规定,按照考核方案制定的每亩标准投入,高于标准的,管理员自己贴钱补给合作社,低于标准的,将差额奖励给管理者。“今年排在第一名的管理员拿到的‘管理费+高出产量分红+奖金’能达到20000元。”朱东流说,这些真金白银的奖励也大大激励了土地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成效:富了村民壮大了村集体

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保祥村充分发挥20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还建设了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500平方米烘干厂房,并相继引进了学玲电子厂、彩塑磁钢厂、生物颗粒厂、黄蜀葵加工厂等4个项目,带动农户家门口就业120多人,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另外,保祥村还购置10台大型农用机械,并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这些农机除在本村收种外,还对外出租,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收入。

据介绍,2017年,保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2018年,村集体收入为28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为55万元。

集体有了钱,才能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要让村民直接享受到村里发展的红利。”朱东流介绍,这两年,村里为一组铺了2200米水泥路,为6组村民装了72盏路灯,对全村700个旱厕进行改造,还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两个文体广场……

“保祥村的集体经济还在做大蛋糕阶段,只有集体经济更强了,未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村第一书记熊春景说,目前土地股份合作社还存在人员年龄偏大、种植方式传统、缺乏高效农业项目等问题,但宿迁一直在打造“升级版”村干部队伍,随着一批批能力升级、结构升级、动力升级的“新村干”走上岗位,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解决掉。而他将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群众不富不言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宿迁网讯 (记者 蔡秀娟 孙军贤 通讯员 韩修存)12月中旬的苏北乡村,田野里生机盎然,大片大片的冬小麦绿油油的,像大地铺上了绿毯,有些荒草的田埂穿插其间,构成阡陌纵横的乡村田野图。

沿着105县道向南行驶到美丽乡村——宿豫区仰化镇涧河村,在一个不起眼的岔口往西拐,再向西行二三里路,便到了保祥村。


保祥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在乡道南。在村务公开栏里张贴着一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支账目清单。60岁的合作社会计蔡顺之正在核算2019年分红细账,月底前这些分红钱便会直接打到入股农户的银行账号上。

保祥村是典型的粮食主导型乡村。全村12个村民小组,718户,4200亩土地,2016年为宿豫区定的经济薄弱村。

现状:全村只有留守老人在种地

“全村一共3127人,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有1700人,16岁以下的有801人,60岁以上的有620人。”陪同采访的宿豫区水务局驻保祥村第一书记熊春景脱口而出说出了相关数据,“村里4200亩的土地,大户承包1000亩,土地合作社1200亩左右,其余2000亩就在老百姓手里自己种”。2016年9月开始驻村的熊景春发现,村里基本上是留守老人在种地,每年还有几十亩地抛荒。

在乡道北的保祥村六组村头,七八个老人蹲在一起晒着太阳聊天。

关于种地的话题,这些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现在农村的地,年轻人不想种,也不会种;俺们是会种,也想种,但心有余而力不足。”67岁的于先高说,现在村里种地的就没有低于55岁的,有的70多岁还在种着。

今年61岁的于彬,是保祥村一组农户。“我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在房价还低的时候,就在城里买了两套房,现在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在城里上班,老伴儿也在城里带孙子。”

58岁前他一直在外打工,做外墙装修工的他“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钱”。58岁之后,他才回家种地的。

这3年来,他除了种自家的7口人地之外,还种了其他三户村民委托他种的10多亩地,一共“24亩地”。此外,他还有“1亩7分地入了保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自己种地累死累活地种两季只落下来一季。”于彬说,“两相比较,还是入股合作社好,什么事都不费,净拿钱”。

于彬说,最好能将所有的土地都入股,他就能进城带孙子啦。

其实,村里像于彬这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

“我们这波人老了,农村就没有人会种地了。”一位老人说“,土地集中种是大趋势。将土包给大户,大家还会担心不长久,入股给村集体种,都是本村的干部,大家放心。”

“你们是上头领导啊?还能说说情,把我们八组的地也能入合作社?”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人听大家聊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事情,竟托记者帮忙说说情。

这位八组村民一心想入的合作社就是由保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创新:村党支部牵头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村支部书记朱东流本就是保祥村五组村民,他很清楚全村人一年来自土地的收益,实在太低了。更让他烦心的是,村集体没啥收入。一个三千来口人的村,村集体没有固定且长久的收入,不要说发展,维持下去都很难。

2016年9月,熊春景驻村时,保祥村集体收入是“欠账10.8万”。怎样因地制宜地壮大这个自然资源匮乏、发展来源少的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熊春景也一直在思索着。

2017年5月,熊春景获知省里有200万元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的信息,迅速带回村里。朱东流听闻此好消息,恰如久旱逢甘霖,立即召开会议,决定由村集体带头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2017年7月份合作社启动时,村里一个外地来的种植大户经营亏本不种了,大户流转的一组、二组和七组400多亩土地面临抛荒问题。

“这400多亩土地,村组党员带头入股后,再去动员其他农户入股。当时大户土地流转费用是870元一亩。我们合作社承诺入股村民每亩保底1000元收益之外,利润拿出40%再作二次分红。”保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朱东流介绍,成立第一年,当时有好多老百姓不认可合作社,一二七组只有160户村民入股,还有30户都没入股。“其实我们办合作社就想起到领头的作用”,想让村里留守老人能多些收入,带动大家致富。

通过规模化经营,大大降低了种地成本,土地合作社第一年便迎来了丰收。2018年开始分红。“入股农户一亩拿到最低收益1000元,二次分红62元。”第一次分红后,群众得了实惠,没入股的农户纷纷加入进来。2018年,入股村民230户;2019年入股农户增加到286户,入股土地1200亩。入股农户每亩收益1000元,二次分红65元。”朱东流介绍,合作社主要以种植优质稻麦为主,部分土地用于水八仙套养小龙虾。他们计划三年之内要把保祥村80%土地投入到合作社,让村民走上小康之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宿豫仰化镇刘涧村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