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之府那里可以老两口住一起吗?

山东五莲山导游词(精选15篇)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鲁东南沿海城市日照五莲县东南,东邻避暑胜地青岛130公里,南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国风筝城潍坊110公里,西与亚洲银杏王浮来山风景区相毗临,五莲境内有204、206国道纵贯东西,交通便捷。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属温带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山清水秀,河川纵横,素有中国台湾花莲,“山东五莲”之美誉。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由五莲山、九仙山两景区组成,主峰海拔515.7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以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著称。

  五莲山风景区是齐鲁大地最大的野生药库,山东省野生杜鹃花基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佛教活动中心。被誉为“江北双绝”的万亩野生杜鹃花园、龙潭大峡谷和有“通天之举”的皇家寺院――护国万寿光明寺更是享誉大江南北。通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五莲山旅游风景区已经成为鲁东南最大的生态风景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夏秋三季,春夏之交万亩野生杜鹃花盛开,似云锦,像流霞,漫山遍野,令人陶醉。秋霜季节,满山红叶层林尽染,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九仙山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成为游览的佳处。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莲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由五莲山、九仙山两大风景区组成,位于鲁东南沿海,东邻避暑胜地青岛,南接海滨城市日照,西接“亚洲银杏王”驻地莒县,北靠世界风筝都潍坊,素有“中国台湾花莲,山东五莲”,“山西五台、山东五莲”之美誉。五莲山风景名胜区奇石林立、景致奇异,各有千秋。域内万木葱郁,清丽峻茂,燕鹊环谷,山泉绕溪,匹练飞瀑,种.种胜境,构绘出一幅清新、雅致、秀美、险绝的画卷,从而使宋代文豪苏轼也盛赞“奇秀不减雁荡”。纵观五莲山风景区,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于一体,造就了风景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49峰、20洞、18瀑、16潭、5池、4涧等400余景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上天的巧妙造化。真可谓景点遍布,水水相连,生机勃勃,灵气无限。五莲山因五莲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九仙山则因八仙过海战恶龙,山神倾力育万树而流传。两山虽各有特色,但却共五大景观闻名遐迩。其一是奇峰怪石。景区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上不见巅,下不见路,奇色异景比比皆是;又颇具灵气,似唤之能应,驱之能动,五指峰、钵盂峰、玉烛峰、万卷书、龟峰、靴石、无字碑等均形成颇具特色的峰石景观。其二是石窟幽洞。大自然以神来之手给这里创造了许多的洞天福地,并且赋予了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名。藏在烟雨涧下的水帘洞,巨石叠垒而成,滴水成帘,人入洞中,暑气皆无。似洞非洞的一线天,仰望苍穹,一线尽收,使您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妙。其三是花木景观。景区内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和野生花卉,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丰富绚丽,具波澜壮阔之美。这里不但是齐鲁最大的野生药库,而且野生花卉种类繁多,达4000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生杜鹃花自然保护区,其花色之丽、品种之多、面积之广,实为罕见。五莲山风景区位于日照市五莲县东南部,东临黄海,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包括五莲山、九仙山、卧象山,内有78峰、190景,峰峰奇秀,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古迹众多。该风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素以“奇秀不减雁荡”而著称于世。其特点:一是奇峰异石多,自然景观美,二是林木茂密,三是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丰富。

  五莲山是一座花岗石山,组成山体的岩石为燕山期花岗岩。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主峰五朵莲花峰海拔515.7米。全山28峰,118景。28峰,峰峰如刀劈斧削,形奇势伟,别有风格。118景,景景多姿多彩,景致奇异,各有千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密州(今诸城)太守时,曾登山盛赞“奇秀不减雁荡”。明代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翁正春赞五莲山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五莲山气候温和,景色诱人,前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日达数万。

山东五莲山导游词 篇2

  各位朋友,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了。在此小张先给各位介绍一下蓬莱的概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烟台市西北方向约75公里处,隶属于烟台,北临渤、黄二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但就是这样一个总人口不足50万的一个县级市,每年确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远万里、纷纷沓来呢?那是因为蓬莱是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为什么说蓬莱是“人间仙境”呢?有两个原因;

  大家都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哪呀?对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的就喝醉了。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凭个自的宝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用的是他的宝葫芦,汉钟离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吕洞宾用的是宝剑,荷仙姑用的是荷花,兰采合用的是花篮,韩湘子用的是潇,曹国舅用的是手中的护板,张果老和他的神驴用的是笙。都知道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还有一首诗来说明此举,“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来教世人做事要常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蓬莱小城不大却与八位神仙有缘。

山东五莲山导游词 篇3

  其实秦皇汉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蓬莱,都是来访仙踪、寻仙药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样自由自在、长生不老。把蓬莱奉之为“仙境”,实际上都是海市蜃楼给闹得。其实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发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现象。而作为介质大气,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蓬莱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两季,要海中有雾,还要刮东南风一到二级,这些条件具备后好要有最佳的观赏角度才能看到。为什么蓬莱这边经常出现海市现象呢?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蓬莱地处渤、黄海的分界线,而渤海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气温容易较大的低于高层气温,这就形成了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的逆温现象。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寻,人间仙境寻神仙。蓬莱已经到了,就让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的黄海之滨,三年环海,一面接陆,东面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素有“京津的门户和钥匙”之称,总面5436平方公里,人口246万,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共辖三市一区,荣成,文登,乳山三市,三市均为国家百强县,一区是环翠区,为威海市区所在地,其噪音指数,空气质量,水质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上世纪末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类居住环境奖,在获奖的100多个城市中,威海是唯一一个亚洲城市。此外,威海也是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每年秋天,威海都要举办人居环境节。

  (历史)说起威海的历史,可以用悠久两个字来形容。大约在7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时,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当时称作“石落村”或“落柑”,到了元朝称作“清泉夼”,“夼”字是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大下面一个川,意为有水的洼地,清泉即为温泉,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威海的温泉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又把这个名字解释为清泉大川,可见在元朝,威海就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取“威镇海疆”之意,将此兵卫命名为“威海卫”,从此,“威海”开始作为地名出现。1888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成立,并将水师提督衙门设在威海的刘公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威海军民英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家都知道香港被英国强租了100年,这段屈辱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其实威海也曾被英国强租,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30年被英国强租长达32年的威海才被国民政府收回。1938年,威海再度被日本侵占,日军在此进行奴化教育,实行经济封锁,威海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直到1945年威海才得以解放。1987年,威海脱离烟台成为山东一个地级市。自解放以来,威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边防小镇发城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海运发达、旅游旺盛的现代化城市。

山东五莲山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进入五莲山景区。

  我们右边石壁上近代著名书法家朱学达题写的“五老迎宾”。其实“五老迎宾”这个景点在我们左边,大家请看在钵盂峰和玉烛峰之间五石相迎,如五位老人自林间外窥,前面一老一步出前,衣冠须眉俱全,势如迎客,后四老挤肩相排,似抢前相迎,真是惟妙惟肖。这五老是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福、禄、寿、财、喜五老;二说是天上的“五显神”,既显飞、显威、显聪、显明、显廉;三说这里曾经是泰山岱宗的行宫,这是岱宗的五个儿子,这里曾是泰山山脉和崂山山脉相撞而形成的山系,从山系岩石结构看,这里更象崂山山脉的系相,而九仙山更象泰山山脉的脉相,这大概是泰山岱宗派他的儿子到这里抢地盘吧。

  我们现在五莲山景区的中心位置,北去是护国万寿光明寺、天竺峰、大悲峰、望海峰,南去是五莲山南苑杜鹃花园、白鹤峰、中天门、南天门、五朵莲花峰,西去是西风门、紫霞涧、石镜山、碧云洞。现在的位置山志中记载是“朵朵青”山峪的底部。时间的原因,今天我们游览光明寺这条线路。

  五莲仙境碑:大家请看碑上的这首诗:“五朵莲花俏峥嵘,历尽沧桑不老松,寺殿巍峨古风在,万壑捧满映山红”。这是对五莲山景致的真实写照,让我们边走边看吧。

  七石桥:这座桥叫七石桥,是寺中和尚取七级浮屠之意而命名的,同时又暗含了民间七石避邪的意思。

  光明泉:清代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霆大师所编印的《五莲山志》中记载,五莲山泉水多,但最著名的有五泉,即漱玉、般若、洗钵、锡扣、放生五泉,现在的水井就是五泉之一的般若泉,井深三十米,井底上沿两米就是泉水涌口,其水质清洌,甘甜爽口。据传,明万历年间,四川有位姓庞的得道高僧,名明开,字心空,此人先后师从佛慧、济宗等大法师,天文、地理、佛禅、文学、医道、易术堪称大家,又是佛教界高僧,他放弃川中名山大寺不居,放舟剑门,历三峡,过九江、出湖湘、涉洞庭、登衡岳、九嶷以麓、零陵之野、所谓又千寺而不居,后过淮河北上,至五莲山,见群峰奔腾,苍壁插空,云岚出没,缭白萦青,心中大喜,口喊“缘在是矣,缘在是矣!”意思是“我遍访名山大川,甚无佛缘,原来我的缘份在这里啊!”于是在山中住了下来,山中原有僧人对他非常尊敬,照顾他也很周到。一日心空问僧人:“你们在山中居住,有人同意吗?”僧人答:“没有人同意,”心空又问“你们在山中建习静庙堂,可有人同意?”僧人说:“无所问处!”心空和尚于是说:“别人的山场林地,没有征得同意,就强行入住,其行为于偷盗无异,无名无份怎么就能这样心安理得呢。”心空遂产生了募捐和设坛建寺的想法。后到密州(今诸城)已解甲归田的河南巡抚、工部尚书藏敬轩家中诠释般若并抄译华严经,藏敬轩佩服心空的学识,想建家庙供奉心空,心空于是提出了建寺五莲山的想法,藏敬轩有大哥在京师任大司空,便捎信并赠盘缠给心空北上。心空进京后,受到佛教界极大欢迎,几次大的佛法坛论,名声冠盖京师,大司空藏理轩更是心悦诚服,邀为上宾,并推荐心空和尚给万历皇帝,适逢万历生母李皇太后患眼疾,更巧的是心空又精通医道,用五莲山上的泉水和山中药草给李皇太后治愈了眼疾,让其重建光明。万历帝大悦,认为心空是菩萨转世,要重赏心空和尚,心空便提出了建寺五莲山的恳求,万历皇帝立刻应允,万历三十年下诏书赐五朵峰改名五莲山并自劈一山,并下诏拨内帑五千金敕建寺庙,同时赐寺名“护国万寿光明寺”,又赐青州府(时辖12县)五年关赋税金转入五莲山寺院扩建。同时差汉经厂提督大太监张思忠督工。再下诏五莲现叩官、户部、潮河、王世疃四镇及青岛胶南、潍坊诸城、日照两城等部分村庄土地遍万亩田产属寺院供养地,三道诏书历时五载(公元年)。从此后,五莲山自劈一山,而护国万寿光明寺因其皇家寺院的御宠名噪大江南北,也因其通天之举,名僧名山而响誉海内外,一时好不了得,好不威风,传说,寺院和尚出寺巡山,十三声炮响,州、府、县衙官员无不礼拜,颇有皇家气魄。

  开山和尚心空北上京师治愈李皇太后的眼疾,冲洗之水就是这个井的泉水,宋神宗发内帑修建寺院,并赐寺名“光明”,和尚们为感谢宋神宗的功德,将此泉更名“光明”,以表示对皇恩的感谢。此井长年清澈,不溢不涸,解放前率部起义的万毅军长率三师兵马扎驻此山,人喝马饮,三月未下一寸,加上治愈李皇太后的传说,“神泉”之名传的是沸沸扬扬。不过,近几年,经专家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检测,此泉系岩石缝隙水线所在,经天然过滤,富含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所以,长年饮用此水,的确可以起到清心明目、延年益寿的功效。

  翁负婆石:俗称姜老背姜婆。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古时候,有老两口住在海边,以打鱼为生,儿子有次出海被海水卷走了,老两口很伤心,老婆婆的眼睛都哭瞎了,有天晚上,老两口同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仙人指点,要想重见光明,就要到山上寻求,醒来后,两人把梦讲出来,觉的很奇怪,便决定登山拜寺,寻找光明。登山途中,老婆婆累的再也走不动了,于是老头就背起老婆婆一点一点往上爬,走到这里再也无力攀登,便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谁知这一休息,到现在也没醒,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醒来,老百姓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喝光明泉的水。

  地藏殿:在如此大的风景区内,这样一个小小的院落,又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看似与诸峰极不和谐,可大家不要小瞧了这个院落,原因不是他供奉的是地藏菩萨,而是因为他是五莲山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古建筑之一,而且又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无梁式拱顶全石结构的建筑。大家请看,中间高殿是“地藏殿”,两侧隐于竹林的分别是“水殿”和“陆殿”。历史上他又叫“地藏殿”,而老百姓又叫它“无梁殿”。建于什么年代已无从考据了,这种建筑风格也看不出建于何年代了,清山志载:“在天竺峰下,不知何年敕建,碑版无复存者”,仅此数语。这恐怕也是五莲的古建筑一谜了。殿内原供奉地藏王菩萨,大家可能听过佛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那么这句话就是地藏王菩萨说的,地藏王菩萨原是朝鲜国的一个王子,少年潜修佛学,当他看到世人终究摆脱不了“佛”所谓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和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又从佛学中得知人死后要在十八层地狱备受煎熬,不得超生,遂发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设下水陆道场,超度冤魂孤魄,超度他们早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地藏王菩萨又称“万狱之王”,并与文殊、普贤、观音同列四大菩萨。此殿随着光明寺的兴建,地藏王被请到寺中供奉,逐渐荒废了,而此殿仍然保护很好,是想让这种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古建筑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希望得到传承和发扬,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尽一份贡献。

  说法台:过去和尚说法的地方。台上两级相接、平整光滑,能容下100多人,古时候僧人就在这里讲经说法,听的四周顽石点头,先看南山一只石猴,很虔诚的样子,这叫猴子拜佛:北山有一只鹦鹉,也在听的出神,再看下面,一条大蟒蛇钻出山洞,探出头,也一付认真听讲的样子。

  往北即是观音洞,五莲山是元古前造山运动形成的,又经历了五次间歇式抬升,这里是岩浆喷发时,留在岩浆中的气泡随着石壁的一次次剥离,逐渐推到石壁边缘,最后破壳而出。内壁均匀光滑,所以老百姓亦称“蛋壳洞”,传说此洞500年剥离一个,大家看石壁上或大或小,摆列着很多小洞,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再过500年来看看,是否真的又爆了个洞来!上层石洞有楹联一幅,是明万历年间,汉经厂提督张思忠到五莲山督工光明寺时留下的字迹,上题“步入西山通霄汉,坐观东海际天涯”。上方又有张思忠题诗一首“君恩何意动天心,命我长途意畏深,到此幸然心地悦,不干尘世涅圆澄。天台伴我禅关寂,洞口临参身自轻。不是君王衣未解,玉峰头上证元真。”落款是“丙午春正吉日题”。诗意浮浅,无所新意,不值得夸奖,但是这首诗对万历皇帝敕建光明寺倒是提供了一些例证。洞口以侧有“海不扬波”四字,是谁题写已无考证了。倒是这种和尚的墓塔说明了当年和尚极注重自己死后要安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凤凰石:站在远处看,象一只凤凰落在这里,嘴巴、翅膀都很清楚,整只凤凰翼喙毕露,正对寺门,老人说这里是凤凰宝地,大家看“民族精神”四个字是由国民党伪军保安二师的师长张步云写的。过去,他在五莲山一带做过很多坏事,老百姓骂他是强盗、土匪,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反反复复于日本鬼子、蒋介石、汪精卫之间,干起了有奶就是娘的勾当,后被蒋介石抓获,枪毙于青岛的5号炮台。这几个字是他在抗日战争反反复复时期题的,现在看来,不但没标榜出他的清白,反倒露出让后人耻笑的把柄。

  在凤凰石下有餐梧洞,巨石成棚可容二三十人,系取凤凰落梧桐之意。

  我们左边,有五莲山五大名泉的洗钵和放生二泉,墙上“云岫”石下为洗钵,墙下光明寺对面为放生,年代久远,土掩石填,两泉已无往日之神采了。

  天竺峰:三字是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天竺峰原名天柱峰,传说是天下四大支柱之一的东柱,自和尚进山后,借谐音更名“天竺”。“天竺”二字各宽高2米“峰”字高2.5米、宽2米。“天竺”是佛家语,佛教源于印度,而古印度就称天竺,至此,就意谕咱们已进入佛教胜地了。大家顺着天竺峰往下看,峰下好象有只手掌轻轻依托在一侧,称“仙人掌”,也叫“五指峰”,相传,在上古时候,这里经常洪水泛滥,在一次大洪水中,“天竺峰”底基冲垮,眼看就要倒下了,整个天庭向东南倾斜,玉帝急派巨灵神前来抗洪救灾,以免天庭倾覆,巨灵神一看情况紧急,另砌地基是来不及了,慌乱中伸出巨大手掌托住了天竺峰,并告知玉帝险情已排除,玉帝一听,放了心,就没再派后续人员来,这可难坏了巨灵神,一松手,天柱倒塌,不松手,老站在这里也不是个事。最后无法,把手掌留在这里,回天庭复命去了。这只手掌也就一直托到现在。峰上有一棵树,不知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麽树?这是一棵茶树,据说还是一棵神茶,能治百病,延年益寿,可惜没人能采的到它。当年寺里的和尚也只能等到落叶时到山峰下捡起飘下的很少的几片叶子收藏起来。有个小病小灾,用此茶泡水一喝就好了。关于这棵神茶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当年寺里有两个小和尚会功夫,听说此茶神异,他俩就趁月明风清的夜晚,偷偷上了天竺峰,采了几把茶叶,但一直没敢尝试。有一天,俩和尚偷跑到山下,来到一佃户家,那个佃户家刚刚死了一头驴,正在煮驴肉,俩和尚就沏上了偷采的神茶,一边喝茶,一边破了戒,把一头驴吃光了,方丈得知后,大怒,将两和尚罚到后山和东山面壁,一会儿,我们就能看到他们懊悔思过的样子。这个传说咱们现在听来,好象很夸张。但茶能助消化,而且远古的神农氏尝百草,日遇72毒,也是用茶解毒,更何况这是一株神茶。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栽茶和炒茶的技术,唐朝时就传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们日照、胶南一带的绿茶这么有名,就是沾了这神茶的仙气。

  光明寺:“光明寺”三字是由全国佛教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现会长为周云生一诚法师),两边的楹联“名山自是无双地,妙法仍然不二门”是当年的原门联,从门联中可以看出当年光明寺的口气是非常大的。这里原有三道门:一门两边有“秉教沙门”四字,右侧是一间小房子,古时知县来此朝拜就住在这里;二门,有门联“欲登法界须初步,直到莲台是上乘”;三门就是现在光明寺的正门。走进光明寺,能保佑你光明无限,请大家走进来。

  伽蓝殿:进入寺门,首先看到的是东、西配殿,而东配殿亦叫伽蓝殿,殿内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大家看一看伽蓝菩萨像谁?刚才有朋友告诉我伽蓝菩萨像关公关羽,非常正确,关公就是伽蓝菩萨,大家奇怪了关公怎么又成了菩萨了呢?其实这不奇怪,关羽在汉文化中是被神化了人物,其忠义仁勇之气千古传颂,曾经有这么一幅评价关羽:“汉封侯、唐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君、道称神、佛称菩萨。”康熙皇帝为拢络汉人又将关羽与孔子封为文、武双圣,关羽以武圣的身份与文圣孔子齐名。大家可能还知道,关羽同时又是武财神和保护神,可怎么又成菩萨了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斩首,并将头颅献与曹操,曹操不愿为此得罪蜀汉,逐做金身镶上关羽头颅厚葬,孙权得知,为缓和蜀吴关系,亦做了金头镶在关羽身上将其厚葬。致使关羽身首异处,不得全尸,并出现两个“关林”和身葬两处的的现象,关羽魂魄于是到玉帝那里告状,玉帝一看原告身份很高,可两个被告身份也不低,都是君王安抚关羽的好话说了一大筐,无非是想息事宁人,关羽一气之下,又到阎王那里去告状,阎王一看,玉帝不敢接的案子,我哪有胆接,来了个闭门不见,关羽无奈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观音菩萨一听,对关羽说:“这个案子好处理,谁杀你就叫谁偿命!”关羽一听很高兴,可观音菩萨又说:“不说你一生杀人无数,单就你过五关斩六将那个案子还在我这里,接先来后到的办法,先处理这个案子,你还有多少头来赔。”关羽一听,当头棒喊,顿时大彻大悟,很虔诚的跪在观音面前,请求点化。于是观音收下关羽,留在身边做了一名伽蓝童子,后来随着关羽潜修和造化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大,逐步成了伽蓝菩萨,这就是关羽为什么又是伽蓝菩萨的故事。

  三十八级台阶:由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彻出资修建的,也有其寓意佛教最高境界之说。海彻就是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金和尚的原型,金和尚法号海彻,字泰雨,俗姓金,辽左巨族人,汉时匈奴休屠王金日蝉之后。八岁那年家遭巨变,随姐姐逃命,后来辗转到五莲山,在此剃度出家,并深得心空的赏识。清兵入关后,海彻的伯从兄弟随八旗入关,转战南北,待平定中原后,有许多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们看到劝说海彻出山,入仕为官无望,就纷纷出资扩建五莲山光明寺。金和尚对光明寺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是一个好和尚,可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却面目可憎,追其缘,可能是金和尚与官场有缘且其祖不是汉人,其兄弟子侄入关掠夺,为汉人所憎恨,爱乌及屋,亦所谓恨乌及屋,而引发了百姓的误解吧!

  天王殿:登上三十八级台阶,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天王殿了,殿院东矗立的石碑是《重修光明寺碑》,碑后记载了历代光明寺住持、监院、堂主和首座弟子,驮碑的大家不要认为是乌龟,他是龙王的大儿子,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悦珑府业主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