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了还能去澳洲留学移民澳洲吗?最近想考虑去,咨询了绅移海外机构,不知道够条件吗?

在这个风口浪尖,起这个标题定会引起巨大争议,但这就是我长期观察思考的结论,我不想说假话,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文章较长,先把论证核心逻辑讲下:

1、人类文明根本上遵循地理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经济形态,经济形态决定政治形态,政治形态决定文化形态,政治和文化形态(意识形态)再反过来影响经济形态,文明形态在矛盾中不断变化。

2、1500年后,人类文明逐渐走向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核心推动力是两个价值观:“民主”与“科学”

民主标志着“包容异见”,科学象征着“实事求是”。

3、和其他落后的文明古国一样,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同样非常曲折,文化形态上,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扭捏交织,反映到政治经济形态上,就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和推崇西化的改革派之间反复冲突和妥协。

4、历史一再证明,固守传统必然失败,全盘西化同样问题不少,对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探索出一条既保留传统文明优点,又吸收西方文明精华,在民主与集权、公平与效率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可持续现代化之路。

5、华人世界所有探索中,新加坡和上海是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政治形态上,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更有借鉴意义,在更上层的文化形态上,上海的融合创新更值得学习。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全国的“上海化”之路。

6、今天多数国人还无法认同这个观点,正说明自100多年前中国开明知识分子阶层发现症结以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依然没能浸润多数国人心智,中国的现代化依然道阻且长。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通过分析今天全球男性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和女性卵细胞线粒体(传女不传男),能把全人类始祖确定为10多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草原上的原始智人,“非洲起源说”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智人最有可能起源于东非草原?

在原始智人尚未完全掌握基本生存工具(火、石器工具、缝制动物毛皮裹身取暖等)之前,终年无寒的热带最适宜生存。

打开世界地图,只有非洲、南美和东南亚符合条件。

南美核心区域是一望无际的亚马孙雨林,不适合人类生活,至今无法诞生一个超大城市。

东南亚主要是岛屿和半岛,同样雨林茂盛,生存难度较高。

非洲南北两侧是沙漠,中部西侧同样是雨林(如刚果盆地),东部则是稀树草原(如肯尼亚),对处于采集狩猎阶段的原始智人来说,温度(日照)、湿度(降雨)、动植物分布都相对较适宜生存。

原始智人要从食物获取很不稳定的采集狩猎阶段,进步到农耕文明阶段,需要找到土地肥沃、易于开垦(平原)、日照充足、水量充沛的地方。

在非洲,最合适的是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虽然像一根金针菇贯穿撒哈拉沙漠,却在入海口附近冲击出一片肥沃三角洲平原。

随着四季变换,水涨水落,人类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制定历法,春耕秋收,长期定居,快速繁衍,从而产生文字、城市、法律等文明形态。

这就是至少有5500年可考文明史的古埃及文明。

暖温带、四季分明、大河冲击平原,整个地球,只有五片区域:

尼罗河-黎凡特-两河流域共同构成的“肥沃新月”;

图中红色地区为肥沃新月地带

文明一定规模越大、交流越多,出现创新的概率越大,文明越发达。

反之,规模越小,越是封闭的文明,越难出现创新,文明容易长期停滞。

比如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前,美洲土著连轮子都没发明。

密西西比河和拉普拉塔河孤悬美洲,两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虽然一部分智人通过结冰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印第安人),但随着冰河世纪结束,美洲再次与亚欧非主体大陆断绝交流,一直没出现发达的大河文明。

主体大陆上的三个大河区域,诞生了所谓“四大文明古国”。

除了古埃及文明,还有可考文明史同样能追溯到至少5500年前的苏美尔人最先创立的两河文明。

先向东传播到可考文明史至少4500年的古印度文明,

再进一步向东传播到可考文明史至少3500年的中华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经济形态基本相同,都属于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河文明。

一方面,农耕文明因河而兴,同样会因水太多(洪灾)或太少(旱灾)陷入危机,需要组织海量人力,同心协力治水。

另一方面,地处北纬25-40度之间湿润暖温带的大河文明,都面临生活在北纬40-55度之间干燥寒冷的内亚草原(或阿拉伯沙漠)更野蛮彪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威胁,必须团结一致,抵御侵略。

这些游牧民族长期活跃在东起黑龙江,西抵多瑙河的亚欧大陆中心,骑马赶羊,军民一体,逐水草而居。

史书上记载的匈奴、鲜卑、柔然、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都是这些游牧民中某些部落的名字,一旦某部崛起,团结草原其他部落,就会形成令周边大河文明颤抖的可怕战力。

这两大生存刚需,迫使这些文明古国要么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政令统一,众志成城,要么被异族统治甚至灭亡。

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十字路口,沃野千里,群狼环伺,却无险可守,导致不断被周围蛮族或更强大的帝国侵略,文明兴替频繁。

苏美尔王朝、阿卡德王朝、古巴比伦王朝、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朝、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塞尔柱突厥、蒙古伊尔汗国、奥斯曼帝国……

隔壁埃及也类似,易攻难守,王朝不断兴替,无论人种、语言、文字还是文化,几千年前的古老文明早已断更。

印度地理环境比较特别。

西南和东南都是印度洋,东北有连绵不绝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若开山脉,把印度和中国及东南亚天然隔开,

西北是同样从帕米尔高原出发,向西延伸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及阿富汗-伊朗境内连绵不绝的高原山地。

阿富汗被誉为帝国坟场,英俄美都没辙,和便于隐藏,易守难攻的复杂地形关系密切。

被这么包起来的印度次大陆,是一个天然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

兴都库什山有一个关键山口——开伯尔山口,只要守住这个易守难攻的山口,外敌就很难打入自成一体的印度。

和古代中国不得不建造万里长城抵御北方蛮族相比,简直是躺赢模式。

但从3500年前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开始,此后几乎所有外来王朝,都从开伯尔山口一路南下,轮番统治印度。

这也导致4500年前古印度文明的缔造者——土著达罗毗荼人,不说团灭,但也被外来文明同化得七七八八,根本不认识自家祖宗文化,还以为入侵者雅利安人带来的用以奴化自己的种姓制度才是“国粹”。

你说印度人怎么这么战五渣?

无论民族性格还是人种战力,归根到底,还是地理决定论。

因为印度河往西南方向,流入阿拉伯海,恒河往东南方向,流入孟加拉湾,中间还有印巴边境的塔尔沙漠阻隔,没有运河和道路相连,两方势力本就玩不到一块儿,长期各自为政。

比如东汉时期的贵霜帝国主要在印度河流域,东晋时期的笈多帝国主要在恒河流域,有效统治区域几乎毫无交集,没有中国人理解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改朝换代,法统延续”的概念。

要抵御入侵,就得用集权体制,征调庞大人力物力,组织可持续的有效防御。

但光靠印度河流域力量,很难抵挡外来入侵。

而更广阔的印度南方,则被德干高原分割成无数沿海小型农耕区,南北跨度大,东西不相通,天然容易形成小国林立的局面。

所以无论上古印度最强大的孔雀王朝还是近古印度最强大的莫卧儿王朝,都无力统合全印度——印度自古就是地理概念,而非国家概念。

第一次在形式上统一印度的,是英国殖民者。

这也是今天印度国内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统一大市场的根本原因。

比印度地理环境更独特的,是中国。

西北的沙漠戈壁、西南的雪域高原,几乎都是不可逾越的禁区。

无论帕米尔以西的强权(如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想要东击长安,还是中国军队想从长安出发,长期维系对阿富汗的统治,后勤上都无力保障。

直到1960年代,同样由于后勤跟不上,代价太大,我们还是守不住藏南。

至于东边的日韩,南边的新马泰,都无力对我构成威胁,只能纳贡称藩,甚至被同化。

唯一的实质性威胁,就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林海雪原的渔猎民族。

虽然后来整个东亚大河文明区都被蒙古人和女真人占领,但此时我们已建立起非常强大的意识形态,一再出现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的局面。

这是因为黄淮海平原非常完整,交通便利,天然容易形成共同体,加上水患不绝和北方游牧民族威胁巨大,迫使这片土地上的智者,不得不拼命尝试各种办法。

500年春秋战国乱世,也是500年的百家争鸣,最终秦国用法家思想,建立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央集权制度,书同文,车同轨,一统六国,疆拓八荒。

至唐宋时期,已先后吸收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形成以祖先崇拜(宗族观念)为基础,儒释道三教合一,自成一体的文化形态闭环。

又形成外儒内法,内圣外王,天人感应等一整套逻辑自洽的政治形态闭环,加上科举制度的完善,底层拥有体制内上升空间,统一和稳定成为后世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元明清600多年大一统)。

在这种政治和文化形态加持下,本来平行东流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也被大运河串联起来,甚至更南边的珠江,也通过灵渠与长江相连,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统一国内市场逐步形成。

原本中国南方沿海(浙闽粤)和印度南方类似,丘陵山地较多,被分割成一块块很小的农耕区,这种小农经济形态,天然具有强烈的独立倾向。

但因为文字、文化和政治理念高度统一,形成“皇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的基层治理结构。

但在赋税、兵役、徭役等中央王朝主持的重大事项上,皇权又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统治力,地方和个人必须“识大体,顾大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一点,在应对疫情时,特别明显。

由此形成基层高度自治的小农经济和大一统王朝并行不悖的奇妙组合。

也就是说,到明清时期,中国已探索出一条经济上自给自足,文化上高度自信,政治上稳定可靠的适合大河农耕文明的道路。

特别到清代中期,随着准噶尔汗国彻底覆灭,连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长期二元对立的根本矛盾,也被二元帝国体系彻底化解。

熟读史书的乾隆爷,想想自己的文治武功,真叫一个niubility~

此外,中国海岸线相对平缓,出海就是风急浪高、台风呼啸的太平洋,鉴真东渡还九死一生,连过台海都很危险,若非实在没活路,出海图个啥呢?

所以成熟期(明清)的中华文明,逐渐失去了萌芽期(先秦)的百家争鸣,成长期(秦汉)的开拓进取和腾飞期(唐宋)的兼容并包,走向万马齐喑,故步自封。

这种目空一切的傲慢,像极了1992年苏联解体后,福山那本书的名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没错,中国是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大河农耕文明最成功的样本,但还是难逃“遏制领先法则”的诅咒。

2、“民主”与“科学”

话说两头,围绕着上古文明中心美索不达米亚,又逐渐衍生出几个次生文明。

虽然伊朗高原没有大河,不是最适宜农耕,但位于大河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过渡地带,武力值不错,经常能占据西侧两河流域和东侧印度河流域,属于农耕和游牧文明混合体。

北边是赫梯帝国,位于今天土耳其,情况和波斯类似,长期与埃及争霸,是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

西边,是乍一看不起眼的古希伯来和古希腊文明。

“两希文明”是现代西方公认的文化源头。

古希伯来文明给西方带去了基督教圣经,不知不觉中,深刻影响了今天西方人的底层三观。

希腊文明给西方带去了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自由

希腊能有幸成为“肥沃新月”向欧洲传播次生文明的第一站,只有一个原因——近。

古希腊文明起源于克里特岛,是整个欧洲距离埃及最近的地方。

第二阶段文明中心迈锡尼,位于希腊本土最南端的伯罗奔尼撒半岛。

然后文明中心才继续往北传到中希腊的雅典。

但希腊这地方,不是一块能发展大规模农耕文明的土地。

首先,面积狭小,没有大河。

陆地面积和浙江差不多大,算上无数岛屿,也就比福建大一点。

其次,群山环绕,沿岸地带被分割成一块块互不相连的小盆地,陆上交通困难,所以才会出现雅典、斯巴达这种城邦国家。

能正儿八经种点粮食(麦子)的平原,满打满算也就北京+上海那么点巴掌地,更广阔的山区,只能搞点橄榄、葡萄这种经济作物。

玩过《大航海时代》的都知道,雅典港产物主要是橄榄油和葡萄干,另外希腊的大理石和羊皮纸也很有名。

但……这些不能当饭吃啊。

就像你很难想象台州、温州、福州、泉州能单独发展出强大的农耕文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光靠种地吃不饱饭,就只能向商业文明讨饭吃。

希腊也一样,出门就是岛屿遍布的爱琴海,再往外走几步,就是平静辽阔的地中海。

古希腊人要生存,必须出海做生意——从东边的黑海沿岸(乌克兰黑土地)、西边的西西里岛,南边的埃及买吃的。

久而久之,希腊就产生了与其他所有古文明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海洋商业文明。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地中海东西南北物产不同,又风平浪静,便于航行贸易。

再看整个欧洲,也都是海岸线蜿蜒曲折,到处都是半岛和岛屿,天然更适合海洋商业文明。

像意大利,一头深入地中海,一头连着欧洲心脏,所以威尼斯不出商人出什么?

像英国,独占最大岛屿,一边扼守西北欧通往世界的门户,一边又面对浩瀚的大西洋,必然优先发展海军和远洋贸易,成为海洋商业帝国,并坚持大陆均衡策略,避免欧陆出现霸主,影响自身利益。

像法国,六边形国土,三边对海洋,三边靠陆地,靠海的三边还分别面对地中海(近海贸易)、大西洋(远洋贸易)和英吉利(千年恩怨),所以法国国家战略容易左右摇摆,既要又要,结果顾此失彼。

像德国,本就不长的海岸线还被丹麦拦腰切断,但占有肥沃的中欧平原,适合发展农耕文明,又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成为最容易爆发战争的地区,德意志农民也是最惨的,所以逐渐形成勤勤恳恳,严谨踏实,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坚持制造业立国。

大河农耕文明,平时人都被绑在土地上,辛苦但踏实,非常时期,需要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逐渐培养出勤劳、坚韧、谨慎、服从的民族性格。

但海洋商业文明不同,一艘商船驶入茫茫大海,风险叵测,不需要中央集权,也用不上宗亲互助,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自己命运自己做主,自由既是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个人不能甩锅的代价。

生得自由,死得随机——我活该。

这一点,在应对疫情时,特别明显。

自由又衍生出两个价值观。

在海上,去哪里做生意,开什么价格,都是你的自由。

但在城里,大家住一起,很多公共事务,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遇到不同意见的人,叽叽喳喳吵半天,最后怎么办?

只能彼此尊重,包容异见,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古希腊民主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民主,当时还有奴隶和贵族,不展开了。

为防止民主被滥用,形成极端民粹绑架政策,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后来又出现共和思想,用以约束民主。

出海做生意,风险自担,收益自取,在商言商,价高者得,都用经济理性思考问题,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而中央集权的大河文明,必须建立庞大复杂的官僚体系,以维持帝国运转,实现政令通达。

大家都吃皇粮(公家饭),人际关系就变得更复杂,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指鹿为马、科场舞弊啥的就会屡见不鲜。

集权体制下,官员命运掌握在上级领导的两片嘴唇之间,容易形成“只唯上,不唯实”的明哲保身策略。

如果上级坚持错误想法,下级偏要实事求是说真话,风险非常大。

这一点,在应对疫情时,特别明显。

摊上唐太宗这种脾气好的明君,才有你魏征千古名相的美名。

遇到昏君暴君,臣子真要死谏,皇帝没准真会把你肉身毁灭……

所以古希腊那些大咖,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什么都好奇,什么都研究,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创新。

同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咱这边战乱不断,最有智慧的人没心思研究那些没用的知识,都在研究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

少数研究自然的,主要也是研究农业这种能填饱肚子的。

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延续至今,多数国人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要有信仰这些没卵用的问题毫无兴趣,好死不如赖活,笑贫不笑娼,搞钱才是王道。

但古希腊这种充满自由思想的文明之光,到罗马帝国时期已黯淡不少,等西罗马灭亡,欧洲进入黑暗中世纪后,彻底断片。

14世纪黑死病,夺走无数性命,末日氛围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盛行,数百年来一直掌握最高话语权,遏制一切自由思想的罗马教权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

经过百年复苏,呼唤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强调自由表达,反对思想禁锢的文艺复兴运动,终于逐渐燃起火焰。

要复兴的,就是古希腊文化。

紧接着,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海量财富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富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市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更多权利。

为打破教权独大,很快又掀起了你死我做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惨烈的三十年战争。

再然后,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破”,完成了最重要的“立”。

“立”的核心,还是恢复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此时,牛顿已创立经典力学,理性精神终于迎来了最重要的帮手——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自然哲学(科学)。

理性精神,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说的是一回事。

不分国籍、无论立场,这应该是现代人认知世界、做出判断的通用方法论。

而古希腊的另一项精神遗产,民主思想,同样在反对教权、王权、贵族特权,争取全民平等自由的斗争中,完成了理论化。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不赞成你说的,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然后就是美国和法国的革命,把理论变成实践。

最后就是一战、二战、冷战的相继落幕,越来越多“皇冠”落地。

为什么今天那么多西方人把不能吃不能喝的民主自由价值观看得比实打实的经济利益更重要?是不是看起来傻透了?

因为这是从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滕贝格诸圣堂的门上开始,过去500年,人家列祖列宗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的宝贵遗产。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到明清时期,中国已完成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闭环,觉得大功告成,后人只要维持就行。

但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及西方在技术上的代际碾压,过去200年,全世界被迫卷入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巨浪中。

对所有亚非拉落后国家来说,这个被迫全球化的过程,一言难尽。

特别是对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历史悠久的亚非文明古国而言,心里更不是滋味。

毕竟,老子祖上那么阔,怎么今天沦落到这般田地?

对于西方殖民者,站不同视角看,理解完全不同。

西欧开启大航海时代的目的就两个:更多财富,更多信徒。

对西方商人,有人看到的是全球分工和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的财富爆炸式增长,能提升全社会福祉,有人看到的是打不开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用鸦片毒害国人,窃取中国财富。

对西方传教士,有人看到的是开学校、办医院,启迪民智,大爱无疆,有人看到的是传教士和教会成了拥有治外法权的特权阶层,作威作福,践踏中国传统文化。

为保护本国商人和传教士,有时就需要军队出马。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即是为了报复清廷无端残杀巴夏礼使团,也是为了掩盖他们贪心四起,盗窃圆明园无数稀世珍宝的罪行。

英法联军的无耻罪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咸丰帝的愚蠢和残忍,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国人认知自然出现严重分化。

自尊心太强的,恨死带路党,坚定维护传统,反对西化。

自卑感过甚的,恨铁不成钢,呼吁彻底改革,全盘西化。

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混杂,双方各执一词,反映到政治经济形态上,就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和推崇西化的改革派之间反反复复的冲突和妥协。

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把天朝上国打醒。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清廷才算醒悟过来,继续顽固不化,只会作茧自缚,自取灭亡。

此后,所谓保守派(右派),也支持改革,但希望尽可能保留中国传统精华,再一点点吸收西方所长,摸着石头过河,走渐进式改革之路,避免步子迈得太大,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所谓改革派(左派),则希望快刀斩乱麻,毕其功于一役,与传统一刀两断。

最开始的改革尝试是洋务运动。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医结合疗效好”,是相对保守的渐进式改革。

但急于扩张的日本,不愿也不能给中国投石问路的渐进式改革留足时间。

岛国历来靠海吃海,属于农耕文明和海商文明的混合体,既有服从坚韧的一面,也有冒险进取的一面,知道自己偏居一隅,相对落后,心理包袱较轻,知耻后勇,更愿虚心向强者学习。

中国过去发展大河文明太过成功,形成强烈路径依赖,很难迅速否定过去,彻底改革。

所以中国只敢采用保守疗法,日本则敢全面西化,脱亚入欧。

因岛国资源贫乏,土地承载力有限,日本自古就觊觎隔壁的大陆沃土(唐明两次与日军在朝鲜激战)。

我们常戏称“小日本”,其实日本列岛这块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面积比今天德国还要大,只要施政得当,完全有可能晋升为世界级强国。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第一次拥有侵略中国的强大实力。

“离上帝太远,离日本太近”,这是近代中国强国梦被一再打破的最主要外因。

说到底,还是地理决定论。

明治维新刚6年,日本就试图吞并琉球和台湾,但实力不足,只吃下了琉球。

10年后,又试图把中国势力赶出朝鲜,扶持亲日政权,还是实力不足,被袁世凯扑灭。

“卧薪尝胆”又10年,甲午一战,完败清军,一举拿下梦寐以求的朝鲜、台湾、辽东(后被迫吐出),自此国运昌隆。

原本同光中兴30年,国内基本安定,洋务办得有声有色,对外也就打了场“不败不胜”的中法战争,然而甲午战败,创纪录割地赔款,无论庙堂江湖,心态都绷了——连日本都骑在我们头上了!渐进式改革没戏!时不我待,必须下猛药,急起直追!

这一急,动作就变形了……

先是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

但改革派光绪动作幅度太大,保守派慈禧怕出乱子,给掐灭了。

再解释一遍,这里说的保守派,不是冥顽不灵的死脑筋,而是希望走风险更可控的渐进式改革的右派。

洋务运动时期,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慈禧手里,没有慈禧点头,洋务派敢造轮船修铁路?

但紧接着,民间仇洋情绪兴起,慈禧误以为民心可用,又出昏招,围攻使馆,招致庚子之乱。

时隔40年,北京再次陷落,中国人均负债1两白银,甚至整个东北都被沙俄趁机吃下,“黄俄罗斯计划”眼瞅就要“梦想成真”。

留给清廷渐进式改革的时间,真不多了……

1905年,日本打败沙俄,“黄俄罗斯计划”夭折,再次大大刺激中国,留日风潮兴起,立宪声音压倒专治,清廷宣布预备立宪。

但此时,渐进式改革时间窗口已关闭。

社会上,革命势力暗潮涌动,你却顺应民意,放松管制,开放报禁,废除科举,只能重蹈路易十六覆辙。

辛亥革命成功后,政体照搬西方,反而乱象频出:复辟接连上演,军阀长期混战,议会闹剧不断,腐败愈演愈烈……

一战给中国赢得几年缓冲时间,但日本却加紧侵华,巴黎和会更是激怒无数爱国青年。

内心强烈的屈辱感和自卑感,让更多国人坚信,光在形式上模仿西方政体没用,必须有更激进的改革。

这才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段历史,《觉醒年代》描绘得特别生动。

政治形态上,一部分激进的改革派,继续支持孙中山从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来的中国国民党;

一部分更激进的改革派,接受了苏俄革命道路;

还有一部分最激进的改革派,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

想走苏俄革命之路,说到底还是着急,想跨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弯道超车,直接进入更高级的强国快车道。

文化形态上,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甚至想把汉字彻底摒弃,“汉字拉丁化”一度成为学界共识。

今天回头看,新文化运动功过各半。

一方面,当时的新派知识分子发现中国积贫积弱最主要的内因是民智未开,愚昧反智,也成就了鲁迅“人血馒头”的神来之笔。

而启迪民智的关键在“德先生”和“赛先生”。

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极端思潮,影响了一大批左翼知识青年,50年后被这群掌权的知识青年“发扬光大”,成为我民族最惨痛的文化浩劫。

政治路径选错了,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但传承3000多年的无数文化瑰宝被毁,就再也回不来了……

北伐成功后,因救国理念相左,两党决裂。

国民党内的保守派(右派)在清洗我党成员(极左派)时,把同情我党的改革派(左派)也一同清理,一时手足相残,血流成河……

很快,大萧条来临,迫于国内压力,日本也变得越来越激进,1931年后,不断加紧侵华,刚完成国家形式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试图自强救国的努力,被再次阻断。

最后,更激进的我党,依靠更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逆风翻盘,打败了不够激进,且派系林立,腐败严重的国民党政府军,完成两大不朽功勋:

一、自民国建立以来,彻底结束内战和地方割据,第一次实现全国实质性统一,恢复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二、自晚晴以来,第一次实现国家内政外交上的完全独立自主。

但此时,中国积贫积弱太久,百废待兴,时不我待,梦想“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亩产水稻13万斤”,还是犯了不顾现实,急于求成的毛病。

后来又想迅速扭转大众意识形态,“狠斗私字一闪念”,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一起全盘否定。

改开前各种自强救国的努力,陷入一个循环:情况越糟糕就越着急,越着急就越容易动作变形走极端(极右如义和团,极左如五四后的新文化),越走极端就越容易坏事……

哪怕改开后,还是因为突然打开国门,惊讶于自身太过落后,自卑感上头,一度出现过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否定传统,全盘西化。

只是地球是圆的,左走过头就是右,右走过头就是左。

这时,中国出现了“左右互换”:国内左派成了思想保守,维护传统(小粉红)的代名词,右派反倒成了主张激进改革(带路党)的代名词。

直到最近30年,我们才重新摸索出一条渐进式改革的平衡之路:社会高度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持续增长,国力快速提升。

GDP总量上,我们已稳居世界第二,5-7年后大概率排名世界第一。

人均GDP上,我们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世界前1/3行列,超越欧洲较弱的保加利亚和亚洲较强的马来西亚,和当年的“金砖”兄弟分道扬镳,向中等发达国家进军。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曲折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虽然我们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人活着,不只是追求吃饱穿暖,买房买车。

滥觞于古希腊,形成于启蒙运动,普及于二战后的现代文明两大基石,德先生和赛先生,在被隆重介绍给国人的一百多年后,许多国人依然不解其中三昧。

1930年,梁漱溟和胡适有一场著名论战: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梁漱溟认为“第一大仇敌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考虑到次年就爆发了九一八,也可以理解为我上面说的,日本步步紧逼是阻碍中国走向富强的最主要外因。

胡适则认为国人自身的“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才是最大敌人,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民智未开,愚昧反智”。

从相信跳一段舞蹈,念一段咒语,就能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到相信吃了人血浸泡过的馒头就能治肺结核,再到相信新冠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一场惊天阴谋,辉瑞特效药是江湖骗子,老祖宗留下的中药便宜又管用,甚至相信烧一堆纸钱,对着火堆拜拜,就能让新冠远离中国,跑去感染美日民众……

两个甲子过去了,民智还是让人捉急……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在联系,事物发展的第二因。

梁漱溟和胡适都有道理,但胡适看到了更本质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今天,谁才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中国需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既保留传统文明的优点(勤劳、坚韧、谨慎、服从),又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民主与科学),在民主与集权、公平与效率、保守与革新之间实现微妙的动态平衡。

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华人世界,有三个案例。

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

香港模式的问题,在于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150年前就已离开祖国怀抱,去时还是道光帝,归来已成共和国,民国被直接pass,实在太久了,自我认知出现分裂,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有待提高。

因为中国太大,强烈的国族认同感,是实现国家统一,政令通达,社会长治久安的认知基石。

台湾模式的问题,在于虽然较好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政体照搬西方,街头政治、口水政治泛滥,党同伐异,互泼脏水,为了批评而批评,媒体统统带有自身立场偏见,煽风点火,制造族群对立,唯恐天下不乱。

还是因为中国太大,各地经济、风俗、宗教、民族、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太大,全摆到台面上互相撕逼,容易出现印度的情况,内耗严重,分裂风险大增。

新加坡没有照搬西方政体,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李光耀长期掌权,如今李显龙子承父业,继续统领国家。

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6.7万美元,排名世界第7,属于最发达国家,比中国香港4.9万美元高出一大截。

而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起飞期,香港人均GDP曾长期高于新加坡。

同时,新加坡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清廉指数排名世界第4),治安良好,族群和谐,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达50%),教育、医疗水平全球领先,八成居民住政府组屋,外交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可以说,今天新加坡已超越日本,成为全亚洲最成功的国家典范。

新加坡的成功,是新威权主义(精英威权主义)的成功。

与蒋介石治下的中国台湾地区或朴正熙治下的韩国不同,新威权主义并非只是套了个民主政体外壳的专制统治(照原任/余又任)。

一方面,顶层采取威权模式。

由政治精英(贤能)组建的政府班子,因为没有选举压力,不需要把时间花在政治作秀和抹黑撕逼上,也不用迎合极端民粹或民众的短视,从而保证政局稳定、政令合理、政策持续,为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

为保证精英政府政令畅通,不被曲解,乱带节奏,谣言满天飞,媒体和人民的言论自由被明确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尺度较西方国家更小)。

再用严刑峻法,保证社会安定,人人自律,避免了西方代议民主政体的扯皮低效,以及对自由过度纵容带来的社会混乱,民主成本大幅降低。

由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府清廉、人民福祉不断提高,哪怕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也还能获得多数国民支持。

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加坡主体民族是华族,继承了勤劳、坚韧、谨慎、服从的民族性格。

换到隔壁马来土著为主体民族的马来西亚,人家祖上一直住在气候炎热、物产丰富的热带丛林,不用拼命内卷也能吃饱,天这么热,也不用穿多暖和的衣服,盖多坚固气派的房子,自然生性懒散,忍耐性和服从性较差,且深受伊斯兰教影响,长期分裂成很多个迷你苏丹国。

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态,哪怕自然资源碾压新加坡,也很难复制新加坡模式。

换成继承古希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传统的西方国家也一样,限制自由就像不能呼吸一样难受,政府无力阻止反智谣言满天飞,注定控制不住疫情,新加坡威权模式就很难服众。

另一方面,党内和基层采取民主模式。

由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客观上实现党政一体,有志从政的社会各界精英只能入党,党员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最先进的力量。

而党和国家领袖也不是前任直接指定,而是通过党内民主(党内竞争)选拔出来,把能力最强,政绩最优,党内认同度最高的精英中的精英送上领导岗位。

这些年,不少李显龙熟练运用英、中、马来语演讲的视频在国内流传,从演讲内容可以看出,此人继承了父亲李光耀的政治智慧,属于标准的政治精英。

这样选出来的领导班子,行政能力独步全国,就算所有反对党联合起来,上台概率也是零。

所以人民行动党不必担心实行基层民主会影响政权稳固。

这时,民主好处就太大了。

很多基层工作都能下放给民间力量(社区、社团、政府采购、NGO、NPO)自治,既省去政府很多负担和麻烦,居民利益也能最大程度维护。

相比官员替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人民自己难道不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吗?

一旦基层实际情况与政策意图相悖,基层信息也能通过民主渠道及时向上反馈,并快速修正,避免错误政策长期执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这一点,在应对疫情时,特别明显。

哪怕某个选区,某个反对党出现某个支持率较高的政治明星,也只是鞭策人民行动党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可能撼动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没有绑架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政局动荡的风险。

顶层的威权,确保了政府不会被财阀(有钱人)、军阀(有枪的人)或民粹(有选票没脑子的人)绑架,国家巨轮不会驶错方向。

基层的民主,确保了人民不会被脱离实际、欺软怕硬、官官相护、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主义伤害。

如此一来,威权的风险被民主控制,民主的缺点又被威权消除。

两种政治形态都实现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虽然新加坡模式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孤悬南洋的一个小岛,被伊斯兰国家包围,地缘环境非常糟糕。

国内有华族、马来族、印度族三大族群,还有大量新移民。

各族不同文不同种,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迥异,不得不把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泰米尔人居住在印度最南端沿海地区,类似广东福建,善于出海谋生,也是地理决定论)都定为官方语言,实际共同语是英语,这在中国大陆是不可想象的。

在政治结构和经济政策上,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探索经验,但在更形而上的文化形态层面,在中国大陆内部,有一个城市更值得学习。

很多人说,上海和香港很像。

上海和香港都深受英国文化影响,但香港是个完全独立封闭的英属殖民地,而上海则是华洋杂处的租界,情况比香港复杂得多。

“租界”二字,象征着主权沦丧的民族耻辱。

但反过来想,西方殖民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管理这片中国土地,而租界和隔壁华界犬牙交错,互通有无,在租界或附近生活工作的中国人,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但脚下这片土地又是自唐末以来千年未变的经济中心(江南),比孤悬海外的港台新加坡保留了更悠久的中华文化底蕴,更深厚的农耕民族性格。

两种文明形态长期冲撞、混杂、交融,最后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创新-海派文化。

可当年天津、汉口、广州、厦门、杭州、哈尔滨都有租界,甚至连九江、镇江都出现过租界,凭什么只有上海那么特别,值得学习?

从1845年设立最初的英租界,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实质性收回,前后长达百年,在时间的延续性上,其他任何租界都无法比拟。

二、面积最大,外国人最多。

上海租界面积比全国其他23个租界面积加起来还多50%。

最高峰时,上海有16万外国人。

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外国人,有助于杂交出可持续传承的独特地域文化。

租界最主要的老外当然是最初三块租界的主人: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

还有主要经营各种实业(制药、染坊等)的德国人,

聚集在虹口的日本人(所以陈真踢馆的地方叫“虹口道场”),

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沙逊、哈同、嘉道理等犹太豪门(哈同是在上海白手起家,最为传奇)和后来躲避纳粹迫害的2万多犹太难民,

俄国革命后逃过来的白俄贵族,

日韩合并后,韩国仁人志士组建的流亡政府,

帮英国主子管治安的印度旁遮普的锡克教徒,

来自澳门的土生葡人(有葡萄牙血统),

还有意大利人、丹麦人、瑞典人、奥地利人、西班牙人、荷兰人……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旗上有12个国家的国旗——

上海有法国人造的天主教堂,英国人造的长老会教堂(新教),美国人造的浸信会教堂(新教)、俄国人造的东正教堂,还有犹太人造的犹太教堂,印度人造的锡克教堂,穆斯林造的清真寺,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孔庙、城隍庙、道观、佛寺。

这种复杂性,别说国内,放眼全球,找不到第二个。

三教九流,华洋杂处,迫使上海必须拥抱一条核心价值观:海纳百川、包容异见。

作为政治中心,当时北京/南京也有很多外交人员,但人家是来当差的,一纸调令,随时准备拎包走人,没把这当家。

但上海的自由开放,多元包容,让很多外国人真心爱上这座城市,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自然欧美出现什么新鲜玩样儿,都要第一时间引入上海。

像马路、天气预报、煤气、电话、电灯、汽车、无线电、抽水马桶、花洒、自动扶梯……上海都是最早引进的。

好莱坞新片上映一周内,上海就会上映,日本影迷也要跑到上海来看。

所以到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成为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生活最时尚的城市,不仅远超天津、青岛、广州等其他国内大城市,也比香港、新加坡、东京更繁荣。

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地理决定论。

直到今天,海运还是成本最低,运量最大的运输手段,所以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天然良港更容易和其他先进文明交流,产生经济繁荣的大都市。

这是今天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根本原因。

因港而兴的城市,除了要满足“水深港阔,不冻不淤”的条件,最好还有两个buff。

一是位于世界主航道,来往船只都离不开你;二是有广阔腹地,成为连接眼前世界和背后腹地的枢纽。

像新加坡,扼守世界主航道的关键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才能兴起。

但新加坡就是个岛国,没有腹地。

香港扼守中国南大门,位置同样重要,但背后还有珠三角和珠江航道,自然条件比新加坡更好。

上海位于中国弓形海岸线最中心的突出部,南来北往的船只都绕不开,日韩船只要去南洋,同样会经过上海,而与美国的贸易,上海港出发也距离最近。

更重要的是,上海北靠长三角平原,南依杭嘉湖平原和甬绍平原,沃野千里,水网密布,气候温润,适宜人居。

因为“地灵”,才有“人杰”,千年以来,“江南”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代名词。

而借助长江水道,大型船舶可一路通航到宜宾,皖南、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全串起来,再通过京杭大运河,把北方连起来。

这种自然条件,举世无双。

尼罗河和黄河,一个流经沙漠,一个流经黄土高坡+沙漠,流量不大,水浅滩多,通航能力弱。

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流量够大,但水位经常暴涨,把陆地都给淹了,反而不利于稳定通航。

俄罗斯境内几条大河和我国黑龙江,都有较长冰期。

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通航能力不错,吃亏在腹地偏小。

恒河腹地人口比长江还多,但河流主体在印度,河口却在孟加拉国,作为国际河流,协调不易(湄公河也类似)。

而且不像长江有明显地势差,便于造大坝调节水量+发电,恒河从喜马拉雅山发源后很快冲出峡谷,几乎完全是平原河流,造大坝难度较大。

只有密西西比河,腹地够大、航道够长、流量还行,能和长江媲美。

但河口不在世界主航道上。

世界主航道是从欧洲经苏伊士运河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太平洋,再经中日韩到美国西海岸,穿越巴拿马运河到美国东海岸,再回到欧洲。

对亚洲外贸,走西海岸洛杉矶、旧金山,对欧洲外贸,走东海岸纽约、波士顿,美国东西海岸间的内贸,主要靠铁路和卡车。

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对着相对落后的拉美,去亚洲要绕巴拿马运河,去欧洲要绕佛罗里达半岛,划不来。

而通过一系列运河,密西西比河流域经五大湖,最后和纽约港连了起来,所以美国内陆物资完全可以经纽约和世界相连。

总之一句话,上海的地理条件,纯属老天爷赏饭吃。

在人类迈入星际文明之前,只要我们自己不折腾,一心一意搞经济,同时探索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上海超越纽约、东京、洛杉矶、伦敦,成为蓝星最靓的仔,毫无悬念。

政策可以变,但城市位置没法变,上海买房,永远是有钱人最稳妥的选择。

回顾上海百年租界史,很多细节值得玩味。

上海最早的英租界在老黄浦区(苏州河-外滩-延安路-南北高架之间)。

之所以没把租界直接划在长江口,一是长江口风浪较大(相比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先天条件更好),而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也有不错的通航能力,能作避风港。

二是上海早在1291年(元代)就已设县,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又建了城墙。

这就是上海今天的老城厢(原南市区),豫园、文庙、老西门、小南门都在这,当时上海已有十多万人口,根本不是什么小渔村。

英国人初来乍到,需要中国地方政府和民间劳力协助,就把租界设在县城北边,方便做生意。

法国人跟来后,就在英租界和上海县城之间的狭长区域,建了法租界(金陵东路、大世界、十六铺一带)。

美国人跟来后,就贴着英租界西边,搞了块美租界(老静安区和苏州河以南的普陀区)。

为响应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租界人心惶惶,英美法组成公共租界,以求自保。

起义扑灭后,法国退群,自己单独玩去了。

后来法租界向西大幅拓展到北卢湾、北徐汇和长宁一部。

英租界和美租界重新合并成公共租界(中区和西区),后来跨过苏州河,扩充北区和东区(虹口区和杨浦区南部)。

华界城区主要有南北两块。

南边的是上面说的老城厢(南市)和肇嘉浜以南的卢湾徐汇。

北边的是苏北流民聚居的闸北和向西扩建的普陀。

1930年代,国民政府还曾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雄心勃勃打造“大上海计划”,可惜被抗战打断。

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界犬牙交错,导致上海出现罕见的“一市三治”。

电压不同,有110伏,也有220伏。

电车轨道不同,从闸北到公共租界、法租界,再到南市,要换三趟车。

连黄包车牌照都不一样,车夫至少得捐两块牌照才能正常经营。

最重要的是法律不同,有用英美法、有用法国法,有用大清律或民国法。

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一国两制也不一样,因为三区之间没有硬性边界,情况就很复杂。

比如你在华界不能骂清政府,鼓吹排满革命,那是杀头的大罪。

跨过一条马路,到法租界就可以随便骂,报纸随便印,书籍随便出,这是民主权利。

清政府一点办法没有,革命思想就这么传播开了。

我党一大在法租界召开,也是打了这个擦边球。

别看现在新天地非常繁华,100年前还属于法租界边缘地带,便于隐蔽。

即使如此,当时整个西方都想绞杀苏俄革命,在法租界搞这种秘密集会也不允许,马林被盯上后,果然巡捕房来搜查,最后一天只能去嘉兴吃粽子。

所以二大时,我党代表又长了个心眼,选了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和法租界的交界地带(今延中绿地西北侧)。

周恩来后来在上海组织地下活动,也是不断用假名换地方住,租界里,只要交钱就行,没人管你是谁。

1916年6月,一战远东战场上,奥匈帝国军队在伯力战役中被俄军打败,一个学建筑的奥匈帝国士兵被俘。

2年后,十月革命爆发,这个年轻士兵趁乱逃跑,一路逃到哈尔滨。

但此时,奥匈帝国已被肢解,士兵本是匈牙利人,家乡却被划给斯洛伐克,他突然成了没有祖国的流民。

无奈之下,只能来到上海,因为这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不需要任何身份证件也能工作生活的地方。

上海成就了他的建筑大师生涯,他也为上海留下了国际饭店、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大光明戏院(大光明电影院)等一票灵魂级建筑遗产。

他就是拉斯洛·邬达克。

英法租界之间有条界河,在今天延安东路-西藏南路一带,叫洋泾浜,大量货物都在这里装卸,洋泾浜上的桥就成了三不管地带。

哪怕有人贩毒,法租界巡捕来抓人,只要跑到桥那头的公共租界,巡捕就拿你没辙,反过来也一样。

由于华洋杂处,为了和老外打交道,不少上海人学会了一口“小笼包味”的独特英语——词汇来自英语,语法依据汉语。

后来这种英语被称为“洋泾浜英语”,久而久之,“洋泾浜”就成了嘲笑别人发音不标准,不地道的代名词。

这就要说到上海话的独特性。

开埠前的上海话,属于松江话一个分支,松江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的一个小片。

开埠后,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城市规模成倍增长,老城厢里住了500年的上海土著逐渐靠边站。

外来移民主要有四大族群:宁波人、苏州人、苏北人和上海近郊农民。

宁波苏州本就是江南富庶地区,历史悠久,善于经商,离上海最近,正好来帮老外做生意赚钱。

苏北属于中原文化圈,人口稠密,战乱频发,黄河或淮河一泛滥,就得到处逃命,并逐渐形成“往苏南逃”的路径依赖(山东往东北逃,河南往陕西逃)。

上海崛起后,纷纷涌入上海讨生活。

所谓“民国老派上海话”,就是开埠前的“古董上海话”,吸收宁波话、苏州话、苏北话大量元素后的杂交产物。

比如苏北话“乖乖”,是表达强烈的惊讶、赞叹的语气词,被上海人拿来发扬光大,后来甚至跟着外逃的上海人传到香港。

郭富城的《浪漫樱花》主题曲里就有“乖乖隆地冬,come and dance with me……”

总之,来了就是上海人,走了就不是上海人。

有本事在上海赚大钱,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的就是上海的主人,没本事赚大钱,交不起房租就只能灰溜溜滚蛋。

所以1949年之前,上海人员流动非常频繁。

这使得上海话一直处于快速流变的活跃状态,是其他吴语方言区不存在的。

最典型的案例:“阿拉”本是宁波话“我们”的意思,老派上海话应该叫“吾呢(ngu'gni)”,但上海实际上是混用的,能听懂就行。

由于“ngu”这个音很难发,后来上海人越来越懒,直接发成“wu”,我这代80后上海人一般都这么说,还被很多自以为说着一口正宗上海话的老人抱怨“现在的小孩不会说上海话”。

这世界从没有什么“正宗XX话”。

你的故乡,不过是祖先移民的最后一站。

除非没有人员流动和创新交流,一切静止不变,“正宗”的东西才能一直传承下去。

文明就是要在不断交流中碰撞火花,才能创新进步。

否则,最“正宗”的智人今天还在东非草原打猎。

否则,就不会有“河北特产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站在更长的历史周期看,正宗≈骄傲自大,故步自封。

以前我说,挺喜欢澳洲“欧洲底子+亚太地缘”的多元文化,希望以后送孩子去澳洲留学。

很多人担心:土澳那口音太不正宗了,以后孩子改不过来,出去和美国人交流,多土啊……

美国北部、南部、西海岸口音都不一样,VOA标准美语实际上是中西部荒漠的口音,目的是方便西进运动时,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交流。

移民国家,管你咖喱味、大蒜味还是咖啡味,早就见怪不怪。

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交流,能听懂就行。

你在国内学了一口标准美语后信心满满跑去美国,当地很多方言词和俚语还是听不懂,只有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慢慢融入这种语言文化中。

前现代社会,语言象征着阶级身份,用以分别“人上人”和“人下人”,所以茴香豆的茴要搞出四种写法,古典英语要搞出一堆不符合发音规则的词汇,增加学习难度,英式贵族教育还非要学拉丁语。

但现代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是“民主”,也就是人人平等,好好说话,别装逼,别歧视。

上海话的演变,也非常符合这种现代社会价值观。

除了兼容并包,变化迅速,和其他所有吴语区最大的不同是,上海话中有大量源自英语词汇的奇特创新。

我做了个表格,有兴趣可以看下——

首先,上海话创新完全无视语法。

名词可做动词,water=损坏;

名词可做形容词,tendency=吃相难看的;

动词可做形容词,on sale=不靠谱的;

短语可做形容词,too bad=不厚道的;

中文动词+英文名词,混chance;

中文动词+英文动词,接leads;

中文动词+英文形容词,扎dashing;

英文名词+中文形容词,monkey精;

英文形容词+中文名词,Russian汤;

甚至句子都可以做名词,I say=阿三。

其次,上海话创新脑洞非常大。

比如number one(拿摩温)的引申义就令人意想不到,但仔细琢磨,又十分形象,拍案叫绝。

随着上海城市地位强势崛起,上海话也逐渐成为吴语区中最强势的代表性方言,周边吴语城市也逐渐吸纳了上海话的很多创新词汇。

又因为一大批流量作家微博大V都在上海租界里码字,把很多用上海话翻译的词汇写入作品,全国流传,最后成为普通话。

如果你懂上海话,会发现“沙发”、“咖啡”、“巧克力”这些外来词,用上海话读更接近英语。

那时的上海,不拘一格,汇天下英才,海纳百川,集百家所长,锐意进取,开风气之先,引领着全中国的现代化。

今天移动互联网全球普及的时代,回头看当年的上海话创新,会发现无比超前,和今天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一样——

源自生活,简单实用,打破语法,形象生动,脑洞大开,广泛流行。

干饭人、凡尔赛、躺平、内卷、神兽、后浪、爷青回、芭比Q、EMO、gg、yyds……

透过这些流行语,你还是能依稀察觉出,当代年轻人潜意识里对民主、平等、自由价值观的认同。

过去几十年,上海、上海人、上海文化,在国内口碑一直不太好。

一是上海过往成就太过耀眼,很难不让人羡慕嫉妒恨,上海城市文化也太过特立独行,自成一体,很难让其他国人认同。

所以上海一直被贴上“崇洋媚外”、“买办文化”等负面标签。

有个“十三点”端着红酒杯排队做核酸,照片上网后被全国人民口诛笔伐,作为上海“崇洋媚外”的罪证。

归根到底,越丑的人越怕人家说他丑,越穷的人自尊心越强,越怕被别人看不起。

中国祖上阔过,近代又被打残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卑感扭捏在一起,很多对西方不够了解的国人,就容易对西方产生强烈敌意。

那些帮洋人办事,被洋人同化的同胞,则是“认贼作父”的二鬼子,更可恨。

但你仔细想想,中国挨打是因为落后,落后就要向先进文明学习,上海因为独特地理位置,最先深入接触西方文明,不断学习吸收,并努力与中华文明融合,为中国探索走向现代化的创新之道,这有什么错?

上海人是崇洋,洋人送来的好东西,为啥不吸收?

但上海人也爱国,老祖宗传下的好东西,为啥要丢弃?

所以上海人爱喝咖啡,也爱喝茶,爱喝红酒,也爱喝绿豆汤,爱吃西冷牛排,也爱吃东坡肉,爱吃提拉米苏,也爱吃生煎小笼,又有什么错呢?

但第二个原因,的确是上海人自身问题——排外

为什么一个当年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什么样的异见人士都容得下的上海,会突然变得如此排外?

因为高度市场化的人才流动被禁止了。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国家无力负担过多城市人口,城市也没那么多岗位给进城农民,就通过城乡二元的户口制度,把城里人和农村人一分为二,各过各的。

那些40-6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上海移民,拿到了无比宝贵的上海城市户口。

由于上海继承了民国遗产,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哪怕全国都很穷,国家依然会优先保证上海物资供应。

过往如此辉煌,现在依旧是共和国掌上明珠,人口流动被禁,“人上人”地位不可撼动,温室里的上海人自然容易产生傲慢与偏见,抱团洗脑,不断强化这种充满优越感的“高华”身份认同。

正常社会的人群一定正态分布,上海人哪怕海外关系多一点,见识广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也还是少数杰出,多数平庸。

越是平庸愚昧之辈,越容易产生迷之自信——上海之外皆乡下!

除了户口,语言也成了识别身份地位的重要手段。

只有住上海市区,讲一口“标准”上海话,才是上海人。

上海郊区,讲着松江、青浦、奉贤等本地方言的,不算上海人。

虽然双方沟通毫无障碍,只是语调上有轻微差异,也一概打入“乡下人”行列。

如果你对一个迷之自信的上海人说,你们“上海本地人”如何如何,相当于是在骂他“乡下人”——你才是本地人,你们全家都是本地人!

即使在市区,上海人还是无法免俗,为了虚荣心,互相撕逼。

当年法国人最会过日子,花园洋房,梧桐大道,咖啡红酒,法租界也搞得最高大上,加上同样宜居的公共租界西区,成了老上海口中所谓“上只角”,房价最高。

其他较晚开发的租界、华界或城乡集合部,称为“下只角”。

直到改开初期,由于城市界面没有太大变化,上海市区居民依然存在这种可笑的歧视链:

静安>徐汇>卢湾>长宁>黄浦>虹口>南市>杨浦>普陀>闸北(光这个排序,上海人内部也能吵翻天)

啥?那是乡下!根本不入流!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直到最近30年,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上海重新张开怀抱,海纳百川,再次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展翅腾飞,逐渐恢复昔日荣光。

只不过有些曾独享政策红利的老上海人,面对越来越陌生的新上海,可能还是会流露出对外地人(新上海人)骨子里的歧视。

如果你在上海曾感受到过上海阿姨爷叔的歧视,我作为他们的晚辈,向你表示诚挚的歉意。

虽然地理决定论是根本,但别忘了,政治形态也会影响文化形态,并反过来影响经济形态。

那一代上海人的傲慢和排外,是在禁止市场经济,禁止人口流动的政策助推下形成的。

1949年之前上海的光辉岁月,不是靠县城里住了500年的土著上海人后代创造的,而是靠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共同打拼出来的!

当时的上海,特别像今天的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走了就不是深圳人。

有本事买得起房,你就是深圳的主人,买不起房,最终只能灰溜溜滚蛋。

今天的上海也一样,全国最牛的人,才能坐拥陆家嘴滨江豪宅。

祖孙三代都在上海市区居住,但孙子平庸,买不起市区婚房,就只能灰溜溜搬到郊区。

虽然经历了40年蛰伏期,但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依然延续至今。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斤斤计较,小家子气。

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老百姓没有铸币权,没有收税权,手里就这么点钱,想让日子过得更好,当然要讨价还价,能省则省,这不也是理财真谛吗?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只吵架不动手,俩大老爷们能在车上对骂半小时,互相威胁无数次,但就是打不起来,看得人捉急。

但你家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难道你会教育他“吵什么吵,直接上去削他”?

现代社会讲究法治精神经济理性,打赢坐牢赔钱,打输住院受苦,本就图个情绪宣泄,吵架安全又实惠,为啥要选性价比更低的打架?

上海人可能是中国大陆法治意识最强的一个族群,哪怕居家隔离期间,还有不少上海人会拿出《传染病防疫法》和工作人员据理力争。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不愿通融,缺乏人情味。

因为上海人有很强的契约精神。

做事谈生意喜欢丑话说在前头,风险事先挑明,做不到的事不答应,不会死要面子夸海口,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亲兄弟,明算账,约定全白纸黑字写下来,避免事后扯皮,对大家都好。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为人冷漠,不讲义气。

因为上海人深谙群己权界之道。

公共问题,上海人也会热心关注,积极建言。

比如居家隔离期间,上海市民体现了强烈的自治意识和互助精神,我的团长我的团。

但私域问题,别人不想说,你不能随便打听,人家不想听你说,你也不能只图自己口嗨。

总之,我的事你别管,你的事我也不管,和大家都有关的事,一起来商量。

有事说事,别刚认识就和我称兄道弟,把我往死里灌,上海人不兴这套。

比如北京的哥能从中南海一路吹到克林姆林宫,但上海差头司机大多少言寡语,表现“冷漠”。

因为可能你服务的乘客正在工作,看手机,休息,或者人就不爱说话,你非拉着人家唠嗑,是只满足自己交流欲,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举动。

但如果乘客主动表现出聊天欲望,差头司机一般也会给予回应。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小资浮夸,精致虚荣,我们欠郭敬明一个道歉!

上海本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有钱人最多的城市。

有些有钱人好虚荣,喜欢买、买得起也买得到各种奢侈品,只要花的不是来路不正的钱,你管人家买什么?

国家鼓励居民消费升级,支持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

你去三亚免税店看看,不都各种奢侈品吗?

上海有钱人是不少,但穷人更多,有人团Shake Shack上百元的汉堡,也有人吃咸菜过馒头,正常社会不都这样吗?

很多人嘲笑上海男人整天围着菜场厨房“买汏烧”,没出息。

尊重女性,主张男女平权,家务谁都能做,不正是现代文明提倡的平等观念吗?

在女拳师横行互联网的几十年前,上海男人已深谙此道,并在生活中长期践行。

很多人嘲笑上海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不像北京人或广东人那么敢说。

对比京沪粤三地媒体尺度,能明显看出,上海本土媒体就是渣渣,谨小慎微,稍有敏感的内容都不碰。

这种媒体风格和上海人性格一脉相承。

上海人既重视现代文明的“秩序”(明规则),也深谙中国国情的“规矩”(潜规则),大家都懂的,那就不聊政治,反正聊了也没用。

所以上海人喜欢聊更实在的话题,炒股、买房、赚钱……

过去,我认为这也算上海人的优点。

2022年以后,可能很多上海人的认知会发生改变。

说了这么多上海人的特点,但要说有什么是最能体现上海人精神的,我觉得是这三个字——

意思是能理解问题本质、看透事物真相,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也是上海文化中,对为人处世的最高评价。

一是有“拎得清”的能力(智慧)。

这需要具备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理性精神,科学态度,从而产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拨云见日,直击内核。

这是华洋杂处的过往,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共同塑造的。

二是有“拎得清”的意愿。

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

一方面,上海植根于江南,植根于中国,同样继承了大河农耕文明的优点,勤劳、坚韧、谨慎、服从,识大体,顾大局,温润谦和、允执厥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另一方面,上海也吸收了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

如果两者产生矛盾,就需要拥有智慧和勇气,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比如张文宏医生,虽然生于浙江瑞安,但从上大学起,就长期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深受上海城市精神影响,在这轮疫情中的表现,属于“拎得清”的典范,深受上海市民喜爱。

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想正本清源,为“污名化”的上海正名。

上海不像有些人骂得那么不堪,但这次疫情的确暴露了太多太多问题。

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如果真能读懂我上面说的一切,可能会发现,根本上说,这是两种文明形态在突发极端状况时产生互斥现象,并迅速扩散,导致顾此失彼,进退两难的恶性循环。

上海过去对海商文明吸收越彻底,市民阶层对现代价值观认可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精细,市场运作效率越高,服务型政府做得越好,遇到市场活动被突然强制打断,一切回到计划管制时代,早已习惯前台服务外包,自己只做后台支持的服务型政府突然要转回前台,变身大包大揽的管制型政府,就会越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形成强烈反噬,显得手忙脚乱,朝令夕改。

医疗资源、民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全方位挤兑,又会带来顾此失彼,协调失灵,动作变形,更加粗暴的管制措施,使得习惯生活在现代文明环境中的上海市民怨声载道。

原本人情冷漠,群己权界清晰,邻居如同路人的上海市民,在很多居委、物业被团灭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出一套以团购+互助+志愿者为核心的社区自组织,由此带来的暖心正能量不断消解越来越多的社会负能量,也是同样的原因。

可以说,这场奥密克戎疫情,是中国现代化之路上遭遇的重大考验。

我们需要拥有智慧和勇气,在两种文明形态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路。

放眼世界,印度、伊朗、土耳其、埃及这些对本国历史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文明古国,也面临类似考验。

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贫富分化加剧,美国自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第三世界国家老百姓对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嗤之以鼻。

土耳其埃尔多安,埃及穆兄会,印度主播公然抨击美国双标,力挺俄罗斯……

面对困境,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包括欧美内部,也都有重新走向保守、孤立、对抗的强烈呼声。

回顾历史,极端保守主义和极端激进主义一样,本质是“愚昧”的体现,与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极端保守派,犹如义和团,抵制辉瑞特效药,违背实事求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这时,不妨静下心想一想:

过去3000年,中国为代表的大河农耕文明和希腊为代表的海洋商业文明,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过去500年,为什么是西方引导全人类走向民主与科学的现代社会?

过去160年,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探索各种自强救国之路,都有哪些成败得失?

尤其是上海探索的“中西合璧”的独特道路,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过去50年,新加坡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有何启发?

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过去一个月,上海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吃好穿暖,有房有车只是现代化的基本物质条件。

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使得多数国人的认知模式,完成现代化转型。

用理性代替盲从;科学代替愚昧;民主代替独裁;平等代替特权;实事求是代替弄虚作假;互相尊重代替两极对立。

再问:今天,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我想,应该不是奥密克戎。

题记:公元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16:50分,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泣血含泪之作,这篇文章我将从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中医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外中医发展事态的对比,包括本人的所思所想,希望这篇将近7000字长文能够警醒世人,期待与君共勉。

在2013年的一档节目里,一位民间中医被邀请到现场给大家展示自己苦心研究出的,而在观众席上,除了民众还有法律界、医界、医药管理局的人员。

这些人员个个都是的精英,他们仿佛开了上帝视角,俯视主持台上的嘉宾并且对着嘉宾颐指气使、七嘴八舌,就差指着鼻子咒骂了。他们围坐在观众席上看着嘉宾在主持台上孤独的“表演”时的心态,就像三千多年前的的人们看着罗马角斗场人类和野兽大战时的心态一样,喜不自胜。

为什么呢?且看我娓娓道来。

一位号称研究了30年养生的嘉宾来到了节目里要为人们带来一项濒临失传的绝技——。这位嘉宾原本是想把针灸这项几千年的医术接着平台普及开来,你没没错,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技术至今还要普及,够讽刺的。

节目开始没多久就有人发难,法学家用西医的那一套理论去质疑:这是进入人体组织的一种器械,消毒光弄点擦擦是没用的,你那充其量只是大铁钉子。

不等别人回答完,西装革履的著名中医问道:你有行医资格证吗,没有就是犯法的,别说什么亲戚,给谁治病治好了都是犯法的。不把针收起来,医政部门一定会上门抓你。话音刚落,气氛顿感诡异无常。

而著名媒体人上前大声怒怼:医院有资格医院都治好了吗?病人只在乎结果,谁跟你讲理论?动不动拿说事,有用吗?

两人就差干起来了,手口并用:动不动拿迷信说事有用吗?(流传了几千年的,硬是被说成了迷信,这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接受

高级公共营养师女士娓娓道来说自己的母亲经过中草药的调和后治好了自己多年的病,而别人就不一定能行,因为人有个体差异,医院和医生是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他了解人有千差万别,它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后来代表官方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部长的插了一句说医疗行为只能发生在你注册的医疗机构内,而且必须是执业医师才能这样操作。

从以上的信息中大家能得到了什么信息?反正我得到的是:民间中医自20世纪末就受到了来自各界精英,官方以及民间的打压。当这位嘉宾自爆自己的针灸是在外地花了将近三万学的时候,主持人一句“哟,还花钱学的”,其言语之龌龊,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充满排斥和鄙夷的恶臭。这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主持人的客观中立,堪称德不配位!

没错,即使你学成归来治好了你的亲戚,即使你发明了堪称实用的,即使你有一颗恒扬中医文化的雄心,但是你没有行医资格证,那你就是迷信。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发言人都是医药界、营养界的精英人士,否则也不会被邀请至电视台去对别人评头论足,而他们的工作地点基本是医院、营养机构,他们都是处在顶层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让民间中医在中国流行,那还有谁去医院看病,那自己的该如何保证呢?

而其他人比如法律界、官方人员也是上层人士,他们必然不会主动花小钱去找,不然如何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恰恰是改开后的民间中医撑起了中国广大乡间农村的医疗病情,而现在被少数精英人士扭曲成了迷信。

所以说这档节目就像是一场围剿中医针灸术的总战场,如果把节目现场比作罗马角斗场的话,那谁是野兽谁是人类?可以说一目了然。而这也恰恰说明了马克思那句话是多么的正确:没有背叛的个人,只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在我看来,无论你是什么头衔,文化水平多高,只要否定了中医,统统都是,如果中医不好,那过去的三皇五帝、士农乡绅、贫苦穷人是怎么过来的?神医华佗、、扁鹊、张仲景他们有行医资格证吗?

如今我们却可以在一档面对千千万万人口的节目里公然反对中医,这不是我的悲哀,也不是你们的悲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我一向认为我们90后、00后、10后是最不幸的,我们从小生病吃的是西医的三素一汤(、激素、维生素加葡萄糖),这些药用多了的害处这里暂时就不普及了。

我们吃这些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恰恰是西医药店太多我们没有选择,因为市场被垄断了。各种西医的大药房徘徊在中心到处都是,而我们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中医却龟缩在看不见的角落。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我记得从小身体不舒服,去小诊所看病,对方人模人样的给我把脉,给我开出的方子却是西药,现在想来真TM讽刺,说明中医自我没出生起就已经大大的退化了。

其实中医远没有现在的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在对待一些特定病例往往有神奇的功效。

一位移民澳洲的新西兰人,工作需要长期接触电脑,经过在澳中医检查,确定是长期使用电脑而引发的肩背筋膜炎。当天对他实施针灸治疗,而后教给他他颈肩背的功能锻炼,仅仅两周,就缓解了90%的。

而在此之前她曾花费6000澳元看了西医,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

前苹果高管——乔布斯的朋友,有一种罕见的胃病,隔几分钟就会呕吐,西医将其看作是一种,对此也无可奈何,在最绝望的时候,乔布斯找到了她,让他一定要去试试中医针灸,在乔布斯的支持下,最后,是中医拯救了他。

对于中医今天的现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汉学家教授就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的传统地位,没有的研究以及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的都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是中国的文化流氓,有的中国医生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医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界限,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把博克特教授在上世纪说的话放在今天来讲,竟然也毫无违和感。

我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扪心自问:中医怎么了?流传五千年之久的那么值得人们捧在手里含在嘴里放在心里的中医,到底怎么了?

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查遍资料所做出的这些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意识到毛主席正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这三座大山才建立的人民共和国,而现在压在中医头上的也有三座大山,分别哪三座大山呢?


一:国内资本的逐利性及国外资本的连续打压

据一个制药厂女老板爆料,某药集团把国内大专院校包括医疗机构收买过来的专利,各种各样有效的都有,要跟她们制药厂合作生产,在一起谋划一下整个行业的未来以及怎样。

当时女老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你手上有那么多为民谋福的有效专利,为什么国内还有好多病例需要长期服药的呢?

答:曹总,好药可不是好商品啊!

女老板顿时明白了,她压抑着心中的怒火问道:那什么是好商品呢?

答:一吃(连续吃)就好,断了药就坏的才是好商品。

脸色铁青的女老板爆发了,站起来就走,也甭合作了,这种与自身截然相悖的人根本就值得合作,后来那个集团的老总果真被抓起来了。

当我获悉这段故事的时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美国卖给其他国家包括自己国家的人民吃的药物,人们吃了以后就转阴了,但断了以后立马复阳,再吃又转阴了,原来这是套路人们不间断的买买买啊。天下果然是蛇鼠一窝。

这还不算,上海已经成了了中国第一届反中医联盟,这些人大多从国外留学回来,人人自称高级知识分子,特点就是:“国外的就是好”这一价值观是他们的统一认知。

他们建立了各种反中医群,交流讨论如何科学理论的反中医,并且写了大量的文章用来黑中医,浏览量越高提成越高,一篇文章最高能达到一万之最,而提供资金的自然是国外的资本集团们,其中部分必然也有美国下拨的15亿美元。

为何国外如此不遗余力的抹黑中医?

因为中药的产业已经快达到一万亿了,而健康产业更是三万亿,蛋糕就那么大,他们宁愿花钱去找狗腿子抹黑中医,因为只有消灭了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及抬高西医,才能让昂贵的西药占据中国市场。

而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中,国内的有些人早已西化,天然的认为西医甚至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中国国内早已得到古人亲身验证的一切有效事务,都是迷信。

国内的媒体太不注重舆论战太缺乏警惕了,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到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我们。


二:中药的效力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某个行医多年的中医悲痛的表示,中医中药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以前两味药能救两条命,现在同样的药已经救不了命了,

药方传下来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改动,现在既不是药方的问题,也不是药理的问题,而是药材的问题,方子很好,制作过程很严谨,病人也按时吃,但就是不行,因为药材已经变质了。

所以为啥中医现在不行了?明明诊断是对的,开的药药性药效完全不一样,中医本事再高,开药不对,那就是无源之水,这怎能治好病人呢?长此以往病人对中医就会失去信心,都跑到西医那边去了,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那为什么原本好端端的药效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根据2019年的报道,由于中药材前端被定为于农副产品,所以市场准入门槛很低,农民、种植户均可入市,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经营者往往是个体户。

而加工器械少而简陋,市场管理松散,卫生条件极差,霉变、生虫随处可见,市场无序竞争,经营者唯利是图,有钱赚啥都卖。

且个别商人违背商业道德,

在中药材中掺杂、染色、增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严重影响了市场的信誉与品牌。中药材市场在人们心中的公平、公正、公信力逐渐丧失。

2:监管主体不明确,国家监管难实施

中药材是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入市,国家十几个部门张三、李四、王五.......都在管,致使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监管不力,有了问题相互推诿,最终越管越乱。

药材市场经销商来自千家万户且大多是农民,政府检查时关门闭户,

检查过后照常营业,就算发现问题也不好处罚,最多回家种地去。


三:国外时刻不停的在挖墙脚

所谓的挖墙脚,就是同时对中医药材及中医人才进行"抢夺",并且两头兼施、齐头并进。

比如说黄连,都知道四川黄连是最好的,日本人在大量的进口四川黄连,而现在四川黄连已经用不到了。

日本的津村药业2001年就在就上海成立了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竞争对手,该药业已经在我国建立了870多个药材种植基地,他们的产品中80%的原料是中国的,他们花钱雇让中国的药农为他们种植中草药,种好后低价收购,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然后翻几十倍卖给中国人。(此刻顿感脸被抽得好疼好疼)。

最打脸国人的是,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并非个例。

果说日本是在“抢”药的话,那美国就是在“抢”人,特别是针灸师,在本文一开始很多人瞧不上的认为是迷信的针灸,美国军方都在招相关人才,据说30万美元一年,按汇率折合人民币将近200万。换成在国内你想挣这么多钱?不被人说成是迷信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不止是美国,中医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地都很流行,可以想象这些国家的中医需求究竟有多大。这里要提一下韩国,韩国是原原本本的抄袭了83本中国医书,合集到一起取名为《东医宝鉴》,一字没改,就这样都能在09年申遗成功。

咱们的国粹本国人“瞧不上”,外国人却视若珍宝,在国外也造福了很多老外,每每想来就痛心疾首。请允许我长长地叹口气:唉..............!


在国外不断地挖墙脚以及国内不间断地主动“作死”下,大量优质的中医人才源源不断地跑到了国外,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国内大多数中医院校恐怕有不少都在为别国做嫁衣。那中医在国外发展得如何?

在日本的被称为汉方医学,中国的中药被称为汉方药,

在日本汉方药管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日本老百姓一般急病看西医,慢性病看中医,他们认为汉方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胃病,对防止高血压高血脂有奇效。

根据一位抖音博主的爆料

我们东汉时期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里面的201个方剂,已经被日本人制成了药剂,并且申请了专利,日本人吃汉方药的比例高达73%,80%的日本医师会给日本开汉方药,而且一些大学附属医院专门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药房售卖汉方药的比例占到74%,其中妇科97.7%。

我们呢?还是前文提到的西医老四样:三素一汤。

另据联合国调查,日本人平均最高寿命是74.5,是世界最长寿命国家,在中老年人的身体调养方面“中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们呢?还还是三素一汤。

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杰临死之前嘱咐徒弟说出了一句相对于所有中国人足以触及灵魂的话:我们现在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中医,(到时候让他们跪在我们面前摇尾乞怜)。

一向秉持着实用主义的美国在对中医下手时也毫不含糊。

早在1972年以内华达州为例,中医针灸在那时就已经开始慢慢扩大,很快就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内州是美国第一个针灸立法的州政府。

同样通过针灸立法的还有纽约州,时任副州长的Mary通过针灸治好腰伤,随后推动纽约州针灸合法化,

加州州长杰里布朗的母亲,

中风后遗症被针灸治好随后推动了全美第一个针灸局,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非常多。针灸立法和科学是紧紧相依的。

2000年在中医泰斗田晓明的推动下,中医被纳入《白宫医政报告》作为补充替代医学,最终命名为中国传统医学。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贺普仁、郭城杰,张缙、等大师确定为全世界仅有的四位针灸代表传人,

2012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超过1538万成年人使用过针灸。

2018年,十月,美国发布了HR6法案,

将针灸替代阿片类药物的手段之一,而这标志着针灸第一次在联邦法律上得到承认,此前有48个州通过法案承认了中医地位,而这个法案的颁布,相当于从国家层面上承认了针灸的地位。

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诊所,针灸医疗机构达到了10万家。

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师或者中医,除了昂贵的学费外,

你还必须进行系统的中医课程学习,即在美国境内,ACAOM机构认定的正规中医教育院校学满最少三年、三科共计1905个小时,或者累计获得105个学分等条件,其难度一点也不亚于国内,足以见得美国对于中国的重视,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就在我5年前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有一天顿感恶心、干呕,身体极其不适。打车去了市中心西医医院,我排队挂号,排到了这个医生下班了,排到了那个医生跟我说你应该去肛肠科,需要挂号,于是我又去排队,人数多又排半天,排到了医生,医生随便检查了一下跟我说,你去胸外科看看,我刚要去排队,他说你明天来吧,那个医生也下班了。“我去你XXXX”,——我在心里咒骂。

憋着一股出不了的气出了门打开了手机,再看看外面,离天黑还早得很。仔细算了算,光挂号费就出了将近三百却连医生都没见着。

后来我没听从那最后一个医生的鬼扯,带伤上班两天后疾病自己痊愈了。现在我不想让我的经历在全中国轮番上演。但是西医满大街的中国怎么可能允许我的愿望实现?

我时常关注新闻,知道很多国外花了大钱却治不好的老外到中国,被中医诊断治疗后,就痊愈了,花费不到一千,而且看上去简便、快捷,毫不拖拉。

前几天还看到国内有一个孩子在大医院花了几百上千没治好,去找老中医结果花了7块钱开药治好了,惊掉了我的下巴。

现在来看中医与西医相比,中医的优势不可替代。

首先就是简便、快捷、高效,比如你的手脱臼了,去找西医,人家给你住院开刀,接上钢板固定住,几个月后拆钢板,不说别的,光打点滴就好几千。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费钱,一整套核算下来,没个好几万到十几万你能出得了门?

假若你去找中医正骨,医生拍个片比对一下,然后用力一拉一拽一掰扯,只听清脆的嘎达一声,好了。上个药打上石膏,回家等几个月自行康复就完事了,就这么简单。不放心到时候还可以来复查,而且药费可能还不到西医的十分之一。

我们设想一下,假若只有中国只有西医,医药费太贵了,那全国14亿人有相当一部分看不起病的人只能回家等死,美国仅仅三亿人口,几千万人感染新冠,直接死了100万,按照这样的比例大家算算中国14人口要死多少人?

西医在中国发展的如此之好而中医在国内发展的如此之差并且和国外形成反比,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阴谋家存心收割广大中国人民的财富,而让自己的国家人民可以充分享受中医的廉价与便捷。

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是很强的,他们去日本去澳洲去斯里兰卡直接拉动了整个国家的GDP。但是你有再多钱碰到西医也是枉然,不要用你的钱包去挑战西医的“胃口”。

如果某些国人不肯做出变革,那就等到他们上了年纪让西医去收割他们的钱包敲骨吸髓去榨干他们吧。

最后:我认为中医绝不会亡,中国的本土中医最坏的情况就是像黑夜中的一盏盏残灯,在黑暗中一点、一点、一点...........的泯灭。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本土的中医会在国外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假若真像我说的有那么一天,我们一定会死乞白赖、阴魂不散的在国外摇尾乞怜且不得不花费天价,一点一点的赎回我们曾经的荣耀,就像一百多年前病怏怏的被一触即溃的大清,被列强攻进紫禁城抢走十二生肖和其他无数瑰宝,而强大起来的我们在今天不得不满世界找回我们曾经丢失的宝物一样。


新人自媒体,期待您的支持,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E随笔:打抱不平,维护人间正义,一切从事实出发,绝不偏袒,我将用锋芒的笔杆,撕开人世间一切黑暗,让万丈光芒将其彻底吞噬,从此永照人间!欢迎关注:正E随笔。2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不多,但全力以赴每天一更。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

一、什么是中国的独特国情?

首先,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国家,也可以叫做“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陆国家”。

我们和巴西比较的时候发现,巴西是一个殖民化的大陆国家,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大陆国家,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原住民的多少,我们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巴西原住民人口只占5%,30%多是混血人口,60%多是外来的殖民者人口和他们的后裔。

同理,很多人今天研究美国,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像美国那样,对不起,美国的原住民人口只剩2%。我们如果像美国那样我们会怎么样?你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先把你自己作为原住民减少剩下不到2%,再说能不能照搬美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个前提条件。如果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大国,那亚洲是什么?亚洲是没有被殖民化过的原住民大陆。这就发现,北美、南美都是殖民化大陆,澳洲也是殖民化大陆,对吧?

  • 这个世界上由此至少可以有一个三分天下的感觉。

    • 殖民地宗主国在哪儿?欧洲

    • 殖民化大陆在哪儿?美洲、澳洲、半个非洲

    • 原住民大陆在哪儿?亚洲

三者的经验是否可以互相照搬?有人主张可以,我说前提是先把原住民人口大规模减少或者外移,这才有可能。

  • 大农场是外来殖民者的产物

当我们讨论农业问题的时候,有人说,只要我们推进农地的私有化,就会通过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自由市场交易,形成规模农场,就可以参与国际竞争。有谁注意过,世界上大规模农业没有一个是通过市场的?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大农场、巴西也是,请问这些大农场的国家中哪一个是原住民当农场主的?找出来我去学习学习。麻烦就在于你找不到。这些大农场被谁占有呢?外来殖民者。

在亚洲找不找得到大农场呢?找得到,菲律宾。为什么?被殖民化了400年。你去调查,菲律宾原住民在农场干什么?当bondary laborer,相当于包身工。农场主谁呢?外来殖民者。

因此,可以借鉴,可以分析,可以比较,可以讨论,但是不可以照搬

而中国不仅是一个原住民大国,并且是一个数千年的文明国家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

  • 运行百年和千年的制度如何比较

跟欧洲的领导型国家、德国,他会说各个方面如何制度优越,只要问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不好回答了,“请问你们国龄多少年了?”应该很多人懂啊,德国哪年立国?1832年。距今多少年呢?100多年。是一个年轻国家。在此之前德国是什么呢?是个地理概念,300多个小邦,讲着各种不同语言。这是欧洲领导型国家。

如果你说他的制度优越,我说你这个制度运行上千年再说,现在才运行一百多年,我这儿是五千年啊?你那儿是100多年啊,大家说美国是美洲或全球的领导国家,那美国多少年国龄?1863年打完南北战争才有现在的版图啊?此前100年也不是现在的版图,1845年打下了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几个州才有现在的版图。那,美国的国龄是多少年?100多年。仅靠一两百年资本主义历史怎么能解释清楚人类社会到底哪个制度是绝对优越的呢?

为什么中国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不至于文化虚无、历史虚无了。马克思早年说,我对于人类历史五阶段的分析不包括东亚。在遥远的东亚,由于高山、大海、荒漠的阻隔,根据欧洲历史形成的这些学说,本源于摩尔根和达尔文等等,他们都没有到过那儿,遥远的东方完全可能是人类另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不适合用简单的五个阶段概括,所以马克思暂时给一个假说,亚细亚方式,Asiatic

接下来,如何看待我们的当代的各种问题。

二、先谈民国的危机及败亡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国的黄金增长,民国经济史上叫“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十年怎么中断的?被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断的,那时候就是输入型危机。

民国的黄金增长体现的也是中国人百年现代化大目标,也要面对内外两大矛盾。对内是因为地主从原来的村内地主变成在外地主,变成工商业地主,于是地主把原来的秋后算账,也叫下打租改成上打租,就是春前交租,而且把实物租改成现金租,立刻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农业,过去非货币化、非资本化的小农被现代经济击垮,于是乎社会上先出现了小农破产,乡村衰败,痞子横行、土匪蠭起。这是对内造成的代价。

那么对外呢,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一爆发,中国当时是白银币制,海外白银价格抬升,中国就出现白银外流,导致通缩紧缩,严重打击了正在高增长的民国经济,于是民国经济进入衰退。

政府怎么办呢?也得顶层设计,深化改革。一帮海归设计出什么?跟今天一样啊,设计出现代货币体制,放弃白银改为纸币。但是接着,1935年废弃白银改行纸币的时候,日本占领华北,东亚转向战时经济,改用纸币第一年1936年尚且没有改变通货紧缩,但到第二年1937年,日军全面进犯中国,政府必须把有限的贵金属和战略物资拿去给美国人换来军火,而这时候美国人正在支持日本军火,占日本打中国的军火的48%。

这种情况下迅速形成的是从通货紧缩转化成通货膨胀,民国从1937年起遭遇通胀,一路通胀到1948年。于是,再次由海归们搞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借来美金追求进一步的现代币制——金圆券制度。早年的改革,1935年发行的币制,初期货币票面值小,后来通货膨胀变成几百万,再到改成金圆券时恶性贬值的新疆票,票面值60亿元才折合金圆券一万元,通货膨胀到了多少千倍。

民国真正垮于什么?工业化城市化为主的现代化形成巨大成本,无处转嫁。于是民国先亡于现代金融、现代财政,没有现代金融,没有现代财政,国民党士兵可是拿钱的,于是乎没人发军饷。你不可能成捆的把那个毛的票子送给士兵,没地儿藏啊。没人发军饷,军队就不打仗了。

注意,没有现代财政金融就没有现代军队,因此,民国真正败亡的原因乃是现代化成本过高。

三、1949年土地改革去现代化

我们的党是怎么胜的?靠农民革命。那是什么革命?农民几千年都要求“耕者有其田”,几千年都搞土地革命。那么,土地革命是共产主义革命吗?历朝历代哪一位开国之君不实行均田免赋啊?之后就会慢慢出现豪强大户占田,对不对?于是乎中兴重臣干什么?抑制豪强啊。否则,如果中兴重臣被“清君侧”,豪强没有被抑制住,这个朝代必然败亡,如果中兴得逞,再延续个百儿八十年。一般情况下,一次均田免赋构成200年朝代周期的制度基础。

土地改革意味着什么?人均分地,人均分地意味着“去现代化”。听说过这个道理吗?

1949年土地改革叫做去现代化,使88%的农民人口跟城市现代化没有关系了,党在接手政府只需解决不到12%的城里人的吃饭问题,多么小的负担啊?同时,因为给农民分地,农民不仅推着小车支援你打仗,而且国家要折实征收的农产品实物就是建立财政金融的物资基础。

因此,我们在1950年延续自民国的高通胀危机仍然难以遏制的情况下,当时新中国的银行存什么?存三白,白米、白面、白布。千万别理解错了,脑子里出现一个画面,老百姓抱着白米、白布、白布去银行,而是银行给出一个价值指数,老百姓去存的时候能买多少白米、白面、白布,到取得时候还能买等值的这些东西。当年,货币、公债和军公教人员发小米,叫三折实。这套折实体系依托于什么呢?广大农民因耕者有其田而恢复了历朝历代都有的生产积极性。

那么,客观地说1949年我们靠传统小农经济缓解民国的现代化危机。而其他大多数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的国家,一旦革命成功之后,立刻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无法对付城市贫民窟人口的贫困。中国怎么对付?无外乎就是土地革命让农民回家分地了。

当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危机严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论谁当领袖,应对办法很简单,只要再答应一回农民可以平均分地,只要不把小农基础给破坏了,农民一定高高兴兴回家,今天中国户籍农民人口仍然占70%以上。70%的人问题相对被缓解,政府主要解决的就是这30%的城里人的问题。

大家觉得不太现实,我也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但是,新中国历史上做了两次,毛泽东做了一次,1949年,解决危机没有?解决了。当时西方国家都不认为他可能解决危机,愣是解决了。

接着问各位,1980年邓小平搞的大包干,是不是又一次按人平均分地到户,和毛做的是不是一样的?只不过上一次叫土改,这一次叫改革开放,那次是占总人口88%的农民,到1980年是85%的农民。85%的人口回家分田种地,农民就“说有吃有喝不找你”。

看看当年大包干的时候农民的顺口溜,跟1949年的故事是一样的。政府只需集中解决15%的城市人口的矛盾。至于大包干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那是后话。如果看历史的经验,其实有很大的可比性,如果你把发展中国家拿过来做比较,也会有很大的可比性。

四、高失业率下,政府成功化解了危机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后,导致外需大幅度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我拿这个现象在很多国际交流场合问西方人,请问,如果你们有2500万人失业会怎么样?西方人很直接的说,那我们这个国家就没了。

西方都说China collapse,即中国崩溃,说了无数次,遭遇危机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崩溃。不仅这个阶段有2500万失业,上一个90年代有4500万人失业,听说过吗?中国怎么解决的?

查统计数据没有,不表现为统计上的失业。为什么呢?统计上叫做登记失业率,4500万国企职工下岗,不叫失业,也有叫在岗学习,待岗培训,因此,不登记为失业的数。还有80年代我们也是4000万失业。你们知道吗?我就是4000万回城待业的知识青年之一,没听说过的根本就不了解中国。

中国的很多事情,归结为是原住民人口密集的国家,没有把原住民大规模消灭,中国近3亿打工者这种流动情况在世界上任何殖民化大陆都不可能发生。问问美国多少人失业?如果超过百万级规模,就受不了。在中国这儿多少?1960年以来每次危机都是几千万失业。不都得受着吗?

当年美国制裁,邓小平跟美国特使对话的时候说:我是法国留学,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我比你还会背,但是我给不了,因为现在中国这儿人太多。这样吧,我给你送去两亿人,请你给自由、民主。好啊,当然好啊。美国人一下愣了,这什么意思?正好这之前王力雄那本书《黄祸》在美国出了,11次印刷,用的书名是西方人的“中国想象”。王力雄告诉西方说,一旦中国人四散开来,这地球最先就受不了。

当时情况很僵,杨尚昆在邓小平旁边打圆场,说:小平同志,你开口太大了,给他两亿,他怎么受得了呢?他的GDP立刻就下降,他的社会福利保障也马上就不存在了,不能给两亿。我看这样,少给点,5000万吧。我们当时全部在海外的华人总人口才不过5200万!

需知,中国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对外殖民的国家。对此,今天很多人、包括著名外交家都在说,早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的祖先干嘛去了?扪心自问,难道你是一个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吗?文化虚无主义到这个地步,就恨祖先没对外殖民扩张。这叫做没文化啊!就怕知识分子没文化。各位年轻的朋友们,将来你们长大,不,现在你们都长大了,将来你们顶事的时候,千万长点文化。

以上分析是说30年代民国应对西方1929-33年大危机,没对付得了,导致民国走向高膨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现代化成本过重,向农村转嫁不了,因为农村已经被工商业资本搞乱了。所以,民国垮了。

知道我们上一次遭遇输入型危机怎么软着陆的吗?

2009年全球大危机爆发,中国沿海大批企业倒闭,2500万打工者失业,中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问各位,你们满网上去搜,看看哪位高官,哪位大学者讲过中国是怎样对应2008-09年的全球大危机的?这是中国的宝贵经验,但是几乎没有谁认真把中国应对全球大危机并且成功的化解危机的经验告知给世人,请问,这算有知识生产吗?高校的知识是本土吗?是依托于中国经验形成的吗?

好了,不批评他们,先说我们怎么解决的。

五、解决危机的中国经验

中国以前出口退税13%,意味着中国政府拿财政补贴给海外消费者13%。对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外贸出不去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全在库里。怎么办?中央把13%的出口退税一转,鼓励农民买这些商品,只要农村户口,立刻享受13%的价格折扣,而且告诉农民说,这优惠政策只到2010年年底!于是,农民一买,百户彩电拥有率达104台!这样,靠着农民的庞大购买力,化解了出口不畅的危机。

然而,这还是一个小的政策,只是把补贴外国消费者补贴给中国老农民。

前提是什么?买彩电得有网络,否则全是雪花啊。买洗衣机得有水是不是?买冰箱得有电对不对?温家宝一上台就认同三农,在我所了解的领导人当中他是非常重视农民利益的,从他担任总理那届开始,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在政治局2005年9月会议上提出新农村建设,2006年开始大规模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年,三年过去,已经向农村投了几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国家向农村投了十几万亿,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大规模投资,既化解了城市的生产过剩,又实现了城乡再平衡。

但是,向农村基本建设做投资,是几乎没有回报率可言的。那私人资本干不干?当然不干。谁能干?只有国家干。

例如,国家电网向农村送电,80%线损率不能向农民多收一分钱,农电只能亏损,由国家电网抗着,若演化成坏账,则只能国家银行背着。我们听一般知识分子讲国有企业没效率,有一半对,有一半不对。因为,国家往农村修路,修到村里去了,敢跟老农民要养路费吗?敢在村口设一个卡子跟农民收费?收得着吗?真去收,一扁担打趴下你。收电费,说你多耗80%,多交80%以上电费,收得着吗?也收不着。往农村通水、电话、宽带,实现农村五通的过程,几乎都是国家干的。不是不邀请私人资本干,也给补贴,但私人不愿意干,回报率太低,回收太慢。

于是,当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输入型危机,规律不可抗,2008-09年是全球危机,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我们当时叫“进口通胀”,单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没用。这时候,只能靠看得见的手,美国就是一手增加国债,一手增发货币,用增发的货币买增发的国债。

中国也如此。不同的是,中国把这套增加的流动性大部分送到基本建设当中去了。只要还有投资空间你就赢了,没空间就输了。所以林毅夫当世界银行行长之前告诉大家说,中国还有20年高增长,因为我们的内陆空间广大,当了几年世行副行长回来又说,中国还有20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除了我们自己的内陆空间壮大,这得感念秦始皇老爷爷,从他那时候,当然他也太残酷了,让我们知识分子骂了他2000多年,但是,他干了一件大事,统一。从此有了这样超大型的大陆国家。

多说一句话,秦汉之际中国就告别了封建制度,以后别再说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有2000多年封建的包袱,我们2500年前就告别封建制,进入郡县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汉初又做了分封,发现不行,还得平七王之乱,于是汉承秦制,继续郡县。我们早已告别封建,马克思研究的欧洲是黑暗的千年封建,千万别拿欧洲史来套中国,那叫历史虚无。

我们当时是“上下两制”,一是皇权设到县,二是县下乡绅自治。因此,中国告别封建制以后就是两套治理,一套中央皇权依赖郡县制度,另一套是乡土中国依赖乡绅自主治理。

这两套治理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国家和文化国家的共生。这些东西不在你们的教科书里,只有我们这些立足于本土研究的人才提得出来,如果困惑于意识形态化的教科书理论,我们将无法理解这5000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好了,今天我们最大的麻烦是试图用皇权直接下的老百姓炕头的办法,那得多高的治理成本啊?打算把国家治理一直管制到户,有病啊?历朝历代都不可能的。所以说,除非让农村恢复村社自治,这个国家稳定不下来。恢复村社自治的前提条件,要像历朝历代的开明君主一样,均田免赋,我们是1949年均了田一直不免赋,一直到2006年温家宝当政才免赋,隔了多少年?47年,才免了赋,半个世纪左右。我们并不比人家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先进多少!现在,只要把这套历史继承下来,今天也仍然是开明之君啊。为什么非把他们都否定,都反动,就因为你引进了一套西方意识形态啊。

还是要从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看我们自己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套路,如果按民国那种比我们西化得多的办法早就垮了。

我们现在21世纪提出的生态文明新战略,恰恰是结合中国超大型大陆国家内在的多样性,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化。不可能消灭农民,也不可能消灭农村,更不可能消灭几千年传承的农业文明。

首先是不可能照搬美国的大农场制度,我老是问大家,能用美国的farmer套到中国的农民头上吗?能说Chinese farmer?farmer,是farm农场加er,应该译为“农场所有者”,中国农民能叫farmer吗?我们的农民英文是peasant,这个概念恐怕要延续很多年。

看看日韩啊,日本95%的城市化率了吧?农村不还是小农经济吗?还是田中角荣的田中之梦吗?让日本农民每户达到两公顷土地,田中的梦想就实现了,两公顷土地就是30亩地,还不是跟中国农民的梦一样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你无外乎就是把牛改成小型拖拉机。

客观的看,日本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小农经济,韩国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小农经济。包括本国台湾,到现在依然是小农经济。尽管城市化率都已经90%以上了,都已经现代化了,但是改不出小农经济,因为是数千年文化。即使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因为5000多年来的国家历史,上万年的中国文明都是农业文明!

实际上,中国人进入工业文明不到100年。我有一篇文章叫做《百年中国一波四折》,近代中国折在什么上?都折在一个不可能向外转嫁成本的内生型工业发展上。想学西方就得先学西方向外转嫁成本,如果没有办法学,如果只能成本向内转嫁,就要有一套制度安排,如何使成本转嫁不至于引起对抗冲突。

我拿了很多国家级研究课题,怎么让已经具有哲学意义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现实意义中的非对抗。能不能转?如果以前能转化那为什么现在不能?等等,这是归纳分析中国人的制度经验。

六、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进入了和192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大危机一样的危机。

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在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的1998年。当时国内的经济学家就公开讨论了中国进入生产过剩危机,唯一可采取的对策就是罗斯福新政。我记得当年北大经济中心,我那时候在政策部门,看到他们提交的报告,中国遭遇金融风暴爆发之后的问题是什么?是生产过剩。

西方生产过剩是进入二次大战的主因,若中国不想打仗,就得搞新农村建设。若然,新农村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新政。所以水木然认为西方解决产能过剩的手段是打仗,中国解决产能过剩的手段是新农村建设。走出危机的主要方式要靠以国债投资为主开展新农村建设。

中国在90年代末期到现在已经两次遭遇生产过剩危机。

既然已经连续两次遭遇工业化阶段生产过剩危机,而且靠的是统筹协调,利用的是超大型大陆国家的地理纵深这种内生性优势走出来的,那现在新一代领导集体做战略调整是什么?是生态文明。

随之,2015年10月份出台的新的改革思路,叫做深化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国家重大战略调整,针对的就是百年来工业化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所以,中央的三中全会到五中全会,已经越来越明确开始强调利益结构多元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讲利益集团多元化,利益集团条块分割尾大不掉,所以,中央一定会举起反腐大旗。

中央战略转型是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教训积累所形成的。如果不转型将无路可走,因为中国不可能向西方的殖民化大陆那样,把成本向外转嫁。我们得接受西方国家的教训,既不能进入战争,又不能破坏自己的工业基础。所以,我们得朝着多样化的生态文明转型。

整个世界的趋势也很清楚,是从6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增加,人均真实GDP每十年就下一个台阶!注意,这是世界银行的数据。同期,金融泡沫化不断增加。

通过国际贸易导致我们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度抬升,因此叫进口通胀,不仅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且导致银行必须抬高利率,官方利率抬高导致下层社会高利贷——县以下高利贷是普遍化的——整个要素价格随着资金价格上升而不断上抬,这种外部力量对要素定价,不是内部因产业自身的原因导致定价变化,这就使得实体产业无法继续进行,因此人们只在国内说产业问题,恐怕是没捉到病根。

总之,实体经济的低收益就变成当前新常态,现在谁干实业谁倒霉。这是客观情况。那就会出现资金析出,进入投机品市场,房地产和股市投机越盛,社会高利贷越盛行,这是相辅相成的。

同理,国际资本进入期货市场直接影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价格,导致地方债的上升,政府债务大幅度上升也是这种病因所造成的,国家就得宏观调控,但是债务与利率都上升,宏观调控就面临两难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国内的资金价格高,调控困难,导致海外低息资金大举进入,正好“我家大门常打开,张开怀抱等你”,海外资金一进来直接打垮国内高成本资金,当有人高歌着高盛养猪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告诉他们,高盛来根本不是养猪的,是携带着海外几乎0成本的资金来打你的。没点起码的常识,就说你看连高盛都来养猪了,可见我们的养猪业有多大的市场前景?完全不看中国的畜禽养殖业是严重过剩的。

海外投资我们几乎无法竞争,因为人家资金价格太低,我们又主张对外开放,于是有通过投资实业达到曲线收购,导致我们现在21个大类产业2/3是外资超过绝对比重,苦哈哈干半天,人家不是来剪羊毛,而是连羊都占了。辛辛苦苦放了一堆羊,还得压制反抗,可2/3是别人的。

接着看,人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海外投资的高收益回流资本市场,又造成资本市场高收益,所以美国的所谓标普500股票的指数经常是高的,按说应该低,但因为海外收益高,所以就带动美国股市长期在高点上。有人据此抱怨我们的股市上不去,因为经济学家没解释清楚这种输入型危机。

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其实在用环境代价、劳工社会成本代价在向他们做极低价格的商品输出,来帮它维持低通胀。

各位,你们知道美国的低通胀绝对不是说没有通胀基础,美联储大量印发货币,当然有通胀基础,为什么不爆发通胀危机?是因为它得到的商品不是自己生产的,全是发展中国家几乎白送给他的。平均每个美国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一年能够消费12件中国产衬衣,7双中国产的鞋,几乎是白送吗?低价甚至白送,就帮它维持低通胀,所以他们是坐享其成啊。我们帮助美国维持了他在世界货币市场上一哥的地位。

中国体制的优越性究竟在哪里?我们是革命战争打出来的国家,我们国家对支持革命的人民承担无限责任。即使不发工资,公务员照常上班,5+2,白+黑,谁敢不上班吗?老师也一样,当年饿得昏倒在讲台的时候不也讲课吗?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这种上层建筑,应该依存于什么经济基础呢?只能是也承担无限责任、替国家做逆周期调节的国有经济。由此当然会出现效率低,因为干的是国家战略。当然会出现占压贷款,所以要有国有银行啊。

我讲一个故事,我自己在中国农业银行担任独立董事,有一次我们董事会讨论一个投资项目,因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受到欧洲反倾销,所有出口定单全部撕毁,那根本就不是贸易壁垒,如果相信市场经济,那对不起,中国光伏产业应该立马破产,全部贷款应该变成银行坏账,然后所有的工人全部解雇,这才叫市场经济,对不对?那中国怎么办?国务院一声令下,中农共建四大行组成银团贷款,维持私企为主的中国光伏产业的生存。

维持到什么时候?维持到重新恢复海外市场。中国现在光伏产业仍然世界第一吧?怎么维持的,就靠国家的逆周期调节,这是对国家经济安全承担无限责任,靠谁?靠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基础。

我作为一个几代知识分子出身的人,也满脑子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然而中华民族面临如此严峻全球化挑战,能只听自己心里面那些观念么?得看看国家怎么办啊?

有人说,我们还是莫谈国事的好,那还是因为你没弄懂。按照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因此,想政治改革的时候,很多人以为应该改革成西方政府那样,有限责任政府,没税收,就停摆,甚至政府破产。看看底特律,那是我当年在美国进修的地方,连警察都歇了。为啥?没财政啊,这就叫做有限责任政府。学啊?问问老百姓,愿意吗?

再说一句,你们有谁相信中国的中农工建四大行会破产?为什么没人相信?因为历史上几次发生过必须破产的那种关头,都没破啊,最典型的就是1997、1998年,东亚金融爆发,突然紧缩,中农共建四大行,不良资产全部在1/3以上,按说立刻破产,不是主张市场经济吗?他们该破产。当年怎么做的?你们讲金融的老师讲过吗?中央成立四大资产公司,把不良资产全部买断,再注资,让他们变成符合巴塞尔协定的银行,再改制变成商业银行。

至今告诉各位,为什么它们还是承担国家无限责任的国有企业呢?是因为80%以上的资本是官方的。我们开董事会的时候,银行行长,董事长都会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我们也是大股东说了算,谁是大股东?国家。所有的其他投资人加在一起不到20%。大股东是国家,当然国家意志就是你的意志。

七、实现三大差别的再平衡

图上那2张纸是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们写的为什么参与这个运动,下面是盖洛普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美国贫困率大幅度上升,中国的贫困率显著下降。

在东亚的日韩,中国大陆、台湾,还包括越南,都叫做稳态社会结构,为什么?因为尽管日韩台没有毛泽东,越南也没有,但是他们都做的一件事跟中国一样,就是平均分配土地。

二战之后,美国占领军的刺刀逼着日本地主放弃地权,日本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国民党七八十万军队的刺刀逼着台湾的土地主交出了地权,平均分配给农民了。越南战争打出的政权,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大陆不用说了,包括南北朝鲜都土改。

总之,东亚社会全干了一件事:平均分配土地。之后就全部是稳态社会。日本自90年代后进入停滞20年,几乎零增长,日本有社会动乱吗?为什么没有?因为城市经济六大综合商社,财阀垄断。而农村经济有人叫合作社,那是按西方教科书编出的说法。

日本农村经济是高度、全方位垄断的综合农协,不仅垄断经济,也垄断政治,所有选票都包了,还垄断文化教育,是整个日本农村最大的垄断组织,因此,日本是什么经济?至今是垄断经济。日本没事,韩国也差不多。

如果看东亚社会,其实也有叫做儒家文化圈,继承了几千年政治传统的均田免赋,因此整个东亚社会至今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稳态结构。

比较其它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搞得了东亚的土改模式,尤其是印度,甘地想搞土改,没搞成。我十次去印度,东西南北城市乡村跑遍了,特别是动乱地区,游击区。白天警察所长陪我,晚上民兵队长陪我。这就是实际情况,北方山区政府根本没法控制,警察就那几条破枪,知道打不过,所以晚上关门了,民兵队长控制。民兵队长他爹就是被政府打死的,世仇。下边的图是反抗征地的农民运动,印度的民间基本上是不可被官方控制的。

这边是在那些低种姓人群中发起的毛主义游击队,周围这些是低种姓贫民,给个枪就去打。你们也知道印度很乱,为什么?是因为34%的农民没有土地,土地私有化。农民嘛,有个三长两短就卖地,卖掉地就去城市,去城市就是贫民窟,贫民窟就是黑社会控制,你们看到《贫民窟百万富翁》那个电影,描写的就是黑社会控制。客观上印度是不大可能有稳定的。大约2/3的邦有游击队。

再看拉美化。近20年来,中国很多人强调加快城市化,有道理。去巴西也好,其它拉美国家也好,最好去看看。大都是城市化率高达70-80%以上的,比我们现在要达到的目标高得多。

但是,哪个国家能有效治理?都不可能啊。今天我们都说巴西、委内瑞拉出现了这个那个变化,难道仅仅是石油价格下跌吗?不,是因为他们都超前城市化了。意味着雇佣一个劳动力必须支付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全部成本,得能够养家糊口。

我们这儿为什么农民打工者给点钱就来了?是因为他只得到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收入。只管自己吃饱。打工者家里已经分了地,是小有产的家庭劳动力外出零风险的基础。靠巨大劳动剩余的贡献,中国工业化才成功的!

大家都说刘易斯拐点,我给自己助手布置的课题叫刘易斯拐点偏移,为什么?因为城市工业只使用17-30岁的劳动力,不是刘易斯所说的全部劳动力。真问题就是“掐草尖”,只把农村年轻劳动力作为草尖掐走,草根劳动力承担了草尖的转移成本。

这些事情说清楚了,就知道中国为什么和拉美不一样,当领导人要把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搬到非洲,搬到拉美去时,他们能搬吗?搬不了,非洲每个劳动力的表面价格低,实际价格高得多。不是非洲人懒,是你没有做结构性的劳动力国别比较研究。

如果要是城市化率真的超过50%,中国危矣。现在只是统计上城市化达到56%。

中国的真实经验。无外乎就是我们面对生产过剩采取了对内进行大规模战略性投资,与此同时,对内投资客观上起到一个作用。讲到中国是无限责任政府的时候请你们注意,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制造三大差别之后能够再实现三大差别的再平衡。我们已经做了两个,正在做第三个。

当1997年、1998年发生生产过剩,1998年是李岚清副总理给江泽民写信,江泽民批示给朱镕基组织班子抓紧出对策。这个对策其实就是区域差别再平衡。市场经济20年,西部落后了,东北落后了,中部也落后了。

应对危机要上基本建设投资,从朱镕基到温家宝连续搞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这三个投资政策下去之后,中国实现了区域发展的基本平衡。这件事情只有承担全民责任的无限责任政府干得出来。

所以第一个差别,区域差别,或称为沿海内陆差别,已经实现了再平衡。

第二,城乡差别再平衡。

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开始,其实2002年中央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就已经开始了,正式的大规模投资起于2005年确立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到现在11年过去了,已经向农村投了十几万亿,现在有一个重大变化,农村老百姓绝对不放弃户口。为什么呢?那意味着一份财产。

很多人说,他们要地没用,很多人现在已经不会种地了,可我说:种不种地不重要,连那些在海外投资创业的人当你说他家里面要分地的时候,都能坐飞机回来。我们把农村安身立命的财产叫做零风险资产。无论在外边做多大,或者有多大的失败,家里永远都有饭吃。

我们刚才说城乡差别再平衡靠国家大规模投资于农村,今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作者提醒各位,无论政策怎么变,一定不要丢弃你老家的那些土地!

至于百年来官方都热衷的农业现代化怎么实现?那要看是美国式的?澳洲式的,还是什么日韩模式?

看看中国5000年农业,什么时候不现代化了?我们养活这么多人,西方人到中国来说只有你们的农业是最可持续的,什么是现代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农业乃最高层次的现代化农业。不可持续的农业再现代化也有害无益。

中国人实现的第二大再平衡就是城乡差别再平衡。

现在农民的孩子上学全免费还给午餐,农村中的医疗是以村为单位趸交的。因此农民的报销是全村人交的钱来报销,国家给补贴80%,村里只拿20%。农村中的各项福利,现在相对而言并不比城市差多少,有些人说我这个地方没有,那是落实的问题。国家大政方针来说,城乡差别再平衡接近于实现。

第三是贫富差别再平衡。这个再平衡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典型的中产阶级陷阱。

三大差别再平衡,如果中国真的全面实现,足以证明我们这个政府仍然是为全民承担无限责任的政府,这样就可以拿中国经验去形成经验自信,再进而形成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你去比啊,西方能实现三大差别再平衡吗?我们90年代有4000万失业,新世纪有2500万失业,怎么解决的?你们失业怎么办,全上街了,一般发展中国家连医保和社保都建立不起来,那你还比较什么?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如果知识分子真承担起了知识生产责任,就应该把这些化危为机的经验研究做出来。

想获得金融女王收集的《行业干货大礼包》吗?请在金融女王微信后台(ID:FintechQ)回复关键词“大礼包”获得下载链接。

你可以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澳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