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亿国际东亿传媒产业园园内有健身房吗?


原标题:关门、撤店!这家福建人熟悉的连锁健身房跑路!泉州已发多起健身消费维权!
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眼下正遭遇经营危机。继去年媒体曝出“南京4家浩沙健身同时关门”后,北京的多家浩沙店最近也出现了快速撤店的情况。
这家在全国拥有超过160家健身房门店的老牌健身房,如今自己跑路,却让花钱办卡想来健身跑步的会员无路可跑…到底怎么了?
接连撤店!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浩沙健身店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北京的张先生去年年底在离单位附近的浩沙健身金隅店,办了100节私教课和一张三年的健身卡。然而今年四月份开始,张先生发现,健身房陆续出现了团操课取消、游泳池关闭、断热水,经常性断电等问题。五月份,被告知健身房已经关了。
浩沙健身会员 张先生:去年下半年,他们已经做得不是特别好了,一百节课的健身私教卡,收我3万元现金。而且,我还办了一张三年的健身卡,4900元,但是我实际上只用了十节课。
加入浩沙会员维权群后,张先生发现,浩沙健身多家门店有上千名会员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记者 姜美羊:在浩沙健身金隅店的游泳场馆里,可以闻到迎面扑鼻的恶臭以及特别刺激的味道,而且泳池的水现在已经泛绿了,上面还有一些不明的物质。
浩沙健身会员 宋先生:5月1日以后,就再也不让游了。水也没人维护,越来越绿,他们甚至还拿泳池的水去冲厕所,因为没有水。
宋先生了解到,会员里面损失最多的超过五万元,目前大家正准备联名向法院集体起诉。
浩沙健身会员 宋先生:在金隅店签了字的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在大西洋新城店联名体现会员卡总金额,已达168万,我们现在在拟起诉书。
北京市浩沙健身金隅店工作人员:说现在有人接手我们店,要往外转店,具体说这两天过来交接,领导跟我们这样说的,我们联系不到高层。
多方欠款 浩沙健身总部地址一变再变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消费者的钱打了水漂,员工的薪水也遭遇拖欠,这么多人躺枪,而浩沙出现问题是之前毫无征兆吗?
北京浩沙健身金街店健身教练:去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工资一直没有发放,拖欠了我将近12万,负责人现在也联系不到。去年9月份因为浩沙国际股市跌了,公司让我们先强制入股,直接扣工资,扣完之后就好几个月不发工资。
采访中,记者遇到来前来要账的杨先生,他从2014年开始给浩沙健身供货,起初都能按时结款,但从2017年就陆续拖账,目前浩沙已经欠了他200多万元。
记者 姜美羊:据知情人士介绍,浩沙健身的总部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C4号楼,但是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是人去楼空。
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工作人员:这原来是浩沙国际的总部,但去年8月份和我们把合同就解除了,然后他们就搬走了。
记者查询得知,浩沙健身总部的工商注册地址已经变更至浩沙健身中关村店。记者又来到浩沙健身中关村店发现,该店因欠费已经被物业断电,今年4月17日就已经暂停营业了。
记者拨打浩沙健身的注册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又多次联系浩沙健身北京地区的负责人也未果。
浩沙国际有限公司秘书 郑咏诗:我这边只负责浩沙国际的公告,北京浩沙的事情我不清楚,我试试看联系他们的董事,看看有什么回应。
但截至今天,记者仍然没有接到任何回复。目前,“浩沙集团”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域名被屏蔽访问。
记者了解到,浩沙健身的两大股东——浩沙国际董事长施洪流、泉州浩沙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施鸿雁,因欠款12亿元及利息,已被福建泉州中院列为失信人员执行名单。浩沙国际的多家子公司也已经被工商部门登记为经营异常名录。
━━━━━━
作为中国知名的室内健身品牌、创立30余年的浩沙健身,正在全国多地莫名撤店。浩沙健身,这家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正处于危难之中,涉及全国各地超过150个的门店,数十万持卡会员的浩沙连锁健身俱乐部,正在陆续关店、出售。
浩沙北京总部人去楼空,官网无法打开,大部分员工被遣散,董事长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关于「跑路」和员工欠薪的舆论,已经将这家摇摇欲坠的健身房包围。
这家曾为中国500强价值品牌公司,如今怎么了?
更为糟糕的是,公司的两大主要股东——施洪流(浩沙实业(福建)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施鸿雁(泉州浩沙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欠款12亿元及利息,已被泉州中院列为失信人员执行名单。
而浩沙健身的香港上市母公司——浩沙国际,股价已经连续暴跌,从2018年9月份停牌至今,2018年业绩延迟刊发至2019年9月30日。
数百人的北京总部办公室,员工已于2018年被陆续遣散,遍布全国超过10个城市的浩沙健身,已经到了无人管理的尴尬境地。20年前创办于北京的浩沙健身,早先和青鸟、中体倍力等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连锁健身俱乐部之一。
而收购、转让、关停,浩沙健身的倒下,或许是健身房20年蛮荒时代的落幕。俱乐部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用户价值回归的健身时代已经到来。
01
浩沙健身发家史
一部浩沙健身20的发家史,也是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成长史。
浩沙曾是风靡全国的运动品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浩沙靠一条健美裤打开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0年,浩沙又陆续领先推出了瑜伽健身品牌服饰和运动内衣产品,1998年,为推广瑜伽健身服饰,浩沙又将大型健身俱乐部模式引入中国,也是中国最早开设大型健身俱乐部的企业之一。2011年,浩沙国际作为首家室内运动服饰企业在港成功上市。
在浩沙健身此前的官方描述中,显示其在全国近20个城市运营着3个品牌、160多家连锁健身俱乐部。2018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上,浩沙位列其中。
但服装制造出身的董事长施洪流,并没有健身服务运营的经验,他以投资和品牌授权的方式,促成了1999年第一家浩沙健身在北京的诞生。
施洪流本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农家弟子。19岁时因为没考上大学,家里无法支持他继续复读,他开始跟着舅舅外出闯荡。最初做一些小买卖,从服装裁剪、打扣子到包装,什么活都干过。
2003年开始,浩沙健身迎来了大行业的第一波红利,经营一路上升的浩沙健身,高峰时期单月总门店营业额过亿。随后,浩沙开始了自己的拓展之路,在北京之外,在包头、天津、大连等城市开设加盟和直营门店。
直到2008年浩沙健身,开始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浩沙集团收回品牌授权,浩沙健身改名「浩泰」,直至被集团收购,重新改回「浩沙健身」。
也正是在2008年的收购开始,浩沙健身正式成为集团的重要板块,行业开始新一波的市场红利。远在上海的威尔士健身,将门店数从个位增加到了超过30家。浩沙健身也开始从大本营福建开始,在全国各地迅速开设健身俱乐部。
在2011年浩沙上市之际,公司的健身俱乐部达到了高峰期的70多家,遍布全国超过10个城市。直至2012年开始资本进入健身领域,2015年私教工作室和乐刻为代表的小型健身房,中国健身市场迎来激烈的竞争期。
2015年股价堪忧的浩沙国际,面对竞争激烈的全国健身市场,开始进退两难。原本不太过问健身业务的董事长施洪流,开始进入主抓浩沙健身。但服装制造业出身的施洪流,显然没有在健身服务的新领域找到突破口。
根据公司财报介绍,施洪流从198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从事女装服饰的经销。1996年开始,在福建晋江成立浩沙制衣有限公司,直到2011年12月16日,浩沙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安踏、特步、361°之后,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晋江运动服饰品牌。
02
浩沙健身的衰落,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崩盘的导火索,是上市目公司浩沙国际(02200,HK)的股价跳水。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崩盘的三个月之前,浩沙国际5月8日和阿里体育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中国范围内就线上线下融合打通,在服饰产业、运动服务以及大数据等板块展开全面深度战略合作。
此外,6月11日,浩沙国际还公布拟向控股股东收购中国健身俱乐部(即旗下的浩沙健身),并表示健身俱乐部业务将和公司其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战略合作阿里体育、收购健身俱乐部,本来是利好的信息,但却挡不住公司的股价崩盘。
随后的7月11日,浩沙国际遭到沽空机构Bonitas Research沽空,怀疑浩沙国际财务造假并操纵股价。沽空报告认为,浩沙管理层构建了一个欺诈计划,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分销商及供应商网络,夸大收入及盈利能力,从不知情的债权人和少数股东手里骗钱。
报告认为浩沙公司负债累累,仅有少量现金,及实际业务规模小于其申报文件,因此Bonitas认为浩沙国际股权的内含价值为0。浩沙股价在沽空报告之后,股价再度出现跳水。
2017年,浩沙健身以现金方式,收购诺伯曼、超越健身两大品牌总共50家门店,使得公司总门店规模达到150家,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健身房之一。
从此之后,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健身生态系统打造之路。
公司在2017年11月,浩沙健身宣布1亿元战略投资健身APP啡哈健身,几乎同时,内部孵化的硬件公司钛酷科技,开始健身智能硬件的研发。
软件和硬件的研发,成为公司寄希望打通浩沙健身线上线下的关键动作。随后,浩沙健身的新型智能健身房开始搭建。这些动作的背后,都是寄希望于将健身的业务,并入浩沙国际的服饰业务,实现浩沙健身板块的上市。
但2018年8月上市母公司的股价闪崩,让浩沙健身的智能化转型陷入困境。
公司开始通过健身房的低价卡种,回收现金流,以弥补上市公司的大额负债。原本卡价超过1000元/年的卡种,以680元/年出售。甚至在最危急的2018年末,公司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以弥补现金流,但最终难挽颓势。
创立20年的浩沙健身,就此倒下。
浩沙健身的倒下,直接原因自然是集团上市公司的股价闪崩。但无法回避的,依然是传统俱乐部的经营困境:竞争激烈的价格战,和预付费导致的转型难,而在核心的用户体验,正在被更多新型健身工作室冲击。
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监管部门也应“主动出击”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浩沙国际早在2011年就已在香港上市,去年下半年,浩沙国际还被指伪造收入、虚增业绩,截至目前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为什么它还能继续圈钱,对于美容健身这样的预付费重灾区行业,应如何完善监管呢?
李女士从2018年开始在浩沙健身办卡上私教课,但后来在协商退卡退费时,被浩沙健身一拖再拖,负责人也找不到。李女士报警无果后,去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李女士上网查询才发现,浩沙健身金隅店属于北京浩沙健力健身有限责任公司,这家2009年注册的公司,有高达100多条的司法和经营风险提示。
浩沙健身会员 李女士:因为不按照合同履行,已经被无数人起诉,但是它还是可以在之后的年份,比如2017年、2018年成立分公司, 换个名字,同一个法人,甚至有的店都没有开张,圈完钱就走。
专家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费项目时,应该先核实相关企业的资质和经营情况,要保留相关的合同和付款小票,权益受到侵害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投诉。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太力:如果浩沙明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租期,又不想延期,也不想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它还宣传,比如将五年到十年的预付卡卖给消费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样很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专家表示,如果是遇到欺诈行为,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记者梳理典型案例发现,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在美容美发、健身、摄影、汽车美容、餐饮等领域,但由于目前的预付卡备案制度存盲区、处罚力度较轻、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导致这一领域乱象频发。专家坦言,预付卡消费亟待规范和监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邱宝昌:监管部门对预付费的资金要进行相应监管,同时要从预付费的金额当中提取一定的保证金。
财经短评:让“跑路者”无路可跑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0多条司法和经营风险提示,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在屡屡开店欺骗消费者。这中间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缺失,比如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中,仅涉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个行业,而对健身、美容美发、教育、文娱、网约车等领域没有覆盖。
同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守土有责,提升资质门槛、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让恶意失信企业无路可走。如何约束企业,让他们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框架内行事,相信有关部门能做的还有很多。
福建的浩沙健身情况如何?
根据浩沙健身官网显示
在福建福州、厦门、晋江共有25家门店
那么福建的浩沙健身
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2018年11月
浩沙健身在南京的4家门店集体关门
被众多会员投诉
消息引起福州市民的担忧
当时
福建浩沙总部回应:
南京门店经营不善关门整顿
系独立经营
福州各门店经营正常
↓↓↓
工作人员答复称,南京浩沙门店系独立经营,由于经营不善关门整顿,之前总部派出工作人员只是代为管理一段时间,目前(2018年11月)福州各门店经营正常。但对于关门后如何处理原有会员预付卡一事,工作人员没有做进一步答复。
而近日
据中国之声报道
浩沙集团的总部浩沙实业(福建)有限公司
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
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应“主动出击”
对此,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如果浩沙健身停止经营,应免费向消费者办理退卡服务。但是浩沙健身如果是以非法占有资金为目的并携款潜逃,可能涉嫌合同诈骗。
韩骁:“如果数额比较巨大或者他虚构经营能力,隐瞒事实,采取欺诈的方式,骗取这个当事人的预付卡,还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的相关罪名。”
韩骁提醒,消费者在办理健身卡、美容卡等预付卡时,应该先核实相关企业的资质和经营情况,预付的资金不宜过多。此外,在办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留相关的合同和付款小票,权益收到侵害要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投诉。
韩骁:“最重要的是,遇到这种‘跑路’的情况要直接并且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者采取报警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
随着健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引发的问题也不少
除了部分“圈钱跑路”的店家
以及常见的强行推荐私教以外
各类吸引消费但是最终
没有实际效果的课程也是层出不穷
有刚刚经历维权的消费者告诉记者
如今不少健身房都
开始兴起所谓的“康复课程”
号称能改善“圆肩”、“O型腿”等体态问题
但最终花费不少
效果几乎没有
消费者:“健身房的教练就是每天让我趴那,让我用瑜伽球往上面蹭一蹭,然后拿那个筋膜枪给我打一打。”
针对上述各类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认为,对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健身行业,除了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并且及时维权以外,监管部门也要消除监管的漏洞、盲区和监管的真空地带。
刘俊海:“我们一定要知道,市场会失灵,监管者不该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时候,监管者,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甚至还有金融业的相关主管部门,都要打通监管的孤岛现象,铸造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铸造监管公信。”
泉州多起健身维权相关新闻:
2018年4月,泉州本地媒体新闻广角报道:《泉州:万达帝豪斯健身会所突然关闭,2000多个会员咋办?》,“会所已经暂停营业,没有微信通知,也没有电话通知”。
2018年4月,泉州本地媒体东南早报报道:《泉州一市民马路上办理健身年卡 业务员携款失联》,一市民在路边通过健身房业务员办理会员卡,微信转账后业务员“携款私逃”。工商部门表示,近年来,健身房相关投诉量呈上升趋势,使用期限和转卡纠纷成投诉热点。
2018年8月,闽南网泉州报道:《泉州一男子街头遇见招募健身会员 加微信预存百元打水漂》,事发丰泽街富临新天地附近。
2018年12月,泉州本地媒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道:《泉州市区一健身会所倒闭 800多名会员却无法退款》,不少消费者反映,泉州市鲤城区南益鲤景湾的领峰健身会所,重装开业仅半年时间,12月22日宣布关门。会所内800多名会员将被安置到鲤城浮桥附近的星堡健身房,有的会员充值了上千元会费,但无法退款。
2019年3月,泉州本地媒体新闻广角报道:《泉州:刚开业2个月,健身房就关门?上百名会员慌了》,不少市民反映,洛江区安吉路居然之家5楼有一家健身房(名为尚力健身游泳会所),正式开业没多久,就突然处于停业状态。
2019年5月,泉州本地媒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道:《说好的豪华泳池,8个月未见影!泉州正则健身会所遭投诉!》“开业前宣称有豪华泳池,如今开业8个月了,泳池却仍不见踪影”。
泉州热门小编提醒消费者,在办预付卡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健身房的实力和资质,不要贪图优惠,一下子交几年的费用;签合同时,要注意细则,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也要写入合同中,维权时才有证据。
健身卡消费四大陷阱 “健身安全”难保障
鲤城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健身卡消费存在四大陷阱,分别是合同陷阱、转卡障碍重重、夸大宣传、健身房条件难保证。
“首先,合同陷阱。健身房会员须知,或者会员申请书里,很可能有免责条款,通过排除消费者的权利,免除经营者责任,存在合同陷阱。比如在健身房受伤,或者财物丢失,健身房不负责等。部分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对条款并未进行详细了解。有些健身房,甚至没有和消费者签订合同,消费者手里只有收据或者会员卡。”该工作人员表示。
其次,一些健身会所在消费者想要转卡或停卡时设置了重重障碍,比如要收取手续费,拖延处理转卡事宜,设置较高的转卡、停卡违约金等。有些健身房甚至不接受消费者转卡或停卡。
“再次,是夸大宣传的陷阱。业务员在推荐你办卡时,常常承诺送课程、送礼品、打折等,可这些口头承诺常常无法兑现。”工作人员表示。
最后,不少健身房条件差,设备老旧未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换,消防不过关,卫生条件堪忧,甚至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们曾接到投诉,某健身房未办理营业执照,开业时间一直推迟,消费者想要退卡被拒。”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上述四个陷阱,消费者还可能遇到商家突然歇业,尚未消费完的款项无法退还的情况。”
工商提醒 做好规划理智办卡 一定要签正式合同
鲤城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办理健身卡前一定要谨慎,做好健身规划,理智办卡。
“消费者在选择健身会所时,其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自己的健身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会员卡,不要图一时便宜,避免一次性交款投入太多,办理大额的会员卡,如三年卡、五年卡等,可先办理月卡体验,看看自己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坚持健身;其二,选择健身会所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健身会所的经营状况,选择有实力、有知名度的健身房,仔细验证健身房的诚信、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免出现商家突然歇业的情况;其三,承诺一定要白纸黑字落实到协议中,办卡时要索要相应发票、信誉卡、服务卡等,一旦发生纠纷,可凭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签订协议前,一定要仔细查看退卡、转卡事宜。如果健身房突然大幅度降价,或者推出使用年份很长的产品,消费者一定要留个心眼,以免遇到经营者最后“赚一笔”跑路的消费陷阱。
另外,鲤城区工商局提醒消费者,不要直接将钱款转入业务员个人账号,一定要先签订正规合同,以免出现营销人员携款潜逃,消费者既花了钱又不能去健身运动的尴尬局面。
微 评
@春禾:每次到万达广场,也经常会遇到健身会所在发广告单,声称有优惠活动。还好我从来不相信这些,转身就走。
@辛德瑞拉的魔法:虽然只有100元,但如果很多人充值,这会所也是可以赚蛮多的啊。最可恶的是100元达不到立案标准,报警也没有用。
@深海记忆里的鱼:人还真是不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木易:该不会是那个发传单的工作人员私吞了吧。这些人流动性大,随时辞职不干,你随便加微信,随便给钱,岂有安全保障?
这些投诉有结果了
投诉一
93万买玛莎拉蒂 半年上不了牌
投诉情况:市民李先生在泉州市区南环路泉州明冠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玛莎拉蒂,总价93万元,半年过去了,车行无法提供关单、合格证等购车手续,导致车辆无法上牌。
最新进展:近日,李先生表示,手续于几天前寄到,前天他已拿着材料把车牌办出来了。
投诉二
花钱购买保养优惠 需在4S店强制续保?
投诉情况:市民陈先生去年在泉州市区南环路泉州海翼泰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别克汽车,并花1000元购买了5年10次保养项目,但保险到期后,4S店称必须在店内购买保险,否则不能做保养,并称那1000元是参加上汽保险提供的“续保基金”活动,可享保养优惠,但需在4S店续保。
最新进展:陈先生反馈,已与车行当面协商,车行同意无需在店内续保,同样可享受当时承诺的保养项目。
投诉三
免费领产品?结果花2280元“洗脸”
投诉情况:市民陈先生在泉州中心客运站下车后,被以“免费领护肤品”为由,拉到附近虹景商城的海天颐美容美体养生会所,“被迫”消费了2280元后,再也联系不上商家,怀疑遭商家欺诈。
最新进展:昨天下午,陈先生与海天颐美容美体养生会所负责人前往丰泽市场监管所调解,商家承诺全额退款,款已到账。
投诉四
看3D电影要买眼镜 不合法
投诉情况:泉州中骏世界城沃美影城、润柏香港城金逸影城均要顾客自备3D眼镜,也未主动提供免费3D眼镜。记者采访当天,沃美影城立即整改,在售票处张贴通知提供免费3D眼镜,并对员工进行再次培训。
最新进展:近日,润柏香港城金逸影城负责人徐先生回复称,该店已接到总部统一通知,在售票处张贴“温馨提示”,告知消费者如需影城提供免费3D眼镜,可联系工作人员,并在影片结束后归还。
此前福州已有影院被约谈,泉州还有哪几家要买3D眼镜?据了解,泉州收费购买3D眼镜的电影院有:泉州中骏世界城沃美影城、润柏香港城金逸影城、金逸院线富临影城、中影UL城市影院(大洋百货店)、HMV映联万和国际影城(泉州南益广场店)、首星影城(泉州洛江店),随着中消协发布“消费者投诉影院不提供3D眼镜”的消息后,不少影城纷纷变“乖”,主动提供免费3D眼镜。
来源:“央视财经”、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图文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敬请指出,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亿传媒产业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