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祭祖可以下午去吗么?

2020-11-11 00:16:53上坟时间上午还是下午?我来回答
4个回答
你注意扫墓的花了吗?最好的
风俗是早晨,但要看你在哪里,你得在大城市,比如北京,如果你不介意在地上停车,人潮汹涌,活人在墓地里跑来跑去,早上就行。如果你想安静的祭拜祖先,我建议中午或者下午去。
如果没有最好的时间,那么说只要你去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也是合理的。探望故去的亲人是孝顺的义务,没有必要刻意耽误时间。
反正我早上看到人去,早上看到人去,下午五六点看到人去。
一般来说,要选择好的时间去上坟,最好选择阳旺的时间。一般来说,游览这座山的最佳时间是印石,也就是5-7点。然而,由于大多数墓地离他们的居住地很远,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生活工作的城市,一般也不会这么早,但最好在下午3点前扫墓祭祀完毕。所以下午3点前上完坟还是可以的。在古代中国,
上坟一般都伴随着焚香,因为焚香是与万圣沟通的媒介,可以放置悲痛,向虚空法界传递信息,足以说明焚香的重要性,所以选择熏香不可马虎。
之前在官网上看到一个菊花做的加持香,没有铜相炉,足够显示你对祖先的善意和思念。
当然,你也可以在他家里一个一个定制独特的香味。也可以用一种你祖先喜欢的花作为原料。你的祖先看到后会很高兴,祝福你的家平安。

清明节扫墓时间几点最好?清明节上坟烧纸的10个禁忌讲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闽南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不能下午上坟1
[闽南旅游-闽南网]
通常是在忌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定。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扫墓,即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其习俗由来已久,《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历史记载:
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时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据民俗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扫墓祭祖是中国古代一种相沿已久的传统习俗。在先秦时期已有祭墓活动,但并未限定在寒食、清明之际。汉代魏
时上坟之礼已经得到重视,但当时尚未成为正式礼仪。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
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可见,清明出郊上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思时之敬”。到了宋代,大家都在清明日扫墓,京都人倾城出郊,四野如市。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赵之珩表示,这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担心自己先人的坟茔长满荒草或塌陷,所以要去察看修葺,给坟墓添土除草,同时摆上些供品,烧些纸钱,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追悼之情。
清明节扫墓时间几点最好
1、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
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
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
浙江丽水一带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
还有的地方放得更宽,称“前七后八”。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七天到后八天上坟都是可以的。
2、清明扫墓提前多久好
新坟:指埋葬未超过3年的;笫一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笫二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当天;笫三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旧坟:指埋葬超过3年的;旧坟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不必选吉日;当扫墓的日期选定后,具体扫墓时辰应选在当天的五更时分,即太阳未出来之前。这是由于传统习俗认为,鬼神天未亮,才敢出来吃供品的缘故。(注:五更时分约下半夜4点左右),
3、扫墓时间越早越好吗
并不是。各个地方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情况。
扫墓并不一定非要在上午进行,一般在上午8时至下午3时之间都可以,这是这一天阳气升旺的时间,是我们祭奠先人的最好时间。
更多的人选择上午扫墓是因为想要扫墓之后踏青的缘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很多人都选择了上午,但其实下午扫墓道路既不堵,也达到了祭祀的目的,没什么不好的。清明期间,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左右最为拥挤,自驾车的市民可避开车流高峰时间段,错峰出行。
清明扫墓十大禁忌事项
黑气运低
扫墓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若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如:护身符等),以作化解。
食斋禁荤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注意安全
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火,确保安全,物品尽量自己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小贩兜售器物。若由于携带不便,不得不购买,应提前准备零钞,将少额现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额现金置里侧,避免被小偷扒窃。
择日祭扫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随时清点
无论是到达祭祀地点,还是离开,都要养成清点随身携带物品的好习惯,以免贵重物品无意丢失,集体祭祀应随时清点人数,特别是携带小孩的家长更应照顾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无疑碰到,应诚心诵念“对不起,打扰了”,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清整墓地
面对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环境,使得墓地外观饱满而整洁,同时心中默默祈祷,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贵昌盛。
忌孕妇扫墓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相关阅读:
2018清明高速免费几天 最新清明节高速免费通行时间
清明节的来历由来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故事及节日起源
2018年4月5日4时13分清明节 清明节气节日的风俗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扫墓祭扫祭拜的禁忌与忌讳
清明扫墓,必带的七种物品
清明节有很多讲究和仪式,这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很多仪式不是迷信,而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或者完成这些仪式,我们才能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感恩。
一、香烛
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二、纸钱
清明缅怀先,烧纸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悼念方式。烧纸并不是一种陋习或者封建迷信,只是寄托了对前人的思念,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三、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四、水果点心
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五、饭菜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六、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七、“包袱”
“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祭扫:提倡文明祭扫 注意消防安全
清明节寄托哀思,又到了一年中扫墓祭祖的时候。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升级,文明祭扫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
据媒体报道,今年清明,北京、沈阳、西安、合肥等多地大力提倡文明祭扫。如北京各大墓区开设网上纪念馆方便虚拟祭扫,并为祭扫者提供免费鲜花;再例如,沈阳市殡仪馆在今年清明前关闭了焚烧炉,并准备了大量的鲜花,供前来祭扫的市民用自带烧纸免费换取。
清明节期间的消防安全同样值得关注。假日期间,扫墓祭祖场所、文物古建筑、旅游风景区等地人流密集,焚香、烧纸、点蜡、燃放鞭炮活动频繁,加之春季大风天较多,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公安部消防局日前提醒,扫墓祭祖,请勿在大风天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如若发现火灾,请及时拨打“119”报警。
此外,3日,在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李明媚也提示,清明节期间,河北中部、山西中部、甘肃西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清明节期间是祭扫、踏青活动高峰期,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需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加强火源管理。
相关阅读:
2018北京清明节海淀区金山陵园上山路交通管制时间、内容
2018北京清明假期外出人数车流高峰时间: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节吃什么东西食品 中国清明节18种传统食物介绍
清明节扫墓有什么讲究忌讳 扫墓祭拜上坟时间具体几点最好
为什么不能下午上坟2
文/郑永涛
我的故乡冀南平原有着久远的上坟习俗。上坟,就是在特定的节令,为祖人和逝去的亲人烧去纸钱,祭祀祖先,缅怀故人。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年中,我的故乡有四个上坟的节令,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在这四个节令上坟,也有上午和下午之分,春节在大年三十的下午上坟,清明节在清明前几天的上午上坟,中元节在七月十五的上午上坟,寒衣节在十月初一的下午上坟。其实在多年以前,春节时的上坟是在大年初一的拂晓时分进行的,等上完坟,告慰完逝者,天亮了才开始拜年。后来,为着方便,这次上坟的时间就慢慢提前到了大年三十的下午。上坟,也有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春节时上坟只准男人去,其他三个节令男人女人都可以去。另外,上坟还有辈分的区分,春节时上坟家族中的男人都去,其他三个节令则只有儿女去,孙子辈分的不去。此外,在四个节令上坟,带的祭品也是不一样的,中元节上坟时是不带纸衣、纸布的,其他三个节令则都需要带。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区别,那就是春节时上坟是要点鞭炮、点烟花的,其他三个节令都不点。对刚刚逝去的亲人,还要烧“七纸”,就是从去世当天开始算起,每过七日便要上一次坟,逢“单七”儿女都去,“双七”只有儿子儿媳去,一直上完十个“七”。
上坟是一个庄重的仪式,这里边也有不少的说法。上坟的时候,来上坟的人需站在逝者棺材尾部的位置,以示尊重。祭品要认真地摆放到坟头前,给男性逝者带来的白酒,要用三个酒盅倒上端放于祭品前。烧纸钱的时候,要先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将纸钱放到圆圈中点燃,后面还要用树枝翻几下,以使纸钱能够烧透。上完坟临走的时候,还要拿些祭品放入纸灰中,把酒也倒进纸灰中。上坟少不了哭坟。哭坟通常是在点燃纸钱后开始的。哭坟时,哭的通常都是相处过的亲人,久远的祖人未曾谋面,自然也不会流下悲痛的眼泪,为的是通过上坟,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上坟时哭坟的,女人居多,男人较少。随着逝者离世的时间渐长,上坟的人也便从最初的悲痛欲绝,慢慢变成掉下几行热泪,再慢慢变成深沉的悼念。岁月变迁,时光轮回,时间可以改变许多许多,但却永远冲淡不了对先人的缅怀,对亲人的怀念。
上坟,是故乡一种独特的乡俗,一幅凄惶的风俗画。在乍暖还寒的清明或是寂寥荒凉的清秋,三三两两或者独自前往的上坟人来到祖坟前,放上祭品,点上纸钱,留下一阵凄然的哭声,落下几行悲伤的泪水,仿佛与故去的亲人见上了一次面,说上了一会话。放眼苍茫的原野,一片片坟茔散落在原野间,一个个削瘦的身影或立或蹲于坟茔前,一缕缕细细的青烟伴着凄楚的哭声从坟茔间升腾起来,翻卷着片片的纸灰随风飘零,是一幅令人心酸慨叹的乡野风俗画。这一片片的坟茔就是一部部的家族史,一次次的上坟就是一个个生命的轮回和寓言。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等烧完纸钱上完坟,上坟的人仍要抹去眼角的泪水,回去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只是这伤感的愁绪,恐怕还要在心头延续一些个时日吧。
哭坟,是一种怀亲之情的表达,一种浓烈情感的宣泄。哭坟的时候,哭出声音,流出眼泪,时而与故人对话,时而自言自语,回忆了过去,表达了怀念。通过哭坟,上坟的人获得了慰藉和平静,进而能够释然,能够放下。从这一角度来说,能哭坟其实是一种幸福。我们郑村有一个老哑巴,却是连哭坟的福分也没有的。提起他,就不能不说他那悲苦的命运。
老哑巴叫郑福生,村里人都叫他老生。老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命运从来没有公平与不公平之说,他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哑人。因为聋哑,他没上过一天学,还常常被别的顽皮孩子取笑、欺负。顽皮孩子们都叫他哑巴,从不喊他名字。因为村里就他一个哑巴,因而哑巴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叫开了。哑巴残疾,又受人欺负,因而很少与别的孩子来往,十二三岁便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了。在生产队里,因为他是哑巴,性格又孤僻,交流不便,于是队里便将饲养员的活给了他。他以为这辈子一家人就会这么平平静静地过下去,可命运却在这个时候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那是一九六三年的夏天,在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老生家的土坯房没能经得住雨水浸泡,半夜里轰然倒塌,将老生爹娘砸死在了土坯房里。老生因为在生产队场院里看牲口,侥幸躲过一劫。但是,从此,一家人里就只剩了老生一人活在这人世上。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老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个光棍。哑巴的苦,丧亲的苦,光棍的苦,都让老生一个人吃尽了。因为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愁苦,正值青壮年的老生很早便有了未老先衰的迹象。由于整天低着头、弓着腰,老生的脊背很早就弯成了月牙形,这是独属于他的身形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天天辛酸的日子里,平凡卑微的老生渐渐由一个青壮年变成了一个佝偻的老汉。
关于老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上坟时的情景。曾经有好几次,我见到了孤苦无依的老生独自上坟时的情景。老生用胳膊挎一只破旧的竹篮,揣着手,低着头,几乎是悄无声息地走到自家的祖坟上。等放上祭品,点上纸钱,他便要跪到地上开始哭坟了。作为哑巴的老生,哭起坟来是格外悲戚的。老生痛哭起来,哭不出伤心的话,只能一边流着浊泪一边“呜呜”、“啊啊”地干嚎。他那“呜呜”、“啊啊”的干嚎,没有一字一词,却让人听得格外心酸苦楚。对故去已久的亲人,通常很少有男人哭坟的,但老生却是每年都要哭,每次上坟都要哭,也不知道是在哭他早死的爹娘,还是在哭自己凄惨的命运。他那“呜呜”、“啊啊”的干嚎,在荒凉的原野上,在萧瑟的寒风中,传得格外的远,格外的远……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郑永涛,笔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江西大宇学院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邯郸市肥乡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城市报》《中国妇女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等多家报刊,出版有散文集《土生土长》。曾在驻京空军某部服役。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为什么不能下午上坟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天是阳历的三月二十四,清明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这是2021年的第一个小长假,旅行计划也被许多人提上了日程。不过在欢乐之余,清明和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并称为全年“三大祭祖日”,上坟这一习俗必不可少。外出打工的人,也都提前回到家里,聊表内心的思念。
在中国历来都有“死者而大”的观念,在这一天的规矩也是特别多。比如老百姓流传的这句“清明下午三禁忌,如若触犯消财气”,这“三忌”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做好规避。因为清明才是农历的第二月,难道一年刚开始,就要沾惹上这样不吉利的因素吗?
下山之前要关窗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关上门窗,这是什么道理?这一天是“鬼节”,这些祖先们都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阴气很重。同时人们讲究“阴阳有道”,那就必须要有明显的划分。白天有太阳,阴阳之间可以保持一个平衡,如果太阳下山之后,阴气就开始旺盛。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让这些阴气飘到自己家里。同时家里的灯必须开到十二点,灯火向阳,代表阳气很盛,二者如果相碰,阴气就会避而远之。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阴气过多就会产生晦气,这来年财运能好吗?
回家之后不串门
很多人在早上上坟之后,想着利用这个假期进行走亲访友,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在清明下午。因为人在上坟之后,身体上带有很大的阴气,去串门那就代表着把身上的阴气带到别人家里,这对主家能有好处吗?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见面,只是尽量避开这一天。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只有这一天有时间的话,双方可以约在外面的饭店。因为饭店是十分热闹的,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这些阴气消散,又何来不吉利的因素可言呢?
下午时间不上坟
品史君生活在北方,这边讲究上坟的时间是清明前三天和后三天,当天不允许上坟。一方面是因为上坟的人过多,不利于祖先接收祭品;另一方面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回家的人比较多,许多人都抢不到票,可以避开这个高峰期。
如果准备在清明这一天上坟,那就必须早起。太阳没有出来之前,阴气比较旺盛,利于祖先去接收这些祭品;如果在下午,太阳比较旺盛,容易造成阳旺阴虚,对祖先是不利的。如果惹得祖先不开心,又怎么会得到他的保佑?财运自然也不会旺盛。
品史君说
这些传统文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虽然站不住脚,但既然能流传到今天,想必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那我们还是做好规避。一方面人们获得了仪式感,另一方面人们通过规避这些不吉利的因素,思想上会有一种动力的支持,来年的生活充满了干劲,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年能去墓地祭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