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有多少警察

2月12日,大年初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边境管理大队依西肯边境派出所民警刘日,坚守在“七公里执勤点”——对进出边境人员进行检查、扫码、测温、登记。这里也是防止疫情输入的最前线。刘日已经连续第6年没有在家中过春节了。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注意到,12日上班执勤前,刘日特意整理好警服,精神抖索地通过视频电话向父母和妻子拜年,父母说,“认真工作,不要惦记家里。”▲冰天雪地下,边境派出所民警刘日在巡逻点巡逻。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奋战在零下40多度的边境防疫最前线12日上午8时,依西肯边境派出所民警刘日正在执勤,今年已是他在外度过的第6个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真正的休息日,每天走出寝室门就开始上班,春节也不例外。”刘日说,“过节期间,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更不能松懈。”过节期间,依西肯边境派出所的工作有不同分工:值班、备勤、边境踏查及卡点执勤,由12名民警轮岗。刘日工作的执勤卡点,位于进出依西肯乡必经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因距离派出所约7公里,也被称为依西肯乡“七公里执勤点”,这里也是防止疫情输入最前线。按照执勤卡点24小时轮班值守的安排,民警需要对所有进出边境卡点的人员进行检查、扫码、测温、登记,保证每一个通过的人员体温不高、信息不漏。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但要在零下40多度的室外哪怕只站十分钟,仍能明显感觉到寒风刺骨。“七公里执勤点”由活动板房改建而成,对于大兴安岭地区的冬天来说,简易板房的铁皮墙壁,很难抵挡室外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零下40度边踏查时,民警在汽车机盖上吃工作餐。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极寒之地的工作餐是方便面和自热米饭依西肯乡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位于黑龙江上游右岸,东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的冷极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昼夜温差大。由于白天室外太阳光照强度不够,再赶上阴天下雪,夜里的寒冷是最让人难熬的,只能不断依靠烧木头柈子来取暖。执勤卡点的日常工作餐,也是靠派出所供给的方便面和自热米饭,在寒冷冬天吃上一顿青菜都是奢望。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成了刘日在“七公里执勤点”工作常态。▲依西肯乡“七公里执勤卡点”,简易板房的铁皮墙壁很难抵挡室外零下40多度的严寒。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之前由于所里条件有限,唯一一辆车需要用来进行查边等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往返执勤点只能步行。不过没关系,习惯了就不算什么事了。”刘日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今年条件好些了,不止执勤点的条件有所改善,还增加了车辆,可以开车从所里给执勤点的民警送来热乎的工作餐了。”大年初一,其他人忙着互相拜年时,刘日守在执勤卡点内。“作为执勤人员,我需要绷紧弦守在卡点,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扫码、测温。”刘日告诉记者,2月11日中午开始,进出卡点的人已明显变少了,走在乡路上只有执勤民警,这让他深深体会到年味和对亲人的思念。“人们都在家过年,在路上的只有民警,这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刘日说。▲刘日(右)与同事进行日常巡查。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快递无法抵达,回家之路要花2天今年,已经是刘日在外度过的第6个春节。刘日是浙江宁波人,今年28岁,参加工作已有9年。2020年,刘日与相恋5年的女友举行婚礼,婚假结束后又匆忙赶回单位。3年来,刘日与新婚妻子相处不到30天。除了新婚妻子,家中父母每年也已经习惯了他节后回家“过节”。2019年1月,刘日转隶到塔河边境管理大队依西肯边境派出所工作。突然来到极寒地区工作,母亲跑遍宁波为刘日买了一条羊绒保暖裤。但来到依西肯乡后刘日发现,这条羊绒裤好像是“纸糊的”,根本无法抵挡严寒。不过对于刘日来说,似乎这些都不算挑战。2016年,刘日参加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2017年2月21日,联合国授予包括刘日在内的防暴队全体140名队员“和平勋章”。“虽然第一次来到这么寒冷的地方工作,但是习惯就好了,条件跟在非洲相比,根本不算艰苦。”刘日说。刘日的遗憾是不能常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依西肯乡距离刘日的老家浙江宁波有3400公里,回家需要先在乡里乘坐唯一一趟公共汽车到塔河县,再乘坐仅有一趟的火车,经过十余个小时抵达哈尔滨,再乘坐飞机。仅路上就要占去两天。位置偏僻的依西肯乡快递都无法抵达,只能送到70公里外的塔河县。家里邮过来的特产,最快也要7天才能送到刘日手中,特产早已变质。“虽然吃不到家乡的特产,但是为了体验浓浓的年味,民警们一起动手包了顿饺子。”刘日笑着告诉记者。大年初一早晨,刘日特意穿好警服,通过视频电话,给父母和妻子拜年。视频中,父母如同往日一样,嘱咐刘日:“认真工作,不用挂念我们,家中一切都好。”对于2021年的新年愿望,刘日说,他多年没有回家过年,对家人感觉有些亏欠,希望疫情控制住后,回家看看家人。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举报
来源:人民公安报新疆塔城,暴风雪天气——民警连夜奋战救出多人,警服警帽成了“冰甲”,民警成了“冰雕”;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气温零下47.5摄氏度——民警深入密林巡查,脸颊挂满冰霜;河北石家庄,疫情临城——一名公安英烈之女、“90后”民警,奋战抗疫一线,守护城市平安;……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近段时间,各地公安民警抗风雪、斗严寒、战疫情,用毅力融化冰雪,用微笑化解困难,让警察蓝、荧光绿成为这个冬天里的一束束“火焰”,温暖着百姓。壮志凌云抗风雪睫毛警帽挂冰霜,却似劲松傲苍穹。7级大风吹雪,道路能见度不足5米,气温零下27摄氏度——1月22日19时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玛依塔斯路段露出了它最狰狞的一面。在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后,额敏县公安局接到电话,称有人员和车辆被困风吹雪路段。百姓生命大过天。去救人!这一刻,人民警察哪里还顾得了那猛烈刺骨、无孔不入、灌进全身的大雪,哪里还顾得上危险路段的未知情况。当地交警和驻地检查站民警带足设备、水和食品,火速进入风区救助滞留人员和车辆,与极端恶劣天气顽强对抗13个小时,先后救援出19辆被困车辆、46名人员。经过暴风雪洗礼的所有民警都成了“冰雕”,全身上下裹上厚厚的冰雪,但是看到被困人员无一冻伤,总算舒了口气。看到救援视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风雪中,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警察”……飞雪一路飘洒,从西北到东北。可是,就算风雪再肆虐,就算空气再稀薄,就算温度再极端,也无法阻挡他们逆行的步伐。一线淬炼真金,寒冷锤炼铁军。从兴安之巅到龙江之畔,冬天里的严冬、寒极中的极寒。在“中国最冷小镇”呼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公安交警大队民警孙臣顶着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低温,按时上岗执勤,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晚腿脚抽筋,可是他说:“只要百姓出行安全,冷点没啥。”在“神州北极”漠河,中国“最北”夫妻警务室——黑龙江省漠河市公安局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村夫妻警务室民警史先强安排好正在休产假的妻子、辅警沈欣,巡逻在封冻的江面,办好百姓“鸡毛蒜皮”事儿,让警徽闪耀在祖国最北方。他们,是一团团火,燃冰沸雪,坚守奉献,向极寒中的百姓,传导平凡而伟大的温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巡逻驻守在百姓看不见的地方,爬冰卧雪,冰甲寒衣,化冰取水。那一张张挂满冰霜的脸,是他们无声的誓言。——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骑警大队民警再一次向北部原始林区腹地进发,如雄鹰展翅在茫茫林海雪原,为这片神奇土地奉献青春。——会骑马更要会滑雪,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禾木边境派出所民警每次巡逻需行20公里路、要骑马滑雪穿原始森林,一趟往返需要两天,一次都没有停下过脚步。使命在肩,即使面对千难万险,始终初心如磐。迎风傲雪斗严寒1月7日早高峰期间,古城西安温度达零下10摄氏度。和东北地区相比,似乎暖和一些。但是,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未央大队辅警李润泽来回奔波在路上,口中哈的气让警帽帽檐上结出了两个冰溜子,这也让他在网络上“火”了一把。李润泽每天7时按时到岗,到20时才下班,期间班次3个、站岗时长8小时,毫不畏惧冷和苦,成为缓堵保畅的安全灯。“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和战友们坚守在岗,保持道路通畅是我们的职责。”李润泽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1月中旬的北京,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打破21世纪以来当地最低记录。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气温已低至零下24摄氏度。“长城卫士”、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八达岭派出所民警在这样的低温下,一刻没有松懈,佩戴警用装备、身着厚重执勤装在蜿蜒陡峭的长城巡逻,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岁末年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四川省甘洛县海棠镇竹马垭口海拔2400余米,那里呼呼的风刮得紧,利刃般的寒气钻进衣领、裤脚,针扎般刺激着肌肤,雪飞扑在脸上冻得人生疼。2020年12月20日以来,甘洛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海棠中队中队长阿牛尾哈就以中队为家,一直坚守在这里,在最危险的冰雪路段执勤,开展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救援救助过往车辆和群众。生命之光,温暖寒冬。1月7日,新年的第一轮寒潮席卷江苏无锡,刺骨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为及时处置路面结冰警情,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梁溪大队民警徐伟一大早上岗,在严寒中疏导交通。早高峰时段,正在指挥交通的徐伟踉跄地向前走了几个碎步,随后瘫软倒地。身边的同事以为他是不慎摔倒,将他扶起,可是没想到,他再次倒下。这次,他再也没能醒来……共克时艰战疫情严寒与疫情,双重考验。当百姓遇见坚守的“大白”,寒冬里最美的“警”色随之出现。2021年伊始,黑龙江省望奎县民警绷紧心弦,与疫情一较高下,顶风雪、冒严寒,身披防护装备,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紧急疏散、卡口守卫,信息核查、后勤保障,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百姓心疼地问:“你们不累吗?不困吗?歇歇吧。”眼睛通红的民警说:“只要百姓平安,我们都能坚持。”迎战无情疫情,护佑天下苍生。公安民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内心坚定、勇毅前行。刺骨寒风中,从警30余年的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老民警李永庆面对过往车辆,认真打出标准手势、仔细核查人员信息、耐心宣讲防疫要求……一遍遍,他不厌其烦。哪怕警帽挂满冰霜,耳朵冻得红肿掉皮,李永庆也只是趁休息间隙喝口热水、拍拍警帽上的霜、敲敲麻木肿胀的双腿,然后戴上警帽再次回到岗位上。虽雪鬓霜鬟,但老骥伏枥,老民警坚守在疫情防控前沿,为战胜疫情贡献着力量。58岁的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沈北大队老民警林兆凯忘掉身患的风湿性关节痛、高血压等疾病,干起工作像“倔牛”。一个小时一班岗,他一分钟不少干。别人想照顾他,他说啥也不听。只在从岗上下来时,他才趁人不注意,端着水往嘴里送药片。忠诚无悔,薪火相传。在河北石家庄疫情防控歼灭战打响的那一刻,烈士之女、石家庄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郄马派出所民警高媛一边仔细处理信息报送、数据汇总、日常报表、总结汇报等事务,一边认真核查、登记信息,经常从一大早忙到后半夜。高媛白色防护服的背部,画着可爱的卡通女警,还写着“加油”二字。这简单的祝福来自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卫生监督员张皛。严寒终会逾越,暖春定会到来。风雪中,他们是公安队伍驻守战“疫”一线的小小缩影,怀非常胆气、担千钧重担、护身后万千,向胜利冲锋!
暴风雪天气,新疆塔城,民警连夜奋战救出38人,警服警帽成了“冰甲”,成了名副其实的“冰雕”;零下47.5摄氏度,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民警深入密林巡查,脸颊挂满冰霜;疫情临城,河北石家庄,一位90年民警,她是公安英烈之女,和母亲一同坚守“疫”线,守护城市平安……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近段时间,公安民警抗风雪、斗严寒、战疫情,用毅力融化冰雪,用微笑化解困难,警察蓝、荧光绿成为这个冬天里的一束束“火焰”,温暖着一方百姓。壮志凌云抗风雪睫毛警帽挂冰霜,却似劲松傲苍穹。7级大风、风吹雪,道路能见度不足5米,零下27摄氏度——1月22日19时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辖区玛依塔斯路段露出了它最狰狞的一面。在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后,额敏县公安局接到电话称,有人员和车辆被困风吹雪路段。百姓生命大过天!去救人!这一刻,人民警察哪里还能顾得了那猛烈刺骨、无孔不入、灌进全身的细雪,哪里还能顾得上危险路段的未知情况。当地交警大队和驻地检查站民警带足设备、水和食品,火速进入风区救助滞留车辆人员,与极端恶劣天气顽强对抗13小时,先后救援出19辆被困车辆、46名人员。经过暴风雪洗礼的所有民警都成了“冰雕”,全身上下都裹上了一层层厚厚的冰雪,但是看到被困人员无一冻伤,总算舒了口气。网友看到视频纷纷留言点赞:“风雪中,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警察!”飞雪一路飘洒,从西北到东北。可是,就算风雪再肆虐,就算空气再稀薄,就算温度再极端,也无法阻挡他们逆行的步伐。一线淬炼真金,寒冷淬炼铁军。从兴安之巅,到龙江之畔。冬至下的至冬,寒极中的极寒。在“中国最冷小镇”呼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公安交警大队民警孙臣顶着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低温,按时上岗执勤,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晚腿脚抽筋,可是他说:“只要百姓出行安全,冷点没啥!”在“神州北极”漠河,中国“最北”夫妻警务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村夫妻警务室民警史先强放下正在休产假的妻子、辅警沈欣,巡逻在封冻的江面,办好百姓“鸡毛蒜皮”事儿,让警徽闪耀在祖国最北方。他们,是一团团火,燃冰沸雪,坚守奉献,向极寒中的百姓,播撒平凡而伟大的“温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巡逻驻守在百姓看不见的地方,爬冰卧雪,冰甲寒衣,化冰取水,那一张张挂满冰霜的脸,是他们无声的誓言。——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骑警大队民警再一次向北部原始林区腹地进发,如雄鹰飞翔在茫茫林海雪原,为这片神奇土地奉献青春。——会骑马更要会滑雪,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禾木边境派出所民警每次20公里的巡逻路,要穿过原始森林,翻越三个大阪,一趟往返,需要两天,一次都没有停下过脚步。使命在肩,即使面对千难万险,始终初心如磐。迎风傲雪斗严寒1月7日早高峰期间,古城西安温度达零下10摄氏度。和东北地区相比,似乎暖和一些。但是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未央大队辅警李润泽来回奔波在路上,口中的哈气让警帽帽檐上结出了两个冰溜子,这也让他在网络上“火”了一把。李润泽每天早上7时按时到岗,到晚上20时下班,期间3个班次,站岗时常8小时,从不叫冷和苦,成为缓堵保畅的安全灯。“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和战友们坚守在岗,保持道路通畅是我们的职责。”李润泽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1月中旬的北京,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打破21世纪以来最低记录。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气温已低至零下24摄氏度。“长城卫士”——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八达岭派出所的民警们却在这样的气温下,面对并不多的游客,一刻没有松懈,佩戴警用装备、身着厚重服装在蜿蜒陡峭的长城巡逻,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岁末年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海棠镇竹马垭口海拔2400多米,呼呼的风刮得紧,利刃般的寒气,钻进的衣领、裤角,针扎般刺激着肌肤,雪飞扑在脸上,吹得生疼。自2020年12月20日以来,甘洛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海棠中队队长阿牛尾哈就以中队为家,一直坚守在这里,在最危险的冰雪路段执勤,开展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救援救助过往车辆和群众,成了过路驾乘人员的“曲博”(好朋友)。生命之光,温暖寒冬。1月7日,新年的第一轮寒潮席卷无锡,刺骨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为及时处置路面结冰警情,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梁溪大队民警徐伟一早上岗,在严寒中疏导交通。早高峰时段,上一刻还在指挥交通的徐伟踉跄地向前走了几个碎步,随后瘫软倒地。身边的同事以为他不慎摔倒,将他扶起,可是没想到,他再次倒下,这次,他再也没能醒来……共克时艰战疫情严寒与病毒,双重考验,共克时艰。漫天的雪花洋洋洒洒,试图将猖狂的病毒湮灭在雪之下。当百姓遇见坚守的“大白”,成就寒冬里最美的“警”色。2021年伊始,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民警绷紧心弦,与顽劣病毒一较高下,顶风雪,冒严寒,身披防护装备,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紧急疏散、卡口守卫,信息核查、后勤保障,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百姓心疼地问:“你们不累么,不困么?歇歇吧!”眼睛通红的战友们说:“只要百姓平安,我们都能坚持!”迎战无情病毒,护佑天下苍生,公安民警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内心坚定,勇毅前行。刺骨寒风中,从警30余年的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老民警李永庆面对过往车辆,依然打出标准手势,仔细核查人员信息,宣讲疫情防控要求……一遍遍,不厌其烦。哪怕警帽挂满冰霜,耳朵冻得红肿掉皮,李永庆也只是趁休息间隙,喝口热水,拍拍警帽上的霜,敲敲两条麻木肿胀的双腿,戴上警帽再次回到岗位。虽雪鬓霜鬟,但老骥伏枥,老民警坚守在疫情防控前沿,为战胜疫情贡献着余热。58岁的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沈北大队老民警林兆凯忘掉身患风湿性关节痛、高血压等疾病,干起工作像“倔牛”。一个小时一班岗,他一分钟不少。别人想照顾他,他说啥也不听。只有从岗上下来,他才趁人不注意,端着开水往嘴里送药片。忠诚无悔,薪火相传。在河北省疫情防控歼灭战骤然打响的一刻,烈士之女、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郄马派出所民警高媛一头细细处理信息报送、数据汇总、日常报表、总结汇报等事务,一头在检查站,认真核查、登记信息,经常忙到后半夜。高媛白色防护服的背部,画着可爱的卡通女警,写着“加油”。这简单的祝福来自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卫生监督员、母亲张皛。严寒终会逾越,暖春定会到来。风雪中,他们是公安队伍驻守“疫”线的小小缩影,他们怀非常胆气,担千钧重担,护身后万千,向胜利冲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兴安岭地区公安局治安支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