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哈罗单车多少时间一元元?

作为一个摩拜重度用户,我来说说我的观点,仅仅针对摩拜单车来说:短期影响不大,长期不乐观。我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骑摩拜上下班,单程9公里,35分钟,2018年的统计数据是骑行500多次,2200多公里,像我这种以摩拜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单程超过5公里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根据2017年摩拜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平均骑行距离是1.8公里左右,80%的骑行距离都在3公里以内,按照我的个人经验,3公里最慢的情况下,也能在半小时内骑完,多数情况是15到20分钟(男、女速度不同,城市内需要等灯)。那么有理由相信,至少有一半的订单时间是少于15分钟的,那么这轮涨价对于这部分来说,影响不大。对于骑行时间更长的订单,这里就要分析一下这些订单:骑行距离超过3公里,骑行体验事实上是急剧下降的,但用户选择了骑行,显然是其它交通工具的体验更差,比如:堵车严重,公交地铁不直达(多次换乘),公共交通乘坐时间比骑行慢得多等等。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除去少数偶发性质的订单意外,大部分订单可能都是月卡订单,单次30分钟以上,每个月骑15次就够一张月卡了,如果办理最长的12个月月卡,价格只有168,相当于一个月14块钱,骑7次就可以了。所以,本轮涨价主要波及的订单是来自骑行时间在15-30分钟,每个月骑行次数在10~15次的用户,相当于强迫这部分用户办理月卡。从短期来看:涨价前和涨价后,每个用户的平均骑行成本上升5-10元,平摊到一个月里,影响并不大,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这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人可以去骑没有锁的小黄车或者其它倒闭的共享单车,并非摩拜的主力用户。从长期来看:这种涨价很不乐观,会严重影响新用户增长。新用户选择共享单车,原因只有四个字:便宜、方便。一小时4元的骑行(约8公里)成本,远高于地铁、公交车,体验也差,变得不便宜,也不方便了。要知道之前很多共享电单车的价钱,一小时也就在5-10元这个价格区间,面对一小时4元的这个价格,除非是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否则用户不会把共享单车作为第一选择。没有了新用户,那么仅靠现有的月卡用户支撑,是非常不乐观的。解决的思路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 加大新用户以及沉睡用户的优惠,让这些人有动力变成月卡用户,那么未来的收入还是可以保证的,要知道共享单车不存在用户忠诚度一说,没有了摩拜,还可以有小蓝、哈罗,只有靠月卡才能捆绑用户的忠诚度。2. 要考虑到优惠的时间,每年的冬季和盛夏都是共享单车的淡季,因为天气原因,骑行订单会减少,所以应该在春秋两季推出优惠活动,这样的优惠才有效果,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内不同区域的淡季和旺季是不同的。3. 摩拜月卡剩余天数超过30天不能续费,我觉得这不算是什么好事,相当于把用户续费的时间定死了,有些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续费的动力。评论里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居然在为什么不自己买自行车,觉得这样不划算,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路况和时间的原因,我早上上班骑车的次数要远远大于晚上下班骑车的次数,自己买车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况且在北京,很多地方是不具备安全停放自行车的条件的,自行车电动车很多时候没办法进写字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罗单车多少时间一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