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口顶漂不中鱼怎么回事的原因?


原创 李继强
湖北位于楚文化的核心地域,千百年来人们对鱼的喜爱源自于对鱼鲜味道的喜欢。鱼鲜它穿越时空,满足着古往今来人们对鲜味的不懈追求。一直抚慰着人们的肠胃。鱼鲜有各种不同的面孔,充满着神奇和惊喜。鱼鲜绝大多数是来自大自然的自然之鲜,也有穿越腐败发酵时空的鲜味再造。同样是鱼,新鲜鳜鱼鱼鲜诱人,而臭鳜鱼的鱼鲜也更胜一筹。鱼鲜来自两个极端,却是人类追逐的极致味道。
鲜味谁都喜欢,是人类有口同嗜的第五味觉。如果我们用鲜来形容四大菜系主要特点,川菜就是“麻辣鲜香”、苏菜就是‘清鲜本味’、粤菜就是‘清淡海鲜’、鲁菜就是‘清鲜脆嫩’、楚菜则是以‘鱼鲜为本’而著称。
No.1 鱼鲜从何而来?
早在8000年前,有人把鱼和蔬菜放进陶罐,得到一种奇妙的味道,这就是很早以前伊尹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对鲜味的论述:“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的说法。
6000多年前的半坡社会,定居黄河河谷的先民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最早的鲜字就是三条鱼组成的,而在2000多年的汉代的汉画中,就有各种捕鱼食鱼的情景。鱼为人类带来美味,还为人类文化带来特有的象征符号,至今中华这一文化依然流传。
楚人最早的生活方式是饭稻羹鱼,渔猎是主要的方法。相较于鱼,羊的饲养更为便利,且味道鲜美,于是古人有了以羊为美的赞叹。鲜字从三条鱼的组合演变为鱼羊的组合,鱼和羊其实都是鲜美的味道的体现,而历史上有关彭祖传说鲜字是鱼羊合烹而产生的,史料考证,彭祖并无其人。著名学者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认为:彭祖是延续八百年的部落之意。所以在今天看来,认为这个鱼羊合烹产生的鲜字,考据现在看来有失偏颇。但鱼羊一起烹制的味道本身也很鲜美,却和造字无关了。
鲜味是蛋白质的信号,人一旦缺乏蛋白质了,就迫切想吃鲜味的东西。陶文台先生曾对鲜味定义为:“对于蛋白质的感觉。”
鱼的鲜味主要来源于鱼体的一种叫氧化三甲胺的成分。但它极不稳定,而鱼死后,它又很容易氧化为三甲胺,形成腥味。因此,鱼杀后在短时间内烹调,其味更加鲜美。
鱼鲜,还不仅仅是味道的鲜美,还包括食材的新鲜。过去之所以以鲜来表达新鲜之意,更多的单纯是鱼离开水后就会死掉的,鱼比喻新鲜的意思。这里就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内容了。
鱼鲜之美味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味觉,尤为楚地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人们通过晾晒、烹制、发酵等多种手段来得到鱼鲜的美味的享受,但更多的时候,却因为时间、气候、经验的局限和鲜味失之交臂。千百年来,在鱼身上的逐鲜、惜鲜、爱鲜,总不停的发生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No.2 鱼鲜宠爱有加
湖北人爱吃鱼源远流长。湖北素有千湖之省,淡水鱼虾资源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据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湖北省百亩以上天然湖泊有1332个,水域面积8528.2平方千米。
早在新石器时期,湖北就是鱼米之乡。司马迁早在《史记》里称楚国“饭稻羹鱼”。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称江南是“民食鱼稻”。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惜,故来献也。” “楚人献鱼”是借打渔人献多余的鱼作喻,足以见得当时的楚地渔产的丰盛。
1、鱼产丰盛促成鱼鲜为本
湖北的渔产丰富,各种鱼是层出不穷。据资料显示,湖北省共有鱼类201种和亚种,有人说,这些鱼没吃过,就不算来过湖北。如今江汉平原流传“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哈填肚肠”的说法,连吃鱼的部位也十分讲究,既有“鳊鱼吃边,鲫鱼吃脊,胖头脑壳皖鱼皮”之说,也有“春鲢夏鲤芦花鲫,过冬青草鲶鱼皮”说法。
仅鱼的食材就丰富多样。最大牌的鱼:武昌鱼;最鲜嫩的鱼:清江江团;最霸气的鱼:仙桃黄鳝;最骄傲的鱼:丹江口翘嘴白;最滋补的鱼:荆州的财鱼;最草根的鱼:喜头鱼(鲫鱼);最肥美的鱼:咸宁赤壁鳜鱼;最馋人的鱼:新洲的黄骨鱼。从鱼头吃到尾巴的湖北人属猫吗?鳊鱼吃拖,鳜鱼吃花,甲鱼吃裙,鮰鱼吃肚,鲭鱼吃尾,鳙鱼吃头,财鱼吃皮,鲤鱼吃籽,鲫鱼喝汤。每种鱼都有自己最鲜美的地方,连鱼杂都做成传世美味佳肴,湖北人如此的会吃鱼,难怪冠以鱼鲜为本的说法的。湖北人天生会吃鱼,更会做鱼,这种灵巧融于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不仅是技艺的显露,更是记忆的留存。楚乡湖北人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一道道精品的鱼肴,用鱼把生活变成了诗意的享受。
鸦片战争前,汉水口北岸即有"二十里长街八码头"之称谓。一派繁忙景象,清人曾用"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诗句将之喻为"不夜港"。武汉被誉为"东方芝加哥"。从古至今,武汉就像是长江之上的一颗明珠,半城江色,半城湖光,黄鹤白云,小鸟依人,风景宜人。繁华的商埠为饮食发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湖北武汉这个重镇,过去就是码头文化的演绎,和鱼有关的故事从来不少。连小吃都有着鱼鲜的故事。
武汉这个城市除了热干面、豆皮、烧梅外,鱼糊粉也是有名的小吃,传说渔民鱼卖不完,就便宜卖给了一个卖米粉的,人家把鱼熬成鱼汤,把米粉放在其中,发现鲜美无比。人们不断的对鲜味的追寻,以至于后来把油条和鱼糊粉一起吃,鱼糊粉里较重的胡椒打开味蕾,油条的咀嚼让鱼糊粉的鲜美在口腔里停留更长的时间,这样不仅让人对鱼鲜感受更强烈,时间更持久,不能不说老祖宗在吃上,充满了吃的智慧。
当别人还在研究武昌鱼有多少根刺的时候(有十三根刺之说),爱吃鱼的湖北科学家们,已经研究成功没有细刺的鱼了。未来人们可以尽情享受鱼鲜之美,再也没有鱼刺扎喉之扰。武汉农业科学院研发的的升级版武昌鱼先锋二号,有翘嘴白和团头鲂的鲜美,抗病率高,味道更嫩更鲜。湖北人敢为人先的性格和精神在追逐鱼鲜的路上,演变成敢为人“鲜”了。
2、鱼鲜之美加持口味有成
有专家称楚人咸鲜口味的形成,可能和楚人爱吃鱼有关,因为鱼本身很鲜。鱼鲜是楚菜最亮丽的风味。湖北人对鱼鲜的追逐已经从味道上升到风味层面的喜欢了。鱼鲜味道的鲜美也影响了楚菜的口味特点。
鱼米之乡,为鱼鲜的鲜味的感受。又因为鱼肉里含有许多鲜美的物质(有许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以及糖元、琥珀酸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所以,鱼肉特别好吃。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含量高,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加之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味道更鲜,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鱼肉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是人们桌上珍馐中颇为偏爱的食物。得天独厚盛产鲜鱼的湖北,鱼鲜也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形成了荆楚人民深厚的味觉记忆。
鱼鲜之味是离不开咸味的,咸作为调味的基础,可以较好的平衡其他味道,使得鱼鲜的味道更加立体而丰满。离开了咸的伴随,哪怕再鲜的鱼,吃起来也是鱼腥的味道,“咸鱼淡肉”是之谓也。湖北人对鱼鲜的接纳是纯正的鲜味,鱼腥之味是无法接受的。烹制鱼肴,去腥是关键。楚菜的厨师总结了一套很好的去腥的经验:除了善用生姜去腥、黄酒、火候去腥以外,鱼在初步整理的时候,将鱼的血污和黑衣用干净布搽干净,这也是将鱼做的好吃的关键。
常人道,江边的人享受鱼鲜比较容易,但鱼鲜少不了一个腥,江浙人喜欢这种腥的鲜美,而湖北人则更喜欢纯正的鱼鲜,于是酸菜和酱料的运用,都是很好的去掉鱼腥,存鲜美。现在的荆沙甲鱼的秘诀就是酱料的运用,有人甚至认为楚菜酱香是其特点,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得其鲜味的手段而已。
也许正由于湖北人对鱼鲜的追逐,口味较咸,因为味道里离不开鲜,只能咸一点来提鲜。湖北菜里烧菜多,几乎所有的鱼红烧是首选,因多用酱油、酱类来烧制菜肴,这无疑也是利用咸味来增添了鱼的鲜味的感受。单纯的鲜味太浓重,也不会被人喜欢,而咸鲜,辣鲜,酸鲜都是很好的平衡鲜味的做法。经典红烧鱼的咸鲜味型、火爆剁椒鱼头的辣鲜味型、广受欢迎的酸菜鱼的酸鲜味型就是很好的例证。
楚菜的特点被总结为16个字: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微辣、兼容四方。鲜香的基础就是对鱼鲜的深刻理解而演变发展的,咸也好,辣也罢,口味的变化,无疑都是让鱼鲜和由此演变的各种鲜味变得立体丰满和圆润。
湖北人在享用楚菜的岁月时光里,对鱼鲜之味的嗜好,留下了融于血脉的深刻记忆。人们把这种对鱼鲜之美的喜爱触类旁通,不仅对其他能产生鲜味的鸡鸭猪肉的鲜味,是乐此不疲,而且对外来的适合自己口味的部分也开始接纳起来,包括火爆鲜得让人嘴馋火锅,时尚的海鲜美味,受到年轻人喜欢的鲜美日料等。湖北人怀着对鱼鲜之美的深刻的领悟,在尝鲜的道路上,敢为人“鲜”,一路前行。
3、烹饪技法增添鱼鲜之美
鱼资源丰富是人们爱吃鱼的原因之一,湖北的厨师和当地人善于烹制各种鱼类,鱼做得好吃,是人们爱吃鱼的原因之二。做鱼这件事情上,湖北人把鱼做得好吃的传承融于了我们的基因之中。
在湖北,只要有的烹饪方法,就一定会用到鱼的做法上。人们在做好吃的鱼时,施展的百般心思也是促成了湖北人爱吃鱼的习惯。吃鱼的人群,可谓是不分性别,不分老少,不分阶层,吃鱼的人多了,有的都成了鱼精。哪里品种最好吃?什么季节的鱼最鲜?大家心里都有本账,而大家对水库清澈的水质养的鱼,由于肉质清甜鲜美,而逐渐获得大家的宠爱。
秋冬时节,人们把小鱼宰杀,晾干。在凛冬来临的时候,人们把经过时间和阳光洗礼的小鱼干放在米饭上蒸熟,虽然带着一点鱼的腥苦味,但鱼的鲜美,仍是人们在严冬里的最爱。因为太爱吃鱼,一年四季,只要是餐桌就不可能没有鱼的出现。傍水而生的湖北人,对鱼有种特殊的感情,对鱼鲜的味道情有独钟,这种钟情更是楚菜鱼鲜风味形成的根基。
楚菜的制作鱼的技法也是不胜枚举,我们常用的做鱼的技法多为烧、煎、蒸、烤、炸、扒、焖、汆、醉、糟、腌、滑等。各种形状也是层出不穷,有天门滑鱼块,炮蒸鳝鱼,抓炒鱼丁,银牙鱼丝、汆汤鱼圆,鱼糕等,你想像得到的形状,在湖北鱼肴里都能给你做出来。特别有趣的是荆楚大地上的厨人们将鱼鲜的不断创新,足以见得湖北人对鱼鲜是连肉都不放过的喜爱。无论是若即若离型:肉鱼彼此独立,一起加热成熟,肉借鱼鲜,鱼借肉香,诸如黄陂烧三合等;还是搂搂抱抱型:肉鱼相对独立,互为包容,一起加热成熟,肉有鱼鲜,鱼有肉香,诸如金包银、银包金等;以及难舍难分型:肉鱼融为一体,一起加热成熟,吃肉不见肉,吃鱼不见鱼,诸如荆州鱼糕等。
鱼鲜的美味佳肴的创新之作,在荆楚大地上从来没有停止过,经典传统的橘瓣鱼汆、清蒸武昌鱼、粉蒸鮰鱼、荆沙甲鱼、葱烧鮰鱼肚、公安鱼杂等功夫鱼肴风光依旧;创新进取的香煎武昌鱼拖、三峡玉米鮰鱼、阳新笋干烧鳜鱼、编钟脱骨甲鱼、鱼头泡饭藕带焖武昌鱼等一大批鱼肴讨人喜欢。
红烧鱼一直湖北人常见的做鱼的方法,主要的方法和经验是:
将整理干净的鱼用盐腌制十几分钟,再再锅里放油用中火将鱼两面煎黄,趁热锅放入黄酒、醋去腥增香,加入适量的水,加酱油调色,少许糖来提鲜。然后大火烧开,小火烧至鱼肉软嫩,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根筷子,扎一下鱼头附近的鱼背肉,轻松穿过,表明鱼基本烧好了,这个时候用大火收干汤汁,出锅前再点醋几滴提鲜增香,撒上葱花和胡椒即可出锅。(喜欢味重的可以加点味精,烧鱼有盐的作用,味道一般都很鲜美。)
无论技法和组合,都逃离不了一个鱼鲜字。众多的烹饪技法,让荆楚大地的人们获得的鱼鲜味道更长久,味觉的感知更强烈,味道的记忆更深刻,饮食的情感更真挚。在享受鱼鲜的道路上,没有止鲜,只有更鲜,鲜无止境。
No.3 鱼鲜融合四方
湖北的地理位置有着中部地区的特征,大别山、大巴山、武当山等山脉袒护着肥美的江汉平原,东西南北中,武汉在其中。四大菜系包围着我们,大家去过安徽,对咸鲜微辣的臭桂鱼应该印象深刻吧?去过江苏,对他们的菜大家感受的就是有点甜又有点咸,我们专业的说法是咸出头,甜收口,能吃还可以接受,尤其对川菜一样是爱恨交加(恨菜能不能不那辣),欲罢不能。再看看我们的楚菜以鱼鲜味基础,兼蓄包容,既有北方菜的粗狂和咸鲜,也有南方菜的精细和酸甜;既有粤菜的清淡和鲜美,也有川菜的麻辣和鲜香。可以说融合四大菜系之特长,真的是融合四方,兼收并蓄。
楚菜十大经典名菜中,鱼肴就占据一半。足以见得人们鱼鲜之美的喜欢。鱼鲜之美使食物更加的美味、丰满、滋润。鱼鲜的美味的风味在口中充满了深度,让这类美食的味道更多了一些圆润滋味。
再来看看楚菜的名菜的特色和故事,从中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楚菜的鱼鲜魅力。
“清蒸武昌鱼”,是选用鄂城县梁子湖产的鳊鱼(即团头鲂),配以多种调味料蒸制而成,鱼肉肥美细腻,汤汁鲜浓清香。毛主席在武汉曾多次品尝此菜,并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更使“清蒸武昌鱼”扬名中外,成为武汉地区主要名菜。
“鲜鳞如玉刮刀椹,汁和姜葱得味深”。清代道光年间叶调元以一册《汉口竹枝词》(六卷本)惊艳于世,这是描述鱼圆的诗句。相传楚文王迁都到郢(周朝楚国的都城,荆州江陵),《荆楚岁时记》:楚文王被鱼刺扎喉,怒杀司宴官,一名厨无奈发泄愤懑之情,用刀背猛击打鱼肉,发现肉刺分离,这就有了鱼圆的诞生。也展示了荆楚大地的人们在鱼肴制作上的聪明才智。
苏轼《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宫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鮰鱼肉质细嫩,鱼皮肥美,兼有鲫鱼河豚之鲜美,而无河豚毒素和鲫鱼刺多。
荆楚大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点洁白鲜嫩的鱼圆,去骨的鱼肉,变得更加的滑嫩,老人小孩都很适宜,颇受喜欢。炸鱼块,热吃的香酥脆嫩,冷的时候,鱼鲜浓郁,吃面条的时候放几块,炸酥的鱼皮,被汤汁软化,变得Q弹软滑而鲜美,简直就是鲜得掉眉毛的美味。
楚菜的鲜味张弛有度,温和氤氲,恰好的体现了楚菜中庸文化,而鱼鲜为本特色鲜明的楚菜,让大家在接纳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楚菜的外柔内刚,包容和谐的文化特征。江汉平原有无圆不成席,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的习俗。鱼代表了年年有余的吉祥,是每个宴席上的主角。
美食的世界里,味道总是大于一切,有楚菜有了中庸文化的注入,美食有了“油盐酱醋”难以抵达的韵味。
No.4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熟悉的味道记忆,因为那是一份无法忘怀的情怀。从小吃得多的鱼鲜美味,胃里面的匹配的消化酶就越多,遇到熟悉的食物,消化就比较顺畅,自然美味可口。魂才觉得归位,心才安稳。就像我们去异国他乡,都要带上一点家乡的美味一样。鱼鲜之美是每一个人楚菜的粉丝和吃货共同的向往和期待。
作为美食文化传播者,对饮食研究是自然少不了的事情。如今去吃各地的美食,当然不乏美味佳肴。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好吃佬,一辈子在长江边,鱼鲜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品鉴各地的美食的时候,总是以长期养成的味觉习惯,去比较和感受和自己记忆中的味道相同的共鸣点。大凡吃到一盘鲜美的美食,就有一种酒足饭饱后的满足的状态,而遇到鱼鲜,总有种幸福无比的感受。如果没吃到鲜味的美食,否则总觉得没吃好似得。刻入骨子里家乡鱼鲜的记忆时常在提醒着我,吃好了没有?吃得好不好?
而世界上喜多貌不惊人的食物,却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撼人们的味蕾世界,究其原因,就是鲜味的诱惑。更何况鲜味更胜一筹的鱼鲜,人们更是不可抵挡。
鱼鲜之美味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不同地域的文化承载。也是我们品质生活的象征,它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感知。荆楚大地,物产丰饶,美味众多,是上苍赐福这块土地人民的美好。楚菜历经三千年,带着浓厚的楚文化的韵味,至今仍然散发着古朴悠扬的神韵,在古代就被称之为上古典范的楚菜,仍在滋养着生活在鱼米之乡荆楚大地的人们,人们依然在“三千宠爱于鱼鲜”的楚菜美食的滋润下,迈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END-
投稿&反馈邮箱:412819897@qq.com
责任编辑:罗一闻
制作:东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Home > 钓鱼技巧 > 窝中有鱼不吃钩的原因分析(窝中有鱼不吃钩这样调整就咬钩了)
优渔钓鱼垂钓网
12月 21, 2022
18
许多钓友在钓鱼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明明知道窝子里肯定有鱼,造成不上鱼的情况!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遇到这种窝里有鱼但是不咬钩的情况时,该如何一步步的去尝试和改变呢?一、打窝:打窝也是有细讲究的打少了不聚鱼,打多了水底全是,鱼只食窝食,不食或少食饵吃饱就散了。再一个,由于底上窝料多了后会产生发酵。发酵后就会消耗水底氧气(特别是一些老钓位)。窝中缺氧,就会造成鱼只会在窝外围或上方游弋而不进窝内。偶尔进下窝也不会咬饵。解决方案:据水面大小和鱼情情况掌握打窝的量。二、检查饵料味型如果出现鱼不开口的情况,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饵料的味型是否对路,鱼类本身对饵料的味道就非常敏感,饵料太浓或者太腥一般都不会特别好,如果我们此时恰好用腥香的饵料,不妨再开点香甜的饵料试一下,通过改变饵料味型的方式来适应鱼类的胃口,是最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法。三、调整饵料适口性当饵料的味型没有太大的问题是,饵料的适口性就要调整了,看一下饵料是不是水比不合适,太硬了,导致鱼类会抵触。比重太大的饵料适合钓大鱼,但是并不是适合钓小鱼,尤其是我们钓鲫鱼的时候,适口性会更加重要,这是因为鱼口较轻,根本就吸不动你的饵料。此时的调整就是可以加入一些状态饵,降低饵料的比重,使鱼类能方便地吸食饵料。四、饵团大小饵团过大或者过小,都可能会造成鱼类根本没法咬钩。如果钓大鱼的时候用的饵团太小,可能鱼类根本就发现不了小饵团,而钓小鱼的时候如果饵团太大,那么小鱼根本就无法吸入饵料,所以饵团的大小一定要和水里的鱼类大小想匹配,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导致不中鱼。五、饵团附钩性除了如果我们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饵料里适当的再加些拉丝粉,以提升饵料的附钩性。六、水底情况:钓前要充分了解?如遇野塘或年代已久的无法干涸的塘河支流等,水底淤泥过厚。解决方案:一是改用吃铅量稍大的且能称得住饵的浮漂;二是修剪铅皮,把漂修正到能称住饵落在淤泥表层之上。三是从新和一团比重轻点的饵团。三选一就行。总之:一定要把饵料落在淤泥之上,一钩半躺淤泥表层、一钩轻触淤泥上。否则,饵陷淤泥中,即使有鱼,也只是就见鱼星不见咬钩的现象。但要真实的做到只有老钓手。新手建议用第二种方法。七、调漂是否灵顿浮漂的调钓一定要和鱼情匹配,钓的太灵或者太钝,都有可能造成不中鱼。当我们钓的太灵的时候,子线处于紧绷状态,那么鱼类可能因为摄食不太方便而放弃,如果钓的太钝的话,则有可能鱼吃饵的时候,浮漂根本就没传递来信号,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应该选择最灵和最钝之间的点来作钓,找到合理的度,才能准确的出现鱼口。八、线组的搭配线组主线太粗,或子线太粗,子线太短,不适合所钓目标鱼。因为,鱼的警惕性也很高,配置大了也档口,食饵适口性就差。解决方案:需要及时的更换线组,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为鱼创造食饵的便利为重,一句话: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鱼儿。九、温度的变化客观上气温聚变或冷空气频繁到访,造成了气压的不间断的变化。这也是造成鱼不食饵或者口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鱼层也会随着改变。因为,昼夜温差,白天有阳光且温度上升快,鱼根本不适应水温气压的聚变。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中钓鱼,只能在主观上采取积极努力的应对办法。1.是在钓法上采用引诱的逗钓法2.是调钓要灵敏3.三是饵比重要轻4.找鱼层5.四是注意观察鱼食饵的每个小动作,找到中鱼口相。5.注意力集中,那怕是很小的半目或一线的口,要变被动变主动。如果以上调整皆无效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因为天气、气压的原因,鱼已经离开了底部到半水活动了,上浮水面了,我们可以选择更换钓位,寻找有风吹过来的下风口,浪花不大的地方作钓,也可以选择活水处作钓,随机应变。
欢迎加入钓鱼微信群,点击查看钓鱼微信群二维码标签
今天酒百科的小编给各位朋友分享天冷串钩钓青鱼怎么钓不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串钩经常有鱼吃但是不上钩???很是郁闷(串钩吃钩老是不中鱼是怎么回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为什么串钩经常有鱼吃但是不上钩???很是郁闷如果鱼钩大小合适的话,那肯定是鰟鮍等嘴巴较小的鱼了
查看原帖>>晚上怎么钓草鱼和青鱼青鱼的话是比较喜欢安静的那种鱼,也喜欢待在水底比较平静的地方。想要钓到大青鱼的话,一定要找那种比较安静的水域,比如说水库,深水湾,这些地方都是可以的,最好是水深三米以上,如果是那种螺蛳比较密集的地方,那就更好了,而且青鱼的胆子比较小,一般来说都不敢靠近岸边,大部分都是在**部位,因此竿子一定要长,最少也要是五米四以上的,然后鱼钩的话一定要出一些前端比较尖锐,这样的话才可以刺进去,不容易脱钩,然后浮标的话也要用那种比较大,坠子比较重的,虽然这种浮标不是非常的灵敏,但是配大一点的坠子这样便于甩线,可以甩的更加的远。扩展资料:青鱼吃饵1、吸,钓饵出现横向移动,浮漂略有下沉,青鱼具有比较强的吸食能力,浮漂差不多要下降两目;2、咬,青鱼将饵料咬入嘴中,浮漂有可能没有太大的反应,但也许会轻微的下沉;3、吐,因为青鱼常常以螺蛳以及河蚌为食,因此青鱼在进食的时候,会将这些生物的壳吐出来。这种情况表现在漂相上,一般就会出现目数略有上升;4、吞,把壳吐出去之后,青鱼就会把饵料吞咽下去,这时候浮漂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顿,而且是多次的下顿。冬天怎么钓青鱼传统钓青鱼的诀窍:钓点选择  想要钓得爽,钓点的选择不得不重视,尤其是钓青鱼,我们首先要了解一点,这种鱼它是中下层鱼种,我们垂钓的时候,不要钓得太深。  青鱼虽然是肉食性鱼种,但是性格却不凶猛,在水里活动也不是很频繁,因此我们垂钓,要选择青鱼喜欢活动的地方下钩。  常见的钓青鱼的位置有食物较多的地方,水草乱石障碍附近、河道回流的地方或是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地方食物容易汇聚,青鱼一般会在这种地方栖息觅食。钓具配置  青鱼想比于肉食性鱼种虽然性格不是很凶猛,但是对于素食性鱼种而言却是凶猛不少,且比一般鱼要大的体型,更是提供了不少的力气,因此对垂钓的钓具而言,有着很大的压力。故而用传统钓这种粗线大钩的搭配方式,在垂钓的时候要容易很多,有着较高的保险程度,而台钓虽然灵敏,但是耐操程度要差了不少。  首先钓竿的长度要足够,一般都是6米以上的大长竿,杆体质量性能要优秀,这样才能更好的操控上钩的青鱼。  钓线需要使用0.5的线径,钓钩使用8号以上的大钩,这种粗线大钩的搭配方式垂钓青鱼会更加稳妥。  浮漂方面主要根据钓点的远近深浅来决定,一般大青鱼活动的地方都比较偏僻比较深一点,所以要用标目清晰的大漂。打窝技巧  青鱼是肉食性鱼类,但是素饵偶尔也会食用,因此在在这个高温的时节,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钓友使用小米、玉米、小麦等一类的谷物饵料搭配糟食麸皮进行打窝。  就算是有小杂鱼闹窝,但是很快就能把大青鱼引诱到窝点,当青鱼进窝之后小杂鱼就会迅速逃离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鱼食量大,进食速度也快,窝料一定要充足,不然吃完窝料就会离开。钓法技巧  青鱼进食时的漂相动作反应幅度还是比较明显的,只是性子比较谨慎胆小,并且游行的速度也比较迟缓,上钩速度相对其他鱼儿慢了一些,如果是在水库湖泊一类大水面垂钓的话,由于水广鱼稀,鱼儿就比较的分散,有时候窝点做的再好也不见得很快就会有鱼儿上钩,所以最好以守钓为主。  而台钓则比较依赖频率,坚守难以在台钓上完美发挥,为了能够更稳定的上鱼,传统钓坚守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耐心非常的重要。溜鱼技巧  青鱼的体型比较庞大,上钩之后的力道也是非常大的,并且耐力也很充足,如果不掌握好遛鱼技巧还真不一定能够收获,当大青鱼上钩之后首先就是把竿尖压低一点收线,如果竿尖太高钓线会蹦太紧,容易和鱼儿直接对抗,导致断线。  垂钓青鱼需要耐心,遛鱼更需要耐心,不要因为急着一时半会把青鱼拉上岸,而导致鱼儿没遛透跑鱼,在遛鱼的前期,青鱼的体力充足,所以不要刻意的去压制它,捎带牵制的干扰它逃窜,打乱青鱼的游动节奏和方向就可以了。  这里说一个垂钓青鱼的小常识,青鱼和其他鱼种不同,当青鱼把食物吞入口中之后会咀嚼,这样就会把钩饵吃的很牢固,所以遛鱼的时候只要绷紧钓线,让力度在钓竿钓组的承受范围之内,基本是不会跑鱼的。  当青鱼被遛到不断吞吐鱼星精疲力尽开始翻白肚的时候,上鱼的几率就高了很多,此时把鱼儿拉到岸边用抄网抄鱼即可,夏季温度高,钓友要做好防暑措施,出钓时最好带上遮阳伞,避免风吹日晒影响身体。青鱼应该怎么钓?青鱼怎么钓,首先要先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青鱼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河蚌、蚬、螺蛳为主食,生长迅速,个大体重,居传统养殖业“四大家鱼”之首。入秋以后,天气凉爽,青鱼吃食活跃,正是钓青鱼的好时候。    钓具的选择:青鱼力大性猛耐力好。手竿要用竿体坚硬的加厚玻璃钢竿,长度8米为宜,钓线用直径0.35~0.5毫米高强度线(若使用大力马或贝克力火线最佳),用8~11号伽玛卡兹黑钩。钓具组合可用长漂配单钩或双钩,海竿须配用能储直径0.4毫米100米钓线的后曳力绕线轮。    诱饵:青鱼吃惯了螺蛳、河蚌,对它们的肉特别感兴趣。将它们连壳一起敲碎抛入钓点即可做诱饵。青鱼食量大,诱饵的数量必须要多方能起到诱鱼作用。也可以将螺蛳、蚌肉弄碎后,拌上新鲜米饭、麦麸、菜籽饼粉捏成团使用。既可以投入水中做诱饵,也可以揉捏成软硬适宜的饵团上爆炸钩用。    钓饵:使用上述诱饵打窝,则必须用蚌肉、螺蜘肉、虾仁做饵钓取青鱼。螺狮装钩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将螺蛳壳敲碎去壳取肉,将钩尖从其头部刺入,尾端穿出;二是选用外壳完整的螺蛳从背部壳边缘处刺入,尾部小孔穿出,钩尖微露。用蚌肉可将去壳的蚌肉切成条穿在钩上使用。虾仁做饵可去壳,也可不去壳,将钩从虾尾部穿入,颈部穿出,摘去虾头上的刺状虾须便能使用。    钓点选择:青鱼性格谨慎,喜欢在水的较深处活动,鱼越大越不肯靠边。秋钓青鱼要选择水底有螺狮、河蚌生息的地方做钓点效果最佳,当然水中有木桩、石块等障碍物的地方同样是理想的钓点。    天气选择:天高气爽且伴有微风的天气出钓效果最好,微风拂过水面产生的细浪,使水下溶氧量增加,鱼儿摄食主动,上钩率高。若逢阴雨天也可出钓,有时获鱼量还超过晴天。    打过窝后发现有青鱼星浮现,便可装饵下钩施钓。青鱼吃钩时浮漂的反应是稳而滞,漂开始时起伏不大,随之浮漂便一沉不起。这和其他鱼吃钩的情形不大相同。这是由于青鱼的牙齿长在口腔的深处,它吃螺蛳是一直将其吃入喉内才咬食。用带壳的螺蛳钓时,提竿可迟一些,而在使用虾仁、蚌肉做饵时,则应在浮漂出现较大沉浮时就应提竿,否则易跑鱼。海竿垂钓时,很少出现点动现象,多数是竿尖被拉弯一伏不起。钓友在夜钓时一定要注意这种现象,若听铃响过一声后,便没有第二声时,可能就是大青鱼吃钩了。青鱼上钩后,要么仗着个大横冲直撞,要么就是一头扎入泥中“打桩”,任你怎么动作也没反应。待你正疑惑是不是钩到树桩时,它会趁机一头蹿出与你“拔河”,挣断钓线逃之夭夭。    使用海竿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发现有鱼咬钩,提竿时也有感觉。但在收线时,钩上像空了一样。当你漫不经心将钩收到岸边时,发现青鱼正摇头摆尾而来,随之像一头疯牛一样扭头就窜,这是大青鱼常干的把戏。没有心理淮备的钓手多在这时让鱼脱钩而去。所以在使用海竿钓时,一定先调好绕线轮的曳力装置,做好预防青鱼外冲的准备。冬天青鱼怎么钓冬天钓青鱼的四关键一:天气在冬季钓青鱼,天气是很重要的,气温太低的时候,是很难上鱼的。一般选择中午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还有就是有一点微风的天气出钓效果也不错,微风拂过水面产生的细浪,使水下溶氧量增加,鱼儿摄食主动,上钩率高。二:打窝打窝可以用碎的螺蛳、酒泡饭粒等,也可以将麦麸、 玉米粉加入适量米酒浸泡,再用面粉搓成团状,投入钓点打窝。大家知道青鱼体型大,相应食量也大,所以打窝的量要大,如果是当天钓,可以提前一天去打窝。到了钓的那天,只要在适量的加一点 窝料。三:钓具青鱼体型大,大部分人是用 海竿钓,用海竿钓,竿长一般2.1米以上,线用2.5号高强度单丝尼龙线,伊势尼爆炸钩,30--50克的铅坠。如果用手竿钓,鱼竿最好选用质量好、竿体硬,不短于6.3米的长竿,配上能绕50~100米直径2号以上的高强度尼龙线的绕线轮,以便钓到大青鱼时好 遛鱼。四:钓饵青鱼是杂食性的,钓青鱼可以用螺丝肉、火腿肠、蚌肉、香干豆腐、蚂蚱、青虫等也很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顶漂不中鱼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