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一下,为什么现在的人都爱喝0糖饮料?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快速注册大萝菠
2020-08-29 12:28:20
编辑本篇内容的起因是见到友邻的日志,写的非常好,帖子见下方链接。见身边的许多朋友们,特别爱喝无糖0卡类饮料,为了健康,故成此篇。27岁-29岁 我把在糖尿病边缘疯狂试探的脚丫子又缩回来了大纲:1、营养标签是什么2、无糖到底是不是真的没糖,甜味从哪儿来的?3、代糖对人体的影响4、糖尿病是什么5、胰岛素是什么6、怎么喝更健康看懂食品营养标签是选择健康食品的必备技能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是指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要求预包装食品要标示营养成分表,并且对食品的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营养成分表是标示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营养成分表是整个营养标签的核心部分。怎么看营养成分表?以一盒纯牛奶的营养标签为例:营养素参考值(NRV%)是指每100g(毫升)或每份食品中某一营养素占我们大多数人(指轻体力劳动的健康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该营养素总量的百分比。为什么要标称“NRV%”呢?因为营养标签的目前是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避免营养素摄入的不足或过量,可是营养素含量的绝对值(例如蛋白质含量3.6g/100ml)很难判断高低,但如果告诉你喝100ml这个牛奶就能满足你今天6%的蛋白质需求,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需特别注意: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可以直接标示为“无糖”。声明:与品牌无关无糖饮料的甜味来源于代糖,也就是人工甜味剂。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它主要是赋予了食品甜的滋味,是一个口感调节剂,常用的甜味剂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赤藓糖醇、三氯蔗糖。以现在颇受欢迎的苏打水为例,其中的甜味来源于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三氯蔗糖是蔗糖的天然提取物,甜度可以达蔗糖的600倍。 代糖之所以甜,其实是欺骗大脑所得到的假象。它可以和我们舌头味蕾的甜味受体结合,把信号传给大脑,让大脑误以为自己吃到的是糖,从而产生甜的感觉。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而大脑接收到甜味信号后,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也就是说,喝“无糖”饮料不长胖,只是大家的美好愿望。 专业的说法人类把甜味作为能量的代表,我们食用了甜食,味觉味蕾就把信息传递给大脑,身体摄入了能量,大脑就会分泌一些调节血糖的激素,启动一些能量代谢的程序。但我们食用了甜味剂之后会让身体的代谢造成紊乱,给身体带来困惑。长期饮用添加代糖的“无糖”饮料,可能影响人体葡萄糖耐受性,改变肠道菌群,造成食欲障碍和代谢紊乱。 简单说: 糖尿病是指患者身体内胰岛功能缺乏,而造成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产生自身性胰岛素抵抗。患者不能产生内源性胰岛素,代谢身体内过多的糖分,导致机体血液中糖分过多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导致身体内各种脏器出现代偿性运行。 非常可怕了 好发人群肥胖或超重者。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久坐不动者,例如出租车司机、办公室文员等。长期过量饮酒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病史者。病毒感染者也可能有发病风险,例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根据最新的IDF糖尿病地图显示年龄在20-79岁之间的成年人中有4.63亿糖尿病患者另有110万名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一旦诊断了糖尿病,代表胰岛功能已经衰竭很严重了,是没有办法让胰岛功能完全恢复自然的调节机制的,所以一旦诊断糖尿病可能就是终身的糖尿病。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主要作用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1)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减少糖元的异生。(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喝凉白开,差点儿味道,就投点儿茶叶进去。最后:喝代糖饮料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写上去的原因是这样的逻辑:喝代糖饮料,可能会摄入更多糖,加上现代年轻人的日常习惯:久坐不动、高脂高糖的饮食、熬夜、饮酒、嚯奶茶,这样的生活习惯拉下来,可能会引起代谢紊乱。喝代糖饮料与胰岛素的分泌也还未发现直接的影响关系,影响是间接的。健康的体魄少不了克制、自律,与君共勉。引用来源:一分钟读懂食品营养标签以「代糖」代糖,健康「新宠」真的安全无虞吗无法抗拒的甜蜜——能让人上瘾的代糖!无糖饮料受热捧!“0糖0脂0卡”真的靠谱吗?聊聊代糖:放肆吃甜,又不担心长胖,这样的好事是真实存在的吗?Uzi 23岁糖尿病退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糖友”行列为什么大量吃荔枝会引起低血糖?百科:胰岛素8.31更新,为方便阅读,引用链接的下方为简单摘要(机器翻译):糖和代糖一起吃会迷惑大脑!科学家发现,代糖和真糖一起吃会导致大脑对糖不敏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NATURE:我们对糖的偏爱,竟然来自肠道对大脑的驱动不同甜味预负荷对健康人肠降血糖素激素分泌,胃排空和餐后血糖的影响对甜味剂对血糖反应和临床相关结果的影响的系统评价甜味和代谢的结合决定了碳水化合物的奖励在健康受试者中,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三氯蔗糖可提高GLP-1的释放并降低血糖,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则不水和减肥汽水对非营养性甜味剂的激素反应高强度甜味剂糖精破坏大鼠葡萄糖稳态和GLP-1释放的经验高强度甜味剂对大鼠体重增加和热量补偿的一般性和持久性影响。人造甜味剂产生诱发代谢紊乱的反直觉作用摄入高强度甜味剂会改变甜味的能力,从而提示热量后果:对能量和体重调节的学习控制产生影响低热量甜味剂,体重和组成: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低能量甜味剂的消耗量会影响能量摄入和体重吗?对人和动物研究证据的系统评价,包括荟萃分析进一步进行高强度甜味剂医学和健康研究的理由碳水化合物糖和人造甜味剂对食欲和肠胃饱满肽分泌的影响日本中年男性食用含糖饮料和苏打水以及2型糖尿病的7年风险健康回应
转发

收藏大萝菠头像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梦想:种菜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是的,但是饮料中间还是有一些添加剂的,这种添加剂对人身体是没有健康而言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还是白开水比较健康一些。不是。这些不是真的0卡0糖,只是一个概念产品,要戒糖最好还是喝白开水。
去奶茶店点饮品,奶茶要5分糖、3分糖。去便利店买饮料,大胆选择琳琅满目的0糖饮料。就连肥宅快乐水,也因为无糖版而喝得更加心安理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低糖奶茶、无糖碳酸竟然解救了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个误区,认为0糖就是健康,就可以敞开了喝。不少商家也利用了这个心理,打出了「0糖」标签,准确抓住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其实,你以为的「0糖」,可能更危险……一、「无糖」是真的不含糖么市面上很多食品都说自己「无糖」,是真的无糖还是营销炒作呢?首先,「无糖」是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每100g(ml)所含的糖不超过0.5g,就算「无糖」。每100g(ml)所含的糖不超过5g,就算「低糖」。按照国家标准来看,有的饮料的确可以达到无糖或者低糖的标准,比如某些茶类饮品。其次,糖有很多种分类。生活中吃的糖多指各种单糖和双糖。一般来说,如果不含以下单/双糖,就基本可以确定产品中没有「游离糖」。但是,没有「游离糖」≠无糖。一些食品本身的主要成分就是糖,例如蜂蜜、水果(汁)等,只要配料表中看到这些就不可能是「无糖」的。我们找来了一张某知名「无糖」饮品的配料表:虽然配料表中没有蔗糖,但添加了单糖「结晶果糖」。而且它添加了乳粉,乳粉中含有乳糖。因此它里面肯定是有糖的,几乎不可能做到≤0.5克/100毫升。小结一下:■ 「无糖」产品并非一点糖都没有,而是符合了国家标准,吃多了也是会胖的!■ 在选择「无糖」产品时,眼睛要放尖一点,不要光找「糖」字,即使配料表没有「游离糖」,也有可能添加了某些本身就是糖的食材。有些人会好奇:做到≤0.5克/100毫升的「无糖」饮料,甜味是哪里来的呢?二、「无糖」饮料的甜味,是哪里来的?市面上常见的「无糖」饮料,都是加了甜味剂: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和安赛蜜等等。甜味剂是一种普遍的食品添加剂,已经应用了100多年。与糖相比,它的优点很多:甜度高;相当于蔗糖的数十倍,只需少量就能感受到甜味。热量低;几乎不含热量,没有摄入负担。更健康;可以减少因糖摄入带来的龋齿风险。甜味剂的出现及解决了年轻人对「甜」的渴望,也减轻了糖带来的身体负担,这也是「无糖」饮料这两年大受欢迎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大家现在这么介意糖呢?三、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减糖了?糖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g。但问题是:现在成年人摄取的糖,已经远远超过每日上限。原因就是,并非甜的食物里才含糖,很多吃着无味,甚至是酸的、咸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隐形的「游离糖」。「游离糖」也叫添加糖,指的是除了食物本身所含,在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进去的糖。有些食物看着糖不多,吃着不太甜,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早上1块面包1杯果汁,下午1杯奶茶几片饼干,分分钟就糖量超标。有人问:干嘛那么斤斤计较,多吃点糖难道会死么?很遗憾,会的。糖吃太多,对身体有害。简单来说,糖对人体的伤害,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糖化」。「糖化」有两方面:一个是对血红蛋白的糖化,一个是对胶原蛋白的糖化。对血红蛋白的糖化,会造成糖尿病和并发症;而对胶原蛋白的糖化,会让人变老变丑!01 糖吃多了,人会变老变丑医生说:「最容易诱发痘痘的,不是辣,不是油腻,而是甜。」高糖饮食会促进胰岛素等激素分泌,这些激素会让皮脂腺分泌过度,从而导致脸上的皮质增多。久而久之,脸就会越来越脏,炎症反应加重,痤疮也越来越多。而对于女生来说,更恐怖的是变老。英国某学者发现:血糖值越低的人,看起来更年轻;而血糖值越高,则平均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偏大。体内含糖量高的人,糖会附着于皮肤层的胶原蛋白,让胶原蛋白变得脆弱易断,看起来显得松弛老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明星都开始减糖戒糖,甚至吃抗糖丸来保持年轻。02 糖吃多了,眼睛「瞎」得快高糖饮食,会眼睛晶体蛋白被糖化,容易让人视力受损,成为/加重近视眼,严重的还会导致白内障。常年的高血糖,还会诱发糖尿病性眼病,会导致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恶性眼疾,致盲率极高。03 糖吃多了,全身都有风险多吃糖,不仅会有「外伤」,还会憋出「内伤」,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诱因。澳大利亚有个导演把自己当小白鼠做了个实验:连续60天,在摄入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天吃约160g的糖。结果,体重增加了8.5公斤,腰围暴涨10cm,身体脂肪含量提高了7%,赘肉明显增多。吃糖不仅容易长胖,还会增加糖尿病、肾结石、痛风、心脏病、甚至多种癌症的风险。众所周知,我国是驰名中外的「糖朝」,截止到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1.14亿人,超过印度和美国,稳居世界第一。造成我国糖尿病主要原因是米面等精致碳水的过量摄入,虽然糖不是糖尿病的元凶,却是证据确凿的帮凶。糖尿病的形成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当我们吃过主食,身体会产生胰岛素来分解消化米面里的糖分。如果这个时候再吃下大量糖,加重身体负担,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血糖持续保持在高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糖尿病。所以,劝你少吃糖,不是阻止你快乐,是真的关心你。四、最后以前,糖是生活的调味品;现在,糖也是健康的「毒」品。吃糖会让人开心,也会让人上瘾。一旦上瘾,就容易陷入无止境的短刺激中,不断吃糖满足欲望。而身体,已经在无形中遭受了从内而外、从上到下的全方面伤害。高糖已经和高盐一样,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两大主要因素。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少放调料少吃外卖、多吃含锌铬食物。抗糖是一生的事业,想要追求美,追求健康,不可能毫无牺牲。饮食,运动,护肤,内外兼顾才能真正抗老。延伸阅读:更多保险资讯,欢迎登陆:开心保保险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糖饮料健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