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博乐市还能烟草一个星期送几次烟香烟?

很多人是不抽烟的,也不好酒,但是烟酒却是最通俗的礼物,也更常见。我们同龄人当时已经不少读研了,都知道要跟导师关系好,论文难做,甚至后来跟我同龄的好几个研究生同学自嘲自己是“烟酒生”。这个耐人寻味,如果你不懂,我也不便于明说,你继续看下文。大家记住送礼的头条原则叫做,送礼要送能转送的。你别担心别人收了你的礼物后他自己不用就浪费了,有道是送不送是你的事,用不用是他的事。比如烟酒 ,你送给女领导,貌似她根本不需要。其实不对,她有父亲、叔叔、老公甚至儿子啊,抽烟喝酒的亲人、亲戚也大有人在。你别以为跟女领导对应的礼物就只是化妆品,你太直来直去了,再说你自己年轻漂亮,你送女领导化妆品,你有几个意思呢?抗皱防衰老?你是嫌弃女领导岁数大了?这个道理我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在我刚毕业不久,家里造房子后来又办丧事、喜事等,免不了有帮工的人,比如拆房子,比如挖坑,比如请唱戏,等等,都有女工。我们一般除了工钱,每人每天也发一包烟,但是女工你也要发,这是客气,也是人家应得的。这类似东家发的奖品,也算一个小礼物,她带回家再做打算,要么孝敬长辈,要么给男人,要么转送弟弟、邻居等等。所以,送礼,大路货必不可少,但你也可以搭配点其他的礼品,别光烟和酒。我这人年轻时比较孤傲,有书生的意气,觉得自己气节很高,看不上庸脂俗粉,也不屑于那些凡风缛节。高考那年,我们班主任要各位家长送礼,他通过帮填志愿来交换礼物。我家里也问要不要送点烟酒给老师,被我拦住了。没想到班主任当面来要,被我严词拒绝。他气得青筋暴露。后来高考填志愿,我还真的是全班唯一一个自己填写志愿的人,当时班里座位上都家长,我是唯一的学生,自己做主的学生。我还给自己定了规矩,“我一辈子不送礼!”哪知道没过2年就食言了。那是大二的一个选修课,经济学方面的,好像叫做《上市公司及股份制企业运作》,学到一半,老师突然腰椎盘突出生病住院了。差不多半学期我们就没上这课,眼看着就要考试了。两个班的班长和学习委员着急了,不知道如何考试,也没有知识点和提纲,遂想了个办法,就是贿赂这位生病的老师。俩班八九十个人,大家就各出了大概十来块钱凑了一千,去买了健康补品等礼物,其中一半花在烟和酒上。你都难以想象,给住院看病的老师送礼居然送烟酒。我也管不了这么多,但是最后他们达成一致,需要我带头并作为代表提着礼物送进去。其实老师已经出院了,地址也被摸到了,这就是上老师家里送礼了。毕竟是副科老师,连班长和学习委员们他都不认识,因为我课堂上发言踊跃,每次回答正确,这位老师只记得我,点名道姓需要我来,他才愿意接待。没办法,我这发誓不送礼的人,就这么被俩班近百个同学倒逼着自毁了诺言,我就送礼去了。俩班长陪同,帮我敲门,打打边风。毕业后,我也成了俗人,很多次送礼,至少长辈你要送吧,还有对我有恩的领导、师兄、学长等等。再后来,我还给晚辈送礼,这是后话了,也是另一个命题,不是有求于对方才送礼。总之,讲了这么长的故事,就是说烟和酒是礼物中最常见的品类。当然,也不是完全就烟酒,你可以搭配其他礼物。这位给自己的老领导送礼,主要有亲手做的点心礼盒,这个就很好,电话里、微信里可以直接说。其他高档的补品以及名烟名酒,当然可以一起送,但你没必要一开始就说。烟酒太俗了,但俗得通用,又能转送,所以屡试不爽,当然得送。十几年前我学车,教练是个老烟枪,但是某次我送给他一包利群,他却说他不抽这个烟,我很是纳闷,因为前几天刚看他抽了这烟,而是之前也多次看到。我不是学车技术不过关,也不是害怕小路考大路考通不过,我是怕被他骂。一起的四五个学员,挨个被他骂,就快轮到我了。我改天拿了一条中华,报纸包好,送给他了。这次他不说自己不抽了,动作很自如,往车里一放,欣然接受,态度更好了。这里你可以看到,我不愿意付出情绪价值,宁愿用钱来买一部分情绪付出。其实当初高三舍不得送礼,结果我最后一学期被班主任虐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后来也没有考好,尽管志愿是我自己填的。不知道现在学车的歪风有没有好转,那时教练盯着你送礼,之前讲过有个女孩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还有个男孩经常被教练揶揄,说晚上请他吃饭,然后去超市买一车东西,等着买单即可。教练知道我是采购主管,还问“让你老婆挂了几个单位?”其实教练就是俗人,也是普通人,可见送礼之风在过去民间还是相当普及的。大家回去过年的可以切身体会到。工作后我送出去的礼,当然没有收到的多。一开始我也不大懂,说了你别笑,五浪液、茅台、中华、黄鹤楼以及各种据说上好的烟酒我都收过,有些还难拒绝。那时谈了个女朋友,她一看这么多条烟就时常拿几条,去楼下烟酒店兑现,换成现金。好几次她都被人掉包了,拎着假烟假酒回来,我说了她还不信,有次我特意做了记号的。当然,我也不去追究计较了,毕竟这是灰色的东西,主要是民企老板送的。再后来年薪上了30万,做了主管很快经理了,我就对工作和整体职业生涯更看重,不再收礼了。其实水至清则无鱼,虽然是大型外企,那些礼物让采购员各自去负责吧,我过了这个时候了。你要说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只能算半对,因为国家对体制外的商业贿赂查得也开始严厉起来了。再说我年薪高了,又有了副业,不值得碰外快,别说几条中华烟几瓶茅台了,你就是现金包个10万银行包装好的一捆,外面塑料纸包好的礼物,我也不会收。大家要知道职场上的送礼规矩,供应商给你送礼,礼越重说明他们越有瑕疵,不是质量体系不达标,就是产品有缺陷,要么来让你违规操作。为了加薪晋级送礼的人,说实话,大多是德不配位的,不是道德不行,是实力、技能或者学历等有欠缺而职位却虚高了。尤其送重礼,主要是心虚。当然,今天主要讲的是生活上的,比如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去亲戚家做客等等,这些情况烟酒还是可以送的。最基础的问题来了:送烟能不能只送一条?回答:当然可以。尤其烟比较贵的时候,比如400元以上,比如送长辈。如果烟不够力道,关系又很好,那就再加点水果等其他礼品。对于送烟的条数,更具体的,大家看下图傍晚我刚发的截图。再说,你是个女娃娃,你哪怕送半条中华,长辈一般也不会批评你,顶多男性领导内心笑你可爱而已,也不会为难你。如果是送对象的长辈,那你好事成双吧,送2条烟或者2瓶酒,就是数量上成双,当然同品牌不混装最好。送礼技巧中最讲究的就是对方跟你之间的关系,之前讲过,比如对方给你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只怕你只送一次烟酒是不够的,尤其此时还只送1条、1瓶,小心被轰出门去。当下的贿赂和送礼之风查得比较严,有时送礼就是害人家,尤其体制内的。体制外其实也如此,不是我当初收了礼现在就不让你收。比如你现在做了采购员别就想着收礼物。我们那时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而且我十几年前是在外企有定价权的职位上,领导还在国外,也主要收已经做成生意的合格供应商尤其二级供应商的民企的老板自己亲自送来的礼,你看下这么多定语。很多事情,并不可同日而语,共性知识不解决个人问题,你别错用在了当下自己的身上。每年大概有300人就因为看了我的文章改行做了采购,其中不乏一些走歪了的人,他们工作主要不是为了职业发展和加薪晋级,而是想赚外快。比如央企的采购文员,算体制内,一点定价权没有,屁股还没坐热,就想赚外快、捞油水了。这就是跟自己的前程作对了,也是战略和战术都混乱,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总之,你慎之又慎为好。中国职场宝典5.0(2021年初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草一个星期送几次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