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捷安特自行车如何选择组装山地车车架推荐?


2018-08-03 20:45:03
131点赞
266收藏
103评论
前言在一切的一起开始之前,为了后面不挨骂,我必须要提前说几句,我是一个参与骑行运动不过4-5年的北京大叔(嗯,有娃的人都是大叔,谢谢!)。我迄今为止为了运动只买过两辆车,一辆是很菜很菜的山地,一辆是更菜更菜的公路,由于要上班+买菜做饭+带娃,我一个月能骑一次就不错了,在SMZDM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我下面所说的一切一切在稍微骑过几年的人看来,都是废话,所以请入门级以上的骑友不用浪费时间往下看了,真的对你们没啥帮助! 我只是用我自己短短的2000多KM(都是短途,最长的不过单次110km环密云水库)经历,说一些肤浅的认知,让那些还没有开始但有志于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有一个简单的感受。并且,我说的所有东西也只是基于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骑行环境,仅供参考。大冬天还去骑车爬山才是真爱我其实是很晚才学会骑自行车的,好像直到初中了,骑得都还不是很顺利,直到有一次老爸骑着他的加重二八大红旗,我在后面骑着辆24的小车,从家骑到7-8KM之外的一个景点,我才算是正式骑上大马路。后来上学比较远,老爸给我买回来一辆26的凤凰旧车,找姑父在车间里好好拾掇了一下,那时候和一帮子同学每天下学骑车疯玩,从大坡上往下冲,大马路上玩追逐赛,现在想想能活下来真是老天爷开恩。再次把骑车当回事,已经是结婚之后,结婚后第一年,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和老婆俩人跑到北太平庄捷安特,她买了辆hunter2.0带货架的菜车,我买了辆ATX680,由于啥都不懂,不出意外的被这家黑店痛宰了一顿,(BTW,感谢PLA不能再从商了,这家店因为租的军产已经被拆掉,所以大家不用去缅怀了),如果没听说个这俩车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照片: 第二天,十一放假第一天,我们俩就骑了50多km跑到昌平农村去了,想想那时候真是无知无畏,没有任何骑行装备(没头盔,没骑行服,没手套),也没有任何长途经验,背着个大书包装了两瓶水和一包面包,以及几张网上打印的地图就出门了。骑出去1km不到俩人就都开始喊屁股疼,中间休息三四次,咬牙切齿的起到终点,下了车腿都麻了,好几天没缓过来。不过我从此好像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天地的大门,觉得骑车在路上,看看风景吹吹小凉风,也挺好玩的,再往后,就是大家常说的入坑,刷过奥园,刷过长安街,也在昌平爬过几座山。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三千预算进公吧… …,在贴吧的谆谆教导下,经过反复纠结,觉得山地车骑着不拉风,还是买个公路车比较帅一点点,于是愤然抛弃还崭新崭新的ATX680(至今还在楼下车棚吃灰),买了巨菜无比的OCR3300,标价2498元,一分不减,啥都不送,我还很菜鸡的买了个车撑子,后来车撑子贡献给我老婆的那辆hunter2.0,然后被我用来每天接送娃了。虽然车很菜,但总算是是把骑车当成了一项体育爱好来对待。装车照 说了这么久的背景,下面就开始说我的一些个人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吧。1、公路车还是山地车绝大部分刚接触自行车的人,基本上都是以一辆山地车入门的。我也不例外,第一次买车,根本就没有考虑去买公路车这个选项,直接选了辆最低端的山地车。当时觉得山地车结实,而且看街上大家都是骑山地。但是仅仅一年之后,我就发现,山地车并不能满足我的骑行运动需求。卢沟桥首先,我生活在一个超大型城市里面,目前中国城市的道路铺装水平在世界上至少能排进前十,尤其是北京这种大城市的城区,虽然也会有坑洼不平的地方但是绝对不会影响到正常骑行。在我看来,山地车粗壮的车架、避震前叉、三盘、大齿胎,只有到了土路、碎石路、草地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下面俩图是从网上找的),我觉得,我的山地车避震前叉貌似就从没有发挥过什么重要作用。在公路上骑山地也不是不行,而是太累。就拿奥园和长安街刷街来说,换上公路车匀速瞬间提高2-3km/h,这还是在刚换成公路车的适应期,较低的骑行姿态对于刚骑公路的车友总有种贴地飞行的幻觉。当然,骑行速度归根到底还是看大腿的粗细,不过车能轻便一点,对于提高速度总是有不小的帮助的。等到了爬山,区别就很明显了,一个15kg的车和一个8kg的车,相当于骑前者就要多扛了十多斤东西在身上,爬个小山还看不出来,爬个妙峰山试试?(请不要评价我的麻杆身材,谢谢!)我就爬过一次,成绩相当呵呵有些车友认为山地车的三盘能够提供更宽的齿比选择,但是公路车也有压缩盘,我准备今年给我的OCR3300换一套,爬山专用。 SHIMANO 禧玛诺 SORA R3000 R3030 公路车 牙盘 链轮 曲柄组446.4元天猫精选去购买对于很多骑友心目中的圣地318,目前最常见的选择还是山地车加货架。以前看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很奇怪为什么他骑车环游世界竟然用的不是山地车,后来才知道什么叫旅行车,再往深入了解,才知道旅行车是神一般的存在,只不过受制于高昂的价格,很窄的选择面以及318并不太好的路况,所以现在还没法推广吧。另外,有些观点认为山地车的坐姿较高,对于初学者比较友好,确实刚刚骑车的人会觉得山地车的坐姿和一般的菜车或者共享单车很接近,但是公路车如果车架买的尺寸合适,适应起来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一开始骑公路车,最有可能出现手腕疼、手掌疼、肩膀疼、腰疼,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调整坐垫位置和高度或者买个好点的骑行手套来解决,肩膀疼有可能是骑行姿势不对,手臂伸太直肩膀太僵硬了。由于没有合适的自己骑行的照片,来一张我拍的最后一届环京赛的照片:最后就是关于公路车容易扎胎的传言,我的公路车也骑了两千多公里了,一次也没扎过,当然山地也没扎过。扎胎这个事,一是要保证胎压足够,不要发生因为路面的小坑洼撞击后出现“蛇咬”,其他的,说老实话都是命,真遇到个钉子之类的,山地车26*2.1的大齿胎也扛不住。26*2.1不过如果遇到地面上有积水和沙子,公路车确实比山地车要难操纵,尤其是我的OCR3300,出厂原配是米其林的平纹胎,确实有些滑,注意减速别猛拐弯就好。另外公路车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雨水井篦子,原因毋庸赘言了。2、公路车车架要不要买小一号总有传言说,车架一定要买小一号。而我呢,则是稀里糊涂的“被”买小了一号。刚才说到我的那辆山地车,由于买的时候完全不懂,北太平庄捷安特那个黑店(真心是黑店,他们店里永远不开灯黑黢黢的)竟然给我拿了一辆S号的,还非说这号最适合我,知道捷安特的车友应该了解,S号标称适合身高是165-175cm,而我有181cm高 。就这样我愣是骑了两年,到后来骑惯了公路车再回来骑这个,就算是把坐管拔到最高依然觉得骑着不舒服,到家腿疼膝盖疼。下面这张照片来自于美骑网(版权归属ASO),确实职业选手都是用“看起来小一号”的车架。但是人家职业选手都是做个专业的fitting,坐管、把立、曲柄都可以微调定制,更何况人家训练和比赛结束后有专属按摩师,平常有体能教练,而这些条件对于我们来说都不具备。在我买公路车的时候,宁可等着调货,宁可选一个不那么喜欢的配色,也要选对车架尺码。当然最后真的买的时候,我要选的M号蓝白色正好有一辆库存,一天也没多等。图片转载自美骑网biketo.com版权归属ASO我个人觉得对于要买公路车的人来说,按照厂家给出的建议身高范围来选择车架才是最保险的办法,毕竟厂家的设计人员就是吃这碗饭的,肯定比我们要专业的多,在车架尺寸合适的前提下,再通过调整坐垫前后位置、把立长度、座管高度来微调到最舒服的骑行状态,车架刻意的买小一号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疲劳损伤。比如捷安特的,S码对应的就是165-175,M码是175-185,按照这个尺码去买自己的第一辆公路车,不会差太多,骑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手臂长度、腿长、柔韧性再看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者去做fitting。一些较高级的车,尺码会分的很细,比起捷安特入门级车的这种粗放型尺码划分科学很多。下图来自于canyon大蚕蛹的官网:3、网上买还是实体店买现在很多东西都能网购,自行车也不例外,大件从整车到套件到轮组,小件更不必说。其他东西我觉得都好说,但有两样东西我个人体会,一定要去店里面试验过了再买。一个是坐垫,一个是头盔。有些坐垫,就算穿着骑行裤也觉得不舒服,我以前山地车那个坐垫就是典型案例,无论穿什么骑行裤,只要骑的稍微长一点屁股就受不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坐垫,由于车架尺寸不合适,身体的坐姿导致压力全在屁股上。我以前OCR原车配的坐垫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摔车中被摔破了,考虑到以前骑山地车那让人肝颤到想放弃的坐垫,我觉得还是要去买一个好一点坐垫缓解一下屁股的痛苦。后来听说闪电的Power坐垫很牛,坐着很舒服,于是在网上大概挑了一下准备下单。旗舰店的客服让我自己量一下坐骨宽度,可这自己咋量啊,折腾了半天还是跑到店里去找店员量好直接买了,当然跟重要的原因是旗舰店和实体店同价。买坐垫要量坐骨宽度,选择合适的尺寸,不然长距离骑行之后很可能会导致屁股疼,会阴部位发麻等等问题,而且现在很多坐垫也分为男女款,针对不同生理结构有不同的设计,还有些坐垫会有长鼻和短鼻的区别,这些没试过,贸然买回来就有可能有不合适的情况。 SPECIALIZED闪电 POWER COMP男女公路自行车坐垫790元天猫精选去购买头盔是另一个不试不买的装备。每个人的头型差别非常大,头盔厂家只能找一个大概普适的尺寸来做设计,但是对于某些人很舒服的头盔,另外一些人戴上就可能会夹头,如果直接戴不上去其实还好,就怕那种能戴上但是把后面的锁紧旋钮拧紧后压迫头部血管的问题,有些头盔刚戴上没有什么事,超过一定时间后就会觉得头疼头晕,尤其是颞部疼痛,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因为侧面的固定装置在锁紧后压迫到颞部的血管和神经了,必须马上松开头盔才行。说一下我买头盔的经历,在骑山地车时候,曾经在淘宝上买过一头盔,买回来就觉得买大了,带上去拧到最紧还是晃荡,而且这个头盔外形非常蠢,具体啥牌子不说了,说白了就是带上去有一种像顶了个大蘑菇的感觉,骑了一段时间真是怕关键时刻被它害了,于是跑到实体店去买了下面这个头盔,在店里反复试戴,最后选了个价格能接受,尺寸也合适的,最关键的是戴上去绝对不会像头上面又顶了一个头。(BTW,手套也是在他们家买的,一般,寿命太短)4、跟团骑还是自己骑现在网络社会了,很多人都习惯于在网上约活动,骑行圈子也就逐渐形成了。不管是各种网站、还是贴吧,总有各种骑行俱乐部出来组织活动,一到了周末就更是热闹。跟团骑还是自己骑其实各有千秋,跟团能认识新朋友,而且有些组织较好的团,路上扎胎了有人帮忙换胎,身体不适了有后援车,中午饭一般都会提前预定好。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觉得自己骑更舒服一些,主要是不用担心因为自己太慢拖了别人的后腿,而且骑行本来就是一项孤独的运动,正好在喧嚣的社会里找到享受孤独的宁静时间。这个事情千人千面的,看自己性格喽。当然是不是跟团也不绝对,我和几个素不相识的骑友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认识,现在好几年过去了,已经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只不过大家都忙,一起骑车聚会的机会很少罢了。配一张照片吧,他们也是值友,希望他们也能看到,^_^。这种小团队我觉得一起玩就挺舒服,大家知根知底的,至于那种网站或者贴吧约的,动辄三四十人甚至更多的活动,我就觉得不太适合我。5、爬山还是骑平路北京所谓的骑行圣地很多,平路的有奥园、长安街、园博园,爬山有妙峰山、四海、东方红等等,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爬山一些。虽然在大平路上贴地飞行的快感也挺有诱惑力。刚买车那会,我也曾经很喜欢去长安街和奥园刷街,我们那个小小骑行群就是在奥园起点无意间认识的。不过现在,我倒是宁可去爬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北京现在的道路情况对于自行车运动并不友好,虽然大马路上都有自行车道,但违停逆行电驴子老年代步车等各种妖孽横行不绝,即使是传说中的刷街圣地,奥园需要绝大部分时间在机动车道上骑,长安街虽然自行车道很宽但是也需要注意靠站的公交车以及从各个大门里冲出来的汽车,更何况还有各种捣乱的共享单车。而山路就没有这个麻烦,妙峰山周末很热闹但平时车少人少,四海、解子石、潭王路就算是周末都很清静,虽然也有汽车,但是比城里还是舒服多了。其二,我很瘦,大腿不粗,这个理由充分吧?我骑车爱爬山,一是自己体重轻的优势可以发挥,更重要的是,爬到山的任何一个高度,都能带来或多或少成功的喜悦。其实每次去爬山,当坡度开始抬升,踏板变得越来越沉重,心跳随之加速,身体在调动一切肌肉力量对抗重力,好像连呼吸都变成是多余的,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总是:我是神经病吗,不在家舒舒服服躺着却来受这份罪?但一闪念之后,心里面就会变得空荡荡的,所有那些让人心绪不宁的琐事也无暇去顾及,脑子里只重复播放着一句话:再往上多爬一米也好。有些时候体力不支半途而废,虽然有些许懊恼但也承认能力有限;有时候状态好爬到山顶,看着码表上一长串的“PR”(个人赛段最好成绩),转身停好车子找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坐下来,吹着微微的山风喝着寡淡的白开水,生活也挺美好的。至于刚才骑行路上呼哧带喘的窘态,下次的苦恼就交给下次吧。]结语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自己这几年骑行的一些小小感悟而已。骑行比起其他的运动,相对来说还是小众了些,同为长距离耐力运动的马拉松这几年相当火爆,而骑车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还只是一种通勤代步方式。希望我们的骑行环境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骑行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装山地车车架推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