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舟舟是怎么把智力提高到正常水平的?

1978年4月1日愚人节,胡一舟出生了。他生在愚人节这一天,而他的一生也似乎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

出生才一个月,他就被检查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先天愚型疾病,患上这种病意味着他以后的智力水平不会超过三十,而且这种病无法治愈。

这一噩耗让整个胡家陷入黑暗,但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过,一舟的爸爸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照顾自己这个特殊的孩子。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胡一舟小朋友的智力水平虽然低下,但他似乎有着独特的音乐天赋,很小的时候就会模仿乐队指挥。他的爸爸胡培厚就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发现了舟舟的兴趣爱好后,胡培厚便开始正式教儿子学习指挥。

胡一舟别的事情很难学会,但学指挥却特别快,很多人知道这件事以后便慕名前来,想看看所谓的智障少年是怎么进行指挥的。

大众的关注也带来了很多好处,舟舟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还引来了电视台的编导。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在听说了舟舟的事迹之后便找上门来,希望能了解这个少年的人生经历。

1997年的时候他来到了胡一舟家中,与胡培厚商量,看是否能以舟舟为主角,拍摄一部纪录片。胡培厚也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像舟舟这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舟舟的世界》,拍摄周期长达十个月。在拍摄的时候舟舟表现非常自然,他每天的日常都被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这个主题再加上舟舟懵懂无知的表现,纪录片上映之后收视不错,还斩获了国内外一系列大奖,甚至被翻译成多个语言版本,在海外播出。

1998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残联的刘理事长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十分感动,于是立刻打电话联系到了舟舟的家长,邀请舟舟参加1999年元月残联在北京举行的春晚。

这对于舟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胡培厚经过考虑之后,同意让舟舟去参加这次晚会。舟舟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春晚当天,他身穿燕尾服,站在舞台中央,用自己流畅优美的指挥动作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看着舟舟的表现,人们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在场所有观众看完了乐队的演出之后,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为他鼓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000年的时候,他加入了残联艺术团,正式成为一名乐队指挥。他跟着艺术团去了许多地方,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00年5月19日舟舟还得到了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机会,这次他独自指挥着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看上去还游刃有余。

刘德华也参加了这次慈善晚宴,他在唱歌的时候将舟舟抱在怀里,全中国的观众们都看到了这一幕。这对于舟舟来说完全是他的人生巅峰,而舟舟的经历也激励着全国其他的残障人士们,让他们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追求成功。

但这一切没有持续太久,舟舟毕竟不是正常孩子,母亲去世之后他的情绪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无法再登台表演,父亲只能带他离开了残联。

因为演出越来越少,人们对舟舟也就没有那么关注了,更关键的是,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舟舟父子二人过得十分紧张。到现在舟舟已经四十二岁了,他在之后没有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时至今日,还是有人将舟舟称为天才指挥家,面对这个称号,他的父亲胡培厚有些汗颜。他说舟舟其实没有什么音乐天赋,大家只是因为他的特殊对他格外宽容。

现在的舟舟依旧和许多年前一样,有着纯真懵懂的眼神。他这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他就那样无忧无虑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一般人若是遇到这些挫折,可能早就无法承受了,但舟舟因为过于单纯,所以总是自动屏蔽掉外界的恶意,永远能开心地过每一天,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繁华落尽,才能看得清春风暖、秋风凉。夜深人静,才能听得清一人笑,几人悲。霓虹灯下的璀璨,只不过是一时的光鲜,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便不再受人关注;月亮照耀着的大地,除了一阵寒意之外,看到的是更多孤单的星星。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有些人穷尽一生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有些人在寻求内心的一份安宁。也许上天在给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或许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只不过这扇窗能为我们敞开多久,我们便无从得知了。

就像舟舟一样,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经历,或许对他而言都不如最为平凡的生活。

01上天的“玩笑”,人间的悲伤

尘世间的所有都如人饮水,其中的冷暖除了经历过的人,谁又有权利去评判。

舟舟这个名字,对于当下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或许太过于陌生,而对于那些曾经知道他的经历的人,更多的是一种感慨。谁能想到,他的出名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呢。

当下的很多年轻人,对4月1日这一天都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这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很多人会选择这一天“放肆”一下,做出一点稍微出格的事情。

对于舟舟来说,这一天也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一天就像是上天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以至于这个玩笑要用一生去承担。

1978年的4月1日,作为武汉交响乐团小提琴手的胡厚培一家,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作为父亲的胡厚培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充满着诗意的名字叫胡一舟,小名舟舟。

这个可爱的孩子表面上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但负责任的医生们总觉得有点问题。一番详细的诊断之后,大夫们非常慎重地给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天性的智力低下,染色体异常。

这个消息对于胡厚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和妻子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当中。周边的亲人曾经劝导他们放弃这个生命,毕竟这是一种当下的科学手段无法治愈的一种疾病,但是作为父母的他们又怎么能忍心?

胡厚培和妻子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既然上天把这个生命安排进了他们的家庭。他们选择了坦然面对,照顾这个小生命也许就是他们这一生当中,注定的责任。

然而在那个年代,他们做出了这样选择,就要承受来自周遭投射来的目光和压力。

02智障儿童到指挥天才

父母给予舟舟的关爱并不比其他父母给孩子的少,反而他们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舟舟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儿时的舟舟的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对他有什么不公,但当他可以走路,可以简单说话,需要同龄的小伙伴们陪伴的时候,舟舟的世界渐渐发生了变化。

舟舟的智力要比其他的儿童低7成以上,这让他很难融入到相同年龄段的世界当中。

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总是被人欺负,甚至会把他的衣服脱光,让他一个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当中,胡厚培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悲伤。他又是愤怒的,为何要这样的折磨舟舟,气急了他,有时候也会找上门去和人理论一番,有时候也会大打出手,为儿子找回公道。

最让人心痛的还有周遭异样的目光,平日里说说笑笑的同事,总是会对舟舟“高”看一眼,不让自己家的孩子和舟舟玩耍。

有一次一个和舟舟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个孩子的母亲看到之后,严厉地训斥了几句,问他怎么会和舟舟玩,就差说舟舟是个“傻子”了,这让胡厚培又作何感想呢,他的内心又是何尝的痛苦。

胡厚培看到舟舟听到音乐总是不由地扭动身躯,仿佛对音乐有着不同的感想。于是,他就找了一支超长的筷子给了舟舟,没想到他就像站在舞台中间的指挥者一样,挥动起了手中的指挥棒。

虽然没有人刻意地教他,他的智商也不足以让他拥有专业的技能,但他却把别人的样子模仿得惟妙惟肖。

一次偶然的机会,身边的叔叔阿姨们让舟舟上台表演一下,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改变了舟舟的人生轨迹。

登上舞台的舟舟,没有普通人的那种紧张感,也没有别人眼光中的异样,思绪还停留在儿童年龄段的他,不慌不忙地挥舞起了指挥棒。台下的叔叔阿姨们,瞬间被舟舟的情绪所感染,拉响了手中的乐器。

1997年湖北电视台一名叫张以庆的纪录片编导来到了交响团寻求一部纪录片的思绪。在后台他发现了总是站在一旁挥舞着指挥棒的舟舟。

在这里她把镜头对准了舞台下的舟舟,对他的生活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拍摄,然后制作了一部50多分钟的纪录片电影《舟舟的世界》。

正是这部影片把舟舟推向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推向了世界。一个天才般的指挥家就此诞生。

这部影片在国内外获得了不少大奖,而舟舟的故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舟舟登上了残联的晚会舞台,真正地站在了灯光耀眼的舞台上指挥了属于自己的一场音乐。后来的几年当中,他还去往了国外,在卡耐基舞台上表演,也赢得了国外媒体和观众的赞赏。与刘德华和施瓦辛格都同过台的舟舟,一跃成为明星一般。

然而,当媒体的追逐和吹捧落幕之后,舟舟再一次回到了他普通的生活当中。

就像是胡厚培说的那样,舟舟根本不是什么天才指挥家。他对音乐敏感是对的,但是他从未接触过专业的学习。指挥家是一个团队的灵魂,而舟舟只不过是跟着交响团的音乐起舞罢了。

由于经营不善,交响团最终关上了大门,而舟舟的母亲,也因为一场重病而离开了他的身边。

好在有一个民间的音乐团体收留了这对父子。给他们提供了一份生活的来源,工作在那里的舟舟和他的父亲有一个虽然不大,但足以遮风挡雨的住处。

时光荏苒,如今已经是四十多岁的舟舟,还在努力地向前行走着,面对着属于他的生活。

命运或许对他是不公的,但他还是选择走完属于自己的人生。

愿他在而后的路上可以和以前一样快乐,也祝福他和他的父亲幸福、安康!

要让闺女记住10条安全法则

关键时刻还可以“保命”转发给孩子看看吧!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天才指挥家”舟舟吗?

1998年,因为一部纪录片《舟舟的世界》的播出,湖北武汉一名唐氏综合症患儿舟舟,一夜间家喻户晓,当时所有主流的媒体都称他为“天才指挥家”。

舟舟在当时究竟有多红呢?

他和刘德华、斯瓦辛格等明星同台演出,走在路上,会有一大堆人来问他要签名;

他一年有160多场商演,每次的出场费,高达3万;

他每到一处,都能与当地最好的交响乐团合作,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

后来更是随中残联艺术团出访美国,成为第一位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中国指挥家。

这些耀眼的经历,放在如今,用“顶流”这个词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

时光荏苒,2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被大众视野聚焦的舟舟,如今已经42岁了。

他现在在哪里?又过得怎么样呢?

1978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舟舟出生了。

这是武汉歌舞剧院低音提琴手胡厚培和妻子张惠琴的第一个宝宝。

他们给他取名为胡一舟,小名舟舟。

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希望这小生命像一条小船,平安地行驶在人世的港湾。

刚出生时,舟舟看起来虽然丑丑的,但夫妻俩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同。

直到满月那天,舟舟发烧了被送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夫妻俩:

“你们的儿子是个苕(sháo)啊!”

苕,在武汉方言中就是傻子的意思。

37岁得子的胡厚培和妻子听到这句话,当场如晴天霹雳,老天爷真的跟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医生告诉夫妻俩,舟舟是唐氏综合征患儿,因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弱智,智商这辈子可能只停留在40左右。

不仅如此,唐氏患者寿命很短,50%的唐氏儿活不过五十岁,80%活不到十岁。

加上他们普遍智力落后,自理能力低下,如果不经过训练,三十岁以后,绝大多数唐氏儿还都会患上老年痴呆症。

事实很残酷,但夫妻俩还是默默接受了。

有人劝他们再要一个,胡厚培说什么也没答应。

作为父母亲,胡厚培和张惠琴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够“快乐的过完这一辈子”。

理想总是比现实残酷,由于智力低下,舟舟小时候经常被欺负。

在同名电影《舟舟》中,同龄的孩子一起戏弄他、打他,还围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叫他“傻瓜,傻瓜”。

11岁时,舟舟还被一帮孩子带到外面,扒光衣服,然后拳打脚踢。

多年后的一次体检,医生竟发现舟舟的肋骨上有多处陈旧性骨折,幸好已经自己愈合了。

不论哪一个当父母的,知道了孩子经历了这样遭遇,都会有锥心之痛,无法接受。

可是没办法啊,舟舟根本不懂得反抗,甚至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胡厚培希望儿子还是能学到点知识,所以到了舟舟该上学的年龄时,胡爸爸希望送他去学校读书,却遭到了校长的婉拒。

儿子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特殊学校的学费又太贵,为此,夫妻俩决定自己教。

他们让舟舟自己穿衣服,学会洗碗、扫地、叠衣服、叠被子等简单的家务。

他们不因为孩子智商有问题就无休止地顺从和娇惯,该批评的也批评。

教不会写字,就教画画,让他学会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他们甚至还让舟舟跟着别人学习修理自行车,掌握一门手艺,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一切的用心良苦,只为舟舟以后能在父母年迈离开后,还能继续生活下去。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样的孩子,而是因为你只是他们的孩子。

舟舟生来虽然不幸,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好的父母,对他不离不弃,倾尽所有来呵护他、教育他。

这种爱是无私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日复一日的生活总是会乏味,何况是对于舟舟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而父亲胡厚培本是武汉歌舞剧院的一名低音提琴手,因为工作关系,他会经常带着儿子去剧院里玩。

乖巧懂事的舟舟,从不惹祸,这让剧院里的男女老少更是对他照顾有加。

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天赋禀然,舟舟对音乐的节奏特别敏感。

刚开始,他还只是在一旁看,然后自己在角落里试着比划。

后来,舟舟胆子大一些了,等到大家排练休息的时候,他就自己爬到指挥的位置,挥动着指挥棒,想象自己正在指挥一场交响乐。

胡厚培发现舟舟这一兴趣后,不仅不反对,还让他在一旁多看多学习。

舟舟6岁那年,胡厚培亲手做了一根指挥棒,送给了儿子。

这根指挥棒,成了陪伴舟舟整个童年最好的玩伴。

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和鼓励,舟舟越发的有了自信。

后来,除了每天在场外学习指挥外,舟舟偶尔还可以到场内真正的指挥一两首曲子。

乐手们没有敷衍和玩味,都在善意配合,看上去,就像一场很正式的演出。

而舟舟,还确实指挥得有模有样。

更难得的是,这之后,每次只要是乐团外出表演,胡爸爸都会带上舟舟,在幕后给他找一个地方,让他隔空指挥。

父亲这样不遗余力的培养舟舟,难道他真的是一个指挥天才吗?

2017年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是这样的:

“舟舟的指挥到底是什么水平? ”196万网友参与互动,得出答案其实很善意和宽容了。

“大概相当于某些诗人敲回车的水平吧。”

“舟舟根本就没有指挥能力,他应该归为演员,不能算指挥。”

“舟舟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么多不愿意揭穿他的好人。”

的确,胡爸爸自己很早就说过:

“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乐感很好,他的表演很有感染力。“

“但是,一个指挥家所应有的那种素质和造诣,他都不可能达到。”

“从一开始,我心里就非常清楚舟舟不是天才指挥家,我只是不想破坏这个气氛。”

这种对孩子的支持和信任,我们能说是盲目的吗?

正是因为知道孩子不是什么所谓的天才,还愿意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掘他,为他创造条件条件,配合他,这一点才是最可贵,最让人感动的。

病是先天的,我们无法控制,而人生走向却可以。

父母有时候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能做到的,仅仅是尊重和指引。

舟舟人生的转折点在1997年。

当时在湖北电视台工作的导演张以庆,于武汉歌舞剧院拍摄期间,碰巧看到了在一旁模仿别人指挥的舟舟。

他一下子被舟舟给击中了。

他跟胡厚培说:“我要拍你的儿子!”

他想让人们看到,这样一个有智力缺陷的孩子身上,有着怎样澎湃的激情。

一年后,一部由20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剪辑成50多分钟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问世了。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热烈,荣誉也纷至沓来:

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纪录片特别奖;

1998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大奖以及最佳编导奖;

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奖电视类大奖;

入围上海、台湾、法国等各大国际电视节决赛,提名诸多国际大奖。

2000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特殊奥运会”慈善晚会上,舟舟和施瓦辛格手牵手入场。

当晚舟舟指挥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义演,演奏完毕,施瓦辛格十分感动,当场决定捐款15万美元。

晚宴上,舟舟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当时的华语天后毛阿敏,他还被刘德华搂在怀中唱歌,这个画面,感染无数观众。

慈善晚宴结束后,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排队等他签名。

同年9月,舟舟随中残联艺术团受邀访美演出。

当他站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与美国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合作表演时,站在台下看着儿子的父亲胡厚培“酸”了。

他说他当了这么多年的低音提琴手,从未妄想过站在这里演出,没想到自己有智商缺陷的儿子却做到了。

这个在乐团演奏了30年的父亲,目送儿子走上了自己最向往的舞台,此刻的内心一定是澎湃的。

专业的音乐学院出身的胡爸爸,虽然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他知道,儿子缺乏乐理知识,算不上真正的指挥家。

他十分坦诚地对大家说:

“感谢大家陪舟舟玩。”

作为父亲,胡爸爸是称职的,他允许自己的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并超越自己。

如果不是胡爸爸的支持和鼓励,舟舟走不到今天。

同时,胡爸爸让人佩服的是,在孩子站在最高峰的时候,他依然能保持清醒和理智。

2006年,舟舟的妈妈去世了。

也是这一年,舟舟成立了自己的交响乐团,可是演出机会却越来越少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舟舟的动态,很快就被淹没在互联网的信息流中,舟舟的名气,也逐渐被人淡忘。

胡爸爸和舟舟现在怎么样了呢?

2013年,舟舟交响乐团因为运营不力解散了。

2016年,舟舟被查出癌症,好在奇迹降临,胡爸爸带儿子经过半年治疗,他康复了。

这时的舟舟,已经38岁了,对于一个唐氏儿来说,已经算“高龄”了,他的心脏、关节都不太好。

胡爸爸为了舟舟的身体健康考虑,让舟舟留在了深圳的一家民营残疾人艺术团里。

在这里,父子俩分到了一间十多平米的单间,艺术团包吃包住。

经常一两个月,舟舟才会得到一次演出的机会。

没有演出时,他们就没有收入,父子俩只能靠胡爸爸的退休工资,和以前攒下的少许积蓄来维持生活。

即便是这样,胡爸爸也很释然。

“舟舟经历过万丈光芒,也得到过很多正常人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足够了。”

对胡爸爸来说,在成为舟舟父亲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要和儿子同行。

“你责无旁贷,你别无选择,你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2020年,舟舟42岁了,胡爸爸也79岁了。

从高潮到落幕,变了的是人心和环境,唯一不变的是父爱。

好在,胡爸爸依然陪伴在舟舟身边。

希望从今以后的舟舟会像最初父亲所期待的那样:

“快乐的过完这一辈子”。

最后,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人,有这样的父母,是舟舟这辈子最大的幸运,祝福这对父子。

在你心里,北大老师是什么样的?

仪表堂堂、带着斯文的眼睛?

真正的北大老师,其实是

一瓶水,两个馒头,头发还凌乱

一睹这位教授的真面目吧!

来源: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最贴心的科学早教公众号,转载已获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力多少分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