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戎苗寨能带宠物进去吗?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第一站到达的是湘西最古老山寨——墨戎苗寨,走进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民族,去感受墨戎古寨那独特的苗族文化。

墨戎苗寨位于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墨戎镇,是宋祖英的家乡。宋祖英在湘西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民族歌手之一。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墨戎苗寨寨门口。有意思的是苗家人却拦着寨门,非得让我们对歌才能进去。接下来是你一首苗歌,我一首山歌对唱着,我们派出妈妈做代表对歌,妈妈大声的唱了一首《浏阳河》,获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于是我们就顺利地进入了墨戎苗寨。

走进墨戎苗寨,只见几位身着苗族盛服装的姑娘,手拉一条彩色织锦,横在我们面前,这是苗族村寨迎接客人的礼仪。凡是进寨的客人,还要在这里喝拦路酒。

拦路酒实际是苗家自酿的米酒,姑娘们用银碗盛着, 恭恭敬敬等候在路边,我们派出四名代表,完成这个仪式。四名代表亳不客气,端起来,一饮而尽。还不停咂嘴说:好酒!好酒!我们旅行团的大小成员都被苗家姑娘的热情感染了,也跟着喊:好酒!好酒!再来一碗!

喝过拦路酒之后,苗族姑娘们为我们表演了一段苗鼓舞,让我们顿时感到墨戎村民们的淳朴,热情和友善。

我们旅游团里有个李老师,还参加了苗家婚礼,他的表演引得游客们哈哈大笑。

中午,我们还品尝了苗族的风味佳肴,观赏了丰富多彩的苗族节目。

一路上,很少见到过往的村民,却看到几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她们都向我们投以友善的微笑。

在古老而幽静的苗寨中,到处都是靓丽的风景,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被周围浓郁的苗家文化陶醉。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奇特,美丽,充满智慧的民族。

导游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到外地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两年旅游业火爆起来,,一些年轻的女性村民回到家来,在寨里的旅游开发公司就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稳定,越过越红火。

离开苗寨前,我们参观了银饰品店,爸爸妈妈买到称心如意的银子保健杯和银手镯。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

小作者简介:曹孟博,11岁,岳阳市经开区东城小学五年级学生。是一名有着奇思妙想的鬼马少年,多才多艺的音乐小王子,喜欢看书、唱歌、街舞、钢琴、运动、在学校曾获得“优秀班干部”。

墨戎苗寨即龙鼻嘴村,"墨戎"是苗语,意思是:"有龙的地方",地处吉首、保靖、古丈三县()交界处。

          明朝时,朝廷继承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为了更好地控制局势,明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全长190公里左右的苗疆长城,被称为“苗疆万里墙”。


墨戎苗寨是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通默)戎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墨(通默)戎镇人口最多的苗族聚居村寨。

长廊中间有苗家女拉着绣花的长幔拦着,需要对歌才能进寨子。先是三个苗家女子用苗语唱山歌,然后得我们游客和他们对歌,我们不会唱山歌,在旅游车上导游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湖南民歌“浏阳河”,这歌大家都会唱,于是很顺利地过来第一道关。


       喝完酒,我们终于能进寨子啦,寨口站着两个盛装打扮的姑娘隆重迎客。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进入苗家寨子,石板路,石头墙,石台阶。

      左边是墨戎苗寨的导游,右边是我们旅行团的导游,两个导游都是苗家女。

       苗族的手工银饰品的工艺已经列入感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成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与收藏价值。墨戎苗寨为保护和继承,坐了大量的工作,是重要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地。

银器大作坊里的苗王像。

苗族人长期生活在民族斗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除了崇拜祖先、信仰民族鬼魂外,就只有继续信仰万物有灵了,他们把一切的自然物都想象成有感觉、有意志、有思维的生命体,能像人那样进行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具有人一样的社会关系,使自然人格化,与人平等相处,使人们得到一种精神安慰。墨戎一带的巫术,就是这种信仰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

 墨戎苗寨傩师的家。

乖乖楼?好奇怪的名字,进去看看!


       从张家界到“墨戎苗寨”经过“芙蓉镇”,还经过“古丈”——宋祖英的故乡,车上听导游讲宋祖英的成长过程,以及她成名以后扶持自己的家乡的故事。

       墨戎苗寨民风淳朴,没有被商业气氛所渲染,寨子里没有什么特意制作出来的景点,弯弯曲曲石板路小道、石头台阶、石墙、柴禾跺,把个自然苗族寨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次到湖南湘西旅游能够零距离进入原汁原味的苗家寨,零距离与苗家人接触填补了我的空白......

       三年前我到过桂林龙胜景区,山坡上的苗家寨好吸引人,多么向往能够走近苗寨,可是我们只能远远地看山坡上的苗家村寨,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感觉进苗家寨似乎就是一种奢望,只能保留一份自己的好奇。

       这次我们旅行社安排的“墨戎苗寨”之行,让我们直观苗家人的生活与居住情况,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还安排我们到苗家去做客喝茶,对我们了解苗族的文化底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我们的大湘西旅行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网6月28日讯 原汁原味保持“原居民村落”生活形态;苗族传统文化,吸引八方来客;让每一位村民在苗寨振兴中得实惠——这是墨戎苗寨“红”起来的三把火。

截至2018年6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也称墨戎苗寨),今年的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2017年,墨戎苗寨累计接待游客71.8万人次,旅游收入2800万元;

而就在六七年前,这里只有残损的老木屋、泥泞的山路、留守在家的老幼。

墨戎苗寨,地处“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中转点。

早在1993年,墨戎苗寨就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苗族花鼓之乡”;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7年12月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

走进苗寨,远远地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民房,黑瓦木墙,依山随势,层层叠叠地坐落在山坡上。“我们的寨子以前虽然穷,但文化底蕴深厚,苗族民居、服饰、鼓舞等民族文化保存完好。”

2010年,墨戎苗寨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牌。

保护区设立后,包括墨戎苗寨在内的8个村寨,被选为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试点村。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墨戎苗寨村里开始整修苗寨,依托地处旅游黄金带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

走进村寨,神秘的“巫傩绝技”、节奏欢快的“四方鼓舞”、热情洋溢的“苗族山歌”,各种苗族民俗表演,展示出当地苗民的文化自信。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村民都在苗寨的振兴中得到了实惠。

王琴嫁到龙鼻嘴村时,呈现在她面前的是行路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如今,她家的房屋出租给旅游公司作为苗族婚俗文化的展示馆使用,她还在自家的院子里摆起了小摊,卖苗绣制品、土特产等,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文体富介绍,2013年起,墨戎苗寨的旅游经营,由该公司和龙鼻嘴村委会联合开发和运营。为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公司根据经营状况,以户为单位,每年给核心景区内村民发放资源股分红1000元至2000元,对新建传统特色民居房屋,给予每平方米补贴600元。景区通过农产品和苗绣手工艺品销售、吸纳农民就业、土地房屋出租、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为村民提供讲解、演艺、餐饮等就业岗位400余个,目前员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2017年共有80多个贫困家庭脱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戎苗寨拦门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