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脑白金相比,海之钥的优势在哪里?

本文作者:老胡。原文标题《一句大白话创收20亿,经典广告语是怎样炼成的?》。已获授权转载。

如果让你现在说出几条广告语,你脱口而出的会是哪些?

如果不给你思考和仔细回忆的时间,恐怕能想到的广告语就是那么几句。但就是这屈指可数的几条广告语,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消费意识和购买行为。

高手在民间 / 图片来自微博

那些曾被我们当成笑谈的营销口号,在营销活动中其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年张含韵那句“酸酸甜甜就是我”,让蒙牛火遍全国,成为现象级爆品。2004年蒙牛酸酸乳的销售额还只有7亿,2005年就猛增到20亿。

虽然这些广告语不足10字,也都是一看就懂的大白话,但要想写出一句能占领用户心智的广告语,并不容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写好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广告语。

依托产品特性,凸显独特卖点

我们传递出的营销口号需要有价值主张,能够被消费者感知到的那部分价值,才是有意义的价值。

在消费者接受品牌信息的过程时,会产生一定的产品对比和消费体系评估行为。

“南孚聚能环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电力是普通电池的六点六倍,精打细算还是南孚划算,遥控车用过遥控器还能接着用!”

相信一提到“电池”,你的脑海中都会不自主的浮现电力十足的南孚电池。

营销口号“一节更比六节强”,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南孚电池的产品特性,恨不得直接告诉消费者:买它,超值!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我们熟悉的OPPO的营销口号同样也是这种典型的价值主张。

没有购买过OPPO手机的消费者在听到这句营销口号后,内心里马上会有一个感知:OPPO手机充电快。

因为这样一个产品价值,消费者自然会思考市面上有没有充电5分钟的手机,与其他品牌的手机进行对比。

在对比的环节中,OPPO手机在营销口号上向消费者展示的时间成本价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时“充电时间成本”的价值大于手机自身拍照、存储的价值,消费者为了尽可能短地节省充电时间,极有可能下单购买OPPO手机。

这些营销口号均展现了产品的独特售卖点。在同行业品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要能够抓住独一无二的商品使用价值,就给了消费者不选他家,唯独买你的理由。

而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某种产品不一定就有其他产品没有的特点。但重点在于你第一个喊出来,并且喊得响,那么就能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下达行动指令,促使快速购买

当消费者已经对品牌的营销口号形成习惯后,再进行消费决策时,会遵从自身的消费思维和习惯。

顺口的营销口号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信任,也打消了他们原本对于品牌的疑虑。在消费者快速购买的消费行为发生时,很容易给品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

我们在设计营销口号设计时,要非常突出行动上的时效性,否则对于消费者的内心过了那个时间范围,就很难发生有效的购买行为。

|直接发出购买指令,激发特定行动

这一类营销口号通常要有一个关键的“动词”,能够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行为指向。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口号要具有号召性和引导力,最好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行为触发点,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触发点”能够下意识的产生购买意愿。

比如,哈根达斯的营销口号是“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冰淇淋品牌,能够在“爱她”这件事情上让男生产生购买行为。

哈根达斯的营销口号,让众多男生把请女友吃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当做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在消费者心理,哈根达斯的成本比一个戒指、999朵玫瑰花要更能接受。

哈根达斯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用一个明确的标准告诉大家购买的价值,哈根达斯相比其他冰淇淋品牌,更容易被信任。

当然,最理想的行为触发点还是消费场景的搭建。

脉动:“感觉不在状态,随时脉动回来”。

哪些场景下人们容易不在状态呢?工作的时候、赶路的途中以及加班犯困的情况下,人们经常是会感到疲惫和无力的。

而这个时候,一瓶脉动就可以“脉动回来”,精神抖擞。

脉动的广告语通过构建“不在状态”的场景,与生活中人们不在状态,身心疲惫的情景与匹配,从而将其转换为“脉动”这一饮用水的消费场景。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累了困了,就喝东鹏特饮。

路上堵车,听喜马拉雅。

构建消费场景的营销口号首先应该使用生活化的口语,简单易懂易记。其次,最好要带有自家品牌的名称,这样有助于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凭借记忆做出消费决策。

一般来说,营销口号应该多用鼓动性强、目的明确的动词。但是,名词和形容词有时也另有妙用。

通过使用名词和形容词使产品特性功效具象化,可以在瞬间激发消费者的某种生理感受或者情绪情感,从而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指令。

清新口气,你我更亲近。

另外,营销口号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或者其他手法也可以调动消费者的某些特定情感或情绪,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

使用劝诱策略, 直击顾客痛点

劝诱策略即包含劝说和诱导。劝说更多运用理性思维,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消费者,而诱导更多的是创建利益点,包装品牌,吸引消费者。

劝诱的终极目标就是说服消费者,使其改变之前的消费选择,重新作出消费决策。而劝诱的关键点在于直击消费者痛点。

很多品牌提出的营销口号只是停留在口号这个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去解决消费者们本身存在的焦虑和担忧的问题,推出的产品自然也不会被消费者接受。

因此品牌在拟定营销口号时,需要解决消费者本身的痛点,让他们相信你的产品值得购买。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外卖品牌的创业者,他们的营销口号是“我就在你楼下”。

这一营销口号就对应着消费者的一大痛点。

因为这家外卖的目标消费者是写字楼的办公者,这个群体本身非常关注外卖的口感和配送时间。

而这家外卖平台用简单的6个字,解决了消费者对“外卖配送时间过长”的焦虑,让消费者感受到外卖平台的真诚和速度。

营销口号中的“就在楼下”,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邻居般的温度和亲切。

所以很多时候,一句好的营销口号只是解决了消费者的一个小小的焦虑。

父母最爱的足力健品牌,营销口号是“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这也是足力健品牌抓住银发群体的焦虑和痛处,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老年人在购买鞋子时,非常强调舒适、防滑,同时也会认准“群体购买”这个角度。所以足力健在营销口号上,给出老年人群体一个保证,化解他们买鞋时的焦虑。

放大美好愿景,展示未来场景

如果说营销口号的本质是提高消费者的有效行动力,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那么“放大愿景”这一点,对于提高品牌销售额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餐饮品牌作为衣、食、住、行四大刚性需求之一,在驱动消费者的感知时,如果只是从本身的行业属性出发,很难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毕竟在餐饮行业中,同一品类的品牌众多。以火锅市场为例,如果只是强调火锅食材的新鲜,宣传同质化已经非常明显。

所以“海底捞”在营销口号的设计上做了差异化区分,它的营销口号是“一起嗨,海底捞”,非常符合“放大愿景”的设计手法。

消费者即使还没有落座吃到“海底捞”火锅,听到这句话也会联想到和好友一起开心吃火锅的愉悦场景。

放大愿景的底层其实是让愉悦的情绪放大,让消费者的思维提前进入到未来的消费场景,在这样一种放大的愉悦中产生购买行为。

餐饮品牌“西贝”在推出新品“西贝蒙古牛大骨”时,设计的营销口号特别有意思:今年吃下一头牛,明年赶紧更加牛。

看到这样一句营销口号,很多消费者都会想象到自己来年摆脱水逆、走上事业巅峰时的样子。

很少有品牌会告诉你“吃完一头牛”对你有什么好处,可是“西贝蒙古牛大骨”却把这样的好处和愿景帮你放大,让你觉得在“西贝蒙古牛大骨”吃牛是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天才第一步,雀氏纸尿裤。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做出放心承诺,给予购买动力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营销口号设计起来非常容易,就那么一句话简单的几个字,为啥很多品牌还愿意花费重金去设计这句营销口号?

我们可以把营销口号看做是一把品牌连接消费者的钥匙,门能不能打开,全靠钥匙是否匹配。

如果你的营销口号无法直戳消费者内心,即使花费重金,也不会提升消费者品牌的好感度。

所以想让消费者产生最为直接的行动力,那么最简单的营销口号,就是“敢于承诺”。

“敢说0甲醛,铺好就能搬”是肯帝亚超级地板对“0甲醛”的承诺,消费者为了自身健康着想,会尽量选择有安全保障的环保地板,降低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

肯帝亚超级地板的承诺,打消了消费者的担忧,让消费者购买得心安。这种承诺的背后,也是品牌方对自己产品的绝对放心。

酒店品牌汉庭的营销口号是“爱干净、住汉庭”,对关键词“干净”做承诺。

对于出差在外的消费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干净”更刚需。相比注重舒适的五星级酒店来说,经济型酒店对“干净”的需求是绝对的。

因为相比其他需求来说,敢做这个承诺的酒店品牌不多,目前从营销口号设计来说,“汉庭”还是国内第一个。

在营销口号中做出承诺的品牌,往往会领先一步获得用户的信任。但也正因如此,品牌做出的承诺必须做到。

承诺使得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很高的期待,如果产品或者服务不能令其满意,那么品牌就会迅速被消费者抛弃。

营销口号看似简单,三言两语就能让你记住一个品牌,但真正提笔设计时,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和对消费者的洞察。

只有当品牌真正理解消费者时,才能近距离得到消费者的反馈。

所有的简单,都是为了让你下单。

让你印象最深的广告语是哪句?

职业文案是如何一步步推导slogan

最后,回复“入群”,加入文案觉醒社区,获取会员进阶福利。

( 顶尖文案合集上新了,会员无限下载全部 )

回复入群” ,获取会员福利。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监测虚假KOL、KOC

反对说创业贷款和政府补贴的那个答案。你知道薅政府的羊毛对一个刚刚准备起步只有想法没有钱的人是多么麻烦的事情么,你咋不说弄项目申报捏?

半年前我回答了一个用5千块钱开外卖店的问题。

不过几个月之后评论回复说不好使了,没办法,互联网时代,啥都快。那么接下来我更新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续写一下没钱如何创业的大话题。

先回到之前那个问题,5000块钱开餐饮店的模式为啥不好使了呢?——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挖金子的不如卖铲子的——为什么呢,我们先说说三个问题。

1)行业的10年周期问题。80年代,开出租车可以成为万元户,个体经营处在黄金期;90年代,因为下海的人太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知识分子迎来了高薪的春天;00年代,知识分子又过剩了,公务员成了最好的去处,体制内工作成了香饽饽;10年代,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了,金融和IT行业是高薪战斗机。我们这个国家最近几十年发展太快了,才两代人的时间却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转型,导致于很多的“印象中的”适合起步的行业已经不赚钱了例如餐饮。

2)大众创业和小众创业问题。第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行业先出现黄金期,再进入白银期然后衰退。那么善于捕捉黄金期进入行业的人往往能更轻松的赚到钱。现在提问:现在是一个创业的好时代吗?——不是,不然政府是不会鼓励你创业的(延伸阅读:)所以生意难做,日子难过,但大家还是怀揣着梦想加入淘金大军,所以你要不要加入呢?我的答案是,婊~而是给他们卖铲子,卖牛仔裤,卖盒饭。因为金子能不能挖到不一定,但是挖金子是一定需要买铲子的!

3)项目选择的非线性思维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回答里我会建议花5000块钱开家店呢(),没办法啊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开店梦啊。最理智的做法是什么,是不花钱开店,或者压根不开店。

线性思维是什么,线性思维就是花了50万开了一个西餐厅,雇了10个人,辛苦做了一年,赚了一点钱,于是想着开分店,噼噼啪啪5年过去了,开了10家店,你问他,辛苦了5年,赚了多少钱?他说,“没赚钱。”“钱呢?”“开分店了”,那这五年岂不是白干了?他会说,我有了10家店啊!但是我们想一想,5年过去了,店子装修是不是又要翻新?员工工资是不是要涨?然而长辈是不是会说“做生意就是这样啊”?

我们看看非线性思维的模式是什么,正新鸡排海澜之家。正新鸡排是这样的,开放加盟,包赚不赔,赔钱加盟费包退,店子收回。加盟费多少呢,20万。其中5万属于门店装修设计费(不退,但是也能接受对吧)。这看上去是个加盟创业的好项目,但实际上那些小年轻哪里有正新聪明:5万块设计费送给正新,15万押金垫付给正新,原材料买正新的,店铺的租赁和装修还有人工都是自己掏钱。赚钱皆大欢喜,赔了的话,正新把店子收回直营。那么靠这套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正新鸡排现在在全国有多少家店了呢?10000家!我们算一下,除开原材料包装的盈利,光是加盟费5万块就有5亿,押金15亿。相当于啥,相当于正新不但让你帮他开店,而且还拿了你的钱去做生意。你说6不6。海澜之家也差不多,也是亏钱就收回直营的模式,所以现在人家一个卖衣服的竟然上线了美团外卖(因为店多啊)。

在以上三点理论基础上,我们想下,9102年了,该选择啥项目来创业捏。

我先举一个最开始说的那个薅政府羊毛的例子来说一下。政府补贴。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只会这一句),政府给中小企业很多实际的福利,给出越来越多的现金支持。比如很多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招标申报项目,动辄百万的政府补贴,尤其是新能源等行业。这是经济萧条期出现的黄金期行业,但是这不满足第二条“低投入”啊对不对。所以现在有两类公司盯上了创业补贴,1)创业补贴的代理公司,比如你是毕业5年内的本科大学生,懂套路的公司就能帮你申请各种创业补贴,他们每天研究这个;2)创业项目直接就是薅各种羊毛,注册一个高新科技项目,参加各种比赛,拿各种奖金的同时申请各种政府补贴,与其说他们更懂项目,不如说他们更懂政策。

没有投入对不对?各种薅对不对?这是属于白色产业,下面我们说一个灰色产业。

美团刚创立那会儿,千团大战是不是,市面上最多的就是钱,长沙有一个烘焙面包品牌店(我曾经的客户),薅美团团购的羊毛薅了400多万,他是怎么做的呢,大致是这样的,美团下单补贴8元,顾客到店验证一下,店长返现2元。一进一出,面包没动,顾客赚2元,店里赚6元,美团数据无限好,投资人少担心,多方共赢。

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这个已经过时了,不在黄金期了,而且好多类似模式也已经上新闻了。但是鲁迅常说,铁打的薅羊毛,流水的方法,现在依然大量的网赚灰产项目大行其道,只是要过两年才上新闻而已。这里顺便稍微科普一下黑产和灰产的区别,黑产违法,灰产违规。例如你如果写一个程序,把58同城上正在招聘的公司(公开)电话号码全部爬出来,自己再给他们一个一个发短信推销业务,这个属于灰产,但是你如果把这个号码放到网上卖钱,就属于黑产了。

当然大家都在想,有没有又赚钱,又能不进局子的项目可以做。肯定有哒,但是碰见还是需要运气的,下面以小弟弟我的项目举个例子。

小弟弟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赚钱的项目,边救边打,以战养战。比如我15年的时候开了个沙拉店,结果每个月月底看报表的时候发现最赚钱的竟然是外卖?

于是我又开了两个店专门做外卖,

然后我又看了半年的月底报表,发现我们其实可以跟同业商户合作经营,他们做我们卖,

然后跟我们合作的商户越来越多,有快餐盒饭,西餐汉堡,湘餐麻辣烫啥的。干脆专门成立个公司给他们干吧。

后来发现合作还不够,我们还变成了救世主。让我感动有成就感的一个案例是一对夫妻,在我头几次拜访的时候,老板天天骂他老婆“你个傻逼”“你个蠢婆娘啥事都干不好”,结果后来我们把外卖盘活了帮他赚到钱了,老板娘天天幸福洋溢地嗑瓜子,见到我就是“哎呀小谭呀,吃饭了没有呀,留下来一起吃饭吧^_^”——那个时候我哗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干的事儿值了,原来有钱真的可以买来幸福的。

那么在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我们如何切中两个关键要素的呢。

1)黄金期。我们捕捉到了全国一千万餐饮商户的一个痛点,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行业在遭遇互联网冲击的大逃杀,外卖潮流是不会逆转的,但是互联网它只是网又不会做饭,厨子肯定还是老的好,那么谁来帮助占据餐饮业90%以上的这些小商户转型呢,显然他们太老,自己是学不会的,那么肯定要有人来干这个事儿,那大家都不愿意干,我就来干吧。

2)零投入。虽然定位是一个互联网模式,但是行业其实类似于咨询行业。咨询行业最大的资产是啥,人。没有设备投入,没有原材料损耗。并且除了零投入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新的优势,那就是降维打击。

3)降维打击。为什么我们做这个事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呢,这个时候可以引入一个比较优势理论。我们是餐饮圈里最具备懂互联网的,在互联网行业又是最懂餐饮行业的。你想想,餐饮行业的人动辄二三十年的餐饮从业经验,别说运营了,微信都还玩不转呢。而另外一帮互联网行业和咨询行业的年轻人呢,薪水高高的,衬衫白白的,又看不上这些餐饮商户。于是我们的在两个领域都是扛把子。很多人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找的点很好很牛逼,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很多知乎不离手微信666的人来说,你干你也行,你跺你也麻。

所以没有钱的朋友们,想创业,不妨尝试一下类似的项目,从2B的服务行业起步,以战养战,边救边打,你也可以成为行业的扛把子。慢慢也会摸索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

当然如果觉得我们这个坑不错想入的话,我在长沙等你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认为你有哪些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