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180的人是属于超级天才吗?那么160呢?属于什么呢?

前段时间和大家分享了一个讲比尔盖茨的纪录片,详见:这个内向古怪的孩子成为世界首富,他最感激妈妈给了他温暖的童年底色!有妈妈留言问:智商怎么测?几岁可以测智商?

这让我想起之前身边有不少朋友讨论:要不要带孩子去做智商检测?

比如有个妈妈和我说,儿子去上篮球课,其他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小孩都能专心听老师讲,学得又很快,只有自己的孩子反应迟钝,站在那发傻半天……她心里就很疑惑,自己的娃智商是不是有问题?要不要带他去检查下。

还有个妈妈说,就是有点好奇啊,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商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通过专业的测试提前了解下,不好吗?

孩子聪不聪明是每个父母都很关心的事情,但有没有必要去做智商检测?如果去的话去哪里测,费用是多少?通过测智商来判断一个孩子“聪不聪明”靠谱吗?相信很多爸妈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情。

和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智商测试是为了看一个人有多聪明不同,其实一开始,它的初衷只是为了筛选“智力有缺陷”的儿童。

智商,也就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测试,得出一个人的测验成绩和同年龄人成绩相比的一个指数,从而衡量一个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发明世界上第一张智力测试量表,并且最终导致智商(IQ)这一概念诞生的,是一位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

当时法国为了推广义务教育,急需一种能区分普通儿童缺陷儿童的检测工具。在这种需求下,比奈于1905年首创了智商测试,受试的孩子除了需要填写量表,也要一一与他面试,他希望通过这个流程,把缺陷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给予缺陷儿童更适合他们的教育以及更多的关注。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学校入学、公司招聘、移民甄别和军队征兵,都急需一套高效的方法来排除智力有缺陷的人,于是美国人接过改进智力测试的接力棒,智力测试不断进化。

到目前为止,比较常见的智商测试有:韦克斯勒(成人、儿童)智商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商量表、伍德考克-约翰逊认知能力测验和考夫曼儿童智商测验。

那么这些测验究竟测试哪些内容呢?我们以韦克斯勒(简称韦氏)智商测验为例,来了解一下。

它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新升级,第一版出现在1949年,最新版本是2014年秋天发布的第五版,是目前常用的儿童智商测量工具,经常被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学校和专业中心。

韦氏儿童版测试对象是6到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测试内容包括:

第一块:Verbal 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反映了孩子的口头推理能力,这个方面与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密切相关)

第二块:perceptual reasoning(空间思维能力,考察孩子理解视觉细节和关系的能力,解决谜题和建立几何设计。)

第三块: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反映保留和操纵所听到或看到的信息的能力。)

第四块:processing speed (处理速度,反映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可能这样说大家对对测试内容还不是很清晰,我找到了一些韦氏测试具体参考题型,不难看出,它的测试包括对孩子注意力、形状认知、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涉及观察力、对形状的认知、推理能力

涉及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

要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一个人的智商会不会变?

目前,做智商检测可以去医院(儿童保健科、精神卫生科、心理门诊,具体可咨询当地医院)或专业机构,以及在网上自行检测(有免费无版权的、付费有版权的等)。由于智商测试的材料和人员都必须非常专业,需要经过特殊培训才能适用。所以,一般来说,去专业机构、医院测试会比在网上测试准确率更高。而在网上测试中,付费的又比免费的更准确。

虽然在美国、欧洲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里,智商测试虽然不是必须,但也很常见。但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5岁以前)的智商测试往往可信度不高,波动较大,因此给学龄前儿童进行智商测试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大量研究表明,智商是会变的,不论是人群的智商(每一代人来比较),还是个人的智商(自己和自己比),都是一个变化的值。

著名的弗林效应就指出,对于同一套智力测试题,几乎每一代人的成绩都比前一代人要好。弗林研究了数十个国家的智商测试数据,发现每年分数会增加0.3分,也就是每10年增加3分。后续多年的研究证实,全球范围内都存在智商提升的趋势。

弗林效应可能与儿童时期营养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感叹“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了”,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弗林效应”最直接的感受了。

另外有大量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智商也是会随着年龄变化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智商的影响尤其显著。

认为,青少年时期智商的波动较大,而进入成年以后就开始稳定下来。2012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跟踪了33个12到16岁的青少年4年,在这4年里研究人员进行了若干次智商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波动很大,31%的孩子智商显著增加,而这些波动和他们脑部变化有关。

他提到照顾者可以用许多生理和心理策略来扩大孩子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阅读、和他们交谈,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包容等。

所以,5岁前测智商没有什么意义,5岁后可以测,但也并不是一测定终生的。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人的大脑可塑性高,受到后天的影响很大,这段时期测得的智商并不能视为孩子的终身标签。

提高孩子智商有哪些方法?

我们想早早地知道孩子的智商指数,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把智商智力等同起来了,认为智商分数高的,智力一定高。

其实,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更广义的、综合的范畴,智商相对来说,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这也很好理解,除了智商,还有情商),智商测试通过数字、图像等,只能度量我们智力范围内一部分可量化的能力;而智力包括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智商测试”的题型我们也能看出,大多偏向测试数理能力,对于文科、艺术方面的能力测试几乎是空白的。一个艺术天才,他的创造力显然高于常人,但智商得分可能并不高,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一个音乐天才或绘画高手智力不好吧。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宝宝的智商呢?

研究表明,儿童在婴儿时期听到的单词数量与他的语言智商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和他说得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越丰富。之前我写过一篇“和你的孩子交谈吧”的TED演讲,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详见:这个TED演讲很惊人:娃三岁时的这个能力,能预测到他未来的成就和财富)。

一起亲子阅读可以帮助你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也可以帮助他学习。这里分享一个小方法,对于孩子喜欢的书,我们可以重复阅读。因为重复,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当宝宝能预测下一页的内容时,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

3,和宝宝玩益智类玩具、做益智类游戏题。

智商更多测试的是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数学、空间、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而这些,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其实也很好理解,智商测试无非就是那些题目,多玩相关的游戏,多做题,多训练,分数自然会提高。

我们之前团的逻辑狗,以及相关的这类书都可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数数、形状和颜色、词汇、逻辑思考、比较、概念等能力。

4、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很多妈妈可能觉得,只要孩子醒着,我们需要全天候地娱乐孩子,刺激孩子,但其实这会让孩子精疲力竭,孩子需要一些休息时间来娱乐自己、玩玩具或爬行,这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孩子知道我们会以一种充满爱和可靠的方式满足他的需要,他就会有动力自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宝宝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他,和他做大量的眼神交流。因为“促使孩子们学会交谈的方法是让他们想和其他人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想给妈妈看一朵花,或者把星星指给奶奶看,他们想要建立一种纽带,而我们需要及时和他们互动和回应。

生活中,也会有身边的朋友夸瓜瓜聪明,智商高,开玩笑说要不要去测测?但我没有想过去给瓜瓜测智商,因为我知道,他看起来的“聪明”,背后藏着的都是我和瓜爸培养他的“笨功夫”:多阅读、多陪伴、注重他逻辑思维的培养……

智商测试并不能反映智力发育水平,测试的结果反而容易让我们给孩子“贴标签”,想想如果测试出来的分数高,我们会不会放松对孩子的培养,或者孩子某一方面表现地没那么好,我们就会很失望,觉得是他不够努力?对孩子地要求变得特别高。

如果测试出来的分数低,是不是会给我们自己和孩子造成心理负担?0—18岁是孩子成长关键期,最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而消极的暗示会让孩子自卑,会给孩子造成终身影响。

所以,与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不如抓住最佳时期,好好提高孩子的智商。

人是多元智能体,智力和大脑都是极其复杂和神秘的事情,我不会去预测瓜瓜的智商,我更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妈妈们也来说说,有没有想过带娃去测智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比尔﹒盖茨振臂疾呼道。

  近期,部分投资者在、等白马股上加杠杆后爆仓,人生陷入至暗时刻。

  其实不只是普通投资者,即使经验丰富、人脉广泛、资本雄厚的“投资天才”依然会败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无力掌控的杠杆。杠杆将投资者置于脆弱的境地,犹如一辆全速奔跑的汽车,在遭遇任何极小的坑洞或冰裂时,都足以带来车毁人亡的结果。

  巴菲特在谈及1998年被俄罗斯金融风暴摧毁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时说,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一生只需要富一次,不要用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去冒险,为了得到你原本没有和不需要的东西。

  投资中最重要的法则是活下去,它需要留有足够冗余度,杠杆就如那辆全速奔跑的汽迎面就要碰上了一堵墙,无论如何踩刹车都不能避免风险;而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大自然并不追求效率,它追求活下去,因此它给了我们两个肾,还有很多额外的器官和容量,它的运转法则永远是生存第一,而非效率第一。

  投资也一样,首先要追求活下去,而不是杠杆之下的快速暴利。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无数成功的案例表明,投资不怕慢,如果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早晚会富起来,且一生只富一次,绝不从头再来。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毁灭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于1994年,掌门人是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约翰·梅里韦瑟,他曾担任所罗门兄弟公司副总裁。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拥有一支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梦之队。他们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罗伯特·莫顿和迈伦·斯科尔沃斯以及前美国财政部长兼美联储主席戴维·马林斯等16人。

  “可能很难在任何你想象的公司中,包括像微软这样的公司中,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那真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高智商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巴菲特在1998年佛罗里达大学的商学院发表演讲时曾感叹,这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金融从业经验可能有350到400年。

  “和投资天才一起赚钱”正是长期资本成立之初提出的口号。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4年2月正式成立,募集规模为12.5亿美元,是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新对冲基金。在成立10个月后,收益率就高达20%,1995年达到43%,1996年达到41%,而且最大的单月回撤只有2.9%。

  然而长期资本仅成立五年之后就毁于高杠杆投资叠加黑天鹅的小概率事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套利交易,1998年夏天,亚洲金融危机拉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警报,机构纷纷抛售高风险债券,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却背道而驰:卖掉手中最安全的债券,转而投资那些高风险债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随着市场趋向更加有效的运作方式,高风险债券价格将会上扬,趋向低风险债券。

  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风暴摧毁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所有设想。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引发全球金融动荡,新兴市场债券价格暴跌。就在这场金融动荡发生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严重缩水,不到一周,公司资产净值就减少了50%。

  在风险爆发前夜,长期资本的杠杆比率已经高到惊人的地步。1997年底,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交易维持在1290亿美元的水平线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只有47亿美元的流动资产。1998年9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负债率达到100:1的地步,让潜在的救援者敬而远之。

  高杠杆投资叠加黑天鹅的小概率事件,击垮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2000年初,所有头寸被解除后,该基金被清算解散。

  巴菲特在1998年的演讲中表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高管们在金融界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的自有资金,他们有着超级智商,结果却破产了,绝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巴菲特接着说,“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芒格因为经常用杠杆,他们经常拿这个开玩笑)。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

  巴菲特认为,用对于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1,或者1000:1。“如果你给我一把枪,枪膛里有1000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扣动扳机,我是绝不会做的。你可以下任何赌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得一提。如果我输了,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

  巴菲特表示,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要富一次》,再正确不过了,当投资中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

  巴菲特说,我所不能理解的是,那16个如此高智商的人怎么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是疯了,他们说一个六西格玛或者七西格玛的事件(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不着他们的,他们错了,股票的历史统计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

  巴菲特经常说,无论基数多大,它与零相乘的结果依然是零。在任何一项投资中,只要存在完全亏损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概率有多小,如果无视这种可能继续投资,资金归零的可能性就会不断攀升,早晚有一天,风险无限扩大,再巨大的资金也可能化为泡影,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一切。

  投资需要足够冗余度

  杠杆最大问题是容错率低。分析人士认为,在投资中,错误不能完全避免,当错误发生时,一般业余投资人纠错能力偏弱,所以没有办法及时纠错,这就是一旦有杠杆,投资人可能就会陷入毁灭境地。

  杠杆的杀伤率到底有多大?在A股市场,两融的杠杆比率可以达到1:1,杠杆倍数为2倍,投资组合一旦下跌30%,就意味着本金损失幅度高达60%。在今年白马股杀跌的行情中,格力电器、、长春高新和等大白马从高点以来的跌幅甚至接近50%,这就意味着即使加了1倍杠杆的投资者也有爆仓的危险。

  而个股的大跌一般会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2021年1月份和2月初,白马股狂奔,贵州茅台一度超过2600元,白马股的狂热引来投资者加杠杆买入,而此后长达半年以上的深幅杀跌,将加杠杆投资者引向了逼仄的困境。

  股神段永平曾说过,苹果历史上大跌40%的事情发生过10次以上,只有你一直用杠杆,一定会碰到这一天。“我见过有人靠融资从200万美金做到20亿美金,然后差一点就回到解放前,过程中的痛苦就不说了,只富一次很重要。”而不杠杆、不做空、不做看不懂也是段永平的“不为清单”。

  如果加杠杆投资,投资者很难淡定持股,也就难以享受到时间的复利。王富济用约2亿元的资金在2009年底持有4.34%,尽管片仔癀今年以来从最高点回撤也超过20%,王富济的这笔投资依然价值在100亿元以上。试想如果加了杠杆的话,王富济恐怕很难保持淡定持股状态,从2009年底至今片仔癀大跌近50%的情况也有过两次。

  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说,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额外的器官——许多器官还有额外的容量(比如肺、神经系统、动脉机制),然而,人类天生却不喜欢冗余——人类历来喜欢欠债,这与冗余完全相反。冗余这个词很不明确,因为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它似乎是一种浪费,除非发生意外情况。然而,意外通常会发生。

  同样,我们的投资要保证不死,保证活下去,就应该明智地远离杠杆,不要成为极端罕见事件的牺牲品,投资中要有冗余,为无法预料的小概率事件做好准备。

北京证券交易所来了,如何开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下图的图1-“旋转舞女”,是一张据说可以“测人脑”的神奇图片。旋转跟你善用有关。如果你能看到两个方向且能自由转换,那么你就是逆天的天才了!

据说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发现,只有14%的美国人才能做到任意改变旋转方向。


“旋转舞女”是日本广岛大学1995届经济学系毕业生设计的。作为一名Flash(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专家,他利用34~36张“模棱两可”的歧义图片设计出了这样的动图。


如果你看见她是顺时针转,说明你善于运用;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更善于使用。


大部分人的眼里是逆时针方向转动,但也有人看来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顺时针的情况,女性比男性多。


A、如果是逆时针,说明你左脑强,左脑倾向于逻辑思维。


左脑功能包括:逻辑推理,细节导向,注重事实,语言能力,数学和科学,事实导向理解力、安全、现在-过去联系等。


生活中,左脑强的人,擅长:


外向、说话多、善于书写、阅读、数学、分类、下棋、编程、判断、破案、五官感受等。


B、如果是顺时针,说明你右脑强,右脑倾向于抽象思维。


右脑功能包括:图形图像、感受能力,全局导向,想象力,哲学与宗教冒险精神冲动现在-未来联系等。


生活中,右脑强的人,擅长:


直觉、情感丰富、绘画、图形、知觉、同理心、美术、舞蹈、音乐、身体协调、灵感、创造等。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视错觉,理由有2条:


1、如果你最先看到的是逆时针转,那么你肯定是将她看成左脚支撑的。所以无论你看到什么,这都和你的压力、智商,以及惯用左脑或右脑没有关系。


2、这个旋转的舞女本来的名称叫作“剪影视错觉”。其原理很简单,因为该图并没有提供足够多的讯息告诉大脑是往哪个方向转,所以大脑在试图判读此图的空间深度时,就会主动帮我们补上深度。


可为什么凭借物体在人眼中的投影,不能判断出外在物体的原貌呢?这是视觉系统面对外在世界时产生的光学逆源问题造成的。外在世界中红色线条的两种旋转方法,会在视网膜上造成几乎相同的投影。视网膜上信息是平面二维的,而这些二维的信息并不足以建构出外在的三维立体世界。所以,大脑很难光靠投影就判断出外在物体的原貌。

无论到底是否是视错觉,更有意思的是,下图的图2又再次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如果你盯着图2中的图,先看左边的舞女,再看中间的舞女,会发现她是顺时针在转;
如果你先看右边的舞女,再看中间的舞女,会发现中间的舞女是逆时针旋转的!


如果你只盯着中间的舞女,能够随意改变她的转向,那你就是14%的牛人了!


如果你能将三张图片都任意瞬时转变转向,那么你就是超级牛人了!

如果不能切换舞女,也没关系,可以换个稍微简单点的:


下图图3,左脑发达的人看这地铁是往右边开的。右脑发达的人看这地铁是往左边开的 ,能随意切换的,据说也是厉害的人!


图1我看是顺时针旋转,而且我改变不成逆时针,说明我是右脑型的,而且很悲惨地不是那14%的牛人啊!


图2我先看左边再看中间,是顺时针;先看右边再看中间,是逆时针,而且一直这样。

图3,我看了半天,终于能左右两边任意开了!


你是属于那种用脑方式呢?不妨试试这有趣的图片?


本文仅供娱乐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等建议,如果想测试自己的大脑,有很多更加专业的测试,如盖洛普测试、智商测试等。

《够笑一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 / SME著
《盖洛普前董事长:你的水桶有多满工作与生活的积极策略(直译名)》/美汤姆拉思_唐纳德克利夫顿 著

名弘老师,每年分享100本书的精华和100个世界精彩时刻,祝您成长,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80智商有多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