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加盟店如何有效降低成本?

连锁火锅品牌在市场上往往会更加有优势,所以大家一般很愿意选择这样的品牌投资,新手开火锅店,有时候没办法平稳度过市场挑战,从而导致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没经验的人不适合开店,那么没经验开火锅店行吗?成本多少钱啊?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然是可以开的。只要注意以下几项即可,轻松的开店。如果我们走在大街上,看见一家装修非常气派,也很有文化特点的火锅店,我相信有用餐需求的朋友大概率都会走进去消费,这就是店外装潢起到的品牌宣传和引流作用,所以,我们在装修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外表(门店外观)的包装和修饰。

但是,也不能只重面子而轻里子,有些老板由于装修预算有限,所以在店外装潢的时候非常大手笔,而在店内的装修和设计,却显得十分单调和简陋,如此的反差会给顾客一种失落感,并且顾客用餐主要是在店内,内部的环境不好,顾客很难能尽情地享受本次的用餐,从而败坏好感度,客流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很多人声称火锅进入微利时代,所以当前我们在面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得做好内部的成本管理,这样才不至于让门店因为亏损而惨遭淘汰。但是控制成本,是一件需要理性思考的事情,不能为了压低成本而去降低消费的品质。

品质的好坏是吃得出来的,好的牛肉丸和品质较差的低价牛肉丸,吃在嘴里的口感和味道完全不一样,鲜嫩的鹅肠和粉质鹅肠吃起来爽脆度完全不同,一旦你在产品上动歪心思的话,马上就会失去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度,到头来也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翻台率越高,单日顾客承纳量就越高,火锅店老板也就笑得就越灿烂。所以,很多老板在研究经营策略的时候,往往以如何提高翻台率为主线进行思考,并且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也以提高翻台率为目的。想要提高翻台率我们应在自身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顾客等候的时间及整体的用餐时长。

开火锅店成本多少钱啊?

火锅店公司也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在市场上的店面越来越多,如果选择品牌加盟可以向总部公司了解费用,大致也要准备≥20-50万元的加盟费,另外投资费用包括加盟费,保证金,开店设备以及其他进货费用等。不过,这些费用也只是预估而已,具体可以通过本页面下方填写您的联系方式,会有专门的品牌区域经理对接你。

火锅店加盟费用包括哪些?

1,加盟费:开店前,协助加盟商做整体开店规划以及运营、支付给总部的费用;为确保开店者会确定履行合约,契约式保证金费用,一般合约期满全额返还。

2,样品费:样品是消费者定制参考的实物依据。预算费用根据店面大小、样品所选择材质、风格设计总套数相关。

3,租金、日常费用:良好的店面位置是店面制定运营战略的依据,相应位置越好,租金越贵;店面越大,租金越多。店面日常运作的其他杂项开支,譬如水电、网络、办公通讯等。

4,店面装修: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通常店面形象装修全国统一。高、中、普通档,根据品牌定位不同,装修费用会有一定的浮动。

5,员工薪酬:完善的店面员工架构是店面长久经营发展的根本,根据店面所在城市的不同,薪资体系也不同;员工配置也会有相应差别。

小编介绍了没经验开火锅店行吗?成本多少钱啊?,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借鉴,然后拥有好生意,当然选择连锁火锅品牌,我们全商网上有很多的好品牌,大家可以放心来选择,现在欢迎有投资意向的朋友,前来我们网站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相信美好的事业就在等着你。

如果你想在五指山开店,那么你需要明白,宣传是每一位火锅人都必须懂的经营之道,特别是在运营的前期,宣传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老板来说,开店装修、房租成本已经如此高了,很难再匀出大量资金进行宣传曝光,该怎么办呢?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几个低成本宣传的方法吧!

1.开业前期的巧妙促销

新的火锅店开业,需要热度,而这个热度大多要靠优惠活动来供给,但是一味地依靠大力度的折扣来获客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有可能看不到效果,无法培养顾客忠诚度,同时还会使门店的利润下降。介于此,我们建议各位有度促销,且促销周期不宜过长,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巧妙的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比如现场抽奖,但凡过路者皆可免费抽奖,奖品为满减券,以及一些特色产品,一来低成本聚集了,二来也提高了消费转化率。

网络,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应一个品牌在大众消费心中的形象,因而作为被消费者评价、探讨的平台,作为商家我们就应该主动抓住各大社交平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比如,现在大家使用频率较高的某红书,或者某点评,大家喜欢在上面搜索评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宣传分享,将产品和用餐环境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关注。

员工的服务水准,以及整体的风貌,也是火锅店的一个展示面,它从侧面呈现了火锅店的规范度和专业度,因此我们认为立足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是提升消费评价,提升品牌形象的有利方式,而做到高评价、好形象,自然就做好了宣传。

以上就是朝天门火锅的相关回答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可给我们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该报告来源中国饭店协会,以国内25个省区市的近200家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数据为基础,涉及餐馆几万家,总餐位数上百万,主要是国内餐饮行业中各业态、各区域的代表性企业和领军企业。以餐饮运营管理各领域为分析切入点,分别从各省区市餐饮收入排名、各业态领跑企业排名、各业态经营指标对比分析、餐饮企业家信心指数等方面,对餐饮业档2018全年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剖,涉及的业态包括正餐、火锅、团餐、快餐、西餐休闲以及日料等,全面反映了当前餐饮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

报告以企业申报和专家调查相结合,以直营店数据为主,一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原则为准,重点根据2018财年企业营业额进行排序,发布了2019餐饮行业各业态领跑者排名,包括2019中国正餐top50、2019中国火锅餐饮top20、2019中国快餐小吃top10、2019中国团餐top10、2019中国休闲餐饮top10,这合计百家各业态领军企业营收超过2500亿元,占全年全国餐饮收入5.8%。

根据《2019年餐饮业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截至2018年底,中国餐饮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篇 2019餐饮行业各地区及各业态领跑者

一、2019 国内各地区餐饮收入(2018 财年)

(一)2019 中国各省市区餐饮收入排行

表1 2019 中国个省市区餐饮收入统计表

(二)2019 “丝绸之路”主要省市区餐饮收入排行

表2 2019“丝绸之路”主要省市区餐饮收入统计表

(三)2019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省市区餐饮收入排行

表3 2019“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省市区餐饮收入统计表

(四)2019 “京津冀”主要省市餐饮收入排行

表4 2019“京津冀”主要省市餐饮收入统计表

(五)2019 “长江经济带”主要省市餐饮收入排行

表5 2019“长江经济带”主要省市餐饮收入统计表

(六)2019“粤港澳大湾区”餐饮收入情况

表6 粤港澳大湾区餐饮收入情况表

二、2019 餐饮行业各业态领跑者

第二篇 2019餐饮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分析

本次调研的餐饮企业共计142 家,来自全国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图1 所示),因人员、资金、时间等各项资源的限制,本次调查的企业大部分为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年营业额大于等于2000 万企业占比88.03%,其中年营业额超过1 个亿的企业占比71.13%。因此调研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餐饮行业中、大规模企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中国饭店协会调查的餐饮业企业( 单位) 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 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图1 调研企业分布热力图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企业在在各省分布数量如图2 所示,主要分布在一线、准一线等总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广东和上海。

图2 调研企业在各省分布数量排序图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调研企业各业态所占比例如图3 所示,以正餐居多占比42.39%,西餐休闲餐饮占比19.86%,火锅占比12.06%,团餐占比11.35%,快餐占比7.96%,日料占比6.38%

 图3 调研企业各业态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此次调研企业的平均营业额为6.71 亿元,其中排位居中企业的营业额为3 亿元,如表1 所示。营业额变动的均值为12.6%。

表1 调研餐饮企业营业额分析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1、门店数目值及变动率如表2、3 所示,调研企业中拥有门店数最大值为5478 个,最小值为1 个,平均值为116 个,中位数为23 个,门店总体标准偏差为474.38,可见在企业扩张上存在较大差距。

扩张最快的企业一年门店数目增加了1770%,门店收缩的企业2018 年门店数目比上年减少了22%。总体上来说门店数目增长的企业超过门店数目减少的企业,门店数目有所增加的企业占比59.86%。平均来说门店数目处于上升趋势,平均增加额为37.13%。

表2 调研餐饮企业门店数目分析表 单位:个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表3 调研餐饮企业门店数目较上年变动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2、不同门店数目的企业分布

 已填报数据的企业中,拥有50 家门店以下的企业占比69%,拥有51-100 家门店的企业占比12%,拥有101-200 家门店的企业占比8%,拥有201-300 家门店的企业占比4%,拥有301 家门店以上的企业占比7%。可见绝大部分企业拥有50 家以下的门店,拥有100 家及以上门店的企业占比19%。

图4 不同门店数目的企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3、不同省份企业的门店数目3 占比

如图5 所示,不同省份企业的门店数目中遥遥领先的是上海地区,其次是广东和重庆。

 图5 不同省份企业的门店数目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

如表4 所示,品牌数目最大的企业有18 个品牌,最少的企业有一个品牌,平均拥有3.73 个品牌。

如表5 所示,品牌从整体上来说呈增长趋势。

从各省所拥有的品牌数量来看4,广东省位居榜首其次是上海和北京(如图6 所示)。结合各省的门店数和品牌数目分析,可见广东、上海地区拥有较高的品牌打造能力和影响能力。

所调研企业营业面积5 的最大值为62.89 万平米,中值为2.28 万平米。营业面积较上年变动的中值为8.90%,平均值为33.70%,总体上来说营业面积都有所增加 。

1、一线员工数目及变动

如表6、7 所示,餐饮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拥有一线员工的平均值为2939 个,并且整体上来说吸纳就业人数在逐渐增加,一线员工的变动最大值达到372%,最小值为-26.3%,平均增加值为14.6%。

2、管理员工数量及变动

 如表8、9 所示,管理员工的数量中值为120 个,平均值为398 个,一线员工数量均值与管理员工数量均值比为7.38:1。管理员工变动最大值为105%,最小值为-13.5%,平均值为9.2%。管理员工数量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一线员工数量的变动幅度。

调研企业中,员工流失率的最大值为62%,最小值为0,中值为10%,均值为16%,可见中大型餐饮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总体上控制在较为合理范围内,有部分企业人员流失率仍然较高。如图7 所示,有55.96% 的企业员工流失率在12% 以下,人员流失率在13%-30% 的企业占比33.94%,流失率在31% 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0.09%。

如图8 所示,在上报的企业中未填写该项内容的企业占比38.13%,填写没有的企业占比28.06%,填写数额大于1 个的企业占比33.81%。在调研中发现,餐饮行业中对于绿色餐厅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企业认为自家餐厅符合环保标准或者有绿色采购环节就是绿色餐厅,有的企业认为获得了一些社会组织的认定就属于绿色餐厅。行业内对于绿色餐厅的认定尚缺乏权威认证。

依据各地企业所上报的数目来看,企业拥有绿色餐厅数目的最大值为300 个,最小值为0 个,中值为1 个,平均值为13.3 个。如图9 所示,大部分企业拥有绿色餐厅数量为1-7 个。

从绿色餐厅的变化来看,最大增长额为增加了200 个,最小额为减少了9 个,中值是0 个,平均值为6.1 个。大部分企业的绿色厅数目变动集中在增加1-33 个范围之中。(如图10 所示)

在调查的企业中有47.89% 的企业拥有中央厨房,其中拥有1 个中央厨房的企业占比80.88%,拥有2 个中央厨房的企业占比14.71%,拥有3 个中央厨房的企业占比2.94%,拥有4 个及以上中央厨房的企业占比1.47%。(如图11 所示)

22.30% 的企业拥有种养殖基地,其中拥有1 个种养殖基地的企业占比14.89%,拥有2 个种养殖基地的企业占比3.55%,拥有3 个种养殖基地的企业占比2.13%,拥有5 个种养殖基地的企业占比0.71%,拥有44 个种养殖基地的企业占比0.71%。(如图12 所示)

在调研的企业中,直营店数量最多的达到629 家,最小的为1 家,中值为16 家,平均值为44.5 家。

从直营店数目分布上来看,直营店在1-10 家和51 家以上的企业占比最多。直营店为1-10 家的企业占比达到43.42%,直营店超过51 家的企业占比23.23%。

 直营店数量较上年增加最多的企业一年间增加了140 家直营店,直营店较上年减少最多的企业一年间减少了7 家直营店。统计的变动中值为2 家,平均值为9.2 家,可见平均来说直营店在不断增加。

 在调研的企业中,加盟店数量最多的达到5467 家,最小的为0 家,中值为0 家,平均值为87 家。

调研企业中,没有加盟店的企业占比53.52%,在拥有加盟店的企业中以拥有1-10家和51 家以上的加盟店企业居多。拥有1-10 家加盟店的企业占比19.19%,拥有超过51家加盟店的企业占比12.12%。(如图14 所示)

加盟店数量较上年增加最多的企业一年间增加了272 家加盟店,加盟店较上年减少最多的企业一年间减少了3 家直营店。统计的变动中值为0 家,平均值为8.9 家,平均来说加盟店在不断增加,个别品牌个别企业增加迅猛。

(三)直营店与加盟店对比

在调研企业中,从门店总体数量上来说,加盟店的个数为8979 个,要远远超过直营店的5512 个。但从拥有直营或者是加盟店的企业集团数量上来看,拥有直营店企业的数目6 从整体上超过拥有加盟店企业的数目(如图15 所示),可见目前餐饮行业企业集团还是以优先发展直营店为主。

1、一线员工工资及变动

餐饮企业中一线员工工资均值为3881 元,较上年变动均值为上涨11.1%,一线员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2、管理员工工资及变动

 餐饮企业中管理员工工资均值为7601 元,较上年变动均值为上涨11.3%, 管理员工工资上涨幅度基本与一线员工工资上涨幅度持平。

调研企业中,人均消费的最大值为577.5 元,人均消费的最小值仅为8 元,人均消费的中值为103.9 元,人均消费的平均值为133.6 元。

如表12 所示,企业的开店数目要远远大于关店数目。企业的最大开店数目为502 家,最大关店数目为240 家,开店数量均值约为关店数量均值的3 倍。

在调研企业中每餐位营收的中值为4.59 万元,每餐位营收的均值为5.74 万元。

在调研企业中人均劳效的中值为7.82 万元,人均劳效的均值为18.57 万元。

调研企业的毛利率最大值为71%,均值为49.22%。其中毛利率增长最多企业的毛利率较去年增加了一倍,毛利率的平均增加值为2%。(见表13 所示)

调研企业的净利率均值为11.76%。其中净利率增长最多企业的净利率较去年增加了122%,净利率的平均增加值为2.5%。可见,总体来看餐饮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有小幅增加。(见表14 所示)

1、原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15 所示,原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39.68%,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2.53%。大部分企业的原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集中在25%-60% 之间(如图16 所示)。绝大部分企业的原材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有所增长,增长幅度集中在0~13%的企业占比76%,原材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有所下降的企业占比23%(如图17 所示)。

2、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16 所示,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10.26%,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2.50%。大部分企业的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集中在6%—18% 之间(如图18 所示)。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比例主要分布在-2.44%—5% 之间(如图19所示)。

3、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17 所示,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22.41%,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

2.04%。大部分企业的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集中在15%-32% 之间(如图20 所示)。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比例主要分布在0-5.72% 之间(如图21 所示)。

4、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18 所示,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4.54%,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

0.99%。绝大部分企业的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控制在7% 以下。(如图22 所示)。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比例主要分布在-1%—2% 之间,大部分企业的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都有所增长(如图23 所示)。

5、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19 所示,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25.68%,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1.59%。绝大部分企业的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在26%-65% 之间。(如图24 所示)。大部分企业的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主要集中在0—5.23% 之间。(如图25 所示)。

6、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

如表20 所示,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均值为5.11%,较上年变动比率均值为0.67%。绝大部分企业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在10% 以下。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6% 以下的企业占比73.45%,占比6.1%-11% 的企业占比16.81%。(如图26 所示),整体而言占比减少的企业占比10.26%,持平的企业占比15.38%,增加的企业占比74.36%(如图27 所示)。

7、各项成本费用占营业额比例及其变动对比分析

如图28 所示,各项成本费用占营业额比例中占比最大的三个分别是原材料进货成本、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以及人力成本。如图29 所示,增长率最快的分别是原料进货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一)关注发展方向分析

如图30 所示,企业对于品牌化最为关注,其次是供应链、绿色发展、智能化和精益管理,对于连锁化和培训关注较少,分别占比不到30%。

调查的企业中移动支付占营业额比例中值为58%,均值为53%。移动支付占营业额比例超过40% 的企业占比71.72%,占比超过50% 的企业占比58.59%。

对2019 年企业营收的预期,除个别企业预期增长500% 和200% 外,绝大多数企业的预期增长为50% 以下,其中93.59% 的企业预期会实现增长,平均营收预期为增长13.98%。(如图32 所示)

餐饮企业对盈利预期良好,95.24% 的企业预期盈利会增加。除了个别企业预期盈利会增长200%,以及下降105% 以外,绝大部分企业的预期值集中在-5%—30% 之间。盈利预期中值为5.5%,均值为9.8%。如图33 所示。

如图34 所示,仅有5.61% 的企业拥有裁员计划,有26.42% 的企业拥有关店计划,有62.5% 的企业拥有新品牌计划,有71.03% 的企业拥有投资意愿。

如图35 所示,餐饮企业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会增加,政策环境会改善。绝大部分企业认为经营成本会增加。

六、各业态指标对比汇总

(一)规模相关指标汇总

本报告选取营业额、营业额较上年变动、食品加工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食品加工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酒水饮料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酒水饮料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包间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包间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外卖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外卖销售额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营业面积、营业面积较上年变动、门店数量、门店数量较上年变动、一线员工数量、一线员工数量较上年变动、管理员工数量、管理员工数量较上年变动、员工流失率、绿色餐厅、绿色餐厅数量较上年变动、中央厨房、种养殖基地等指标反映餐饮行业中各业态的规模发展情况。具体见表21

(二)连锁化程度相关指标汇总

本报告选取直营店数量、直营店数量较上年变动、加盟店数量、加盟店数量较上年变动等指标反映餐饮行业中各业态连锁化程度。具体如表22 所示。

本报告选取每平米营收、每餐位营收、人均劳效、毛利率、毛利率较上年变动、净利率、净利率较上年变动、一线员工平均工资、一线员工平均工资变动、管理层员工工资、管理层员工平均工资较上年变动、人均消费、开店数量、关店数量等指标反映餐饮行业各业态效益情况。具体见表23 所示。

本报告选取原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原材料进货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房租及物业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能源成本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合计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各项税费合计占营业额比例较上年变动等指标反映餐饮行业各业态成本情况。具体见表24

七、餐饮行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一)整体规模持续扩大,较大规模企业维持较快增长

从营业额增长率、门店数量增长情况、营业面积变动、员工数量变动、门店变动等指标来看,较大规模的企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中大型企业仍然处于持续扩张阶段,所调研企业的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2.6%,超过了全国餐饮营业收入增长率,可见中大型企业仍然充满活力,领跑行业增长。

(二)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拥有较强品牌影响力

目前所调研的规模较大餐饮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渐向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扩张。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特别是广东和上海地区的餐饮企业集团无论是从门店数量还是从品牌数量来看都领先于其他地区,可见这些地区的餐饮企业集团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创造力。

(三)餐饮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扁平化

无论是一线员工数量还是管理员工数量都较上年持续增长,餐饮行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员工数量均值与管理员工数量均值比为7.38:1,餐饮企业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扁平化发展,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中大型餐饮企业人员流失率维持在较为合理水平

 在所调研的企业中,将近60% 企业的人员流失率维持在12% 以下,人员流失率超过31% 的企业仅占比大约10%,平均人员流失率为10%。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3600 元,管理层员工的平均工资为6300 元。中大型餐饮企业通过提升员工工资福利、创新晋升和发展机制,对于餐饮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

(五)连锁化程度逐渐加强,连锁化发展呈现马太效应,直营仍是首选

 在所调研企业中直营店一年增长均值为9.2 家,加盟店一年增长均值为8.9 家,可见整体而言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逐渐加强。所调研企业中连锁化发展最快的企业一年间直营店增加最大值达到270 家,加盟店增加最大值达到272 家,行业中呈现出加盟店越多的店越多人加盟的趋势,马太效应较为明显。对比拥有直营店的企业集团和拥有加盟店的企业集团数量,可以发现拥有直营店企业集团的数目整体上超过拥有加盟店企业集团的数目,可见目前餐饮行业企业集团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仍是优先发展直营店。

(六)绿色餐厅认识较为模糊,绿色餐饮标准宣贯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上报的企业中未填写绿色餐厅内容的企业占比38.13%,填写没有的企业占比28.06%,填写数额大于1 个的企业占比33.81%。在调研中发现,餐饮行业中对于绿色餐厅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企业认为自家餐厅符合环保标准或者有绿色采购环节就是绿色餐厅,有的企业认为获得了一些社会组织的认定就属于绿色餐厅。行业内对于绿色餐厅的认定尚缺乏权威认证,绿色餐饮标准宣贯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成本值得关注,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在所调研的企业中,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仍然是上升最快的三大成本。按照所占比例来看,原材料进货成本、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以及人力成本占比最大,其中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成本值得关注。

(八)品牌化发展成为最大关注点,企业预期发展较为乐观

在企业关注方向调查中,企业对于品牌化发展最为关注,关注品牌化发展的企业占比72.80%,其次是供应链发展(占比52.03%)和绿色化发展(49.19%)。餐饮企业管理者认为未来营业收入和盈利都会提高,其中认为营收会增加13.98%,盈利会增加9.8%,并且在企业未来发展决策中都有较强新品牌发展意向和投资意向。

(九)门店数量发展成为行业效益提升瓶颈,工业化发展或可打

破僵局依据调研数据分析,门店数目与每餐位营收的相关系数为-0.01906,门店数目与人均劳效的相关系数为-0.01671,可见门店数目与企业效益的相关性很低。依据图36、37 可见,随着企业门店数目增加会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当到达一个规模极限之后其效益就开始下降,因此门店数目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之内才是经济和有效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企业通过网络化和工厂化发展,可以突破门店数量瓶颈实现更优地规模化发展。

(十)火锅产业持续升温,品质及品牌化发展成为机会点

火锅品类近几年受市场需求增长及可扩张性,高标准化的独特业务模式,成为餐饮细分中一大品类。火锅市场总收入 2018 年达到 8757 亿元,对比 2014 年涨幅超 52%,预计2019 年火锅营收达到 9.6 千亿。火锅每平营收优于其他餐饮品类,表现突出。

火锅行业呈现新品牌和老品牌并存、单业态产品为主、 连锁企业多个子品牌经营明显的特征。城市进入不同发展阶段,一二线城市进入成熟转型期,三四线城市进入发展期。一二线城市竞争核心源于品牌、规模、成控、产品及服务;三四线城市竞争核心源于价格、产品、定位和品牌。现在的主要机会点是性价比高的高端市场以及服务品质。火锅餐饮品牌直营成为一级城市主流,品牌价值加速餐饮企业化进程。由品类打造特色火锅品牌向规模化股权上市发展,火锅餐饮进入全国性品牌竞争局面。

(十一)婚庆市场成为新的盈利点,仪式感及品质成为新关注点

在当前餐饮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喜宴市场成为企业重要的营收版块,在许多以婚宴为主要业务的酒店中婚宴消费占餐饮消费的50.67%,一批企业通过优质的喜宴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市场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第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跨行业竞争明显。目前可接待宴会不仅有酒店、餐饮、婚礼会馆,还有一些音乐厅、高尔夫球场、油画馆、教堂、庄园、马场都在不同程度的承接宴会。第二,市场进一步细分。婚宴、寿宴、宝宝宴、乔迁宴、谢师宴而且各种同学情、战友情、同事情、周岁宴、成人宴、升学宴等各种喜事感情的宴会越来越多。第三,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喜宴的仪式感。不单单只是吃饭聊天,同时会提出对场景要求、服务环节、仪式策划提出定制要求。第四、婚宴的桌数在减少,但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政策的引导,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婚宴的桌数有明显下降,但是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十二)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数据指导未来发展

现有餐饮企业纷纷应用“互联网+ 新技术”,积极推进餐饮业新零售发展,建立互利共享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不断尝试实现企业与移动端有效链接,引流新消费群体。新技术、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引流新消费、发展新零售的有效方式。餐饮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利用数据指引企业理性发展。新时代是数据化、网络化的时代,是共享的时代,餐饮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应该要用互联、共享的思维模式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因此,数据的收集、整理、共享变得尤为重要,高质量

的数据报告将对餐饮企业理性发展具有很大指导和借鉴意义。

( 十三)老字号成为文化与消费双载体,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8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其中重点提到要实施中华老字号发展。目前,全国饭店、餐饮中华老字号共有将近两百家,省级饭店、餐饮老字号有320 家,食品老字号有460 家,除西藏和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老字号的发展对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目前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餐饮老字号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第一,选料精细、原料讲究与成本的矛盾;第二,国际化发展中食品卫生的矛盾;第三,传统工艺与操作便捷的矛盾;第四,丰富多彩与单品发展的矛盾;第五,由原来的为少数人服务到现在的普惠民生发展的矛盾;第六,现有市场与新生代客户矛盾;第七,地方特色与连锁经营矛盾;第八,现有产品与消费模式改变之间的矛盾。

1、维持政策稳定,增强投资信心。

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于政策环境持看好态度,过半企业认为政策环境会逐渐提升。政府应该继续维持政策发展延续性,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改善营商环境。

2、加强地区交流,完善品牌培育保障措施。

学习先进地区的品牌扶持和培育举措,为企业培育新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提供必要保障措施。

3、调整税收政策,简化办理程序。

税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提出体现更大规模、更具实质性和普惠性的减税降负政策建议,特别是抓紧研究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的措施。针对餐饮行业中供应商多为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合理调整税收制度。同时,进一步简化税收抵减申请手续,降低企业负担。

1、加强绿色餐饮标准宣贯,促进行业绿色化发展。

2、针对行业各细分业态完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促进行业标准化发展。

3、建立行业领跑性指标,组织行业互动式学习和交流,推广标杆企业的先进发展经验,

4、联合企业加强行业培训,为行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5、推广先进现场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6、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供应链发展平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采购质量。

1、平衡直营店和加盟店关系,在保证企业品牌质量的前提下强化品牌影响力。

2、积极应用新技术以及各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工具,促进组织扁平化发展,提高人员利用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3、积极利用诸如合伙人制等先进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员工流失率。

4、依据国家行业绿色餐饮标准,实现绿色采购,努力降低能耗,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产品和服务,实现绿色化发展。

5、制定企业内外部培训计划,提高员工职业发展能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6、注重品牌价值构建和延伸,以品牌文化为内核,打造强IP 产品,提升品牌综合价值。

7、研究分析市场情况,理性投资,避免在马太效应下盲目跟风,控制经营风险。

8、拥抱新技术,加强网络化、工业化发展,采用前店后厂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式,有效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9、强化老字号的创新能力以及与新机遇、新模式发展相匹配的能力。第一,应做到原料考究并统一;第二,保证传统公益上标准化生产;第三,保证食品卫生达到国际通行标准。第四,要想走出去必须实现产品保质周期不低于180 天;第五,能提供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特色产品;第六,积极实现连锁化发展。

第三篇 2019餐饮业上市公司经营分析

2018 年,我国餐饮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在绿色消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的浪潮下,从国内餐饮企业的2018 年报来看,中国餐饮业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在发布年报的3 家主板上市企业、18 家新三板企业、7 家境外上市企业中,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有21 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的有15 家企业,亏损的有6 家企业。

在净利润下降的企业中,多数企业都提到了是新开店成本以及人员薪酬增加所致。从年报看,食品生产制造板块、团餐板块仍然继续保持稳步上升。其中食品生产板块,西安饮食的食品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23.31%,广州酒家的食品制造比上年同期增长18.59%,狗不理营收增长19.73%。团餐板块:粤珍小厨营收增长39.84%,华鼎团膳营收增长25.78%,蓝鼎餐饮营收增长3.87%。

从连续两年的年报看,广州酒家、百胜中国、粤珍小厨、新五心、小六汤包、顺风股份、狗不理、呷哺呷哺、海底捞等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好,连续两年利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此外,西安饮食、洛阳餐旅等集团在2018 年积极寻求突破,在营收和利润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深入,在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体验消费的大潮下,产品品质优异稳定、运营能力卓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突破的公司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样的企业也正是我国餐饮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代表。

2018 年全国餐饮收入突破了四万亿,实现同比增长9.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期商品零售增速,餐饮业已成长为中国消费增长的主力军。2019 年乃至未来几年,在我国服务消费占比49.5% 并持续上升、全国居民消费倾向高达70.3% 的情况下,餐饮业仍将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仍为中式餐饮服务和食品加工销售。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48%。其中餐饮收入12.7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40%;商品销售4.5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716.10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2.14%。报告称,受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减少,导致公司本期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同比出现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直营企业3 家,新开特许加盟店5 家。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公司已开业的成员企业(门店)共计121 家,包括:直营企业46 家;国内特许加盟企业68 家;海外特许加盟企业7 家。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依然为餐饮服务和工业化食品生产及销售。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5%。其中餐饮收入3.82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0.58%;生产制造6253.2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20.06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8.44%。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公司拥有西安饭庄、同盛祥饭庄、老孙家饭庄、德发长酒店、西安烤鸭店、春发生饭店、永宁国际美术馆、大香港酒楼、常宁宫会议培训中心、大业食品公司等15 家分公司、15 家子公司以及诸多家经营网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依然为餐饮服务和食品制造。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9%。其中餐饮收入6.0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6%;食品制造18.9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6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5%。

报告称,报告期内主营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业绩实现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食品制造业务在广州、湘潭、梅州、茂名拥有多个已投入或在建食品生产基地,公司及下属公司拥有超200 家饼屋(含加盟店)。餐饮服务方面,公司拥有18 家餐饮直营店、1家参股经营店。

公司以餐饮为主业,同时向宾馆、旅游、文化创意、白酒开发销售、婚庆、OTA 电子商务旅游等多领域拓展。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54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00.82 万元。

报告称,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白酒销售和婚庆服务业务,并且收购了顺途旅行社,新增了票务和旅游服务,商业模式、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其中,餐饮收入1.16 亿元,同比减少4.2%,营收占比由91.19% 降至85.96%,主要因为报告期内有3 家酒店受市政道路改建、扩建影响,影响到就餐客人进店消费;客房收入772.93 万元,同比增长7.55%,营收占比增长0.31 个百分点至5.80%;新增婚庆策划业务收入39.03 万元,营收占比0.29%;票务收入327.33 万元,同比增长1361.16%,营收占比增至2.46%;旅游服务收入732.42 万元,同比增长77.77%,营收占比增至5.49%。新增白酒销售业务,报告期内尚未取得收入。

公司主营业务为西式快餐。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1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98.08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98%。报告称,营收增长主要是外卖业务的大幅增加及储值卡业务的增长导致收入增加,净利润降低主要是因为包括员工绩效奖励、外卖费用、房租等在内的销售费用大幅提升所致,销售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66%。其中,餐饮收入2.41 亿元,同比增长21.39%,营收占比由92.34% 增至93.37%。

公司主营业务为品牌创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酸奶冰淇淋原料及设备设施销售、酸奶冰淇淋零售。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33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3.4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95.19 万元,比上年同期降49.34%。

报告称,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为:1、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签单量减少,导致品牌创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减少;2、报告期内创业店开业数量较上期减少,开业配送收入减少,导致原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销售收入降低;3、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推出全包模

式,降低了意向客户的投资门槛和投资费用;4、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投入研发新的“一车一店模式”,设计、制作时间较长,影响了本期内品牌创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2.19%,较上期降低3.94 个百分点。

其中,餐饮零售实现收入62.93 万元,比上年减少203.04 万元,营收占比由44.27%降至39.50%。

 公司主营业务为团膳(食堂托管、餐饮配送)和连锁餐饮业务(目前主要是连锁面馆)。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8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56.8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8.74%,较上期降低9.52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收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本年度新增项目12 个,同时积极开展其他增值服务,包括美食节、食品带回家等活动增加了公司收入。

 公司是一家海鲜火锅餐饮企业,采取连锁直营商业模式。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1.3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8.72 万元,转亏为盈,比上年同期增长164.38%。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3.13%,较上期降低0.39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收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和上海店面关闭,以及湖北省内临江店受市政工程施工封堵道路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所致;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和上海闭店,营业利润减亏1711 万元,非经营性收益增加431 万元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为团体供餐、食材销售。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0.84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8%。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6.18%,较上期降低1.9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收增长主要系2018 年公司新餐厅增加23 家,销售业绩增加,团体供餐销售收入增加所致;净利润下降主要受2018 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庆项目经营政策、新拓展餐厅前期投入较大且市场贡献在下半年影响所致。

其中,团体供餐实现收入3.20 亿元,比上年增长29.03%,营收占比由84.85% 增至86.98%;食材销售实现收入4377.92 万元,比上年增长23.24%,营收占比为11.89%。

公司主营业务为日式料理及简餐服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5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2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76%。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2.42%,较上期降低3.05 个百分点。

报告称,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公司调整门店,2 家门店关闭导致。

 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堂经营管理。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9.9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1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9.52%,较上期下降0.16 个百分点。

其中,餐饮服务收入4604.45 万元,比上年增长6.76%,营收占比为68.72%;商品零售收入1501.76 万元,比上年下降6.67%,营收占比为22.41%;食材销售收入560.7 万元,比上年增长500%,营收占比由1.55% 增至8.37%。

 公司主营业务为火锅直营店以及餐饮连锁、餐饮咨询服务、物流销售业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8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95.7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3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57.19%,较上期增长1.1 个百分点。

报告称,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关闭了部分亏损店面,其中关闭海外阿联酋3 家门店,国内3 家门店;净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2017 年末至2018 年初关闭了6 家亏损店面,且该亏损店面损失都已计入2017 年,同时上期处置控股子公司南京蒙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损失197.97 万元,报告期无投资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有20 家直营店、海外8 家直营店;在海内外拥有160 家加盟店。

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连锁美食广场的餐饮管理服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6.18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6.0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55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5.31%。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3.98%,较上期下滑16.64 个百分点。

报告称,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减少,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式特色正餐服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59.5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2.06%,较上期上涨0.03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2018 年总店面数较2017 年净增加10 家,营业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净利润与上年持平主要为新开设店面尚处培育期,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成本费用进一步增加,新门店尚未带来营业利润。

截止2018 年12 月31 日,公司下辖直营门店数合计64 家。报告期内,新开设12 家直营门店,关闭2 家直营门店。

公司一家中式餐饮连锁企业,通过“顺风大酒店”、“顺风港湾”和“顺风新弘府”等品牌直营店向消费者提供中式餐饮服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98.66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55.84%,较上期下滑0.73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次新店逐步成熟,营业额增长,以及公司报告期内新开三家门店,并且新开展了外卖业务。净利润增幅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员工薪酬成本增加、食材采购价格上升以及原有门店租金上涨,新门店承租费用,导致公司租赁费用增加,此外,公司新开3 家门店,导致长期待摊费用增加。

2018 年新开3 家门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直营门店合计30 家。

公司主营业务为小海鲜特色旅游餐饮。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4.99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9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75.73 万元,由盈至亏,同比减少687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32%,较上期下滑21.04 个百分点。

报告称,本期公司计划逐步转型,调整经营发展策略并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关店10 月开始暂停经营;蛇蟠店受房地产开发影响,5 月开始周边区域开始工程建设,客流明显减少。公司餐饮及客房业务收入较上期有了大幅减少。而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尚在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全实现销售。故公司本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均较上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在继续深耕传统餐饮业的同时向外扩展,在学校食堂运营管理上进行了尝试,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三门县技师学院的食堂运营服务业务,并摸索出了一条食堂餐饮管理与生鲜配送结合的经营模式。

其中,餐饮收入1357.5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96%,营收占比73.58%;客房收入109.96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6.77%,营收占比5.96%;生鲜销售收入364.3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营收占比为19.75%。

公司主营业务为速冻食品生产和销售。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86.8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0%。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9.26%,较上期下滑0.64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酱卤肉制品增长明显,增长1750 万元,主要系以前酱卤肉制品为小品种,销售占比较小,未列为一个系列单独披露,报告期增长明显主要系市场培育和对社会餐饮店的业务开拓所致。报告期内,速冻包子产能提高,收入增长426 万元。

 报告期内,速冻包子、酱制品、速冻面食礼包收入占比分别为46.3%、13.58%、20.09%。

 公司是以供应包子、小笼、馄饨、粉丝等杭式小吃为主的中式餐饮服务连锁企业。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60.31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6.25%。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5.20%,比上年同期提升0.08 个百分点。

报告称,公司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销售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门店餐饮收入增加1200.8 万元,食材销售收入增加110.5 万元,加盟管理服务收入增加29.37 万元。2018 年,新开业直营门店2 家。截止2018 年12 月31 日,公司已开业的直营门店25 家,营业的新丰小吃加盟店31 家。

 报告期内,公司以中央工厂加快餐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同时拓展外卖及校团餐业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4.13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4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318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7.49 万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4.89%。毛利率为41.10%,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11 个百分点。

报告称,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校餐、社会团餐。

公司中央厨房的升级改造,使其标准化规模化得到提升,很多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也会主动找到公司要求订制配送餐食。因此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

 公司是一家采用直营连锁模式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1 亿元,较上期同期增长5.1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55.69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82%;毛利率为70.41%,比上年同期提升0.15 个百分点。

报告称,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为2018 年门店数净增加10 家;净利润减少是因为子公司亏损,其中新品牌亏损874.24 万元。

截至2018 年末,公司品牌全国门店数共计114 家,其中望湘园78 家、旺池17 家、辣些鱼12 家、百春原2 家、巨说2 家、醉东2 家、Spicymoment 1 家。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是团膳餐饮服务。

2018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5.47 万元,较上期同期增长3.8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75.0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76%;毛利率为17.27%,比上年同期提升1.08 个百分点。

三、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

2018 年度,百胜中国实现营业收入84.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实现经营利润9.41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调整后经营利润为8.55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实现净利润为7.08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调整后净利润为6.06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9%。

报告显示,百胜中国系统销售增长率为5%,其中肯德基增长7%,必胜客下滑1%。

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其中肯德基增长2%,必胜客同比下滑5%。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肯德基拥有1.6 亿会员,必胜客拥有5 千万会员。2018 年肯德基和必胜客新增会员数分别为5 千万和1.5 千万。

2018 年百胜中国新增餐厅819 家。截至2018 年末,百胜中国拥有餐厅8484 家,比上年增加501 家。其中肯德基5910 家,比上年增加422 家;必胜客2240 家,比上年增加245 家。

2018 年度,味千中国实现营业额23.78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9%;实现毛利约人民币17.93 亿元,同比上升2.2%,实现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5.5 亿元,相较2017 年的亏损4.87 亿元大幅增长,增幅约213.2%。其中,集团餐厅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2.18 亿元,同比上升0.3%,占集团总收入约93.3%,营收占比比上年度减少1.5 个百分点。

报告称,2018 年集团经营溢利为人民币2.31 亿元,同比减少23.1%。主要是因为店面扩张带来的员工成本、折旧及摊销成本、物业租赁及相关开支和其他经营开支同比增长。

2018 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开113 家、香港地区新开4 家,共计新开117 家;中国大陆地区关闭52 家,香港地区关闭3 家,共计关店55 家。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味千中国餐厅总数为766 间,比上年同期增长8.8%。

2018 年度,呷哺呷哺实现营业收入47.34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9.2%;餐厅层面经营利润位8.98 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1.9%;税前利润6.0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

值得注意的是,凑凑餐厅盈利快速提升,餐厅收入由上年的117 百万元增加374.9%达到555.6 百万元,餐厅层面利润由2017 年亏损24.4 百万元增加至本年度利润64.8 百万元,增幅高达365.6%。此外,包括火锅外送和“呷煮呷煮”在内的外送业务也大大增长,截至2018 年末外送收入较去年增长203.3%。

 报告称,集团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餐饮网络的扩张以及全国同店销售的增长。2018 年度,集团新开张168 间呷哺呷哺餐厅及27 间凑凑餐厅。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集团拥有及经营886 间呷哺呷哺餐厅及48 间凑凑餐厅。

2018 年,全国同店销售增长2.3%,人均消费由上年同期的?元增加至53.3 元。

 2018 年度,国际天食实现营业收入14.9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毛利为10.6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9%;持续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亏损7959.6 万元,亏损幅度比上年增加178.1%;毛利率为71.4%,比上年同期下降1 个百分点。

报告称,年内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为优化资产结构关闭调整门店产生的关店成本和资产拨备等一次性成本人民币133.8 百万元以及门店同店销售下降3.8% 带来的毛利减少。

截至2018 年末,集团运营65 家“上海小南国”餐厅、3 家“慧公馆”餐厅、27 家“南小国”餐厅,1 家“俺的”餐厅、2 家WolfgangPuck 餐厅和1 家DOUTOR 咖啡厅。

2018 年度,唐宫中国获得收益约14.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本年度溢利为1.1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2.1%。

报告称,集团收益增长主要来自于2017 年开两年内的增长店的贡献以及2018 年开业新店的拓展。2018 年集团新开餐厅合计为集团贡献收益2.4 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益的16.1%。这些新开餐厅包括4 家中式正餐、6 家自创休闲餐与4 家特许经营餐厅。此外,集团外卖发展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集团外卖收益增幅超过50%,占整体收益比例由上年的4.0% 提升至5.9%。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拥有的自创休闲餐品牌包括“唐宫小聚”和“唐宫茶点”,于香港、上海、深圳及成都拥有合共12 家餐厅,2018 年整体营业额达人民币 2.46 亿元,同比上升39.9%,发展步伐理想。

截至2018 年末,集团经营 59 家餐厅,另以合营方式经营8 家餐厅。拥有15 万会员客户,2018 年度的会员消费金额达到人民币2.79 亿元。

2018 年度,海底捞获得收入总额约169.7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9.5%;餐厅经营收入约164.9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8.7%;实现年内利润1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

报告称,餐厅经营收入是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达97.2%,其中2018 年新开业的200 家餐厅实现收入29.2 亿元。此外,外卖收入增长47.9%,达3.24 亿元。

报告显示,2018 年度,海底捞同店销售增长率为6.2%,平均翻台率为5.0 次/ 天,顾客人均消费为101.1 元。截止到2018 年12 月31 日,集团拥有466 间餐厅。

以高等教育课程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计算,中国新华教育是长三角最大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在2018 年3 月26 日,中国新华教育成功上市。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集团投资及经营三所教育机构,分别为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新华学校以及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2018 年集团收入为人民币3.861 亿元,同比增长14.2%,主要是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及平均学费增加,学费由2017 年12 月31 日的3.009 亿元增加至2018 年12 月31 日的3.415 亿元,同比上升13.5%。

其他收益由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止的人民币0.538 亿元增加至2018 年12 月31日止的0.918 亿元,增加70.6%,主要是由于学校管理水平优化,导致向其他独立第三方提供的培训及考试服务收益增加,以及利息收益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净额增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旋转小火锅利润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