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各种水果质量抽检,最容易出问题的有哪几种?

  生菜、油麦菜、娃娃菜、橘子、苹果、香蕉等,这些都是老百姓“菜篮子”的“常客”。“菜篮子”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但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更关乎社会稳定发展。如何保障“菜篮子”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

检测员耿旭让向放有蔬菜样品的器皿中添加试剂

  近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郑州市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12项行动,推动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

检测员张少敏在精品超市内挑选需要抽检的蔬菜

  每天,进入郑州市区138个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的瓜果蔬菜众多,这些菜品正常流入市场,检测把关流程到底是什么?如果抽检到不合格的菜,该如何处理?日前,记者走进农贸市场、商超等,为您揭秘郑州市民“菜篮子”背后的故事。

  12项行动,推动解决影响

  郑州市民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记者注意到,近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郑州市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12项行动,推动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真正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12项行动包括标准评价、宣传贯彻和风险监测行动,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农药兽药使用减量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三小”治理提升行动,网络食品“净网”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优质粮食工程”行动,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不少市民把购买目光锁定在“绿色环保”的标签上。

  郑州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当下,更加愿意给家人购买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产品价格或许是很多市民关注的一个主要方向,但“菜篮子”的安全,同样也受到很多家庭的注重。

  每天70种蔬菜、水果等要过检测“关口”

  5月20日早晨6时30分,郑州市纬四路农贸市场,商户们正在忙碌整理着进场的蔬菜,等待新一天的营业。此时,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驻守在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员耿旭让来到市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这个工作,就是早上忙,要赶在市民买菜前把工作做好,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耿旭让告诉记者。

  进入化验室,耿旭让打开冰箱,将检测的药物提前准备就绪。7时许,耿旭让带着采集工具进入销售区开始采集样本。记者注意到,他第一波采集的主要是叶类蔬菜,包括芹菜、生菜、油麦菜、花菜等。

  耿旭让将采集的每一种蔬菜的名称、采集商户、采集时间等都标注清楚,以便追溯。

  对于抽检,商户反应如何?一名商户告诉记者,他们非常愿意配合抽检,通过抽检知道菜品是安全的,让老百姓买得更放心。

  第一波采集样品之后,耿旭让回到化验室,将玻璃器皿放在电子秤上,将采集的叶菜样品剪切放入,每个器皿20克蔬菜样品,然后开始加入药物,沉淀后抽取放置在检测器皿中,最终检测结果传输到电脑中。

  “每一批次样品检测大约30分钟,结果出来后自动上传到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同时拷贝市场管理方,如果有不合格的,配合市场管理方下架、销毁。”耿旭让告诉记者。

  7时45分,第一波检测结果出来,电脑屏幕上立即弹出多个“合格”的页面,包括样品标号、被检单位、检测品种、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值等。

  “每天要采集、检测三波,一共检测70个样品。”耿旭让说。

  “精品”蔬菜超市,并不是“免检”招牌

  除了农贸市场之外,只要有蔬菜瓜果销售的商超,同样每天都要检测,销售“精品”蔬菜的商超并不是“免检”的招牌。

  5月20日早上7时许,大河报·豫视频另一路记者来到农业路花园路口丹尼斯商场的拜特超市探访。

  上午7时30分,检测员张少敏就已经到达位于花园路丹尼斯商场的拜特超市,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周边居民集中,每天都会有很多市民来到超市采购新鲜瓜果和蔬菜。

  张少敏告诉记者:超市内售卖的很多蔬菜,都需要在上架后或者包装前进行抽检,今天早上选择了32个瓜果蔬菜的样品进行检测,所有检测工作必须在超市9时开始营业前完成。

  “每天,我都要自己前往超市的货架取检测样品,检测工作更是马虎不得,我们严把第一道关,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吃到放心蔬菜。”说着,张少敏就开始准备检测试剂和挑选超市刚刚上架的瓜果蔬菜,第一步主要工作就是要取下瓜果蔬菜的表皮和菜叶。张少敏说,我们主要检测的就是瓜果蔬菜的表皮,检测农药残留含量是否超标。

  32个样品检测从早上7时30分开始,9时前结束,所有检测数据通过系统,直接上传至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数据库,确认无误后,会统一在官方平台上进行公示。

  检测完成后,记者再次跟随张少敏来到超市的瓜果蔬菜区,张少敏告诉记者,所有的抽检样品全部合格后,会统一在电子屏幕上进行公示。

  在临近9时,张少敏开始进行检测菜品和瓜果名称的整理工作,“今日,在丹尼斯抽检的32个样品,瓜果蔬菜均在安全范围,超市可以正常对外营业。”张少敏说。

  2021年郑州农产品速测合格率超99.6%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市建成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设立138个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派驻检测员242名,日均抽检样品5550批次左右。每天出动3辆流动检测车进行检测巡查、技术指导和纪律督导,节假日不间断。

  “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全年共抽检各类食用农产品194.0546万批次,速测合格率均在99.6%以上。全年检出不合格农产品907批次5971.67公斤,均及时填写《食用农产品快检超标结果告知单》通知市场管理者依法依规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大家最为关注的蔬菜全年抽检超过153万批次,抽检合格率99.47%;水果全面抽检超过2.5万批次,只有1批次不合格,食用菌和茶叶检测合格率100%。蔬菜、水果、豆芽等全年超标批次共计907批次。其中,因蔬菜抽检基数最大,超标811批次,占据最高。

  “我们每日快检结果在市场显著位置的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并进行公示,提醒市民安全消费,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魏朝林 张超)

汇源果汁被指使用烂水果 食药监总局已介入调查

最近,有媒体曝光果汁生产行业内幕,称经过在苏皖鲁一带水果产地的大型果汁生产基地的调查走访,发现当地果农将大量腐烂变质的水果送到果汁企业,并称虽然不能直接销售,但是却可以拿来榨果汁。被曝光的包括安徽砀山、徐州丰县、山东平邑等地的汇源、海升、安德利等品牌果汁产品。

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而腐烂变质,或是在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

果农称,品相好的水果零售,

差的或变质的卖去做罐头和果汁

距徐州丰县不到百公里之遥的安徽砀山,果农老夏这几天正在将自己家果园中各种品相的水果进行分装,品相好的水果,将提高零售价格售卖。而对于品质稍差,或是已经变质的水果,老夏果断将这些水果售卖给附近的罐头厂商和果汁厂。跟随着老夏家的电动三轮车,记者发现从砀山县的园艺场到砀山县县城的路上,众多大大小小的水果行或是水果购销中心,正在收购品质较差甚至已经腐烂的水果,而在这些摊点周围少不了的是水果腐烂变质的酸臭味和一群群闻味而来的苍蝇。

记者走访了多家收售腐烂水果的摊位,并从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这些水果大多数的去向都是附近较大的果汁生产企业——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砀山海升”)、砀山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简称“砀山汇源”)。

老陈经营着砀山当地一个规模较大的水果购销中心。据老陈介绍,每天最少从他的购销中心向附近大大小小果汁厂运送的“瞎果”都在二三十吨左右,最多的时候每天60多吨的“瞎果”都送过,“在我们当地‘瞎果’都送到果汁厂做成果汁或是浓缩汁,品相较好的但是不能达到零售程度的水果一般都运往罐头加工厂。”

报道称,“瞎果”被送进工厂直接上生产线

徐州丰县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国内首家浓缩果汁上市公司安德利果汁的徐州分公司也坐落在该县的开发区。每到一年的八九月份至该年的年底,近半年的时间被果汁行业俗称为“榨季”,记者曾经通过正常途径试图要求参观企业,但其以企业机密等理由婉拒。

每天有几十甚至上百名运送水果的司机在果汁厂进进出出,做了多年水果购销生意的老陈告诉记者,如果是第一次进入工厂的司机,厂区里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指引运送“瞎水果”的卡车开往指定的卸货地点——果槽。运送“瞎果”的货车将车子停好之后,果汁厂内有专门的装卸工,将水果都倾倒在十米见方的果槽中。

老陈指出,这些“瞎果”在全部倒入果槽的同时,果槽周围会有几道可能含有消毒杀菌成分的清洁水对果槽内部的水果进行冲洗,水果腐烂的部分在这个环节可能就被冲掉。随后,经过了冲洗的水果,便经由一个有着喷水装置的输送带直接进入榨机。

老陈坦言这种“瞎果”根本谈不上储藏。“如果再放个几天这些"瞎果"就烂得更厉害了,所以基本上都是运送过去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就直接上流水线。”“所以我们周围知道这个情况的,现在基本上都不喝果汁了。”说着老陈端起刚刚泡好的茶喝了起来。

当地居民基本不喝果汁厂生产的果汁了

“欢乐幸福年,健康喝汇源。”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但是,同徐州丰县的老陈一样,在汇源砀山和平邑两个分厂所在地的当地居民,现在基本上很少或是干脆不喝果汁厂生产的果汁了。这些果汁最终流向了国内外其他的地区。

记者翻阅汇源2012年年报发现,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果汁饮料市场,汇源在100%浓度果汁和中高浓度果蔬汁中,市场份额分别占54.2%和44.1%,均位列第一,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明显。

汇源一度跌7%代言人那英烂果率不超5%

就看到和了解到运送水果的车上出现品质不好的水果等情况,汇源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果农的搬运和挤压等情况,水果破损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不是说农民故意将不好的水果给我们,公司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这些要求也会对果农进行传达。”针对司机们所描述的收购环节,上述人士指出:“这些司机不懂我们的技术,工厂不对外参观,所以一些甄选环节他们肯定也不能看到。汇源收购水果进厂后,经过称重,清洗,分拣,过滤,杀菌,冷破碎,压榨等多项工艺技术和工作流程处理,最终进入生产线,是没有质量问题的水果。”

据媒体报道,汇源、安德利、海升,均是在香港上市的,昨天,在此事被曝光后,汇源果汁股价一度下跌逾7%。

在今年年初,那英成为汇源果汁的广告代言人,在汇源果汁被曝使用“瞎果”一事后,昨天记者也拨通了那英助理赵小姐的电话,赵小姐非常惊讶:“这是今天爆出来的吗?这个事情我们现在还不知晓,我们要调查清楚。”

昨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所平,他称,果子进行榨汁之前,主要经过两道关口控制烂果率,其一是验收环节,“由操作工随机挑选出三袋水果进行抽检,烂果率超过5%的,停止卸货,拒绝收购,低于5%的就放行。”第二道关口是在拣果环节,张所平称,水果上烂疤超过一毛钱硬币大小的,就会被挑拣出来舍弃掉,“每一个小时会对挑拣过的果子抽检一次,烂果率同样要控制在5%以下。”

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已责令两家公司停产自查

记者23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针对媒体报道安徽省砀山县、江苏省丰县、山东省平邑县的4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涉嫌使用腐烂“瞎果”加工果汁的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紧急部署安徽、江苏、山东等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调查,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山东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自2012年12月以来一直未生产果汁。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当日未生产,现场未发现原料水果。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汇源集团皖北果业有限公司现场未发现有腐烂水果存货。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责令两家公司停产自查,配合执法部门调查,并现场依法对两家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抽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相关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视进一步调查情况,若发现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据新华社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的几大超市,在瑞金路金润发超市里看到,在果汁专柜上,整整齐齐的一栏全是汇源的各类果汁产品。在“100%橙汁”的包装上,可以清楚看到这批次的产品来自于江苏汇源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盐城,并不是新闻中所曝光的那几个“瞎果”收购地。对于最近汇源果汁的销售情况,当值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向很好”。而对于其他两个被曝光品牌“安德利”和“海升”,金润发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两个品牌。”

记者走访了几家饭店后发现,汇源果汁在饭店铺货的情况较好,很多饭店拿出来的都是汇源果汁。店方称,对于消费者来说,汇源果汁接受程度还是要高一些。

在此次报道中提到了一种产品“冰糖雪梨”,称这种饮料使用了从砀山当地企业出产的原料。据几家超市的销售人员介绍,冰糖雪梨饮料有几家企业都在生产,销售一直很好,暂时没有发现什么影响。另外他们目前也没有碰到过有消费者喝了该饮料后,出现身体不适的。

烂水果不能吃 更不能榨汁

小范围腐烂水果周围1厘米能检出毒素

记者昨天咨询了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专家颜晓东,他表示,只要水果发生霉变腐烂,各种微生物特别是各种细菌都会在腐烂水果内部不断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物质。由于腐烂水果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食用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发胃肠炎症,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此前也有专家表示,水果含水分较多,还含糖分等营养素,所以很易受微生物侵袭。烂水果可产生多种毒素,毒素不仅可损害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还有致癌、致畸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小范围腐烂的水果,其周围1厘米内肉眼看似正常部分,仍可检出细菌和毒素。所以要吃新鲜的水果。如果腐烂部分超过三分之一,则应弃之。

那么看起来已不能食用的水果,能否用来榨汁呢?对此南京农业大学食品方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如果果汁企业用烂水果,那肯定是不行的。其实相关果汁企业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即原料水果必须是新鲜、无虫蛀、无腐烂,应有良好的风味和芳香,色泽稳定,酸度适中。

“我家天天吃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到底超不超标?”关于餐桌和菜篮子,消费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2021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问检于民”,通过开展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实践活动,以纸质调查问卷、网络调查互动等方式,广泛收集广大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从点到面,精准聚焦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产品,增强抽检工作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共享。

“你点我检”活动需要制度和技术抓手。自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出台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检方法研制力度,地方部门接连出台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等办法措施,发布地方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建设,让“抽群众之所盼、检群众之所忧”成为现实,让“舌尖上的安全屏障”更加坚实。

据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市场监管总局制发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检方法研究制定力度加大,取得了积极进展,2020年以来,发布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超20项,为打击食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规范当地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流程,提高科学性和严谨性,各地监管部门结合当地“你点我检”活动纷纷制定方案,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省在不断尝试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2021年2月初出台了《关于做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规范》(DB14/T2363—2021)省级地方标准,并已于今年2月27日在山西省范围内施行,该标准提出了需求优先、问题导向、依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梳理了从意见征集、品种项目确定到抽样、检验以及公示处置的活动流程,进而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食品及其项目开展抽样检验。辽宁省市场监管局2021年聚焦食品等重点领域标准提档升级,在食品抽检方面,出台了《辽宁省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开展应用食品补充检验方法专项监测,进一步提升了风险隐患发现能力。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结合消费者建议,制定了《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1版)》,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于2021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把“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作为食品抽检监测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活动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2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和市场监管总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活动的全面推广,使得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构建了从问检“点”到“面”的整体活动架构。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利用各种形式走进学校、超市、社区、农贸市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场抽检活动。2021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你点我检”进校园专项抽检信息公告,共抽检学校及周边和供校食品经营单位59家,检出不合格食品1批次;陕西省重点围绕关注度高、消费量大的区域和品种开展“你点我检”,着力提升“你点我检”活动的参与度、有效性、覆盖面,主要围绕旅游景区、食堂、大型活动现场,对地方特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节令性食品、特殊人群食用食品、中小学校校园周边食品等重点品种进行。

此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采用网络投票、话题讨论、“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选取人气旺、热度高、订餐量大的“网红餐厅”“网红食品”进行抽查、抽检,使监督检查更具“精准度”“靶向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舆论焦点,针对全国多地媒体曝光的杨国福麻辣烫、蜜雪冰城、奈雪的茶餐饮食品安全等事件,迅速开展本地范围“连锁门店”拉网式排查,并对“问题单位”实施督促整改、行政约谈和上门指导,适时组织“回头看”。

2021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如上海市松江区选取得票率最高、市民最关心的水产品、蔬菜和鲜蛋开展监督抽检,用直播方式增强抽检体验感;山西省则试行群众通过手机拍照等形式上传需要检验的预包装食品,市场监管部门每月组织对前50名群众上传的预包装食品开展监督抽检。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北京市首创了“你点我检”信息平台,覆盖东城区各大商超、餐饮单位以及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用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在该平台在线提交食品检测诉求,执法人员会根据用户诉求定期开展抽检并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示抽检结果,实现了“百姓点需求、政府检质量、网上看结果”的互动抽检模式。目前“你点我检”信息平台已完成超5万次检查。

“你点我检”就是消费者根据自我感知,对自己认为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提出检验要求,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监督抽检并向消费者公告抽检结果、开展风险提示和消费引导、依法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查处的活动。

为了增强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的社会知晓率和参与度,自2021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如云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发布了《2021年“你点我检”抽检品种问卷调查表》,公开征集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品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特设了“你点我检”投票专栏,广大市民通过两种投票方式对自己关心的食品大类进行投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对日常消费大宗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15个食品类别公开征集意见,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在商超张贴海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消费者广泛征集“你点我检”的食品品种,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及相关生产经营场所等多方面。

在社会参与度方面,以山西、上海为例,山西2021年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收集“你点我检”调查问卷1万余份,抽检食品11492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219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1%,现场快检13个食品品类68种项目,快检食品6800余批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从2021年12月22日起通过微信公众号、上门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日常消费大宗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15个食品类别公开征集意见,共收到4000多份调查问卷,征集相关信息近9000条。

具体到消费者关心的项目,从各地市场监管局的意见征集来看,蔬菜农药残留、水产品甲醛含量、食用油酸价及过氧化值、奶制品类三聚氰胺含量、餐饮单位餐具洁净度是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上海市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关心的食品种类主要聚焦食用农产品(畜禽肉、蔬菜水果、水产品)、乳制品、冷冻食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和餐饮食品等,场所集中在超市、菜场、批发市场和网红餐厅。

此外,为了保证公平,抽检工作在所有生产加工经营者中随机确定抽检对象,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提高抽检公正性。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适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消费者、志愿者等观摩食品抽样检验全过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邀请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现场观摩抽样或到检验机构了解食品检验过程和相关食品检验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产品水果怎么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