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上举杠铃大重量举不动?

在健身房训练,除了穿着性感身材凹凸有致的小姐姐吸引人,外还有什么是能够吸引一众男性目光的存在,那估计就是这个健身房有人正在用加满片(杠铃片)的杠铃做深蹲呢,并且是全场焦点级别的。


没错这就是人最直观的想法,举起的重量越重说明这个人越强,并且也说明这样的训练方式是正确有效的,因为一般能举起大重量的人体型都会很健硕,所以想要来你吃大肌肉是不是真就需要用大重量,而那些使用小重量或者轻重量的训练就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吗,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到底应不应该用大重量。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大重量是针对个人的,一个200斤的普通训练者可能起始重量就能达到80斤而对他来说170斤左右就算开始使用大重量了,但是如果是一个100斤的普通训练者按照他的重量来训练,不光举不起来,还有可能发生危险。所以针对训练尤其是新手,不要盲目去攀比重量而是去在乎自己的训练水平,增肌训练不是举重比赛,并不是重量越大就会越有效果。当然这时就会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小重量。


其实就安全性而言,小重量真的会比大重量好些,因为最起码安全很多,好多健身房事故不就是因为盲目上大重量发生的吗。当然缺点就是训练量不足,对肌肉也就没有多少刺激,更别提到增肌了,所以小重量在前期学习动作时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学习模式,但是对于大肌群增肌来说,还是上点重量吧。那我多训练会儿不就行了。


时间越长增肌效果越好吗

其实增肌和减脂是相反的,减脂是时间做的越久效果就会越明显,但是增肌不是,因为身体不允许,在我们体内肌肉主要消耗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出来的糖原,一部分储存在血液中,一部分储存在肝脏中,这些糖原的储存在训练时会优先被消耗,但是只够前45-60分钟,当糖原一旦被消耗光后,增肌训练没有能源了,就会开始消耗蛋白质,当你练的时间越长,你消耗的蛋白质就会越多,所以你不但不会增肌,还会越练越虚弱,是不是得不偿失啊,不要把增肌训练的“战线”拉得太长。那该如何做呢。


就训练而言,更希望采用的是中等重量偏上的一个重量来进行增肌,能重复12-15次的训练,当然这中间也要穿插1-2次的大重量训练,来让身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才会增长得更快,不会过早地进入瓶颈期。除此自外还要注意的就是训练的技巧,其中离心收缩最为“折磨人”,能够让你感受到“每一丝”肌肉的撕裂感。如果是新手还是建议先从小重量开始,慢慢的学习动作,正确的发力模式,不要上来就用大重量,健身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博人眼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三大训练动作外(卧推、硬举、深蹲)

如果你是一个喜爱力量的人,那么对于这三个动作绝对不陌生,在同样的大项训练中其实还包含了肩推(Over Head Press或者过头推举,一样的动作)以及俯身划船(Row),在经典的 5/3/1 计划及 5×5 计划中也都有这两个动作,而且他们在帮助你力量的提升上非常有帮助!

肩推在力量训练上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上半身的力量会在特别被加强。肩推与卧推的方向刚好是垂直的(前者垂直推,后者水平推),由于训练的肌肉群有重复,所以肩推也会帮助到卧推的力量。

在卧推时,人们总是认为这是属于〝胸肌〞的动作,其实它也算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包括肩部肌群、背部肌群、核心肌群以及双腿的稳定性都有关系,所以将辅助的肌群训练的更加强壮时,它就能够助你的主要肌群一臂之力,让你的训练重量更加进步,一定要将肩推收入你的健身计划中。

肩推(推举)训练到的肌肉

你必须使用肩膀的力量来达成肩推,这会训练到你的前中后三角肌,如果你好好的训练及搭配辅助训练,那么它将会给你更宽的肩膀,让你穿上衣服整个更好看更像衣架子!

向上推的动作中,会训练到你的手臂的背侧,也就是三头肌;同时前臂为了握紧杠子也会被训练到。

旋转肌是一个抵抗身体发力造成内旋时的肌群,许多人办公桌久坐或是低头玩手机会造成内旋大于外旋,造成圆肩,这时就要训练你的旋转肌。

在顶点把动作锁死时,你会需要通过耸你的斜方肌稳定,同时也让旋转肌有空间作用,也让你的肩膀看起来更加厚实。

你的核心需要巩固整个身体的平衡,强壮的核心对于任何运动都有好处!

虽然肩推不像硬拉、深蹲需要动到腿,但还是需要双腿的平衡来达成标动作。

  • 准备动作——让杠铃放在你的上胸、前肩,使用窄握、手腕及前臂与地板成垂直,锁住膝与髋。

  • 挺胸——在推的动作中把胸挺起,上背微微的拱状,让杠铃可以垂直的往上升。

  • 推出去!——深深吸一口气,将气体吸入腹中,保持身体的稳定,让杠子的行程是直上直下的。

  • 锁住动作——当杠铃推到顶点时,将手肘锁住以及上斜方肌耸起帮助锁住动作。

  • 下落——按原路径下落到肩部位置

  • 步距- 与屁股同宽,双足踏稳微微往外

  • 双腿- 维持膝盖、屁股的稳定,任何的弯曲帮助都算是作弊

  • 握距- 握的位置差不多在肩膀外,不要握的太宽像是卧推一样

  • 手腕- 维持手腕手肘的直线,如果手腕弯曲可能会受伤

  • 手肘- 在杠子下方,与腋下大约成 45度角

  • 前臂- 与地面永远成垂直

  • 上臂- 与地面也成垂直,不是平行的,这动作并不是前深蹲

  • 肩膀- 用你的前肩出力,在顶点时耸上斜方肌稳定

  • 路径- 维持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线

  • 下放- 让杠子维持在你的控制之下

  • 组间- 好好的使用腹式呼吸

如果你是肩推新手,那么肩推可能看起来很恐怖,但其实没有人会在顶点锁不住而压到头或是背,当有这种重量时通常在那之前你就推不上去了;除非你是使用错误的握法,没有将大拇指环绕杠铃,让杠铃滑掉那么确实是非常危险!

还有一个更安全的建议是在 Power Rack 安全架,可以让杠铃下放到安全架上,这是在深蹲以及卧推都会用到的东西,记得一点,所有训练都是以身体健康为主,才叫做健身。

步距: 稳定身体的关键

过头肩推 OHP 最好的步距是跟屁股一样宽,这个意思是指,你的臀部越小你就该站的越窄,不过不是要你的踝併拢,那是另一种肩推叫做军事肩推 Military Press,那会让你更难的去平衡,所以重量没办法做更重。

你最好将脚底平贴,会让抓地力更好一些,不要让你的踝或脚趾翘起,那都算是作弊。另外你可以把鞋子换做硬底的举重鞋,那会让你更加稳定,重量也可以再突破!

全握- 大拇指正确握法,不让杠铃滑落

将大拇指环绕住杠铃,会让你更加握紧杠铃,也避免它滑动,造成手腕痛、肩膀痛的问题,且全握法会徵招更多前臂肌肉训练,让你的肩推更加完美!

握距问题: 让肩膀更加舒适

握距约肩膀外面一些,这样的握距是对关节最舒适的,你的肩膀越宽那么你的握距也会越,反之亦然,重点在于保持前臂与地面垂直,如果他是上斜的话,那么代表你握的太宽了,会更难把重量上推。

像是卧推一样的握距时,会造成你的手肘往外,这对你的肩膀可不是件好事,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肩夹挤,要特别注意你的握距。

在准备动作时,将杠子放在肩膀、上胸上,用肩膀、双手、上胸的力量将重量举起,在顶点时耸肩用斜方肌锁住动作。

动作顶点时将你的肩膀耸起,让你的斜方肌参与这次的肩推,也让肩膀更加舒适、训练更大的斜方肌以及良好的锁定姿势。

阿诺肩推提供了更多的肩膀活动空间,对于一些肩膀有旧伤的人会有比较高的友善度。

肩上推举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动作,为了避免造成手腕痛、肩膀痛,好好的把姿势做对非常重要,也可以建议你搭配机械式、哑铃训练,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刺激,会给予你的肌肉更好的发展空间。

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抖音官方号“李教练谈健身

适合人群:中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暂停技术 集中强度 渐进方法

“股四头肌教父”汤姆普拉茨曾透露,他的“灯笼腿”震撼效果要归功于高次数的股四头肌训练。

恰当运用高次数,能将我们的大腿带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定义何为“高次数“。就像你的胃口不错,你会和你的朋友们吹嘘“我很能吃”,但是和相扑选手比起来,你能摄入的食物或许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对于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训练者来说,“高次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作为职业健美运动员,汤姆普拉茨的高次数让人瞠目结舌——杠铃深蹲350磅52次、负重225磅连续深蹲10分钟(单组超过100次)。1992年的一个视频当中,汤姆普拉茨负重495磅完成了单组23次标准深蹲!如此看来,汤姆普拉茨是当之无愧的“腿王”,他的一组深蹲可能需要3分钟,甚至10分钟!

对于绝大多数训练者来说,使用中重重量做一组20次已经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训练了,它会让你感觉大腿在燃烧,尤其是最后2-3个次数可以说是度秒如年痛不欲生,懂的都懂。

“20次暂停次数“技术是由举重运动员Randall J. Strossen在80年代末发明的,并在他的书《超级深蹲——如何在6周内增加30磅肌肉》中推广开:

选择10RM的重量,采用暂停次数,在做完10次后,不要放下负重,暂停足够的时间直到你可以进行下一次,咬牙坚持,最终完成20个总次数。

越是接近20次,你每一次下蹲之前暂停的时间就越长,因此这样的一组训练有时候会持续3分钟…甚至是10分钟。

“超级深蹲“训练安排如下

·杠铃仰卧上拉:1组20次

·俯身划船:3组15次

·站姿推举:3组15次

·直腿硬拉:1组15次

尽管这看起来就是标准的全身训练计划。但是其中关于深蹲的安排,让这套计划变得与众不同。

1. 预估5RM的深蹲重量

2. 用2.5公斤乘以你6周内的总训练次数,再用5RM的重量减去该数值,就是你采用该训练计划的起始重量。例如你一周训练三次,那么6周一共18次训练,2.5x18等于45公斤。如果你的5RM深蹲重量是125公斤的话,你的起始训练重量就是125-45=80公斤。

3. 第一节训练课时,用80公斤的重量,采用暂停次数法,完成20个做组次数,期间不能放下负重。

4. 在之后为期6周的训练当中,每一次训练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添加2.5公斤并完成20次做组次数。

5. 理论上来说,在6周之后,你就可以用原来5RM的重量蹲20次——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当然在实际情况当中,你很难保证在每一次训练当中都能够添加重量。这是正常的,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计划无疑是残忍的,正如马克·瑞比托所说:“这样的训练计划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是,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在执行上述训练计划中,有一天在做深蹲,正当我咬牙切齿地完成第19次时,我的大脑突然灵光一闪——既然深蹲可以采用暂停次数法,那么其它的训练为什么不可以呢?任何在向心收缩结束时能够“休息暂停”的训练,例如坐姿推肩、二头弯举、仰卧上拉、杠铃推胸、直腿硬拉等,都可以采用暂停次数训练技术。

尽管在大部分的动作中,采用暂停次数并不会像深蹲时那样气喘吁吁,带来的系统性增长也不如深蹲那么多。但是它们为你带来的区域化增长也十分可观。

无论是应用于哪个动作,暂停次数训练法的原则是不变的——计算一个起始重量,做组时不放下负重,必要时暂停并调整呼吸,直至完成20次。在这基础之上不断达成渐进负荷,提高重量。

暂停次数也并不是单纯的经验之谈,其背后也有着充分的理论支撑:有些生理学家认为,常规训练的最后两到三次具有较高的价值,它会迫使最顽固的、肌肥大效应最强的神经运动单位开始发挥作用,直到它们也达到力竭。

通过采用暂停次数训练技术,你在暂停数秒之后,重新调动神经高门槛运动单位,这样的训练方式非常折磨人,但是带来的收益也不会让你失望(前提是你没有训练过度!)。

目前我会在每次训练当中安排两个暂停训练动作(每个动作只做1个正式组,20次),组数再多就有明显的过劳风险。

同时,在一周的训练当中尽可能每一个肌群都安排到,保证肌肉的均衡发展。

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训练形式,你可将它作为辅助训练技术,也可以像我一样把暂停次数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我还会将其结合为超级组。举个例子,先用暂停次数做20次引体向上,然后立即去做20次哑铃弯举。

如果你从未接触过暂停训练的话,赶快试试吧。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汤姆普拉茨的高度,但这并不能够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杠铃推举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