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路上的铁架子离高铁路有多远?

最近几年来,媒体上时不时传出地方政府之间竞争高铁站的新闻。比如日前,河南濮阳市委机关报《濮阳日报》官方微信发布题为《九问京九高铁为何过濮不设站?》的报道,追问京九高铁过濮阳为何不设站,再度引发人们对铁路线路、站点选址的讨论。那么,国外的铁路线路是怎么选的呢?不妨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在100多年前的1916年铁路运营里程就达到41万公里,尽管此后随着公路和航空的冲击,很多线路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直到今天还在运营的铁路线路还有近25万公里。尽管我国的高铁线路是世界第一,但是铁路通常里程却远逊于美国,到2016年年底是12.4万公里。

那么,美国的铁路公司是怎么选择铁路线路,地方政府又是如何竞争呢?

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在《论最高法院》一书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北太平洋公司在1880年回复威斯康星州苏必利尔市延伸铁路之要求时,提出索要‘该市三分之一的土地、房屋和不动产’。这个要约竟然也被接受了。这样的协议在全美范围内遍地开花,在一个个州,各个县、城市乃至小镇支付了数百万美元好让铁路引入本地。

为什么一个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会关注到铁路选择问题?原来是美国各地方政府为了让铁路线路进入本地,而竞相给铁路公司补贴和优惠,很多地方政府所给与的现金补贴,都是来源于政府发行债券。

当铁路引入本地后当然会便利当地的出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所支付的对价是合适的。但是终于有一天地方上的纳税人发现,因为修建了铁路,他们的财产税账单增加了不少,这样就有不少人有疑问,各个州和县为修建铁路而支付巨额资金是否合乎宪法?而最高法院就受理了相当多的诉讼。

但并不是所有的铁路公司都是依赖于政府补贴,由希尔作为创始人的大北方铁路公司(Great Northern Railway,以下简称GN)就很少依赖于财政补贴,它的公司在进行铁路线路选址时,所能做到的就是尽最大可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美国史学家伯顿·福尔瑟姆(Burton Folsom)在《企业家对政府》(Entrepreneurs versus the State)一书中对GN的选址作了如下描述:

“希尔痴迷于尽可能短的路线、尽可能低的坡度和尽可能少的转弯。1889年,希尔通过找到传奇的玛丽亚斯山口征服了落基山脉。刘易斯与克拉克在1805年描述了一个穿过落基山脉的低位山口;但后来似乎没有人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如果它确实存在,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希尔非常追求最佳的坡度,所以他雇了一个人用数月的时间在蒙大拿西部找这个传奇的山口。他确实找到了这个山口,欣喜若狂的希尔把他的铁路线路缩短了几乎一百英里。由于这样的行为,历史学家迈克尔·马龙写道,大北方铁路是‘世界所有主要铁路中建造最佳且盈利最多的一条。’(本段文字转引自Thomas

维基百科上的大北方铁路公司介绍

是不是那些获得了更多财政补贴的公司盈利能力就更强?让人惊讶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与希尔的GNR公司的盈利状况相反,那些获得最多财政补贴的公司,却是惨淡经营。Thomas DiLorenzo在书中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政府补贴的州际铁路是一场腐败和低效的狂欢。对每一英里轨道,政府都会给它设立的太平洋联合铁路和太平洋中央铁路政府赠地和低于市场利率的贴息贷款,在平地上修建的轨道是每英里16000美元;丘陵上是每英里32000美元;山区里是48000美元。结果,太平洋联合铁路和太平洋中央铁路建造了大量曲折和迂回的铁路来侵吞更多的补贴。

当铁路公司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政府游说获得财政补贴之上后,那么当然就不愿意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了,毕竟这两个方面的逻辑不尽一致。《有组织犯罪》一书中提到,太平洋联合铁路和太平洋中央铁路公司的管理层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车厢里用华而不实的大餐宴请政客和官僚,并常常在饭后从车上猎杀水牛。

也正是如此,我们就能看到,为什么美国的铁路通勤里程会在达到41万公里之后废弃了很多,因为很多铁路并不是想通过今后营运而获利,而只是作为获得财政补贴的道具;也正是如此,铁路债券纠纷潮水般的涌入了法院,等待最高法院的判决。

那个不需要借助联邦赠地的GNR公司,则是成为同时期美国运营最为成功的铁路公司。也正是如此,GNR创始人希尔说:“除了大量的土地补贴之外,政府也不应该为了让那些公司能与不靠公共财政补助的公司开展业务竞争而为它们提供资金。”

那么,美国铁路的选址对中国高铁建设有何镜鉴?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进步,选择一条距离更短的路线,再也不需要像150多年前的希尔一样苦苦寻觅传说中的低位山口以降低成本,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建设铁路完全可以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事实上,为了铁路行驶的安全性考虑,铁路公司也倾向于这么做,尤其是对时速很高的高铁来说更是如此。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高铁路线的展线系数一般为1.1-1.2,即两地的直线距离为100公里,铁路线路长度控制在110-120公里。

于是,铁路线路和站点选择就不需要考虑地理阻碍因素,剩下唯一的考虑因素就是如何让这条线路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线路经济价值大?毫无疑问就是能够带来更多人流和客流的线路,因此,铁路线路的选择就从技术选择变成了经济选择。

当铁路线路或者站点选择变成一个经济选择后,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出一个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线路?

与19世纪美国绝大多数铁路公司把选址作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不同的是,中国的铁路公司并不存在这样的营收方式。在相当长时间内,铁路建设是属于全国一盘棋,铁路建设由中央政府统筹考虑。除了极少数线路外,地方政府并不直接参与铁路建设,也不会向铁路公司提供财政补贴,也就无法左右铁路线路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线路的选择就会比美国的铁路线路更加理性。

但是,这种模式也产生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那就是搭便车效应:地方政府并不需要为铁路建设投入资金,也不需要为铁路的营运效率负责,但是当地一旦与铁路线贯通,或多或少会对当地来好处——无论是人流或者物流,同时地方政府的领导也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政绩。既然不需要为建设铁路承担成本就能获得好处,那为什么地方政府不努力争取呢?我们今天在媒体上看到的种种高铁站点之争,实际上就是这种搭便车现象的生动写照。

那么,如何化解地方政府的搭便车现象?可行的办法就是改革铁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将高铁引入境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需要为此承担成本,无论是政府或者是民间,都感受不到铁路建设和营运的成本。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的2013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要求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发33号文提出要向“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开放,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这将在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的搭便车现象,让地方政府为其决策负责。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这个文件没有提到高铁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但事实上此前铁道部早就在高铁的投融资体制上进行试水,比如说2008年1月成立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的股东多样化,从而确保线路的选择能够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股东中不仅有来自原铁路系统的中国铁路建筑投资公司,同时还有中国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有沿线各省市的交通投资公司,从而平衡各方利益,让地方政府为线路选择的科学性负责。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让铁路线路选择更加合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地方政府及其人民为其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承担成本,那么地方政府就会冷静的看待高铁,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认真权衡,而不是让高铁成为一个花架子。

视频:最北纵线,缓解春运北上难 新民晚报 郭影 拍摄 新民晚报新媒体 蔡黄浩 制作

【新民晚报·新民网】总有一些平实的细节打动人心,总有一些普通的场景耐人寻味,总有一种坚持的奔跑让人热血沸腾,总有一种城市乡村的穿行让人心生温暖。当你在北京故宫穿行,探寻悠远历史时;当你在上海外滩流连,看浦江飞鸟远翔时;当你徜徉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探寻百年铁轨的斑驳印记时,远处城市的一端,飞掣如电的列车如期而至。这一刻,是彼与此的相遇,是新与旧的回响,是中与西的交汇,是来与往的撞击,是过往与未来的链接,是告别,是迎接,是希望。而在每年春运之际,这,更是亲情的守望与拥抱!

铁路,具有鲜明的时空感。曾经,中东铁路从欧洲大陆带来了工业化的季风;曾经,驰骋于田野山林矿山的列车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丰富的动力与养料。如今,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为经济发展铺设了钢铁跑道,越来越多的高铁为人们商务出行、旅游度假、探亲访友带来快捷与便利。虽然春节仍然车票紧张,但是以往春运时人们顶风冒雪彻夜排队购票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售票,人们越来越习惯自助取票。铁路提速,高铁扩运,加班加列,回家的路,正在越来越便捷。

在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京哈客运专线为最北“一纵”,在中国铁路交通全面建设升级提速的“交响乐”中,这条线也是极具华彩的一段乐章。

辽宁沈阳,铁路被迷雾笼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京哈高铁:一票难求,缓解春运北上难

2013年12月28日,全国铁路调图,北京开往哈尔滨的高铁正式开行。京哈高铁比此前两地间最快的动车要快半个多小时。当日上午8时,北京南开往哈尔滨西的高铁列车G381准点出发,首趟京哈高铁上座率即达到100%,京哈高铁首秀成功。

北京至哈尔滨方向长年都是北京站的热门列车线路,开往哈尔滨方向的车票全年都在“最抢手车票排行榜”的前几位,春运时节,更是一票难求。伴随京哈高铁开通运营,北京至哈尔滨的春运北上难的状况有很大缓解。

今年腊月廿四,记者踏上京哈高铁G393次列车。列车15:05从北京南站出发,22:12到达哈尔滨西站,全程1331公里,13个站次,经停天津西、天津、唐山、秦皇岛、绥中北、葫芦岛北、沈阳北、铁岭西、四平东、长春西、德惠西等站点,二等座票价541.5元,一等座票价834元。

列车准时出发。这列车为长编组,共有16节车厢。据列车长王斯闻介绍,列车为CRH380BG车型,定员总数为1112员,当天满员。记者行走在车厢内,但见座无虚席,秩序井然,安静舒适,不似普通列车内乘客与行李挤满过道。

刘庆女士在北京工作,家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乘坐京哈高铁到哈尔滨转车回家过年。她在火车启动前一分钟气喘吁吁地跑进车厢,随身只带了一个中等行李箱和一些食品一瓶饮料。虽然是最后一个上车,行李架上还有空位,她把行李放到架子上,落座之后,一直感叹自己运气好,抢到了北京到哈尔滨的票。她说,自从京哈高铁开通,连续几年春节都乘高铁回家,虽然票价比“绿皮车”贵,但是一人一座,没有加座,车里干净、安静,更安全;坐累了可以把座椅背向后调低半躺着休息。以前坐普通列车回家,人挤人,上厕所都费劲,要穿过人堆跨过行李,屁股一离开,座位就会被人坐了,有一次伸腿时脚碰到人把自己吓一跳,弯腰一看,有人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她正想跟人家道歉,发现对方根本没醒睡得正香。在G393上,刘庆吃着零食,喝着饮料,和朋友聊天,打游戏,这一路,开心轻松得很。

旅客张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这次是到哈尔滨出差。他说,京哈高铁给自己这样经常往东北跑的人带来很大方便,车况好,行车稳,肃静,可以思考业务或者看书,赶上春运高峰出差能买到票非常不容易。一路上他一直在手提电脑上写着项目计划书,车到站了,计划书也完成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选择高铁列车的旅客普遍较为理性。

下午4:20,列车飞驰,卢女士给四岁的女儿讲完故事,带着孩子站起来活动,阳光照在脸上,提起回家格外开心。她说,一家三口在廊坊生活,春节回婆婆家过年,没买到动车票,幸好有京哈高铁,自己在最后一次放票时抢到票,带着孩子还是坐高铁舒服。

业内人士介绍,列车从北京开往哈尔滨,需要分几步走:北京到天津、天津到秦皇岛、秦皇岛到沈阳,沈阳到哈尔滨。目前,京津、秦沈、哈大高速铁路都已开通,津秦高铁也为京哈高速客运通道拼上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北京到哈尔滨开行的列车有D字头动车、Z字头直达列车、T字头特快列车和K字头普通快车,均在北京站始发。车程最长的列车需要17至19小时不等。京哈高铁开通后,全程用时7小时0分,比D字头动车快半个多小时,不仅车速快省时间,更在春运高峰票务紧张时,为旅客增加了选择。

今年春节来得早,春运也早早来到。为期40天人口迁移最集中的春运1月13日正式启幕。今年的春运客流增加,仅哈尔滨铁路局便预计发送旅客1350万人,同比增加39.3万人,预计高峰日旅客运送量将达到52万人。为此,哈尔滨铁路局计划开行临客49.5对,比去年同期增长8.7%,为历年最多。高铁方面,开行北京方向的高频次夜间动车组临客9对,最大限度地增加客运能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河北秦皇岛,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哈大高铁:构建东北区域4小时经济圈

“早上在哈尔滨吃早餐,中午到大连去看海,晚上回到家中。”成为黑为龙江人的又一种生活休闲方式。这是哈大高铁给人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2012年10月8日,在近千公里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铁线上,一列列CRH380B型动车组列车以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行方式飞速疾驰。这标志着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试运行。它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大高铁通车后,哈尔滨至大连只需4个小时左右。与此同时,一个东北区域的4小时经济圈也由此产生。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变化,更为城市发展带来助推力。

哈大高铁北起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南至辽宁省滨海城市大连,纵贯黑吉辽东北三省;运营里程921公里,全线共设哈尔滨西、长春西、沈阳、大连北等24个车站。哈大高铁2007年8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时速350公里列车开行需求,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适应环境温度摄氏零下40度至摄氏零上40度,同时增强了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能力。

高寒地区建高铁,最大的挑战在于路基冻胀问题。东北地区的低温环境下,铁路路基冬天如果积水没能及时排走,就会冻得将路基拱起来,而天气转暖后冰水融化路基又会下陷,影响线路平顺性,甚至危及列车行车安全。据了解,哈大高铁冻胀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主要技术手段是加大边坡排水沟的埋深,从此前的2米下探至2.5米左右,从而避免冬季结冰。以桥代路是哈大高铁对抗冻胀最有效的手段,全线地面线路不到20%,主要集中在隧洞和车站两端的延长线上。而高架路段的基座深入地下40多米,不会受到冻胀威胁。

哈大高铁建成通车以来,这条纵贯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的客运专线,专门用于旅客运输,与既有的哈大铁路实行“客货分线”运营,至少释放5000万至6000万吨的货运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了既有哈大铁路的运能紧张问题。

同时,开通后沈阳至大连将由此前的运行4小时到达,缩短至1个多小时到达;哈尔滨至大连此由前的运行9小时到达,缩短至4小时左右到达。哈大高铁大大拉近了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了东北主要城市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有效地构建起东北区域4小时经济圈。

河北唐山,滦县岩山,日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沪哈高铁:12小时抵达,创三项世界之最

夏天到东北消夏避暑,冬季到东北赏冰玩雪,沪哈高铁让上海人李静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李静今年55岁,她说,早上从上海出发,和小姐妹吃吃东西聊聊天,睡一觉,晚上就到东北了,一路稳稳地,不用经历坐飞机起飞和着陆引起的耳压痛。

2013年12月28日,上海和哈尔滨之间的高铁正式开通发车,来往沪哈间的G1204和G1202次列车沿途停靠苏州北、无锡东、常州北、南京南、徐州东、济南西、天津、沈阳北、长春西等车站,全程约12个小时14分,和此前沪哈间的K56次相比,可以节约19个小时。

据悉,哈尔滨至上海段的直通高铁开通,同时创造了三项世界高铁运行纪录:沪哈线成为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直通里程最长的线路,总长度为2421公里;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通行气温反差最大和穿越气候带最多的高铁线路,12小时内跨越3个气候带,温差接近30摄氏度。

从上海到哈尔滨,列车途中要穿越多个气候带,还要经历剧烈的温度波动。特别是列车从高寒地带进入非高寒地带时,暖湿气流与低温车体相遇,车体外部的细小冰块会融化,车体设备及管路之间还会产生冷凝水,可能导致电气原件短路。为对抗冷凝水问题,从上海到哈尔滨的车次使用中国北车生产的“升级版”CRH380B型高寒列车,这种车体耐得住最低-40℃的严寒,其原型列车此前已经在哈大高铁线上“履职”一年,是目前世界上首款在实际温差达到70摄氏度的环境中运用的动车组,能够自由穿越非高寒区域和高寒区域。

据介绍,这款高寒列车不仅对电气系统进行了冷凝水防护,还将车体外部接线盒更换为非金属材料,并采用了防护等级标准最高的耐低温连接器。为保证高铁列车运营安全,铁路部门在线路上安装了类似“行车记录仪”的积雪清理系统,高铁列车每晚也必须回到动车运用所接受车辆检修。2013年12月28日之前,哈尔滨直达上海只有一趟既有线快速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近32个小时,常年客流紧张,特别是春运期间更是求大于供,哈尔滨西至上海虹桥高铁列车开通以来,极大缓解了春运旅客运输压力,为广大旅客出行带来很大方便。

旅途札记:回家,那条叫温暖的路

-30℃,哈尔滨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夜,呵气成冰。22时12分,京哈高铁G393准时驶入哈尔滨西站。走出车厢,冷冽的空气迎面扑来,好熟悉的气息,深吸一口,到家了!

路再远,票再紧张,春节也要回家。回家,是走那条叫温暖踏实的路。家,是你在深夜回来父母“全副武装”穿戴严实下楼等候着你;家,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为了见你一面从外地赶回、推迟旅游行程等着你;家,是姊妹兄弟带你吃你喜欢吃的和你嬉笑打闹。家,是你每次回来都会发现城市越变越美;家,是你无论走多远离开多久都不会忘记、也被惦记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冰城哈尔滨。这里的冬天一个字:冻。也正是天寒地冻,成就了哈尔滨冬天迷人的魅力。大雪纷飞,江河顿失滔滔,世界银装素裹,脚踩在雪上,吱吱作响。堆雪人,给它安个胡萝卜鼻子,戴个红围巾,你玩得开心,它也默默地笑望着你,这可是真正的“大白”哦。冰雪大世界,溢彩流光,璀璨无比,宛若童话世界,登上几十米长的冰滑梯,从上滑下,绝对刺激,滑上三五次也不过瘾。国际雪博会年年举办,在太阳岛公园,一座座用白雪制成的雕塑,令人叹为观止,和“雪女神”合个影,玉肌雪肤,端庄优雅。来到冰雪之城,当然要滑雪。来一次雪上飞,那种从高山上飞驰而下、御风而行的感觉,犹如武林高手纵横天下。

我喜欢逛中央大街。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始建于1898年,在西方建筑史上历经数百年形成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等各类建筑风格汇聚大街之中,使得中央大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街道。老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地体现。漫步在面包石上,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风情。

好玩之后,当然离不开吃。这里有地道的俄式西餐,更有本地人以及中外游客喜欢吃的东北菜,锅包肉、地三鲜、小鸡炖蘑菇、油炸冰棍、得莫利炖鱼、水爆肚,如果你胃口好,人多,还可以来一桌满汉全席!哈尔滨人有一大特点,越冷越吃冰。走在中央大街上,马迭尔冷饮一定要吃,奶油味、咖啡味、草莓味等各种口味的冰棍,来一根,穿着羽绒大衣,戴着帽子围巾手套,裹得严严实实,边走边吃冰棍,何等豪迈!冷吗?来到哈尔滨,这对于你就不在话下啦!

冻。冻鱼、冻海鲜、冻豆腐、冻饺子、冻柿子、冻梨、冻黏豆包。冬天,哈尔滨是个天然大冰箱,食物放在室外,安全,保鲜。节日里吃过大餐,吃一只冻梨,清爽解腻。

好吃的好玩的,说不完,道不尽。

乡愁,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情,故乡的气息,故乡的美味。过年,回家,团聚,走多远的路,都值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铁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铁作文600字 篇1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

  镜头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绿皮火车

  “呼哧、呼哧”火车粗重地喘着气,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缓缓地停下来。

  站台上,洪流般汹涌而至的人潮让狭小的车门近乎变形,几欲崩裂。为了挤进车厢,人们更是各显神通,大包小包肩扛手提,有些甚至直接爬窗了。

  车厢内挤满了人,过道上水泄不通,汗臭、脚臭、腥味……各种莫名的气味在此汇聚,闻之欲呕。尽管如此,爸爸说,那时为了购买车票,即使连夜到火车站排着如长龙般的队伍,也未必能买着。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票’消得人憔悴”。

  镜头二:20xx年暑假和谐号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乘高铁要去福州旅游,在家里爸爸通过移动支付早就轻轻松松地定好票。

  "呜――"的一声,我看见一条白色巨龙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车头三个醒目的大字――“和谐号”。我不由得惊呆了:优美的身姿,苗条的身材,秀气的鹅蛋脸,跟老式火车笨重的身子,方正的国字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是天壤之别呀!

  一进车厢,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是:干净整洁的地面,舒适整齐的软椅,椅背还设有贴心的小桌子,透明的车窗,清晰的液晶显示屏。时速350公里,列车行驶时无比平稳和舒适,可以在桌上立硬币而不倒!

  镜头三:20xx年未来号

  一个白色的“胖小子”正呼啦啦的按着遥控器。你没看错,“未来号”高铁是无人驾驶的。

  “未来号”高铁是纯空气能的,它可以把空气吸进发动机,然后把有害的空气转化为新鲜的再释放出来。

  “未来号”高铁最高时速可达每秒钟十五千米,等于每小时七千多公里,这样的快速度使得从中国到美国也只需要1小时,真是“远隔万里一时还”!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断奋斗里书写。中国高铁,将是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高铁作文600字 篇2

  早上六点钟,正在呼呼大睡的我被一阵刺耳的、“叮铃铃”的铃声叫醒。我猛地回想起来:“今天是去贵阳的日子!”匆匆用过早餐,挤过人流汹涌的地铁站,我终于抵达了气势雄伟的广州南站。“那里!那里有自助取票处!”我狈的拖着像石头一样重的拉杆箱,用手指着早已人多得要命的取票处,着急地喊道。

  上了三楼候车室,没坐多久,忽然听到一阵呆板但有力的声音:“D214班次、开往贵阳北的列车乘客请检票!”听到这里,我好像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召唤,过了检票闸,大汗淋漓地跑过长龙似的列车,找到相应的车厢,相应的座位坐下。几分钟后,列车悄然开动了。

  刚开始,列车像小乌龟、像老爷爷一样爬出站台,过了一会儿,又如同巨龙苏醒,雄狮骚动般快了起来。列车渐渐驶出市区,草地,树林渐渐多了起来。我们的列车也愈加寂静,似乎只有车旁吹着口哨的风、随风摇摆的杂草丛与在草丛中寂寞行驶的载货火车与我们作伴。渐渐地,列车行驶到了广西,千姿百态的山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山峰与在天上游荡的丝丝白云如同洇染宣纸上的墨色与淡蓝天上的一块丝绢,为清秀的大地与蓝蓝的、清新的天空增添了一丝丝朦胧之美。梯田与古老传统的吊脚楼则是这片自然风光里的人类足迹。梯田大小不均,乱中有序,让秋老虎染上了一片片的绿:嫩绿,翠绿,深绿,墨绿......这些绿让我目不暇接,十分兴奋,不知道看哪一处好。吊脚楼有着长长的“脚”,上不顶天,下不立地,村民们播种,插秧,收割,生活,回归了原始,让这青山秀水增添了一丝丝古朴与人文气息。

  火车越来越快,绿色从我眼前闪过,一晃而过,不再停留、等待,而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随着列车的轰鸣与一闪而过的景色,贵阳北到了。

高铁作文600字 篇3

  自从有了高铁,我就一直期盼能坐上它,感受一下如飞的刺激。

  寒假里,妈妈带我去湖南张家界。听说可以坐高铁,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快,我们坐车来到“韶(sháo)关站”,买了票,兴高采烈地跑进去,“哇!怎么静悄悄的?”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我们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听见广播里传来轻柔的声音:“到长沙南的乘客请到10号台检票。”我拉着妈妈跟着乘客们来到站台,忽然,有一道白光从我眼前飞过,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列车已经呼啸而过,我抬眼望去,只剩一个小白点儿。“隆(ló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铁上的铁架是干嘛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