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是不是刚刚入门骑车的时候,不用配特别好的坐垫呀?

一,新眼镜不舒服,该怎么办?

二,保留镜片换个镜架可不可行?

三,眼镜该配足度数吗?

四,什么样的镜架是变形的?该如何调整?

六,什么样的眼镜店才是合格的眼镜店?

七,瞳高是什么?该如何考虑瞳高才是最专业的做法?

八,屈光参差(双眼差别大),该如何配镜?长期戴吗?

九,隐形眼镜度数如何换算?

十,明月1.71真的性价比高吗?

十一,老视多焦点镜片如何验配?

十二,技术角度出发,如何选择镜架?高度近视如何选镜架?

十三,线上配镜需要什么数据?

十四,成年了,为什么度数还会涨?

十五,如何测量自己的新眼镜加工数据准确?

十六,框架眼镜有哪些缺点?

十七,如何判断依视路镜片真伪?


一,新眼镜不舒服,该怎么办?

很多朋友在知乎咨询我,自己的眼镜配得不舒服,

希望把眼镜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线上学习学习给弄明白了。

但是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新入行的眼镜从业者,需要3-5年的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说有可能对眼镜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眼镜行业是一个信息很不对称的行业。大家想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让自己搞懂眼镜几乎不可能

只是听到个信息就怀疑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自己新眼镜不舒服。比如阿贝数,比如瞳距,比如瞳高,比如蓝光。

其实眼镜不舒服,很可能是多个因素导致的结果。可行的办法只能是:

找到一个专业人士替自己解决问题。

普通眼镜店店员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新入行的验光师也是很少有人有能力解决问题。甚至很多多年眼镜工作经验的人,也很多人无法处理新眼镜不舒服的问题。

只有经验丰富的眼镜工作者,检查了旧眼镜

听顾客讲解不合适的点在哪里,

是不舒服,不清晰,还是其他的。

然后验光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最可能的原因(其实验光师心里是没底的)。重新配的眼镜最大可能的排除掉最有可能的原因后,再配的眼镜戴上的那一刻,才能知道自是否“猜”对了。有时候还得顾客回家试戴几天才能知道是否已经解决。

处理售后,才是真正体现眼镜工作者对于眼镜是否深刻理解,是否足够经验丰富,是否会验光,是否会加工,是否懂镜架,懂镜片。缺一不可。可见此类人才的难得。

眼镜店人员专业处理办法如下:

二,保留镜片换个镜架可不可行?

眼镜门店经常碰到顾客拿着坏的眼镜,要求保留镜片,给找一个镜架装上。

今天我来讲讲其中的道道,让你看完此文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弊。

1)第一建议,一定是找到原来购买的商家,要求找到同款眼镜,这是最理想的办法。

镜架和镜片是一个组合,不能随意的更换。如果是同款就完全ok。

2)如果同款没货了,是不建议直接换镜架的。哪怕形状,大小都一模一样,正好能找到,直接装上的。其实也是不建议的。因为不同的镜架,中梁宽度也是不一样的,就会影响到瞳距了。不同的镜架戴脸上的位置不同,也就影响瞳高。

3)特别是散光人群得特别严谨地对待换镜架这个事情。据我所知大部分小店用的磨边机还是国产机器,无法第二次让机器上加工,只能手工磨。这是根本无法保证散光轴位不偏差的。

有人认为只要镜片没磨,就是合适的,其实也是不对的。意识上很重视,但是认识上却错了。

4)为什么不能换其他镜架了?

新配一个眼镜,镜片是一个大直径的圆形毛坯,可以移动光学中心点,做到你的实际瞳距。如果是经过加工的镜片。是很小的,没有空间给另外一个镜架来做到实际瞳距。

戴上不合适的瞳距和瞳高的眼镜,会产生棱镜效应,度数越高,偏差越大,棱镜度越高。造成佩戴者不舒适,视物变形,产生视疲劳,进而加深度数,老花提前。

有部分商家为了赚取利润,对顾客的瞳距是否准确不管不顾,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

如果选到了合适的更小的镜架,

如果门店有进口加工机器,可以二次上机器加工,

这么多“如果”的前提都符合的情况下,

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精确的数据,

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往往是不发生的。

三,眼镜该配足度数吗?

很多朋友配眼镜总是无理由的不敢给自己眼睛度数配足,以为那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度数涨得太快。其实这都是非专业人士的一种错误看法。也有一些不专业的门店前几年给顾客留下的印象,验光后总是习惯给顾客降低一些度数来配镜。其实这些眼镜店是为了让你好适应,从而减少投诉,降低成本。技术不够就用忽悠来凑。顾客不懂,以为新眼镜不需要适应,就是配得好。

越来越多的国内权威人士发声,度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眼睛带来负担。只有矫正到单眼1.0(甚至单眼看到1.2)才能更多限度的防止度数进一步增长。而近视的验光原则就是最低度数的越清晰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看远清晰,看近也不累。

当然配一付眼镜专门用来看近,是可以降低75度的。抗疲劳镜片就是这个原理。甚至可以说,可以更轻松看近。但是看远是不够的的,看远不清晰也会累,累就涨度数,而大家是不可能不看远的。当然也有一些人直接放弃了看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人眼接收着80以上的信息,能看清晰越不要,真的很亏的,人生体验好在哪?

本人以前不戴眼镜,玩知乎一年下来,散光度数增加了,看手机时间久一点,再看门外就都是重影。上个月给自己配了一副纯散光的眼镜,状态得到了改善。但是看电脑还是不清晰。今天我又配了一副足矫的眼镜,加上了50度近视。现在就是戴着它在打字,感觉轻松了很多。这跟我离电脑比较远有关系,应该有0.8米了。

四,什么样的镜架是变形的?该如何调整?

框架眼镜变形,后果很严重:容易导致视疲劳,大概率涨度数,特别是散光的人。所以必须调整到正确的样子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眼健康。

1)两镜片的前倾角一样,可以对齐,对称。从一只镜片的上沿看,和镜片的下沿对齐,成为一条线重合。这时再看另外一只镜片是否也上下沿重合。都重合说明两镜片前倾角一致。如下图,前倾角就不同。

如果不一致,金属镜架要捏住“中梁“附近区域,把力用到中梁上,往正确的方向用手慢慢的掰正(注意力道稳定,缓缓地输出,都是调坏了好多镜架得来的经验,一部血泪史),如果是板材镜架必须加热中梁,(眼镜店有烘灯用于加热),再调整。再用前面的办法检查是否已经调正。

2)前倾角一致后,(注意,先确保前倾角一致!)再把眼镜放桌上,双脚落地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只脚翘起来,咱把双腿折叠在一起,咱观察,咱思考,直觉会告诉你,哪个镜腿是“不正常”的,咱调整“不正常”那只镜腿。尽量让双腿恢复到折叠在一起可以重合的状态。咱们调整的部位应该是“桩头”,不应该是调整镜腿。正放双脚调整好后,反过来放也是双脚落地,才是正的,如果反过来不落地,就是脚套的下弯的幅度不同,调整到一致即可。脚套注意加热再掰,不然太脆容易断裂。

)正常的镜架应该是:前倾角一致,正面,反面放,双腿都落地,镜腿折叠在一起可以重合。

注意前后秩序:前倾角—桩头—镜腿—脚套。

如果反了,也有可能看起来是正的,那是:

4)面弯(镜框面的弯度)正常的应该是直的或微微往里弯一点点。常见有0-6度都属于正常。如果长期戴面弯不正常的镜架,时间久了习惯后,下一副新眼镜往往莫名其妙的不适应。还会造成两镜腿外扩,造成眼镜容易下滑,进一步影响视力。办法:金属镜架直接掰(方法同上),板材必须先加热再掰。如下图:

5)鼻托必须最大限度的贴合鼻子,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压强”(高中物理是这样叫来着)。理想状态应该是双托叶架在鼻梁骨上(摸摸自己鼻子硬的部位,就是),如果不贴合,眼镜店有专门的尖头工具。鼻托最好不要自己调。这个需要真本事才能调。不怕你笑话,直到从业第四年我才对调整鼻托得心应手。很多门店人员很怕调鼻托,就是因为难。一般门店的加工师傅会调整鼻托。这里也是注意:前倾角一致的前提下才能调鼻托。不然很可能怎么调都调不好鼻托。以前我就吃过亏,顾客期待的眼神看着你,紧张的一头汗。。。压力很大的。毕竟咱说自己专业的呀。。。(捂脸)

6)两镜腿张开的幅度应该是一样的,不然会受力不均,造成镜片一个贴脸,一个远离脸。咱观察,咱思考,直觉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可以选择收紧扩开幅度大的镜腿,也可以放开扩开幅度小的镜腿,取决于镜架是松还是紧。如果松紧合适,可以都一边放开点,一边收紧点。眼镜店有专业工具,没有工具不好用力。

7)还有几种情况会引起镜架变形。镜片太大了,撑开了,磨好的镜片形状不能很好的和镜框形状吻合(国产磨边机可能会),全框的凸起部分不均匀,半框开槽不均匀。不变形的镜架装上不合适的镜片,也会变形。

这就需要加工师傅手艺精湛了。

有经验的眼镜工作者,拿到一副变形的镜架就能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还是建议大家去眼镜店调整,一般不收费,不过调整有风险,眼镜店会申明调坏不赔。

看了此文,你已经比大部分店员都专业了,但是你手生,也没有工具,风险比去眼镜店大!

有多人不知道如何保养、清洗眼镜片,配的可是依视路,蔡司等大品牌镜片,

怎么那么快就磨损了了?以后都不敢配好镜片了。。。

本文介绍保养、清洗眼镜片的正确姿势,,,看完你就懂了,,,哦,,,原来是这样!

目的在于冲洗掉镜片表面附着的肉眼很难看到的小细沙。小细沙的硬度是很高的,如果你直接干擦,就是拿膜层和小细沙比谁更硬。就算是蔡司铂金膜1.74也是不如沙子硬的。结果再好的镜片也磨损了。。。肉疼的很。

第二步:用洗洁精稀释后,抹到镜片上,

如果镜片有油脂,能且只能用清洁精(洗碗用的那个)稀释后,抹到镜片上,再用清水冲洗。

千万不能用肥皂,洗手液,沐浴露,等等其他任何别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有酸碱性。

第三步:用镜布轻轻地往一个方向把水吸干就可以了。

必须是轻轻地用镜布擦干,(像对待女神一样轻),无需用力擦。

不能戴着进桑拿房,不能用温水冲洗,不能带进卫生间洗澡,不能夏天放在挡风玻璃前。

如果自己的镜片已经磨损,进入你眼睛的光线是杂乱无章的,大概率会引起视疲劳,增长度数,

尽快换付新的眼镜,视力健康和几百块比起来,还是视力健康更重要。

六,什么样的眼镜店才是合格的眼镜店?

1)给顾客推荐最合适他的镜片,不推荐不合适顾客的,价格死贵的镜片。短期内的确受益了,长期来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是为了赚钱,是为了长期赚钱,但是消费者喜欢)

2)要求单验光的顾客,我们愿意给人家验光,明价标价,顾客愿意给钱,我们得到报酬。周瑜打黄盖,你情我愿。既然收钱了,就得仔细给人家验光,并给出所有顾客需要的数据,试戴好了才可以,并叮嘱线上配镜的注意事项。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也会声明外配仅供参考。

3)把镜片的包装袋和配好的眼镜一起交到顾客的手里。保正不替片,不换片。

4)顾客拿着医院的验光数据来配镜,必须给顾客再验光一次,仔细对比,试戴充分,最后定下一个数据,并对这个数据负责。

5)隐形眼镜给顾客推荐符合顾客预算的,适合顾客的,充分告知初次佩戴隐形的顾客各种周期的优点和缺点,并仔细叮嘱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最后积极教会顾客佩戴隐形。

6)碰到脸上的眼镜已不合格的顾客, 我们有义务主动告知。听不听是顾客的事,说不说是我们的事。

7)来店里调整,维修眼镜,我们都会免费,认真,仔细的给调整。但是也会充分告知调整镜架的风险问题,顾客同意,我们才会调整。我们也吃过亏,虽然努力服务,也会保护好自己。

8)不给顾客配便宜的染色近视太阳眼镜!不加膜的“白片”染色,染完后也不加膜,戴上光线变暗,瞳孔放大,紫外线长驱直入,护眼其实是伤眼。顾客着急的话,宁愿不卖。

9)门店不销售很多听起来类似很大牌的品牌,类似汽车品牌,其实跟你认为的品牌没有半毛钱关系。要卖就卖质量过关,价格合理的品牌

10)门店不销售美曰其名进口品牌镜片,其实只是申请一个外国品牌,用的是丹阳小作坊的镜片,又贵又差。要卖就卖真正大品牌的镜片

11)配镜舒服,不代表配镜厉害!很多时候为了长远考虑,其实前期几天不舒服去适应,对眼睛更好。我们宁愿冒着增加投诉的风险,也要尽量建议顾客配长期来看更健康的度数。

12)进口磨边机的眼镜店才能更好地确保配镜的数据准确性,坚决不使用国产机器给顾客加工眼镜,因为误差相对大。也是为了减少因为加工不合格造成的镜片浪费。

13)凡是购买成品老花镜的顾客,都要告知“老花也得验光

14)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有孩子进店配镜必须咨询是否已经散过瞳,如何没有,直接叫顾客先去医院散瞳,排除了假性近视才能配镜。这种断子绝孙的做法我们不做。

15)新眼镜不舒服,有时候真的只能去适应,不是眼镜店的推脱。我们承诺一个月内无理由更换镜片。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可以退款。这是我们的服务承诺,也是一种自信。

16)蓝光镜片真的有用,我们也绝不夸大作用,会告知它很适合重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人,但是会有淡淡的底色,看物体颜色会轻微失真。杂牌蓝光片简单粗暴的把有益蓝光也阻隔,我们不会推荐顾客购买。而蔡司,依视路的是选择性过滤有害蓝光,贵但是好

17)不给低度近视人群推荐配1.67和1.74。我们会推荐大品牌的低折射率镜片,这样顾客得到了合适的镜片,我们也得到了利润。

18)保留镜片,换个镜架,我们不建议,除非能找到同款镜架。如果没有,会直接告诉顾客,数据有很大可能会发生变化。

19)我们销售隐形眼镜都是取得了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会卖给你隐形,并受到所在食品药监所监督。坚决不销售不合格的隐形眼镜。

20)太阳眼镜宁愿不买也不能买太差的,不合格的眼镜不仅不能护眼,而是伤眼,我们不给顾客推销不合格的太阳眼镜。宁愿不成交。

21)抗疲劳镜片,青少年渐进,依视路爱赞,蔡司数码型,成长乐,真的有用。我们只推荐给合适的人群,不合适的人群坚决不推荐。

22)钛架真的是比较好的眼镜材质。优点是:轻,不容易变形,不容易掉色,无毒无静电,往往款式简单,经久耐用。如果不是钛的,我们不会说谎。是什么材质就是什么材质。

23)顾客取镜的时候,都要告知一遍清洗眼镜的正确步骤是:1,清水冲洗,2,如果有油用洗洁精(洗碗的)稀释后抹在镜片上再冲洗,3,用专用镜布往一个方向轻轻地把水吸干即可。并告知镜片膜层怕50,60度以上的高温,所以洗澡别带进浴室,别把眼镜放在夏日汽车的挡风玻璃前。

24)加工师用机器加工不算本事,这个2,3天就可以入门。我们的加工师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才会上手替顾客加工眼镜,并且做到每一付眼镜都需要另外一个人质检,合格再交给顾客戴。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只有努力做到这些,眼镜店才会保留住越来越多的老顾客。

其实,标题也可以是:“眼镜店的顾客如何才能越来越多?”

七,瞳高是什么?该如何考虑瞳高才是最专业的做法?

配镜需要瞳距,我想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是配镜必须要有的数据,是为了水平方向上瞳孔的两个反光点和两只镜片的光学中心点重合。

而“瞳高”却不被大家说熟知,甚至部分眼镜行业从业人员也是认识严重不足。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于“瞳高”的认知,详细的讲解一遍,让看官你能彻底理解配镜应该怎样考虑瞳高。

瞳高,是指镜架戴到人脸上后,双眼的瞳孔反光点在镜片垂直方向上的点的位置。专业角度说,镜片的最下方到这个点的距离叫瞳高。瞳高不属于验光数据的范畴,属于加工前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性等同与瞳距的数据。

2)为什么我以前很少听说瞳高?

大概2015年起,国内突然流行大圆镜架,可能是受到了韩国和日本的影响。在这之前国内的镜架框高普遍不高,35的框高就算比较高的了。大部分都在25-32之间的框高。因为框高本身不高,那么瞳孔的位置和实际加工完的光学中心点垂直方向的误差就很小,自然也就不用那么考虑它。所以普通大众很少知道瞳高,甚至从业人员也有不知道瞳高的。

3)瞳高的重要性在哪?

随着镜架越来越大,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考虑瞳高,还是把光学中心点做到中线上,

如上图中,眼睛在镜片的顶部,如果加工镜片的时候不把光学中心点向上移动,就会造成眼睛只能通过远离光学中心点的镜片区域来看东西,几乎用不到光学中心点的区域。这样的眼镜把瞳距做的再准确意义何在?反正也用不到。说明一下眼镜片最基础的知识点:眼睛只有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点看东西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看东西清晰,舒适,少变形(近视缩小,远视放大),不容易疲劳。越远离中心点,越到镜片的边缘部分,视觉效果越差。做眼镜的时候瞳距是必须的数据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瞳高也是。只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交叉重合才能确定那个点。这个点必须和瞳孔重合。

如果不考虑瞳高,就会产生棱镜效应,度数越高,偏离越多,棱镜效应就越明显。造成容易疲劳,看东西扭曲变形模糊,近视飞快增长,老花提前!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顾客选好镜架后,根据顾客的脸型,调整好镜架,调好鼻托,让顾客能舒适、稳定地戴在脸上后,和顾客面对面坐好,保持一样的高度。用笔灯照射顾客的瞳孔,根据顾客的瞳孔反光点在镜架的撑片上(新镜架上的塑料片)点一个红点。点好后再次灯照,确认撑片上的红点和瞳孔反光点重合。最好是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同事看着我和顾客,协助确认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测量无误。

有些时候单光镜片的瞳高确认不会那么复杂,大概点一下位置,再确认就可以。但是对于验配多焦点镜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的步骤去操作。而且必须画好刻度:先在撑片上画好中线,再往上每隔2毫米画一个刻度,笔灯照射的时候才能准确,清楚地读出顾客戴这个镜架的瞳高,然后擦掉刻度,点上测量的瞳高数据,再次确认。注意双眼瞳高可能会有1,2毫米的误差。验配多焦点镜片的时候,2毫米内可以取双眼瞳高的平均值。不可把瞳高做的一高一低,因为多焦点镜片的设计原因,顾客看近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而单光镜片却是要严格按照实际瞳高加工,这样才是最合适的。

很多人无法到我们门店配镜,我私信给他看图片,选好款式发给他试戴,通过让其戴上镜架后正面拍照,然后发给我看,才能确定。优点是可以先试戴镜架,感受镜架是否可以舒适,稳定的戴脸上,同时确定瞳高位置。这样的办法对于单光镜片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多焦点镜片是绝对不允许的。

5)我最纠结的一点(重点):

有人会疑惑:前面测量瞳高那么严谨,怎么拍照片就可以确定瞳高位置?

对于单光镜片的确是可以的。

上面的测量瞳高的方法,眼睛是往前看的,也就是看远的时候是这个瞳高。如果看近呢?眼睛看近的时候会下旋,自然就会用到了瞳高偏低些的镜片区域,那该如何做瞳高呢?

这,也是作者一直在纠结,一直比较无奈的事情。

理想状态下,应该看远一副眼镜,看近一副眼镜,根据不同的场景,来做不一样的瞳高。看远保证清晰,加上变色,防炫光的功能,瞳高做实际远用瞳高。看近可以球镜下加75度,柱镜不变,瞳高做底,加上防蓝光功能,完美!

但是!国人的习惯还是一副眼镜要解决所有场景,很多人的眼镜不坏是不会配第二幅眼镜的,哪怕是高度近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综合考虑瞳高的位置,既要照顾看远,同时也要照顾看近。现在大部分人看手机的时间绝对不短,甚至如我10来个小时的重度手机使用者也不再少数。(现在就拿着手机在黑暗中打字),只能考虑大部分时间是看远的还是看近的。考虑配镜者的生活工作状态,比如电脑是台式的还是笔记本,屏幕在什么高度?镜架是金属的独立鼻托镜眼距比较远,会用4的更低的镜片区域。板材镜架一体鼻托镜眼距小,瞳高偏低的幅度相对较小。做到尽量私人定制,把点好的瞳高做调整。而且要考虑尽量多的保证留住靠近中心点的区域,有时候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调整鼻托高低,让镜片调整高低。做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大部分场景的效果,不得不舍弃小部分场景下的情况。

业内有一些教条式的做瞳高方式,比如默认上移2毫米,比如36的框高做20的瞳高,个人认为是耍流氓。大部分人的确是符合的,但是我的实际工作中也见到不少人戴眼镜的瞳高甚至在中线以下!这个时候还是上移2毫米的话,这眼镜能戴吗?

还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比如飞行员的仪表盘是放在上方的,比如骑摩托车的人专用骑行眼镜,骑摩托车的时候身子下伏,眼睛是通过顶部看的,这个时候必须向上移动好多才能合适。

说到底。还是回归到眼镜的本质:“私人定制”!

要问什么瞳高位置最理想化?一般认为眼睛的下眼睑和镜片中线基本重合是比较理想的。比较美观,视觉效果也是比较好。选镜架的时候也是参考的因素之一,当然可以如果稍微差一点,可以通过调整鼻托调整到这个位置。

其实从我的内心来说,对大框是反感的。从矫正视力角度出发,大框是不科学的!

1)大框眼镜不得不保留镜片的边缘部分,这部分的视觉效果差,容易造成佩戴不适。部分超大框还不能做到实际瞳距,因为镜片毛坯直径是有限的。部分不良商家怕顾客退货,就做大瞳距给顾客戴,是很不道德的。

2)大框眼镜对于高度近视很不友好,配完又厚又重,容易戴不稳,造成下滑,最终导致度数加深。

3)瞳高做实际位置怕看近不好,做低了怕看远不好,真的很纠结。我希望给顾客配到最合适的眼镜,但是我很无奈,很无助!加工的时候总是想啊想,想很多,想这个有时候得花1分钟。

4)镜架必须稳定地戴脸上!如果往下滑,或镜架变形,镜片一高一低,一近一远,

考虑瞳高的意义又在哪呢?

八,屈光参差(双眼差别大),该如何配镜?长期戴吗?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有很多人双眼度数差别很大。我们称之为“屈光参差”。

其危害一是损害双眼单视功能;二是导致单眼弱视及外斜视。

矫正方式主要要2个方式:

1)如果你从来没戴过眼镜,严格来说,小孩子第一次配镜必须去医院散瞳验光,成年人第一次配镜也建议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原则上无需配镜,(特殊情况看不清楚个别会建议上课的时候戴一下,平时不戴),配合医生的建议对假性近视做干预,是有可能恢复的。如果是真性近视必须配镜。而且必须长时间戴,除了睡觉的时候。

2)假设你的度数一只眼-4.00,一只眼平光,马上给到-4.00大概率会受不了,我们建议阶梯矫正,第一次配镜建议给到实际度数的2/3佩戴。等习惯之后,马上换到更高的度数,慢慢地一步一步换到实际度数。不可欠矫长期佩戴的镜片。降低度数配镜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利的配到实际度数。只有佩戴实际度数,双眼的清晰度接近,才能健康地发展视力。具体如何操作,还得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试戴情况等等。儿童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对框架眼镜能较好地接受,可以在试镜时根据需要处方,对-6.00以下的屈光参差应积极行全矫或尽量接近全矫,而不应受不超过-2.50的原则所束缚。

3)框架眼镜对于屈光参差的人是不友好的,因为镜架和眼镜角膜顶点存在镜眼距,就会产生象差。近视度数越高,你看到的物体越小。双眼度数差距大,所以看到的物体也会一大一小。这就是引起不舒适的原因所在。如果成年后才开始佩戴眼镜,适应起来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还是得努力让自己适应,只有框架眼镜才是最经济,最健康的矫正视力的方式。

4)如果屈光参差人群长期不配镜,度数高那只眼会被抑制,从而造成这字眼视功能低下,简单说就是不管给多少度,都不能矫正到很好的视力。强烈建议屈光参差人群必须配镜!

1)隐形眼镜对于屈光参差的人是很友好的。因为隐形眼镜贴在角膜上,不存在镜眼距,也就不存在象差的问题,所以双眼看到的物体大小的一样的,所以会比较舒适。

2)但是隐形眼镜长期佩戴会引起角膜缺氧,从而引起眼睛方面的各种问题。如果必须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建议选择硅水凝胶材质的隐形眼镜,这种隐形眼镜透氧性是普通材质的5倍以上。比如博士伦纯视月抛,强生欧舒适双周抛,欧舒适日抛等,价格也相对高一些。可以支持长时间佩戴。但是能少戴尽量少戴。

1)屈光参差人群必须矫正视力,不然后果很严重!

2)努力适应框架眼镜,以框架眼镜为主,隐形眼镜为辅。

九,隐形眼镜度数如何换算?

很多顾客对于隐形眼镜(下面简称隐形)的度数换算摸不着头脑,

断章取义地认为隐形的度数都要降低25或50度,这其实是不对的!

看过本文,你就能知道到底自己应该戴多少度的隐形了。

知识点:对于近视镜片来说,镜片越接近眼睛,有效度数越高,度数越高区别越大。

咱们通常的验光,都是默认了镜眼距的前提下的度数,也就是模拟框架眼镜的镜眼距来验光的。而隐形眼镜是贴在角膜上,镜眼距几乎是0,所以到了一定的程度是需要降低一点度数才能让有效度数一样,也就是等效度数。

-3.75内无需换算,因为度数低,隐形的度数区别很小,小到还是-3.75最接近,所以不变。

-4.00起才需要换算成-3.75,因为框架眼镜-4.00和隐形的-3.82是等效的,所以取-3.75。

这是我们公司“祖传”的换算表,请各位看官自己对照。

知识点:普通隐形是没有散光的,50度散光和25度近视是等效的,可以把散光的度数的1/2加到近视里去。

严格来说,散光到了75度就该定制散光隐形。把散光的1/2加到近视里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75度的散光已经足以隐形到清晰度了。50度散光想定制都没有的。

因为右眼-4.00是-3.75,50散光的一半,也就是25加到近视里去,也就是-4.00

碰到这个度数,很多人就想不通了 。其实这个度数的人必须佩戴散光隐形,强行增加近视度数效果依然很模糊,长期戴强行换算的度数也是很不健康的。

这个度数,虽然散光度数也到了100,125,但是主要是近视,相对来说散光度数的比例很低。

当然佩戴散光隐形是最好的,如果戴普通隐形也是可以的。一般近视和散光度数小于4:1清晰度都还行。这个情况可以建议顾客稍微佩戴厚一些的隐形,厚隐形和角膜之间形成泪液层,可以部分矫正散光。

十,明月1.71真的性价比高吗?

知识点:1)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

2)阿贝数越高,越清晰

1)一般来说,折射率越高,阿贝数越低,阿贝数低于30是不允许上市的 。普通的1.56阿贝数在33左右,1.60在35-40左右,1.67一般在33,1.74一般在33,34左右。1.76只能是30.

明月1.71阿贝数达到了37,比大部分镜片都高一些。

2)1.71的折射率比1.67更薄,和1.74的差距不大。

3)1.71比1.67贵不了多少,比1.74便宜很多。

4)1.71的品种多,有日常通用的,有防蓝光的,有变色的,有PMC.

5) 材料本身比重比较低,会更轻一些。

建议:-3.00到-9.00的度数范围内的人群选择1.71镜片。

十一,老视多焦点镜片如何验配?

2019年7月有幸到广州中山眼科听了专家的一堂课,专家说了一句话:“中国的中老年人的数量是青少年的两倍!”也就是说,其实中老年的视力问题比青少年的市场要更大。很多门店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而中老年渐进片的销售是突破现状的一个可行性非常高的渠道。市场需要专业人员的数量很大。

但是很多门店的人员对于单光镜片很熟悉,对于多焦点镜片却完全心里没底。其原因 归根到底就是不了解渐近镜片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包括产品知识。验光技术一般问题不大,稍做学习就可以解决。

今天说说我对多焦点镜片的认知,不说的那么复杂,供不熟悉多焦点验配的同行一个参考。有不精确的的地方欢迎指正,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要精确验出顾客的Add(下加光),首先我们先验出看远的数据,让顾客戴上远用镜片才能去检查近用。如果左右眼Add验出来不同,那么大概率是看远没验好。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戴镜历史,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方案。假设一个顾客,旧镜-3.00看到0.8,-4.00看到1.0,Add+2.00,顾客反应看远不够清晰,那么需要提高远用视力,以达到顾客的需求。如果近视顾客长期佩戴矫正到0.8的视力,并对于看远清晰度满意,我们可以不提高到1.0的标准视力,这样看远的度数更低,Add就可以给低到+1.00看近就清晰,那么舒适度也会提升,视野更好。如果顾客是远视眼,那么最好还是给到最高度数,同样也是尽量降低Add的目的。Add越小,越好适应,看近视野更宽。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坐下来验光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了解顾客的使用场景。甚至有必要让顾客模拟一下看近的场景,让验光师能充分了解。比如我们门店前几个月来了一个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他像我演示的是站在桌子面前看单子的场景,顾客的看近距离超出了一般人看近的一尺左右的距离。所以我给出了比较低的Add,顾客取镜的时候满意。如果我不管使用场景,直接就按一尺距离来给Add,那么顾客得拿起单子才能看清近处,很可能会有投诉了。可见,充分和顾客沟通的重要性,也再次说明了眼镜的本质“私人定制”

需要强调一个销售环节的重点中的重点,很多人虽然开始老花,但是绝对是不服老的,心理上接受不了。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性。我们不能直接说顾客老花了。我们可以说“你的眼睛出现了调节力不足的现象”。

以下我以依视路万里路为例。

如果顾客有戴镜习惯,多焦点镜片会比较合适,也很比较好适应,如果光度复杂,Add比较高,还有开车,运动等活动,可以考虑依视路睿视系列。当然有经济能力可以推荐X系列。如果光度简单,也没开车,运动等,舒适型3.0可以满足需求。自由视一般适合光度比较简单,在室内活动比较多,预算比较低的人群。很简单的光度,也很少户外活动能不能推荐高端系列?当然可以,依视路渐近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功能是叠加的,甚至看远平光,看近Add+1.00也可以用X系列,只要顾客有消费能力,注重体验,完全可以用。体验会非常满意。顾客不会看自己花了多少钱,只会看戴这副眼镜的感受。研究发现,很少有顾客会因为价格高而投诉的。

如果没有戴镜习惯,建议先配看近一副眼镜,看远一副眼镜,等习惯了之后,再考虑多焦点镜片。如果直接佩戴,得有心里准备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个体差异不同,可能需要20-30天适应。这个得充分告知顾客,对顾客的心理预期做管理。那么投诉就会大大减少。

很多门店对于如何选择通道完全没有概念,有时候就看镜架的框高来决定,框高低短通道,框高高就给长通道。这是错的@或者说只考虑到了多个因素中的一个,是片面的。应该是先定好短通道或长通道,再选择合适的镜架。不能反了。

决定选择哪个通道,主要就2个字,“用途与习惯”。

短通道:现代人看手机都是常规操作了,短通道应该是默认的选择。优点在于看近视野大,适合于看近处要求比较好的人群。也比较适合眼睛下旋能力比较差的顾客。适合的镜架在26-28框高。

长通道:如果顾客Add高,有中距离需求,初次戴镜等情况可以考虑选择长通道。长通道过度会比较平缓,相对短通道会比较好适应。眼睛下旋能力比较好的顾客。适合的镜架在32-34框高。

具体怎么选,还是得结合顾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多焦点镜片测量单眼,单眼瞳高,是常规操作。在我的实际工作中,顾客选好镜架后,根据顾客的脸型,调整好镜架,调好鼻托,让顾客能舒适、稳定地戴在脸上后,和顾客面对面坐好,保持一样的高度。用笔灯照射顾客的瞳孔,根据顾客的瞳孔反光点在镜架的撑片上(新镜架上的塑料片)点一个红点。点好后再次灯照,确认撑片上的红点和瞳孔反光点重合。最好是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同事看着我和顾客,协助确认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测量。严谨的正规操作应该在撑片上先画出中线,再根据瞳距的位置每隔2毫米画一个刻度。这样笔灯一照就能知道瞳高的位置。依视路公司目前已经能提供贴纸来解决画刻度的难题,提高了效率和精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右眼瞳高不同,比如25和23,建议做到24的瞳高,这样顾客看近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双眼协作看。单眼瞳距严格按照数据来加工。

很多人对于依视路的A360不理解,说不出什么意思。自己都不懂,如何说服顾客买单呢?A是亚洲英文的头字母,360代表镜片的正反面。是依视路公司研究亚洲人的脸型,阅读习惯,面弯,镜眼距,前倾角等等,大数据的研究,更加的优化镜片,让顾客得到更舒适,更清晰,更宽的看近视野。就好像亚洲版的衣服更加适合亚洲人穿是一样的道理。

F是镜框的英文首字母,测量面弯,前倾角,镜眼距,主视眼,看近工作距离等。A360只是研究某一类人的数据,而F360就是高度的私人定制了。更好的优化镜片,得到更舒适,清晰,更宽的看近视野。

我们只有自己了解了这些,顾客明白了贵在哪里,才有可能高高兴兴的掏钱买单。也更容易获得顾客的认可,那么整个销售过程就可以在轻松地聊天过程中完成。

四,对于镜架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1,镜架需要稳定,不能松松垮垮。最好是全框,其次是半框,无框不适合。

2)选择S型鼻托,作用在于加工完后可以调整瞳高和镜眼距,U型,一型都不适合,板材的一体鼻托不选择。

3)桩头位置不能太粗,目的在于加工完后可以调整前倾角,粗桩头,双桩头,不能调整的都不建议选择。

4)靠近鼻侧的镜片形状不能选择飞行员款式,近用的区域得保留足够多。

5)高不能太小,也不建议太大。短通道最佳框高在26-28之间,30以内比较理想。32左右都可以。框高不是越高越好。

6)选择的镜架尽量让眼睛在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在中线偏上的位置,下眼睑基本和中线重合比较理想。可以调整鼻托进行调整。

7)镜架不能选择的太宽,移心量不能太大,3个毫米内是比较理想的,4个毫米就不建议了,大于或等于5个毫米就可能会不舒服了。因为“模糊区”保留了太多了,顾客的晃动感很强。

这一步至关重要,门店应该会保留镜片上的标记,没擦之前可看出看远区域在哪,看近区域在哪,戴起来再用笔灯照可以确定加工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可以通过调整鼻托进行微调(S鼻托的选择目的就在此),指导顾客学习如何用多焦点镜片,叮嘱注意事项。这点对于多焦点验配是否成功特别关键。

先让顾客面对门店内部坐下(顾客面朝外的话,顾客戴上眼镜就会东张西望试眼镜,从而造成第一感觉不适),自己坐到顾客的对面。先叫顾客看内堂,OK,清晰,再拿一本书,放在顾客的面前,顾客会反映不清晰,OK,头不动,眼睛随着书本慢慢往下看,是不是就慢慢变清晰了?!顾客反映的确是。再让顾客站起来,看地面,“哟,怎么模糊啊,”,是的,模糊就对了,因为我们看地面属于比较远的距离,而用到近用的区域所以会模糊,如果我们多低点头看,就可以看清地面了。 只有顾客经历过这个过程,顾客才会真正明白如何去使用它。

最后还要交代,这幅多焦点镜片需要1-2周的时间去适应和习惯。对顾客的预期做管理。才能大大减少投诉。

最后提醒顾客,先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看看书,再在室内走动走动,都习惯后,再到小区里逛逛,都习惯后,才能到室外去走路,最后才能骑车,开车等。如果镜架变形了,看远或者看近不理想了,记得交代顾客一定要到店来调整到正确的样子。

先安抚顾客情绪,表示我们很希望给他解决问题。叫顾客先说明是什么地方不合适,怎么做可以改善这种的情况。看远不清晰,咱们首先考虑的就是瞳高会不会做高了,通过镜片上部分看出去是不是更清晰。如果是,大概率就是瞳高偏高了。店员拿出多焦点还原贴,贴上,确定看远区域和看近区域。笔灯照射瞳孔确认后,调整鼻托让镜片整体下来一些,很多时候就解决掉问题了。同时要交代顾客不能随意的戴高或戴低眼镜。都会影响看远或看近的效果。

如果调整鼻托依然不清晰,咱们就要给顾客重新验光,确认是否是度数问题了。此处不再多讲。

此处和上面相反,是不是瞳高做低了是首先需要确定的,也是同样的步骤检查,同样首先调整鼻托,看是否会有改善。若没有。也是需要重新验光,确认度数的。

镜眼距如果太小也会造成顾客看近困难,只是用到了偏上些的区域,所以光度不足,造成不清晰。我们调整鼻托,让镜眼距到12毫米应该是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平均数据的。可能就会改善了。

3,晃动感很强,不舒服,晕乎乎的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在确认验光和加工无误的情况下分析:

1)年纪比较大的人没有带镜习惯,依然戴上眼镜的确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更何况是更难适应的多焦点眼镜了,这个时候我们检查眼镜都是合格的情况下,告知顾客眼镜是没有问题的,请顾客放心,只是需要一个1-2周的适应过程。先静后动去适应,先做到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再在室内走动走动,适应了一些后再到小区里逛逛,都适应后才能上街走路,最后才能开车等活动。这个在取镜环节就该让顾客知道。

2)选择了不适合的系列:比如依视路多焦点镜片,如果顾客光度比较复杂,散光比较高,Add比较高,双眼差距大,有开车等需求的话,是建议选择睿视系列的,有经济能力的话,配X系列是更好的。以上的条件都有了,却选择了舒适型系列,是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自然使用体验就会比较差,从而投诉。有经验的验光师会提前跟顾客说好各个系列的优点,顾客本身的情况适合哪个系列。顾客是不专业的,是需要我们去推荐介绍的。

4,Add过高:很多人对于200以上下加光会有不适感。可以选择高端系列来解决的。经济有限的顾客也有一些其他办法来解决,比如近视的顾客看远不足矫也可以满足的话,可以适当欠矫,这样下加光就可以更低,也会会相对舒服。远视的顾客尽量给高度数,轻微的远视顾客试着给加度数,能清晰些尽量还是给,这样下加光也能低一些。

5,通道的选择:通道的选择应该看顾客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顾客的使用用途,具体光度,适否初戴,适否有中距离需求等等来综合考虑。现代人看手机的时间比较多,一般都默认选择短通道比较多。因为短通道看近的视野范围会比较大一些。如果Add比较高,初戴,有看中距离的需求,可以考虑给长通道。长通道会比较平缓,适应角度出发还是比短通道更容易。

处理投诉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真正体现了一个眼镜工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知识高低。本文只是提到了大部分的常见情况,很多时候还需要大家仔细倾听顾客的反应,仔细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出原因并给顾客满意解决。

十二,技术角度出发,如何选择镜架?高度近视如何选镜架?

本文不讲镜架适合什么脸型,谁适合什么风格,款式,好不好看。都不讨论。

专门写个文章 从矫正视力效果,配出来的厚薄角度,讲讲如何科学的选择镜架。

知识点:近视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越小的镜架就会越保留住中心更薄的区域。

选择的镜架几何中心的距离尽量接近实际瞳距越薄,(镜架几何中心距离减去实际瞳距越接近0,越轻越薄。

一般建议-5.00度以上的人就要注意镜架大小了,-7.00左右就要严谨一点了,-9.00以上应该严格参考镜架大小。

影响厚度的因素主要还有折射率,

2个因素决定了最后的效果是否理想。

当然,-9.00度怎么弄都比-5.00的厚,毕竟度数有差别。我们能控制的就是尽量小的框,尽量高的折射率,尽量配出来相对轻薄。

知识点:镜片的中心成像效果更好,越到边缘效果越差。

中低度人群可以稍微任性一点选择镜架,要大点就大一点,要圆一点就圆一点,更多的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

如果太大的框,就保留住了边缘成像效果不好的区域,看边缘就容易发展变形现象,容易造成视疲劳,从而加深度数。

1)低度远视/老花人群:

知识点:远视/老花镜片常见的镜片直径是65毫米,也有少见的70毫米直径。中间厚,边缘薄。

很多门店生怕顾客选好了镜架,再跟顾客讲这个镜架做不到实际瞳距顾客就不要了。于是,就算做不到实际瞳距也不说,顾客又着急要取,所以直接给做大了瞳距给顾客戴。因为毛坯比较小,如果做实际瞳距无法加工。这是很坑人的!

还有顾客喜欢半框眼镜,门店也不敢说不合适。做出来后镜片的外侧部分很薄,再开槽拉丝后,稍微一碰就崩边了。

2)高度远视/老花人群

知识点:定制的远视/老花镜片可以选择毛坯片的直径大小,直径越小,厚度越薄。

曾经看到线上有人求助:同样的度数,同样的镜架,为什么自己的远视镜片选择的1.71镜片比原来的1.60还要厚?一度怀疑是网店没有给1.71镜片。最后经过本人了解,原来是镜片定制的时候客服因为不懂直径越小镜片越薄。还是按正常直径定制镜片,所以高折射率反而更厚。

知识点:计算最小直径的方法是:镜架的几何中心距离-实际瞳距+镜片最大直径+2=最小直径

比如某个镜架几何中心距离是66,实际瞳距是62,镜片最大直径是52,那么就是:66-60+52+2=60,60的直径还是比较理想的。(2是怕有误差,预留量)

当然,如果是超高度数,直径能做到55就更好了。

如果实现55的直径?就该有门店的专业人士帮顾客选择适合的镜架,计算最小直径,才能做到尽量薄。小直径的轻薄效果秒杀折射率带来的轻薄效果。不必花高价选择高折射率镜片。

这个角度来看,可见专业的重要性了!

三,必须舒适,稳定地戴在脸上

知识点:眼镜有三个受力点,1,鼻托垫,2,镜腿夹头,3,镜腿尾部勾耳朵。

只有这三点调整好就可以稳定的戴脸上。眼镜店的人员调整无非就是调整这三点。一般选好镜架都要经过调整才能更好的戴脸上。当然,本身不合适的镜架是不能通过调整来解决的,基本符合脸型的才可以。

十三,线上配镜需要什么数据?

在知乎我经常被邀请回答线上配镜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须要有的数据,如何获得,要注意什么。

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验光数据包括哪些?

1)左右眼的球镜度数(也就是大部分人的近视度数,小部分人的远视度数)

2)柱镜度数(也就是散光度数)

4)瞳距(也就是PD,注意可能会有左右瞳距不同的情况)

5)单眼矫正视力(尽量双眼矫正视力一致)

如果无散光,就只有近视度数,瞳距。矫正视力。

“瞳高”不属于验光数据的范畴。

第一考虑应该去附近专业的医院眼科视光门诊(眼科有,不代表有视光门诊哦,看眼病和验光是两码事儿)。

第二考虑是附近正规眼镜店。

1)把旧眼镜带上!就好像你看病要带病历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至关重要。验光师可以了解原来什么度数,散光轴位是多少,瞳距是多少,戴了多久,清晰度如何,主观感受如何。充分考虑旧镜的情况下,才能给出最合适的数据。

2)有些人不确定自己找的地方专业与否:太深奥的普通消费者也看不懂。表面上看,首先看最基本的验光设备:电脑验光仪+牛眼+投影仪,这是保证验光准确的最基本硬件设备。如果还是插片验光+灯箱的话,找个借口就可以走人了。

其次看验光师是否手脚麻利,可以不快,但是必须动作熟练。有问题可以不用多做思考张口就来说明有多年经验,才值得信赖。

还有双眼平衡是必须要看的,(矫正后的视力尽量双眼一致)。

3)基本确定好度数后,必须试戴10-20分钟,并保证2点,“清晰”,“舒适”,并由验光师手写下验光数据(别发电脑验光单了,这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4)有些人多次验光做比较,结果拿到手后,不知所措了。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多地多次验光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拿着之前的验光数据给这位验光师,叫他给你做多个数据的对比。最后叫验光师确定一下具体用哪个数据比较合理。过程中自然会提到为什么用这个数据,而不用那个数据。验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猜测,不断验证的过程。最后一个验光师必须帮你确定多个数据中到底哪个数据是最合适的。

5)进眼镜店可以大大方方地询问是否可以付费验光?大概费用再20-50之间。别支支吾吾地假装要配镜的样子,其实眼镜店的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别折腾半天,最后人家不给数据。直接问,人家有空的时候可能愿意帮忙。既然人家收了你的钱,自然会把前面提到的数据都会给你。周瑜打黄盖,你情我愿才好。

十四,成年了,为什么度数还会涨?

本文根据自己十余年的工作总结,说说成年后依然涨度数的常见原因。

各位看官对照下自己,是不是也在经历这些事情,所以度数一直在涨。

目的在于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1)度数不合格:我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实际矫正视力很差,但是不敢配高。总是担心配高了度数涨得更厉害。当问到,这幅眼镜没配足是吧?那么这几年戴这副没配足的眼镜,还涨吗?“还涨!”而且发现涨得更快了,所以很迷茫,到底怎么样才能不涨? 以前眼镜行业流行不足矫,认为欠矫才能更好保证度数稳定。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足矫(配足度数)才能更好的防止度数增长。一种说法是:人在出生的时候是远视的,是有远视储备的,随着身体的长大,眼轴也在慢慢变长,最后发展到正视眼。如果长得过了,又会发展到近视了。人的基因就是眼睛模糊了就长眼轴,模糊了就长眼轴,哪怕你已经成年,但是基因就是会模糊了就长眼轴。所以,度数不配足的话,眼睛模糊,基因就会让眼轴变长,眼轴变长了,所以度数进一步加深了。国内也有相关的实验研究报道,实验说明近视足矫的人群结果度数更稳定。

还有一些不正规的眼镜店或个别从业人员不专业,近视度数不合适,散光不足矫(散光验光原则应足矫),或双眼视力不平衡,造成一只眼累,一只眼偷懒,或散光轴位不准确,或瞳距没加工准确,或大框不考虑瞳高。就算验光都准确,加工环节不检测数据就给顾客戴(100付里面总有粗心做错的几付),人为的造成眼睛疲劳,强迫眼睛去适应眼镜,结果眼睛被改造,涨度数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还有一些人镜框已经戴了好多年。自认为眼镜很舒适就是代表合适。实际上人眼的屈光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哪怕已经成年,部分人度数依然会发生变化。还有降度数的情况,等于现在戴的眼镜是过矫状态,提前发现提前换的话,可能度数降得更多。可以说很多时候度数就是乱七八糟,当告知情况后依然不愿意马上换眼镜,可能是去其他地方配镜吧,希望他会马上换掉,不然真的很容易涨度数。建议成年人1年验光一次,不合适马上更换镜片,毕竟眼睛比几百块钱重要太多了。

2)眼镜框不合适:合格的眼镜框应该舒适,稳定地戴在脸上。眼镜框在我的理解就是:把镜片的光学中心点固定在瞳孔前的一个物件。经常看到很多人时不时地往下滑,时不时推一下眼镜,明明可以去眼镜店里调整好,却懒得去,或不知道可以调整,或本身镜框就太大或太小,镜腿太短,不能很好的勾住耳朵,同时造成前倾角特别大,不符合脸型依然戴着。当时选择镜框的时候只考虑好不好看,却不考虑是否符合脸型,眼镜店的店员或不专业,没意识,或懂但是不敢多说,顾客满意这个镜框,卖出去拿到提成就好了。至于后期合适不合适,他们不在意。这是非常不敬业的行为。但是个别顾客的确比较矫情,看上这款店员说不合适,还真可能就出门走人,店员吃亏多了自然学乖了。也是倒逼造成的,这对于眼镜行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

大家都知道瞳距,瞳高的重要性,哪怕误差1毫米都会斤斤计较。但是却对眼镜下滑一点也不在意。要知道下滑的幅度可不是1毫米的差别,很多人眼镜都滑到鼻尖去了,5毫米怎么都要有了(亚洲人的镜眼距一般是12毫米)。这时候你斤斤计较的瞳距,瞳高的准确性还有必要吗?差距有多大?而且镜片远离眼睛的时候,近视的有效度数会减小,远视的有效度数会增加,看物体就更模糊了,也就更容易涨度数了。眼镜框有三个受力点:1,鼻托,2,镜腿夹头,3,镜腿勾耳朵。一般基本合适的镜框都可以让专业人士调整到合适,只是调整镜架是有风险的,建议你找购买的商家调整,其他商家一般会帮你免费调整,但是风险得自己承担。

还有一些人明明镜框已经严重变形,依然坚持佩戴。两只镜片不在一个平面上(造成前倾角不同),镜腿一支翘起来(造成镜片一高一低,所以瞳高一高一低),镜腿一边撇开(造成镜片一近一远,所以度数一高一低,双眼不平衡。很多人经常路过眼镜店,就是不愿意进店调整。甚至进店换鼻托的时候我看到变形的镜框忍不住提醒顾他,依然怕我说风险问题不调整,说多了个别人还不高兴,好像我想要调坏眼镜好卖他眼镜一样,我只能摇摇头苦笑。

3)镜片磨损,氧化:工作中经常碰到戴了多年的镜片,真的可以“惨不忍睹”来形容,镜片打了“马赛克”,黄黄的,提醒他镜片会损伤眼睛,赶紧得换了。10个人里面有1个听了马上换的都没有。国人的意识真的很淡薄,很多情况下都是眼镜框断了,问了很多家眼镜店,确定不能维修了才不情愿的花几百块钱配眼镜,好像眼镜店的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天然的排斥。其实几百块钱和眼睛健康比,哪个重要?一般眼镜片的寿命严格来说只有18个月,之后光学性能会慢慢下降,使用了多年的镜片实际透光率已经严重下降,膜层上细纹密密麻麻,光线的折射已经是乱七八糟。你说,这样的眼镜不涨度数?

4)不戴眼镜,天然排斥它:到现如今还有人认为“镜框越戴度数会越高,戴了就摘不下来了”的思想。对眼镜有天然的排斥。知乎上本人也经常被邀请回答“眼镜该不该长期戴”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对于-2.00以内的近视可以在看远的时候戴上,看近的时候如果不凑近也可以看轻可以不戴。-3.00以上建议长期佩戴,因为到了这个度数看近看远其实都是模糊的。模糊了又需要看清的时候就会眯眼看,原理是“小孔”效应,可以让眼睛看清,但是长期压迫眼球会让眼球变形,造成眼球表面不圆润,会产生和增加散光,-6.00度以上必须时时刻刻戴着眼镜,你的世界是离不开眼镜的。也没少听说到了这么高的度数依然不戴的。我非常不理解这样的人的心理,你的世界一片模糊真的好吗?多少人希望看清却不能,你能看清却不要!?长此以往,视力会大大减弱,造成斜视,弱视。这里要强调“屈光参差”的人必须戴眼镜,必须戴眼镜,必须戴眼镜!如果双眼差距大,却不戴眼镜,模糊的那只眼如果和好眼视力差2行以上,模糊的那只眼会被抑制。视功能退化,后果很严重!

在眼镜合格的前提下讨论以下的问题。

长期长时间看近眼睛是很疲劳的。研究发现非洲人近视的人很少,因为非洲土地空旷,经济原因读书写字很少。我们也发现去旅游腿脚都累了,眼睛不会累,因为看风景是看远,看远人眼是轻松的。看电脑看书看久了眼睛会累,是因为看近人眼需要调节才能看清。疲劳就容易涨度数是公认的近视发展原因,大家也很容易理解。所以建议看近看5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不让眼睛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自然涨度数也就会远离你了。

三,用眼姿势和光线明暗条件:有很多用眼坏习惯,晚上关灯后依然拿着手机看啊看(我自己也这样),躺着不够,累了还侧身看。写字的时候头也是歪着的。一般左侧多右眼涨,一般右侧多左眼涨。还有平时在昏暗的光线下长时间阅读,眼睛也是很容易疲劳的。

四,尽量选择品牌镜片:

品牌镜片相对与杂牌镜片,本身从材料上,基层技术上,防护效果上,光度的均匀分布上,镜片设计上,还有从质检淘汰方面,都会做得比较好。

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尽量选择最好的镜片。

比如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上海明月,都是不错的镜片品牌。

如果以上情况你认为都没有,但是在短时间内度数夸张的涨了很多。

必须到医院眼科检查眼底,排除掉病理性的原因才能放心。

十五,如何测量自己的新眼镜加工数据准确?

新眼镜要检测加工数据,可以到眼镜店寻求帮忙。眼镜店的“焦度计”可以测量包括近视/远视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位,瞳距,瞳高。拿到检测的数据再和自己的验光数据做对比就知道时候加工准确。 有加工就会有误差,这是允许的。度数越高,就要求误差越小。

一般瞳距瞳高不超过2毫米,散光轴位不超过5。

如果是高度近视,高度散光,要求就必须误差很小。
十六,框架眼镜有哪些缺点?

十七,如何判断依视路镜片真伪?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

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

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4、()不能用“不”修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车有必要用坐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