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户口的汉族孩子享受对口援疆吗

第二十一批中组部博士团成员

从苏州市来到新疆石河子市后

他凭借高超的骨科手术技巧

完成复杂疑难手术百余台

他还全身心投入创伤中心建设

参加医疗下乡服务基层活动

将优质医疗技术、理念、服务

送到石河子人民群众身边

今天,让我们听听他的援疆故事

告别美丽的西子湖畔,依依惜别爱人和孩子,田一星作为中组部第21批援疆博士团成员,在2021年开启了技术支援八师石河子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援疆之旅。

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田一星担任起党委委员、副院长兼骨科中心主任,但刚踏入医院,田一星就遇到了难题。

1月15日,一位80岁的患者经医生诊断,患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手术难度极大,这对初来乍到的田一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大家都没想到,一个多小时时间,田一星带领创伤骨科团队就成功实施了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了手术治疗。

在医院工作这一年时间里,田一星带领的创伤中心团队完成复杂疑难手术百余台,指导医生们成功完成的多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都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的疗效。

田一星初到医院,就瞄准了主攻方向,全身心投入到推进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工作中。“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医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田一星这样说。

调整人员架构、出台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开展示教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田一星亲力亲为,为做好这项工作加班加点。如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能力、院前、院内应急能力、多学科诊疗及协作能力、创伤救治流程及效率均得到极大提升,医院创伤中心还一举成功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今年12月15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签约授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成功举行,田一星亲自主持了研讨会。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田一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建立起本学科的发展规划,从绩效分配、亚专业方向、服务流程等方面加以推进。田一星结合医院实际,重点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完善晨会交班制度,患者术前、术后病情讨论制度、术中消毒流程制度等。期间,田一星还组织学科申报多项医院2021年度新技术项目,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田一星作为第一申报人,课题“PEG核交联星型高分子负载褪黑素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生物效应研究”入库兵团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项目。

别人忙里偷闲,田一星却将所有业余时间用于投身医疗下乡、服务基层百姓活动。来到石河子的时间并不长,田一星却走进南北疆各师团基层阵地卫生室、连队。他开展义诊、讲座、教学查房、指导手术、常见病防治、健康科普宣传,给基层医生介绍、指导骨科新技术、热点、发展方向,将党的温暖、将优质医疗技术、理念、服务送到基层百姓当中,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今年8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医师节”表彰大会上,田一星被评为“对口援疆医师奉献奖”。

一次兵团行,一世兵团情。田一星感慨地说:“我的援疆之路,不仅提高了政治站位、大局意识,还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田一星说,他将不忘初心使命,践行医者誓言,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继续挥洒汗水,激扬青春和生命。

援疆之路没有终点,永远是新的起点。

祝好,田一星,行以致远!(通讯员 康晓东)

肩负使命去 满载荣誉归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士杰完成对口援疆任务返京

9月7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第九批第2期援疆干部李士杰完成援疆任务,载誉平安归来。医院党委书记朱军,党委副书记、医务处长薛冬,内镜中心主任吴齐,党院办主任仲西瑶、副主任章玉及科室人员一行前往机场迎接。

2019年2月,李士杰响应党的号召,接受北京大学党委委派,作为教育部第九批第2期援疆工作队员,肩负使命和责任来到戈壁绿洲新疆石河子市,挂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石大一附院)副院长。在执行援疆任务期间,李士杰获得了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石河子大学优秀领导干部、石河子大学优秀援疆干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优秀员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员工等荣誉。在援疆工作结束时又被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聘任为荣誉副院长。

在石大一附院500多个忙碌的日夜里,李士杰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克服重重困难,构建天山北坡肿瘤专科联盟、签约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组建兵团肿瘤学会MDT专委会、举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新进展研讨会”、在兵团消化内镜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深入兵团各师及南疆地区进行义诊和开设讲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士杰所辖科室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积极投身到当地的抗疫战争中。特别是在7月15日乌鲁木齐再次发生疫情时,石河子距离疫情中心仅150公里,疫情就是命令,危难更显担当,李士杰先后接受并完成了院内预检分诊、乌鲁木齐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社区核酸检测、支援兵团十二师核酸检测等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防疫任务,为阻断疫情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新进展研讨会举行,北大肿瘤医院朱军和院长季加孚带队为兵团医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盛宴。会上进行了两院间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共建签约,并成立了兵团肿瘤学会MDT专委会。依托平台及专业学组,进行了多场远程MDT病例讨论会,使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北大肿瘤医院专业的医疗指导。此外借助该平台,先后进行了多次疑难病例远程MDT会诊、多场关于病案质量管理、DRGs实施、肿瘤规范化治疗的专题讲座,反响热烈。

在石大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卫刚和科室同事们的支持下,李士杰充分发挥自己消化内镜专业,通过积极的宣传、规范化培训、手把手带教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内镜下诊疗技术,包括超声内镜下穿刺术、超声内镜下造影术、超声内镜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内镜下咽食管憩室切除术等,为患者解决了疾病诊疗中的实际困难,为石大一附院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也使石大一附院的消化内镜诊治水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援疆期间,李士杰多次前往兵团下辖各师市及团场医院,通过巡回讲座、手把手带教、义诊会诊、操作演示等手段,为当地消化内镜诊疗意识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做贡献,并多次为南疆的 “访惠聚”干部进行体检及慰问,带去组织的问候和关怀。

作为体检科、保健科、社区公共卫生的主管领导以及医务科的协管领导,李士杰紧抓分管领域工作,毫不松懈。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访谈座谈、听取反馈等形式,掌握各科室的服务对象及服务领域,共同研究延伸服务功能、扩大服务人群、优化服务内容。承担并圆满完成兵团、八师及石河子大学党委委派的相关医疗、保健及社区公共卫生任务。

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也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李士杰在援疆工作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认亲戚”,多次前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州、巴州等地进行送医送药及义诊活动,并对驻地的“访惠聚”干部进行体检及慰问,为边疆群众办实事,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正如李士杰所说:“国家实施的支边工作是一个组织行为、一个系统工程,虽然个人的力量与组织相比显得渺小,但恰恰是千万个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却支撑起了援疆、援藏、援青等等这样庞大的工程,进而通过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不懈的努力,才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位像李士杰一样的援疆医生,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实际行动展现了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他们的援疆誓言。我们身处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要为自己的初心、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要有不懈奋斗的热血,有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决心。只有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牢记使命、勇往直前,才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2021年4月16日,新疆北京大学校友会赴石河子大学看望在石河子工作的校友。

石河子大学是北京大学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支援建设的211工程院校。自2001年5月教育部决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9月6日签署《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暨全方位合作协议书》至今已满二十年。新疆北大校友会在此前夕特意来到石河子大学,看望在此工作的援疆或任职的校友,以及在石河子工作的校友。并且,也是我会纪念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的系列活动之一。石河子是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扎根天山,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典型。他们发扬359旅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将亘古荒原变成万亩良田,还建起现代化的工业。石河子是全球重要的棉花产地,出产的棉花享誉全球。其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与采摘是我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标杆。屯垦戍边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来到这里纪念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校友们首先参观石河子大学校史馆,了解石大建立历程,感受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院合并成为石河子大学的过程。同时知晓2001年北大对口支援石大以来,对石大在师资培训,学科建设,教学帮扶,科研指导,管理提升全方面对石河子大学的帮助。在2002年2月,北京大学东方学院比较语言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杰教授来到石河子大学挂职副校长以来,先后有于鸿君,李鸣,夏文斌等很多北大顶尖教授在此挂职副校长,更有感动中国的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中科院院士、数学学院教授王诗宬,法学院院长朱苏力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在此任教。现任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柴真,也曾经是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此后与石河子分会(石河子北大校友联谊会)的分会长、石大前任副校长张法林,以及秘书长、春秋国际旅行社石河子分社总经理陈振疆,六届校友会理事、现任兵团(石河子大学)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书记潘建广,新进第七届校友会理事、经管学院教授刘追,以及北大对口支援的援疆校友: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现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现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湛中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鲍威进行座谈。座谈会由张法林分会会长主持,张野会长、闫科培副会长、聂宁副会长兼代理秘书长分别讲话,说明来意,对在石大及石市工作的校友表示慰问。并向援建石大的北大校友赠送纪念品,同时代问柴真书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现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孙伟平,以“北京市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党委工作,并在石河子大学发展与规划处挂职副处长的王崇月,以及全体在石大工作,在石城工作的北大人好。湛中乐院长代表在石河子市的校友发了言,对新疆校友会的校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会后,校友们参观了石河子市休憩广场,目睹铸剑为犁,军垦第一犁和王震将军雕塑群等,感受前辈们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艰苦岁月。最后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瞻仰总理生前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对新疆、兵团的关怀。校友们深感这是一次生动的身临其境的党史学习和对建党百年极好的纪念活动。

李锺禄监事会主席,罗英、岩灵、马迎春、张松副会长等参加了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援疆多久子女转户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