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报警有用吗

潇湘晨报9月24日讯 27岁的王莎(化名)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但在半个月时间里,她便负债近47万。这一切,源于一场精心设计的电信诈骗。

从8月29日接到第一通诈骗电话,到9月15日报警,她与诈骗犯通话200余次,分9次被骗走48万余元。除准备交学费的1万多元外,其余均是向24位老师、同学和朋友所借。

在这场骗局中,王莎对电话对面的“声音”有过恐惧、感激和愧疚。而此刻,她的情绪全被抹上了灰色——因为不敢跟家里说,她只能每天向派出所追问案件进展。

9月24日,记者从长沙市公安局证实,警方已受理此案,正深入侦查。

好奇接到包裹未查收电话,被告知“涉嫌洗黑钱”

8月29日下午5点半,王莎首次接到骗子电话。

电话那端为语音播报,自称是中国邮政,提醒她有包裹未查收。按照语音提示,王莎按键将其转为人工服务。话务员称,因长期没查收,包裹已被退回。出于好奇,王莎问包裹的内容,对方称为一张信用卡与一张储蓄卡,都是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嘉定支行办理的,其中信用卡透支16858元。

之后,对方利用所谓的“中国邮政有紧急报警专线”,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嘉定警方”。

接电话的男子自称叫“孟东升”,自称是刑侦支队民警。王莎说明身份信息被冒用后,对方开始自报办公电话。

王莎回忆,对方提供了一个上海的电话,称拨打上海地区114便可查到,与上海市嘉定公安局电话一致。“他说这是‘阳光警务’的需要。”王莎说,她用另一个手机拨打“021114”,查到这个电话确实是嘉定公安局的。

王莎说明情况后,男子提出录音的请求,说这是电话报警的程序,将来会成为法庭证据。

听完讲述,男子称要进系统查询,王莎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背景声音很像公安局”。之后,男子语气突变,称王莎涉嫌一起洗钱案,该案涉及枪支贩卖、贩毒与洗黑钱,涉案金额达2亿,与王莎相关的涉案金额高达216万。

惊慌汇款一万多元作为保证金,传真收到“冻结管制令”

听到这里,王莎慌了,不断为自己辩解。而对方则以“依法办事”为由,表示爱莫能助。通话一直持续了30多分钟。

最终,男子称,“鉴于你是一名学生,可能不会从事这个事情,案件主犯也已归案,你可以给上海主办该案检察长打电话,申请‘优先调查资金比对’”。他还反复提醒,案件涉及面极广,牵头办案的是最高检,别告诉任何人。

“听起来很为我着想。”王莎说,她立即拨打了对方提供的座机电话。接电话的“检察长”自称姓徐,她说:“那边一接电话,非常生气,说一个嫌疑人怎么能有他的电话,还说之前的警官越权,要严惩。我被他的态度吓到了。”

对方还是答应为王莎担保,进行所谓的“优先调查资金比对”,但要王莎汇款14700余元到所谓的公证处账户,称查实无罪后返还。对方还要王莎找个打印店,用传真机传来了所谓的“冻结管制令”与“刑事逮捕追查令”,还传来一份文件,写着不得泄密,否则将被判处10年以上徒刑,罚款50万。而她在对方提供的网址上,也看到了印有她身份信息的“管制令”等。王莎汇了款,那本是她新学期的学费。

感动返款出故障要求赔偿10万,“检察长好心垫钱”

8月29日晚,王莎彻夜难眠。直到30日早上8点多,对方打来电话,称主犯一口咬定其参与作案,要求其到上海参加临时审讯。并称之前未收到的储蓄卡内有216万的好处费,要求其缴纳21.6万元的保证金。

王莎迟疑,称“借不到钱”。自称检察长的“徐大哥”则语气突变,“你一点配合公安的态度都没有!”王莎哭着在电话里求情。对方最终答应其先交2万元。之后,对方称审讯结果已出,要求她汇款3万多元到指定账户,“警方将按程序返还”。王莎又找同学筹了钱。

谁知,到了30日下午,对方又以主犯指认其倒卖身份信息为由,要求其再次汇款1.2万元到另一个“公证处账户”。王莎再次照做。

几天后对方称事情办妥,同意返还所有资金。但前提是要通过一台“全国只有3台的德国产数据系统”,要求王莎拨号操作,要在90秒内准确输入身份证号、汇款账户、每次汇款的时间以及数额,“连标点都不能错”。王莎坦陈,她还专门计时训练了两个小时,但最终语音提示还是输入错误。

“徐大哥”称,应赔偿10万,但决定帮其垫付4万,而另一位自称刑侦队长的“赵阳”也为她垫付2.5万,王莎借了3.5万元汇过去。

王莎说,当时“徐大哥”令她有些感动。但几日后,自称最高检的人打电话来,称“徐大哥”与“刑侦队长赵阳”因帮她违规操作被抓。

对方要求她先填补之前两人“垫付”的6.5万元才“放人”。王莎再次筹集6.5万元。一天后,“队长赵阳”打电话来,自称出来了,但徐大哥还没出来。对方埋怨王莎,称“徐大哥为人中正,现在要被双规了,老婆也病倒了,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管。”王莎更觉愧疚了。

次日,“赵阳”称检察长爱人要做心脏接桥手术,要她帮忙筹款,王莎因愧疚向老师借款11万,“当时就觉得连累了他们一家”。

醒悟新开账户被要求存款,数日后不翼而飞

9月8日,“徐大哥”打来电话,称自己平安了,要感谢王莎,还要将全款退回。王莎按对方的指示,开了个中国银行的账户,但按对方所谓的“程序要求”,开通了动态密码服务,并在联系电话一栏填了对方提供的“清查号”。

9月24日,王莎说,她现在才明白,当时所谓的“清查号”就是对方的电话,动态密码会直接发到对方账户上。而按对方要求,王莎先借款存了12万余元在账户上,便于对方“同等额度返还”。

然而,之后几天,王莎拨打“徐大哥”“赵阳”以及所谓的邮政电话,先是找不到相应的人,后来直接变成了无法接通。她去查新开的账户,不但没收到钱,卡上的12万也不见了。

至此,她才意识到被骗,共被骗了48万余元。15日,王莎到芙蓉区东湖派出所报警。

从一个提醒包裹未查收的电话开始,在读研究生居然被骗去了48万。除了利用了这个姑娘的善良外,从整个骗局设计来看,不可谓不“精明”。

当然,当我们在唏嘘这个骗局时,是不是也应该躬身自问一下,如果接到第一通电话的是你,你能保证不会上当吗?结果恐怕并不总会让人乐观,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9月份以来长沙警方已接到此类报警70余起,受害人被骗金额从数千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这是一个风险频生的社会,尤其是当骗子的骗术越来越高明,当骗术变得防不胜防时,我们是否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呢?骗子的高明是否就真的无懈可击了呢?

从此前的诸多诈骗案例来看,骗子大多会盯上那些因见识不足而防范能力差的中老年人,而在这起诈骗案中,受骗的却是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无意于诘责她的疏忽,只是,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精英教育或者说基础教育,是否缺了一门更具实用价值的社会认知课?善良是人性中的美德,但在骗局面前被轻易把玩的善良和简单,不能不说是人的软肋。

骗局中还有一个细节是,骗子给这位女研究生传真来所谓的“冻结管制令”上,居然有她准确的身份信息和照片,而这也是骗术能得逞的重要筹码。这些私密的个人信息,骗子从何得来的呢?是女研究生平时疏忽泄露,还是因为其他途径流出?事实上,身份信息泄露的咄咄怪事,并不鲜见,如何堵住这些漏洞,则是社会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命题。

于此而言,再高明的骗术,或是击中人性的弱点,或是利用了社会的漏洞,或是两者兼有。让骗术无处遁形,从来都不是个人之事。     

六个原因让她觉得“非常真”

王莎自己事后总结了被骗原因,对方设置了很多环节让她觉得对方就是公安机关。

一是对方不停提醒自己“别上当受骗”,还提供021-114查询电话

二是自己未拨打110核实,而是轻信“转接报警”

三是对方提供的网页上有自己身份信息的“追查令”

四是自己转钱时对方还会提醒她把凭条收好,以便对质

五是电话里故意呈现一些正在办案的对话,“办案语境”非常真实

六是对方的语气“你竟然质疑国家公检机关”“帮你还质疑我们”等也让她深信不疑记者覃剑

找24人借款却不敢告诉家人

9月24日上午11点,王莎与记者相约在长沙市芙蓉区长农路见面。采访过程中,她一直回避提供个人的信息。

她说,自己先后向24个同学、朋友和老师借款,总共有近47万,理由都是“家中有急事”。她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为人和善,大家都鼎力相助。但自己家里本就条件有限,现在被骗了也根本不敢跟家里说。

王莎告诉记者,朋友们都知道了她的经历,大部分没有为难她,但她觉得压力很大,“大家都不容易”。

她说,自己轻信了所谓的“秘密行动”,没有跟任何人提起。甚至在银行开户时,都按照骗子的提醒,记录柜台营业员的工号、相貌特征,用于骗子做所谓的“取证”。 

9月已接到此类报警70余起

24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从长沙市公安局证实,警方已经受理王莎的报案,正在深入侦查。对于“涉嫌洗黑钱”的诈骗电话,9月份以来长沙警方已接到此类报警70余起,有人2天被骗走280余万元。

警方分析,此类诈骗主要是诈骗分子玩的“心理战术”,首先借用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的身份让当事人产生心理恐慌,当当事人感觉到恐惧和担忧时,往往更容易被人乘虚而入,不由自主地接受“帮助信息”。此时诈骗分子就会以为受骗者着想的姿态出现,以帮助受骗者证明清白、消除危机为由,诱导受骗者按照他们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操作。

“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民警表示,公检法等部门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进行资金审查的,市民群众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当受骗。

▲陶有函(中)分析大数据

近日,南岸区反诈中心在对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受害人最多的是80后、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占到了80%比例。今年9月高校开学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年轻人的报警。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到来,年轻人如何避免被骗?昨日上午,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结合新近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例,向年轻人推出反诈指南。

商家客服找你“双倍赔偿”

今年10月3日,27岁的张女士看到手机上某著名网购平台的APP中弹出一则留言消息:“你好,你购买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我们会进行双倍赔偿。请点击:……(网址链接)”

张女士看到消息来自于曾购过物的化妆品商家,在简单交流几句、确认商品就是她购买的化妆品后,就放松了警惕,随后点入对方提供的链接,操作赔付流程。

结果赔付的过程中,对方又以需要验证银行卡是否有效为由,诱导张女士提供银行卡验证码,随后张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的3.8万元被人转走。

骗局揭露:不法分子利用不法途径获得的网购订单数据,根据订单中的买家信息,冒充商家客服联系买家,主要以商品丢失、工作失误等理由,谎称给买家双倍赔偿。利用买家占便宜心理,骗走银行卡、信用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在线转账造成损失。

民警提醒:在网购平台购买商品时,务必使用店铺页面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网购平台APP自带的消息系统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冒充客服进行诈骗。同时商品一旦发生问题,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与店铺商家联系沟通确认,不要看到“双倍赔偿”就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近日,南岸区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李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广告中说只要将微信号出租给他人收款,不仅不影响自己正常使用,还可以每天有180元的收入,一天一结,躺着就能赚钱。

小李刚好最近耍了朋友,开销变大了,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告诉小李,如果不放心可以把微信的零钱转走,留个空微信号就好。

小李在对方的利诱下,将自己的微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和微信支付密码通通告诉了对方,果然在当天晚上收到180元的佣金,且微信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于是他放下戒心,准备长期将微信号租给对方。

没想到几天之后,每天都能收到180元佣金的小李,却意外接到朋友的电话,让他将之前借的5000元还给他。小李此时才发现,有人冒充他的身份,向多位亲朋好友借了数万元。

无独有偶,在家带孩子的小刘,轻信了“轻松赚佣金,每单基本都能赚取20-200元,足不出户就能躺着赚钱”的刷单兼职广告,一步步掉入陷阱。

通过在对方提供的网购平台两次购买三件商品,给网上店铺给予好评,小刘分别获得了15元和50元的刷单酬劳。于是当对方提出有一单500元的“大业务”后,她果断选择了继续。

在对方诱惑下,小刘在网上贷款13000元,购买了一单12888元的商品,却发现被对方拉黑,只能到派出所报案。

骗局揭露:骗子通过租借微信号、租借收款码、帮助微信解封、网上刷单等方式,邀请年轻人从事兼职,本质上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普通人想轻松赚钱的心理,用蝇头小利作为诱饵,进行套路诈骗。

民警提醒:租借微信号和收款码,从本质上都是网络黑灰产业为了借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逃避监管追踪而布设的陷阱;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账号被盗、被封、承担法律责任,还有极大的概率会危及他人乃至整个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进行虚假交易,提升电商平台商铺销量和信誉的“刷单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先付钱的兼职,都是诈骗。

最近几年,针对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出现了一种注销校园贷恢复征信的新诈骗套路。10月初,南岸区某大学的小陈就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小陈从未在网上贷款,怎么会有“校园贷”未还的记录?客服给出的答案是:“你的身份被人盗用注册了网贷,必须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对方能够准确说明小陈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等关键信息,还出示了所谓的“贷款注销平台授权书”,因此小陈真的以为自己身份信息被盗用,随后按照对方要求,添加对方的微信账号。

随后对方要求小陈保持通话配合客服,在多个平台注销清空额度(在多个平台顶额贷款);小陈在对方再三威胁和催促下,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最后欠了65000元债务。

骗局揭露:“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另一种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声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民警提醒: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提到“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的关键字,均为诈骗,请第一时间挂断电话。如果确有贷款需求,应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风险。若实在有需要使用小额信贷平台进行借款,尽可能选择有保障的平台,按时还款,在账号不用后及时注销。

遇诈骗,打96110报警

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提醒大家:“我们警方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的同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比如最近不法分子利用国家人口普查和断卡行动的社会热点,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遇到这类诈骗,即使对方能清楚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住址,也要再三提防。一旦提到银行转账,必定是诈骗,不要被对方的头衔和说法吓到,要第一时间报警。”

同时,部分年轻人喜欢上小众交友软件,希望寻求艳遇或者邂逅爱情,结果被骗钱财或掉入网络赌博的陷阱。陶有函认为这也需要提高警惕:“网络赌博因为赌博公司可以控制牌型,基本是十赌十输,所谓美女约你串通坑人赚钱,可能你就是唯一被坑的人;嫖娼本来就是违法,网上招嫖风险更大,存在骗定金和‘仙人跳’的多种可能,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

陶有函还希望通过《重庆晚报》发出一个倡议:“我知道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都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工作和休闲上。但我希望年轻人每天能花上5分钟,学习一下诈骗预防知识,这样可以提高防骗意识。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可以多找人商量一下,有可能所谓突发事件就是骗局。被骗后一定不要情绪崩溃,要第一时间拨打国家反诈中心电话96110报警,以便尽快挽损。”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警方供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诈骗700元报警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