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美食未曾衰落, 你最喜欢吃那道博山菜?

(来源:淄博电视台美食淄博)

关注美食淄博,尽享淄博美食!

淄博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每晚6点50与您准时相约

淄博电视台原副书记、副台长

淄博市餐旅饭店协会顾问

淄博市厨师协会荣誉会长

博山菜肴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齐鲁大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博山菜肴的独特风味和博山人的饮食习惯,则来源于城镇经济的发达以及窑(煤炭)、陶(瓷)、琉(璃)行业庞大的从业者的特殊需求。

淄博的煤田最早开发于何年,对淄博煤田进行过掠夺的德国和日本,对此都有过简略的记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旅华日记》中记载着博山这块煤田已有了数世纪的开采历史。

日本人的记载就更为明确一些。1914 年欧战爆发,日本出兵占领山东时,日本驻青岛的守备军和满铁调查课都曾先后派遣特务到淄博进行了次数频繁、范围极光的勘察。青岛守备军山东铁道部技师浅田龟吉在其所整理的调查报告中说:淄博煤田特别是博山煤田早从唐朝就已被开采了,这一带煤田所以被较早开采的原因,是与之陶冶的发展分不开的。还指出山头、八陡、渭头河、福山村(锅大碗)等村落在当时不仅是制陶中心,同时也是最适宜土法采煤的地区。

淄博矿务局对其所属各矿区的古井曾作了普遍的调查,资料也记载了淄博煤田是从唐代就已有开采了的。唐代古井的遗址是在今博山城东北周田二地走马岭之处。所谓周田二地走马岭就是周家地、田家地、走马岭三个地方。

元代,淄博煤田的开采有了文献记载。不过在元朝,封建统治者曾严厉禁开矿,只许官府开凿,不许民间采掘。到了明代,矿业一度驰禁,官府采取在各矿冶之地抽取矿课,任由民间自采,可是没实行多久,又被封禁起来,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才把全国各地矿冶开放,政府派人到各地收税,从中获利。

清末民初,中国先后创办大型近代煤矿12 个,博山就占3 个。而民营煤矿达50 多家,矿工近万人,煤炭产量占山东省165 万吨的35% 以上。陶瓷窑户鼎盛时达200 多家,总产量145 9 千余件,总产值约占山东省65% 以上。琉璃大炉作坊100 多家,炉业工人4 千多名。尤其是1903 年胶济铁路张博支线开通后,博山较早接受现代工业文明,除三大行业外其他饮食服务等大量开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推动着博山商业化城镇经济的急剧膨胀发展。博山饮食业的兴盛也缘于城镇居民成分的组成因素和地方经济的富足。

清朝时期,一个煤矿矿工收入究竟有多少呢?据德国人李希霍芬《旅华日记》中记载:当时(同治八年,1897年)……博山煤的售价是每筐(这是大筐300斤)500文,每斤合1.7文。矿工的劳动能率,以上述份子井产量的平均额计是0.25吨(折煤价850文)。矿工实际所得的工资,以章丘普集的最高额来计算,一天所得也只有150。那么,一文钱在当时可以买到什么呢?《清史稿·食货志》中就记载过,在清初时期,十文钱可以买到一斤大米。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 以一文钱到康熙年间的酱园店,可以买酱醋油酒各一碗,谓之四碗一文与此相应的是康熙时代的米价,最低的时候,二文钱可以买一升。一升米,一斤半。够升斗小民开灶升火了。

这些煤矿工人150 文的收入在当时算得上是高薪了,于是工人们在一天艰辛危险的劳作后总是要以酒、肉犒劳一下自己,而饭馆、酒店老板则投其所好,不断推出各种美食佳肴,因为他们有能力消费,海参席、鱼翅席等高档筵席应运而生,规制讲究、仪式感极重的的博山四四席也由此而生。同时也带动了民间小吃的发展,各种不同档次的饭菜都做得津津有味。

同时,伴随商贸流通发展,南来北往交流增多,各种人群互相传播沟通,这些都从各个方面刺激了博山餐饮业和风味小吃的蓬勃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使得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务工逐渐增多,促使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匠人为主体的城镇人口膨胀,伴生了迥异于农耕文化的产业型、商业型市民文化,市民需求和城市功能的自我完善,也成为博山饮食文化兴盛和博山菜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博山煤炭资源丰富,几乎家家户户煤炉日夜不息,爆炒小菜、热水泡茶随时可得,因而众多当地居民业余庖厨,人称博山男人半把刀,于师承名门或世袭业厨的专业行家里手,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又各擅其长,各有绝活,家家都有拿手菜,促使博城内外讲究饮食,烹饮之风大盛,应时套餐和风味小吃不断更新上市,共同推动着博山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本土加外来的传统文化造就博山菜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博山饮食文化内涵。除去本土传统文化影响和沿袭以往祖传师承的因素外,对近代博山饮食文化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城和皇家饮食。自明嘉靖年间起到清末科举制度废止,在博山境内先后出过39名进士、75名名举人。入仕举子中也有人位居中枢。官至尚书的有6人,一人曾做过户、兵、吏部三部尚书、康熙初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还有18岁中京城会试第6名,殿试二甲进士,受翰林院编修,以诗文享誉京城的清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他们在京都上流社会经多见广,且有行走皇室机会。尤其是孙挺铨的长子孙宝仍,辞官后被被清廷恩授为光禄寺掌醢署署正。光禄寺是明清时代专管皇家膳食、酒宴和招待宾客的机构。与皇家饮食相关的机构耳濡目染多年之后,孙宝仍与其父辈们将融汇了五湖四海之山珍海味的京城饮食文化带回故乡。比如,博山人春节期间用开水冲泡以小米面碾磨制作做的茶汤,它本身就是光禄寺名小吃,一般地方没有,孙宝仍将此制作技艺带回家乡并传播开来,成为当地习俗。

清代在京城皇宫院内,还有一批从事琉璃制作的博山炉匠群体,清初紫禁城养心殿设造办处琉璃厂,该厂匠役和匠役长出有洋人充任,后来逐渐由博山琉璃工匠所取代,最多时达五十多人。长年在此为皇家制作各式鼻烟壶以及套色或单色的陈设品、装饰品等。这些御匠打工者在皇宫院内生活,不可避免与御膳房有关者接触交流,切磋之余的打牙祭”“ 开洋荤也是自然之事,从而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许多故乡之外的口味,回乡后这些技艺极大地丰富了博山当地的饮食内涵。

另外,随着博山城镇经济发展,商贸流通愈加广泛,商贾云集,车马辐辏,南来北往的人员物流,也推动着饮食服务业发展以及对各种特色口味的消费需求。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店铺,在接待来客时下酒馆,其余小招待都是自炊自做。而销售琉璃的料货庄走遍全国各地,则把本地饭庄、酒馆的博山特色口味也带往四面八方,同时也学会了外地的习俗风味和烹饪技巧,互为补充,成为兼容并蓄的博山菜一大特色。博山料货庄最多时达百余处,直到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尚有三十多处。这些料货庄分布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西安、上海、南京、汉口。博山菜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可惜的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些宝贵史料,没能进行细致的考究,使得博山饮食文化研究始终徘徊在民国之后,难怪当专家们做出“博山是鲁菜发源地”这一论断时,引发了各地学者们的质疑。

博山菜,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风味,深受百姓的喜爱,有着雄厚的社会基础。可它为何不受人待见,以至于在解放后界定鲁菜风味组成时,被排除在外呢?

我的姥爷曾是博山著名的饭馆---双盛居(苏家馆)的掌柜。这家以家一己之力发展起来的全资民营酒馆,当年的名气很大,苏家人曾经说从刮大碗(博山的福山)到颜神大街,几进几出的过程至少在明末清初,可惜,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从没被人采信过,但起步于同治年间1862 日)有大街的双盛居,掌柜姓苏,人称苏家馆…….”——《博山饮食》。却被今人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的历史不算最早,博山最早出现的饭馆是清朝道光(1821—1850)初开办的同盛、惟和、福源、裕成馆等,清朝咸丰年间又有山头河北的海同春……”尽管如此,苏家馆的名声还是靠了独资和教出了一大批徒弟而名声在外。从苏家馆出来的徒弟好多成了博山酒馆、饭庄的顶梁柱。

由于苏掌柜的英年早逝,苏家馆家道中落,新中国建立后,它就成了一段被苏家人忌讳的传说。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成为大众话题,菜系之争更成为举国上下热议之议题。媒体的高速发展,信息不再闭塞。人们获得消息的渠道越来越通畅,我也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号称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竟然不见博山菜的身影。带着疑问遍访了博山、淄博乃至山东的中国烹饪大师、餐饮文化名人,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淄博因其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而成为全国数得着的发达城市,那时淄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在博山,博山也因此成为一个富庶小城市。博山的饮食文化也到长足的发展,民间便有了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 要想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说法。尽管这些谚语有些夜郎自大的成分,但博山饭菜的味道的确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于是,经常来淄博视察的省领导们便从博山征集了一批博山菜大厨进入省城。但恋家的大厨们没有觉出济南的美好,于是在不长的时间里,便陆续开小差回家了。饭菜口味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博山大厨从此开始不受待见,这是其一;

其二,淄博市发达的工业,当然得需要工人,商业管理部门在省城机关里算不上是有权有势的单位,子女们的就业自然也就成为大问题。头头们也想给下属们办点实事,于是找到了淄博的商业部门。可当年的市领导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干部,原则性极强,给出的答复是:不能开后门,任何人都不行!于是,这也成为一条上不得台面的意见,博山饮食业在不知不觉中上了黑名单,好事自然与博山无缘;

其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某权威部门领导视察淄博,席间大家对博山烧肉(博山烤肉)赞赏有加,毕竟这刚刚获得轻工业部的金奖,接待的地方领导随口讲到:给每位领导送上半斤。若在物资丰富的今天,半斤烧肉小事一桩!,可在计划经济时期,陪同的部门领导做了蜡。因为肉的计划由商业部门制定,烧肉的指标归饮食服务部门管理,一阵手忙脚乱的协调,最终因为谁也不敢违规批条子,宴会结束,烧肉仍不见踪影,省里来的领导白白高兴了一场,这次博山彻底把他们得罪了!

此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中国各行业制定标椎的关键之年,恰在此时,鲁菜历史的整理、菜式标准的制定也开始了,鲁菜写作班子组成之中便有当年的受损者,于是,尽管博山菜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尽管博山菜有着美丽的口味,但这些已不再重要,它无情的被抛弃了!时至今日,我们从无数介绍鲁菜历史的文献中,看到的是:鲁菜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组成…….

其实,博山的有识之士一刻也没有停止博山菜的探寻与探究,1960年当时的淄博市商业局博山分局服务商店在所属博山大街饭店,组建了服务商店红专学校,为厂矿企事业单位培训炊事员,为此抽调了王光镛、王德汉、高良德、苏孝德、白怀晋、张木仁组成专业教学组,负责技术教学,他们编写了《博山烹饪技术教材· 菜谱部分》,教材中详细记录了332 个老博山传统菜肴的制作方法,堪称山东最早的菜谱。据说省里专家知道后竟然不屑一顾,再加上当时也没有想到文化的力量,以至于错过了能挤进鲁菜“大家庭”的大好时机。

博山菜,没能入选,固然与极少数不良文人有关,但博山人骨子里头的清高,过于自信的性格和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也极大地影响了博山菜的对外交流。“博山菜”就这样与“鲁菜”擦肩而过,成为博山人心中永远的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淄博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引以为傲的资源的逐步枯竭,明星企业的衰败,数次大的变革,博山风光不再,博山菜对外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小。

尽管如此,这些磨难并没有影响博山菜的发展步伐,尽管被省城名厨们贬为“煤黑子( 煤矿工人) 炉匠(琉璃工匠)窑匠(陶瓷匠人)的饮食,上不了台面…….”博山菜却依然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爱,博山菜依旧红红火火。博山菜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一大批博山的大厨们仍然以其坚毅的信念,秉承着“继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原则,坚守在这块阵地上。一批优秀的大厨走出国门,在中国驻外的大使馆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鲁菜(博山菜)的魅力;还有众多的大厨进入国家级“食堂”,为鲁菜(博山菜)争得了一席之地;更有无数大厨走出博山,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办起了博山菜馆。博山菜不再封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博山区政府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博山菜的发展之路。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向外界推介博山菜、宣传博山的饮食文化。博山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美食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厨大师在品尝了正宗的博山菜后,给与了极高的评价。博山的餐饮界人士借着美食节的东风,先后邀请了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山东省烹饪协会、山东省鲁菜研究所以及中国八大菜系的名厨专家来到博山,品美食、探历史。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博山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中国鲁菜发源地”。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不仅仅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底蕴深厚的博山饮食文化才是制胜的法宝。

2016年,山东省商务厅的一位处长在临退休时策划了一次大活动,计划举全省之力重新书写一下鲁菜的历史。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成为《鲁菜大系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在审阅大系丛书之《鲁菜文脉》文稿时,发现博山菜依然不再鲁菜“家谱”中。鲁菜的组成仍然是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甚至泰莱风味、运河风味都进入了《文脉》,我为鲁菜组成为何少了博山菜,与部分编委发生了冲突。编委们依然坚持传统的文字资料,亦或是因为书稿已基本成型,局部改动必然会导致全书的变化。我坚持鲁菜组成若少了博山菜的内容至少不完美。无奈的编委们妥协的让我提供翔实的资料,以证明博山菜能进“家谱”必然性。

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了博山,先找了时任博山区政协主席的宗志坚先生,此时宗主席正在与区长任书升商量事情,他们听完此事后马上召集了商务局长张彪等人,我向他们作了详细汇报。任区长、宗主席当即表示:这是一件百年不遇的好事,修史编志千年大计,不能再次失去机会。他们安排张彪局长搜集翔实的资料,尽早与省里有关方面的专家接头,一定要把博山菜写进“鲁菜文脉”。

张彪局长雷厉风行的效率、科学严谨的说辞、谦虚恭敬的态度打动了专家们,他们终于在出版前的一个月内,对书稿做了大的改动,增加了“鲁中博山风味”一节。博山菜终于在官方出版的著作中被认可为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6年9月28日举办的第十六届博山美食节期间,省里来的专家、也是本书的主编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对博山菜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正是博山菜的发展史让他改变了看法。

博山菜、博山的饮食文化开始走出“深闺”,逐渐被世人接受。


“7”这个数字,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它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从鸿蒙初开女娲补天的七彩石,到凌云九霄、婀娜多姿的七仙女;从绚烂多彩的雨后七彩虹,到薄如蝉翼的七彩瓷,它从一个纯粹的阿拉伯数字,渐变成一个承载古今的精神文化载体,而在这绿水青山之中,七位“老颜神”殚精竭虑,用颜神古镇遗留的“老砖旧瓦”,筑起了一条助力博山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老颜神美食街。

日前,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走入位于颜神古镇——红叶柿岩旅游区的老颜神美食街,通过对话复活这条古街的7位合伙人,以期探寻它如何从无到有、从人迹罕至到热闹非凡背后的秘密。

合伙人房利军,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老颜神美食街创始人

让颜神古镇风貌再现,让老博山人因记忆的翻腾热泪盈眶


“我还清楚地记得,老颜神美食街运营的第一天,一位女游客一口咬下老博山灌汤包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直呼这就是当初老博山的感觉。”老颜神美食街创始人及合伙人房利军说,他对老颜神美食街运营的第一天记忆犹新,那位女游客的一番真情流露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他为之动容。让颜神古镇曾经的风貌再现,让老博山人因记忆的翻腾而热泪盈眶,这就是老颜神美食街创立的原因,这也是他们7位合伙人想要的结果。

初踏入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7531”酒吧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房利军笑道,老颜神美食街的成立应该从“7531”这一串数字谈起,它象征着他们7个老博山人在平均年龄53岁时,建成了一条老颜神美食街。

“我们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对博山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得以继承,新颖的现代理念也能很好地吸收,如果我们不再把老祖宗留下的厚重文化通过深入挖掘来传承,独特创新来呈现,‘老颜神’温暖记忆中的古镇旧貌将逐渐面目全非,后人将再也感知不到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厚重深沉的颜神古镇,我们只是干了一名老博山人应该干的事情。”房利军坦言,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留住古镇旧貌是老颜神美食街的使命所在。将颜神古镇的原始风貌和人文风俗从时间洪流中截留下来,让老博山人有精神寄托,让后辈们深刻铭记,让外地人认知喜爱,老颜神美食街任重而道远。

“老颜神美食街和红叶柿岩能够取得今天的丰硕成果,得益于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博山区委、区政府的鼎力帮助,也得益于我们内部力量的团结,我们7个人走到一块是偶然,也是必然。对颜神古镇真挚情感的激烈碰撞成就了重塑古镇往日繁荣思想的高度统一,尽管这一过程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咬牙挺了过来。”房利军说,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立足于颜神古镇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具有发展性和前瞻性的眼光为颜神古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下,老颜神美食街的建设发展将没有打不倒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我们将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老颜神美食街的文化传承和情怀载体功能的同时,赋予它持续发展的活力,结合颜神古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推动本地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助跑颜神古镇经济的稳步提升。”房利军表示,下一步老颜神美食街与时俱进,契合当下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营造游客们更好的吃、购、玩、看等体验,不断丰富老颜神美食街的商业业态,细化服务,将创新融入到每一处传承当中。

每一份沉淀,承继古今,是为了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每一份坚守,一企带多村,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笑容更加灿烂。让绿水青山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社会发展动力源泉,让文化传承推动产业发展,让产业发展优化就业格局,留住青年人才、吸引青年人才,才能更好地打造魅力古镇、多彩活力新淄博。

合伙人崔凯,博山区人大代表、淄博市饭店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博山饮食行业协会会长,翰林食府、凯泰大酒店、聚乐村酒业负责人

让博山菜通过老颜神美食街传播出去


“我从事餐馆行业20多年了,此前,老颜神美食街的创始人房利军先生将博山区餐饮界的这些合作伙伴多次召集起来,商议、定夺重建这条历史文化厚重的古街。”崔凯介绍说,今年1月20日老颜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后,所有合伙人以一种古老的形式许下誓言,以敬畏的态度寻求博山餐饮文化之根源,以百分百的投入全力挖掘颜神古镇之真味,誓做传承发扬的开拓者,以确保山东老颜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健康运营管理。

“每一个合伙人都要遵守自己的誓言,保证老颜神美食街出品的每一道菜肴,必须做到真材实料、价格公道、表里如一;坚决禁止吃拿卡要、损公肥私、推诿攀比……”崔凯坦言,这一誓言让每一名合伙人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大家各司其职,这条古街所展示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智慧,目前展现出来的老颜神美食街一期开发的内容,比预期的还要好。

“目前,以这条古街为载体,已然成功挖掘和弘扬了博山的饮食文化,这是让我们所有合伙人都倍感欣慰的。”崔凯介绍说,近年来,博山的餐饮行业整体处于下滑的态势,博山是鲁菜之乡,也是鲁菜的发源地,大家作为当地餐饮行业的翘楚,有责任、有义务将博山菜做好、传播好,因此,老颜神美食街的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弘扬博山的饮食文化,还能有效推动和拉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作为博山饮食行业协会会长,我有责任、也有能力带领大家把这条古街建得更好,让博山菜通过老颜神美食街传播出去,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合伙人韩泳,淄博市饭店烹饪协会副会长、博山隋园酒家负责人

用“小吃”的方式将博山菜推广到更多地方


“在此之前,我在博山有两家餐饮企业,目前已经交由家人和朋友打理,我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老颜神美食街的发展。”韩泳告诉记者,“老颜神”3个字是这条古街的创始人房利军先生所想出来的名字,因为他有着很深的博山情结,一直想将博山的风土人情、市井文化,特别是博山的美食从这条古街上展现出来。

在韩泳看来,博山饮食厚重的文化思想展现出来并不容易,因为在传统的观点中,博山菜是“大席”,很难实现单独品尝一道特色菜肴,如何将“大席”中的特色菜肴拆分出来,在延续菜肴传统味道的同时,以“小吃”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是老颜神美食街进行创新的第一步。

韩泳回忆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们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古镇古街,在综合并借鉴了其他古街的成功经验后,有了老颜神美食街目前的规划发展思路。

“老颜神美食街一期开发主街50米,加之两条副街长约150米,目前汇集了博山煎包、博山酥锅、博山汆丸子等老博山特色美食。”韩泳说,按照最初的设想,未来,他们计划将这条古街进行复制,将古街“搬到”张店、临淄或者是各区县的商业综合体内,用“小吃”的方式将博山菜推广到淄博各个区县,推广到省内,推广到全国。

韩泳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些老的建筑材料,以期通过设计师、美工以及博山老照片,尽可能地将这条古街还原出来,恢复当年博山原有的街道文化,彻底展现古街的烟火气。

合伙人王鹏,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四四席传承人、聚乐村掌门人

打造一个能“吃”的博物馆 希望全国各地游客都来博山


“其实我们7位合伙人是带着一种情怀走到一起的,这种情怀不仅取决于对家乡的热爱,还关联着对博山餐饮文化发展的一份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任务来的。”

王鹏介绍说,从历史上看,博山在唐代时期发现了煤炭,而煤灰是餐饮文化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煤炭以后才逐步有了博山陶瓷、琉璃发展史上的辉煌。到了宋元时期,博山发展成了山东的一处重镇,至明代时,博山已经成为山东及鲁中地区的都会。

在王鹏看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博山菜区别于济南、烟台福山等地方菜,在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之外,博山又增添了工业文明,这也是博山能够成为鲁菜发源地之一的重要原因。

“博山如此之多的历史元素,如何能够通过老颜神美食街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作为合伙人来到这里的另一个原因,这条古街不仅有形,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以鲁菜博物馆为核心,以鲁宴和四四席为体验,以民宿等功能配套为载体,打造一个中国北方能‘吃’的博物馆。”

王鹏介绍说,基于此,每一位合伙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无论是食材的选择,或是味型的设计,还是烹饪方式的选用,都是经过大家精心设计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样一帮有责任、有担当、有热情的博山人,共同来做这样一件事,博山餐饮行业才有了一次集中优势力量向外界展现自身餐饮文化的机会,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博山餐饮行业从业者的责任。”

王鹏坦言,在入驻老颜神美食街后,在少有的闲暇之余,他总会去“7531”老街酒吧坐上一小会,因为坐在那里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到来的原因:7位合伙人,在平均年龄53岁之时,共同来做一件事情——提升和振兴家乡博山的文旅产业。

“希望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能够来到博山、了解博山、宣传博山并且帮助博山在未来发展得更好。”王鹏说。

合伙人牛玉明,利明酒楼负责人

尽最大努力把这条街建设成博山饮食文化精品街


“博山炸肉从食材选料、腌制、烹炸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操作讲究规整,口感极佳的猪前腿肉、里脊肉和恰到好处的油温控制是博山炸肉色泽金黄、肉香四溢的关键。”

老颜神美食街7位合伙人之一的牛玉明谈起博山炸肉的做法来头头是道,从1982年开始从事厨师工作,身为利明酒楼老板的他,对地道博山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这条古街上,身为合伙人的牛玉明主要负责各个小吃门店的饭菜质量把控,挑剔味蕾对每一道颜神古镇特色“小吃”味道的精细甄别,多年烹饪经验对每一道博山地道菜品火候的细致把握,换来了食客们对老颜神美食街的大加赞赏。

“游客品尝的每一份食物都是老颜神美食街的直接印象来源,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每一份饭菜质量的严格要求是这条老街最好的宣传方式。”

牛玉明坦言,每一种饮食文化是一方水土、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的缩影,每一道美食都是传递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地道博山味道的笃信者和追求者,吹毛求疵般的严苛既是对老颜神美食街良好口碑的积累,也是对颜神古镇传统历史文化的最基本的尊重。

“颜神古镇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美食珍馔,将我们一行人聚集到了一起,我们也将倾尽所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这条街建设成博山饮食文化精品街。”

牛玉明表示,颜神古镇饮食味道的包罗万象,恰如代代“老颜神”们的情感集成与积淀,辣得热情,甜得温暖,香得醇厚,这些情感元素也将会在老颜神美食街更加馥郁迷人。

合伙人郑良孝,八陡花园酒店、石炭坞花园酒店经理

一定要让博山菜传得更广,走得更远


“目前,我还经营着八陡花园酒店、石炭坞花园酒店两家酒店,当得知要在姚家峪修建老颜神美食街时,我义无反顾地成为了老颜神美食街项目共建的合伙人。”

郑良孝告诉记者,他经过20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的磨炼洗礼,已拥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在他看来老颜神美食街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小吃街,而是颜神古镇文化产业旅游的“古镇旅居体验轴线”,舌尖上的精彩体验和身体上的舒适休憩,会让四面八方的游客对颜神古镇的好感度成倍增加,并由此形成多次旅游的意向,既为颜神古镇积攒了人气,也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博山烤肉是博山菜中比较出名的一道菜,外焦里嫩,皮脆肉香,为此我们特聘了老字号烤肉品牌的大师来筑设烤炉,烤制烤肉,游客寻着烤肉香气从门坊直奔炉前,每天都供不应求。”

说起最钟爱的博山美食,郑良孝感慨道,博山烤肉的那种浓郁的油脂香气,是你闻到之后所欲罢不能的,必须得来上一口才能心满意足,就像这美丽的颜神古镇,当它入你眼帘,潜你心底,那种无法言喻却又割舍不下的情愫值得你去守候、珍惜。

“从认可老颜神美食街所承载的非凡使命和经济价值的那一刻起,我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让我们的博山菜传得更广,走得更远。”郑良孝表示。

合伙人张陌,博山区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鑫金泉酒楼负责人

食材采购严苛保证每一道博山特色菜肴品质


“在老颜神美食街的7个合伙人中,我的年龄是最小的,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

张陌告诉记者,老颜神美食街所出品的每一道博山特色菜肴,都离不开肉、油、面等基础原材料的供应,采购上的严格要求也是保障菜肴品质的重要因素。

同是餐饮行业出身的张陌,对食材的采购有着近似苛刻的自我标准,食品油必须用鲁花花生油;面粉只用“老颜神”面粉坊自己出产的有机小麦磨制的面粉;肉则是用农民散养的猪,在选好品质之后进行现场宰杀。

“优质的食材保障了菜品的品质,因此,我对老颜神美食街出品的每一道菜都充满了信心,在营业至今的这段时间里,游客们对我们的菜品所给出的中肯评价,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张陌坦言,自己对老颜神美食街未来的发展同样充满了期待,对于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而言,具有传统记忆的特色美食的回归,使红叶柿岩景区在功能板块上更具竞争力。

根据每日的采购清单统计,博山传统菜肴——“活血汤”的销售情况远远超出了预期,而在这道看似平常的汤菜的背后,却体现了张陌对菜品原材料“表里如一”的选材宗旨。

“‘活血汤’的原材料必须选用当天早晨宰杀散养猪的新鲜猪血,通过老颜神美食街工作人员自己的加工,保证菜品的品质和口感。”张陌介绍说,除此之外,老颜神美食街另一道代表菜肴——“博山豆腐箱”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同样也十分苛刻,选用的豆腐是“老颜神”豆腐坊自己制作的豆腐,确保原材料不含任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成分。

“有幸能够加入这样一个团队,成为老颜神美食街7个合伙人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一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条古街的重生尽一份力。”

最后,张陌再次重申了包括自己在内的7名合伙人共同立下的誓言,“相信我们一定会遵守我们的誓言,把我们老颜神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姜涛 李振兴 见习记者 孙良栋 通讯员 王延刚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味老博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