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到河南泌县的车有吗有认识的联系谢谢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滁州市的区划变迁。滁州市是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之一,总人口400万左右,下辖了8个区县。近年来,滁州市的发展非常迅猛,属于南京都市圈的一部分。那么,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基本情况。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近年来,安徽省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省会合肥市,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甚至有超越一系列老牌省会城市的潜力。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字,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

  2021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

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和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合葬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后计有7年半的时间。

东陵有三处:平安峪、成子峪、辅君山;

西陵有三处:酸枣沟、丁家沟、九龙峪(魏家沟)。

定郡王载铨、工部侍郎彭蕴章、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基溥、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吏部尚书柏葰、马兰镇总兵庆锡等七人。

江西巡抚陆应谷、弋阳县教谕彭定澜、户部候补主事王正谊、钦天监挈壶正司智、钦天监博士方达、候补知州罗万象、文举人余福康、内务府郎中明新、圆明园苑丞松瑞、记名知府甘熙、候选知县郑锡申、司员广恩、司员吴支生等人。


咸丰定陵,为咸丰二年正月开始相度,至咸丰八年十月,才基本结束,历时接近七年,反复斟酌的结果。现在很多神吹派的先生,遇到这些地理精品,趾高气昂,觉得自己比古人厉害,这样看不上,那也看不上,以高人自居,全是批评。要明白完全合书本的穴法,很难找,找到了,也常常不是好位置,很多所谓的名师,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咸丰的定陵为地理之精品,气脉兴旺,局势紧凑,砂水有情。咸丰之后,为同治光绪,世界局势大变化,满清在风雨要之中,励精图治,试图挽回颓势,出现了很多中兴名臣,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尽力维持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不被列强瓜分,学习西方技术,试图自强,史称:同光中兴。

可惜地理不能左右天时大势的变化,天时的因数、天命的因数,才是第一主导因数,清朝末期优秀的皇陵作品,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咸丰定陵等等,都是精品之精品,也未能阻挡历史大势的发展,地理只有为可为之事,不可逆天改命。


咸丰定陵,是集体智慧的反复论证的结局,不是某一个江湖先生胡乱忽悠的,要慎重学习和研究。

定陵,七个相度大臣、十余个相度风水官,共同反复相度,是集体智慧反复衡量的结果。全是钦天监和文人出身的官员卜选的,没有一个民间神吹的影子。民间师傅,素质偏低,喜欢神吹,常常学一点点技术,喜欢自神其术,看啥都看不上。吃了一个土豆,就觉得天下再也没有美味了。

七个相度大臣是定郡王载铨、工部侍郎彭蕴章、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基溥、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吏部尚书柏葰、马兰镇总兵庆锡等七人。

十余个相度风水官:江西巡抚陆应谷、弋阳县教谕彭定澜、户部候补主事王正谊、钦天监挈壶正司智、钦天监博士方达、候补知州罗万象、文举人余福康、内务府郎中明新、圆明园苑丞松瑞、记名知府甘熙、候选知县郑锡申等人。


《清代同治惠陵画样》,原图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中心


《清代光绪崇陵画样》,原图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中心


《清代咸丰定陵画样》,原图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中心。笔者全面公开谈一谈皇陵的卜选、地理格局,就是想全面还原皇陵选址的真实过程,真实技术,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掌握一手的地理古籍资料,然后辨别一下,古代皇家重视的技术是什么?为什么皇家可以持续发达三百年?他们使用的是哪些人?用的是什么技术?他们是这样看待神吹的?他们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专业意见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的。

(1)、江西巡抚陆应谷,道光十二年进士

陆应谷(),字树嘉,一字稼堂,蒙自人,嘉庆九年(1804)生于云南省蒙自东村一户没落世家,薄有田产,生母早逝,少年时由伯父陆祥抚养。陆祥,是当地有名的堪舆(风水)先生。

陆应谷,道光二年(1822)中举,十二年(1833)参加壬辰恩科会试,中进士,因文学优良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从1842年至1853年间,先后出任山西朔平知府,太原知府,江西巡抚,河南巡抚。1853年九月,入皖围剿太平军,因防堵不力,被革职。后被升为直隶按察使。

在太原知府任上,政余之暇,他据伯父生前传授的的地理知识,写成《地理或问》一书,道光二十八年戍申(1848)自刻于太原府署。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廷修建皇陵,陆应谷因《地理或问》一书闻名朝中,被推荐参与其事,并勘修陵区内河道,从太原调到京城,奔忙于河北易县的西陵和昌平县的东陵间,同年初夏,升任顺天府尹。

陆应谷从伯父学习堪舆,富有经验,精通地理,于道光末年撰《地理或问》,风行海内。咸丰元年,特诏进京卜陵,主持千秋大业。同时,他推荐了弋阳县教谕、举人彭定澜,同行卜选皇陵。咸丰九年四月初二日,以履勘平安峪万年吉地出力,赠故直隶按察使陆应谷巡抚衔。

(2)、弋阳县教谕彭定澜、道光五年举人

彭定澜(年),字盈川,号恬舫,江西乐平人,道光五年举人,时任弋阳县教谕,正八品。咸丰元年,为文宗选定河北遵化平安峪,为定陵。咸丰三年,定澜从首都回籍,办理团练(已升候补知县)。五年,经督办皖南军务的前江西巡抚张芾奏调,定澜赴徽州军营出力,不久,升任安庆府同知,尝署池州知府,从四品。

彭定澜,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和咸丰八年,参与咸丰皇陵卜选,中途几年,没有参与咸丰皇陵的卜选。有人认为,陆应谷是高官,看地理不专业,彭定澜是咸丰皇陵的主要卜选者,这是非常错误的。从咸丰朝留下的档案来看,咸丰皇陵的所有技术问题,从大到小,咸丰不断上谕陆应谷,让他亲自经手。

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安徽候补同知彭定澜,因卜陵有功,着仍发安徽以同知,尽先补用,并赏加知府衔。

(3)、户部候补主事王正谊,道光十二年进士

王正谊,字筱佺,号小泉,四川达县人,道光壬辰进士,历任户部候补主事、官户部郎中。同治2年-同治4年,署河南按察使。同治4年-同治5年,任河南按察使。有《惜心书屋诗钞》。

王正谊,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十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着记名以道员用,并赏加盐运史衔。

(4)、钦天监挈壶正司智

司智,钦天监挈壶正,从八品,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 十一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以应升之缺开用,并赏加五品衔。

五官司挈壶正,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之钦天监,品等为从八品。该官职主要从事天文历法事务,并辅佐钦天监配置的五官正。而五官正其实就是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与中官正。

(5)、钦天监博士方达

方达,钦天监博士,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 十一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以七品京官用,并赏加六品顶戴。

(6)、候补知州罗万象,举人

罗万象,举人出身,候补知州。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 十一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任知县。

(7)、举人余福康,举人

余福康,举人出身,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 十一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着以知县分发补用

(8)、内务府郎中明新

明新,内务府满洲镶黄旗,道光二十八年-咸丰元年,任内务府堂主事。咸丰元年到咸丰而年,人内务府员外郎。咸丰三年,赏戴花翎。咸丰四年-咸丰五年,任直隶霸昌道。咸丰五年,任江西广饶九南道。咸丰九年署山东按察使。同治初年,任山东候补道。

明新,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 十一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因卜陵有功,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给予加二级奖励。

(9)、圆明园苑丞松瑞

松瑞,满洲镶黄旗。同治元年-同治三年,任圆明园员外郎。同治元年到同治四年,任江南织造。同治四年到同治八年圆明园郎中。同治十一年到同治十二年年,任热河副总管。

松瑞,精通地理之术,咸丰八年八月,参与咸丰皇陵卜选,相度平安峪。

(10)、记名知府甘熙 光十九年进士

甘熙,字实庵,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生于1798年,去世于1853年,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地理学家。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进士,以知县迁广西,道光二十二年升郎中。后任户部广东司兼云南主稿、记名知府等职。 他博览群书,博学强记,曾对南京历代掌故、民风民俗、街巷名称沿革等仔细搜罗考证,编撰了南京方志著述多种,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还编有《重修灵谷寺志》12卷。其中以《白下琐言》最为后世学人所推崇。

甘熙,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参与咸丰皇陵卜选,咸丰三年(1853年)去世。

(11)、候选知县郑锡申

郑锡申,咸丰二年,浙江金华武义南乡二十一庄许里人,候选知县,咸丰四年(1854),任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邱县知县。

郑锡申,精通地理之术,咸丰二年,参与咸丰皇陵卜选。


《咸丰定陵地势画样糙底》,清宫样式房绘制


《咸丰定陵龙须沟画样》,清宫样式房绘制,其中水簸箕穿过罗圈墙


《平安峪、顺水峪神路大小营房地势总图》,清宫样式房绘制


《查得平安峪西南拟修建暂安处地势尺寸全图》,清宫样式房绘制


《西陵酸枣沟风水地势图》,清宫样式房绘制,道光卜选皇陵,曾经相度过酸枣沟。后来同治卜选惠陵,也来酸枣沟相度过。

5.1、咸丰元年九月初四,咸丰江西巡抚陆应谷来京,相度皇陵

咸丰元年九月初四,咸丰皇帝,听说江西巡抚陆应谷(gǔ),精通地理之术,要求其来京相度皇陵,令刑部左侍郎王植,代其江西巡抚职。。并且在他江西巡抚管辖的范围内,带一两个精通地理的绅民,一同前来。

咸丰元年(1851 年)八月二十九日,江西巡抚陆应榖曾经上奏折《题为广信府弋阳县教谕彭定澜俸满验看堪膺保荐事》 ,向朝廷举荐弋阳县教谕彭定澜。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谕军机大臣等,昨面谕定郡王载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内务府大臣基溥相度万年吉地。闻陆应谷于地理之学素所讲求,本日已明降谕旨,令该抚来京陛见。

陆应谷接奉此旨,交卸后即行来京。协同载铨等详细相度,并著延访江西绅民中精晓堪舆者一二人,带同进京,以资商酌,将此谕令知之。

5.2、咸丰二年二月初一,咸丰命再次已选位置

相度大臣定郡王载铨、工部侍郎彭蕴章、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基溥,领着江西巡抚署刑部侍郎陆应谷、弋阳县教谕彭定澜等人,此次在东西陵选择了六个地方。然后上报给咸丰皇帝,咸丰对成子峪和平安峪最为满意。

咸丰二年二月初一,咸丰命定郡王载铨、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基溥、工部侍郎彭蕴章,会同江西巡抚署刑部侍郎陆应谷,带领地理名家,再次相度成子峪和平安峪等两处情形,细心考核,奏备采择。

此次相度大臣,咸丰增加了两人,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谕内阁,我朝景运延长,列圣相承,均于登极之初。选建万年吉地。朕绍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上年特派载铨、彭蕴章、基溥前往东陵相度,并谕令陆应谷来京协同选择。

兹据该王大臣等先后奏称,现于东西两陵择有吉壤数处,仍宜详加勘度,以昭慎重。著派定郡王载铨、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基溥、工部侍郎彭蕴章,会同江西巡抚署刑部侍郎陆应谷,各带谙习堪舆之人,敬谨覆看。绘图呈我,以定福基,用副朕缵承先绪,垂裕后昆至意。

5.3、咸丰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咸丰亲自相度西陵魏家沟

咸丰二年二月,咸丰皇帝借谒西陵之便,二月二十七日,咸丰亲自相度西陵魏家沟,也就是后来光绪崇陵所在。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二月戊申日,上至梁格庄行宫停跸。阅视魏家沟山势。

5.4、咸丰二年九月,咸丰亲自相度东陵成子峪与平安峪辅君山,风水官,有三个穴法位置

咸丰帝还在二年(1852 年)九月,借谒陵之便,查看了东陵的三处吉地,十五日查看了成子峪与平安峪,十六日查看了辅君山,又查看了一遍平安峪,咸丰帝对平安峪最为满意。

但是关于穴位的位置,众多风水官有很大的冲突。陆应谷所立标记在上,奕湘另立标记在其南十五丈平坦之处,堪舆甘熙等六员又称穴在中间,北距陆应谷标记九丈余,南距奕湘标记五丈余。咸丰亲自询问众多风水官,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因此咸丰下旨给陆应谷,让他平心体察,真龙真穴,究竟在何处?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九月十四(辛酉日)

上恭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恤。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均随行礼。

上幸成子峪、平安峪,阅视山势。

九月十六(癸亥日),上幸辅君山、平安峪,阅视山势。

九月十八(乙丑日),谕军机大臣等:

朕于本月十五十六日亲至平安峪阅看。陆应谷所立标记在上,奕湘另立标记在其南十五丈平坦之处,堪舆甘熙等六员又称穴在中间,北距陆应谷标记九丈余,南距奕湘标记五丈余。

朕亲加诘问,令与奕湘所带堪舆郑锡申等各抒所见,呈递说帖,各执一词。著陆应谷平心体察,真龙真穴,究在何处。务期考核精详,勿涉游移两可之见。裕诚等摺片,并甘熙等说帖,俱著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是日,驻跸白涧行宫。

5.5、咸丰二年十月初五,咸丰回应陆应谷覆奏,对平安峪的水石问题、成子峪的立向问题,比较疑惑

对于穴位的问题,三拨风水官的意见不统一。咸丰要求陆应谷细细体察真穴到底在哪里?陆应谷回应,说自己的穴法是印证古书、斟酌形气,并且担心平安峪穴位有巨石和水的问题。

成子峪,载铨等,在咸丰元年,相度以为可用,陆应谷覆看,也觉得可用。但是都是定戌山辰向,而道光年间相度时候,认为成子峪应该立辛山乙向。咸丰希望知道,如果成子峪立辛山乙向,其前准对何山,一切形势理气,较平安峪如何?著陆应谷细心考核,据实陈奏。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十月初五,壬午日

陆应谷覆奏,平安峪定穴,系印证古书、斟酌形气一摺。

览奏均悉,惟所称知其有石,故请浅为开凿。恐其有水,故请用土培筑等语。是否能臻巩固?若不慎重于先,恐开工时多所掣肘。

因思成子峪一处,上年载铨等相度以为可用,迨陆应谷覆看,亦以为合法。惟所定皆戌山辰向,前据马兰镇总兵庆锡呈递道光年间奏案,当时曾经钦派大臣,相度成子峪,拟定辛山乙向。并称查看四面土色,皆系红黄,并无大石等语。

又据彭蕴章面奏,陆应谷于成子峪虽拟戌山辰向,亦曾言辛山乙向均属可用。傥成子峪定作辛山乙向,其前准对何山,一切形势理气,较平安峪如何?著陆应谷细心考核,据实指陈,以备采择。将此谕令知之。


《平安峪地盘画样》,清宫样式房绘制,其中标注的平安峪山向为: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明的皇陵、王公贵族的坟墓立向基本都是三合技术。基本没有见过其他技术。


《成子峪地势尺寸画样细底》,清宫样式房绘制,其中标注的成子峪山向为:辛山乙向兼戌辰辛酉辛卯分金。

据马兰镇总兵庆锡呈递道光年间奏案,当时曾经钦派大臣,相度成子峪,拟定辛山乙向。并称查看四面土色,皆系红黄,并无大石等语。


《东陵全图画样》,清宫样式房绘制

5.6、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陆应榖奏报,复查平安峪水石、成子峪立向问题

关于平安峪穴位巨石和水的问题,陆应榖再三相度之后,认为平安峪即使有小石,内有妨碍,大师担心离穴位数丈可能会有连山大石。但是关于穴位有水的问题,如若在穴位左右开凿太深,也难保不会出现水。同时陆应榖解释了成子峪立向的问题,立向技术有天星二十四山立向、三合立向、天星辅星水法立向三种而已。

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陆应榖的奏折 《奏报遵查平安峪等处地形情形事》原文如下:

陆应榖奏遵查平安峪等地情形,十月二十六日

谕陆应榖:平安峪定穴系印证古书,斟酌形气一折览均悉,惟新知其有石,故请浅为开凿,恐其有水,故请用土培筑等语。是否能臻巩固,若不慎重于先,恐开工时多所掣肘。

因思成子峪一处,上年载铨等相度,以为可用,造誌。应榖复看,亦以为合法,惟所定旨戌山辰向。前按马兰镇总兵钦派大臣相度成子峪,拟定辛山乙向,并称查得四面土色,皆係红黄,并无大石等语。又按彭蕴章面奏,陆应榖于成子峪,虽拟戌山辰向,亦曾言辛山乙向均属可用。倘成子峪定作辛山乙向,其前准对何山,一切形势理气较平安峪如何,著陆应榖细心考核,按实指陈,以备采择,此谕令知之,钦此钦遵。

寄信前来,臣俯读之下仰见圣虑周详,万世永赖。臣虽至愚,敢不罄竭所知,以冀仰副高深于万一。

查平安峪,经臣再四审度,龙穴砂水似无疑义,惟石水不无可虑。夫阴阳冲和之气结为真穴,纵有小石,亦晶莹润泽,必不至有石窒碍,惟去穴数丈,难保无连山大石。

真穴自无水泉,惟穴之左右开凿太深,难保无水泉浸润,既虑水石,不能不用培法,是其能否巩固,虽係乎地势,而实在乎工程。然以理论之,藏于浅,比自不如藏于深;比之为固加高于土皮,比自不如培厚于土中,比之为固也。

善立向之说,其法不一,有以天星相配比,如紫薇在亥,天市在艮,太微在丙,故亥龙当立艮丙向此是也;

有以八卦相配者,如震庚亥未正配巽辛,次配兑丁巳丑之类是也;

有以净阴阳相配者,如杂壬寅戌等十二阳龙立阳向,震庚亥未等十二阴龙立阴向是也;

有以纳甲相配,比如乾甲坤乙互为立向之类是也;

有以三合相配,此如艮丙辛、寅午戌互为立向之类是也。

二十四山以亥居彼龙之首,二十四向以子午居南北之中,其余四维八干十二支各有取用,要在审龙定局消砂纳水,固通活满,本不能拘于一定。

查成子峪到头杏花山下一峡系戌字出脉,前拟立戌山辰向,阴阳纯净,且面对金星山,

水口出辰,纯归垣局。此定郡王载铨等初定之向,臣即因之而不改也。

惟尔时臣与王正谊等在穴场商酌,亦有立辛山乙向兼戌辰之义。缘戌辰係四库向,力重而气浊,不如辛乙之天干向较为清纯。灵城精义云:气有乘本脉而不露他杂。

此今成子峪到头,戌峡本属阳脉,立辰向固为阳向,立乙向亦为阳向。阴阳既无驳杂,按之纳甲、三合、八卦皆属相合,而水城亦无碍此前议,所以有立辛山乙向之故也。

至于前对金星山原立辰向,本係侧朝,如改立乙向,则朝山应在金星山之左,别为一山。但远山叠叠环拱,前因林木葱郁,仅露峰尖,未明确名。伏乞饬下王大臣,今原派随带堪舆甘熙、王正谊等再至穴场,较定罗经,细心审视则准对何山,不虽一商而知也。

以臣愚见,平安峪恐有石水,成子峪土色红黄,并无连山大石,若论龙穴端正,堂局整齐,以平安峪为优。至于土厚水深,万年永固,则成子峪亦甚为妥协。

臣谨按实具奏,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奉朱批:钦此。

5.7、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咸丰冬天就批示,相度大臣再去看平安峪土色,看成子峪辛山乙向,面对何山

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收到陆应榖的奏报《奏报遵查平安峪等处地形情形事》,咸丰帝当天就给内阁下了谕旨。令裕诚、奕湘、彭蕴章、基溥等相度大臣,带堪舆官员,前往东陵,再次相度平安峪与成子峪。主要查看平安峪有无石、水。成子峪如立辛山乙向,前对朝山是何山?当时载铨因病告假,陆应榖已经回到在河南巡抚任上。

1850年年底,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1年(咸丰元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江忠源部拦截,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后伤重死亡。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所以咸丰二年十月,陆应榖相度完东陵之后,赶紧回到河南巡抚任上,布置防范太平军。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十月二十六,癸卯日

陆应谷覆奏: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地形一摺。所有原派相度之王大臣,除载铨现告病假外,著裕诚、奕湘、彭蕴章、基溥各带堪舆,前往该二处,再行公同相度。其平安峪穴旁地面,此时可否先行开看土色?抑俟来春再行开视?

著裕诚等悉心酌度办理。成子峪如立辛山乙向,前面准对何山?一并阅看,详细覆奏。所有载铨、陆应谷前带堪舆各员,著裕诚等一并随带前往。

5.8、咸丰二年 十一月十六日,裕诚等奏复勘平安峪、成子峪

咸丰二年十六日,裕诚、奕湘、彭蕴章、基溥等相度大臣,带堪舆明新、王正谊、彭定澜、司智、方达、郑锡甲、余福康、罗万象、司员广恩、吴支生等,前往平安峪、成子峪复查地理。

开看了平安峪穴位,在穴位迤东二丈余,凿深八尺,只发现石子,并无连山大石。五尺以下土色深紫,土质坚硬润泽,无碍施工。奕湘所拟之处东南丈许开看,土色大略相同。虽亦有石块,并无连山大石,亦未见水。相度成子峪,如立辛山乙向,前有笔架山,但并非正对,偏右。虽有远山,并无峰峦,不能引为朝山。

5.9、咸丰二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裕诚等上奏咸丰相度结论

咸丰二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相度裕诚等上奏咸丰相度结论,奏折为:《奏为遵旨复勘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吉地情形事 》。

风水官,内务府郎中明新、户部候补主事王正谊、候选知县彭定澜、钦天监挈壶正司智、博士方达、候选知县郑锡申、文举人余福康、监生罗万象等也递上奏折,《奏为会勘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吉地情形事 》。

(1)、《奏为遵旨复勘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吉地情形事 》

臣裕诚、奕湘、彭蕴章、基溥跪奏,为遵旨复勘平安峪、成子峪两处情形,恭折复奏仰祈圣鉴事。

十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陆应榖复奏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地形一折。所有原派相度之王大臣除载铨现去病假外,着裕诚、奕湘、彭蕴章、基溥各带堪舆前往该两处再行公同相度。其平安峪穴旁地方此时可否先行开看土色,抑俟来者再行看视,着裕诚等悉心酌度办理。成子峪如立辛山乙向,前面准对何山一并阅看详细复奏所有。载铨、陆应榖,前带堪舆各员,着裕诚等一并随带前往,钦此。

臣等恭查,本年东方利于修造,谨择于本月十六日巳刻开看甚为吉利。当即带同堪舆明新、王正谊、彭定澜、司智、方达、郑锡甲、余福康、罗万象、司员广恩、吴支生等,于是日前往平安峪。

在前经奉旨移立标记迤东二丈余,凿深八尺,间有石子,并无连山大石,五尺以下土色深紫。凡风和后渐成黄色,土质坚硬润泽,据堪舆及工作人等佥称无碍施工。又于臣奕湘所拟之处东南丈许开看,土色大略相同。虽亦有石块,并无连山大石,亦未见水,当即取出样土,仍将开凿处用原土填平,筑打坚固。

至成子峪,如用辛山乙向,其前有笔架山,偏右,并非正对,此外虽有远山,并无峰峦,不能引为朝山。兹将该堪舆等同具说帖并平安峪样土一并进呈御览,所有臣等会同相度缘由谨缮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咸丰二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2)、《奏为会勘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吉地情形事 》

内务府郎中明新、户部候补主事王正谊、候选知县彭定澜、钦天监挈壶正司智、博士方达、候选知县郑锡申、文举人余福康、监生罗万象,谨会看得平安峪。

在前经奉旨移立标记处所东旁二丈许,开看土色,深至八尺,土色纯黄,润而不湿,坚实明净,足征龙脉之旺,并无连山大石。其东南角低处亦开看,虽有石块,并非连山,亦未见水,不致有碍工作。又看得成子峪立戌山辰向,虽有笔架山相对,然偏右不能正对。此外,虽有远山而无耸秀,特起峰峦相距太远,不能作为朝山。

咸丰二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5.10、咸丰四年三月初四日,咸丰下令柏葰、庆锡带陆应谷等,再次前往相度平安峪

咸丰四年三月初四日,咸丰皇帝,派柏葰和陆应榖等,查勘迁安县桑园山银矿,然后前往东陵平安峪详细履勘。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平安峪吉壤,本系陆应谷等选择。前年朕亲往履看,复令裕诚等前往覆勘。其时陆应谷在河南巡抚任内,未及随同前往.

现派柏葰、庆锡、带同陆应谷查勘迁安县桑园山银矿。著俟勘明后,柏葰即督同陆应谷,前往平安峪,覆加相度,详细履勘。前年所定标识处所,高下丈尺,是否合宜,并山向水法,一切形势,绘图贴说。由柏葰具奏,将此谕令知之。


《平安峪、顺水峪风水点穴图》,清宫样式房绘制

5.11、咸丰四年三月十三日,吏部尚书柏葰奏报平安峪结论

咸丰四年 三月十三日,吏部尚书柏葰奏报相度平安峪的结论,递交奏折《奏为遵旨复看平安峪吉壤形势事》和《呈陆应榖看得平安峪吉壤形势说帖单》。认为原定标识处所距土唇甚近,左砂微觉低凹,再移上二丈,气聚穴真,更为上吉。

(1)、《奏为遵旨复看平安峪吉壤形势事》

奴才柏葰跪奏,为复看平安峪吉壤形势恭折奏祈圣鉴事。

奴才柏葰于本年三月初五日遵化州途次接到廷寄,奉上谕:平安峪吉壤,本系陆应榖等选择。前年朕亲往履看,复令裕诚等前往复勘,其时陆应榖在河南巡抚任内,未及随同前往。现派柏葰、庆锡带同陆应榖,查勘迁安县桑园山银矿。着俟勘明后,柏葰即督同陆应榖前往平安峪复加详细履勘。前年所定标识处所高下丈尺是否合宜,并山局水法,一切形势绘图帖说,由柏葰具奏,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奴才柏葰即驰抵马兰峪诸陵叩谒后,同陆应榖同至平安峪连日相度。据陆言,原定标

识处所距土唇甚近,目左砂微觉低凹。若再移上二丈,气聚穴真,更为上吉。当因奴才庆

锡堆石为记,其上下左右详加丈量,山向水法绘图帖说并陆应榖原递说帖一并恭呈御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2)、《呈陆应榖看得平安峪吉壤形势说帖单 》,为陆应榖所写形势说贴,由柏葰代为上呈。内容如下:

陆应榖谨看得平安峪自昌瑞山右肩分支,特起大盖,座中抽出脉逶迤而下,结成微乳。左龙蜿蜒,右虎驯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前天台山作朝,盘龙岭作案,罗城周匝完密,毫无空缺。

惟穴系眼木必就有芽处,扦之生气,方能承住所谓无论是金是木须寻助处者是也。上层脉脊透露中有节泡,本可点穴。惟石骨外现,恐不便工程。而新立标记处又逼近唇口,且左砂微凹,头耳不正,再四详审,拟于新立标识右停匀生气恰到较为尽善,立壬山丙向兼子午,收本身过堂之水,会大水出兴隆口,俱为合法,洵属上上吉地。

5.12、咸丰四年三月,咸丰将平安峪,定为万年吉地

5.13、咸丰八年七月十二,选定承修大臣

咸丰八年七月十二,选定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彭蕴章、协办大学士尚书柏葰、尚书瑞麟、全庆、侍郎基溥敬,为承修大臣。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咸丰八年七月十二,庚子日。

前经选定万年吉地,于平安峪地方,为时已久,自应择吉兴工。

著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彭蕴章、协办大学士尚书柏葰、尚书瑞麟、全庆、侍郎基溥敬谨办理。

5.14、咸丰八年八月初二,咸丰命载华看平安峪后山有无庙宇,同时命彭定澜来京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前经选择平安峪吉地,现拟诹吉兴工。惟该处后山,有无庙宇,或庙已拆毁,尚留基址。其地距志桩处所,远近若干,著载华等详细覆勘,即行覆奏,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江西教谕彭定澜,通晓堪舆,前曾随同陆应谷相度吉地。兹据彭蕴章面奏,该员现系安徽候补知县,在张芾军营效力,著何桂清即行咨照张芾,饬令彭定澜迅速来京,将此谕令知之。

5.15、咸丰八年八月初九,载华奏平安峪后山无庙宇,并且要求承修大臣再次相度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贝子载华等奏遵查平安峪后山,现无庙宇。得旨,承修吉地工程王大臣,复勘具奏。

5.16、咸丰八年八月十九日,相度大臣、承修大臣、风水官,再次前往平安峪相度

咸丰八年八月十九日,各王大臣抵达马兰峪。八月二十至二十五日,各大臣和堪舆官王正谊、方达、松瑞详细相度了平安峪。九月初二日,各大臣呈递了相度奏折并各堪舆官说贴。

《平安峪工程备要》记载:

派员覆勘吉地绘具图说呈进谨奏,为先行派员覆勘平安峪吉地及各陵规制绘具图说恭折覆奏仰祈圣鉴事,咸丰八年八月初九日载华等奏,查看平安峪吉地一折,奉朱批,承修吉地工程王大臣覆勘,具奏钦此。

臣等遵即先派章京司员会同通晓地理之户部郎中王正谊、钦天监博士方达、圆明园苑丞松瑞,前往敬谨覆勘,并恭诣各陵详勘规模尺丈。

去后兹据该员等,回京享称,职等于十九日抵马兰峪,即于二十日至二十五等日,恭诣各陵丈量尺寸,并赴平安峪详加相度,周历覆勘,敬绘图说,缮具各陵,及平安峪面宽进深尺寸清单,暨抄录王正谊等说帖一并呈御览,伏乞皇上训示,遵行谨奏

咸丰八年九月初二日具奏

(2)、户部郎中王正谊提交说贴

平安峪万年吉地正穴,即在钦定誌桩之外,所有来龙、结穴、后坐、前朝、水域、堂局前于咸丰二年业已详细具说在案。

益复查得,山顶台基一道系乱石成砌,长不过七八丈,高不逾三四尺,随山势作偃月形在山之前半面。山背陡峭却非悬崖,山顶稍平处宽仅丈余,长仅三四丈。其势弯环,亦无砖瓦遗迹,当日因何修砌实不可知,于山形丝毫无碍,拆之留之均不妨事。

至于穴后及龙虎砂,前面明堂内间有石砌如泊岸,随高就低出地数寸,入地不过二三尺,无论当日是否墙垣,抑系上山石路,兴工之时一一检去,决无碍于风水。

细看正穴,自小水合襟檐口而上约二十余丈,均系本土,毫无挑挖堆砌情形,可见天生大地实属有待,不许常人伤损也。

前对天台山,其山巅两峰一高而圆,一稍低而方,作贵人凭案。近穴小龙虎环抱有情,其虎砂余气平铺而下,宜用人工拓平作为明堂之地,第二层龙砂近而高,虎砂近而俯,相配始觉匀称。所有复看缘由,谨竭愚忱据实具说以闻。

(3)、钦天监博士方达说贴

平安峪系昌璃山分枝落脉,龙气旺盛,树木葱笼,砂水回环,明堂纯净。

放定万年吉地,穴场誌桩高下左右相称,实为至当不移之处。至于山上台基,山下零星石砌形迹随山曲折,无一不似庙宇基址。乱石堆砌入地不深,实在毫无碍于龙穴,兴修之时自应全行拆去。前面天台山中,其山上庙宇,均在誌桩正路之西边,实无不宜。

至于内堂虎砂过紧,其余气业已落平,即宜稍为开挖,以便安置。殿基而于外面大龙虎并不偏斜,是为其完美大地。

(4)、圆明园苑丞松瑞

平安峪万年吉地来龙由昌瑞山分枝,平安峪数转,中心抽细峡起,金星顶落脉格局,亥字天皇龙结成垂乳穴星,贴身界水环绕到堂合襟,龙翔虎伏两砂相配。

后枕琉璃屏山,前对吉星平安案,左金星山右天台山,外水自西龙山来源,出巽方兴隆口,诚天生大地。兴工穴宜五六尺之间,深则恐有连山大石,堆金陪衬法乃乘生旺。再平安峪山顶原随山半环石路,至誌桩约有二里,其穴场周围地基似远年庄院墙迹,俱可移出与风水无碍。详细查看穴砂抱严密处处有情,诚为上吉大地。

谨将查看缘由据实直陈。

5.17、咸丰八年十月十九,上奏灰线定规制画样

咸丰八年,十月初六日,郑亲王端华、全庆、侍郎基溥敬等,查平安峪,并灰线定规制画样,并查神路。十月十九上奏咸丰皇帝。

《遵查吉地形势酌拟规制绘图呈览》

跪奏,为遵旨查勘平安峪吉地形势,祥较各陵制度,谨拟规模尺寸绘具图说,恭折覆奏,仰祈圣鉴事。

十月初一日奴才等拣派章京司员,带领匠役先赴平安峪吉地,按照钦天监选择吉期,于初四日申时,伐树以便用水平衡量地势高低,奴才等龄初七日跪请圣安。初九日起身,十一日抵马兰峪,于次日谒陵后,恭诣平安峪周围,覆勘并至山顶,详细查看,俱系碎石垒起砌,参差不齐,亦并无形势,似与风水水无碍。后山水道系由良方出源,绕平安峪山后,转入西大河,环抱山向之前,归于东南兴隆口而出。

复至志桩处。校勘山向亚引线至前面泊岸,正与天台山相对,覆与户部郎中王正谊等,所拟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辛亥辛巳分金均属相符。

惟查由志桩处至能虎砂山脚前,进深三十九丈,面阔十八丈,若仿照宝华峪宝城图式,所有罗圈墙至琉璃花门,按九道券规模,进身敷用而面阔较狭,谨拟仿照孝陵宝城长圆式规制修建,似觉合度。自龙虎砂外,至南泊岸处左右极其宽展,惟进深仅止六十五丈,所有琉璃花门至龙凤门前,各部位若均在泊岸内修建,较为紧促,奴才等复向泊岸以下,踏看地势,颇觉宽敞平坦,拟将自龙凤门起,前路各部位,均于泊岸下平坦地方修建,似觉规制裕如。经绘图说呈进,恭候钦定。

5.18、咸丰九年四月初二,赠故陆应谷巡抚衔

《大清文宗景皇帝咸丰实录》记载:

以履勘平安峪万年吉地出力,赠故直隶按察使陆应谷巡抚衔,余升叙有差。

注解:咸丰七年(1857),陆应谷病卒于直隶按察使任所。

5.19、众多风水官得到封赏

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参与咸丰定陵卜选的众多风水官得到封赏。

(1)、陆应榖恩追赠巡抚衔。陆应榖之子候选郎中陆保德,着以郎中。

(2)、安徽候补同知彭定澜,赏加知府衔。

(3)、户部郎中记名道府王正谊,着记名以道员用,并赏加盐运史衔

(4)、钦天监监副司智,着以应升之缺开用,并赏加五品衔。

(5)、钦天监博士方达,着以七品京官用,并赏加六品顶戴。

(6)、双月候补知州罗万象,拣选知县。

(7)、余福康着以知县分发补用。

(8)、山东候补道明新,加二级。

关于山东候补道明新的封赏请旨奏折,为《题为遵旨议叙山东候补道明新堪舆吉地事》,内容如下:

吏部尚书臣花沙纳等谨题为遵旨议叙事,该臣等议得内阁抄出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奉上谕,平安峪建立万年吉地已于本月十三日开工,所有堪舆各员应即量予恩施。原任按察使陆应榖深通地理之学,由巡抚内召,周历履勘,定兹吉壤,尤为出力,着加恩追赠巡抚衔。伊子候选郎中陆保德,着以郎中归部。

即选其随同择地之安徽候补同知彭定澜,着仍发安徽以同知,尽先补用,并赏加知府衔。

户部郎中记名道府王正谊,着记名以道员用,并赏加盐运史衔。

钦天监监副司智,着以应升之缺开用,并赏加五品衔。

博士方达,着以七品京官用并赏加六品顶戴。

双月候补知州罗万象,着不论双单月,尽先选用举人,拣选知县。

余福康着以知县分发补用。

山东候补道明新,着交部议叙,以示奖励该部知道,钦此钦遵,抄出到部。

除赏加升衔并升选补用各员,臣部遵旨另行分别办理外,查嘉庆八年钦遵谕旨,交部议叙之工程坚固,在工大臣官员经臣部议,予加二级。又查道光十五年九月内钦奉谕旨,交部从优议叙之相度吉地各大臣经臣部比照办工坚固之案,酌议给予加三级,题准在案,今堪舆吉地,钦奉谕旨,交部议叙之山东候补道明新,臣等公同酌议,应比照工程坚固之案,给予加二级,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

再此本于咸丰九年十月十九日阁抄到部,于九月二十四日办理,具题合并声明,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5.20、同治四年 闰五月二十九,钦天监择日,移咸丰梓宫至定陵隆恩殿

同治四年 闰五月二十九《天监折遵折永远奉安定陵吉期 》

钦天监谨奏,为遵旨敬谨选择吉期恭折奏祈圣鉴事,闰五月二十八日,军机处片交军机大臣,面奉谕旨,本年先期由隆福寺奉移定陵隆恩殿,著钦天监于二十、二十一两日敬谨选定一日,并选择吉时即行具奏,钦此钦遵到监。

臣等恪遵《钦定协纪辨方书》,敬谨择得本年九月二十日壬午宜用卯时,奉移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至定陵隆恩殿吉,所有臣等遵旨敬谨选择吉期,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九日

管理钦天监事务和硕惇亲王 奕誴

监正兼公中佐领 音德纳

特别提醒:清朝留下的档案来看,左右的择日,全是钦天监做的,全是按照《钦定协纪辨方书》一书,择日的,没有现在神吹的日课等技术。此择日技术,与民间皇历择日技术,非常接近,只是考虑神煞更多而已。

《咸丰八年拾壹月初一日吉立万年吉地旨意档》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奉旨,定陵查勘地势规则。

九年四月十三日破土开工;

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开工;

同治四年八月大工告竣;

九月二十二日,梓宫永安;

自查工至止工九年头合七年。


《平安峪细底——山向点穴草图》,清宫样式房绘制,其中标注的平安峪山向为:立向用正针,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笔者现场测量,咸丰定陵的隆恩门坐向为,坐355度,向175度,为天盘盘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平安峪皇陵地理穴法》,清宫样式房绘制


《平安峪皇陵建筑与原始地形》,清宫样式房绘制

《清史列传》陆应榖传原文:

陆应谷,云南蒙自人。道光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十三年,散馆,授编修。十四年,丁父忧,服阕。十九年六月,转江南道监察御史。十月,以云南、临安、开化等府属境盗匪充斥,奏请于要隘处所移改营汛,添设塘卡。十二月,又奏云南省西南一带,界连阿瓦各境。该处多种罂粟,制卖鸦片,内地奸民每勾结四川嘓匪,夥往兴贩。请敕下该督抚,于由外夷入内,并由滇入川各要路,严查防禁。

二十年三月,以开化等处数月内劫案多起,地方官不即拏办,请饬严行查究。均如所请。八月,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十月,掌四川道监察御史。十一月,以朝阳门外有奸民偷藏运仓米石,又匪徒盘踞太平仓外拦截米车,勒索钱文,奏请查究,如所请行。

二十二年,授山西朔平府知府。二十三年,调太原府知府。二十八年六月,大计,卓异。七月,升冀宁道。十二月,擢顺天府府尹。二十九年五月,以切近畿辅一带矿洞,先有匪犯偷挖之案,遵旨查勘矿苗情形。寻偕兼管府尹卓秉恬议奏,以各厂矿苗俱不甚旺,官为经理,则入不敷出;听民开采 ,则无业游民转得借为逋逃之薮。况地近京畿,理宜肃清,请严行封禁,允之。九月,以讯办通州石坝州判任元于漕粮过载受湿,稽查不力,应谷日久未能定谳,下部议处。十月,以武清等州县被水歉收,会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奏请分别蠲缓,以纾民力,诏如所请。

三十年,擢江西巡抚。时前任巡抚陈阡有被参各款,先经学政张芾遵谕密查覆奏,上夺陈阡职,案内被参各员均解任,并交应谷查究。适陈阡以张芾收受陋规劾奏,知县陈儁亦具禀申诉,牵涉陋规,复谕应谷会同两江总督陆建瀛确切查办。寻将各情鞠实以闻。得旨:

陈仟等业经革职,姑免置议。张芾无需索情事,著无庸议。并以查办被参各员,藉端挟制查案大臣,欲使扶同陷饰,此风断不可长!严谕饬诫之。

咸丰元年三月,顺天府府丞陈宝禾奏东南各省频遭水患,由长江下流积沙涨溢,请敕沿江各督抚即时疏治。应谷奏言:现在并无新涨沙洲,其老额滩地,于江流尚无阻碍,沿山居民亦无垦荒抛掷沙石情事。又近山州县屡有蛟患亦经查照前大学士陈宏谋所著伐蛟说,复酌拟条款,劝谕搜掘。

疏入,报闻。并谕种洲必应严禁,每年查勘不可视为具文。

先是,广东英德、清远一带,有匪徒滋扰,江境设防。至是,各匪次第就擒,疏请撤兵归伍。上以粤省军务未竣,谕仍于接壤处加意巡防,认真查缉。闰八月,以临江府属之新淦县钱粮较多,近年弊端百出,瑞州府铜鼓营同知地方安静,治理较易,奏请将二缺繁简互易,下部议行。

九月,召来京,以应谷讲求地理之学,命协同定郡王载铨等相度万年吉地。二年正月,命恭勘东陵、西陵各河道,以应行疏浚,奏奉谕旨。旋署刑部右侍郎。

二月,充各直省乡试覆试阅卷大臣。四月,署河南巡抚。六月,兼署河东河道总督。

时粤匪窜扰湖南,九月,攻扑长沙省城。应谷奏:

请严防北窜,且以河南系十省通衢,直隶、山东之保障。南阳、归德等府州属与湖北、安徽、山东各省壤地毗连,民风悍黠,恐易勾结。加以丰北黄河漫口,尚未合龙,工夫饥民,不免乘机扰动。亟应严为设备,已饬各属力行保甲,以净匪踪。

奏入,报闻。十月,奏请停缓阳武县盐鹻地亩应完粮赋,下部议行。

先是,二月,应谷遵旨前赴东陵、西陵协同选建万年吉地。至是,上以平安峪、成子峪两处均合法,复谕应谷将两处情形细心考核,奏备采择。应谷疏言:

平安峪龙穴砂水似无疑义,惟石水不无可虑。成子峪堂局整齐,水深土厚,亦甚妥协。

奏上,诏原派王大臣公同相度。十一月,捐备军饷,赏戴花翎。

时粤匪窜至湖北,攻陷汉阳,直犯武昌省城,河南戒严。所调邻省官兵一时未到,命于本省各营先行抽调,如须出省调度,即行择要驻札。又以刑部尚书周祖培奏河南南阳等处,与楚接壤,自宜择要固守,尤应团练乡勇,藉资守御。

谕应谷相机办理,并将捻匪、盐枭设法钤制,俾免勾结。旋奏分路筹防,布政使郑敦谨赴信阳州、总兵柏山专办南阳一带。

上命应谷亲往要隘,督饬严防。寻奏言:

省垣尚有筹办事件,归德复有捻匪窃发。若即出省,恐人心惊惶,祗可暂驻省城,镇静弹压。

南阳等处更属紧要,该处有巡抚驻札,藉可稍定民心,免致相率迁徙。

旋以万年吉地有应行相度之处,诏应谷来京,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十二月,仍授河南巡抚并谕令驻札南阳,筹办防剿事宜。寻以湖北省城被陷,疏请催调各路赴豫官兵,诏如所请。三年正月,奏:

湖北襄阳势据上游,为陕、豫门户,最关紧要。请派重兵扼守襄,樊,并以襄阳土匪纠众劫掠,即令柏山带兵驰往,攻其不备。

上嘉其不分畛域,所办甚合机宜。

二月,粤逆沿江下驶,由安徽扰及江宁,扬州、镇江各城相继失陷。应谷以归德与江、皖接壤,奏请驰往防堵。得旨,相机筹防,并命办团练,互为声援,以资保卫。

三月,奏陈归德防堵情形,并统筹剿匪事宜,疏言:

逆贼起自广西,蹂躏五省,扰乱四年,皆由措置乖方所致。一在机会之坐失,一在事权之不一,一在威之不立,一在饷之不充。窃计贼扼瓜口,漕艘不能北上,可危一;贼据镇江,必掠苏、杭,可危二;若由清江直走山东,由滁州直走河南,臣以数千不练之师,当累万方张之贼,可危三。为今之计,惟有调东三省及蒙古兵,一由山东取道瓜口,一由河南取道淮、徐,以资攻剿。简派公忠体国之王公,假以便宜,俾之统帅,先发内币以济急需,再由户部筹画归款,庶逆匪可期荡平。

又以捻匪大股窜至永城县地方,先经道府等派员剿击获胜,追获匪党。应谷抵归德后,复添派兵勇,各路堵拏,先后擒斩七八百匪、著名首恶二百余人。捷入,得旨嘉奖。

四月,粤逆陷安徽滁州,复窜扑临淮关,凤阳旋亦失守。上以永城为入豫门户,敕应谷迅往驻札,并以皖省军务喫紧,谕迅速拨兵迎剿。

五月,皖贼窜蒙城、毫州,应谷以先经派兵往援,复督兵进剿并连次获胜情形奏闻。寻贼窜入豫境,归德府城被陷,应谷以调度无 方,革职留任,命会同各路大兵攻剿,并严防黄河口岸。时贼先已分股,由柘城直扑开封省城,坚守待援。应谷在鄢陵,途次收集兵丁,叠谕驰赴省城,内外夹击。旋奏归德收复,省城被围危急,兵勇不敷,且河北之防守宜严,

京畿之豫备宜早,请添调精兵以利进攻,兼资护卫。得旨,所见甚是。

六月,开封围解,贼由汜水渡河,攻陷温县,进扑怀庆府城。上以应谷身任地方,兼管河防,不能及早筹画,致贼抢渡,叠次严饬之,并责令剿办黄河以南贼匪。时贼扑许州,经官军击败,并追剿获胜,余匪南窜。

七月,疏陈南路贼势穷蹙,由汝宁一带转窜而南,又归德、陈州等处捻匪蠭起,亟应筹剿,拟折回省城。谕以南路遗孽仍须带派干员会剿,以净根株。时以军饷支绌,遵旨力筹接济,遴派官绅劝谕捐输,将设局办理章程陈奏,报闻。严防各渡口,

八月,怀庆贼被剿,窜入山西。应谷奏于沿河添派兵勇,严防各渡口,得旨:

侦探何路紧急,即亲往督办,切勿株守省垣,致误事机。

九月,贼复回陷武安、涉县,且扰及直隶。应谷以遏贼回窜豫境,请驰赴河北,督饬严防,允之。时逆匪肆扰直境,京师戒严。上命王大臣等督办巡防,以贼渡河北犯,应谷不能先事豫防,命褫职来京,交巡防王大臣差委;又以前在河南巡抚任内办理秋审案件,经刑部由缓决改情实者十起,复议降一级调用。

四年,遵旨随同查勘银矿情形,并以平安峪吉壤系应谷等选择,命前往覆加相度。五年,赏六品顶带。

六年七月,命随盛京将军庆祺前往查勘永陵河道情形,并应修各工。十一月,赏四品顶带,授直隶按察使。

九年四月,平安峪万年吉地兴工,谕曰:

平安峪建立万年吉地,已于本月十三日开

工。原任直隶按察使陆应谷深通地理之学,由巡抚内召,周历履勘,定兹吉壤,尤为出力。著加恩追赠巡抚衔。伊子候选 郎中陆葆德,著以郎中归部即选。

子葆德,进士,四川荣昌县知县。

8、明清皇陵,是全国各地的地理高手的作品,与江西或者杨筠松,基本没有直接关系

从咸丰的定陵的不选过程来看,七个相度大臣,十余个风水官,相对作用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陆应谷,咸丰的上谕,不断要求,陆应谷前往复查。

陆应谷是云南蒙自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自小跟随其叔父学习地理技术。是祖传看风水,与江西、与杨公,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人,觉得他做过江西巡抚,其技术就是江西的杨筠松技术,这是信口雌黄。

陆应谷自己在他的书籍里,也说其自小跟随叔叔学习地理,看书涉及的是众家之说,他没也说过自己是江西派的弟子,也没有说过是杨筠松的弟子,他是祖传的地理技术。他对历史上的专业书籍都有专业评价,认为:

秦汉时期的《 青囊经》、《青乌经 》、古质精深,类秦汉人手笔。

晋朝郭璞的《 葬书》、以及历代各种版本《 葬书注解》,法密而义精,叹观止。

杨筠松的《疑龙经》、《撼龙经》,工于形势。

宋代张子微《玉髓真经 》、唐朝丘延翰著《天机赋》,实有确见,值得细看。

《都天宝照经、》、《 天玉经》,长于理气。

赖布衣的《催官篇 》、《玉尺经》,亦有妙用道法。

《 双谭经》、刘江东的《 三宝经》、五代十国何溥、何国师之《 灵城精义》、蒋大鸿的《 归厚录》,为大师作品。目讲僧的水法、唐朝司马头陀的《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等书籍,都非常好。明代周景一《山洋指迷》,调理分明。

而叶泰《地理大成》,自是大家,然注疏有些草率鲁莽。《古镜歌》、《天元五歌》卓卓成家。蒋大鸿的《地理辨证》,遮遮掩掩,专业价值不大。

尹一勺的《地理四秘全书》、浙江杭州严陵张九仪编著的《地理四弹子》,琅琅可诵。

由徐善继、徐善述编著《地理人子须知》、明代余象斗著《地理统一全书》、唐完庚《一贯堪舆》、张九仪《地理琢玉斧》等书籍,或专重峦头,或专重水法,或专主拔砂,不过就古人之书,改头换面,纯疵各半,需要取其长,而舍其短。

9、陆应谷,使用的不是江西形势风水

很多风水师,加上一些建筑学者,动不动就将皇陵的卜选,归结为江西派的作品,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地理一法,自古以来,流派极多,全国都有高手,不单单是江西一派,也不单单只有杨筠松一说。

部分好事者,把风水归为两派,一派为江西形势派,一派为福建理气派。这是睁着眼睛瞎说。

理气的几个主要技术,三合、八宅、天星、三元等,与福建没有关系。这些理气技术,和福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

理气技术,自古以来,全国都有,三合技术,恐怕从唐朝开始,就遍布全国。知道解放前,全国的风水先生,九成五,都用的是三合,八成的先生,祖传秘诀都有《地理五决》一书。这个《地理五决》的作者,是河北的地理名家赵九峰。

至于天星辅星水法的发明者,为宋朝的辜托长老,其著写书籍《入地眼全书》,后来清朝浙江的张九仪,宣扬其说。这个技术也与福建没有关系。

八宅理气技术,主要起源于北方,解放前,华北的风水师,百分百都会八宅技术。

至于三元玄空、玄空大卦、三元纳气等等理气技术,都是明末上海松江区的蒋大鸿所创造。


咸丰定陵,和明多数皇陵一样,使用的是三合立向技术,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咸丰定陵,是峦头派技术的精品,但是注意不是江西派的技术,是集合全国最优秀的、最智慧的、最精通地理的文人卜选的。


清朝的地理技术,是集峦头技术的局势派理论、气脉理论和美学理论为一体的皇陵。其中美学理论在清代之前的皇陵非常少见,清朝受美学思想影响大一些。

10、峦头风水,全国大派,就有十个,小派几千个

至于峦头技术,自郭璞、袁天罡、丘延翰等传世以来,全国各地都形成自己的技术做法。

比较大的流派,主要有:美学派、气脉派、局势派、平岗派、高山派、平原派、水乡派、高原派、山洞派、悬崖派等等,数十个地理技术流派。

杨筠松的技术,偏重于美学派,将星峰分为四吉五凶,认为漂亮、端正、美丽的星峰,才是好地理。其代表作,就是《疑龙经》、《撼龙经》,符合富贵人家的美学口味,清朝皇陵受其影响较深。秦汉、唐宋、元明,时代的地理,基本不存在美学思想。就连江西本地,大量古坟发坟,也没有美学思想的影子。

唐朝的皇陵,多在高山巨石之下,歪歪斜斜。汉朝王陵,常在深山巨石之中。这种思想,在丘陵地带,容易忽悠人,其他地区,都很难见漂亮端正的星峰,但是依然出了很多人才。

美学派的主要价值,就是赏心悦目,基本没有吉凶价值。现在的很多外应断事,吓唬人的,全是这种美学思想,看到漂亮就说吉,看到丑陋,就说凶。


石柱陈氏老龙坪祖坟,大顺水,没有乐山,没有局势,悬崖之上,现在没有师傅看得上,走到山脚,就不上去了。只因气脉兴旺,下葬八十年,后人王牌大学生四十多人。


近看陈氏祖坟,此地只有一个特征,气脉兴旺。

地理的核心是气脉。所以很多地方,民间称看地理,为看脉气。观察民间当世发家的祖坟,基本都是气脉派。你去看清朝皇家的发坟,在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多数大师去了回来,都说不合口味,号称此地不是发坟,这是睁眼瞎说。

努尔哈赤发家前,其祖先基本全部在这里,其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及努尔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一百年来的祖先,全部下葬此地。后山为尼雅满山岗,爱新觉罗称其为启运山。笔者去看过,啥也没有,没有局势,没有龙虎,没有秀丽的星峰,只是气脉非常兴旺。

笔者去看朱元璋的凤阳发坟,啥也没有,没有大局,没有小局,啥也没有,没有一点点美学思想,看着非常模糊。

再看现实中四川、湖南、山东,那么多武将、太行山,那么多的富贵,华北平原那么多的富贵,江浙、广东真正富贵的地方,基本都是星峰不明显的枝尖上,多数都没有美学思想。

清朝和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出自长白山,其地龙势雄壮粗笨,多数美学地理名家看不上,但孕育了清朝数百个巨富巨贵的家族。

部分发家的地方,确实合乎局势学说,皇家选地,多是局势非常好,这个做法比较稳妥。平岗、丘陵、高山部分发坟,有一个神奇的形局。甚至部分大发家业的村子,也是因为形局神奇,造成的。但是这样的案例,不多见,可能只占发家的五分之一。

多数地理先生的书籍,基本都是描述丘陵和平岗的,说起来,无比激动,无比神奇、湖北的黄冈、新县等地,就是这种标准地形。在平岗派地师的眼里,全国都不出人才,只有他们这种地形,星峰起伏、蜂腰鹤膝、堂局严整,才出人才。


笔者陈氏祖坟,很多人看不上,在高山之巅,几辈人的祖坟,都是挤在一起。没有龙虎,没有局势,大去水之地,现在就有五十多个王牌大学生。这是陈氏当您在石柱,地位还在时候,提前布局卜选的几十个分支祖坟之一。穴法千变万化,常常不合名师口味。山川自有大道,智者得之,德者居之,常常出乎意料。


这是顺天府尹的祖坟,下葬六辈人,后人出现顺天府尹,从二品

多数看书出来的地理先生,最适合的地形就是平岗丘陵,这些地方最标准。笔者老家在巫山高山山脉,属于高山地区,没有星峰,没有过峡,基本都是顺水地形。这让书本的外地先生玩不不适应,很多外地来的先生,都是建议我们五湖广寻龙点穴,这种地形不出人才。这是典型的瞎说,笔者实地研究来看,高山地形的人才,不必丘陵少。这些作品,全是本地的乡绅和地理明白人点穴作品。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等等地形,不合地理古籍,气脉隐晦,常常也是大富贵之地。

东南水乡地方,基本没有星峰,常常气脉很不明显,全是水田,穴位都是泡在水里。让自古的地理明师,不适应,这里常常是全国最为富裕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坟墓,多是本地的智慧的乡绅和地理明白人点地的作品。

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笔者去仔细研究过,地形非常复杂,有沙漠,山丘一直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沙丘。明清前,包含现在很多富贵家族,都是出自这些地方,当地有很多神奇的风水说法。石滩地,全部都是石头荒滩,依然孕育了大量富贵家族。成吉思汗家族和元朝王族,就是出自大漠深处。


笔者见过不少人家,祖坟,全部放在山洞里,竟然大发家业。四五辈都发家,出官贵。

笔者出身在重庆山区,古代包含现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人,去世后,找一个吉利的山洞下葬。常常大发家业。笔者有一个客户,其家祖坟,在悬崖边上的一个石洞里,笔者没有见过,以为不好,结果此坟的后人百年来都发家,发财,出人才。


西南地区,明代之前,大量的富贵家族,去世后在悬崖上凿洞下葬,富贵几百年

笔者长期住在西南地区,明朝之前的很多富贵人家,去世后在悬崖上开凿方形洞穴,俗称悬棺,依然是复古不觉。这种做法,直到明朝才逐渐消失。

明朝皇陵是局势和气脉两派为主,基本没有美学,主要靠天然。

清朝皇陵,主要是局势、气脉、美学三者兼顾,周围砂峰不美,就人造。

元朝皇陵,是高原派的技术,不讲究美学,元朝延续一百年,后来蒙古残余在北方称雄三百多年。

宋朝皇陵在河南巩义,是平原派的技术,不讲究美学,宋朝延续了二百多年。

唐朝,是悬崖和山洞技术的混用,不讲究美学,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民间发家的祖坟,八成以上,都有气脉派的影子,这是民间智者参与的结果。那些喜欢搞钤记的明师,多是美学派,加上平岗丘陵学说。皇家也是发现地理技术,差异极大,观点差别很大,但是常常都有发家的现象,所以才广泛征集精通地理的高手,反复论证,而不会偏听某一个师傅神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泌阳到驻马店私家车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