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螺,能吃吗?

1、一般鲍鱼螺的头部肌肉的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中间部分是螺的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的位置,尾部是排泄物和泥沙。可见后面部位就是内脏部位,所以鲍鱼螺的中间和尾部部分等内脏部分是不能吃的。

2、鲍鱼螺:顾名思义,因体形像鲍鱼而得名。壳上的纹路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网格状纹路。在网上也有人称它为篱螺或笠螺。

耳聋是人体的听力障碍,一般来说只有通过手术方法才有可能治愈,其他方法是很难的。同时由于耳聋的种类多,突发性耳聋有可能治愈,但是一定要及时[52石斛网],不能迷信螺蛳加白矾这些偏方,这样的偏方没有科学依据,影响科学治疗(耳聋的人可以吃螺蛳,但无治疗效果)。

一般经常吃螺蛳是很容易寄生肝片形吸虫、囊虫、旋毛虫、弓形虫、肺吸虫等严重致病的寄生虫,平时要多吃干净卫生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就可以了。

螺的繁殖是靠卵,那么无缘无故的出现螺,就是因为放入鱼缸内的水草、石头、砂等物体上有螺产下的卵,也就繁殖出来了。

1、鱼缸里的水草一个礼拜前突然开始疯长,有一根已经长出水面;

用剪刀把长出来的修剪掉就可以,水草生长到一段时间,是需要修剪的。这方面内容,您可以多看看水族造景方面的书或者论坛内容去学习。

2、当初鱼缸开始养时发现有个像小小蜗牛一样的东西,米粒大小,或者说像个螺蛳,那时没在意,还觉得挺好玩的。但是现在螺蛳越来越多,前两天抓了十几个出来;

优点:低碳,环保,给缸内生物添加零食,补充蛋白质

缺点:很难根除,对草危害没有,对鱼危害没有,对虾危害不明

优点:对缸内生物危害不大(吃个虾苗,偶尔啃个鱼鳍不算)顺便也是观赏鱼了

缺点:上面有提到,另外,对螺卵和大个的螺效果不明显

优点:不骚扰鱼,不骚扰虾,对缸壁上的卵也有一定效果。还能一定的除藻。

缺点:会对其他观赏螺造成一定威胁,偶尔会攻击虾米,见效慢。毕竟,食量有限。

优点:几乎和巧娃是一样的。不过这货不骚扰鱼。

缺点:也几乎和巧娃是一样。不过这货会长蛮大的,要有心理准备。

捕捉器——又是JS最爱推荐之一

优点:非常省时省力,对鱼虾影响最小,约等于无。

优点:速效,无伤害,立竿见影,除螺彻底!

螺蛳从初春就可以开始吃了,可以一直吃到清明节,但吃螺蛳的最佳季节是在清明节前的一段时间。

螺蛳虽然从初春就可以开始吃,但此时的螺蛳刚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经历过整个冬天的饥饿后,基本上没有多少肉可吃了,口感和营养都不是最佳状态。

直到清明节前的一段时间,螺蛳才会变得身肥体壮,为带子作好充分的营养准备,此时的螺蛳肉质最为肥美,所以才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

过了清明节螺蛳们就要带子了,身体也会慢慢瘦下来,肚子里也全是小螺蛳,口感和营养都不再适合食用了。

讲究生态平衡啊。尤其是草缸里面的螺,一定要控制数量。

否则您的草就要有麻烦了。

另外就是,小螺无须您专门照料的,只要您的缸里水质好、过滤好,他们会自己长大的。因为您有很多可以供给他们食物的水草上面长出来的东东嘛。

螺蛳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广泛的利用价值,是一种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

一、螺蛳的营养价值据测定,鲜螺体中干物质5.2%,干物质中含粗蛋白55.36%,灰分15.42%,其中含钙5.22%,磷0.42%,盐分4.56%等。有赖氨酸2.84%,蛋氨酸和胱氨酸为2.33%。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此外,螺蛳壳除含有少量蛋白质外,其矿物质含量高达88%左右,其中钙37%,磷0.3%,钠盐4%左右,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在饲料业实践中,螺蛳壳同贝壳一样是矿物质元素。在饲养业实践中,螺蛳壳同贝壳一样是矿物质补料。

二、螺蛳的养殖技术田螺通常生长在稻田、湖泊、池塘、沼泽及河沟等处,自然利用时可掌握其生活规律适龄时捕捞。田螺人工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田螺的生活习性田螺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穴摄食。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种螺的收集与选择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每年4、5、10月为田螺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采用田螺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饲养管理田螺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田螺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4、其它在田螺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人工养殖的田螺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田螺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田螺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三、田螺的利用及注意事项由于某些淡水螺可能是畜禽寄生虫第一中间宿主,所以在用其作饲料时,需事先加热处理,以杀死其中虫卵,免遭后患。另据有关资料报道,软件体动物及鲜鱼等的内脏中,含有抗硫胺素酶,如长期或大量生喂,可造成动物体内硫胺素缺乏,导致神经系统病变。雏鸡和幼鸭尤为敏感,故应力避生喂。

幽门梗阻的症状是不建议吃螺蛳的,因为它不太容易吸收。幽门梗阻的患者建议您最好是能在短时间内吃许多流质半流质容易吸收的食物,目前可以用许多抑止胃酸的药物来纾解目前的症状,或者是也可以用许多助消化的药物来实施对症的救治,尽量是要吃养胃的食物。特别注意建议多喝水,少食多餐,多晒太阳,少熬夜,饮食要营养均衡。

回复日期: 热度:305

三五好友,惬意小聚,很多人喜欢点上一盘“螺”,畅快“吸溜”,完爆嘴瘾。

然而,有这样一种“螺”,可真心不是您想吃就能吃,它可能藏着致命的危险。

近日,就有商家由于加工销售“织纹螺”被法院以销售不安全标准食品罪判处了有期徒刑8个月、赔偿金40万。

织纹螺,到底是一种什么“螺”?谈螺明真相,获卫生和安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织纹螺为什么不能加工销售食用。

织纹螺,是一种常见的沿海螺种,也被很多人叫做麦螺、白螺、割香螺、海丝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织纹螺之所以被大家所喜爱,是由于它鲜美的味道。

每年的4—9月份,正是织纹螺的旺汛期,同时这个阶段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期,多有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发生。

曾几何时,无论是在大排档还是美食街,“爆炒织纹螺+冰啤”的搭配早已麻醉了吃货们的味蕾,鲜嫩麻辣、酷爽解馋。

然而,织纹螺虽然美味,但食用的风险太高,一不小心就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麻烦和危险。

“织纹螺中毒”,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特效的解毒、治疗药物。

正因为这样,早在2012年,国家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中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织纹螺之所以有毒,主要是因其体内含有剧毒物质“河豚毒素”,此毒素如名所曰,主要是从河豚鱼体内分离出来而得名,它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织纹螺等海洋生物体当中。

很多人纳闷为什么“织纹螺的体内会有河豚毒素”,其实织纹螺自身并不会产生河豚毒素,但它们所生存的海洋当中却存在大量的细菌,随着织纹螺大量吞入这些海洋细菌之后,就会在体内形成毒性较强的河豚毒素。

而且,这种毒素并不会对织纹螺本身产生伤害,织纹螺本身的抵抗性很强;但是当人们吃了“体内堆积较多毒素的织纹螺”后,就容易食物中毒,危害性不容轻视。

吃了“有毒织纹螺”对身体有啥危害?

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河豚毒素进入身体后会导致中枢神经和神经末梢出现麻痹。

具体而言,河豚毒素是一类包括河豚卵巢毒素、河豚素、河豚酸、河豚肝脏毒素的有毒物质,在这其中独属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强,大约0.5毫克就可以致人死亡。

很多人想问“吃多少织纹螺才会中毒”,这个没有具体的中毒剂量,因为织纹螺当中所含的河豚毒素(剂量)是不同的。

因此,劝各位还是不要“在追求美味的道路上过分冒险”,有时很可能得不偿失。

织纹螺中毒后有何表现?

当食用织纹螺导致食物中毒后,其早期的症状为口唇、舌头、指尖等部位发麻、眼睑下垂;

随着时间的延伸,机体很快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中毒更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出现衰竭,诱发声嘶、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瘫痪、甚至死亡等情况。

高温加热能去除织纹螺的毒素吗?

对于用高温加热去除掉织纹螺中毒素的想法,只能说“您想多了”。河豚毒素归类为“非蛋白神经毒素”,它的性质尤为稳定,“炖焖煮煎炒”等一些常规的烹调加热方式根本不能破坏它的毒素,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这是由于平常情况下河豚毒素在生物体内部与蛋白质结合,在经过高温加热后,蛋白质被破坏,这些毒素反而会游离出来,危害只会“升级”。

因此,奉劝各位,靠家里的基础烹调不但没有“消灭毒素”的作用,甚至会雪上加霜、增加中毒风险。

首先,大家不要恐慌。相对而言,织纹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国家对它的监管和把控非常严格。

其次,学会基本的鉴别方法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识别织纹螺,应从“形状”和“长相”下手;织纹螺的“身材”为“细长且形似圆锥体”,它的尾巴尖锐且细长,螺身大小如果“指甲盖”一般,其整体的长度在1厘米左右、宽度在0.5厘米左右,螺肉为淡黄色。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织纹螺?

其一,作为一个消费者,希望大家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自身做起,拒绝采捕和销售织纹螺,更不能自己在家加工食用;拒绝冒险,如果是到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游玩,请做到“不吃此螺”。

其二,无论由于哪种原因进食了织纹螺,一旦在吃了螺类食物后出现中毒现象,请立即送医进行治疗。

其三,当发现有食品经营单位存在采购、加工以及销售织纹螺的情况时,请立即向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举报。

不是所有的螺都可以放心食用。熟记织纹螺的长相和毒性,不给身体健康增添麻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螺有毒不能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