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葡萄酒排行榜有什么推荐?知道的来说说

有人问:国内长城、张裕葡萄酒究竟怎么样?还有那些二三十甚至十几块的葡萄酒,能喝吗?
这是昨天红酒王天云在发布《地球人都知道:国外红酒很便宜,为什么国内红酒价格却很高呢?》时,一个朋友留言问到的,今天红酒王天云就来全面的跟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酒界中,有一句俗话:没有喝过的酒,就没有评价权!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入口细品过一款红酒,就权利去评价它的好坏。今天我们就光解决能不能喝的问题,然后再大概的猜测一下这类酒的口感,因为红酒王天云很少有喝国产葡萄酒,更不用说零售价格在这个范围内的红酒了(O(∩_∩)O哈哈~)!
很多人可能会想:老子去市场买串葡萄也要TM的大十几块,听说酿一瓶750ml的葡萄酒大约需要4串葡萄,那这样式的能算红酒吗?如果您是这样想的,那我会给你呱呱的两大嘴巴子,为什么呢?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在大广东,一斤西瓜卖2-3块,因为你是一个一个的买,随意贵,如果你能一车一车的买,去西瓜产地,年景不好的时候几分钱一斤都可以搞定。所以说,同样的道理,你买一串,跟别人买几十吨,那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吗?再者,毕竟你那是食用葡萄,不是酿酒葡萄(O(∩_∩)O哈哈~),so,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小世界去衡量任何东西,那会把自己永远遗弃在可怕的深井里!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国内长城、张裕葡萄酒究竟怎样?
要想了解人家酒怎么样,至少得知道人家是干什么的,不用说,张裕葡萄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品牌,起源于1892年,创立者是华侨张弼士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张裕葡萄酒并不是一味的只做葡萄酒,1994年迈入集团化发展,旗下产业涉及多个,在9零年就直接整个集团上市了。长城葡萄酒的故事可能很少有朋友听说,它并没有张裕葡萄酒那样有动人的故事;“长城”二字在葡萄酒上使用,最先是开始于河南的一家葡萄酒酒厂——河南民权葡萄酒厂,由于想要出口创汇,做国际市场,但苦于没有出口权,于是就与天津的中粮达成合作,中粮注册了“长城”商标之后,由于高昂的商标使用费,河南民权葡萄酒厂主动放弃了“长城”牌葡萄酒的战略发展,自此之后,“长城”牌葡萄酒仅为中粮所有;中粮也是一个集团化公司,涉及很多其他产业,也是上市公司。
对于两个集团化的企业来说,为了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市场定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像长城出的价格较高的一款葡萄酒市场零售价在3000多一点,而张裕出的则是在1000多(张裕最贵的一款葡萄酒应该属爱斐堡国际酒庄那款,零售接近3万元人民币)。其零售价在数十数百元的还是占多数。从客观方面来说,对于张裕、长城来说,属于中国知名的品牌,曾经也参与过国家葡萄酒标准的制定,在生产上,经验及历史是不如国外的酒庄,但也不会逊色,既然是大品牌,在质量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口感来说,红酒王天云没有喝过,所以没有发言权,但据有喝过的朋友描述,似乎不是太喜欢,或许他们的口味喜好不一样,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分享一下自己的品鉴心得。
张裕、长城的葡萄酒也有出口的,在很多国际比赛中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并且获得过很多奖项,抛开资本的推手来说,其葡萄酒也必定要具有一定的品质基础,所以,综合来说,张裕、长城的葡萄酒还是可以的。但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张裕、长城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所以很多利益熏心的“贼人”制作“假”的长城、张裕葡萄酒来充斥市场,这一点在国产和进口的葡萄酒行业中都无一幸免。所以,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站在非“假货”的基础上给出的个人中肯评价。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问题:那些二三十甚至十几块的葡萄酒,能喝吗?
在10年以前,多数人买东西主要关注的渠道除了超市、商场,那就是家门口的小卖部了,那时候要讲模式、渠道很简单,但现在可见渠道非常多,光网络上就是数不清的,所以对于红酒销售的渠道细分,红酒王天云就不多做解释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做成本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就像上面说到的,不要以自己的一些主观偏见去衡量一个东西。葡萄酒主要成本有:葡萄酒液、酒瓶、酒标、酒帽、酒塞、仓储、运费等,其中最大的一个成本是葡萄酒液,而一般情况下,量越大,成本会越低。国内目前酿酒葡萄低端原料有3000左右一吨的,葡萄的出汁率一般在60—80%,低端酒的出汁率会较高一些,按0.75出汁率来算(方便理解),1吨葡萄出汁750kg,也就是约750L,相当于750ml一支的葡萄酒1000支,这样算下来是3块钱一支的葡萄酒液成本;普通的酒瓶价格在1块左右一支,酒塞酒帽酒标加一起就算1块钱(低端酒不会用很好的材料),这里加起来也就5块一支的硬性成本,还不算机械、人工、运费、仓储等费用。以上只是大概的成本计算而已,按照这个成本来说,葡萄酒卖10多块,二三十是有可能的事情,主要就是看其渠道的问题了(比如说没有更多的中间商,直接卖给消费者,是有可能的),但就口感来说,建议不要有太多奢望了,如果有人喝了觉得口感非常好,那解释的方向就多了。
就理论上来说,这类葡萄酒喝是没问题的。如果有兴趣尝试的朋友,也可以找正规的卖场,或者可以信任的渠道购买尝试。口感上来说,就不要奢求太多。如果涉及到真假的问题,那就好辨别了(三精一水的假酒很好辨别),不会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包教包会。
好了,这就是今天问题的答案,那个谁(不好意思忘记了你冗长的网名了),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继续提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以及讨论。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葡萄酒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我会尽快为您回答。
请不要叫我雷锋,叫我红酒王天云
——红酒王天云 您身边的葡萄酒顾问


摘要:一款葡萄酒到底是干型还是甜型?含有多少糖分?本文小编将为你解密各类糖分指标,助你今后轻松选酒!

提到葡萄酒甜度,许多酒友都能侃侃而谈:甜度就是葡萄酒里面的含糖量嘛,葡萄酒干型和甜型的分类就是按照含糖量来的嘛,所以含糖量越高的葡萄酒喝起来越甜啊。选酒的时候就按照酒标上写的来呗,喜欢喝甜的就选“sweet”,喜欢喝干的酒选“dry”这还不简单?可进入实战后却发现,葡萄酒的甜度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是人对甜度的感知会受到单宁、酸度、酒精度和香气等因素的影响,与客观的技术指标有差异。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葡萄酒,甚至不同国家的葡萄酒对于甜度的标识五花八门,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想要成为熟知葡萄酒甜度术语的“专家”吗?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常见的甜度划分体系吧。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行业甜度标准由欧盟委员会制定,包含了静止酒(Still Wine)和起泡酒(Sparkling Wine)两种类型。欧盟标准以葡萄酒中的残糖量(Residual Sugar)来划分,残糖就是发酵结束后葡萄酒中剩余的糖分,通常以克/升为测量单位。

一、欧盟葡萄酒残糖标准

1. 静止酒的残糖标准

按照欧盟的规定,干型静止葡萄酒中的残糖量必须小于4克/升,当酒中酒石酸含量与残糖量的差值小于等于2克时,干型葡萄酒的最高残糖量可达9克/升;半干型葡萄酒中的残糖量需小于等于12克/升,同理若差值小于等于10克,则残糖量最高不超过18克/升;半甜型葡萄酒中的残糖量高于半干型,但不能超过45克/升;如果酒中的残糖量超过45克/升,就属于甜型葡萄酒了。

2. 起泡酒的残糖标准

由于起泡酒与静止酒的口感差异较大,所以欧盟为起泡酒制定了另外一套分类标准。按酒中的含糖量,起泡酒可分为7类。与静止葡萄酒不同的是,起泡酒中含糖量最低的并非干型起泡酒,而是自然干型,这种起泡酒在酿制时通常没有加糖(Dosage)工艺。而极干型和干型起泡酒的含糖量并不低,已经达到每升12-32克。这种反人类直觉的等级划分常常让人挑错酒款。所以广大酒友们在选购起泡酒时需要留心了,如果想要挑选干型高酸的起泡酒,千万别被酒标上的“Dry”和“Extra Dry”等字样误导,真正符合心里预期的是含有“Brut”字样的那3类。

欧盟制定的葡萄酒残糖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些国家觉得这个行业标准无法展示本国博大精深的葡萄酒文化,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划分体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不羁的产酒国和他们的葡萄酒含糖标准。

糖分在德国的葡萄酒分级中占有十分核心的地位,采收时葡萄的糖分越高,酿成的葡萄酒等级也就越高。德国人一般用厄克斯勒(Oechsle)作为葡萄含糖量的测量单位,它代表同等体积的葡萄汁和水之间的质量差值。例如,酿造冰酒(Eiswein)的葡萄汁须达到110 °Oe以上,也就是说,1升冰酒葡萄汁的质量必须大于1,110克。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测量的是未发酵的葡萄汁,所以这份糖分标准并不能与欧盟的残糖标准直接划等号。但由于葡萄中的糖分含量与潜在酒精度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在不加糖(Chaptalization)和甜储备(Sussreserve),且不人为中断发酵的情况下,所有精选葡萄酒(Auslese)级别以下的都只能是干型葡萄酒。不过,由于德国气候寒冷,葡萄糖分积累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德国法律允许日常餐酒(Tafelwein)、地区餐酒(Landwein)和优质餐酒(QbA)这前三个等级的葡萄酒中加糖和甜储备,而属于高级优质葡萄酒(Pradikatswein)的后6个等级也允许添加甜储备。所以大家在购买德国葡萄酒的时候,光凭它的分级体系来断定葡萄酒的甜度是不行的,最好还是找出葡萄酒的技术表看看残糖量。

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是世界最著名的贵腐酒产区之一,如果按欧盟的糖分划分标准,那么所有的托卡伊葡萄酒都属于甜型,又如何区别不同等级的托卡伊呢?所以匈牙利推出了专为托卡伊制定的分级体系,用“篓”(Puttonyos)来表示葡萄酒的甜度。1篓葡萄重25千克,3篓级别的托卡伊即酿造一桶(136升)葡萄酒用了3篓贵腐葡萄。完全由贵腐葡萄酿成的托卡伊就被称为托卡伊精华(Aszu-Eszencia),残糖量在180克/升以上。不过从2013年收获季开始,匈牙利就取消了3篓和4篓级别的托卡伊,要求所有托卡伊贵腐酒中的残糖量不少于120克/升。

西班牙的雪利酒(Sherry)闻名全球,风格多样,从干型到甜型无所不包。作为西班牙的招牌之一,当然也获得了专门制定法规的殊荣。菲诺(Fino)、曼萨尼亚(Manzanilla)、阿蒙蒂亚(Amontillado)、帕罗卡特多(Palo Cortado)和欧罗索(Oloroso)雪利都为干型雪利酒,残糖量每升不超过5克。奶白(Pale Cream)雪利和奶油(Cream)雪利都是由干型雪利加甜或与甜型雪利调配而成,甜度处于干型和甜型之间。佩德罗-希梅内斯(Pedro Ximenez)是非常有名的甜型雪利,由于含糖量太高,不太适合直接饮用,一般用于料理和调酒。

除了上述三个国家各自的含糖量标准之外,加拿大、奥地利和法国等产酒国也对本国不同类型葡萄酒的糖分有各自的规定。毕竟糖分在葡萄酒的世界中是如此重要。广大酒友们,看完这篇对葡萄酒糖分的介绍后,出门挑酒是不是心中有数了呢? (文/Emma)

千万不要被葡萄酒绑架了

扒一扒那些不靠谱鉴别假酒法

看完记得右上设星标 右下点在看

四川智利进口红酒哪个牌子好喝r738d2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啤酒跟葡萄酒的10年保质期、白酒没有保质期不一样,啤酒是有保质期的、讲新鲜度的,罐装进口啤酒的保质期一般最多15个月,因此很多没有保质期食品经营经验的商家盲目进入,特别是对啤酒的季节性估计不足,很可能带来进口啤酒2016年四季度低价抛货的小调整期。进口葡萄酒贸易商是否任何商家都能胜任?

认为学好专业就能卖好酒,考完初级考中级,满嘴跑着黑醋栗。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是刚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在行业道路上摸索屡屡碰壁。

曾经有酒水商家这样说,他希望到法国找几个酒庄进一些货,接着在国内注册自己的商标……这位朋友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希望利用自己成熟的白酒销售渠道,培养属于自己的进口红酒品牌。然而笔者告诉了他一些进货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时,这位朋友变得沉默了。

是否任何商家都能成为进口葡萄酒贸易商?是否任何人都有资格创建属于自己的进口红酒品牌呢?其实只要有心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问题,但若然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气力从海外进一些货物回来后,再去慢慢地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最后却发现这些消费者已经被更价廉物美的进口红酒所吸引了,那么我们所花费的这些时间,是否值得呢?

其实想说的一点是,有时仅仅为了自贴品牌而成为进口葡萄酒贸易商所花费的代价其实并不值得,因为这里面涉及了太多太多的问题,就如最简单的进口报关问题而言,或许有人认为钱可以解决问题,但对于追求速度的零售或连锁店面商家而言,如果因为一批自有品牌而积压资金长达数月不能周转,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所以建议,对于成熟的酒水零售或连锁商家而言,其实代理那些拥有成熟顾客群体,良好市场口碑的进口红酒产品,或许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进口葡萄酒品牌多、来源广,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消费者如何通过解读进口葡萄酒的标签,来选购安全的进口葡萄酒。葡萄酒的定义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发酵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

尽管这种礼仪下的品酒过程和白酒的豪迈对比而言略显拘束,但这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区别。随着80后、90后逐渐崛起并登台亮相后,中国的酒文化其实已经开始有所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里的红酒最出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