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央视网消息: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首次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认定,网站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等的认定进行了明确。

新的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往往是为了牟利,因此,司法解释规定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司法解释还对“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加大了惩治力度,《解释》明确,“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认定犯罪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

新的司法解释首次明确“人肉搜索”案件中,行为人未经权利人同意即将其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公布于众,实际是向不特定多数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司法解释还对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从事广告推销等活动明确了定罪量刑标准。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为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公民个人信息中,其他信息如轨迹、通信内容等实践中容易界定,但对“财产信息”如何理解把握易引起歧义。笔者认为认定财产信息可考虑三方面因素:

  应秉持刑法的谦抑性。不能以要包含涉及财产的信息,就当然认定为该罪所指的财产信息。比如中介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的房贷金额、房产面积等信息,虽然是涉及公民财产的信息,但如果将这些信息均认定为“财产信息”有违刑法的谦抑性。笔者认为,对“财产信息”的理解应避免宽泛、随意,防止打击面过宽。

  应考察对公民个人的影响度。认定“财产信息”,应当充分考虑与刑法评价的其他个人信息的匹配度。根据两高司法解释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如果泄露的财产信息足够对公民个人造成影较大影响,侵害其人身或财产安全,就应当作为财产信息予以认定,如大额存款、房产位置、巨额中奖、遗产分配、股票基金、海外资产等。

  应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察。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财产信息,应当遵循刑法和两高司法解释本意,结合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综合侵犯公民的该项财产信息类型、数量、犯罪手段、造成的后果等来进行认定。

导读:前段时间微博热搜上有一条关于某明星个人号码遭泄露,粉丝疯狂骚扰,原因是其手机号码在微博以及微信等渠道明码标价的公开售卖,有人说该情况算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了,那么关于2022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关于2022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2022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下: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网友:那如果我的个人信息遭泄露有什么后果?

  律师: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那你就可能会面临以下情况: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被通知出庭。

  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与你有关。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2022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如果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话,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话问题还是很大的,找法网小编建议涉及到身份证信息不要轻易泄露,若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主观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

  •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

  •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警违规查询个人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