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雪花啤酒有一款超高端的啤酒。适合送礼吗?

一瓶啤酒的分量有多重?

这是物理意义上的标准答案

而对于雪花啤酒的重度粉丝来说

一瓶雪花啤酒的重量却没有标准答案

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重量无法计量

最近和华润雪花九日鲜的互动中

每一条留言都写满岁月的故事

最后都长成了彼此的盔甲

上期雪花“九日鲜”派奖的过程中

一位80多岁高龄的听友和小编分享

他六十多年前第一次喝鲜啤酒

8毛钱一瓶,三个工友分享

小编跟着大爷的讲述穿越了时光

一瓶酒的重量是六十年时间沉淀的味道

是不断雕刻经典、再塑经典的磨砺过程

实现从中国酿造到享誉世界的跨越

雪花味道也沉淀出越来越丰富的层次

如果你只熟悉雪花中的醇生、干啤、淡爽

今天我们就进入更广阔的雪花世界

品鉴雪花高端啤酒序列中的“四大金刚”

“年轻人都爱勇闯天涯!”

海洋宝蓝的纯色瓶身充满未来感

来自加拿大、澳洲、慕尼黑的精选大麦

入口清冽的柑橘香,混搭、爽酷、个性

无论Party、露营、探索大自然、极限挑战

用一杯“雪花勇闯天涯

积蓄力量 奔赴一场自己的心灵盟约

去野、去尝试,天涯不远

如果说哪一款酒能再现纯粹的“雪花”之美

瓶身,展现出一个充满时尚与创造力的雪花

开启我们对雪花马尔斯绿的想象

细品,你能尝到雪花天然纯净的味道

闺蜜小聚、情侣小酌、特别理由的聚会

每一口喝下去 都有不曾预知的沁人清凉

要口感也要颜值,这一瓶就够了

窗棂雕花工艺搭配琥珀棕色的中式美学瓶身

每个细节都流露出对品质的匠心

甄选三种麦芽、搭配两种酒花

低温工艺10-15天慢工细酿

典雅意境、古风流转,致敬高朋、诚意满满

代表作为中国品牌传递的文化主张

金银黑光影交错营造的高级感

外包装上国粹京剧艺术的视觉符号

是让老外也能一秒惊艳的东方之美

玻璃雕花搭配复刻阴阳文传统篆刻技艺

顶级酒花、精致麦芽,85°下3小时慢焙出香

“脸谱”待客、国潮质感

每一杯喝的都是其中的“韵”

酒逢知己千杯少,相逢意气为君饮

醉人的从来都不是酒,而是喝酒时的情绪

和亲人,庆的是那份欢聚

和朋友,干的是那份义气

和爱人,碰的是那份情意

和同僚,敬的是那份和谐

但无论你是“一杯上头”还是千杯不醉

品种繁多的雪花啤酒中,总有适合你的一款

感谢你这么认真地看完了这篇推文!

为了报答你对我的爱,我必须表示表示~

一句话证明你是雪花老铁”

在留言区用最简短、生动的语言讲述你和雪花之间的关联

小编将选出最亮眼的留言

为你送上华润雪花刚刚上市的

速速写下你的留言吧,等你哟!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天一智合广告有限公司

一瓶500元的啤酒,你会买吗?

干这个事的正是勇闯天涯的雪花啤酒。最近,雪花推出一款高端啤酒——醴(读“礼”)。这款啤酒包装是很高端的礼盒装,售价更高端,每盒2瓶售价999元,相当于,一瓶啤酒500块!

至于这酒的特别之处,商品详情页是这样介绍的:“醴,致敬中国远古配方,以现代工艺酿造升级”。看不太懂,反正中心思想就是好。但市场似乎不太买账。淘宝月销200+,我猜其中可能还是好奇者居多。

这也难怪,500块一瓶啤酒,雪花莫不是对普通人的收入有什么误解?

但先别忙着吐槽,仔细想想,这一操作还是有道理的。

第一, 小范围试水,若真能成为送礼首选,打造成啤酒中茅台,即便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值得尝试;

第二, 即使不成,也能借势营销,把雪花与高端二字联系起来,价格越离谱,越会被关注。

而雪花之所以煞费苦心打造高端产品,其实也是大势所趋。2013年整个行业中低端啤酒还占56%,但到2020年已不足1/3。而且还在继续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啤酒行业为什么要向高端化转型?是寻求发展,还是关乎生存?

雪花背后的华润啤酒(00219)和青岛啤酒(600600),一直靠低端产品抢占市场,市占率稳居前二。在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华润和青啤,还能否继续保持领先?

一.不是升级,就是淘汰

啤酒行业的高光时刻在2013年。以2013年为界,之前是啤酒大厂跑马圈地快速发展,之后产能收缩市场下滑。

跟白酒企业动辄几千年的历史不同,早期的啤酒企业基本都是外国人来华建的。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被收归国有。之后各地也开始纷纷建厂。不过这个时候,基本还是地方酒厂各自占山为王的时代。

到90年代,一些在地方发展不错的企业,开始想着向全国扩张。其中代表企业就是华润、青啤。另外国外巨头百威、嘉士伯也瞄准了国内的啤酒市场。

不过这些企业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啤酒行业,地方性垄断严重。想打进外地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并购。看上哪个地方,就去把当地的啤酒厂收购了。

青啤应该是当时动作最快的,1996年起,6年收了48家企业。不过到2006年,华润也已经收了44家,销量反超青啤,升至全国第一。

2013年,啤酒行业基本形成了华润、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五家独大的局面,合计市占率达到了74%。产能也达到历史顶点,4983万千升。

而随着全国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销售额也没剩多少增长空间。这时候,前期快速扩张的弊端开始凸显了。

并购建厂,导致固定资产规模、相关费用支出都成倍增加,但总的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被拉低了。反应在财报上,扩张只增加了销售额,没有增加利润。华润、青啤都呈现出一种“大而不强”的状态。

所以此后,啤酒企业都放缓了扩张速度,甚至开始关闭拖后腿的低效工厂。

关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能下降。不过到2020年,华润已经关了31间工厂后,产能利用率还不到60%。未来几年,华润和青啤的关厂计划仍将继续。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啤酒终端市场也在萎缩。原因有二:

第一,人口结构变化,饮酒人群总规模在缩减。第二,出现替代品。红酒、葡萄酒、果酒等其他酒类崛起。

如果说2013年,啤酒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各大酒厂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那么到现在,随着市场逐渐萎缩,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水平都将走向下坡路。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利润率。在有限的市场,赚更多的利润。至于方式,就是涨价。当然直接涨肯定不行,啤酒本就受到了替代品的冲击。所以酒企绞尽脑汁,合理涨价。

这就有了现在的高端化转型。比如,用精酿啤酒替代工业啤酒。我不懂酒,据说精酿确实口感更佳。这种行为,说好听点,是在迎合消费升级。但其实,如果不能升级,迟早面临淘汰。

二.品牌渠道,关乎成败

在跑马圈地的年代,华润和青啤快速扩张,抢占了不少市场。但收购的工厂,主要都是生产低端产品。所以在市占率前五大企业中,华润和青啤高端化转型最难。

首先,要去低端产能。未来几年,继续关厂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职工安置费等会严重影响当期利润。不过这只是短期影响,长远来看是好事。

真正关键的是向高端转型的能力。

1.产品矩阵:华润起步晚,青啤发展慢

华润和青啤的产品线,从不到5块的低端产品,到12块以上的超高端产品都有布局。不过从产品结构来看,华润高端产品仅占13%。主要是因为华润的高端产品起步较晚。

资料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2013年前后,青啤就密集上市了多款高端产品。而华润,除脸谱外,基本都是2018年后才陆续推出。不过华润2019年收购了做高端啤酒的外企喜力中国,可见真正开始向高端化发力。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研报

相反青啤虽然起步早,但是这几年在高端市场几乎没什么新品问世。从2014年到现在,高端产品销量基本稳定在170-180万吨/年,没多大提升。

2.渠道布局:华润拓现饮,青啤开酒吧

青岛啤酒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高价酒推出来容易,但卖出去难。

啤酒行业的销售渠道分为现饮和非现饮。现饮指的是酒吧、餐饮这种直接就喝的场所。非现饮比较典型的就是超市、电商。整体上,现饮和非现饮这两种渠道基本各占一半。

但是现饮的客户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对价格敏感性低。所以是卖高价酒的主要场所。目前,华润现饮渠道占比50%,青啤60%。而像百威、重庆啤酒(嘉士柏)能达到65%-70%。

看上去华润现在卖高价酒,还是走的老路线。不过,去年6月华润专门推出了一款苏尔SOL,主攻夜场和高端餐饮。应该说,华润也在有意识拓展现饮渠道,但依然是刚起步。

而青啤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了,甚至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开了200多家青啤 1903酒吧。不过从高端产品依然增速缓慢来看,收效甚微。

3.品牌战略:华润4+4,青啤1+1

高端产品之所以能卖的贵,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品牌溢价。

华润的品牌战略是4+4,即4个本土品牌+4个国际品牌。青啤的品牌战略是1+1,即全国性主品牌(青岛)+区域性品牌(崂山等)。区域品牌只能开拓地方市场,而高价酒需要知名度。青岛啤酒知名度确实够了,但问题是,青啤一贯与低价、性价比挂钩。

华润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它收购了喜力。但喜力之前在中国只有3个工厂,销售区域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市占率还不到1%。这个品牌目前在国内谈不上有什么地位。至于能否充分发挥喜力的品牌溢价,还得看华润的运作能力。

三.地域垄断,转型蜕变

啤酒行业,高端化转型势在必行。

青啤起步早,甚至连酒吧都开了,但成绩并不太令人满意。中低端销量下滑,高端也不见长。而华润,无论是高端产品推广还是渠道布局,都刚起步。能不能顺利转型,还需要时间检验。

在高端化品牌的打造上,华润和青啤,就好像啤酒界的安踏和李宁。当年安踏就是靠收购斐乐,打开了高端市场。但喜力能不能复制斐乐的成功,还得看华润有没有安踏的品牌运营能力。而青啤就像李宁,李宁一直坚持主品牌,最终把中国李宁送上了时装周。所以青岛啤酒,也并非完全甩不开低价的标签,只是蜕变之路,不会那么容易。

好在啤酒这个行业,地域性垄断严重。当年,靠收购地方酒厂才拿下的地盘,如今成了华润和青啤最大的护城河。不仅有效缓解了竞品的冲击,也给高端化转型赚取了时间。

华润青啤尚可期待,只是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要勇闯天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华润雪花啤酒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达成了并购喜力中国这一惊世壮举。这项并购案,也是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内最大的新闻盛事,被亚洲金融评为2019年最佳并购案。雪花啤酒与喜力联姻,也是双方并肩在中国高端市场打出的最响亮的第一枪。这响亮的一枪,为高端啤酒市场注入了无穷的新鲜血液。也让业界人士报以更多的期待。

可以说,华润啤酒并购喜力中国,让公司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无疑是拿到了一张“王牌”。虽然并购后的整合还在有序推进中,但是,资本市场上已经为这桩并购案投了积极的一票,投资者的追捧让华润啤酒公司股价在2019年一路走高,市值创新高。侯孝海透露,华润啤酒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与前期的集团战略密不可分。

 瘦身健体,打造专业化啤酒上市公司

 历史追溯至2014年,彼时的华润创业主业不聚焦,其业务包括华润万家、雪花啤酒、华润五丰和华润怡宝四块业务。2015年,华润集团通过内部资产重组的方式,剥离了华润创业中的零售、食品、怡宝水、太平洋咖啡等盈利能力较弱或处于业务调整期的非啤酒业务,将公司主业聚焦于啤酒单一业务并更名为华润啤酒。

 2016年3月,华润啤酒与SAB Miller Asia达成协议,回购其持有的华润雪花啤酒49%股权。2018年,华润啤酒与世界第二大啤酒酿造集团喜力集团签订协议购得在中国6家公司的全部股权以及喜力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此获得喜力啤酒在中国区的全部业务。5年时间,华润集团对华润创业进行再造,最终有了一个专业化的啤酒上市公司——-华润啤酒。

 “傅育宁董事长到华润集团之后,就开始了华润创业上市公司的重组,而这次重组也是后来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原点。如果没有对华润创业的重组,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精彩的一笔。”侯孝海对记者表示。

全球化战略,引进国际大品牌

 众所周知,过去,国内啤酒行业靠跑马圈地形成了五强格局,而华润啤酒创造了“雪花速度”。未来行业竞争靠什么?高端化、全球化发展,是侯孝海团队为华润啤酒提出的新发展战略。

作为华润啤酒的掌舵者,侯孝海在雪花的发展史上留有非常深的印记。2001年,他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雪花啤酒,历任雪花啤酒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区域公司总经理。2006年,侯孝海创造了”非奥运营销“理论,被誉为“中国非奥运营销第一人”。2016年,侯孝海全面执掌雪花啤酒,其又推动了收购喜力中国这件啤酒行业史上的经典并购案。

 而这桩并购案并不省心。第一次见面选择新加坡,华润啤酒是满怀热情和期待去的,而喜力则仅仅抱着试探性的目的去的,在丢下“回去研究一下”六个字后就没有了下文,且这一等就是4个多月时间。

 “开始我们还觉得喜力反应比较慢,后来发现不是,喜力集团的董事回去后非常认真的研究了两个事情:一是研究了中国市场、啤酒市场;二是研究了雪花啤酒。”侯孝海告诉记者,“第二次见面是在中国香港,而这次见面喜力带来了厚厚的一摞资料,谈怎么干?喜力这个动作让我们很吃惊,这次谈,我们提出了“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他们同意了,我提出由华润啤酒来管而非别人来管,他们说这是对的。”

 “喜力做的不是一笔生意,而是做一个事业。这次谈判历时之长,复杂之高,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侯孝海表示,一共谈了8个月时间,这个谈判走走停停,中间停滞了4次,谈判异常的激烈,有时甚至都抱着放弃合作的决心,最终结果圆满。

 2019年4月29日,华润啤酒收购喜力中国正式完成交割,至此,这场从2017年开始的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地,华润啤酒与喜力联姻,双方在中国市场上并肩投入到高端决战的战役中。

决战高端市场,5年赶超百威

“中国啤酒市场目前的发展竞争逻辑已经转变为高端决战的逻辑,质量发展的逻辑,利润提升的逻辑,实际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就是高端谁胜谁败,谁多谁少,谁强谁弱。”侯孝海如此表示。收购喜力中国,华润啤酒要的就是高端啤酒市场,第一目标就是赶超百威中国。而喜力集团与华润啤酒联姻,可以化解喜力集团在中国的痛和忧,并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愿望。

华润啤酒与喜力中国联姻,为华润啤酒征战高端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相信华润啤酒在这个良好的开端下,定会披荆斩棘,在高端啤酒市场争得更大的份额。二者强强联合,也为行业树立起新的价值标杆,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华润啤酒会在既定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快、更稳,最终达成公司的宏愿。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花啤酒送的白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