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人口现状,2、理解我国人口国策3、造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的格式?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图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全国土地日:6月22日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地形:东部多平原、丘陵,平原多,耕地就多,可养活的人口多;西部多高山、高原。气候:东部降水丰富,多河流、湖泊,水源充足;西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东部交通便利,城镇密集,因而人口多;西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人口少。

1、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家放宽政策,人口流动加大

2、大量地内陆地区人口涌入那里,寻找就业机会。

3、大量的支边人员返回沿海地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是哪好上哪。唐朝的时候,外国人往中国跑,现在,中国人往美国跑。不想出国的就从农村往城市跑、从小地方往大地方跑、从西部往东部跑,因为东部发达、东部繁华。在古代,是东部往西部跑,因为西部繁华。那么为什么现在东部发达繁华?因为,现在的发展是世界性的,不是古代那个时候只是国内之间的贸易。现在的经济贸易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而这个贸易是通过海上来实现的。所以,靠海的东部和东南部发达繁华,所以,人都往东部和东南部跑,所以,东部和东南部的人越来越多,西部的人越来越少。

关注【起航考网】微信公众号: qihangkw,及时为你推送最新地理信息.

  • 严格意义上来说,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那么,浮尘天气是什么意思?是如何形成的呢?

  • 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吧。

  • 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很多,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核心知识点和记忆技巧,供大家参考了解,一起来看吧!

  • 虽然地理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国地理常识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 十里不同天的前一句是一山有四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一种地理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意思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

  •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那么青藏高原都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蛮不讲理方程指的是无理函数方程。蛮不讲理方程是无理函数方程的一个趣味叫法。 无理函数一般是多层次复合函数,由幂函数与其他各类函数或复合函数再复合而成。它联系着幂函数,而幂函数是一类特殊的上凸函数。

  •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 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它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 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如含有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等)。

  •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 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岩浆岩根据成因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根据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等,变质岩根据作用类型可分为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交代变质岩。

11.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1)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6.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黄种人。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

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

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

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