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计算制作 1000t青贮t515玉米种所需要的t515玉米种池的容积,并设计青贮池?

青贮打捆包膜机系固定式捆扎机。是目前国内仅有的能将揉搓后的玉

米秸秆可靠捡拾、打捆的机器。捆扎后的玉米秸秆捆形整齐、密度

本机可对各种揉搓机揉搓后的(干、湿)牧草、稻草、玉米秸秆、麦

秸、地瓜秧、花生秧、大豆秸其他干鲜草类同样能进行捆扎,是青贮

(黄贮)饲料、畜牧养殖业的必备设备。捆扎后的饲草原料,经

包膜机包塑后,对青贮(黄贮)饲料起到保存养分和促进发酵等作

用,解决了养殖场、养殖户冬天饲草原料贮备问题,而且经打捆包膜

青贮(黄贮)后的饲料有特殊的饲料香味,更利于牲畜的消费吸收。

电动机:5.5KW-6 8马车柴油机

外型尺寸(长**高)


圆捆包膜机是青贮包膜专用设备,可将打捆机捆扎好的所需青贮(黄

贮)饲料圆草捆进行自动包膜,这种青贮方式是目前上、

灵活、效果好的饲草青贮方法。用户可根据需要青贮时间的长短

在包膜上设定好包膜的层数。

拉伸膜裹包青贮与窖贮、堆贮、塔贮、等传统的青贮相比具有以下特

1.青贮(黄贮)饲料质量好。由于拉伸膜裹包青贮密封性好,提

高了乳酸菌厌氧发酵环境的质量,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气味芳香,

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食率高,家

畜利用率可达100%

2.无浪费霉变损失。与传统的青贮损失(20%-30%)相比,饲草汁

液损失和饲喂损失均大大减少。

3.不污染环境,保存期长,压实密封性好。由于密封性能好,没有

液汁外流的现象。包装适当,体积小,密度高,易于运输和商品化,

保证了大中小型奶牛场、肉牛场、养殖户等现代化畜牧青贮饲料的均

衡供应和常年使用。不受季节、日晒、降雨和地下水位影响,可在露


多功能打捆机是为实现农牧业机械化而设计开发的新型产品,是由拖拉机带动的行走式捆扎机,适用于田间作业;它主要用于牧草、稻草、麦秸、青贮、玉米秸秆等的收集和打捆,以便于牧草的运输和贮存,特别是各种青贮饲料的贮存,是畜牧养殖业的必备机械设备。

麦草打捆机的优势在于:

(1)防止农民因焚烧秸杆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2)增加农民收入,打好后的草捆易于销售,每吨草价为450-900元左右;

(3)合理利用资源,打捆后的麦草可以很好的利用,如加工畜禽饲料,制造纤维板材,生产沼气及造纸等用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农业生产文明化。

性能及特点:打捆机效率高-密度大。适于玉米秸秆、麦草、稻草、牧草的挤压打捆,可大大减少贮存占地面积,减少火灾可能性。提高运输能力,符合公路运输中桔草必须打捆装运的国家规定,是畜牧业、造纸业、农村秸秆转化生物资能及预制建筑材料不可缺少的优选设备


集用户所想,融同类产品特长,结合。改良而成的新型自动捡拾进料打捆机。能自动完成牧草的收割,捡拾,打捆与放捆【适于草原;草场;大型养殖场牧草的多季收割,打捆,青储压缩,储藏等】稻草、麦草,玉米秸杆,书本,报纸等物料的捡拾,打捆和放捆【便于各种散堆,大垛的物料压缩,储藏及长途运输】。大中小型联合收割机。单机收割后洒满地经揉搓特适于养殖;造纸等行业的稻草、麦草,玉米秸杆的捡拾,打捆和放捆。

匹配动力18-30马力均可,主要由拾禾、剪切系统;打捆滚压系统、传动、绳盒、引绳及预警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工作效率:40-50秒/捆;

草捆密度:秸秆:60-80公斤/捆;

苜蓿,牧草:40-60公斤/捆(含水率为50%时);

打捆密度可无级调节,自动控制,达到密度时可自动警示。

压力仓门:打捆完成后自动开启,自动关闭;

捆包方式:专用青贮塑料网捆包,自动下网,自动捆包,自动切网。

打捆机技术及经济指标:

配套动力:18-30马力

作业速度:1-1.5米/秒

捡拾幅度:800(毫米)

捆包方式:间断捆包、手动液压开门

草捆尺寸(直径*长度):500*800(毫米)

外形尺寸(长*宽*高):60(毫米)

结构重量:413公斤。

打捆方式:在行进中自动捡拾


适用于苜蓿、牧草等各种青绿草本科作物,在固定作业时,也适用于经揉搓或切碎的玉米秸秆、芦苇、甘蔗尾叶等。适用范围:经揉搓或切碎的玉米秸秆、芦苇、甘蔗尾叶等及苜蓿、牧草等各种青绿草本科作物。玉米秸秆、芦苇、甘蔗尾叶等粗茎作物切碎长度不小于20mm;草本科作物不用切碎。配套动力:14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带后输出轴。如东方红170,180,200。采用万向轴联结,简便快捷,安全可靠。


配套动力 18-30马力(单缸车)

工作效率 60-70捆/每小时

机器颜色 中国红(大红),葱绿,钼红

配套动力 25-55马力(单缸车)

工作效 60-70捆/每小时

机器中国红(大红),葱绿,钼红

各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局属各单位: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川农业函〔2019〕926号文件、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农函〔2019〕235号文件推介发布的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结合我县实际,遴选了15项农业主推技术,现予以推介发布。

请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需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等的示范展示和引领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开展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和指导培训,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3.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四川成都市武侯大街4号

4.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四川省水稻绿色提质高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组

联系人:任万军,周虹, 张帆

二、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以水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和稻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稻谷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增产增效。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该技术成熟度高,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年推广1000多万亩。

3.提质增效情况。该项技术对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效可达90%以上,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亩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安全。

4.技术获奖情况。四川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推广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用经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并具有良好抗逆性的品种。

(2)稻草与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田留种,彻底处理病稻草,不用带菌稻草拴捆秧苗。浸种前晒种,并用温汤、石灰水、沼液或多抗霉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

(3)播种与合理稀植。床土用田园土和腐熟农家肥配制成优质营养土,均匀播撒。

(4)带药移栽。秧苗移栽前7—10天选用植物诱导免疫剂喷雾;秧苗移栽前3—5天选用三环唑或咪鲜胺加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混合施用,预防本田叶瘟,防治水稻螟虫等。

(1)在稻区周围周边、沟渠种植野稗、马塘、游草等害虫嗜食的诱集植物,形成隔离带;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2)改变农事操作,采用提前育秧、早栽早插等措施,避开病虫危害。

(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保护和利用青蛙、蜘蛛等有益生物。

(2)稻田养鸭。在秧苗栽插返青时,按每亩放养10—15只雏鸭,野放田间,至水稻灌浆时收回。利用鸭子取食稻株中下部螟虫、稻飞虱、叶蝉、纹枯病菌核、福寿螺和田螺幼螺以及杂草等有害生物。

(3)人工释放赤眼蜂。于二化螟越冬代蛾高峰期和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高峰期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

(4)性诱剂诱杀。分别在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7天(水稻育秧后揭膜前)、一代成虫羽化前5—7天和二代成虫羽化前5—7天,按田间平均每亩放置1套性诱器诱杀螟蛾。

(5)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水稻破口期喷洒井冈霉素、纹曲宁等生物农药控制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选用Bt等生物农药控制害虫。

(1)灯光诱杀。按3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从二化螟成虫始见开始开灯,至当年水稻生育期二化螟成虫终见止关灯。

(2)人工除害。对发生较轻且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习性的病虫,采用人工拔除或捕杀的方法,铲除中心病(虫)株。

(1)稻瘟病。在秧田发病初期、本田发现发病中心或叶上有急性型病斑时,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兑水50kg喷雾;预防穗颈瘟掌握在破口初期,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kg喷雾。

(2)纹枯病。当病丛率达15—20%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或

三、油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针对油菜生产上施肥过量、肥料利用率不高,农药品种选择、施药时间不科学和喷施过量,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和适度规模化生产目标,提出以“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种子包衣、开沟排湿、直播增密、有机水溶肥、油菜专用配方肥、有机替减、稻草覆盖抑草、绿色防控、分段机收”为核心的稻田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较育苗移栽节省育苗、移栽、人工脱粒等用工,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油菜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6—2019年,该技术在川西平原、川中丘陵油菜生产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3.提质增效情况。化肥减量10%以上,农药减量5%以上,根肿病及菌核病综合防控效果达80%以上,油菜籽亩均增产3%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亩均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4.技术获奖情况。“四川油菜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均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播前准备。水稻收获后及时开沟排湿,厢宽3—5米,沟深、chenhl0107@

2.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成都市武侯大街 4 号

联系人:吴传秀、刘 娟、杜晓荣

联系电话: 028—、

六、猕猴桃轻简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猕猴桃是我省极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水果之一。2018年,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近80亿元。但猕猴桃种植成本高、用工量大是业界共识。据统计,从改土建园到第三年初投产,每亩需投入

2.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4号

联系人:祝进。联系电话:028—

第二部分  畜牧业技术

八、标准化规模猪场设计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散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猪场建设,是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减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控制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推进四川省规模猪场标准化建设,使其在建设工艺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编制了《规模猪场标准化建设工艺设计规范》(DB51/T1970—2015),该技术提供了大量猪场建设的详实数据及图纸,填补了四川省内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无章可循的空白。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标准化规模猪场设计和肉猪阶段性无抗养殖技术自2014年以来采用边研发边组装集成边推广模式,现均已在四川省主要规模养殖场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技术成熟度高,为持续推进四川省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提质增效情况。通过标准化规模猪场设计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猪场猪舍建设不规范,采光、通风及保温、降温条件差,设施设备规格不一、质量差,不利于饲养管理,仔猪存活率较低的缺点。参照本技术新建、改扩建的规模猪场母猪产活仔数

九、剑门关土鸡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

(一)技术基本情况。剑门关土鸡具备“土鸡血缘、山林放养、原粮饲喂、半年出栏”等特征。剑门关土鸡产业是广元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本项技术依托现代优质肉鸡生产技术,并结合传统剑门关土鸡饲养管理特点,集成了剑门关土鸡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并进行推广。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该项技术在广元全域进行推广,推广示范成效显著。

(三)提质增收情况。商品鸡存活率提高9个百分点,饲料报酬提高6个百分点,用药成本降低20个百分点。

(一)品种选择。广元灰鸡、广西瑶鸡、河南固始鸡或其他我国优良地方鸡品种(品系)以及其杂交的后代,羽毛颜色以红、灰、麻为主。

(1)放牧场修建。放牧场应根据面积大小建设适量的遮阳避雨棚或鸡舍,面积按地面平养8—10只/m2计算。放牧场应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单元,用围栏隔开。

(2)放养密度。放牧密度每亩不超过60只。采取分批轮牧方式饲养的可以适当提高放牧密度。

(3)放养时间。放牧地休牧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

(三)喂料管理。脱温鸡在放牧的基础上补饲五谷杂粮、菜叶等青绿饲料。

(四)出栏要点。出栏前35天停止用药。出栏日龄达180天以上。出栏前对照生产记录查验标识进行质量鉴定,并经检疫合格符合质量要求方可出栏。

做好废弃物终端处理,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联系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728号

第三部分  渔业技术

十一、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以维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运用生态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含水生植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和能源能够得到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2.提质增效情况。增产增效情况: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情况下,每亩稻田增加水产品产量50-100千克。而且由于综合利用,可以减少一般稻谷生产的施肥和农药成本50-100元。

1.养鱼稻田的准备。按SC/T 1009的规定执行,开挖鱼沟、鱼凼,建好防逃设施。

2.水的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在5厘米—10厘米;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可加深至15厘米;收割稻穗后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在50厘米以上。

3.防逃。平时经常检查拦鱼栅、田埂有无漏洞,暴雨期间加强巡察,及时排洪、清除杂物。

稻种宜选用抗病、防虫品种,减少使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有扑虱灵、稻瘟灵、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水稻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溜,加深田水至10厘米以上,粉剂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喷料器喷,水剂宜在睛天露水干后喷雾器以雾状喷出,应把药喷洒在稻禾上。施药时间应掌握在阴天或下午5时后。

1.四川省水产局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成都市武兴一路115号

联 系 人:邓红兵、王艳、王俊

2.四川省水产局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成都市武兴一路115号

联系人:邓红兵、王艳、王俊

十二、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1.技术的基本情况。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采用在池塘底部铺设管道的方法,把含氧空气直接输到池塘底部,从池底往上向水体散气补充氧气,使底部水体一样保持高的溶解氧,防止底层缺氧引起的水体缺氧。保证底部溶解氧含量的充足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加快有机废物的降解,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活化池塘底质,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从而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降低用药成本,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养殖经济效益。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微孔管道增氧技术2005年开始在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养蟹池塘进行试验,经过4—5年的示范和推广,已经在鱼、虾、蟹等多个品种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经过微孔管道生产企业和水产养殖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等的共同努力,已经在各种微孔管道的种类生产、配套材料、安装方式方法、功力配置、使用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安装和使用成本明显下降,养殖经济效益有较大上升,使用范围和面积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多种类型水产养殖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已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养殖人员充分肯定和认可。

3.技术提质增效情况。使用微孔管道增氧与传统增氧机相比,可平均节省电费约30%,池塘养殖的鱼、虾、蟹类等发病率平均降低约15%,鱼产量每亩提高10%,虾每亩提高15%,蟹每亩提高 20%,综合效益提高20%—60%,同时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

1.材料与安装。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

(1)主机。选择罗茨鼓风机,因为它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送风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强的特点。罗茨鼓风机国产规格有

D.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就是在鱼类养殖池塘种植蔬菜,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池塘水面进行蔬菜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进行池塘鱼菜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互惠互利。

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具有净水,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光合作用增氧;遮阴避暑;提高水产品质量;卖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防盗;抑菌;景观工程等优势。

2.提质增效情况。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节约水电成本投入约30%,鱼药成本投入50%左右,病虫害显著减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80%。

1.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池塘养殖以池塘“一改五化”技术为核心,“一改”指改造池塘基础设施,“五化”包括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等。

(1)改造池塘基础设施。

小塘改大塘:将用于成鱼养殖不规范的小塘并成大塘,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佳(长宽约比为

联系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十四、秸秆高温好氧发酵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针对四川水稻、小麦、油菜、玉米、高粱等秸秆产量大、分布广、茬口紧、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与省内部分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经多年试验,运用好氧微生物菌剂发酵技术,创新集成秸秆混配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发酵腐熟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技术,实现了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并最终通过农户施用实现物质还田。该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混拌一定比例的畜禽粪便、微生物发酵菌剂、发酵调理剂等物质后经工厂化设备好氧发酵成有机肥料,再经过筛分、计量、检测和包装等程序生产为商品有机肥料的一种利用技术。

2.提质增效情况。该项技术模式既可以打通种养循环通道,解决养殖业的畜禽粪便出路问题,也可为当前农业农村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提供大量的商品有机肥料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技术产品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作物产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作用,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措施。该模式平均可实现秸秆有机替代化肥约15%—20%,降低成本10%—15%左右,增产1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秸秆高温好氧发酵生产商品有机肥技术流程包括秸秆机械粉碎、物料配制、高温好氧发酵、陈化腐熟、筛分包装等技术环节。

1.秸秆机械粉碎。将作物秸秆收集后用秸秆专用粉碎机粉碎,一般长度以3—5厘米为宜,一般选水稻、油菜、玉米等秸秆为主,小麦秸秆由于木质素含量高,发酵周期相对较长。

2.物料配制。将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按一定的体积比例混合,通过调节物料比例控制混合料的C/N值在25:1—35:1范围内,然后,每立方米秸秆混合料加10—20公斤玉米粉或者麦麸、稻糠与1—2公斤秸秆发酵菌剂的混合物,最终调节混合物料水分控制在60%—70%,通过添加石灰等酸碱调理剂使混合物料的pH控制在、xzhzeng@、xuwenzhi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515玉米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