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多久分蜂一次后几天才喂蜂蜜

摘要: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可以产蜂蜜、蜂蜡和蜂胶等,用途广泛,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致富项目。如果想养蜜蜂,那么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蜜蜂养殖技术。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可以产蜂蜜、蜂蜡和蜂胶等,用途广泛,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致富项目。如果想养蜜蜂,那么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蜜蜂养殖技术。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

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网购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

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

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

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

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最后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

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

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最后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

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

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1)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严重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最大,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透视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死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分蜂行为是蜂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蜂群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人工分蜂是利用蜜蜂自然分蜂的特性,计划增加蜂数、控制分蜂热和提高蜂产品产量的有效措施。目前多采取均等分蜂,不均等分蜂,混合分蜂等方法。

为了弄清西方蜜蜂在不同分蜂方法下的繁蜂效果和生产性能,在3月24日至5月20日期间采取2种分蜂方法对西方蜜蜂进行了人工分蜂,并分析了2种分蜂方法下蜂群的繁蜂效果和生产性能,以期为从事蜜蜂饲养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选择繁殖力强、抗病力强和生产能力强的西方蜜蜂群作为供试蜂群,共21群,其中采取第1种方法试验的有11群,第2种方法试验的有9群,育王群1群。

实验工具包括育王框、塑料王台、移虫针、空蜂箱及养蜂常备用具等。实验于3月24日至5月20日在国家蜜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西方蜜蜂试验示范蜂场进行,蜂场周围的主要蜜源植物为石榴,其次为桉树、鬼针草及狼牙刺等。

一般每年3月底石榴开始开花,4月5日(约清明节)开始泌蜜。但该地4月12日石榴才开始开花,4月23日才大量流蜜,花期与往年相比推迟了一个星期。

巢箱放4张以上巢脾,继箱放7张巢脾,使蜂多于脾,蜜蜂密集。育王框放在继箱巢脾的中间,为吸引和哺育幼蜂,两边要放置带蜜粉的幼虫脾,幼虫脾边上为封盖子脾,最外边为蜜粉脾。

选择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产能力强的蜂群,移其1日龄的幼虫到育王群中进行培育。

第1种分蜂方法待各蜂群发展到11脾左右后,在介绍王台的前1周把老蜂王和要出房的封盖子脾提到继箱中,让上、下蜂量基本均衡,打开继箱的巢门。

在介绍王台的前两天的上午8:00之前或下午6:00之后把老蜂王连带2个将要出房的封盖子脾以及幼蜂移到事先消毒处理好的新蜂箱中,然后再抖入1脾幼蜂,固定蜂箱后将其转地到离蜂场3km以外的地方,2天后拉回本蜂场饲养。

原继箱在对老蜂王带脾分蜂后,进行上下调整,中间用覆布隔开成上下群,分别介绍进王台。等处女王交尾成功后,让蜂群繁殖发展。等继箱的蜂群脾上有大量的幼蜂出房时,把新王连同继箱上的全部脾提到一个事先消毒处理好的新蜂箱中,让其采蜜繁殖,并视其情况逐步加脾。

原群继续加脾繁殖,然后再提入继箱,巢箱中放3-4脾,继箱中放4-7脾,使原群继续采蜜繁殖。

第2种分蜂方法在处女王出房的前2天从强群(约6足脾蜂)中提出2脾蜂放到一个消毒处理好的新蜂箱中,再抖入1脾幼蜂到该群中。第二天介绍王台,第三天等处女王出房后进行交尾,交尾成功后组成一个新群,视其情况逐步加脾。到5月20日与第1种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原群继续加脾繁殖,视其情况取蜜。

1、两种分蜂方法蜂群繁殖情况分析

两种分蜂方法下的蜂群繁殖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第1种方法在原有11群的基础上分出了20群,到石榴花大流蜜期时20群蜂群已有102脾,平均每群有5.1脾。第2种方法在原有9群的基础上

分出了9群,到花期结束时9群蜂群已有31脾,平均每群有3.4脾。2011年本来石榴花泌蜜量较好,由于试验示范蜂场为了发展蜂群,只取了1次蜜,故产量相对较少,每群只有5kg左右。而在该地的其它定地蜂场,最多的取蜜5次,群产量在15kg左右。

2、原分蜂基础群增殖和蜂蜜产量情况分析

原分蜂基础群分蜂后增殖和蜂蜜产量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取第1种方法在原有11群基础上分出20群后,11群还剩55脾,到石榴花大流蜜期的总脾数发展到96脾。

第2种方法在原有9群基础上分出9群后,9群还剩45脾,到石榴花大流蜜期的总脾数发展到54脾。第1种方法的11群仍是继箱取蜜,产量比第2种方法多47kg。

1、从两种分蜂方法的繁蜂效果和产蜜量结果可以看出,第1种分蜂方法在石榴花大流蜜期蜜蜂发展总脾数比第2种分蜂方法多71脾,蜂蜜总产量比第2种分蜂方法高55kg,可以说明第1种分蜂方法在石榴花期分蜂优于第2种分蜂方法,且分出的蜂繁殖快,进蜜好,是理想的分蜂方法。该试验结果可为养蜂生产提供借鉴。

2、第1种分蜂方法适用于既要增加蜂群,又要提高蜂蜜产量的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期。

3、如果分出的蜂群组织成继箱群,蜂蜜的产量是否会更高,有待进一步试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蜜蜂多久分蜂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