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豇豆最好施什么水稻底肥怎么施最好?

  豆角包括豇豆、芸豆、油豆、扁豆、豆王等等,我们把这一类作物统称为豆角,因为它们同属蝶形花科的豆类作物,只不过是形状不同而已,但它们在管理上是相通的。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都知道,豆角的产量差异很大,而豆角产量之所以上不去,主要和前期花不多、中后期的断茬及秧苗早衰有直接关系。因此,结合田间指导经验,以栽培时间先后为主线,围绕影响豆角高产的因素提出关键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设栽培豆角的菜农朋友获得高产能够有所帮助。

  豆角管理措施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一、豆角的花前管理

  豆角要想获得高产,首先要保证的是花多,而要开花多,前期的养分供给就非常关键。

  1、豆角要高产—底肥合理很重要

  任何蔬菜、任何茬口,要想获得高产,底肥是不可或缺的,夏季可以少施肥,但并不代表不施肥。除了尽量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外,对于复合肥的选择,是我们许多菜农朋友的难点。豆角属于果菜,因此,对底肥复合肥的选择,是和果菜类作物的要求相同。不管是豆角还是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等,所有的果菜类,对于底肥复合肥的要求都是低氮(8~10)、中磷(14~16)、高钾(18~22),一亩地25公斤。低氮,保证秧子前期不旺长;高钾有利于尽早进入结果盛期。只要是正规的复合肥,不管叫什么名,只要符合这个比例,那就是适合豆角的复合肥。

  另外,果菜类蔬菜在施底肥的时候还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钙肥的施用。豆角属于喜钙作物,缺钙豆角容易出现打弯和鼓豆等问题。在施钙肥时,不建议用硝酸钙,尤其是国产的硝酸钙,因为国产的硝酸钙含酸量特别高,施入后容易导致土壤的酸化。建议选用螯合态钙一亩地200克就足够了,如果是离子态的钙,要选好的,一亩地5公斤即可,对于钙肥的补充,不在施肥量,而在于吸收利用率。

  选择合适配比的肥料对豆角的高产很重要

  2、浇好前三水,调理秧苗为高产打基础

  豆角要想高产,前期的秧子调理很重要,这基本上决定了豆角后期的产量。前期秧苗的调理主要是浇好前三水:定植水、缓苗水、花前水。

  定植水:也叫养菌改土水,为根系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在浇定植水的时候随水冲施改良土壤的生物菌剂,不管量多量少,但一定要用。

  缓苗水:也叫促花水,豆角在定植缓苗后,浇缓苗水的时候就要进行促花。可随水冲施功能性水溶肥料,建议配比12-15-13左右,一亩地2~3公斤即可。

  花前水:也叫生根水,这是关键,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措施。在花前每亩可随水冲施1~2升生根类的功能性有机水溶肥。

  这三水都很重要,浇完前三水,在头茬采收之前,不建议再进行浇水和追肥。豆角要想高产,前期的控肥很重要。豆角前期追肥越早、追肥量越大,产量反而会下降,只要我们的底肥是最够的,就不需要再去额外的进行追肥。

  豆角定植后的前三水是防早衰的关键管理时期

  二、豆角红根预防和促花保果

  做好豆角红根死苗的防治和爬架期的促花调秧,是豆角花多和提高结豆率的前提。

  1、红根死苗要早防

  豆角在生长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红根死苗的问题,这是由豆角自身所决定的。豆角是所有果菜类当中它的根系是最弱的,所以根部病害在豆角上就比较常见。引起豆角死苗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对于这些病害,我们可以分两步来进行预防和防治:

  定植之前土壤消毒:如果是重茬或上茬蔬菜出现过死苗的问题,就一定要重视土壤消毒。在浇地的时候用强氧化剂冲施一次,建议用强氧化剂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一亩地500克随水冲施。

  缓苗之后灌根:我们许多菜农朋友都是等到出现死苗了才开始灌根,这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正确的做法是缓苗之后就开始灌根,药剂可采用恶甲水剂+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生根有机水溶肥,前三个杀菌,最后一个刺激生根,兑水喷淋。重茬病害如果不是很重,灌一次就可以;如果重茬病比较严重,15天一次,连灌2次。

  2、爬架促花调秧好

  爬架期是豆角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也是管理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虽然没有开花坐果,但是这个时期是为开花坐果做准备的,因此,在爬架期就一定要调好秧。首先要做的就是爬架期不能出现徒长。而控制徒长主要的措施有控温和促花。

  控温:建议在爬架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不超过32℃,夜间温度12~14℃为宜;

  促花:促花是爬架期最核心的管理工作,通过促花让豆角早开花、多开花。可叶面喷施粉唑醇+促花的水溶性肥料。爬架到60公分左右的的时候开始喷施,10天1次,连喷3次。加粉唑醇的目的是在调节生长的同时预防高等真菌病害。另外,豆角在生长中期也要根据实际生长需要进行1~2次促花工作。

  豆角产量不高的原因,很核心的一个原因是花的问题,因为豆类的花是蝶形花,花弱导致不容易授粉,因此,促花工作很关键,通过促花可让花尽可能的壮一些。

  要确保豆角高产,一定要做好豆角的促花工作

  三、豆角的水肥管理和返秧

  豆角的产量和水肥管理有直接关系,由于豆角的根系弱的特性,施肥越多,豆角反而会减产。

  1、追肥养根促花相结合

  在浇好前三水的基础之上,豆角的水肥管理把握的原则是:三水一肥一空水,剩下一次去促花。也就是说豆角浇三次水为一个循环,而且每次浇水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浇水追肥:时间是在头茬采收后,以平衡肥为主,一亩地8公斤左右即可;

  第二次浇水养根:在进行第二次浇水的时候随水冲施养根类的肥料;

  第三次追肥促花:随水冲施配比为12-15-13的水溶肥料,一亩地2公斤即可。

  另外,豆角在追肥时要注意不能用高钾肥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豆角的根系比较弱,而氮、磷、钾中,钾肥是伤根最厉害的;其次是钾肥施的越多,越容易出现鼓豆的问题。

  2、中期返秧产量高

  当豆角进入采摘期之后,连续摘一个月左右的豆角,秧子就容易出现早衰。因此,这一时间管理的好坏,会决定豆角后期的产量,要尽可能快的让秧子恢复长势。如果看到秧子有早衰的症状,如叶片发厚、发僵,而且下边开始有黄叶,就要及早促进返秧。可随水冲施一次高氮水溶肥(10公斤)和钙肥(5公斤),在土壤补肥的同时进行叶面喷施,这样秧子就能很快的又进入丰产期。

  豆角防早衰是保证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豆角的病害防治

  相对其它蔬菜来说,豆角的病害并不多,主要有炭疽病、锈病、灰霉病、菌核病。对这些病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

  对于病害,首先要重视预防,无论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病害,都可采用有效成分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进行叶面喷施,12~15天1次,这样大部分病害都起不来。

  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对于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褐斑病,这些都是高等真菌病害,建议采用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福美双这个方案进行治疗;对于灰霉病和菌核病,可采用啶酰菌胺+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案进行治疗。

  3、生理病害的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生理性病害也比较容易发生,豆角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害常见的有鼠尾(尾巴变细)和弯曲。

  鼠尾豆:这是典型的有机营养不足所导致的,可通过叶片喷施水溶肥来进行补充。

  弯曲豆、鼓豆:豆角弯除了螨虫、蓟马危害外,缺钙容易导致豆角发弯;鼓豆主要是钾过多导致的缺钙,可叶面喷施螯合态钙肥进行防治。

  另外,许多菜农朋友都希望让豆角长的快、长的直。我们可适量喷施一些激素类的药剂,如苄卡·赤霉酸。因为豆角涉及不到品质和发空的问题,所以可以放心使用,但在使用激素的时候,不建议单独使用,可加一些含有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钙的有机水溶肥,促进豆角的吸收。

  豆角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是保证高产的重要管理措施

  五、豆角虽喜高温,但并不是越高越好

  所有的豆类作物它都是属于喜高温的作物,但是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温度越高,有可能豆角的产量会增加,但是无形当中会让豆角秧子出现早衰。尤其是当温度超过36℃的时候,豆角叶片老化的会特别严重。

  有经验的菜农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了夏天,豆角的产量会非常高,但是连续采摘一段时间以后,豆角的秧子从上到下,就会表现出老化,黄叶特别多等现象,这就是因为温度太高所导致的。所以,豆角要想高产,到了夏季,控制温度也是防止秧子早衰的一个重要措施。

  豆角在缓苗之后,可以采用中低温管理,但是进入开花坐果期之后,就要将温度适当提高。最适宜豆角生长的白天温度为30~32℃,不建议超过34℃,超过34℃,温度越高,老化的越快。夜间最适宜豆角生长的温度为14~16℃。这个温度条件适用于前面提到的所有豆角类作物。

  豆角属于连续开花结果的蔬菜,只要管理的好,是最能显现增产效果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做好文中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同时,辅助其它平常的管理手段,就能够保证高产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为什么西红柿会转叶子?

其实西红柿的卷叶情况有很多,像生理性卷叶,情况比较轻的时候,光叶片上卷,但是严重了就会卷成筒状,这样就会导致西红柿的结果变少,而且卷叶了以后,西红柿的果实被直接照射会发生日灼病,不仅产量减少,品质也会降低,

生理能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心碎或修剪太严重,高温天气中午突然灌溉大水,肥料太多,杀虫剂使用肥料太多,农药服用药物时使用浓度过高的植物激素,这都会引起石叶,我们该如何防止石叶?

可以使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品种的选择使我们能够选择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强的品种,然后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调节温度,在西红柿刚种下的时候进行干旱运动,结果后适当地施肥,增加通风孔,但不能选择防虫网来防止虫害。

摘心整枝不能一味的去做,要根据蔬菜的长势来决定,摘心应该尽早而且轻量,在最后一穗果上留两片叶摘心,保持合理的叶面积,合理的摘心是既能控旺又能防止早衰。

防风时要看好外界的气候,发现卷叶要立刻关闭封口来提高温度,并且应该及时喷洒温水,这样慢慢到恢复为止。如果施肥过多也会导致灼烧卷叶,要避免一个认知就是施肥越多长得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施肥越多会造成根系灼烧叶片卷曲。

所以施肥要控制,不能过量施入氮肥,尤其是为了防止西红柿徒长,更应该控制氮肥。

    许多菜农朋友在种植番茄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番茄正值转色成熟期,正是采摘出售的好时期,但此时期经常会出现叶片黄化、植株长势弱等问题,对番茄的膨果和转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番茄早衰的症状,对于番茄的早衰该如何有效防治?又该如何延长结果期?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番茄的防早衰问题。

一、番茄早衰的表现症状

番茄早衰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茎秆纤弱、侧枝较少;番茄叶片小而且表现出发黄症状,有的叶片上还会出现凸起的瘤状;开花结果时间提前,并伴有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果实小、着色不均匀,容易出现畸形果、植株的抗逆性降低等症状。

二、引起番茄早衰的原因

番茄出现早衰,主要是由于连作障碍、肥水使用不当、过度控长、激素施用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

番茄是忌连作蔬菜,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连作现象在目前的蔬菜种植区普遍存在。连年的连作导致土壤板结、病虫害问题严重,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番茄根系的影响,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和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是导致番茄出现早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2、肥水管理不当引起的早衰

肥水不当引起的早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注重有机肥的施用。许多菜农朋友都对化肥舍得投入,但常常忽略有机肥的施入,当前化肥施用过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影响了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引起番茄的早衰。二是脱肥脱水引起的早衰。高温干旱没有及时浇水施肥、过度蹲苗、肥水管理采取粗放式管理,都会导致番茄早衰。三是一次性浇水施肥过量,造成土壤中溶液浓度增加,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受阻,引起早衰。

3、温湿度调控不当引起早衰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温度超过33℃时间过长,植株容易出现生长点的扭曲,中下部的叶片发生卷曲,这都是引起番茄出现早衰现象的重要因素。

4、苗期过度控长引起早衰

育苗过早或者前茬作物收获过晚,导致定植时间不合理,致使苗期过长,许多菜农朋友为了抑制番茄苗期的徒长,采取控水控肥、降低温度等措施控秧,就有可能形成小老苗,引起早衰。

5、激素使用不当引起的早衰

在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防止徒长或促花促果,菜农朋友喜欢使用喷洒药剂,如多效唑、矮壮素、助壮素等,在这些药剂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浓度过大或者重复性用药,都容易形成老化苗,引起番茄植株早衰。

三、番茄早衰的预防及延长结果期的措施

番茄是忌连作作物,对于因连作障碍引起的早衰,可与菠菜、韭菜、洋葱等作物实行轮作制度。

在保护地栽培中,一般春茬苗龄为60~70天,秋茬一般为30~35天,秋冬茬为40~45天。要根据茬口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以防苗龄过长、秧苗过大影响其正常的生长而出现早衰现象。

3、控制番茄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大棚温室栽培番茄的温度控制,一般白天掌握在25~28℃,最高不宜超过30℃,夜间控制在15~17℃,清晨最低温度不宜低于8℃。番茄在不同的生涨幅阶段所需的温度旅游差异,一般开花期比掌握的标准略低1~2℃,果实发育期略高1~2℃。

番茄生长、开花结果,需要比较干燥的空气,因此,在保证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棚室内的湿度不宜过大,过大反而会滋生和蔓延各种番茄病害,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即可。

(1)、增施有机肥和菌肥

番茄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耗肥较多。在保证番茄生长所需养分的同时,应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种群的数量,一次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为番茄根系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番茄在果实膨大期之前,植株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进入果实发育期以后,从营养生长转变为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齐头并进。根据这一特点,在前期应适当控制灌水和追肥,而在中后期,要适当增加肥水的供应,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8~10天进行浇水1次,每次浇水要控制浇水量,不宜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

施肥时,在第一穗果开始膨大的时候,结合浇水追催果肥,每亩施入全水溶性复合肥及多肽复合肥20公斤左右,以后在第一穗果采收时,每亩施肥20公斤。在番茄的盛果期,结合喷药可叶面追施0.5~1%的磷酸二氢钾+丰收1号、云大120等混合溶液,连喷2~3次,对于延迟衰老、提高果实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要注意开花结果期的留果数量,以此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以免结果太多造成对养分的大量消耗而使植株提前进入早衰期。另外,适时采收也是防早衰和延长采收期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第一穗果的采收,适当早收果实,可以有效防止植株过早衰老,促进多结果。

6、适时整枝和摘叶,养护叶片

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吊蔓、整枝、打杈、绑蔓和摘心。有限生长型的品种多采用改良时单干整枝方式,每株留4~5穗果实后摘心;无限生长型的品种采用单干整枝方式,每株留2~3穗果后摘心。在摘叶时,要视情况而定,许多菜农朋友喜欢通过疏叶促进果实转色的习惯,单若叶片去除过多,反而不利果实膨大转色。因此,在摘叶时要根据上部果实的量保留足够的叶片数,并定期喷洒氨基酸、甲壳素类的叶面肥补充营养。

7、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尤其是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应注意早防早治,及早控制病情的蔓延。当病害发生时,要选择针对性的药剂,如灰霉病可选用凯泽、扑海因、咯菌腈等防治;早疫病可选用异菌脲、多抗霉素等防治;晚疫病可选用向农1号、氰霜唑、烯酰吗啉等药剂防治;细菌性斑疹病可选用碱式硫酸铜、琥、噻菌铜、喹啉铜、噻唑锌、胶肥酸铜、络氨铜水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在喷药时,配合甲壳素、氨基酸等叶面肥,可以提高叶面抵抗力,效果比较明显。

番茄的早衰与连作、不合理施肥、药害、病虫害等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引起早衰的原因,然后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在预防早衰的同时,尽量延长番茄植株的结果期,从而提高菜农朋友的经济收益。

    茄子长势强,侧枝多,叶片生长快,尤其是在气温适宜、肥料充足时,植株繁茂。植株过密会引起落花、落果和烂果等现象,并使果实着色差。叶片过多还会影响通风透光,老叶和病叶会传染病害。所以,适当修去部分健叶,摘除老叶、病叶,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施肥还是先播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