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为什么以陈为贵?猴牌华祥苑庄园茶儒士大红袍陈年大红袍到底有价值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临近中秋,近期看到一个话题。有人说,送人情不能送茶叶。因为茶叶价格不透明,送别人茶叶,收礼的人如果不是很专业,根本就没办法估价。到底这盒茶是值1000块,还是只值100块?一切无从得知。既然如此,收礼方又怎能看出你的诚意与心意?不过在那个话题讨论底下,有网友很调皮。那位网友贡献出神评论:“茶叶作为礼品最主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因为很难评估价值,哈哈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乍一听,这一正一反的两方,说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怎么说,茶叶难以估价,早已是大众共识。经常遇到有茶友私信问,别人送礼的XXX茶,到底值多少钱?说实话,每次遇到这类问题,麻花都觉得很无奈!讲一个近期的例子。有位新茶友,发来一张图片过来咨询。“朋友送我一盒2006年的大红袍,不知是真是假,现在能值多少?”看完这则私信后,麻花明确告知对方,自己没办法估价。首先,茶叶的价值判断,得靠试喝。单从一张图上,判断不出什么有效信息。在没有试过前,不能轻易下结论。况且,经过焙火的岩茶,情况和白茶绿茶不同。白毫银针芽头是肥是瘦?老白茶饼是否有做旧痕迹?龙井绿茶是绿版还是黄版?这些问题,至少还能从肉眼上大致分辨。而岩茶的外形里,乍一眼看,很难看出区别。顶多是看条索颜色,粗细长短,是否匀称等。看不出任何与山场、滋味、香气等相关信息。SO,要想从一张干茶图片估出一款岩茶的身价,比悬丝诊脉还要不靠谱!其次,来源不明的茶,难以估价。按那位茶友的描述,他手里的大红袍是朋友送的。那朋友送来的这盒茶,是从什么样的渠道内获得,无从得知。一款来龙去脉不明的茶, 且不论它的风味是好是坏,光是估价上就非常困难。如果说是自己买的茶,那倒还好,至少能有分析点。但朋友送来的茶,涉及价格,着实太敏感。比方说,这盒茶拆开试喝后,自己觉得喝起来跟网上百元出头的口粮岩茶差不多,但你的朋友跟你说,这茶是花了上万元买的。试问这时,到底是自己喝不懂好茶?是朋友说了谎,这茶根本不值这个价?还是朋友不会买茶,买茶时被商家坑了?在替人估价时,横竖左右,不管怎么说都是得罪人。最后,这年头能有礼物收,其实是好事。说明对方还在记挂你。别人送给我的茶,到底值多少钱?诸如此类的问题,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反而没趣。倒不如将心态放得乐观点。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收到别人送来的礼,茶礼价值是高是低倒在其次。问题的关键,是你肯不肯承情!比起一般岩茶,老岩茶的水更深,更难估价。更何况是已经转了好几手,拆开试喝过的老岩茶!按经验推测,这样的茶其实早已经不能再喝。因为,岩茶本身就不提倡存老茶。当岩茶新茶褪火后,便能进入最佳适饮期。通常,岩茶因独特焙火工艺而获得的特殊风味,赏味期有限。新茶褪火后,需要尽快饮用。要不然放到最后,即便岩茶没有受潮变质,原有的馥郁茶香也会走下坡路。另外按茶友表述,那盒2006年的大红袍,是典型的私人仓储茶。私人仓储的老茶,大多带有无心插柳的意味。即,原本没想着要将这盒茶放这么久。但因为忘了及时喝,自己又舍不得丢掉,就一直保留了下来。从始至终,就没有得到良好的储存保证。通常,武夷岩茶的保质期也就三年左右。而这盒大红袍在过期十多年的情况下,大概率是早已经严重变质,不能再喝。来源不清,外包装不完整,信息不全,早已过期十多年……多重因素叠加来看,这样的大红袍要想挂到二手市场,难度比较大。毕竟,茶叶作为入口之物,身份比较敏感。一般在正规渠道,这样早已过期的大红袍,不支持上架销售。千言万语说到底,这样一盒过期十多年的大红袍,放到现在能值多少钱?在估价上,没有标准答案。论茶叶本身的饮用价值,早已不适合继续泡来喝。而论及茶叶外盒是否有纪念意义,那则是另话。总之,最关键的前提是,有没有人愿意接手!老岩茶的定价难,除了山场、工艺等信息难以溯源外。还有一点,便是储存条件的界定。退一步看,大多数人买茶,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等日后升值。而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饮茶需求。极少会有普通茶客会大量购茶,再专门建一个茶仓放置,等到时隔多年再“放仓”出来。因为,仅仅是普通私人,凭一己之力,难以确保规范化存茶。毕竟,茶叶又不是金玉之类的保值品,容易存坏。大量购入岩茶收藏,这样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但不一定会有高回报。一旦整批茶存坏变质,到头来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茶圈,时不时就能看到这样的新闻。90年代典藏老茶,拍卖出XXX万天价;茶农自家祖传的60年代老茶,被某富商高价收购;十多年前入手的XXX茶,现在价值翻了好几番,藏家大赚一笔……诸如此类的藏茶造富,藏茶升值新闻,历来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噱头满满,特别吸引眼球。但这些新闻的真实性未必有保证,不能当真。实际上,对于原料山场、制茶工艺、储存条件等,统统难以溯源与认证的老岩茶。在绝大多数茶客眼里,根本不敢再放心买入。所以,出自私人之手的老茶能卖出高价的事,往往不可信。天底下不会白白掉馅饼。茶界里更没有那么多,收藏老茶一夜暴富传说。所以,对于老岩茶,建议大家慎入。从无数的实例看,来源不清、储存条件不明的老茶,没那么容易就能顺利转手!茶界里,无数藏茶致富的小道消息。让不少茶圈新手,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即,一款茶的年份只要足够老,那么它就一定很值钱!其实,这只是错觉而已。茶叶作为饮品,作为入口之物,作为柴米油盐之类的日常所需。本身就不应该,过分神化一款茶的年份。毕竟,价值才能决定价格。品质好,才是一款茶定出高价的底气!更何况对武夷岩茶来说,仓储不明老岩茶,本身就不提倡饮用。往简单来说,一款过期十多年的大红袍,就算是转手,也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值钱!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乌龙茶按照地域,又可以细分为四大类。即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其中,闽北乌龙的代表就是武夷岩茶。而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下的一类。大红袍的成名由来已久,甚至在某一段时间里,大红袍本身的名气,甚至比武夷岩茶还要响亮,说它是“岩茶茶王”也不为过。所以某种程度上,大红袍可以指代武夷岩茶。近几年随着武夷岩茶的崛起,肉桂、水仙、大红袍并称为“武夷岩茶的三大当家品种”。不过就流传范围和知名度而言,显然是大红袍更胜一筹,依然拥有极高的群众基础。小陈茶事,创建有文化有故事的品牌茶。想要了解更多专业茶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2021-11-21 11:00
来源:
茶语网
时间,是相对的。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中流逝,但也有些会在时间中酝酿。甚至说,如果缺乏时间的洗礼,那么许多珍贵的东西将不会出现。陈茶,即是如此。穿越时光而来,携带令人眷念的陈香,蕴含着独特的滋味。
可以说,时间的沉淀,也赋予了陈茶的魅力。
特别,对于那些来源清晰、原料优秀、工艺标准、仓储得当的陈茶,凭借醇厚口感和独树一帜的风味特质,广受茶友们追捧。 2019年,在厦门保利秋拍上,陈年大红袍崭露头角,150g陈年大红袍以5万元的价格落锤成交。(相当于一斤茶16万元的价格)
对应的是,老茶是宝,一场陈年大红袍热潮正在兴起。
01
陈年大红袍品饮价值高,
更具备收藏、健康属性
其实,早在清代,武夷山就有了储藏陈茶的习惯。
清初周亮工《闽茶曲》写到:“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口口相传至今的诗句,也生动描写了家家户户会品会储存陈茶的习惯。同时,1713年王潭《闽游纪略》也提到:“闽俗茗饮,却新嗜陈”。由此可见,在清代中期福建地区有嗜好陈茶的饮茶习俗。
可以说,大量的文史记载源自生活。一直以来,八闽大地都有饮用老岩茶的习俗。实际上,岩茶在长时间的储存之后,不仅退去了火气,并且还能获得滋味更加醇厚的品饮体验与价值。不仅如此, 陈茶极高的收藏、健康等属性,也几乎成为了茶人们的一种共识。
02
我们能喝到的陈年岩茶
另一边,陈年岩茶虽拥有广泛的民众品饮基础,且流通历史久远。 但优质的陈年岩茶,在市面上却很难遇见,更不要提可以流通的“大货”了,这也使其更为珍贵。
按照存储时间,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年份陈年岩茶:
八九十年代陈年岩茶:
1987年随着统购统销的结束,岩茶市场放开,武夷山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民营茶厂,茶厂经营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掌握生产。但是,当时的市场不够成熟,经常出现波动,茶厂会出现部分滞销产品,遗留下来成为陈年岩茶。它们往往深藏于茶厂仓库角落,等待着某一天被人发现。
2000年之后的陈年岩茶:
一方面,随着普洱茶老茶市场的火热,陈年岩茶也渐渐被人认识,随后陈年岩茶的品饮氛围渐浓;另一方面,岩茶市场日渐走高,越来越多的茶厂开始生产经营武夷岩茶。
在此背景下,岩茶市场的活跃,让岩茶产量日益增加,产品品种和风格形成多样化。除了部分未被销售出去的茶留存在仓库,慢慢成为老茶。 另外,近年来也有资深茶人、部分茶厂会刻意留存一些品质优秀的岩茶,封箱存样,存放为陈年岩茶。
03
时隔十年,我们发现了一批
极具品饮价值的陈年大红袍
2020年底,游玉琼老师在其仓库内开箱品鉴,在其几十款陈茶中找出了一款历经10年自然陈化,且转化表现优秀、口感滋味丰富的陈年大红袍。
游玉琼,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事实上,在游玉琼老师30余年的制茶生涯中, 会定期优选正岩特级大红袍封箱存放,留样仓储。并且,原厂原箱封存在专业的仓库内,使得多年来的陈化环境更为封闭,几乎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形成适合茶叶转化的小环境,并定期抽验开汤审评,确保陈化品质。
而,这款陈年大红袍,便是其中之一。本次众筹,我们便为大家分享这款游玉琼老师私藏的散茶大红袍。 历经10年自然陈化,转化出醇厚、洁净的口感。且为了让更多爱茶之人品饮到这难得的滋味,我们还呈以低于市面同款的福利分享价,绝对不容错过!
04
精于技艺,坚守传承
用无以加复的热忱,成就每一款好茶
在此之前,茶语已经与游玉琼老师进行了数次合作,推出过由其出品,包括“金佛”在内的众多好茶。好评不断,且茶友参与人数成倍增加,拥有极高的口碑。
游玉琼老师出身武夷制茶世家,自幼伴茶香长大,耳濡目染祖辈对制茶的专注与热爱。她17岁入行,师承业内一代审评大师陈书省、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德华。
2006年,她成为由12人组成的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一名女传承人,声名大噪。30余年的制茶生涯,让她对岩茶制作的认知和对品种、山场的理解已然洞若观火, 成为当今岩茶界中声名在外的大师级匠人。
通过常年的思考与实践,通过分析山场和品种特点,通过与圈内更多的前辈请教与交流,游玉琼老师对传统岩茶工艺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做出的岩茶不仅具有鲜明的岩骨花香特点,同时香浓味甜,颇受消费者喜爱。
对应的是,在年复一年的制茶岁月中,形成了其产品的特点,也成为了她个人独到的风格。
05
足够“硬气”的优秀内质,
方能通过时间的检验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岩茶都适合陈化。只有品质足够“硬气”的好岩茶,经过多年,甚至十年的存放后,才能转化为滋味独特的陈茶。
说到底,还是要落在内质。而,其中关键之一在于原料的得天独厚——天赐秘境武夷山,岩岩有茶,品种多样、风韵各异。这款陈年大红袍的主要原料来自武 夷山燕子窠、一线天等山场,属正岩核心山场。
这里植被茂盛、泉水细流、温差小、土壤通透,拥有出色的生态环境、独特地形以及典型的武夷小气候,孕育出茶青丰富饱满的内质, 更好地诠释了“岩谷花香”之韵,为优质品质奠定了根本。
△ 燕子窠山场茶园
△ 一线天山场茶园
同时,独绝的风味,还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工艺加持。做青到位、足火焙透也是关键,只有这样工艺到位的岩茶,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在火气逐渐退却的过程中,汤感愈发甜糯顺滑,以及拥有时光赋予的复合香气。这款陈年大红袍,是游玉琼老师根据茶树特点, 采用传统炭焙方式,足火火工,让茶汤表现更为丰富, 也将这款陈年大红袍的“汤感醇厚、韵味悠长”彰显得更加淋漓尽致。
06
10年封箱仓储,
自然陈化适口度高、韵味十足
岩茶新茶有着较为刺激的口感。因此,在武夷山当地,就有“隔年喝”或“陈年喝”的说法。
这款陈年大红袍,历经10年封箱自然陈化。如今,茶汤对口腔的刺激已经大幅减弱,转而是丰富、协调的汤感滋味。茶汤入口甜醇,油润,糯滑感好。生津迅速,回甘明显,稳定耐泡,适口度极高。
此外,年份乌龙茶口感温润醇和,还能 促进肠胃消化,有消食解腻的功效,十分适合当下秋冬季节品饮。
△ 扫描上方二维码,参与众筹了解更多详情!
【荐号】
茶小白研习所(ID:chayucxb),为初级学茶者打造的趣味干货知识分享平台。
往期好文推荐
· 老茶鬼家庭存茶进阶版
· 建议收藏, 普洱熟茶的来历和发展,超详细!
· 假老茶泛滥,如何扒开假老茶的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祥苑庄园茶儒士大红袍 的文章